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I第7章-模拟信号的数字化
- 格式:pdf
- 大小:1.49 MB
- 文档页数:49
第七章 习题已知一低通信号m(t)的频谱为:M(f)=⎪⎩⎪⎨⎧≤-f f f其他,0200,2001,假设以f s =300Hz 的速率对m(t)进行抽样,试画出一抽样信号m s (t)的频率草图。
解:M s (ω)=300∑∞-∞=⋅-n n M )600(πω1.已知一低通信号m(t)的频谱为:M(f)=⎪⎩⎪⎨⎧≤-f f f其他,0200,2001,假设以f s =400Hz 的速率对m(t)进行抽样,试画出一抽样信号m s (t)的频率草图。
解:M s (ω)=400∑∞-∞=⋅-n n M )800(πω2. 采用13折线A 率编码,设最小的量化级为1个单位,已知抽样脉冲值为+635单位。
试求此时编码器输出码组,并计算量化误差(段内码用自然二进制码) 解:I m =+635=512+36+27输出码组为:c1c2c3c4c5c6c7c8=11100011 量化误差为273. 采用13折线A 率编码,设最小的量化级为1个单位,已知抽样脉冲值为-95单位。
试求此时编码器输出码组,并计算量化误差(段内码用折叠二进制码) 解:-95= -(64+74⨯+3) c5c6c7c8=0000输出码组为:c1c2c3c4c5c6c7c8=00110000 量化误差为74. 采用13折线A 率编码器电路,设接收端收到的码组为“01010011”,最小量化单位为1个单位,并已知段内码为折叠二进码。
试问译码器输出为多少单位。
解:I 0= -(256+4.5⨯16)=-3285. 采用13折线A 率编码器电路,设接收端收到的码组为“01010011”,最小量化单位为1个单位,并已知段内码为自然二进码。
试问译码器输出为多少单位 解:I 0= -(256+3.5⨯16)=-3126. 单路话音信号的最高频率为4KHz ,抽样速率为8kHz ,将所得的脉冲由PAM 方式或PCM方式传输。
设传输信号的波形为矩形脉冲,其宽度为τ,且占空比为1。
第一部 通信原理部分习题答案第1章 绪论1—1 设英文字母E 出现的概率为0.105,x 出现的概率为0.002。
试求E 及x 的信息量。
解:英文字母E 的信息量为105.01log 2=E I =3.25bit 英文字母x 的信息量为002.01log 2=x I =8.97bit 1—2 某信息源的符号集由A 、B 、C 、D 和E 组成,设每一符号独立出现,其出现概率分别为1/4、l/8、l/8/、3/16和5/16。
试求该信息源符号的平均信息量。
解:平均信息量,即信息源的熵为∑=-=ni i i x P x P H 12)(log )(=41log 412-81log 812-81log 812-163log 1632-165log 1652- =2.23bit/符号1—3 设有四个消息A 、BC 、D 分别以概率1/4、1/8、1/8和l/2传送,每一消息的出现是相互独立的,试计算其平均信息量。
解:平均信息量∑=-=ni i i x P x P H 12)(log )(=41log 412-81log 812-81log 812-21log 212- =1.75bit/符号1—4 一个由字母A 、B 、C 、D 组成的字。
对于传输的每一个字母用二进制脉冲编码,00代替A ,01代替B ,10代替C ,11代替D ,每个脉冲宽度为5ms 。
(1)不同的字母是等可能出现时,试计算传输的平均信息速率。
(2)若每个字母出现的可能性分别为P A =l/5,P B =1/4,P C =1/4,P D =3/10 试计算传输的平均信息速率。
解:(1)不同的字母是等可能出现,即出现概率均为1/4。
每个字母的平均信息量为∑=-=ni i i x P x P H 12)(log )(=41log 4142⨯-=2 bit/符号因为每个脉冲宽度为5ms ,所以每个字母所占用的时间为 2×5×10-3=10-2s每秒传送符号数为100符号/秒 (2)平均信息量为∑=-=ni i i x P x P H 12)(log )(=51log 512-41log 412-41log 412-103log 1032-=1.985 bit/符号 平均信息速率为 198.5 比特/秒1—5 国际莫尔斯电码用点和划的序列发送英文字母,划用持续3单位的电流脉冲表示,点用持续1个单位的电流脉冲表示;且划出现的概率是点出现概率的l/3; (1)计算点和划的信息量; (2)计算点和划的平均信息量。
