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四单元遗传的基本规律人类遗传病与优生第讲遗传的染色体学说伴性遗传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1.49 MB
- 文档页数:22
第16讲遗传的染色体学说、性染色体与伴性遗传1.下列有关性染色体及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染色体都比X染色体短小B.在不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下,双亲表现正常,不可能生出患红绿色盲的女儿C.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D.各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答案 B解析果蝇中Y染色体比X染色体大;若不发生基因突变,父亲正常,女儿不可能出现红绿色盲;没有性别之分的生物没有性染色体与常染色体之分,如豌豆。
2.下列关于性染色体及其基因的遗传方式和特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具有同型性染色体的生物,发育成雌性个体,具有异型性染色体的生物发育成雄性个体B.X、Y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离,X、X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离C.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男性发病率高,且女性患者的母亲和儿子均为患者D.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只符合伴性遗传的特点,而不遵循孟德尔定律答案 B解析ZW型性别决定与XY型性别决定不同,ZW型性别决定中,ZW个体为雌性,ZZ个体为雄性,A错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中,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均为患者,C错误;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D错误。
3.一种鱼的雄性个体不但生长快,而且肉质好,具有比雌鱼高得多的经济价值。
科学家发现这种鱼X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D、d),含有D的精子失去受精能力。
若要使杂交子代全是雄鱼,可以选择的杂交组合为( )A.X D X D×X D Y B.X D X D×X d YC.X D X d×X d Y D.X d X d×X D Y答案 D解析由于含有D的精子失去受精能力,所以雌鱼中不可能出现基因型为X D X D的个体,而淘汰A、B两个选项;X d Y的两种类型的精子都具有受精能力,不符合题意。
故选D项。
4.家猫体色由X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黑猫,只含基因b 的个体为黄猫,其他个体为玳瑁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玳瑁猫互交的后代中有25%的雄性黄猫B.玳瑁猫与黄猫杂交后代中玳瑁猫占50%C.为持续高效地繁殖玳瑁猫,应逐代淘汰其他体色的猫D.只有黑猫和黄猫杂交,才能获得最大比例的玳瑁猫答案 D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A项中,黑色的基因型为X B X B、X B Y,黄色为X b X b、X b Y,玳瑁色为X B X b。
高考生物遗传规律与基础概念全面总结在高考生物中,遗传规律和基础概念是重要的考点,理解并掌握它们对于取得好成绩至关重要。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这部分知识。
一、遗传的基本概念1、遗传物质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 或 RNA。
DNA 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双螺旋结构,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2、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它能够控制生物的性状。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3、染色体染色体是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的。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会发生变化。
4、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
5、性状性状是生物体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特征。
分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6、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为相对性状。
二、孟德尔遗传规律1、分离定律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分离定律。
该定律指出,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比如,对于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 P(高茎×矮茎),F1 代均为高茎,F1 自交产生 F2 代,F2 代中高茎∶矮茎= 3∶1。
2、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还发现了自由组合定律。
即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例如,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黄色圆粒×绿色皱粒)杂交,F1 代均为黄色圆粒,F1 自交产生 F2 代,F2 代中表现型的比例为9∶3∶3∶1。
三、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介绍遗传的染色体学说是基因遗传学的基础理论之一。
该理论认为,遗传信息通过染色体传递给后代,决定了个体的遗传特征和性状。
本文将深入探讨遗传的染色体学说,从染色体的发现、结构与功能、遗传物质的定位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染色体的发现与研究遗传学与染色体学的关系遗传学是研究遗传现象及遗传规律的科学,而染色体学则是研究染色体的结构、功能和遗传规律的分支学科。
