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二轮高频考点训练20(附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5
2021中考语文阅读训练20——冯骥才选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河湾没了冯骥才我家住在河湾街十九号,我家门前有个小小的河湾。
它真美、真静、真迷人。
它与平原上随处可见的河湾并无异处,不过一湾清亮亮的水日日缓缓流动,倒映着天、云彩、飞鸟、风筝,以及两岸垂柳的影子……它总是淡淡的、默默的、静静的,只有在初春河上的冰片碎裂时,夏日水涨流急时,或狂风掀起波浪拍打泥岸时,它才发出一些声响。
它离我家门口不过五六十步。
它伴随过我的幼年、少年和青年,直到后来。
我曾经和小伙伴们在这爬满青草、开着野花的堤坡上玩耍,在河湾里洗澡,或蹲在河边,眼瞧着一些顶着草笠的渔人,一抖手中的竹竿,把一条半尺多长闪光的银鱼从水下甩到岸上来。
我见过一个画画的来到这儿,他一到这儿就仿佛被磁石吸住了似的,从此天天来。
先是在河对岸画,后来又到这边来。
我对这个浅黑脸儿、不爱说话、衣服沾满颜料的人产生了好感,大概是因为他对“我们的河湾”有了好感之故。
我说“我们的河湾”,这只是一种习惯,因为河湾街上的人家对外人都这样说,好像这河湾天经地义属于我们这些日夜守在它身旁的人。
大人们严禁我们往河里撒尿,因为他们天天要在这河湾里浣衣、洗菜、淘米和打水。
再说那个画画的。
我站在他身边,好奇地看着他把许多种颜色搅在一起后,涂在一块紧绷在木框子上的粗布上。
他不理我,只是一忽儿抬起头看看河湾,一忽儿又注目他的画,还不住地摇头叹息。
看来,把我们的河湾搬到他的画布上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我忍不住说:“你画得不好!”他扭过半边浅黑色、瘦削的脸,目光依然盯着画布:“怎么不好?”我一时说不出道理,却把自己的感受直截了当地说了出来:“我们这河湾是活的,都被你画死了!”谁知我的话好似什么东西击中了他的要害。
他瞠目瞅了我半天,那眼神于迷惘中略带惊讶。
他茫然地怔了一会儿,忽然用一把带木柄的三角形薄铁片,把画布上的油色刮去,然后啪地关上画箱,骑车走了。
此后他没有再来。
高考模拟测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9分)泰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名山,经过悠久的历史积淀形成的泰山文化,寄托了“国泰民安”的民族意愿,承载了贵和尚中的民族精神。
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泰山文化与黄河、长江一样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同时也有着丰富厚重的文化内涵。
在泰山文化形成的过程中,无论是帝王巡守,还是封禅、祭祀,都把泰山与社稷苍生联系在一起,希冀和祈求的都是江山永固、国泰民安等。
即使是民间信仰的泰山府君和碧霞元君,也是出于其“护国庇民”。
“泰”字之本义,即有大、强、安定之意。
只有国家强大安定,才有人民的安康乐业。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共生”,与国泰民安一起,成为泰山文化的一体二翼。
“和合共生”的基本精神,强调“贵和尚中”,即《礼记•中庸》所言:“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泰山文化中的“和合共生”,大致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天人合一,二是和谐包容。
以“功成受命”“易姓告代”为标识的泰山封禅已经是天人合一的体现,天人合一还在于泰山神的“灵显昭著,佑庇万民”。
其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肤寸成云,霖雨天下”。
即所谓“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雨,遍乎天下者,唯泰山云尔”。
泰山的祈雨活动,在天人合一方面是“天心感召”,在官员方面是“遵旨虔祈”,由于与百姓的愿望契合,所以出现“人心为之安定”等景象。
泰山文化中的和谐包容,本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
这种“和合”,既包括了“君臣父子亲戚朋友之合”,也包括了齐、鲁文化之合以及泰山儒释道文化之合。
泰山本来就是儒家思想的渊源之区,儒学一向兴盛,同时,泰山是道教的孕育之地,泰山的佛教虽然处于从属地位,但普照寺、竹林寺、灵岩寺等佛教寺庙同样得到发展,香火繁盛。
泰山文化中和谐包容的起源,也与李斯《谏逐客书》中的名句“秦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有关。
“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本意在于虚怀若谷广纳天下之才,容事容人。
