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民族性格的日、美动画风格之比较
- 格式:pdf
- 大小:92.72 KB
- 文档页数:1
论各国动画风格的差异动画艺术是一门比较年轻的艺术,现代动画是从十九世纪才初具雏形的。
然而,就在这短短一百多年的发展中,动画却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魅力与蓬勃的生命力。
不同国家和地域的动画作品都具有不同的特征。
从塑造形象开始直至一部动画作品的完成,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动画是创造梦幻的王国,但同时也不能脱离实际。
随着制作技术的进步和艺术潮流的演进,世界各国的动画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多样风格。
迪斯尼风格的美国动画,决定了美国动画片作为大众娱乐工具的发展方向,建立了鲜明风格。
美国动画最大的特色就在于浓厚的幽默感。
美国动画片遵循情节中心主义,以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将观众逗得前俯后仰,从而被带入美妙的动画世界。
美国动画以幽默的形式负载开放的美国文化的自由精神。
而幽默是通过直接刺激视觉和听觉的感官娱乐实现的。
动画角色是视觉元素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
个性化的造型是美国动画成功的首要因素。
而且美国动画的各种造型非常夸张,充满了喜剧色彩。
美国迪斯尼动画电影《怪物公司》讲述了一个虚拟性极强,幽默、风趣的故事,在奇特的怪兽世界中,有着现化的城市和工厂,怪兽之间也有着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各种情感,喜剧性的情节让整个故事的美术风格轻松、随意,角色造型古怪而又有趣,极富幻想性的场景和色彩饱和、浓烈的画面,营造出一个儿童化的游乐园式的世界。
美国向来是个喜欢依赖电脑搞特技的国家,美国动画因此有着人物形象细腻逼真,场景设计恢弘壮观的特点。
在此动画片中怪物的造型设计与影片的美术风格非常协调,虽说是“吓人”的怪物,但是他们的外形都十分可爱,影片采用了电脑三维的制作方式,使得那些怪兽更加玩具化,另外也借鉴了现实中存在的一些生物的形体,带给观众一定的亲切感。
在美国动画片中动物形象大都作了大幅度的夸张与变形处理:大头、大眼、大手、大脚,极富拟人化的情态与造型风格,成为被世界各国广泛借鉴的动画造型模式。
绿毛怪物沙利文类似熊的身躯,高大、强壮,毛发上点缀着硕大的紫色斑点,虽然是恐吓专家,但是两只明亮的眼睛却充满了爱心,头顶上的两只犄角让人产生亲近感。
中日美动画对比剖析中日美动画一、美日中主要艺术特征(1)美国主要艺术特征迪斯尼风格的美国动画。
迪斯尼对于动画的理解,决定了美国动画片作为大众娱乐工具的发展方向,建立了鲜明风格。
迪斯尼动画的特点包括:以剧情片为主,情节曲折,人物性格鲜明,动作生动夸张,音乐优美动听,适合绝大数观众的审美口味。
(2)日本主要艺术特征手冢治虫首创借用电影镜头语言来绘制漫画,在有限经费的情况下,一有限的资源,制造出无限的效果。
手冢治虫作品强调“人性”,成为日本动画的奠基精神。
作品中的角色多半具备复杂多面的性格,好人也有利欲熏心的时候,坏人也有动恻隐之心的时候。
即使不用煽情的手法美化人性,故事也会表现了他对人性的信心与期待。
宫崎骏不参照迪斯尼模式,每一部电影都有不同的故事结构、发展节奏和基调。
宫崎骏带领其工作室试用质朴的镜头语言,制作出精致细腻的绘画风格。
其作品富有深切的人文情怀、环保意识,是日本商业动画中的一股清泉。
(3)中国主要艺术特征中国动画的艺术特征来自于中国的传统艺术,而中国传统艺术深受中国哲学、美学思想影响。
中国动画最具特色的艺术特征就是“写意”。
一是情节的写意。
与别的国家相比较,中国动画片在情节设计上更重视过程而非结果。
例如打斗动作中不是在于你死我活的结果,而是将打斗动作想舞蹈一样来表演。
而这种以舞蹈形式来演绎战斗场面的美术特征根源在于中国传统京剧将具体化的情节转化为象征性动作的表达方式。
二是动作的写意。
中国动画片中的动画设计注重“功能性”而不是“合理性”。
常常把现实的动作加以线条意象化,将日常动作转化为写意的表演。
三是主题的写意。
中国动画片赋予寓教于乐的使命,往往通过幻想的故事表现深刻的主题。
主题往往含蓄、隐晦不像西方善恶二元独立。
二、中外动画审美与创作风格1.美国动画的审美景观与创作风格(1)迪斯尼的动物美学“一切都始于一只老鼠。
”这是沃尔特·迪斯尼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因为在1928年,世界上第一部有声动画片《汽船威利号》的主角就是米老鼠米奇。