遗传学与染色体学密切相关,染色体学的建立对于遗传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染色体的发现染色体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9世纪。
1838年,德国细胞学家沙万在肝藻(Aphanocapsa)细胞中首次观察到纤细的结构,被后来的科学家称之为染色体。
随后,另一名德国细胞学家弗莱明在观察动植物细胞时,进一步确认了染色体的存在。
染色体的结构与功能染色体的结构对于大多数生物来说,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
在非分裂细胞中,染色质是染色体主要的可见部分。
染色质是由DNA、组蛋白和其他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结构,呈现出一种线状的、纺锤状的或环状的形式。
染色体的功能染色体担负着许多重要的功能,包括: 1. 遗传信息的存储和传递:染色体承载了个体的所有遗传信息,并能通过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传递给后代。
2. 基因的表达和调控:染色体上的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等过程表达出来,决定了个体的性状和特征。
3. 遗传多样性的产生: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交换、断裂和重新组合等事件,导致了个体之间的遗传多样性。
遗传物质的定位DNA的发现与结构DNA(脱氧核糖核酸)被认为是遗传物质。
20世纪初,摩尔根等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了遗传物质位于染色体中,并由DNA组成。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 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即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
基因与DNA的关系基因是决定个体性状的基本单位,而DNA则是基因存在的物质基础。
每个基因都包含在染色体上的特定位置,称为基因座。
而基因座上的DNA序列则决定了基因的信息。
高考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遗传和变异是高考生物中的重要知识点,它们涉及了生物的进化、多样性以及人类的遗传疾病等内容。
下面是对这一部分知识点的总结。
一、遗传的基本概念和规律1. 遗传的基本概念:遗传是指通过基因在代际之间传递和表达的生物性状的变化。
2. 遗传的因素:遗传的因素包括基因、染色体、DNA等。
3. 遗传的规律:(1)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孟德尔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的观察总结了遗传定律,包括单因素遗传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2) 染色体遗传定律:染色体是载体基因的结构,染色体的亲子传递和分离规律决定了基因的遗传方式。
(3) 表现型的遗传规律:表现型是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包括多基因遗传、多基因互制、多基因环境相互作用等。
二、基因突变与变异1. 基因突变的定义: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改变,造成新的表型出现的遗传变异。
2. 基因突变的分类:(1) 点突变:包括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和同义突变等。
(2) 基因重组:包括染色体交换、交配型重组和基因重组等。
(3) 缺失、插入与倒位:染色体上的片段缺失、插入或倒位引起的遗传变异。
3. 变异的类型:(1) 无性变异:通过染色体的重组来增加遗传多样性。
(2) 同源变异:同一种或相近物种中的个体之间存在的遗传差异。
(3) 多态性:包括形态多态性、生态多态性和生殖多态性等。
三、基因的亲缘关系和基因图谱1. 基因的亲缘关系:通过研究基因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来判断基因之间的亲缘关系。
亲缘关系可以用基因相似指数和系统发育树来表示。
2. 基因图谱:基因图谱是将基因按照位置在染色体上进行排序和标记的图表。
它可以揭示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和基因的分布规律,为遗传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四、人类的遗传和变异1. 人类的染色体:人类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是常染色体,1对是性染色体。
2. 基因突变与遗传疾病:基因突变是人类遗传疾病的重要原因。
常见的遗传疾病包括遗传性疾病、单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等。
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清单:遗传的基本规律一、与遗传有关的概念(一)与性状有关的概念性状:是指可遗传的发育个体和全面发育个体所能观察到的(表型的)特征,包括生化特性、细胞形态或动态过程、解剖构造、器官功能或精神特性总和。
表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作相对性状。
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孟德尔把F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作显性性状,如高茎;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作隐性性状性状分离:人们将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作性状分离。
表观遗传:生物体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
(二)与基因有关的概念(三)与杂交有关的概念杂交:一般是指两个具有不同基因型的个体间雌雄配子的结合。
杂交符号用“×”表示。
自交:是指同一个体或不同个体但为同一基因型的个体间雌雄配子的结合。
自交符号用“ ”表示。
母本:在植物有性杂交中,把接受花粉的植株叫作母本,用符号“♀”表示。
父本:供给花粉的植株叫作父本,用“♂”表示。