第一部 各章重要习题及详细解答过程第1章 绪论1—1 设英文字母E 出现的概率为0.105,x 出现的概率为0.002。
试求E 及x 的信息量。
解:英文字母E 的信息量为105.01log 2=E I =3.25bit 英文字母x 的信息量为002.01log 2=x I =8.97bit 1—2 某信息源的符号集由A 、B 、C 、D 和E 组成,设每一符号独立出现,其出现概率分别为1/4、l/8、l/8/、3/16和5/16。
试求该信息源符号的平均信息量。
解:平均信息量,即信息源的熵为∑=-=ni i i x P x P H 12)(log )(=41log 412-81log 812-81log 812-163log 1632-165log 1652- =2.23bit/符号1—3 设有四个消息A 、BC 、D 分别以概率1/4、1/8、1/8和l/2传送,每一消息的出现是相互独立的,试计算其平均信息量。
解:平均信息量∑=-=ni i i x P x P H 12)(log )(=41log 412-81log 812-81log 812-21log 212-=1.75bit/符号1—4 一个由字母A 、B 、C 、D 组成的字。
对于传输的每一个字母用二进制脉冲编码,00代替A ,01代替B ,10代替C ,11代替D ,每个脉冲宽度为5ms 。
(1)不同的字母是等可能出现时,试计算传输的平均信息速率。
(2)若每个字母出现的可能性分别为P A =l/5,P B =1/4,P C =1/4,P D =3/10 试计算传输的平均信息速率。
解:(1)不同的字母是等可能出现,即出现概率均为1/4。
每个字母的平均信息量为∑=-=ni i i x P x P H 12)(log )(=41log 4142⨯-=2 bit/符号因为每个脉冲宽度为5ms ,所以每个字母所占用的时间为 2×5×10-3=10-2s每秒传送符号数为100符号/秒 (2)平均信息量为∑=-=ni i i x P x P H 12)(log )(=51log 512-41log 412-41log 412-103log 1032-=1.985 bit/符号平均信息速率为 198.5 比特/秒1—5 国际莫尔斯电码用点和划的序列发送英文字母,划用持续3单位的电流脉冲表示,点用持续1个单位的电流脉冲表示;且划出现的概率是点出现概率的l/3;(1)计算点和划的信息量;(2)计算点和划的平均信息量。
《通信原理》第七章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习题第七章习题1f200, f 200已知一低通信号m(t)的频谱为:M(f)=,假设以fs=300Hz的速率对m(t)0,其他f进行抽样,试画出一抽样信号m s(t)的频率草图。
解:M s()=300 nM(n600)1f200, f 200,假设以f1.已知一低通信号m(t)的频谱为:M(f)=s=400Hz的速率0,其他f 对m(t)进行抽样,试画出一抽样信号m s(t)的频率草图。
解:M s()=400M(n800) n2.采用13折线A率编码,设最小的量化级为1个单位,已知抽样脉冲值为+635单位。
试求此时编码器输出码组,并计算量化误差(段内码用自然二进制码)解:I m=+635=512+36+27输出码组为:c1c2c3c4c5c6c7c8=11100011量化误差为271《通信原理》第七章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习题3.采用13折线A率编码,设最小的量化级为1个单位,已知抽样脉冲值为-95单位。
试求此时编码器输出码组,并计算量化误差(段内码用折叠二进制码)解:-95=-(64+74+3)c5c6c7c8=0000输出码组为:c1c2c3c4c5c6c7c8=00110000量化误差为74.采用13折线A率编码器电路,设接收端收到的码组为“01010011”,最小量化单位为1个单位,并已知段内码为折叠二进码。
试问译码器输出为多少单位。