中、日、美三国动画创作中民族风格与个性特征之我见一民间美术与动画创作西方有句民谚说:“生活是自然的,舞蹈是风格的”。
艺术的本质是独创的,是只有通过个体才能实现的。
正是因为有了独特的个性,每个舞种才会像注入了兴奋剂一样,裂变出许多异彩纷呈的剧目,具象地绽放在舞台上。
同样,动画作为一门独特的视觉艺术,每一部动画短片都是创作者个人的思想结晶。
中国民间美术是在丰富的民俗生活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它是民俗的物化与载体,而动画创作之所以要从中汲取艺术元素和创造灵感,主要是因为它和动画艺术一样以视觉的审美形式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民间美术最大的特点是使用线条、剪影、体积等视觉符号进行创作,经过作者的提炼概括成为一个夸张的形象,并体现出中国人特有的审美观念和思维特征。
这与动画造型创作又有几分类似,所以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和理解本民族的文化精髓,才能更好地从中汲取创作的养料。
而每个国家不同的民族文化对动画创作又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二中国、日本、美国动画创作中的本土化比较中国有着悠久历史的绘画、雕塑、建筑、服饰以及戏曲、民乐、剪纸、皮影、年画等民间艺术,为各种类型的动画片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借鉴材料和创作语言。
例如《大闹天宫》在造型、设景、用色等方面借鉴了古代绘画、庙堂艺术、民间年画的特色,又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艺术融入,描述了家喻户晓的孙悟空,使这一形象跃然银幕,化无形为有形;《牧笛》等水墨动画片则脱胎于中国画中的写意花鸟和写意山水;《骄傲的将军》当中,将军的脸谱便借鉴了京戏人物造型,在动作的设计上也采取了京戏的风格,充溢着浓郁的民族气息;《金色的海螺》等影片,吸收了中国皮影戏和民间窗花的艺术特色,将动画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也使中国的民间艺术得到发扬。
美国这一动画大国,其作品大都采取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为题材,情节曲折,生动有趣,人物性格鲜明,配上优美动听的音乐、还特别注重细节的刻画。
人物造型接近生活、动物形象则作大幅度的夸张与变形,适合绝大多数人的审美品味、迎合了广大观众的心理需求。
中日美动漫分析比较动漫是一种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艺术形式,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受众群体。
在世界范围内,中日美动漫一直是最受关注和热爱的动漫产业之一、本文将从故事题材、艺术风格和市场影响等方面比较中日美动漫的不同之处。
首先,中日美动漫在故事题材上存在差异。
中日动漫通常涉及到的题材包括奇幻、武侠、古装、都市生活、校园生活等,同时也包含一些具有深度和哲思的题材,如人性、社会问题等。
相比之下,美国动漫相对更多地涉及超级英雄、科幻、冒险等题材。
美国动漫更注重角色的个性和冒险故事的发展,而中日动漫则更注重情感和关系的建立,对角色的心理和成长过程有更深入的描写。
其次,中日美动漫在艺术风格上也存在差异。
中日动漫通常采用了较为夸张和卡通化的画风,线条简单、色彩鲜艳,注重表现角色的表情和动作,给人以活泼、可爱的印象。
而美国动漫则更多地运用了写实和细致的画风,色调更加暗沉,给人以成熟、严肃的感觉。
两者的不同艺术风格反映了中日美文化差异,也能够吸引不同风格的观众。
最后,中日美动漫在市场影响力方面也有所不同。
日本动漫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非常强大的市场影响力,出口量和观众群体广泛,成为日本重要的文化输出品。
中国动漫则相对来说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较弱,尽管国内市场正在逐步发展壮大。
美国动漫则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动漫产业之一,拥有大量的粉丝和庞大的市场。
综上所述,中日美动漫在故事题材、艺术风格和市场影响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日动漫注重情感和关系的建立,画风夸张、色彩鲜艳,市场影响力在日本比较强大;美国动漫则更注重冒险故事和角色个性,画风写实、色调暗沉,市场影响力全球较为广泛。
