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产后访视工作规范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4
产后访视制度
一、产科应对在医院分娩的产妇安排专人负责产后访视工作。
二、产妇分娩住院期间,医生应随时进行访视(每天巡视检查不得少于6次),对产妇和新生儿进行认真的询问和检查,及时发现产后危险因素,确保产后母婴安全。
三、产后访视一月内不得少于3次,访视时间:产后7天、14天、28天。
四、产后访视内容:了解产妇一般情况,包括精神、饮食、睡眠、大小便、血压、体温等,检查子宫硬度及有无压痛、会阴伤口愈合情况、观察恶露量及性状;了解乳汁分泌情况,指导产妇正确哺乳、鼓励母乳喂养4—6个月;指导产褥期卫生,防治产后并发症。
五、新生儿访视:观察一般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包括体温、体重、肚脐观察、黄疸测试及全身各部位检查);指导计划免疫、新生儿护理及科学育儿。
六、产后访视时应对产妇进行生殖健康教育和科学育儿知识教育,为产妇提供计划生育咨询指导和技术服务。
七、认真填写好产后访视记录,详细记录检查所见的产妇和婴儿情况。
深圳市卫生人口计生委关于印发《深圳市中医产后保健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公布日期】2013.03.26•【字号】深卫人中医[2013]18号•【施行日期】2013.03.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管理正文深圳市卫生人口计生委关于印发《深圳市中医产后保健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深卫人中医〔2013〕18号)福田、罗湖、盐田、南山区卫生人口计生局,宝安、龙岗区卫生局、人口计生局,光明、坪山、龙华新区公共事业局,大鹏新区社会建设局,市直属各单位,各社会办医院:为了进一步提高母婴保健工作水平,在母婴保健工作中规范使用中医药,现将《深圳市中医产后保健工作规范(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市卫生人口计生委2013年3月26日深圳市中医产后保健规范(试行)一、产后乳汁蓄积(一)临床表现:乳房胀痛、乳腺结块触痛,乳汁难出或有结块;但局部无红肿灼热感,不伴有发热恶寒等症状。
(二)适宜技术:1.饮食调理:(1)通草10克、王不留行15克、穿山甲5-10克(注:按限制品种类别向我委申报)炖猪骨汤。
(2)当归50克,家鸡1只,煲汤,根据口味和习惯加入调料。
注:少食肥腻,难消化,宜清淡饮食。
2.乳房按摩:按摩前,局部热敷;强力吸吮,保持乳腺导管通畅;由乳房四周向乳头方向按摩,保证挤压乳头每侧至少有10个乳腺管喷乳为佳。
3.外敷:(1)芒硝500g,分次纳布包内,敷于乳房处,芒硝结块后,更换,可有效地缓解乳房疼痛的症状。
(2)如意金黄散用米醋调开外敷,随干随换。
(3)仙人掌去刺,捣泥外敷,一天2-3次。
(4)3-5根葱白拍碎捣泥外敷乳头,随干随换。
(5)乳房局部结块者,可用桔皮煎水外敷患处。
(6)鹿角30克煮水代茶饮。
4.穴位按摩:可以选用肩井、天宗、太冲、膻中、少泽、乳根等穴,手指点穴,每日一次,每次每穴3分钟。
5.多吸吮,保持乳腺导管通畅。
二、产后缺乳(一)临床表现:产后哺乳时,乳汁缺乏,不足以喂养婴儿,或乳汁全无;乳房松软不胀不痛,挤压乳房,乳汁点滴而出。
深圳市产后访视工作规范一、产后访视人员工作职责1、认真学习贯彻《母婴保健法》、《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深圳市孕产妇系统保健分级管理办法》,按照其规定开展产后访视工作。
2、积极参加市、区卫生局举办的产后访视培训班,经考核合格者,方可取得《深圳市产后家庭访视合格证书》。
3、入户访视时应佩带深圳市卫生局基妇处制发的“深圳市产后访视证”,携带产后访视专用包。
4、按程序、按要求对母亲和婴儿做好产后2次家庭访视,并掌握社区孕产妇动态情况。
5、进行出生统计,孕产妇及婴儿、5岁以内儿童死亡监测并按时报告(如系新生儿、产妇死亡,请通知分娩医院)。