高频考点训练(二十) 时间:25分钟 分值:37分 1.(2014·宁夏银川一中第四次模拟考试)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马航MH370“失联”牵动着每位中国人的心,但马总理3月24日发表的声明不孚众望,中国和其他多个国家的舰船仍在不遗余力地搜寻“黑匣子”和飞机残骸。
B.今年3月15日开始施行的修订后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叫停经营者以各种方式设置的霸王条款。
但目前不少商家对此置之度外,设最低消费等霸王条款的现象依然存在。
C.为了对抗不堪入耳的广场舞,温州市区有居民在松台广场对面四楼平台上架起六个大喇叭,对着广场不断喊话,以“还击”广场舞的噪音公害。
D.从3月初开始,每天有超过1万名各地群众自发来到兰考焦裕禄墓前纪念这位人民的好公仆。
焦裕禄纪念园管理处的工作人员虽目不暇给,但接待工作做得有条不紊。
解析 B项,“置之度外”意为“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用错对象。
C项,“不堪入耳”意为“形容言语粗俗下流,使人听不下去”,用在此处形容广场舞的噪音,不合语境。
D项,“目不暇给”意为“形容眼前可看的东西或景色太多,看不过来”,用错对象。
答案 A 2.(2014·广东省汕头市第二次调研测试)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利用微博快速浏览新闻、发布信息,在冲击传统纸质媒体的同时,也为传统媒体提供更快更鲜活的新闻线索和新闻资讯。
B.网络谣言就像存在于社会中的一颗毒瘤,随时可能侵入社会肌体的方方面面,从而促成我们的社会不健康、不协调,甚至动荡、衰退。
C.美国好莱坞摄制的纪录片《钓鱼岛真相》近日在洛杉矶公映,影片通过详尽的历史资料表述了钓鱼岛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这一事实,并敦促日本正视和认真反省历史。
D.《时代》评价称,中国在世界主要经济体系中继续保持最快的发展速度,并带领世界走向经济复苏,这些功劳首先归功于中国千千万万勤劳坚韧的普通工人。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高频考点检测提升卷(含答案)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高频考点检测提升卷(含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B.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照亮了前进的路。
C.表演一结束,台下就响起了翻江倒海般的掌声。
D.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崎岖(qí) 诞生(dàn) 磅礴(pánɡbó)B.擎天柱(qínɡ) 歼灭(qiān) 璀璨(chuǐcàn)C.瞻仰(zhān) 屹立(yì) 千钧一发(jūn)D.绷脸(běnɡ) 逶迤(wēi yí) 黑魆魆(xū)3.下列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B.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C.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D.为人进出的们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4.下列各组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崎岖屹立平淡无昧孤芳自赏B.宣读鼓舞悬崖绝壁昂首挺凶C.高潮检阅翠色裕流浑浊笨拙D.仇恨壮烈细雨迷蒙排山倒海5.下列不是场景描写的一项是( )A.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
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
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
B.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C.天黑的时候,我摸进一片茂密的沙柳林,在匆匆挖成的交通沟里找到了突击连,来到了郝副营长的身边。
D.群众游行就在这时候开始。
游行队伍分东西两个方向出发,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6.下列名言的含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位卑未敢忘忧国B.鞠躬尽瘁,死而后已C.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D.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二、看拼音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整洁、美观。
