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2010文学评论写作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2
一、批判意识:西方文化批评理论的重要启示在本世纪六十年代进入后工业社会并在学术思想界萌发和孕育了解构主义的西方,到了八、九十年代又表现出对解构理论的厌倦和拒斥,解构理论的强胜之势开始减退。
希利斯•米勒曾具体描述解构文论的这种衰退的状态:自从1979年以来,帝国主义式地占领一切文学领域的“景观”的修辞阅读方法,不仅没有以系统的严密性开展起来,而且“已经从对‘阅读’的兴趣迁移到各种形式的阐释学解释(hermeneu-ticinterpretation)中(即注重语言同上帝、自然、社会、历史、自我等被认为是外在于语言的事物的关系)。
在文化批评当中注入强烈的文化批判意识,以人文理性的思考和观察,去发现和针砭后工业社会的种种弊病,表达对社会的完善发展以及人性向善的渴望,更是西方当代人文学者的共同精神导向。
而这种文化批判意识也同样对九十年代中国文化批评的兴起产生了精神的引导作用。
在西方,文化批判是与现代市民社会的诞生相关联的,是随着西方文化在现代以来的深刻变革而出现的。
文化批判作为一种生存知识体现着人类对历史的感觉模式的改变。
在现代以前,历史给予人们以确定的信念和经验的规范,新生的事物总是拥有着永久的合理性的,而旧事物又总是必然地被颠覆。
然而,这二者之间的悖论在现代的辩证逻辑当中被揭穿,人们发现任何事物的合理性都不是永久性的,所谓传统和现代的划分也都是不确定和相对而言的。
在这种传统和现代的“走马灯”似的更迭交替中,人们赖以了解世界的信念和经验规范动摇了,于是开始面对现代的问题,去寻找隐含其中的永久恒定的人类本性以及与此有关的一切创生机制,通过理解文化去理解变化的自身和变化的世界,文化批判便应运而生了。
同时,市民社会的诞生也为文化批判的兴起提供了历史语境,它使人类文化第一次获得了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领域的可能,使人的生活在政治和经济方面获得了愈来愈大的自由度,与此相伴生的文化机构和独立的知识分子阶层的出现,更为文化批判的兴起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2010全国卷2高考作文题范文及点评阅读下边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今年世界读书日这天网上展开了关于浅阅读的行动。
甲:什么是浅阅读乙:就是追求简单轻松,实用有趣的阅读。
丙:如今是读图时代,人们喜欢视觉上的冲击和享受。
丁:浅阅读就像吃快餐,好吃没营养,积累不了什么知识。
乙: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这么快,大家压力这么大,我想深阅读,慢慢品味,行吗?丙:人人都有自己的阅读爱好,浅阅读流行,阅读就更个性化和多样化了。
挺好。
丁:我很怀念过去的日子--斜倚在书店的一角,默默的读书,天黑了都不知道。
甲:浅阅读中,我们是不是失去了什么?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点评:相比于2009年的作文材料,今年的材料更为集中:在阅读日之际,四人围绕“浅阅读”展开了讨论。
其中既有甲的由不知到担忧;也有乙对其多样性和个性化的肯定;也有丁对过去阅读生活的怀念。
材料体现了时代特点,比如丙对读图时代与视觉文化的见解。
题目贴近了学生的实际生活,降低了审题立意难度,使大家有话可说。
选准角度,意味着对四人谈话的总体把握。
这就要求考生写作中不能只侧重于其中某个方面。
“浅阅读”固然有许多优点,但对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承的国家而言,阅读生活中更应关注那些有关国计民生、文化传统、长治久安方面的内容。
审题时,我们很容易联想到课本相关内容:《庄子》里的朝暾夕月;《孟子》的汪洋恣肆;李白的飘逸豪放;杜甫的沉郁顿挫;加西亚?马尔克斯对拉美百年苦难的沉思;卡夫卡对现代困境的把握……同时,也应注意材料之间的联第与辩证关系。
审题时可抓住一些细节,比如甲怕失去,明确为什么担心,又怕失去什么。
由此也可以想到真正的阅读应该提升个人修养,应该关系到民族命运。
再比如“浅”,浅在何方,一味浅下去会有什么后果。
这样自然会在肯定其合理性的同时,产生对“深”的诉求。
就文体而言,可叙可议。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文学评论范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国当代文学是一种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艺术表达形式,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文学艺术的产物。
当代文学作品选自丰富多彩的作品中,精选出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作品进行评论,以体现当代文学作品的魅力和价值。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经典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文学评论范文。
