古典诗词景物描写鉴赏训练题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4
古典诗词诗句鉴赏训练题写作佳苑2012-04-10 0901古典诗词诗句鉴赏训练题例析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题君山[注雍陶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注] 君山:在湖南省洞庭湖中。
问题1、赏析雍诗一、二两句所构成的意境。
答:问题2、两首诗最后一句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作具体分析。
答:例析2、2010年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定林①[宋]王安石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
罢官后常到此游憩。
②仍:又。
问题: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
(3分)答:例析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6年高考辽宁卷)东坡①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
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②荦确:山多大石。
问题: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答:例析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生查子•独游西岩辛弃疾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
夜夜入清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
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
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
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问:请简要分析“夜夜入清溪,听读《离骚》去。
”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答:例析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问题:诗中“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
古诗鉴赏练习题目及解答1. 请分析并解释以下句子的意义:「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句诗出自唐代杜牧的《登程口》。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离开故乡的情景。
意义如下:- 「寒雨连江夜入吴」:表示在夜晚,寒雨连江,从江南的吴地流入。
- 「平明送客楚山孤」:表明在早晨,作者送别客人,他们向着孤独的楚山离去。
- 「洛阳亲友如相问」:表示当洛阳的亲友询问他的消息时,他的一颗心如冰一般冷漠。
- 「一片冰心在玉壶」:意味着作者有一颗冷静、清澈的心,如同玉壶中的冰。
2. 请解释「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两句诗的含义。
这两句诗出自唐代杜甫的《白帝城歌》。
这两句诗描绘了蜀地壮丽景色,含义如下:- 「朝辞白帝彩云间」:表示在早晨,诗人告别了白帝城,穿行在美丽的彩云之间。
- 「千里江陵一日还」:表明即使是千里之行,诗人也能在一天之内返回江陵。
3. 下面这句诗是谁的作品?请简要介绍该诗的背景和主题。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这句诗出自唐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这首诗写下了杜甫对兄弟的思念之情。
诗中,杜甫看着明亮的月光,心中思念兄弟,把酒向天问候,表达了对家人的思恋之情。
4.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请解释该诗的意义。
这首诗出自元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这首诗描绘了自然景色,意义如下:- 「白日依山尽」:表示白天在山上终将结束。
- 「黄河入海流」:描述黄河的水流向大海。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示作者想要进一步远眺景色,表达了人们永远向前进取的精神。
5. 请解释下面这首诗的主要含义:「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首诗出自唐代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含义如下:- 「日照香炉生紫烟」:描绘了阳光照射下,烟雾氤氲的香炉。
- 「遥看瀑布挂前川」:远远看着瀑布像挂在前面的山川上。
2020中考语文诗词鉴赏易考知识点画面描述题画面描绘,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中展现的画面。
这种题型,主要考察学生赏析诗歌意境的能力。
意境的前提是意象,没有意象就没有意境。
体味意境,主要靠分析诗歌的意象来完成。
诗歌很多意象的意义指向都已固定、明确,如杨柳、孤蓬、浮云多用来表达离愁别情,明月、鸿雁、杜鹃多用来表达思乡怀人之情,梅、兰、竹、菊多用来表达志趣情操等。
营造意境的手法较多,一般来说主要有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
描述诗歌的意境特点时一般多用双音节词组合进行概括。
如幽深僻远、清幽宁静、雄浑壮阔、雄浑刚健、孤寂凄清、萧瑟凄凉、恬静优美、恬淡闲适、热爱自然等。
常见问题:①诗句XX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②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3用自己的话,描绘某一句(联)所展现的画面”。
……答题思路四步法:○1找全描写的事物(主要找名词)。
○2找出事物的修饰语(形容词、动词为主,修饰语要找准)。
○3连词成句描述景物(加修饰语和其他句子成分)。
○4展开联想想象丰富句子连缀成画面(尽量加上人物活动,用生动富有艺术感的语言写)。
注意:描述画面不是指翻译,不一定要按照诗句的顺序,同时可以对时间地点人物等进行合理推测想象,运用修辞或修饰性的句子描述画面,力求语言优美,符合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和诗歌要营造的意境。
字数要求。
例题解析:例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诗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答题步骤:○1找全描写到的事物(找名词):莺、树、燕、泥。
○2找出这些事物的修饰语(找形容词、动词):莺——早;树——暖;燕——新;泥——春。
○3加修饰语和其他句子成分:莺——早出生的黄莺;树——向阳的树木;燕——刚会飞的新燕;泥——春天的泥粒。