2024徐州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外文言文读书学习类专项训练一、(一材多设问)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1~6题。
(17分)【选材理由】选文中的刘恕专于学问,学富五车,他读书刻苦,勤学不倦的精神值得学生学习,亦能激励学生乐学善学,以丰富的学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涵养自身。
恕①少颖悟,书过目即成诵。
八岁时,坐客有言孔子无兄弟者,恕应声曰:“以其兄之子妻之②。
”一坐惊异。
年十三,欲应制科,从人假《汉》、《唐书》,阅月皆归之。
恕在钜鹿时,召至府,重礼之,使讲《春秋》,殊亲帅官属往听。
笃好史学,自太史公所记,下至周显德末,纪传之外至私记杂说,无所不览。
上下数千载间钜微之事如指诸掌。
司马光编次《资治通鉴》,英宗命自择馆阁英才共修之。
光对曰:“馆阁文学之士诚多,至于专精史学,臣得而知者,唯刘恕耳。
”即召为局僚,遇史事纷错难治者,辄以诿恕。
恕于魏、晋以后事,考证差缪,最为精详。
恕为学,自历数、地里、官职、族姓至前代公府案牍,皆取以审证③。
求书不远数百里,身就之读且抄,殆忘寝食。
偕司马光游万安山,道旁有碑,读之,乃五代列将。
人所不知名者,恕能言其行事始终,归验旧史,信然。
宋次道知亳州,家多书,恕枉道④借览。
次道日具馔为主人礼,恕曰:“此非吾所为来也,殊废吾事。
”悉去之。
独闭阁,昼夜口诵手抄,留旬日,尽其书而去,目为之翳。
(选自《宋史·列传·卷二百零三》,有删改) 注:①恕:刘恕,宋朝历史学家,《资治通鉴》副主编之一。
②以其兄之子妻之:出自《论语》“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指孔子把兄弟的女儿嫁给南容做妻子。
③审证:仔细分析,认真求证。
④枉道:绕道。
课外助读迁移1. ...上下数千载间钜微之事如指诸掌。
2.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①从人假.《汉》②乃悟前狼假.寐B. ①偕.司马光游万安山②宠辱偕.忘C. ①次道日.具馔为主人礼②大雪三日.D. ①尽.其书而去②食之不能尽.其材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高频考点训练(二十)时间:25分钟分值:100分每日必练 15分钟限时训练1.(·广西来宾市教学质量调研)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联袂.(mèi) 压轴.(chòu)淇水汤.汤(shāng) 铩.羽而归(shā)B.羁.绊(jī) 酾.酒(shī)皮下脂.肪(zhī) 开花结.果(jié)C.绮.丽(qǐ) 形骸.(hái)殚.精竭虑(dān) 挥斥方遒.(qiú)D.醇.厚(chún) 聒.噪(guā)造纸作.坊(zuō) 呼天抢.地(qiāng)解析A.压轴(zhòu)。
B.开花结(jiē)果。
D.聒(guō)噪。
答案 C2.(·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第二次联考)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寒暄踟蹰一抔土乌烟障气B.揩油廖落伤元气开门揖盗C.杂沓韶光画座标珊珊可爱D.刨花斑驳戴高帽一切就绪解析A.障—瘴。
B.廖—寥。
C.座—坐。
答案 D3.(·山东省济南市巩固性训练)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参加教学评估的领导虽然只是走访了几所学校,但管中窥豹....,他们对我市推进素质教育的现状还是有一些了解的。
B.日前,记者暗访这家被曝光的偷排地下污水的大型制药厂,当采访有关人员时,他们躲躲闪闪,讳莫如...深.。
C.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外出旅游时异地的风物让人迷醉欣喜,可是一路上的旅游购物却常常使人不厌..其烦..,兴味索然。
D.面对当今社会一些不良风气和现象,几位经常聊天的老人坐在一起边议论边慨叹人心不古....,还不时摇摇头。
解析不厌其烦:不嫌麻烦。
本句应用“不胜其烦”。
答案 C4.(·浙江省五校联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黄教授认为邹家健以自荐方式参选区人大代表的举动是符合现行体制框架前提下参与选举,本身是合乎法律规定的,这体现出选民具有了相当的参政议政的自觉意识。
专题突破练20语言文字运用客观选择题(词语辨析题)1.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经典需要认真阅读文本。