《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品之一,通过一个普通农民的生活经历,展现了中国社会在动荡变革中的无助和无奈。
小说用平实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底层农村家庭的苦难命运,让人看到一个普通人在社会变革中所受的痛苦和折磨,使人们重新审视社会发展过程中底层人民的生存状态。
该作品真实而具有震撼力,引起了读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
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一群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为中心,描绘了贾府的兴衰史和几代人的爱情悲剧。
小说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刻的人物塑造,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伦理的独特魅力。
该作品精美细腻,言辞优美,富有哲理和启示,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一。
《在细雨中呼喊》是作家余秋雨的代表作之一,以一种独特的写作风格描绘了中国当代都市生活的百态人生。
小说主要讲述了主人公王小峰在都市生活中的迷茫与成长,以及他与身边人的情感纠葛和人生选择。
小说以幽默风趣的语言描绘了现代都市人的生存状态和内心挣扎,让人感受到都市生活的繁琐和压力,引起了读者对当代生活的共鸣和反思。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既受到传统文学的影响,又受到现代文学的启发,形成了独特的文学风格和表现形式。
通过对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的评论,不仅可以了解当代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表达,还可以体味到中国当代文学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希望更多人能够关注和品味中国当代文学,感受文学的魅力和力量。
【2000字】第二篇示例: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文学评论范文当代文学是一个反映当代社会生活和人们精神世界的重要载体,是对人类生存现实和人文精神的表达和传承。
川大古代文学考研真题分析(2000——2011)一、题型变化情况2000年真题题型:1. 写出下列作品著者的时代和姓名(比较熟悉的篇目)2. 填空(基本上仅是文学常识的考查)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3. 名词解释(涉及部分古代文论的概念,但都是比较著名的)4. 论述题2001年真题题型: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1.释词(即名词解释)2.填空(要搞清楚所阅读篇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3.简答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4.论述2002年真题题型:1.名词解释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2.填空(阅读作品时注意一些成语、典故的出处)3.简答4.论述2003年真题题型:(从本年起,古代文学与现当代文学合并,考大文学。
)1.填空2.名词解释3.为下面的文字加上标点(为白文句读)4.问答题(有简答有论述,自己审题)2004年真题题型:1.单选题(基础知识,难度不大)2.多选题3.名词解释4.简答5.论述2005年真题题型:1.标明下面词句的作者(诗词背诵)2.填空(全部是现当代文学的题目)3.名词解释4.简述5.论述题2006年真题题型:1.在括号里填写诗句作者(诗词背诵)2.填空(全部是现当代文学的题目)3.名词解释4.简答题5.论述题2007年真题题型:1.填空(全部是填写诗句的作者、朝代或作品名称)2.简答3.论述2008年真题题型:1.填空(全部是现当代文学的题目)2.名词解释3.写出下列文句或者诗句的作者4.简述题5.论述题2009年真题题型:1.填空(全部是现当代文学的题目)2.名词解释(全部是现当代文学的题目)3.简答题(全部是现当代文学的题目)4.写出下列诗句的出处或作者5.解释概念6.简答7.论述2010年真题题型:1.填空题2.填出下列文句或诗句的作者3.名词解释4.简述题5.评述2011年真题题型:1.填空题2.名词解释3.简答题4.论述题二、历年问答题:(简答和论述)1997年:四、简答1.简述桐城派的古文理论。