同时,这些差异也反映了不同国家和文化的特点,为观众提供了多样的选择。
102李 博:中日美动画之比较中日美动画之比较李 博(西南民族大学 成都 610500)作者简介:李 博(1993,8-),女,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电影动画。
【摘 要】早在石器时代,人们就开始了对动作捕捉,人们会将野牛奔跑画在岩壁上,以作分析,而动画就是这种行为发展的最终形式,动画发展也有上百年的历史,在这不断变化的百年间,各国对于动画的发展,也呈现不同的形式和风格。
由于各国的经济、形式、文化等因素不同,各国动画的风格、针对性也都不同。
而动画在各国发展中起到的积极作用也不可小视。
【关键词】动画;音效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13-0102-02一、中日美三国动画艺术特征(一)中国动画艺术特征中国动画的文化渊源颇深,民族特色的动画是中国动画的精神和个性,而形式与内容相统一,二者相辅相成,内容决定形式,形式表现内容,不能离开内容谈形式,也不能避开形式谈内容。
而正是这样的前提,以深厚的历史为载体,中国动画出现了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刚柔相济的意向,也正是这样的条件,中国动画的独特也在国际上被认可。
中国动画的艺术特征归结到底,是民族底蕴作为载体,这也是中国动画屹立于世界之林的必不可少条件。
(二)日本动画的艺术特征日本动画第一特点是唯美,而画面感下,日本动画重在对人表现,处处围绕都是人物内心世界,日本动画中常见到人物内心独白,而这也是日本动画特点。
我与他人,人与人之间,是信任,团结还是猜忌,争吵,在日本动画中有思考性的那个点就是人性。
众所周知日本只有一个大和民族,日本人崇尚团结,团结在日本动画中也常常可见,拿《蜡笔小新》这部点击量相当大动画来说,小新和他的伙伴,总是团结在一起解决事情,而就算他们向日葵小班和玫瑰大班发生争执时,孝心也会将矛盾淡化,最终双方总会达成平和,这也是日本动画特点,大部分动画都会出现坏人和好人,当坏人动了坏心眼,好人的责任感也会让事情平息,这种细腻的人心思与任务性情,也正是日本动漫的特点。
從民族性探討日本與美國從民族性探討日本與美國動畫風格動畫風格動畫風格之差異之差異之差異Discussing the cultural and stylistic differences betweenJapanese and American animation.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藝術研究所林珮淳、奚岳隆摘要摘要日本動畫與美國好萊塢動畫因民族性的不同,分別造就了東、西方的動畫巨輪,推動著動畫產業的發展。
日本動畫的角色形態以能夠表現感情的細膩和傳神為主,使不同的動畫角色風格充滿整個動畫市場,而角色動作上則以「有限動畫」的手法,創造獨特的動態美感。
美國在角色動畫的風格上秉成了美國文化樂觀、幽默的特點,劇情以能夠被大眾所接受為目標;角色的動作則誇張流暢且生動活潑。
本文將分別從兩國之民族性格先做分析,之後在分別以角色形態與角色動作加以對照與比較,而結論出其相異性。
期待本研究能提供其他動畫的研究者與創作者在此方面之參考。
關鍵字︰有限動畫、角色動畫、角色形態、角色動作。
一、 緒論一件令人感動的3D 動畫作品,除了包括好的故事情節、音樂的節奏及明確的剪接後製外,其中角色形態與動作掌握更是作品的精髓,而此精髓之奧秘也絕非單靠軟體的應用即有所領悟,必須對事物不斷的觀察,及針對成功的範例做深刻的探討。
動畫因為其所在文化氛圍的不同呈現相異的風貌,如日本動畫片是以傳達意念為基礎,故事種類繁多,人物以足以表現神韻為主,而美國動畫經過長期的發展以形成鮮明的特色,如人物性格誇張、動作流暢、色彩繽紛且注重細節的刻畫,因此較多使用「有限動畫」來呈現畫面的流動性。
日本與美國在動畫藝術上有輝煌的成就,可謂為東、西方動畫工業發展的指標,然而兩國在動畫表現上有明顯的差異性,其原因乃因其民族性的不同而造成動畫風格之差異,尤其在角色形態與動作上的表現。
因此,本文第一章將探討兩國不同之民族性,以了解兩國的動畫創作背景。
第二章將以兩國較為突出的動畫為例,做動畫角色的對照性分析,以描述動畫角色形態與角色動作之差異。
中日美动画特点范文动画是一种以图像作为基础,通过技术手段产生动态效果的艺术形式。
在世界范围内,中日美三个国家的动画产业发展相对较为突出,并且各具特点。
本文将探讨中日美动画的特点,分别从故事性、画风、制作技术和市场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中日美动画在故事性上呈现出不同特点。
中国动画着重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价值观,注重历史和民族情感的表达。