二、产后访视对象、时间及程序1、产后访视对象:居住在本市母亲与新生儿。
2、产后访视时间:第一次家庭访视:产后7天或出院3天内;第二次家庭访视:产后14天;第30天产妇及婴儿回分娩医院或地段(社区)进行第三次访视。
有特殊情况应酌情增加访视次数或转医院诊治。
产后42天回医院检查。
3、产后访视程序:①核对:医院访视人员每天应到爱婴区核对产妇分娩日期、地址和联系电话。
②转出转入:将产妇按住址分类,通过电话或网络转给责任单位;接受转入的产妇。
③按时到产家对产妇及新生儿进行2次家庭访视,有异常情况应酌情增访或督促其到医院就诊。
④督促母婴产后30天回分娩医院或地段注射第二针乙肝疫苗及体检;督促产妇产后42天回分娩医院检查,并将婴儿转至儿童保健系统。
⑤访视人员每访视母婴1次,应收回1张产后访视卡,禁止访视1次收2张卡。
⑥每次访视,应及时将访视情况详细记录在“母子保健手册”上。
三、产后访视内容及要求1、产后访视要求:先洗手,后检查;先小儿,后成人。
采用“看、问、听、查、指导”等方法对产妇、婴儿及生活环境给予指导。
2、访视内容:①看:《深圳市母子保健手册》所记载的孕期、产时的第一手资料,有无高危情况,现为产后多少天;休养环境是否整洁、安静、舒适、温度是否在24-26℃,空气是否流通,尤其是热天空调房,与外界温差不宜超过7℃;产妇和婴儿的被褥是否合适,特别是婴儿被褥的保暖性能是否良好;婴儿一般情况,精神状态、吸吮能力等;产妇的一般情况、精神面貌、情绪状态是否良好,有无贫血面容。
产后访视制度
1、产科应对在医院分娩的产妇安排专人负责产后访视工作。
2、产妇分娩住院期间,医生应随时进行访视(每天巡视检查不得少于6次),对产妇和新生儿进行认真的询问和检查,及时发现产后危险因素,确保产后母婴安全。
3、产后访视一月内不得少于3次,访视时间:产后7天、14天、28天。
4、产后访视内容:了解产妇一般情况,包括精神、饮食、睡眠、大小便、血压、体温等,检查子宫硬度及有无压痛、会阴伤口愈合情况、观察恶露量及性状;了解乳汁分泌情况,指导产妇正确哺乳、鼓励母乳喂养4-6个月:指导产褥期卫生,防治产后并发症。
5、新生儿访视:观察一般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包括体温、体重、肚脐观察、黄疸测试及全身各部位检查);指导计划免疫、新生儿护理及科学育儿。
6、产后访视时应对产妇进行生殖健康教育和科学育儿知识教育,为产妇提供计划生育咨询指导和技术服务。
7、认真填写好产后访视记录,详细记录检查所见的产妇和婴儿情况。
孕产妇产后访视工作制度一、目的为了保障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提高孕产妇产后康复质量,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发病率,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国范围内所有孕产妇产后访视工作。
三、工作职责1. 认真学习贯彻《母婴保健法》、《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按照其规定开展产后访视工作。
2. 负责对孕产妇进行产后访视,了解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状况,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3. 负责对孕产妇和新生儿进行家庭访视,监测生命体征,检查身体恢复情况,提供康复指导和护理建议。
4. 负责对孕产妇和新生儿进行心理疏导,解答疑问,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5. 负责对孕产妇和新生儿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孕产妇和家庭成员的健康素养。
6. 负责对孕产妇和新生儿的信息登记和管理工作,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四、工作程序1. 第一次家庭访视:在孕产妇出院后7天或3天内进行。
主要了解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基本情况,提供康复指导和护理建议。