亲本:父母本统称为亲本,用“P”表示。
互交:如果在做杂交实验时,父母本相互交换,这在遗传学上称为互交。
正交与反交:如果杂交组合一:高茎(♀)×矮茎(♂)为正交,那么杂交组合二:高茎(♂)×矮茎(♀)就是反交。
(四)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概念常染色体:3对(II、II、III、III、IV、IV),像果蝇这样,在雌雄体细胞中没有差别的同源染色体,叫作常染色体。
性染色体:在雌雄体细胞中有差别的同源染色体,叫作性染色体。
在雌果蝇中,这对性染色体是同型的,用XX表示;在雄果蝇中,这对性染色体是异型的,用XY表示。
XY型性别决定:像果蝇这样,在雌果蝇中,这对性染色体是同型的,用XX表示;在雄果蝇中,这对性染色体是异型的,用XY表示。
这样的性别决定方式叫作XY型性别决定。
ZW型性别决定:像鸡这样,与XY型性别决定相反,在雌性个体中,这对性染色体是异型的;在雄性个体中,这对性染色体是同型的。
2024年高考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一、遗传和变异的基本概念1. 遗传:指生物个体所具有的一些性状和特征在后代中得以保留并传递的现象。
2. 变异:指生物个体在遗传过程中产生的性状和特征的差异。
3. 遗传物质:DNA,是生物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二、遗传的基本规律1. 孟德尔遗传规律:包括单因素遗传规律、自由组合规律和二基因遗传规律。
2. 补体遗传规律:交配时两个亲本的基因在一起配对形成一个染色体对,分离后形成四种不同的组合。
三、基因的结构和功能1. 基因:指导生物体形成和发育的遗传物质单位。
2. DNA的结构:由核苷酸组成,包括磷酸、五碳糖和氮碱基。
3. RNA的结构:类似DNA,但糖是核糖,碱基中没有胸腺嘧啶,而是尿嘧啶。
四、基因的表达1. DNA复制:DNA通过一系列酶的作用,进行复制,形成两条完全一致的新DNA分子。
2. 转录:DNA的一部分信息转移到RNA上。
3. 翻译:在细胞质中,mRNA通过核糖体的作用,在氨基酸的参与下,合成蛋白质。
五、基因突变1. 突变:指遗传物质中的基因发生改变。
2. 突变的类型: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倒位突变和重组等。
六、染色体的结构和变异1. 染色体的结构:包括着丝粒、着丝粒间隔、染色单体、腺带、间相等带和A-T富集区等。
2. 染色体的变异:包括染色体的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和多倍体等。
七、DNA的复制和修复1. DNA的复制:复制起始点是一个起始复制复合体,由DNA聚合酶和其他辅助酶组成。
在复制过程中,存在主链合成和链延伸等步骤。
2. DNA的修复:包括自我修复机制、错配修复机制、核酸切除修复机制和重组修复机制等。
八、生物的遗传变异1. 快速繁殖和遗传变异:快速繁殖的有利因素会加速遗传变异的积累。
2. 多样性与适应性:生物种群的遗传变异为适应新的生存环境提供了可能性。
九、遗传病的诊断和防治1. 遗传病的分类: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病等。
2024年高考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1. 遗传:指的是生物体通过生殖细胞将遗传物质(基因)传递给后代的过程。
2. 遗传物质:指的是DNA(脱氧核糖核酸),它是生物体质量的基础,也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3. 基因:是指控制某一种或几种性状的一段DNA序列,它是遗传基础。
4. 基因型:是指一个个体的所有基因的组合。
5. 表型:是指一个个体的表现性状。
6. 纯合子:是指一个个体的两个基因均相同。
7. 杂合子:是指一个个体的两个基因不同。
二、遗传规律1. 孟德尔遗传规律孟德尔从豌豆杂交实验中总结出了三个遗传规律:(1)单倍性规律:个体的某一性状由一对基因决定,分别来自父本和母本。
(2)分离规律:杂合子的两个基因在生殖过程中会分离,每个生殖细胞只含有一对基因。
(3)自由组合规律:基因之间的组合是自由的,相互独立地进行遗传。
2. 染色体遗传规律(1)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2)同源染色体分离规律:在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会互相分离,其配子中只含有一个。
(3)基因连锁规律: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具有连锁作用,它们很少进行交叉互换。
(4)染色体显性规律:在染色体对中,显性等位基因的表现受控于核质比例的大小。
三、遗传的分子基础1. DNA的分子结构DNA由磷酸、五碳糖和四种碱基组成,形成双螺旋结构。
2. DNA的复制DNA复制是指通过DNA聚合酶的作用,将一个DNA分子复制成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的过程。
3. RNA的合成RNA合成是指在DNA模板上通过RNA聚合酶的作用,合成RNA 分子的过程。
4. 蛋白质合成蛋白质合成是指在细胞中,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将DNA上的遗传信息转化为蛋白质的过程。
四、基因突变与变异1.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DNA序列发生改变,引起基因型的变化。
常见的基因突变类型有:(1)点突变:指DNA序列中一个碱基的改变,包括碱基替换、插入和缺失。
(2)染色体突变:指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包括染色体重排、染色体缺失和染色体重复。
专题04遗传的基本规律书本速记1.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观类型。
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叫作等位基因。
2.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3.假说—演绎法: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测交: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4.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等位基因分开,分别进入两个不同的配子中。
5.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6.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作基因型。