例如,在中国动画《大闹天宫》中,通过改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西游记》,表达了对家国情怀和友谊的赞扬。
而日本动画注重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冲突,展现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成长的过程。
例如,在日本动画《千与千寻》中,主人公千寻在一个奇幻的世界中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成长,通过她的经历来探讨人性和成长的问题。
相比之下,美国动画更注重幽默和娱乐性,并且多以明确的教育目的为基础,注重人物的个性和冲突,以及情节的发展和结局的悬念。
其次,中日美动画在画风上也呈现出不同特点。
中国动画多采用传统绘画技法,注重线条和色彩的表现。
例如,在中国动画《大鱼海棠》中,采用了传统的水墨画风,强调了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传统美学的价值。
而日本动画则多以全彩绘制为主,线条更加细腻,并且注重人物设计的可爱和可塑性。
例如,日本动画《千与千寻》中,人物形象可爱又富有个性,极具辨识度。
美国动画以3D立体画风为主,注重逼真度和特效的呈现。
例如,在美国动画《冰雪奇缘》中,通过精细的CG制作技术,展现了逼真的雪景和主人公的肢体语言。
再次,中日美动画在制作技术上也有所不同。
中国动画制作技术相对滞后,一般使用传统的手绘和传统动画技法,制作周期长。
虽然如今中国动画也开始使用数字制作技术,但整体还有待提高。
日本动画则以2D动画制作为主,注重手绘技术和细节的表现。
日本的动画制作流程非常完善,从故事构思到脚本创作,再到角色设定和动画制作,各个环节都非常专业。
而美国动画以3D数字制作为主,注重对图像的精细处理和特效的呈现。
美国动画制作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特效和渲染技术,使得画面更加真实和生动。
日本动画与美国动画的特点对比当今世界上,美国动画片和日本动画片占据全球动画市场的大部分市场份额,而这两种动画片都有自己鲜明的风格,几乎可以说,我们看一部动画片,可以一眼就分辨出这部动画片是美国动画片还是日本动画片。
总的概括的来看,日本动画片一般分两类主题:一类比较突显团结就是力量这一主题,会以个人奋斗为线索以达到一个很高的目标。
而另外一类呢,则表达了成年人对于社会压力的抗争,希望回到为所欲为的小时侯. 圣斗士星矢,灌篮高手,火影忍者等就体现了团队的力量,而蜡笔小新则是后者的体现。
这样也就使日本的动画题材包罗万象、层出不穷。
有冒险、神化类型,亦有校园生活类型,亦有悬疑推理类型,亦有以欧洲为背景的类型.也由于这样的原因,日本动画的年龄分差很大,有各种适合各个年龄段和各人性格特点的动画,但因为色情暴力或哲理等特点单一鲜明的突出,这样就缺乏适合全民观看的片子。
当然也有偏向文学性的题材,这类才是值得推崇的经典,很多作品都包含了很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日本式的人文关怀。
日本动画更多地体现了东方民族隐忍、含蓄的特征。
某种程度上甚至比我们中国人还更讲究简练与写意的风采。
他们对动画角色的二维处理,多少反映了对于国画技巧的承袭:要的就是那样的意境!那些角色的设计看似简单,和真实世界相差甚远,但创作人员一般通过出色的观察力赋予角色以鲜明的活力,使得那些平面的人物看起来是那么的有生命力,以至于观众根本不会在乎其视觉上“立体”与否,和整个画面的配合,寥寥几笔就能让观众感受到剧情想要传达的感受。
宫崎骏作品《龙猫》中有个叫“小米”的4岁小女孩,是超级顽皮+初生牛犊不怕虎型的性格,在视觉呈现上一个是简单的二维图像,可观众却从中感受到无限快乐的童趣,并且在心里留下深刻的美好回忆。
日本动画人物的心理刻画上是非常细腻的。
但在人物造型上以作者的个人风格作为明显的外部特征。
如宫崎骏的影片中,一张似曾相识的脸,在《风之谷》中娜乌西卡,在《天空之城》中则是希塔,《魔女宅急便》中的淇淇,《龙猫》中的嗥月。
中日影视动画美术风格比较研究中日影视动画美术风格比较研究影视动画是一门集电影、文学、美术、音乐、戏剧、舞蹈等诸多艺术门类于一身的综合艺术,它的历史已有百年。
对于以造型为核心的影视动画来说,美术风格却是最直接、最重要的视觉特色之一。
美术与影视艺术相结合能表现出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动画设计人员在美术造型上用心良苦地将传统的创作理念融会贯通,无论在构图或色彩等方面大胆尝试并创造出许多新颖别致的美术风格来。
中国与日本的文化同属于东方文化的范畴,有着相似的文化理念和审美趋向;中国动画曾领先于日本,然而现在却远远地落在日本的后面。