经典是不可重复的创造,包含着丰厚的文化积淀与人性。
阅读它可以借我们一双慧眼,人间真情百态;可以让我们渺小的心灵与伟大的心灵产生共鸣,让我们的精神同作家的精神,让我们的心灵得到诗性的滋润,变得而细腻。
A.内涵洞察浑然一体丰满B.内含洞见水乳交融充满C.内涵洞见水乳交融丰满D.内含洞察浑然一体充满2.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儒学作为一种精神导向,在唐诗的创作宗旨和思想内涵中,对其产生了而又深远绵长的影响。
通过对儒学的吸收、、融合,唐诗逐渐开拓着自身新的发展道路,尤其在应制、宦游、乐府、咏史等多种诗歌类型中,形成了的诗性表达。
A.渗透潜移默化转化文质浑融B.渗漏潜移默化转化文质彬彬C.渗透耳濡目染转变文质彬彬D.渗漏耳濡目染转变文质浑融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一个人处世,拿得起是一种勇气,放得下是一种。
对于人生道路上的鲜花、掌声,有处世经验的人大都能,屡经风雨的人更有自知之明。
对于坎坷与泥泞,能以平常心视之,就非易事了。
既来之,则安之,便是一种超脱,这种超脱足够人们受用。
A.气质刮目相看只是终生B.品位满不在乎于是终身C.度量等闲视之但是终身D.修养置若罔闻便是终生4.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文学形象是文学理论中具有普遍意义的重要范畴。
在黑格尔的美学体系中,形象具有多义性。
一般认为,文学形象能够使读者更加集中地欣赏自然美、生活美和艺术美,作品里悲伤与喜悦的感情,其中的美好和丑恶,获得美的享受。
A.五花八门领会判定从而B.包罗万象领会判别从而C.五花八门感受判别因而D.包罗万象感受判定因而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国文学具有源远流长、的特点。
若论文学的悠久,只有古希腊文学、古印度文学可以与中国文学比肩;若论文学传统的不断,任何别的国家和民族的文学都不能与中国文学。
古代诗歌阅读考点20 读懂诗意,准确选择原卷版✬题组训练A组(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小题。
南浦·春水张炎波暖绿粼粼,燕飞来,好是苏堤才晓。
鱼没浪痕圆,流红去,翻笑东风难扫。
荒桥断浦,柳阴撑出扁舟小。
回首池塘青欲遍,绝似梦中芳草。
和云流出空山,甚年年净洗,花香不了?新绿乍生时,孤村路,犹忆那回曾到。
余情渺渺,茂林觞咏如今悄。
前度刘郎①归去后,溪上碧桃多少。
【注】①前度刘郎:指去而复返的人。
唐代刘禹锡《再游玄都观》有“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的诗句。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波暖绿粼粼”,扣题“春水”。
湖光粼粼,绿波荡漾,弥漫着春的气息,透出了春日温煦之意,写春水溶泄荡漾之状。
B.“荒桥断浦”两句承上启下,“桥断”即写断桥,点明地点是杭州西湖,一“荒”字与前文形成对比,转而写西湖之荒凉。
C.下片起句词人先写“空山”,悲凉之意转浓。
接着描写眼前的“新绿乍生”及“茂林觞咏”等景物,进一步抒发自己的哀叹。
D.全词笔调细腻,绘景出彩,过渡自然。
词人由优美的苏堤游至荒凉的断桥,感情也随之由欢快转为悲伤,情景交融,精妙绝伦。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2小题。
恩门致书远及山居因献之杜荀鹤[注]时难转觉保身难,难向师门欲继颜。
若把白衣轻易脱,却成青桂偶然攀。
身居剑戟争雄地,道在乾坤未丧间。
必许酬恩酬未晚,且须容到九华山。
[注]杜荀鹤,晚唐诗人,46 岁中进士第,但未被授官而离京,回到九华山。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恩门”即“师门”,这首诗是诗人收到师门致书后写的回献诗。
B.首联交代诗人难以继续跟从恩师学习的原因,表达对恩师的愧疚。
C.“白衣”和“青桂”形成对比,突出表现诗人科举成功后的喜悦。
D.诗人在尾联中表达知恩图报之意,并向恩师发出到九华山的邀请。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3小题。
少年游蒋捷梨边风紧雪难睛,千点照溪明。
吹絮窗低,唾茸[绒】窗小,人隔翠阴行。
高频考点训练(二十)时间:25分钟分值:37分每日必练15分钟限时训练1.(2014·宁夏银川一中第四次模拟考试)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马航MH370“失联”牵动着每位中国人的心,但马总理3月24日发表的声明不孚众望....,中国和其他多个国家的舰船仍在不遗余力地搜寻“黑匣子”和飞机残骸。
B.今年3月15日开始施行的修订后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叫停经营者以各种方式设置的霸王条款。
但目前不少商家对此置之度外....,设最低消费等霸王条款的现象依然存在。