解:I0=-(256+4.516)=-3285.采用13折线A率编码器电路,设接收端收到的码组为“01010011”,最小量化单位为1个单位,并已知段内码为自然二进码。
试问译码器输出为多少单位解:I0=-(256+3.516)=-3126.单路话音信号的最高频率为4KHz,抽样速率为8kHz,将所得的脉冲由PAM方式或PCM方式传输。
设传输信号的波形为矩形脉冲,其宽度为,且占空比为1。
(1)计算PAM系统的最小带宽。
(2)在PCM系统中,抽样后信号按8级量化,求PCM系统的最小带宽。
第1章 绪论1-2 设信源X 由4个符号a,b,c,d 组成,各符号出现概率分别为3/8,1/4,1/8,1/4,每个符号的出现是独立的,求(1)信源熵H(X);(2)一个消息babcacaddabbcdcaabdcb 的信息量I 。
解:(1)符号/bit .log log log log )x (p log )x (p )x (H i i i 906141418181414183832222241=----=-=∑= (2)4148154168362222412log log log log )x (p log N I i i i ----=-=∑=bit ..494381512498=+++=若 bit ..)x (H 0264021906121=⨯=⨯个符号 是统计平均,与题意不符,为错的。
1-4 八进制数字信号在3分钟内共传送72000个码元,求码元速率和每个码元所含的信息量。
解:码元速率: B R B 40060372000=⨯=每个码元所含的信息量:bit log I 382==1-5 已知信源X 含有两个符号x 1,x 2,它们的出现概率分别为p(x 1)=q ,p(x 2)=1-q ,设信源每秒向信道发出1000个符号,求此无扰离散信道的信道容量。
解:符号/bit )q (log )q (q log q )x (p log)x (p )x (H i i i----=-=∑=1122212当21=q 时,信源熵有最大值:符号/bit H max 1= 每秒发送1000个符号,所以最大信息速率:s /bit R max b =⨯=10001信道容量:s /bit R C max b 1000==第2章 预备知识2-4 (a )试写出图P2-3(a )所示方波波形的复数傅里叶级数表示式;(b )用(a )中所得结果写出图P2-3(b )所示三角形波的复数傅里叶级数表示式。
解:(a )t n j n e n Aj t f 0)12(1)12(2)(ωπ+∞-∞=∑⋅+= (b )∑∞-∞=+⋅++=n t n j e n AT AT t f 0)12(22002)12(4)(ωπ2-9 已知)(t f 的频谱函数如图P2-5所示,画出t t fcos )(ω的频谱函数图,设τωω50=。
第7章 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7.1 学习指导 7.1.1 要点本章的要点主要有抽样定理;自然抽样和平顶抽样;均匀量化和非均匀量化;PCM 原理,A 律13折线编码,译码;ΔM 原理,不过载条件;PCM ,ΔM 系统的抗噪声性能;PCM 与ΔM 的比较;时分复用和多路数字电话系统原理;1. 概述为了使模拟信号实现数字化传输,首先要通过信源编码使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或称为―模/数转换‖即A/D 转换。
模/数转换的方法采用得最早而且应用较广泛的是脉冲编码调制(PCM),PCM 通信系统原理图如图7-1所示。
图7-1 PCM 通信系统原理图抽样量化器编码器模拟信号PCM 信号译码器低通滤波器模拟信号数字通信系统PCM 信号由图7-1可见,PCM 系统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1) 模/数转换(A/D 转换)模/数转换包括三个步骤:抽样(Sampling)、量化(Quantization)和编码(Coding)。
a. 抽样是把在时间上连续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时间上离散的抽样信号,抽样信号在时间上是离散的,但是其取值仍然是连续的,所以是离散模拟信号。