本文从美术风格入手,通过比较分析中日两国动画的发展,达到学习和借鉴日本动画先进经验的目的,为我国影视动画的改革和创新献上一策。
一美术与动画的关系密不可分,中日影视动画的美术风格能否不断地创新决定了两国影视动画发展的命运。
中国影视动画从一开始就是以其独树一帜的美术风格而见长,在动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制作机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从称谓上就可以看出“美术”在中国影视动画中的重要地位。
1926年,中国万氏兄弟摄制的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揭开了中国影视动画的第一页,之后的80余年中国动画犹如一叶漂泊的扁舟经历了从雏形到成熟的过程,既有以“上美厂”为旗帜的“中国学派”的辉煌,也有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的迷茫。
纵观中国动画这几十年的发展,可以看到中国动画有着自己独特的内涵以及表达形式,运用美术之线条、色彩、构图等造型手段,通过一幅幅活动的、连续的画面,在银幕上创造了逼真、生动、直观、具体的各种艺术形象。
无论是古典的还是现代的,油画、水粉、水彩、水墨、雕塑,甚至是民间艺术,都可以统统地运用到动画艺术的表现形式中去,极大地丰富了动画的表现空间,如:汲取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水墨动画片《牧笛》《小蝌蚪找妈妈》《山水情》,借鉴京剧脸谱形式和古代壁画中工笔重彩技巧装饰的动画片《骄傲的将军》,采用西画表现手法的油画动画片《老人与海》、水粉动画片《78次旅行》,在中国民间艺术中寻找灵感的剪纸艺术动画片《猪八戒吃西瓜》、皮影艺术动画片《渔童》和《济公斗蟋蟀》,汉代砖刻艺术动画片《南郭先生》,拉毛工艺艺术动画片《猴子捞月》,北方民间年画风格艺术动画片《抬驴》,还有运用敦煌美术的动画片《九色鹿》,等等。
中日美动画特点范文首先,中日美动画在画面风格上有所不同。
中日动画的画风更加写实,注重细节和逼真度。
中国动画通常采用梦幻的水墨画和书法艺术风格,以及寓意深远的象征性动画元素。
而日本动画则更注重人物角色的可爱和夸张表现,有着明亮丰富的色彩,营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美国动画的特点则在于华丽的特效和精湛的绘画技巧,常使用三维立体动画技术,创造出逼真的画面和特殊效果,如《疯狂原始人》和《冰雪奇缘》。
其次,中日美动画在故事内容上有所不同。
中日动画更注重传统文化和哲理的表达,常常涉及历史和神话故事,传播中国和日本的传统价值观。
例如,中国动画《大闹天宫》以《西游记》为背景,通过孙悟空与天宫的冲突,展现了忠诚和勇气的精神。
而日本动画则更加关注人物的成长和情感描写,常常围绕着少年和少女的冒险故事展开,如《龙猫》和《千与千寻》。
美国动画则更加注重幽默和娱乐性,常以喜剧和冒险为主题,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如《功夫熊猫》和《变形金刚》。
再次,中日美动画在音乐和声音效果上有所不同。
中日动画常常运用传统音乐元素和配乐,如古筝、金雅琴等,营造出浓郁的东方氛围。
同时,中日动画也非常注重声音效果的处理,尤其在角色配音方面非常重视声音的表达和情感的传递。
美国动画则更倾向于采用流行音乐和原创歌曲,增加画面的趣味性和观赏性,例如《冰雪奇缘》的主题曲“Let It Go”。
美国动画也注重音效的运用,通过立体声和环绕声效果,创造出逼真的听觉体验。
最后,中日美动画在市场影响力和发展方面有所不同。
日本动画在全球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其精美的画面和复杂的故事情节吸引了全球的观众。
日本动画制作行业也非常发达,拥有众多的优秀制作公司和才华横溢的动画师。
中国的动画产业在近年来发展迅速,不断有优秀作品涌现,如《大圣归来》和《哪吒之魔童降世》。
而美国动画则一直是全球动画产业的引领者,其优秀的制作技术和故事创作能力,使得美国动画成为全球动画市场的主要竞争者。
综上所述,中日美动画在画面风格、故事内容、音乐和声音效果以及市场影响力方面都有着独特的特点。
中日美动画之比较作者:李博来源:《戏剧之家》2018年第13期【摘要】早在石器时代,人们就开始了对动作捕捉,人们会将野牛奔跑画在岩壁上,以作分析,而动画就是这种行为发展的最终形式,动画发展也有上百年的历史,在这不断变化的百年间,各国对于动画的发展,也呈现不同的形式和风格。
由于各国的经济、形式、文化等因素不同,各国动画的风格、针对性也都不同。
而动画在各国发展中起到的积极作用也不可小视。