C.为了对抗不堪入耳....的广场舞,温州市区有居民在松台广场对面四楼平台上架起六个大喇叭,对着广场不断喊话,以“还击”广场舞的噪音公害。
D.从3月初开始,每天有超过1万名各地群众自发来到兰考焦裕禄墓前纪念这位人民的好公仆。
焦裕禄纪念园管理处的工作人员虽目.不暇给...,但接待工作做得有条不紊。
解析B项,“置之度外”意为“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用错对象。
C项,“不堪入耳”意为“形容言语粗俗下流,使人听不下去”,用在此处形容广场舞的噪音,不合语境。
D项,“目不暇给”意为“形容眼前可看的东西或景色太多,看不过来”,用错对象。
答案 A2.(2014·广东省汕头市第二次调研测试)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利用微博快速浏览新闻、发布信息,在冲击传统纸质媒体的同时,也为传统媒体提供更快更鲜活的新闻线索和新闻资讯。
B.网络谣言就像存在于社会中的一颗毒瘤,随时可能侵入社会肌体的方方面面,从而促成我们的社会不健康、不协调,甚至动荡、衰退。
C.美国好莱坞摄制的纪录片《钓鱼岛真相》近日在洛杉矶公映,影片通过详尽的历史资料表述了钓鱼岛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这一事实,并敦促日本正视和认真反省历史。
D.《时代》评价称,中国在世界主要经济体系中继续保持最快的发展速度,并带领世界走向经济复苏,这些功劳首先归功于中国千千万万勤劳坚韧的普通工人。
专题20 语言运用之得体准确(讲)讲目标1.了解语言表达得体准确类试题命题规律及基本题型。
2.熟练掌握语言表达得体准确类试题答题技巧。
讲考点※考点一:语言得体【高考典例】1.【2017年高考课标Ⅱ卷】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云南的“思茅市”改成“普洱市”,四川的“南坪县”更名为“九寨沟县”后,城市的知名度都有了很大提高,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可见,更名必然带来城市经济的发展。
我市的名字不够响亮,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经济发展。
如果更名,就一定会带来我市的经济腾飞,因此,更名的事要尽快提到日程上来。
①更名并不一定能带来城市的发展。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②城市名字不够响亮并不一定会严重影响经济发展;③更名不一定会带来经济腾飞。
【考点定位】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此题考查仿写等语言表达的能力。
首先要弄清出题人的意图,然后根据题目中所有信息进行分析,根据所给第一句可以确定仿写句子的句式,然后考虑针对什么推断来反驳,最后确定自己所写内容。
解答时一定要立足题目,认真审题,审出答题的角度和答题的模式,切不可脱离原题作答。
2.【2017年高考课标Ⅰ卷】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A.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
B.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C.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
D.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乎永远都说不完。
【答案】A【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2024成都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古代散文分类整合集训一、(2023成都)(生活雅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共12分)种草花说〔清〕查慎行窳轩①之南有小庭,拓窗而面.之。
主人无事,日蹒跚乎其间。
即又恶乎草之滋蔓也,谋.辟而莳②焉。
或曰:“松、桂、杉、梧,可资以荫也,是宜木。
”主人曰:“吾年老,弗能待。
”或曰:“梅、杏、橘、橙,可行而列也,是宜果。
”主人曰:“吾地狭,弗能容。
”有道焉,去芜蔓者而植芬馨者,亦幽人之所流连也。
乃命畦丁锄荒秽,就邻圃乞草花。
山僧野老,助其好事,往往旁求远致焉。
主人乐之,犹农夫之获嘉种也。
盖一年而盆列,二年而卉族繁。
迄今三年,纷敷盈庭。
两叶以上,悉能辨类而举其名矣。
当春之分,夏之半,雨润土膏,乘时以观化,吾之生机与之俱动也。
已而含芬菲,饱风露,吾之呼吸与之相通也。
直者遂之,弱者扶之。
蚤③芳.者吾披之,晚秀者吾俟之。
茎萎而实坚,则谨视其候敛藏,以待来岁焉。
吾之精神,无一不与之相入也。
朝斯夕斯,阅春秋也;优哉游哉,聊以卒岁也。
客徒知嘉树之荫吾身,而不知小草之悦.吾魂也;徒知甘果之可吾口,而不知繁卉之饫吾目也。