二、词语解释题(每题5分,共10分)1,“灵感”说2,文学意象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文学形象的审美特征2,模仿说在西方文论传统中的地位第二部分文学评论写作(共100分)仔细阅读短篇小说《冯前》,根据小说内容撰写一篇文学评论文章,要求字数不少于15000字冯前在朋友中,我同冯前,可以说相处的时间最长了。
一九四五年,我回到冀中,在一家报社认识了他。
他说,其实我们在1939年就见过了。
他那时在晋察冀的一个分区工作,我曾到那里采访,得到了一本油印的田间的诗集,就是他刻写的。
不过那时他还只十七岁,没有和我交谈罢了。
冯前为人短小精干,爽朗、热情,文字也通畅活泼。
我正奉命编辑一本杂志,他是报社编辑,就常常请他写一些时事短评之类的文章。
这家报纸进城以后,阴错阳差,我也成了它的正式工作人员。
而且不愿动弹,经历了七任总编的领导。
冯前进城以后,以他的聪明能干,提拔得很快,人称少壮派。
他是这家报纸的第三任总编。
我原以为,我们是老相识,过去又常请他看作品,很合得来,比起前几任总编,应该更没有形迹。
其实,总编一职,虽非官名,但系官职之培基,并且是候补官职的清华要地。
总编升擢就是宣传部长,再升,则为文教书记。
谁坐在这个位置上,也不能不沾染一些官气。
我体会到这一点以后,当众就不再叫他冯前,而是老冯,最后则照例改为冯前同志了。
但从此,我扪之间的交谈,也就稀少了,虽然我们住的是邻居。
我写了什么新作品,除去在报纸发表,要经他审阅,也就很少请他提意见了。
不久,就来了文化大革命。
7月间,大家在第一工人文化宫心惊肉跳地听完传达,一出会场,我看见人们的神情、举止、言谈,都变了。
第二天,集中到干部俱乐部学习。
传达室告诉我:冯前同志先坐吉普车走了,把他的卧车留给我坐。
当时,我还很感激,事到如今,还照顾我。
若干年后,忽然怀疑:当时,他可能是有想法的。
他这样做,使群众看到,在机关,第一个养尊处优的不是总编,而是我。
到了俱乐部,一下车,一位在大会工作的女同志知道我很少出来开会;就神秘地说:“你也来了?一进来,可就出不去了。
.【川大 2015 年中国文学】一,填空共十题,每题一分1. ()说:若说新,郭沫若的诗才算新呢!2. 《迟桂花》的作者是()3. 《啼笑因缘》的作者是()茹志鹃自()之后形成了清新俊逸的风格。
()发表了《要重视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周啸天因诗集()而获得第六届鲁迅文学奖。
二,现代文学名词解释(5' 8=40)《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茶馆》《青春之歌》《陈奂生上城》《台北人》新月社新感觉派乡土文学三,简述张贤亮的创作风貌和成就10 分四,古代文学名词解释45 分,共九个三礼春秋三传《荀子》骚体赋徘赋竹林七贤玄言诗宫体诗文言小说五,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评析《论语》中孔子形象2.简述散曲的发展历程和特点3.评析刘禹锡的咏史诗六,论述下列文段15 分出自陈子昂的《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2012 年川大文学理论复试试题(回忆版)一、写出下列作品的作者、时代、国籍。
(10 分)1.《典论论文》2.《与李生论诗书》3.《沧浪诗话》4.《美的历程》5.《美学散步》6.《论俗语》7.《镜与灯》8.《抒情歌谣集序》9.《德意志意识形态》10.《致敏·考茨基》二、名词解释( 30 分)1.文学形象2.典型环境3.灵感说4.以禅喻诗5.心理距离三、将下面这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并略说其大意。
(20 分)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
神思之谓也。
文之思也,其神远矣。
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
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
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
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
四、论述题。
( 30 分)1、对“反映论”文学本质观的评析2、对接受美学的评析古代文学一填空(20 分每空一分)1.春秋三传是指哪三传? ____、_____、_____。
2.《登徒子好色赋》的作者是 ___;《与山巨源绝交书》的作者是 ___。
四川大学文学评论写作历年试题答案解析历年试题解析(1)10年试题分析一、填空1、杜夫海纳2、《周易•系辞上》P58(阎)3、兴观群怨4、《文心雕龙•神思》P73(阎)5、原创性文本P347(阎)6、文学欣赏P231(阎)7、艾伦•退特P254(阎)8、精神生产活动9、语言P87(阎)10、布封P165(阎)二、解释题1、体裁(唐本P157)文学作品的分类,我国最早的分类,是以语言的有韵无韵为标准,分为散文和韵文两大类,称为“二分法”。
西方把文学作品分为叙事、抒情和戏剧文学三大类,称为“三分法”。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人们将作品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文学四类,称为“四分法”。