【关键词】动画;音效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13-0102-02一、中日美三国动画艺术特征(一)中国动画艺术特征中国动画的文化渊源颇深,民族特色的动画是中国动画的精神和个性,而形式与内容相统一,二者相辅相成,内容决定形式,形式表现内容,不能离开内容谈形式,也不能避开形式谈内容。
而正是这样的前提,以深厚的历史为载体,中国动画出现了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刚柔相济的意向,也正是这样的条件,中国动画的独特也在国际上被认可。
中国动画的艺术特征归结到底,是民族底蕴作为载体,这也是中国动画屹立于世界之林的必不可少条件。
(二)日本动画的艺术特征日本动画第一特点是唯美,而画面感下,日本动画重在对人表现,处处围绕都是人物内心世界,日本动画中常见到人物内心独白,而这也是日本动画特点。
我与他人,人与人之间,是信任,团结还是猜忌,争吵,在日本动画中有思考性的那个点就是人性。
众所周知日本只有一个大和民族,日本人崇尚团结,团结在日本动画中也常常可见,拿《蜡笔小新》这部点击量相当大动画来说,小新和他的伙伴,总是团结在一起解决事情,而就算他们向日葵小班和玫瑰大班发生争执时,孝心也会将矛盾淡化,最终双方总会达成平和,这也是日本动画特点,大部分动画都会出现坏人和好人,当坏人动了坏心眼,好人的责任感也会让事情平息,这种细腻的人心思与任务性情,也正是日本动漫的特点。
(三)美国动画的艺术特征美国动画的人物,都是浓郁的欧美风,在世界上也是特点鲜明,女性画法多身材曲线明显,与时俱进,大眼睛,男性画法多事身材魁梧,肩宽,棱角分明,而美国动画不光是人物设定风格,其剧情故事曲折,音乐背景流畅,老少通吃的乐趣点,是美国动画的又一特点。
论述中、日、美三国动漫的特点和差异
一、美国
美国动画在世界动画片领域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
动画新锐的逐渐崛起,一部部的动画精品纷纷问世。
美国动画的风格也日益凸现。
(1)以剧情片为主,情节曲折,生动有趣,人物性格鲜明,注重细节刻画,适合大众审美口味且音乐优美动听
(2)多以大团圆结局,悲剧性的影片很少,迎合广大观众的心理需要。
(3)人物造型设计规范,与生活中的原型差别不大,形象优美。
(4)动物形象都大幅度夸张:大头,大眼,大手,大脚,成为被世界各国广泛借鉴的卡通形象。
二、日本
从动画的起源直至今日,能与美国这个动画帝国平分世界动画产业和快巨大蛋糕的,且使动画产业成为其经济支柱之一的国家,那就是日本了。
日本动画的风格更适合情感表达含蓄的东方国家观众。
(2)日本动画能够很好的把握住超现实主义和现实的差异,
使之很好的结合,具有科幻或魔幻的因素。
(3)日本动画注重精神层面的事情,体现为对人的感情生活的关注。
(4)日本动画注重人性的刻画。
三、中国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动画取得了不少卓越的成绩。
但与美日等动画大国相比,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1.对动画片概念的错误认识及对观众年龄层的狭隘定位:造成中国动画“幼稚”化的模式。
2.题材陈旧:好动画片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至关重要的。
3.人物刻画单一、死板
4.我国传统的动画制作模式:注重技术,轻视故事情节。
5.计划经济时代的荼毒
6.声优质量低劣,有些配音不但毫无感情,而且跟角色的年龄﹑个性不符合。
7.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动漫文化内涵。
中日美动漫分析比较在世界范围内,中、日和美国是三个最主要的动漫产业国家。
虽然它们都以动画为主要表现形式,但每个国家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下面将对中、日、美动漫进行比较和分析。
首先,中、日、美动漫在艺术风格上存在明显的区别。
中国动漫的特点是注重绘画的传统技法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
中国动漫的绘画风格常常采用水墨画的技法,注重线条的流畅和色彩的运用。
与此相对比,日本动漫的绘画风格更加夸张和夺目。
日本动漫常常使用大眼睛、夸张的表情和姿势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并且在细节的处理上非常精致。
美国动漫则更加拥抱现实主义风格,注重绘画的逼真和立体感。
其次,中、日、美动漫在故事题材上也存在差异。
中国动漫常常以中华传统文化和历史故事为题材,通过动画的形式来普及和传承中国文化。
日本动漫则涵盖了各种各样的题材,包括科幻、奇幻、爱情、战争等,同时也注重对大众文化的创造和批判。