2. 第二次家庭访视:在孕产妇出院后28-30天进行。
主要检查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状况,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3. 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增加访视次数,或转医院诊治。
4. 产后42天,孕产妇应回医院进行检查。
五、工作内容1. 核对信息:访视人员应每天核对孕产妇的分娩日期、地址和联系电话,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2. 家庭访视:访视人员应到孕产妇家中,对孕产妇和新生儿进行体检,了解健康状况,提供康复指导和护理建议。
3. 健康教育:访视人员应向孕产妇和家庭成员提供健康教育,提高健康素养。
4. 心理疏导:访视人员应关注孕产妇的心理状况,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5. 信息登记:访视人员应及时将访视情况记录在产后访视随访记录表上,确保信息的完整性。
六、工作考核1. 产后访视工作的质量、效率和满意度将作为评价访视人员工作绩效的重要指标。
2. 访视人员应按时完成产后访视工作,确保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
3. 访视人员应积极参与培训和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产后访视流程
1、访视人员多渠道获取出生信息,提前整理访视名单,确定访视对象。
2、提前一天电话核实访视时间、地点并询问近期母婴情况,提前做好随访准备,同时告知访视人员的人数、姓名、大致到访时间。
3、提前准备访视物品,临走前清点核对。
4、访视人员着装整洁,佩带工作牌,态度和蔼,谈吐举止得体大方。
5、准时到达访视地点,再次电话确定详细位置。
6、按门铃或敲门、自我介绍、说明来访的目的、与产妇及家属沟通,取得信任。
7、进入产妇家后,在接触母婴之前要洗手。
8、评估生活环境:产妇居住的房间要安静、舒适、清洁、空气要流通,室温、湿度要适宜。
9、新生儿访视:(1)了解新生儿出生、喂养等情况。
(2)观察精神状态、吸吮、哭声、肤色、脐部、臀部及四肢活动等。
(3)听心肺,测量体温、体重和身长。
(4)提供新生儿喂养、护理及预防接种等保健指导。
10、产妇访视:(1)了解产妇分娩情况、孕产期有无异常以及诊治过程。
(2)询问一般情况,观察精神状态、面色和恶露情况。
(3)监测体温、血压、脉搏,检查子宫复旧、伤口愈合及乳房有无异常。
(4)提供喂养、营养、心理、卫生及避孕方法等指导。
11、通过以上观察和检查进行评估。
发现异常情况,及时给予处理或转诊。
12、预约婴儿满月管理,督促产妇进行产后42天健康检查。
13、收回《产后访视卡》,规范填写《产后产妇访视记录表》、《新生儿家庭访视记录表》,及时将相关信息归入居民健康档案,做好信息统计上报工作。
桓台县公共卫生项目办公室。
孕产妇健康管理产后访视培训内容一:产后访视时间:产妇出院后3-7天二:产后产妇访视操作规范:■一问■二看■三查■四记录■五指导具体内容综合解析:(1)产妇的休息、睡眠、饮食、大小便情况是否正常:通常可能遇到的情况是产后早期,宝宝的睡眠时间较多,产妇的休息与睡眠较好。
随着宝宝长大,活动增多,哺乳按宝宝需要,昼夜作息规律乱,可能影响产妇的休息与睡眠‘。
因此要注意产妇的精神心理状态与全身感觉。
家庭中所有成员应对月子中产妇的变化,予以充分理解与各方面的支持,使产妇能获得较好的睡眠与休息。
(2)产妇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是否在正常范围内:产后最初10天内,如果每日测量口腔温度4次,有2次超过38℃则称为、“产后发热’’,但产后第1天除外。
出现这种情况要注意是否有感染性疾病,如子宫内膜炎、泌尿道感染、乳腺炎、肺炎、伤口感染等。
一时性的低热在阴道分娩的产妇中比较常见,体温在38℃左右,大多数不久自退。
这可能因为补充水分不足,或因细菌暂时性侵入的反应。