高考古典诗词描写手法鉴赏及训练古典诗文2013-08-22 12275d56b7b40102e9qv高考古典诗词描写手法鉴赏及训练描写手法渲染、白描、衬托、虚实、用典白描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白描田家唐聂夷中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正衬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反衬以动衬静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乐写哀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用典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练习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题目。
金陵驿文天祥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请具体分析通过哪些景物的描写及典故的运用,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所谓典故,是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的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
这样可以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诗的生动性和丰富性。
本诗颈联化用了刘禹锡的《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诗句,尾联化用了“杜鹃啼血”的故事答案通过离宫、夕晖、孤云等带失落色彩的景物表达了孤独惆怅的思想感情;通过“旧家燕子”的典故表达了对事物变迁的伤感;通过“杜鹃啼血”的典故表达了对祖国的一片赤诚。
(三个采分点)阅读现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①,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②。
.试从某一个角度,赏析本诗表达技巧上的特色。
答颔联用典,也使用了反衬手法。
“笛中闻折柳”,听到有人吹起了曲子“折杨柳”,自然引人想起家乡的春色和亲人,但眼前春色全无,亲人遥遥不能相见;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将士积极能战,英勇杀敌。
颔联言简意赅,对表现战士们对国家的忠勇,起了有力的衬托作用。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训练题三古典诗文2011-06-04 05125d56b7b401017jwl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训练题三51、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1)---(2)题。
越调·凭阑人金陵道中(元)乔吉瘦马驮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
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
(1)这首小令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概括。
(2)此曲构思奇特,写法巧妙,试从表现手法“移情及物”这一角度对这首元曲进行赏析(1)描写了一个落魄困顿的诗人形象。
(2).示例“倦”“愁”借鸟儿道出诗人心曲。
听到鸟的啼声,不禁想到“鸟倦而知还”,自己却奔波于途,走过一村又一村,有家不得归。
诗人不说自己对漂泊生活感到厌倦,而说鸟儿知倦;不说自己哀愁,而说鸟儿呼愁,曲折地写出了异地游子的无穷乡思。
52、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8分)江天暮雪[元]陈孚长空卷玉花,汀洲白浩浩。
雁影不复见,千崖暮如晓。
渔翁寒欲归,不记巴陵道。
坐睡船自流,云深一蓑小。
(1)“千崖暮如晓”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 4 分)(2)本诗描写的是潇湘八景之一“江天暮雪”,为何要写渔翁的活动? ( 4 分)(1)它不仅补明了题面中的“暮”字,(2分)而且写出了暮时雪景所特有的那种朦朦眬眬、半幽半明的色调与风韵。
(2分)(2)①加入人的活动,使画面具有动感,纵深感。
(2分)②写渔翁的活动,突出江天暮雪的影响。
(2分)5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近试上张水部朱庆馀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酬朱庆馀张籍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注朱庆馀平日很得水部郎中张籍的赏识,临考前写下此诗,征求张籍的意见,而张籍则以酬诗的方式作了回答。
(1)在诗歌传统的表现手法运用上这两首诗有相同之处,请作简要分析。
(5分)(2)有人说这两首诗“文人相重,酬答俱妙,千古佳话,流誉诗坛”,试从两首诗的内容方面对此加以说明。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一、下面是几首古诗,请仔细阅读,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1.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2.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3. 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穿越大草原。
万顷波光明,一片明月照。
——张若虚问题:1. 第一首诗的作者是谁?2. 第二首诗中,诗人想要做什么?3. 第三首诗中,诗人的身处的场景是什么?二、下面是几句古诗,请你猜猜这些诗的名字。
1.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2.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
3. 春江花月夜,穿越大草原。
三、下面是一首古诗的开头和结尾,请你填写中间的内容。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四、下面是一首七言绝句,请你根据题目写出这首古诗的下一句。
秋风起,枫叶红五、下面是一首五言绝句,请你根据题目写出这首古诗的前两句。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六、对于以下的古诗,请你回答问题。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问题:1. 诗人在诗中描写了什么景象?2. 诗人通过描写明月来表达了什么情感?七、以下是一首古诗,请你给这首诗起一个合适的标题。
春江花月夜,穿越大草原。
八、以下是一首古诗,请你判断这首诗的作者是否是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问题: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九、请你自由发挥,写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
----------------------------------------------以上是古诗词鉴赏练习题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您提高对古诗词的欣赏和理解。
祝您学习愉快!。