美国动漫则通常以超级英雄、科幻和幽默为核心题材,旨在创造出具有娱乐和商业价值的作品。
此外,中、日、美动漫在受众群体和市场定位上也有不同。
中国动漫的观众主要是国内的青少年和大众,虽然中国动漫的市场规模庞大,但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相对较弱。
日本动漫则在全球范围内都备受瞩目,其对观众的年龄段和类型没有明确的限制,拥有广泛的国际粉丝群。
美国动漫则是全球最大的动漫制片和消费市场之一,其影响力不仅限于动漫领域,还延伸到了电影、游戏和周边产品等领域。
最后,中、日、美动漫在文化背景和价值观上也存在差异。
中国动漫更加注重传统文化的诠释和价值体系的传承,强调家庭、友情和社会责任等价值观。
日本动漫则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和现代生活的反映更加强烈,它常常探讨社会问题、个人成长和人际关系等主题。
美国动漫则更加注重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的表现,强调英雄与反派之间的对抗,以及个人能力和正义的胜利。
综上所述,中、日、美动漫在艺术风格、故事题材、受众群体和文化背景上都有明显的差异。
虽然它们都是以动画为主要表现形式,但由于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影响,使得它们在发展方向和表现方式上存在差异。
基于民族性格的日、美动画风格之比较
毛怀艳;刘子建
【期刊名称】《电影评介》
【年(卷),期】2009(000)016
【摘要】美、日在世界动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代表世界动画片的潮流和发展方向,随着动画创作的世界性交流的不断扩大和加深,通过对日美民族性格在动画创作上的研究,对学习和借鉴日美动画设计创作,推动我国现代动画运动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页数】1页(P26)
【作者】毛怀艳;刘子建
【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
【相关文献】
1.由中美日动画造型风格比较探寻国产动画发展方向 [J], 潘秋实;
2.由中美日动画造型风格比较探寻国产动画发展方向 [J], 杨丽敏
3.由中美日动画造型风格比较探寻国产动画发展方向 [J], 潘秋实
4.论动画文化风格的地缘进退与时代流变——基于中美动画文化风格的比较研究[J], 马晓娜
5.中国动画片美术风格浅析(上)——民族美术风格在国产动画片中的形成与发展[J], 贾寒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日﹑美三国的作品占据了绝大部分。
三国的动漫画各有千秋,作为一种面向青少年的文化产物,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探讨,分析出它们之间的差异,提出可行性建议,令中国的动漫市场更加健康成熟地发展。
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三国的动画作品各自的特点吧:故事内容中国:国产动画故事内容缺乏创新,对于观众年龄层的狭义定位。
取材上几乎都是用令人再熟不过的民间传说,神话,如《天上掉下个猪八戒》,《哪吒传奇》它们跟之前的《西游记》,《哪吒闹海》是同出一辙,而《西游记》却与建国初期的《大闹天宫》又出自相同材料。
过于翻拍过时的剧本,和强调说教性令国产动画故事如一碗白开水。
且国产动画总是无法自创新踏出第一步,最近国产动画《围棋少年》的出现不得不让人联想到日本著名漫画《棋魂》,其中人物下子的画法与《棋魂》中的八九不离十。
但值得一赞的是,所选的故事内容都十分健康。
日本:日本的动漫,从根本上说离不开几个主题: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及强调集体的力量,及在此之中体现出来的友情、爱情及亲情等.作为从事农业的民族,日本人挚爱大自然;作为一个常年遭受地震威胁,自然资源匮乏的民族,日本人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人更重视自然资源的保护。
这点从很多动漫中都可以体现出来。
日本人对于集体的重视显而易见,渗透到他们生活的每个方面.尤其在少男动漫中有很大的体现。
回忆所看到过的经典少男漫画,《幽游白书》、《女神的圣斗士》,以及中国热播的《灌篮高手》,在男主角的身边总会围绕着一个小团体,凭借着集体的力量,男主角才得以克服种种艰难险阻,达到个人的目标,最后迎来了皆大欢喜的结局。
而在这点上,也可以看出日本动漫与美国动漫的一个很大的不同,那就是日本宣扬的集体主义和美国宣扬的个人英雄主义.日本不但充分利用本国的文化资源,还吸收国外的古典名著,如《封神演义》.上至军事政治,下至小孩的玩具,如《海上神兵》,《四驱兄弟》。