但在剖宫产分娩者的产后低热中,约30%可能自退,多数应寻找原因予以治疗才能消退。
产后无心血管病、大出血、贫血者若脉搏增快,而无其他出血征象时,要注意可能为产后感染的先兆。
进一步做相应检查,寻找原因。
(3)检查乳房情况:如乳房胀满的程度,乳量多少,有无红肿、硬结、触痛,乳头有无破裂。
这方面的检查应经常又仔细,因为乳头破裂、乳汁郁积、乳腺炎是初产妇常见的问题。
及时发现以便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4)子宫下降程度:产后10~12天内应当检查子宫底下降程度。
事先要排空膀胱再检查,子宫底应每天下降1~2横指,在产后10天大多数已不能在耻骨联合上触及子宫底了。
还需注意触及官体时有无压痛,局部有压痛常是该处有炎症的表现。
恶露的量多少、颜色如何,还有气味是否难闻都应逐日注意。
量多而鲜红可能还有较多量的出血N,色由深而渐淡表示出血渐减少,色呈脓样则为感染。
恶露正常者微有血腥味,如为难闻之臭味或腐臭味,常提示为感染或有遗留的胎膜组织,应由医生检查确定原因和处理。
产后访视制度定期对新生儿进行健康检查,宣传科学育儿知识,指导家长做好新生儿喂养、护理和疾病预防,并早期发现异常和疾病,及时处理和转诊。
降低新生儿患病率和死亡率,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一、访视时间及次数1.正常足月新生儿访视次数不少于2次。
(1)首次访视:在出院后7日之内进行。
如发现问题应酌情增加访视次数,必要时转诊。
(2)满月访视:在出生后28~30日进行。
新生儿满28天后,结合接种乙肝疫苗第二针,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随访。
2.高危新生儿根据具体情况酌情增加访视次数,首次访视应在得到高危新生儿出院(或家庭分娩)报告后3日内进行。
符合下列高危因素之一的新生儿为高危新生儿。
(1)早产儿(胎龄< 37周)或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 2500克)。
(2)宫内、产时或产后窒息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及颅内出血者。
(3)高胆红素血症。
(4)新生儿肺炎、败血症等严重感染。
(5)新生儿患有各种影响生活能力的出生缺陷(如唇裂、腭裂、先天性心脏病等)以及遗传代谢性疾病。
(6)母亲有异常妊娠及分娩史、高龄分娩(≥35岁)、患有残疾(视、听、智力、肢体、精神)并影响养育能力者等。
二、产后访视要求1.着装要求:每次须穿产后访视服装、戴胸牌。
要求干净整齐,仪表大方。
如果访视了传染病家必须换洗衣服。
2. 行为举止要求:文明礼貌,端庄大方,动作轻巧、准确,工作态度严谨、认真。
工作时不宜化浓装,不留长指甲。
进门后必须先洗手再看产妇及婴儿。
三、访视内容1.问诊(1)孕期及出生情况:母亲妊娠期患病及药物使用情况,孕周、分娩方式,是否双(多)胎,有无窒息、产伤和畸形,出生体重、身长,是否已做新生儿听力筛查和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等。
(2)一般情况:睡眠、有无呕吐、惊厥,大小便次数、性状及预防接种情况。
(3)喂养情况:喂养方式、吃奶次数、奶量及其它存在问题。
2.测量(1)体重1)测量前准备:每次测量体重前需校正体重计零点。
产后访视制度
一、访视时间及次数
一般两次。
如母婴有异常情况,酌情增加访视次数。
初访:产妇出院后3—7天内。
如果产妇住院≥7天,由产科填写第一次访视记录,保健科在产后14天内做初访。
第二次访视:分娩后28—30天。
二、产后访视要求
(一)着装要求:每次须穿产后访视服装、戴胸牌。
要求干净整齐,仪表大方.如果访视了传染病家必须换洗衣服。
(二)行为举止要求:文明礼貌,端庄大方,动作轻巧、准确,工作态度严谨、认真.工作时不宜化浓装,不留长指甲.进门后必须先洗手再看产妇及婴儿。
(三)访视基本内容
1、了解产褥期妇女的生理和心理变化、特点
2、识别和处理母亲和新生儿存在的问题
3、为夫妇提供避孕方法的信息、咨询和服务
4、为母亲和新生儿提供健康促进计划,包括鼓励母乳喂养、计划免疫、母子保健指导等。
5、为产妇及家属提供咨询电话号码。
6、对妊娠合并性病的产妇及新生儿加强随访.