彼南阳之梓漆④,平泉⑤之花木,非吾力之所逮⑥,岂吾情之所适哉!(选自《敬业堂文集》,有删节)【注】①窳轩:查慎行晚年居室之名。
②莳:种植。
③蚤:同“早”。
④梓漆:梓树和漆树,均为优质木材。
⑤平泉:指平泉庄,是唐代宰相李德裕的别墅。
⑥逮:达到。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拓窗而面.之面:面向B.谋.辟而莳焉谋:谋划C.蚤芳.者吾披之芳:美好的D.而不知小草之悦.吾魂也悦:使……愉快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6分)(1)去芜蔓者而植芬馨者,亦幽人之所流连也。
(3分)(2)茎萎而实坚,则谨视其候敛藏,以待来岁焉。
(3分)3.松、桂等是“嘉树”,梅、杏等有“甘果”,作者为何不选种它们?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分)二、(2021成都)(成都历史)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2020年中考语⽂⼆轮复习:⽂学类⽂本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2020年中考语⽂⼆轮复习:⽂学类⽂本阅读专项练习题(⼆)阅读下⾯⽂字,完成18~22题。
(22分)乡野⾖⼦陈重阳①⾖⼦是乡村⽣活向着幸福美好延展出的⼀部分,也是农⼈温饱之外的⼀种奢望。
②在过去,覆盖乡野的是⽟⽶和红薯,因为它们⾼产,能够在⼀年四季⾥不断充实农⼈⼲瘪的胃囊。
⽽种⾖⼦,就成为种奢侈。
后来,⾖⼦オ⼤⽚出现在⽥野,成为⽥野丰富的点缀,成为美好⽇⼦的旗幡。
黄⾖、⾚⾖、绿⾖,在⽥野的风⾥摇曳⽣姿,把秋季渲染得丰富多彩。
③⾖科作物⼀贯深明礼仪,它们在季节⾥,托着饱满沉实的⾖荚,⾯对劳动的付出者丢弃私藏的意图,做出拱⼿相让的姿势。
排排的⾖荚在阳光的亲吻中丰满,在秋风的轻抚中⼲燥。
收获之后,场地⾥集结的⾖荚们,会经历⼀场棍棒的夹击,噼⾥啪啦、噼⾥啪啦地响作⼀团,这是它们对农民最⾼的礼仪,还是对⽣命发出的赞美?④母亲擎起簸箕⼀颠⼀颠,⾖⽪便轻舞飞扬,壮烈飘散⽽去。
⼩⼼地翻拣掉那些遗留的碎屑后,各种⾖⼦便发出黄、⾚、绿的油光,滚圆的⾝体裸露在母亲欣喜的⽬光⾥。
乡野⽇⼦就像打开了绚丽彩页,内容⼀下⼦就不⼀样起来。
⑤黄⾖是油料作物,我的⽗亲会背半袋黄⾖,⾛到镇上去榨油。
那些⾦黄⾦黄的颗粒,会轰轰烈烈地经历压榨的痛苦挤出⽣命中美好的部分,滋润乡间的⽣活,让⽣活脱离⼲枯涩滞,变得有滋有味、活⾊⽣⾹起来。
⑥最奢侈的莫过于炸咸⾷。
每逢年节的前⼀天,母亲都会倒出清冽的⾖油,放在⽕炉上加热。
和好的⾯团则擀、轧、切,做成各种形状,然后下油锅。
刺啦、刺啦的烹炸声,像是对⽣命的歌咏。
⑦绿⾖满⾝碧绿,呈现出⽣命的原⾊,通常⽤来做滋润胃肠的茶饮。
⼀锅清⽔放⼊通体晶莹的绿⾖,⽂⽕熬起来。
初始,⾖⼦在锅⾥沙沙作响,似⼑枪剑戟上砍下杀。
久了,⽅才天下定矣,安分下来。
待⾄⾖烂,茶汤便褐绿莹润,清⾹怡⼈。
绿⾖茶饮宛若法宝,能降温祛燥,平息⼼底⽕⽓。
⑧提⼀罐⼦给下地做活的⽗亲,清清亮亮的绿⾖茶,⾥⾯映着蓝天⽩云,影影绰绰的树杈鸟雀。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词语一.试题(共20小题)1.(2022•兴城市二模)选出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ㅤㅤ人之初,性本善。
大多数人都是______的人,也都是质朴的人,因此这种品质也最能走入人心。
体现一个人质朴的方面有很多,说话是其中最重要也是最明显的方面之一。
很多时候,我们根本不需要去考量如何说话,才能让听众与自己______。
只要发自肺腑地说出口,不用去想______,也不用在脑海中寻觅辞藻来______,自然就能让情感走入别人的心中。
A.平庸身临其境抑扬顿挫修饰B.平凡感同身受抑扬顿挫修饰C.平凡身临其境轻重缓急装饰D.平庸感同身受轻重缓急装饰2.(2022•绥中县一模)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A.纪录片《无穷之路》主持人陈贝儿,花了三个月时间从南到北,“沉浸式”体验我国贫困地区居民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
B.《中国医生》这部电影全景式记录了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抗疫斗争,真实生动地再现了疫情来临时中国广大医护工作者平凡之人的千钧之力....。
C.经典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受到震撼,感觉开卷有益....。
D.当穿着不同服饰的世界各国冬运代表团依次走进运动场时,国家体育场鸟巢内掌声、欢呼声、呐喊声络绎不绝....。
3.(2022•袁州区校级模拟)下面语段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我们对自身的了解,来自大地的,比来自书本的多。
因为大地桀骜不驯....。