而且日式动漫还分成3个等级,面对了12岁以下,12~18岁,18岁以上。
一.美国动画的特点:第一,频繁丰富涌出动画周边产品。
第二,善于塑造典型,推出动画明星;第三大团圆结局,悲剧很少,迎合观众心理需求;第四,注重细节刻画,雅俗共赏,迎合观众审美口味;第五,动物形象夸张,成为被广泛借鉴的卡通模式;第六,人物造型设计规范,与原形差别不大,形象优美;第七,数字技术与电影技术结合,使画面达到完美的效果;第八,以剧情片为主,情节曲折,生动有趣,人物性格鲜明,音乐优美动听;二.美国动画发展历程:○11907~1937年是开创阶段。
1907年,第一部动画片《一张滑稽面孔的幽默姿态》由美国人布莱克顿拍摄完成,美国动画片史正式开始。
这一时期的动画影片只有短短的5分钟左右,用于正式电影前的加演,制作比较简单粗糙。
○21937~1949年是美国动画片的初步发展时期。
1937年,迪斯尼公司推出了《白雪公主》,片长达74分钟,这在美国动画片史上是个史无前例的创举,继而推出《木偶奇遇记》《幻想曲》《小鹿班比》等动画长片。
○31950—1966年是美国动画片第一次繁荣时期。
这个时期,迪斯尼公司几乎每年都推出一部经典动画片,如《仙履奇缘》《爱丽斯梦游仙境》《小姐与流氓》《睡美人》,等等。
其他的动画制作公司在迪斯尼公司的排挤之下纷纷关门停业,迪斯尼公司成为动画电影业的霸主。
○41967~1988年是美国动画的蛰伏时期。
1966年12月15日,伟大的华·迪斯尼因肺癌去世,迪斯尼公司陷入了困境,美国动画业也进入萧条时期。
此时,电视动画逐渐发展起来,汉纳和芭芭拉是电视动画的代表人物,他们创作了电视系列片《猫和老鼠》《辛普森一家》等。
整个70年代,只有数部动画片,质量也平平。
○51989年,迪斯尼公司推出了《小美人鱼》,获得了极大成功,标志着美国动画片又一次进入繁荣时期,一直持续至2002年。
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很多,如创造了票房奇迹的《狮子王》、第一部全电脑制作的动画片《玩具总动员》以及可以乱真的《恐龙》,等等。
比较美日两国动画艺术形象的特质动画形象是典型符号的集合,塑造动画形象是制作动画片的关键,也是其灵魂。
由于美日动画的制作方法、价值观念、风格等方面的不同,动画艺术形象相应地存在很大的差异。
美国动画艺术形象以真实生动、乐观张扬、娱乐至上的特质而赢得世界观众的喜爱,日本动画艺术形象则以简洁传神、含蓄内敛、引人深思的特质而独树一帜。
标签:动画艺术形象;比较;《功夫熊猫》;《千与千寻》美日动画电影是当今世界动画电影界中的佼佼者,他们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赢得了观众的追捧和市场的青睐。
动画艺术本身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动画形象是其不可或缺的关键角色,他们是影片中的大明星,是民族文化价值观的代言人。
动画文化的精髓通过动画形象集中体现。
美日动画电影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塑造了一个个活泼可爱、备具特色、让观众过目不忘的动画艺术形象。
如《功夫熊猫》中爱做白日梦、滑稽可爱、自信勇敢的阿宝,智慧化身的乌龟大师,残暴贪婪的雪豹太郎等;《千与千寻》中善良清纯、富有爱心、努力勇敢的千寻,贪婪专横、性格残忍的汤婆婆。
性格温和而慈善的钱婆婆等。
本文主要从动画艺术形象的外形、个性及意义三个角度,谈谈美日两国动画形象之间的差异。
一、动画艺术形象外形:真实生动对简洁传神随着电脑技术的不断发展。
美国动画公司往往采用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塑造出外形真实生动、表情细腻精准、动作流畅紧凑的动画艺术形象,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而日本动画电影并没有盲目追随计算机特效的潮流,仍然坚持用相对简单的笔画勾勒角色形象,每一根线条都传达着创作者对角色形象的主观意蕴,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只是用在制作影片的真实背景和局部的修饰上。
美日动画艺术形象分别是对“写实”和“写意”的完美阐释。
影片《功夫熊猫》中的阿宝是一只肥胖的橄榄球型身材的大熊猫,两个黑色的毛茸茸的小耳朵竖在头顶上,全身黑白相间的毛发柔软而细密,使观众忍不住伸手想去摸摸,在阳光的照耀下毛发根根可见。
阿宝的面部表情丰富而夸张,并且变化迅速,影片开头阿宝起床后仅仅用了10秒钟的时间就对着窗台上的“盖世五侠”做了十几个表情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