7、做产后访视记录(含所需时间)。
产妇产后访视工作规范一、访视对象在辖区内(不论其户口所在地)进行产后休养、产后28天内的产妇均属访视对象。
二、访视次数为正常产妇提供出院后3天内、产后14天、产后28天内的三次上门访视服务;剖宫产术后的产妇,产后访视次数不少于2次;如有异常,根据需要增加访视次数。
三、访视内容和方法(一)询问1了解本次分娩过程、分娩方式、胎产次、会阴有无裂伤、缝线是否拆除;2了解有无产后出血、发热、感染等异常情况;3了解母乳喂养情况;4询问产妇饮食、睡眠、xx情况。
(二)检查1测量血压和体温;2检查乳房有无红肿、硬结,乳头有无皲裂、凹凸现象,乳汁量的多少;3检查子宫底高度、有无压痛,会阴伤口有无感染,观察恶露的量、颜色性状等。
如果发现产妇发热、腹痛、阴道出血量多、会阴伤口感染或乳房疼痛,应立即转往上级医院诊治。
(三)宣教与指导的重点内容1产后访视应以加强对产妇及其家属的宣教为重点,对持有旧风俗观念的对象要细心指导他们,使他们懂得保持通风舒适的休养环境是夏天防中暑、冬天防交叉感染的必备条件,给产妇补充各种营养是母婴健康的重要保证,帮助他们自觉地做好产褥期保健工作。
2识别和处理产后母亲异常情况:①子宫复旧不全——恶露持续不干净,子宫大而软,常伴有腰痛,下腹坠胀感,提示子宫复旧不全,可给予宫缩剂治疗;如伴有炎症时应给予抗菌素治疗。
如恶露量多,超过月经量,应立即去医院就诊。
②会阴伤口愈合不良——会阴伤口愈合不良,可表现为会阴伤口硬结,可用75%酒精湿敷,中药坐盆并使用消毒卫生巾等;如伤口感染裂开,需每天清洁伤口,七天以后,用1∶5000P P溶液坐浴,每日二次,或立即转往医院就诊。
③产后便秘——由于产后活动减少,腹壁肌肉松驰,肠蠕动减少等原因,容易引起便秘。
应鼓励产妇下床活动,多吃蔬菜水果,必要时可服缓泻剂或用肥皂水灌肠、开塞露通便。
3母乳喂养指导:产后访视时要观察产妇喂奶的全过程,采取倾听、了解、树立信心、给予支持的方法,了解母乳喂养中存在的问题,并予帮助指导。
产后访视制度定期对生儿进展安康检查,宣传科学育儿学问,指导家长做好生儿喂养、护理和疾病预防,并早期觉察特别和疾病,准时处理和转诊。
降低生儿患病率和死亡率,促进生儿安康成长一、访视时间及次数1.正常足月生儿访视次数不少于 2 次。
(1)首次访视:在出院后 7 日之内进展。
如觉察问题应酌情增加访视次数,必要时转诊。
(2)满月访视:在诞生后 28~30 日进展。
生儿满 28 天后,结合接种乙肝疫苗其次针,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效劳中心进展随访。
2.高危生儿依据具体状况酌情增加访视次数,首次访视应在得到高危生儿出院〔或家庭分娩〕报告后3 日内进展。
符合以下高危因素之一的生儿为高危生儿。
(1)早产儿〔胎龄< 37 周〕或低诞生体重儿〔诞生体重< 2500克〕。
(2)宫内、产时或产后窒息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及颅内出血者。
(3)高胆红素血症。
(4)生儿肺炎、败血症等严峻感染。
(5)生儿患有各种影响生活力气的诞生缺陷〔如唇裂、腭裂、先天性心脏病等〕以及遗传代谢性疾病。
(6)母亲有特别妊娠及分娩史、高龄分娩〔≥35岁〕、患有残疾〔视、听、智力、肢体、精神〕并影响培育力气者等。
二、产后访视要求1.着装要求:每次须穿产后访视服装、戴胸牌。
要求干净整齐,仪表大方。
假设访视了传染病家必需换洗衣服。
2.行为举止要求:文明礼貌,端庄大方,动作轻松、准确,工作态度严谨、认真。
工作时不宜化浓装,不留长指甲。
进门后必需先洗手再看产妇及婴儿。
三、访视内容1.问诊(1)孕期及诞生状况:母亲妊娠期患病及药物使用状况,孕周、分娩方式,是否双〔多〕胎,有无窒息、产伤和畸形,诞生体重、身长,是否已做生儿听力筛查和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等。
(2)一般状况:睡眠、有无呕吐、惊厥,大小便次数、性状及预防接种状况。