人在跟障碍较量时,才会发现自己在群蚁排衙....。
农民在劳动中,他们挖掘到的真理是无处不在....的。
同样地,飞机这个航空运输工具,也使人接触到所有这些古老的问题。
在茫茫夜海上,每一盏灯火都显示了一个心灵的奇迹。
在这户人家,有人在阅读,有人在思索,有人在娓娓谈心;在另一户人家,有人在探索宇宙,有人在殚精竭虑....地计算仙女座的星云……但是,在这些有生命的灯火之间,又有多少扇关闭的窗户,多少个沉睡的人——这些灯火,绵延向远方,星星点点,散落在原野上。
高频考点训练(二十)时间:25分钟分值:37分每日必练15分钟限时训练1.(2014·宁夏银川一中第四次模拟考试)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马航MH370“失联”牵动着每位中国人的心,但马总理3月24日发表的声明不孚..众望..,中国和其他多个国家的舰船仍在不遗余力地搜寻“黑匣子”和飞机残骸。
B.今年3月15日开始施行的修订后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叫停经营者以各种方式设置的霸王条款。
但目前不少商家对此置之度外....,设最低消费等霸王条款的现象依然存在。
C.为了对抗不堪入耳....的广场舞,温州市区有居民在松台广场对面四楼平台上架起六个大喇叭,对着广场不断喊话,以“还击”广场舞的噪音公害。
D.从3月初开始,每天有超过1万名各地群众自发来到兰考焦裕禄墓前纪念这位人民的好公仆。
焦裕禄纪念园管理处的工作人员虽目不暇给....,但接待工作做得有条不紊。
解析B项,“置之度外”意为“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用错对象。
C项,“不堪入耳”意为“形容言语粗俗下流,使人听不下去”,用在此处形容广场舞的噪音,不合语境。
D项,“目不暇给”意为“形容眼前可看的东西或景色太多,看不过来”,用错对象。
答案 A2.(2014·广东省汕头市第二次调研测试)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利用微博快速浏览新闻、发布信息,在冲击传统纸质媒体的同时,也为传统媒体提供更快更鲜活的新闻线索和新闻资讯。
B.网络谣言就像存在于社会中的一颗毒瘤,随时可能侵入社会肌体的方方面面,从而促成我们的社会不健康、不协调,甚至动荡、衰退。
C.美国好莱坞摄制的纪录片《钓鱼岛真相》近日在洛杉矶公映,影片通过详尽的历史资料表述了钓鱼岛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这一事实,并敦促日本正视和认真反省历史。
D.《时代》评价称,中国在世界主要经济体系中继续保持最快的发展速度,并带领世界走向经济复苏,这些功劳首先归功于中国千千万万勤劳坚韧的普通工人。
解析A.句偷换主语,冲击纸质媒体的是微博。
应在“在”前加上“它”。
B.搭配不当,“促成”有“推动使之成功”之意,应将“促成”改为“造成”或“导致”。
D.“功劳归功”成分赘余,应改为“这些成就取得首先要归功于”。
答案 C3.(2014·广西梧州市模拟考试)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山下荷塘旁的洼地里的蛙声就像一首首乐曲的旋律,远远近近飘忽而来。
我甚至能清晰地听出某片最大的蛙声来自何处,某片最低沉的蛙声源于哪里。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于是蛙声、蝉声,蝉声、蛙声,彼此交错,互相铺垫②还是融合在众多熟悉或陌生的生命里③它们能让你从心灵深处生出一份依恋、感激和渴望走近的冲动④蝉也像与蛙事先沟通了似的,嘹亮地唱起了欢歌⑤我不知自己是置身于大自然美妙的音乐中A.④①⑤②③B.⑤②③④①C.④①③⑤②D.⑤②④①③解析④句承蛙声写蝉声,应紧接原文;①中的“于是”,表示后一事物紧接前一事物,后一事物往往是由前一事物引起的,因此它应紧接在④之后;剩下的三句是写作者的体验的,因此应让主语是“我”的⑤连接于①后,②中的“还是”在这里表示选择,应紧接⑤后;③是总结性的句子,排在最后。
答案 A4.(2014·吉林省长春市第四次调研测试)下面是某班长的班会总结发言,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够简明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为了让我们班有一个良好的班风,我们坐在一起献计献策。
刚才同学们的抛砖引玉,体现了对班级的爱心和责任心,我对此给予高度评价!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表示要百尺竿头,再进一步;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也表示会遵守纪律,迎头赶上。
我殷切期望大家携起手来,共同营造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我们的班风有一个彻底的改观!这是目前的当务之急,我们每个人都责无旁贷。