文学体裁的分类有利于更好地认识各类文学现象,促进文学的繁荣发展。
2、文学接受(阎本P187)指对一切文学作品的接纳,也即阅读活动。
它包括审美的阅读,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文学欣赏,也包括非审美对的(即不以审美为目的或不能达到审美水准的)阅读活动。
3、日常生活审美化(阎本P218)是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教授迈克费瑟斯通最早提出来的。
1988年4月,他在新奥尔良“大众文化协会大会”上作了题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演讲。
他认为日常生活审美化正在消弭艺术和生活之间的距离,在把“生活转换成艺术”的同时也把“艺术转换成生活”。
一是艺术和审美进入日常生活,被日常生活化;二是日常生活中的一切,特别是大工业批量生产中的产品以及环境被审美化。
4、生态文学(阎本P359)美国学者密克尔1974年在《生存的悲剧:文学的生态学研究》中最早提出,他采用了“文学生态学”(Literacy ecology)一词。
1978年美国学者鲁克尔特发表了《文学与生态学:一次生态批评实验》,首次使用了生态批评术语。
生态文学和生态批评在文学领域里逐渐建立了自己的学理框架。
随着生态文学的逐步发展,在文学的未来景观中,它的存在可能不只是一种文学样式,更有肯能是一种生存观和世界观。
(温馨提示:以下参考书目仅供各位考生参考,考试范围不局限于此)
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01中国现当代文学
02中国现当代诗歌
03中国现代文学与外国文学04中国现当代小说
05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与流派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
③ 635 文学评论写作
④ 914 中国文学(含中国古
代、现当代文学)
635文学评论写作:
(1)《文学理论基础》,阎嘉,四川大学出版社
(2)《现代西方批评理论》,赵毅衡、傅其林、张怡等主编,重庆
大学出版社2010年
914中国文学:
(1)《中国文学》,(1--4册)四川人民出版社刘黎明等主编
(2)《中国文学史》,(三卷本),章培恒等,复旦大学出版社
(3)《中国现当代文学》,李怡、干天全,重庆大学出版社
(4)《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北京大
学出版社
(5)《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陈思和,复旦出版社
复试科目:文学理论(含西方
文论、中国古代文论)
(1)《文学理论基础》,阎嘉,四川大学出版社
(2)《现代西方批评理论》,赵毅衡、傅其林、张怡,重庆大学出
版社。
2010年四川大学中文专业考研中国文学&文学评论写作真题2010年四川大学中文专业考研中国文学&文学评论写作真题中国文学填空题之一1.“八事”默写五个2.《我之文学改良观》作者3.第一部白话诗集4.第一部白话小说集5《倾城之恋》作者6.《西厢记》改编自[唐]谁的什么作品7.《稼轩长短句》《漱玉词》《乐章集》作者8.《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作者9.诗经四家10.九歌共多少篇填空题之二填作者1.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2.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3.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4.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5.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6.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7.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8.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9.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10.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名词解释1.周易2.永明体3.江西诗派4.公安派5.骈文6.谴责小说7.觉新8.三突出9.《白鹿原》10.《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解答1.读庄子《秋水》后2.简析白先勇的艺术特质3.简析纳兰性德词的艺术特色论述1.李商隐无题诗的艺术特色2.赏析卞之琳《断章》文学概论填空题1.《审美经验现象学》作者2“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最早出自3“窥意象而运斤”出自4经典是文本特殊性与什么的结合5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的根本区别6文学阐释是以什么为前提7“张力”是谁提出的8.“风格即人”是谁提出的9.孔子对文学功能的理论是10.文学创作的基本含义是名词解释1.体裁2.文学接受3.审美日常生活化4生态文学解答1.意象与意境的关系2.读者中心论对文学观念的影响论述论述马克思的一段话,大意是说艺术生产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文学评论写作韩少功的《蛮师傅》。