(3)喂养状况:喂养方式、吃奶次数、奶量及其它存在问题。
2.测量(1)体重 1〕测量前预备:每次测量体重前需校正体重计零点。
生儿需排空大小便,脱去外衣、袜子、尿布,仅穿单衣裤,冬季留意保持室内温存。
深圳市产后访视工作规范
一、产后访视人员工作职责
1、认真学习贯彻《母婴保健法》、《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深圳市孕产妇系统保健分级管理办法》,按照其规定开展产后访视工作。
2、积极参加市、区卫生局举办的产后访视培训班,经考核合格者,方可取得《深圳市产后家庭访视合格证书》。
3、入户访视时应佩带深圳市卫生局基妇处制发的“深圳市产后访视证”,携带产后访视专用包。
4、按程序、按要求对母亲和婴儿做好产后2次家庭访视,并掌握社区孕产妇动态情况。
5、进行出生统计,孕产妇及婴儿、5岁以内儿童死亡监测并按时报告(如系新生儿、产妇死亡,请通知分娩医院)。
二、产后访视对象、时间及程序
1、产后访视对象:居住在本市母亲与新生儿。
2、产后访视时间:第一次家庭访视:产后7天或出院3天内;第二次家庭访视:产后14天;第30天产妇及婴儿回分娩医院或地段(社区)进行第三次访视。
有特殊情况应酌情增加访视次数或转医院诊治。
产后42天回医院检查。
3、产后访视程序:
①核对:医院访视人员每天应到爱婴区核对产妇分娩日期、地址和联系电话。
②转出转入:将产妇按住址分类,通过电话或网络转给责任单位;接受转入的产妇。
③按时到产家对产妇及新生儿进行2次家庭访视,有异常情况应酌情增访或督促其到医院就诊。
④督促母婴产后30天回分娩医院或地段注射第二针乙肝疫苗及体检;督促产妇产后42天回分娩医院检查,并将婴儿转至儿童保健系统。
⑤访视人员每访视母婴1次,应收回1张产后访视卡,禁止访视1次收2张卡。
⑥每次访视,应及时将访视情况详细记录在“母子保健手册”上。
三、产后访视内容及要求
1、产后访视要求:先洗手,后检查;先小儿,后成人。
采用“看、问、听、查、指导”等方法对产妇、婴儿及生活环境给予指导。
2、访视内容:
①看:《深圳市母子保健手册》所记载的孕期、产时的第一手资料,有无高危情况,现为产后多少天;休养环境是否整洁、安静、舒适、温度是否在24-26℃,空气是否流通,尤其是热天空调房,与外界温差不宜超过7℃;产妇和婴儿的被褥是否合适,特别是婴儿被褥的保暖性能是否良好;婴儿一
般情况,精神状态、吸吮能力等;产妇的一般情况、精神面貌、情绪状态是否良好,有无贫血面容。
②问: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大小便及一般情况,并按访视卡内容询问产妇及婴儿有关内容,以及上次访视后、本次访视前有无异常情况或疾病发生等。
③听:产妇及家属提出的有关问题并给予解答。
④查:按访视卡中的内容及要求进行检查:婴儿体温、体重测量(14天访时,应注意新生儿是否恢复出生体重;满月访时,应注意新生儿增重是否超过600克)、面容是否红润,黄疸有无消褪、有无湿疹、脐带有无出血、有无分泌物渗出、有无红臀,大、小便是否正常,母乳喂养的体位、含接姿势是否正确等等;产妇体温、血压测量、乳房有无红肿、硬结、乳头有无裂伤、乳汁量的多少、子宫底高度是否正常,会阴或腹部伤口恢复情况,有无红肿及分泌物,恶露的颜色、量是否正常、有无异常臭味。
⑤指导:指导产妇及家属开展婴儿抚触。
用产褥期卫生保健知识;母乳喂养知识;平衡膳食(合理营养)知识;避孕知识;心理调节知识;形体康复知识等指导产妇及其家人。
3、访视时应同时了解地段内新婚妇女数、怀孕妇女数,做好孕期保健宣传工作,督促孕妇按时进行产前检查及住院分娩。
4、协助做好儿童计划免疫接种宣传工作。
四、产后访视包的基本配置
产后访视包应配有以下用物:称、布兜、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2-4支、碘伏、双氧水、消毒纱布、棉签、胶布、绷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