2011年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训练题(6)基础试题2011-03-26 16442011年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训练题(6)六十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张先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1)本词上片叙写了哪些场景?营造了怎样的氛围?(4分)(2)“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两句的写景有何特点?(3分)(3)末句中“无影”二字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佳妙之处。
(3分)(1)赛龙舟,荡秋千,踏青;营造了热闹、欢快的气氛。
(一点1分)(2)写作特点视听结合1分,第一句写视觉,第二句写听觉1分(或远近结合;动静结合;对比);情景交融(或融情于景;寓情于景)。
景的特点清静1分。
(3)答案一末句写出了月光下杨花飘落无影无踪,以动衬静,写出了热闹归于平静,最终恬淡清明的意境。
答案二写出了月光下,杨花飘落,没有影子,显出月光的清明(或清朗;如梦似幻),以动衬静,表现了恬淡清明的意境。
六十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园小梅北宋·林和靖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注霜禽冷天的鸟。
(1)首联中最能突出梅花特点的分别是哪两个字?请作简析。
(4分)(2)中间两联是怎样写梅花之美的?(4分)(3)尾联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起了什么作用?(2分)(1)“独"和“尽”。
百花凋谢,只有梅花独自鲜艳美丽,在小园中占尽风情韵致。
“独”、“尽”二字,突出了梅独特的生活环境,独有的天姿国色、不同凡响的性格和孤傲的神韵。
(2)A.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颔联直接写梅花稀疏、横斜的姿态和清幽的芬芳,写尽了梅花清雅高洁的气质风韵;颈联从侧面描绘梅花孤洁之美霜禽想要在梅枝上停息,必须先偷眼看看,表现了霜禽对梅花不敢随随便便,既爱且敬的心理;粉蝶如果知道有梅花,也一定要高兴极了。
鉴赏古典诗词常见的描写手法(课堂习题)未2009-04-09 12475d56b7b40100cljf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⑴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答⑵是怎样写“思家”的?答答案⑴“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
这充分反映出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⑵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
诗人把“我思人”的感情折射为“人思我”的幻觉。
小结文艺作品在写到较为复杂的事情时,往往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使作品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
诗歌中,“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的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鹊楼》前两句写实,后两句写虚。
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中胜利的虚幻之景与醒来的白发现实形成鲜明对比,让人体味出空有大志、报国无门的悲哀。
对面落笔,往往也是虚写,诗人在写人叙事时不从自己角度着笔,而从对方角度入手,进行悬想揣测,从而曲折达意,收到委婉旁衬的艺术效果。
这首诗中,白居易就把“我思人”的感情折射为“人思我”的幻觉。
还有一种以实喻虚的情况,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愁苦比喻为滔滔江水,形象生动可感。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蜀僧浚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绿绮古代名琴。
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
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训练题教学博苑2011-04-21 14415d56b7b401017ejz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训练题一、分析意境型提问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秋夜(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阴。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字。
请从三、四两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2、阅读下列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问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这种意境中表现了怎样的理想?答3、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舟下建溪宋王安石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舟下建溪宋方维深客船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问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
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4分)答二、分析技巧型1、阅读下列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高考古诗词鉴赏训练题100题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写真寄外薛媛欲下丹青笔,先拈宝镜寒。
已惊颜索寞,渐觉鬓凋残。
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
恐君浑忘却,时展画图看。
【注】薛嫒是晚唐濠梁(今安徽凤阳)人南楚材妻。
楚材离家远游。
颍(今河南许昌)地长官爱楚材风采,欲以女妻之。
楚材欲允婚,命仆回濠粱取琴书等物。
“善书面,妙属文”(见《云溪友议》卷上)的薛嫒,觉察丈夫意向,对镜自画肖像,并写了上面这首诗以寄意。
1.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概括说明。
(5分)2.赏析颈联的写法和内涵。
(6分)参考答案: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离家在外的丈夫的思念之情,以及她忧虑丈夫移情别恋的痛苦,委婉地表达了对丈夫应忠于爱情的提醒。
2.“泪眼”指代是人的肖像,“愁肠”指心灵的痛苦,一“易”一“难”,互为映衬。
在矛盾对比中,刻画了怀念丈夫的深情。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谪岭南道中作李德裕岭水争分路转迷,枕榔椰叶暗蛮溪。
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