b. 量化。
量化是把幅度上连续的抽样信号转换成幅度离散的量化信号,故量化信号已经是数字信号了,它可以看成是多进制的数字脉冲信号。
c. 是编码。
编码是把时间离散且幅度离散的量化信号用一个二进制码组表示。
(2) 数字方式传输——基带传输或带通传输;(3) 数/模转换(D/A )——将数字信号还原为模拟信号。
包含了译码器和低通滤波器两部分。
2.抽样定理为模拟信号的数字化和时分多路复用(TDM )奠定了理论基础。
根据抽样的脉冲序列是冲激序列还是非冲激序列,抽样可以分为理想抽样和实际抽样。
抽样是按照一定的抽样速率,把时间上连续的模拟信号变成一系列时间上离散的抽样值的过程。
能否由此样值序列重建源信号,取决于抽样速率大小,而描述这一抽样速率条件的定理就是著名的抽样定理。
(1) 低通信号的抽样定理定理:设有一个频带限制在(0,f H )内的连续模拟信号m (t ),若以T s ≤1/(2f H )间隔对它抽样,则m (t )将被这些抽样值所完全确定。
第七章模拟信号的数字化
2
主要内容
模拟信号的数字化传输 抽样定理 标量量化
脉冲编码调制(PCM) 差分PCM 与增量调制
时分复用
3
模拟信号的数字化传输
模拟信号Æ抽样、量化、编码Æ数字方式传输 理论基础:抽样定理
实现
4
主要内容
模拟信号的数字化传输 抽样定理 标量量化
脉冲编码调制(PCM) 差分PCM 与增量调制
时分复用
低通抽样定理
T
低通抽样定理
()(s
s
n f f f nf δ∞
=−∞
=
−∑()()
s M f M =(1n M T
∞
=−∞
=∑()s f nf ⎤
−⎥⎦
T
低通抽样定理()
s m t ()
m t (
)1
s f M f rect ⎛⎞⋅=
⎜⎟m
∞
∑T=1/2f H
带通型信号的抽样
M
M
9
带通型信号的抽样
f H = nB+kB , 0 ≤k < 1, n 为小于f H /B
的最大整数
f s =2B+2( f H -nB )/n
f s = 2B
10
带通型信号的抽样
f s =2B + 2( f H -nB ) /n 带宽为B 的高频窄带信号,其抽样频率近似等于2B 。
若f H = nB+kB , 0 ≤k < 1, n 为小于f H / B 的最大整数,则带通信号的最小抽样频率为
= 2B ( 1 + k/n )
k/n=1
k/n=1/2
k/n=1/3
11
随机基带信号的抽样
一个宽平稳的随机信号,当其功率谱密度函数限于f H 以内时,若以不大于1/2f H 秒的间隔对其进行均匀抽样,则可得一随机样值序列。
如果让该随机样值序列通过一截止频率为f H 的低通滤波器,那么其输出信号与原来的宽平稳随机过程的均方差在统计平均意义下为零。
12
脉冲调制
脉冲调制:脉冲串作为载波
模拟调制
PAM PDM
PPM
数字调制
PCM DPCM
ADPCM
13
主要内容
模拟信号的数字化传输 抽样定理 标量量化
脉冲编码调制(PCM) 差分PCM 与增量调制
时分复用
14
量化
量化:利用预先规定的有限个电平表示模拟取样值(以便能转换成有限长度的码组)
Æ引入失真,即量化误差
一维标量量化:均匀量化/非均匀量化
多维矢量量化:多个样值联合量化
标量量化基本原理
×××××
1)(,)(2,...,s nT x x y nT y k ==,
16
标量量化基本原理
(
)q k e x y x Q x =−=−()()()
q s s s e nT x nT y nT =−
量化误差(量化噪声):~随机变量
()2
()x Q x p x dx
∞
−∞
⎡⎤=
−⎣⎦∫
()1
2
1()k
k x M k k x x y p x dx
−==−∑∫2q q N E e ⎡⎤=⎣⎦
量化噪声平均功率
标量量化基本原理
18
均匀量化器
(-V ,V )内等间隔进行量化
量化间隔: △k = △= 2V/M ,k =1,2,…,M
分层电平: x k = -V + k △,k =0,1,2,…,M
当输入信号x 为均匀分布时,最佳量化电平
量化过载:输入信号x 超过量化器的量化范围(-V, V ),产生过载噪声
y k = (x k + x k -1)/2 = -V + k △-△/2, k =1,2,…,M
均匀量化器
20
均匀量化器
特点:当M >>1时,N q 与信号统计特性无关,仅取决于△