(1)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抛砖引玉”改为“踊跃发言”;(2)“给予高度评价”改为“感到十分高兴”;(3)“学习成绩差”改为“学习成绩不太理想”;(4)“殷切期望”改为“希望”;(5)“目前的当务之急”改为“当务之急”。
5.(2014·安徽省芜湖市5月模拟考试)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对联,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功在中华苦心培桃李香满天下一须臾消息瞬通九万里往来无间无私育英才教师办公室对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讯公司对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教师办公室对联:苦心培桃李香满天下无私育英才功在中华通讯公司对联:往来无间九万里消息瞬通一须臾或:九万里往来无间一须臾消息瞬通(2014·黑龙江省哈三中第四次高考模拟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6~7题。
江事夕望①[唐]白居易凭高望远思悠哉,晚上江亭夜未回。
日欲没时红浪沸,月初生处白烟开。
辞枝雪蕊将春去,满镊霜毛送老来。
争敢三年作归计,心知不及贾生才。
注①本诗写于诗人被贬出京,任江州司马之时。
6.诗歌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一幅日落月出江亭晚景图。
营造了苍茫壮阔的氛围。
傍晚时分,太阳将落,晚霞一片,如红浪沸腾;月亮初上,清辉照耀,周围笼罩的烟雾,渐渐散去。
7.本诗围绕“思悠哉”展开,请结合全诗概括诗人产生了哪些情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对美景的喜爱。
②惜春伤春之情。
③年华已逝的伤感。
④被贬后内心的不甘和无奈。
⑤回京的渴盼。
8.(2014·辽宁省重点中学第二次模拟考试)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____________。
(《白雪歌送武判官回京》)(2)____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________________。
(《赤壁赋》)(3)________________,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________________,余不忍为此态也。
(《离骚》)答案(1)半卷红旗临易水提携玉龙为君死(2)挟飞仙以遨游托遗响于悲风(3)忳郁邑余佗傺兮宁溘死以流亡兮每日必背5分钟资料储备新课标高考考纲规定必背篇目64篇(十二)4.唐·杜牧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
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每日必读5分钟素材积累无兴趣不探究2014江西高考满分作文在那古老的岁月里/也曾有过同样的故事/那弹箜篌的女子也是十六岁吗/还是说,今夜的我/就是那个女子读席慕蓉的诗,有时候并没有真正品出它是什么味道,但就是喜欢。
像上面这一段,仅仅是“古老”“箜篌”“女子”这样的文字,就足以让我爱不释手。
我不懂诗,所以我不敢拿别人的诗来做评论。
我能拿出来说几句的,只有席慕蓉的诗,因为爱情,因为女子,或许我能懂。
我想,大抵那些有所成效的探究都源于兴趣和一种与生俱来的感觉吧。
没有谁会为了自己不爱的东西而孜孜不倦。
学校的课程中,选修课本该是最具探究精神的。
现实却往往是——我们怀着满腔热情,却只是搞了个形式。
学校开设了选修课,但在高考的压力下,又给不了选修课多少时间。
结果落得个费了时间,知识、兴趣却几乎什么都没捞着的局面。
再看看我们的必修课堂,也有“探究”的存在。
教学上把这一过程称为“学生合作探究”,就是在课堂上教师抛出一个问题,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分组讨论,然后分享成果。
不过,大部分的课堂分组讨论,学生很热闹,而有效的讨论几乎为零,还落得个“作秀”的嫌疑。
为什么呢?关键还在于兴趣问题。
迫于某些原因,我们不得不学习一些知识和技能,无论喜欢与否。
但是,除非个人有很强的兴趣,否则“探究”就无从谈起。
知识是别人把现成的教给你,接受便可。
然而探究,往往需要我们去发现一些未知的领域。
没有兴趣的推动,后面的路,寸步难行。
再回到诗。
对于诗,我本身是不大感冒的。
总觉得“高处不胜寒”。
比如郭沫若、流沙河,我不仅不能探究他们的诗,连赏读都难。
对于没有感觉的诗,去看别人的赏析只会让自己觉得牵强附会。
幸好也有例外,那便是席慕蓉。
她在柔和的字里行间述说着人生的哲理,教会一个女孩子懂得关于爱情、生命的真谛。
对于她的诗,我愿意在阳光明媚的午后细细品读,愿意做进一步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