五月台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
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乌啼。
诗人简介李德裕(787—850),唐代文学家﹑政治家。
字文饶。
赵郡(今河北赵县)人。
宰相李吉甫之子。
穆宗时﹐因与牛僧孺﹑李宗闵政见不合﹐发展成为党争。
武宗即位后﹐得到重用﹐拜太尉﹐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
执政6年﹐内驭宦官﹐外败回纥﹐平泽潞节度使刘稹叛乱﹐朝廷一时呈中兴之势。
后宣宗即位﹐牛党执政﹐一反前此政治措施﹐李德裕被贬为潮州司马﹐再贬崖州司户参军﹐于贬所去世【注】《古诗十九首》有“越鸟巢南枝”句,意谓南方的鸟北飞后仍筑巢在向南的树枝,1.清人沈德潜评第二联是“一语双关”,请对此简要说明。
(4分)2.“红槿花中越乌啼”一句是怎样表现诗人的思乡之情的?请简要分析。
3.(2)诗人无罪被贬岭南,其情感异常复杂,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1.(4分)一方面写出贬谪途中处处提心吊胆的情状,表明自然环境的恶劣。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训练题四古典诗文06-04 0521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训练题四8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5分)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
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①!【注】①唐代诗人贺知章老去还乡,玄宗曾下诏将与镜湖相连通的一个小湖赐给他以示矜恤。
(1)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3分)【答案】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
前三句将难忘的戎马生涯与现在无人记起的寂寞凄凉形成对比(或答“第一、二两句追忆当年的豪举与现在独作江边渔父的闲散形成对比”),表现自己理想成空的寂寞凄凉(或答“失落”“落寞”“惆怅”等);后两句中将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侯与志存恢复的有志之士却被闲置不用形成对比,表现了对世道不公的愤懑不平之情。
(3分;答对手法给1分,内容分析1分,情感1分)注意学生如答出对比和虚实结合,并分析合理,同样给分。
(2)请结合对全词的理解,说一说“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答案】这两句的意思是这镜湖风月本来就只属于闲人,还用得着你官家赐与吗?表达了词人对官家的轻蔑(或答“蔑视”“不屑”等)之态和内心的愤慨不平之情。
(内容1分,情感1分)塞外杂咏①林则徐天山万笏②耸琼瑶③,导我西行伴寂寥。
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注释:①这是林则徐被遣戍新疆伊犁途中写下的一首诗。
②笏,古代大臣朝会时所拿的手板,长方形。
③琼瑶:美玉。
(1)请简析首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2分)(2)简析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4分)(1)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以“万笏”为喻,描绘了天山山峰众多连绵的景象;用“琼瑶”比喻天山山顶积雪。
(2)前两句描绘了天山雄伟壮丽的的景象,写自己被谪贬伊犁,旅途中只有天山相伴,表现了寂寞孤独之感。
后两句写“笑”写“难消”,表面上写开朗旷达,实际上流露出身处逆境的无奈,表达了年事已高、壮志未酬的伤感之情。
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练习题一、阅读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7分)XXX①八月十七日,同诸生步自永安城楼,过XXX待月。
偶有名酒,因以XXX②酌众客。
客有XXX,善吹笛。
援笔作乐府长短句,文不加点。
断虹霁雨,XXX空,XXX修眉新绿。
XXX③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XXX何处?驾此一轮玉。
寒光零落,为谁偏照醽醁④?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XXX。
共倒XXX,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
老子⑤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
XXX 微笑,坐来声喷霜竹⑥。
[注释]①XXX(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
诗与XXX并称“苏黄”,词与XXX齐名。
但多次遭贬,最后死于XXX:以金制成的荷叶杯。
③桂影:相传月中有桂树,因称月中阴影为桂影。
④醽醁(línglù):酒名。
⑤老子:作者自指。
⑥霜竹:指笛子。
(1)本词上阙先描写断虹高挂,秋空清白,山染新绿,后想象XXX驾月,这是采用了____表现手法。
(2分)(2)《宋史》记载“XXX然不以迁谪介意”,这首词正是他豪迈乐观精神的生动写照。
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怀的。
(5分)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对雪XXX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傍晚,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①。
[注]①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字。
(1)此诗为《春望》同一时期的作品,从全诗看,说说本诗的主旨。
(4分)(2)读第2、三两联,任选一联,分析作者通过若何的艺术手法,表达了甚么样的豪情?(4分)3、阅读下面的唐诗,依照要求,完成赏析。
(5分)1贫交行XXX翻手为云覆手雨,纷繁轻薄何须数。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注】XXX:XXX与XXX。
《杜诗镜铨》引用XXX(shì)的话说,此诗“作‘行’,止此四句,语短而恨长,亦唐人所绝少者”。
请就本诗的主要表现手法和表达的情感写一段赏析文字。
高考古诗词鉴赏训练及答案(十八篇)孤山寺端上人①房写望林逋底处②凭阑思渺然?孤山塔后阁西偏。
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③葑上田④。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重来看雪天。
[注]①端上人:一个名叫端的和尚。
②底处:何处。
③枰:棋盘。
④葑上田:又称架田,古人将木框浮于水面,框内充满葑泥,水涨水落而架田不颠覆。
(1)诗人在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2)请对颔联作简要的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悲秋南宋·黄公度万里西风入晚扉,高斋怅望独移时。
迢迢别浦帆双去,漠漠平芜天四垂。
雨意欲晴山鸟乐,寒声初到井梧知。
丈夫感慨关时事,不学楚人儿女悲。
[注]诗人黄公度因反对朝廷推行的投降求和政策,被扣上“讥谤”国事的罪名,贬为肇庆府通判。