e q 始终在±△/2之间,小信号信噪比会比大信号信噪比低很多,输入信号的动态范围受到很大限制。
对于幅度分布不均匀的信号(语音),小幅度出现机会多,采用均匀量化会使大多数时间量化信噪比较低。
非均匀量化器
最佳量化器-
最佳量化器-
对数量化器
z
建议给出的两种对数压缩特性标准
25
对数量化器
μ律
()()()
ln 1,01
ln 1x z c x x μμ+==
≤≤+μ∼压缩系数
z ⎧=⎨
⎩1
,01ln Ax x A
A ≤≤
+1ln 1
,
11ln Ax x A
A
+≤≤+
A 律
A ~压缩系数(87.56)
z ∼压缩器输出电压的归一化值
x ∼压缩器输入电压的归一化值
A
z
1 0
8
x1
128
1 2 3 4 5 6 7
段落1
128
A=87.56
μ
z
1 0
8
x=(2i-1)/255
1
255
1 2 3 4 5 6 7
段落
性能改善程度
29
主要内容
模拟信号的数字化传输 抽样定理 标量量化
脉冲编码调制(PCM) 差分PCM 与增量调制
时分复用
脉冲编码调制
PCM
数字基带传输
编码:把模拟信号的抽样量化值变换成代码 译码:编码的逆过程
PCM 量化级
33
PCM 编码位数的选择
位数的选择:位数越多,量化分层越细,量化噪声越小。
(语音:7~8位)
G.711建议
电话信号带宽:300~3400Hz 抽样速率:f s = 8kHz 8位非线性编码
每路标准话路的比特率:64kbit/s
34
PCM 编码码位的安排
码位的安排
极性码:第一位
段落码:第二至四位,代表13折线中的8个段落
段内码:第五至八位,代表每一段落内的16个均匀划分的量化间隔
1112816Δ=
×1
2048
=注:1 量化单位=1/4096
最小量化间隔:2=个量化单位
段落码
36
段内码
段内码(自然码)001 10 0 1 00 0 0 100 0 0
01 1 10 1 1 00 1 0 101 0 0101 110 1 01 0 0 110 0 011 1 111 1 01 1 0 111 0 01514131211109876543210
量化级
37
非线性码转换成线性码
非线性对数PCM 码:8位
线性PCM 码:与量化电平值(-4096, +4096)对应的13位线性折叠码
第一位是极性码
后12位表示量化电平的绝对值(自然码)
例:+2240个量化单位Æ线性码:11000 1100 0000
= 2048 +128+ 64= 211 + 27 + 26
编码实例
编码实例
40
主要内容
模拟信号的数字化传输 抽样定理 标量量化
脉冲编码调制(PCM) 差分PCM 与增量调制
时分复用
41
差分脉冲编码调制1'p
k i k i i m a m
−==∑ ()'k k q k m m
=− qk ok e p =−k k m m =− ()()22o q E m k S N E q k ⎡⎤⎣⎦=⎡⎤⎣⎦
42
4-DPCM
系统框图
43
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ADPCM) 自适应量化:根据输入信号方差自适应地调整量化间隔的大小,以改善量化质量
自适应预测:根据输入信号的短时均方预测误差最小化原则自适应地调整预测系数
CCITT 标准G.721:32kb/s
44
增量调制原理
用一位二进制码表示相邻抽样值的相对大小
增量调制系统的量化噪声
过载量化噪声
最大跟踪斜率:
K t σ
=Δs f σ=信号实际斜率大于K Æ过载
46
主要内容
模拟信号的数字化传输
抽样定理
标量量化
脉冲编码调制(PCM)
差分PCM 与增量调制
时分复用
47
时分复用
把时间帧划分成若干时隙,各路信号占有各自的时隙
帧长度:T s
8KHz s f =例.话音,
125s T s
μ= 时隙长度:τ
48PCM30/32路数字电话系统的帧结构 PCM 基群帧结构
BP s R f n N =××8000328=×× 2.048MBaud 2.048Mb/s
==
49本章主要内容
低通及基带信号的抽样定理
标量量化:均匀量化及最佳量化的原理及性能分析
对数压缩:A/μ律压缩的目的、A 律十三折线编码规则
了解DPCM 及增量调制的原理 TDM 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