四川大学文学评论写作文学评论写作文学评论写作文学评论包括诗歌评论、小说评论、散文评论、戏剧评论、影视评论等。
《我的父亲母亲》是电影。
电影是集编剧,导演、演员、摄影、音乐、美工、剪辑、服装、道具、化妆、灯光、特技等于一身的一种集体创作的综合艺术,影视评论既可对诸多方面做综合评论,亦可对某一方面做重点评论。
文学评论与一般的思想评论是不同的。
思想评论的对象是社会生活和人们在其生活,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种种思想问题,目的是帮助人们提高思想认识,分清是非;它可以通过各种各样,各方面的材料予以论证,只要紧扣你所要阐明的观点就行。
文学评论的对象是文学作品(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绘画、影视等);评论的目的是通过对其思想内容,创作风格,艺术特点等方面议论、评价,提高阅读,鉴赏水平,评论时当然可以旁征博引,引用各种材料论证,但这旁征博引的各种材料,应是与文学作品有关的,而文学评论所用的材料基本上是来自所评文学作品本身。
另外文学评论与一般的作品分析也不同。
当然从某一角度讲,文学评论首先要基于对作品的分析,没有分析何来评论;而分析本身也自然含有对作品的评价。
但之间仍是有区别的,分析作品侧重是谈作品“是这样”;而评论侧重是谈作品“为什么是这样”,“这样好不好”。
文学评论必须对作品有总的评价,并且对你这个评价有一定论证过程,但作品分析就未必对作品要有总评价。
另外在写文学评论时,不必大段引述原材料,那样会用原材料挤掉你的论述;评论点要集中,鲜明。
评论角度不要过大,比如你写“评《红楼梦》”如此宏大的古典巨著,你从何处下手评?很难写,如果你把它缩为“评《红楼梦》中人物的对话”,进而再缩小角度为“评《红楼梦》凤辣子的语言特征”就容易下笔了。
观点要鲜明,要用确凿的材料的阐析去支持观点,引证的材料首先要来自作品本身,当然还可旁征博引,材料分析和观点要始终保持一致。
对读者不太了解的作品,评论前要对其有关方面作一定的交代。
一、文学评论的职能文学评论(或称文学批评)是一种介乎艺术与科学之间的特殊文体。
文学评论文章经典范文300字(共12篇)《刘哥》瞧,一个方脑袋,穿着白色和灰色的条纹上衣、有些发灰的裤子,一双黑布鞋,这就是我家的刘哥,刘欢,他什么都好,就是爱吹牛。
有一次,我在男宿舍看电视,刘哥走进来,望见我,就拿出一盒烟来扬手对我说:“红云!”又问我,“抽不抽?”我没有理他。
他就讪讪的自己抽出一支烟,点燃了,慢慢的抽着,眯着眼睛,悠闲自得,喷云吐雾,人前,他总是这样,好摆阔。
刘哥大概见我一向没理他,长长吐了口气,仍然眯着眼睛故弄玄虚的说:“今后不抽好的了,就红云吧。
”我没好气的转过脸,“你算了吧,红云多少钱一盒呀?别吹了,你舍得买?”他迟疑了一下,眯着的眼睛睁开了,“有啥舍不得的?,你没听说,有钱不花,丢了白搭。
”我仍不相信,“把烟拿过来,让我看看。
”他反把烟装进兜里,“不让你看。
”“我就看一眼。
”“半眼也不行。
”我便站起来跟他抢烟,他把烟举得高高的,我怎样翘脚也够不着,我明白他浑身都是痒痒肉,便咯吱他,他退缩着,躲着,他笑得招架不住了,就把烟递给了我。
我打开烟盒一看,原先是“五朵金花”刘哥低下头,没有话说了,我对他说:“刘哥,以后不许再吹了。
”我把烟递给了他。
这回,他啥也没说,低着头,灰溜溜的走了。
这之后,我就再没有听见他在人前吹牛了。
对了,我的刘哥可不是那个歌星刘欢哦!赏析:蒙受幸福。
幸福须要享受,但有时候,幸福也会轻而易举的击败一个人。
当幸福忽然降临的时候,人们往往会被幸福的旋涡吞没,从幸福的颠峰上跌落下来。
承受幸福,就是要珍视幸福而不是一味的积淀其中,犹如应对一坛陈年迈酒,一饮而尽往往会玉山颓倒不省人事,只有细品慢咂,才会品出真正的香醇甜蜜。
赏析:人生是一种承受,需要学会支持。
支撑事业,支撑家庭,甚至支撑起全部社会,有支撑就必须会有承受,支撑起多少分量,就要承受多大压力。
从内容上,可以表达对人性的思考。
读过鲁迅作品的人或许永远也忘不了他笔下的“看客”与“闲人”。
小说中大众从众心理的表现,很容易让人想到鲁迅笔下的看客们—闲人们对祥林嫂的取乐,阿Q作为弱者收到的冷漠调侃,《示众》中对看客的描述,都可以作为切入点,以此延展开来。
文学评论范文【篇一:《暴风骤雨》景物描写之我见】20世纪40年代末,农村里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这给思维敏捷的作家提供了创作的广阔空间和丰富素材,其中周立波的《暴风骤雨》就是一部独特优秀的作品。
它与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一样,都重视相关的景物描写。