(1)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2)颈联中“山鸟”和“井梧”是带有喻意的艺术形象,指出“山鸟”和“井梧”分别喻指哪类人?(3)黄公度的这首《悲秋》格调高致,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列试题。
叹疆场隋代民歌闻道行人至,妆梳对镜台。
泪痕犹尚在,笑靥自然开。
到家[金]刘汲三载尘劳虑,翻然尽一除。
园林未摇落,庭菊正扶疏。
绕屋看新树,开箱检旧书。
依然故山色,潇洒入吾庐。
(1)这两首诗所写内容的共同点是什么?试分别概括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试对“依然故山色,潇洒入吾庐”两句进行赏析。
4.阅读下面的隋诗和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人日思归薛道衡(隋)蜀道后期张说(唐)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两年。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注:人日:正月初七。
(1)试对薛诗前两句中的虚词作简要赏析。
(2)薛诗的三、四句和张诗的三、四句在写法上有何异同,试做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澄迈驿通潮阁①二首苏轼【问题】倦客愁闻归路遥,眼明飞阁俯长桥。
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古诗词赏析习题
本文档将提供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关于古代诗词的赏析题。
以下是一些题,供学生进行练和巩固。
1. 下面是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的开头两句,请补全下面的句子:
-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
- “天涯霜刃露,千里月弓轻。
”
- “戍鼓断人行,边秋露冷透。
”
- “山寒百里雪,更夜直千钧。
”
2. 请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并说明是哪首古诗: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
-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
-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
3. 根据句子补全诗句:
- “楼倾千尺水倒千寻石” 出自哪首古诗?
-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
- “楼倾千尺水倒千寻石。
”
-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以上是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古代诗词赏析的一些习题。
希望这些习题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古代诗词的理解和欣赏。
千古独绝之文字——元曲鉴赏训练题湖北/田海波一.咏物写景1.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中吕]喜春兰·春宴元·元好问梅残玉靥①香犹在,柳破金梢眼未开。
东风和气满楼台,桃杏拆②,宜唱喜春来。
[注解]①.玉靥:似玉的脸颊,此处指梅花瓣。
②.桃杏拆:拆,拆裂。
指桃杏的花苞刚刚裂开。
①.后人在评价这首元曲时都认为“柳破金梢眼未开”这一句写得特别好,请你结合全曲作简要分析。
②.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表现手法?请结合全曲内容具体说明。
2.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仙吕]醉中天·咏大蝴蝶元·王和卿弹破庄周梦①,两翅驾东风,三百座名园、一采个空。
难道②风流种,唬杀③寻芳的蜜蜂。
轻轻的飞动,把卖花人搧过桥东。
[注释]①“弹破”句:意为蝴蝶大得竟然把庄周的蝶梦给弹破了。
②难道:难以描述。
③唬杀:吓唬;杀:用在动词后,表程度深。
元人陶宗义在《南村辍耕录》说:“中统初,燕市有一蝴蝶,其大异常,王赋〔醉中天〕小令云云,由是其名益著。
”陶宗义认为“燕市有一蝴蝶,其大异常”的根据是王和卿在《醉中天•咏大蝴蝶》有这样的描述。
请你结合这首元曲,紧扣“大”蝴蝶,谈谈这首元曲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3.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寿阳曲·烟寺①晚钟元·马致远寒烟细,古寺清,近黄昏礼佛②人静。
顺西风晚钟三四声,怎生教老僧禅定③?[注释]①烟寺:烟雾笼罩的寺庙。
②礼佛:即拜佛。
③禅定:坐禅时专心于一境,冥想妙理。
①.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原文进行分析。
②.有人说这首元曲所描绘出来的意境可以与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相媲美,请你结合这首元曲作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清江引·咏梅元·贯云石南枝夜来先破蕊①,泄漏春消息。
偏宜雪月交②,不惹蜂蝶戏。
有时节暗香③来梦里。
[注释]①破蕊:开花。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习题教学博苑2011-01-04 08035d56b7b40100nig9高考古典诗词鉴赏习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梦中作①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佑元年(1049),当时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
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
③酒阑酒尽.(1)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心情?答;(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答(1)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
‚路暗花迷‛表现了对前途的迷茫,结合注释可知这是因为仕途失意所致,‚无奈‛‚思家‛等词语则表现了无可奈何之情和渴望回家之情,故答案为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本诗最明显的写作特色是四个场景组合在一起,一句一个场景;夜、笛、千山月,路、百种花,这些景物表达了对前途的迷茫,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在修辞上使用了工整的对仗。
故答案为①一句一个场景;②以景写情,情景交融;③对仗十分工巧。
2、(10年北京卷)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7分)古风(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③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四句,写诗人等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鸳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②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细想感情。
古典诗词景物描写鉴赏训练题
古典诗文
11-17 0608
古典诗词景物描写鉴赏训练题
一、白居易《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题目设计
1、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各有哪些特征?
2、诗中主要选取了哪两组景物进行描写?
3、诗中表现出怎样的意境?
4、你感觉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5、诗中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句解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一道西下的夕阳,铺映在江水之中;阳光照射下,江面上波光粼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
这两句写太阳落山前的江上景色,就像一幅油画。
前一句中的“铺”字用得高妙,不仅形象地表现了太阳接近地平线时斜射在水面上的状态,而且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显得很平缓,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
后一句抓住残阳照射下江中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变化: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反射着阳光的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江水本身的深碧色。
“瑟瑟”,本来是珍宝名,其色碧,故影指“碧”字。
这里形容背阴处江水的碧绿色。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初三凉露下降的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弯新月仿佛一张精巧的弓。
这两句写九月初三新月初升的夜景。
诗人流连忘返,直到新月初上,凉露下降。
此时风光,犹如一幅精描细绘的工笔画。
用“真珠”比喻露珠,不仅形象地道出其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
由描绘一江暮色,到赞美月露,中间似乎少了时间上的衔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
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他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
“可怜”,可爱。
“真珠”,即珍珠。
评解
这首七绝是一首写景佳作。
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
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
全篇用“可怜”二字点逗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其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道。
明代杨慎《升庵诗话》评云:“诗有丰韵。
言残阳铺水,半江之碧,如瑟瑟之色;半江红,日所映也。
可谓工微入画”。
《唐宋诗醇》评云:“写景奇丽,是一幅着色秋江图”。
清代王士祯《唐人万首绝句选》评云:“丽绝韵绝,令人神往。
”
二、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王维的山水诗多以画入诗,这首诗描写了、、、等景物,通过衬托的手法,突出了山涧的。
(2)“人闲桂花落”中的“闲”字很有表现力,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
参考答案 (1)桂花 (春)山(涧) (明)月 (山)鸟幽静
(2)①写出了诗人闲适、安逸的情趣;②诗人的心境与环境和谐统一,营造了静谧的氛围。
三、闻雁(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寒塘(赵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1)填空: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五言绝句。
(考查诗体常识)这两首诗都是抒发思乡之情(或“秋思”)(考查思想内容)
(2)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答:雁是候鸟,春秋迁徙。
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
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思乡情。
故诗人常借雁来抒情,寄寓自己的浓浓乡愁(考查形象)
答: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诗中以物芳而明志洁,以人和而望政通。
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为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四、绝句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写出这首诗歌的艺术手法。
答:诗中有画,本诗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对仗工整,又自然流畅,毫无雕琢。
2.这首诗歌表现出春天怎样的特征?
答:写出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景象。
五、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景物:花,蝶、莺
2、景物特点:热闹、美丽
3、表达感情:心情舒畅。
4、方法:
(1)精选词语:“满““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
“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
(2)动静结合
(3)正面、侧面结合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
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
(4)情景交融(背景简介: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
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
六、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在诗中写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
答:月落、鸟啼、霜满天、江边的枫树、渔火、寒山寺。
特征:秋夜幽寂清冷。
2、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写出羁旅者孤孑清寥、愁绪满怀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