据粗略统计,该作品较明显的景物描写共38处,分别扮演着寓喻、气氛烘托、深化作品主旨、暗示社会环境等角色。
一、景物寓喻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就重视意象的运用与匹配,如离别的"柳"、相思的"红豆"。
情感细腻的作家甚至在这方面走出了自己的特色,如张爱玲的"月亮"系列、萧红的动物意象。
寓情于景于物、托物言情言志,素来是文学创作不可忽视的一笔。
该作品也继承发展了此手法,在整个环境描写中,景物的寓喻意义非常突出,且极为注意与每个阶层、每个本体之特征的结合。
1。
静物寓喻在该作品38处的环境描写中,至少涉及了35个突出的景物。
根据景物和本体的关系,可把这些景物分为以下三类:(1)暗喻革命的希望与胜利、展示稳步壮大的革命力量、昭示反面势力的削弱①独立单个的事物:太阳、亮着的灯、闪亮的银河、光亮的刺刀、红似火的云、鸣晓的鸡、冒红的东方、向阳的向日葵、红绸旗子、晃动的火苗等。
没有摆脱历史遗留下来的审美取向,该作品寓喻希望、胜利的事物,均带着一定的"光芒"与"明亮",披上一股"血红"色彩,刺眼而又充满温暖、力量与朝气,展示着人们对革命的热情与美好的憧憬。
②整体意境:对革命未来的美好憧憬,是这部作品环境描写中最为重视的一面。
在这38处中,通过整体意境昭示革命美好未来的大概有7处。
如:"雪停风住,天放晴了。
日头慢慢照到窗户玻璃上。
""东方天头开始露青色,稍后又转成灰白,再以后,又化作绯红。
太阳冒花了。
道旁屯落里,雄鸡起起落落地啼叫。
四川大学文学考研历年真题(2006-2017)一.在括号里填写诗句的作者(每题1分,共10分)1.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2.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4.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5.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6.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7.襄王云雨今何在,江水东流猿夜声。
()8.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9.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10.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二.填空(每空1分,共15分)1.“八事”是胡适在__________一文中提出来的。
2.郁达夫属于__________社的成员。
3.袁可嘉是“__________派”的重要诗人和理论家。
4.曹禺《原野》中的男女主人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巴金的“人间三部曲”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真像镜子一样的爱我呢,你我都远了乃有了鱼化石”选自__________的诗歌__________。
7.80年代,在市井文化的描绘与反思中,最能体现“京味”特色的作家是__________。
8.1961年,陈翔鹤发表了__________,被称为“空谷足音”并引发了一个小的历史小说的高潮。
9.1962年,__________在大连会议上提出了“写中间人物”的主张。
10.话剧《绝对信号》的作者除刘会远外,另一个是__________。
11.“一个对人民负责的人,一定会得到人民力量的支持,就会有大勇气;而一个能集中群众智慧的人,就会有大智慧。
”选自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5分)1.《九歌》2.《七发》3.《世说新语》4.《花间集》5.商籁体6.活报剧7.《组织部来的青年人》四.简答(每小题10分,共30分)1.简论郭沫若的诗学主张及其意义。
关于2010年高考作文三篇“当你吃着别人的面包,穿着别人缝的衣服时,你还能说自己与任何人无关吗?”——纪伯伦《沙与沫》。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感受深阅读茫茫书海之中,如果深阅读是大海,那么浅阅读只能是小溪;如果深阅读是蓝天,那么浅阅读只能是浮云;如果深阅读是草原,那么浅阅读只能是绿坪。
大海,永远充斥着的,只有河水跌撞而来的轰轰涛声。
有时表面上默默无闻,但那叫波澜不惊,不为外界所动,然而小溪,整日呜咽,用全身力气叫喊也只不过是滴滴答答。
那溪中的青蛙自以为是地亮着歌喉;再看那海中蛟龙,滕溪而上,一切美景尽收眼底。
大海般的深阅读中你可以做翱翔万里的蛟龙,小溪般的浅阅读中你只能是无知的青蛙。
蓝天,深邃旷远,雄鹰飞翔,奇山美景在蓝天臂腾之下。
浮云,只有漂浮,居无定所,只追逐视觉的刺激,有的只有雾霭与你相伴,可之后呢?雾霭惹上一身污垢,迷失自我。
蓝天般浩瀚无穷,广阔辽远的深阅读可让你感受鹰击长空的洒脱与豪放;浮云般的浅阅读只能让你污垢染身,迷失自我。
视觉的享受只不过是过眼烟云。
碧蓝的草原,一望无际,广袤无垠,骏马飞奔,鹏跃鸟鸣。
绿萍,只能在钢筋水泥间炫耀仅有的绿意,偶尔只能引来蝶虫蚯蚓嬉闹。
似乎蝌蚪进入泥潭之中。
无垠的草坪,浩渺的深阅读中,你可成为飞驰的骏马,悠婉鸣叫的小鸟,仅有数点绿意的绿萍上,你只能成为泥潭蝌蚪般的蚯蚓。
在浅阅读中你只能寻求到视觉的享受,快餐是好吃,但是没营养,有时甚至会吃坏脾胃,浅阅读中过多的视觉刺激很有可能让你迷失自我,找不到回去的路。
深阅读中,你可以品味李后主“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忧愁;可以体会杜甫“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壮志未酬。
你可以感悟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不慕名利。
深阅读如大海般稳健,如蓝天般深邃,如草原般辽阔。
浅阅读只能与鸣咽的小溪,嘶叫的青蛙,居无定所的浮云相比。
到深阅读中去,感受大海给你的威颜,蓝天给你的旷远,草原给你的无垠!熟悉智者无为,庸人自缚。
文学评论例文《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
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
是他的早期作品。
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汇总,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汇总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
这种情怀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
就抒情内容来看,《雨巷》的境界和格调都是不高的。
《雨巷》在低沉而优美的调子里,抒发了作者浓重的失望和彷徨的情绪。
打开诗篇,我们首先看到诗人给人们描绘了一幅梅雨季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
诗人自己就是在雨巷中彳亍彷徨的抒情主人公。
他很孤独,也很寂寞,在绵绵的细雨中,“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在这样阴郁而孤寂的环境里,他心里怀着一点朦胧而痛苦的希望:“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悉怨的姑娘”。
这个姑娘被诗人赋予了美丽而又愁苦的色彩。
她虽然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但是也有“丁香一样的忧愁”。
她的内心充满了“冷漠”“凄清”和“惆怅”。
她和诗人一样,在寂寥的雨巷中,“哀怨又彷徨”。
而且,她竟是默默无言,“像梦一般地”从自己身边飘过去了,走尽了这寂寥的雨巷。
这是一个富于浓重的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在这里,诗人把当时的黑暗而沉闷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
这里没有声音,没有欢乐,没有阳光。
而诗人自己,就是这样的雨巷中彳亍彷徨的孤独者。
他在孤寂中怀着一个美好的希望。
希望有一种美好的理想出现在自己面前。
诗人笔下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这种美好理想的象征。
然而诗人知道,这美好的理想是很难出现的。
她和自己一样充满了愁苦和惆怅,而且又是倏忽即逝,像梦一样从身边飘过去了。
留下来的,只有诗人自己依然在黑暗的现实中彷徨,和那无法实现的梦一般飘然而逝的希望!有论者说,《雨巷》是诗人用美好的“想象”来掩盖丑恶的“真实”的“自我解脱”,是“用一此皂泡般的华美的幻象来欺骗自己和读者”,除了艺术上的和谐间律美外,“在内容上并无可取之处”。
一、填空(每小题1分,共10分
1.《审美经验现象学》作者(<<审美经验现象学>>的作者__杜夫海纳__)
2“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最早出自
3“窥意象而运斤”出自
4经典是文本特殊性与什么的结合
5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的根本区别
6文学阐释是以什么为前提
7“张力”是谁提出的
8.“风格即人”是谁提出的(__布封__)
9.孔子对文学功能的理论是
10.文学创作的基本含义是
二、词语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体裁
2.文学接受
3.日常生活审美化4生态文学
三、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2.读者中心论对文学观念的影响
四、论述题(20分
论述马克思的一段话,大意是说艺术生产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or(马克思关于文学艺术发展不平衡理论的一段话)
第二部分写作80分
蛮师傅
□ 韩少功
莫求带着两个村干部,来到我家言不及义地东拉西扯,喝茶,抽烟,翻翻桌上的报纸,看上去无事不登三宝殿,但又迟迟不入正题。
最后莫求犹犹豫豫地说:“到山上走走,如何?”
走就走吧。
他们显然不是拉我去观光。
爬到蕉冲和梅峒之间的大岭上,走完一截新泥翻滚的路坯子,正题才出现在前面。
原来公路开挖到这里以后,碰到了前面一个陡崖。
往左边挖吧,坡度不大,但可能遇到岩层;往右边挖吧,没有岩层,但必须远远地绕路减坡。
他们不知下一步如何才能省工,要我来作个决断。
我吃了一惊。
开路这样的大工程,他们既无测量也无设计,一个瞎子也想摸上天?或者说,他们迈开两脚就是测量,摸摸脑袋就是设计,一部挖土机挖到哪里算哪里,再来一次土法上马大跃进么?怪不得他们不久前闯下大祸。
一台推土机一步踩空,几个斤斗翻下山去,把竹林哗啦啦压倒一大片。
莫求当时脸色惨白,一声喊“娘”,差点晕了过去,好半天醒过神来,要大家赶快下山,说人肯定是没有了,但有只手,有只脚,都要捡回来,到时候请万裁缝拿针线连一下。
没料到那一次居然老天保佑,司机不但没死,而且毛发未损,从砸瘪了的驾驶室里钻出来,拍泥打灰,还是大活人一个。
翻车没翻出教训,倒翻出了更大的贼胆。
他们把推土机卸成几块,嘿哟嘿哟分头搬上山,胳膊大腿一凑,耳朵鼻子一拼,又成了一台推土机,又要继续开工。
几双眼睛盯着我,只等我一言定乾坤。
“老韩你读书多,”莫求递来一根烟,“你说说,这条路到底应该往左还是往右?”
“我如何懂得这一套?”
“你连外国都去过,什么路没有看见过?你就不要谦虚了。
”
“这不是谦虚,是我真的不懂。
”
“你当过主席的人”——莫求知道我当过什么协会的主席,“书都写了好多本,还不比我们的水平高?还不比乡政府贺麻子的水平高?”
我没法让他明白,读书人并不万能,就算当了十个鸟主席,也没法设计出公路。
这事还是只能去找路桥设计院。
但我后来明白,我这样说也是犯傻。
他们虽然一直自称蛮电工、蛮木工、蛮砌匠、蛮司机,但也都是不傻不愣,对工程设计一事岂能不懂?只是手里少了钱,就没法去懂,只能装不懂。
莫求对我说,他们从各方筹集来的资金总共才六万多,若去找设计院,连半张图纸都买不回,修什么屁路!
我们沉默了很久。
最后,我也只能跟着他们蛮干。
我提议大家在林子里再钻一遍,把两条路线实地再考察一下,但愿最终能达成共识。
在太阳下山之前,我们总算重新会合了。
我脸上被草叶割出好几道血痕,衣衫也汗了个透湿。
这还不算什么。
最倒霉的是老贵,被马蜂蜇了一下,哇哇大叫,眼泪双流,在林子里狗一样钻来窜去,说要捉住那只马蜂来“原汁化原毒”。
但这一切代价仍未换来共识,合议时还是有的要往左,有的要往右,一堆蛮师傅,谁也不服谁。
太阳已经落山了,天色渐暗。
这种神仙会不宜再开下去,起码老贵的蜇伤也痛得他受不住。
事情还是回到了原点。
莫求盯着我:“你说说看,挖哪边?”
我心一横:“左边!”
反对方没有吱声。
“你们硬要我唱戏,就不准往台上丢草鞋!”
那是当然,那是当然。
他们都这样说。
“好马不吃回头草,是团狗屎也要吃了它!”我又补上一句,权当是在荒山野岭上再当一回主席。
我的会员们纷纷说:左边就左边,狗屎也要吃了它!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方案确实是半团狗屎:开挖遇到的岩层,比估计的要硬得多,费了我们好多人工和炸药。
一次山体崩塌,还差点闹出人命。
好在一俊遮百丑,公路总算通了,大家也就不再说什么。
至于另一些方案会不会是狗屎,会不会是更大的狗屎,因为未能实施,就没法验证。
但有一条基本上可以肯定:如果久拖不决,如果空谈坐等,等有了大钱以后再找设计院按部就班——那我们什么也干不成。
那样的话,我们看上去多了一些科学,其实一定是更可笑的狗屎。
用叙事学,从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叙事话语等方面展开, 陌生化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