7.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精(卵)原细胞减少了一半。
8.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
9.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一种基因型)。
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子(两种基因型)。
10.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11.同源染色体: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现象叫作联会。
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作四分体,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交叉互换。
12.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之间通常没有间期,或者间期时间很短。
必背基础知识点1.相对性状是指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2.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3.测交是指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4.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
5.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高考生物遗传知识点遗传是生物学中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高考生物考试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遗传涉及到基因、染色体、遗传变异等概念。
下面将从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变异以及遗传工程等方面来介绍高考生物的遗传知识点。
一、遗传的基本规律1. 孟德尔遗传定律孟德尔通过对豌豆的杂交实验,总结出了遗传的基本规律。
第一定律是同质性及分离定律,即杂交的父代在纯合子后代中的基因分离,分别传给下一代;第二定律是独立性及自由组合定律,即基因的遗传是相互独立的,不会相互影响;第三定律是组合性定律,即不同性状的基因可以独立转移到后代。
2. 表现型和基因型遗传的基本单位是基因,基因决定了生物的性状。
表现型指的是生物在外部表现出的性状,而基因型则是指生物内部携带的基因组合情况。
二、遗传变异遗传变异是生物在繁殖过程中因基因组合不同而导致的个体之间的差异。
遗传变异的主要来源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基因重组的结果。
1.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的突然发生的改变,可能是由于DNA的突变、染色体的突变或基因的重组等原因导致。
基因突变可以分为点突变、缺失突变、插入突变和转座子突变等。
2. 基因重组基因重组是指在染色体发生交换时,基因顺序的重新组合。
这种基因的交换通常发生在配子形成过程中,通过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的基因组合,使得个体之间有更大的遗传差异。
3. 基因重组的结果基因重组可以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进而影响种群的遗传结构。
它可以增加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
然而,基因重组也可能导致一些不利性的突变,甚至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
三、遗传工程遗传工程是指将人工合成的DNA片段或整个基因转移到其他生物体中,以改变生物的遗传特征。
遗传工程在农业、医学和工业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1. 基因克隆基因克隆是指将某个生物体的基因提取出来,并通过重组DNA技术插入到其他生物体中,从而让目标生物体也具有这一特定基因。
基因克隆在医学上有着重要的应用,可以用于治疗某些遗传病。
第15讲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伴性遗传考点一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1.类比分析基因的行为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存在着平行关系由上述平行关系得出的结论: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可能是基因载体的学说,即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2.孟德尔定律的细胞学解释思考讨论1.根据基因和染色体的平行关系,请你在图中染色体上标注基因符号(基因为C 、c),解释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图中染色体上黑色横线代表基因位置)。
提示 在上述染色体的基因位置的一侧写出基因即可,设紫花基因用C 表示,白花基因用c 表示。
2.假设某物种的染色体数目为2n ,在其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细胞,甲、乙2个模式图仅表示出了A 、a ,B 、b 基因所在的常染色体,那么,图甲表示的是初级精母细胞(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或“精细胞”),图乙表示的是精细胞(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或“精细胞”)。
3.等位基因A 和a 可能位于X 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假定某女孩的基因型是X A XA或AA ,其祖父的基因型是X AY 或Aa ,祖母的基因型是X A X a或Aa ,外祖父的基因型是X AY 或Aa ,外祖母的基因型是X A X a或Aa 。
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能否确定该女孩的2个显性基因A 来自于祖辈4人中的具体哪两个人?为什么?不能。
原因是祖父母和外祖父母都有A 基因,都可能遗传给女孩。
(2)如果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那么可判断该女孩两个X A中的一个必然来自于祖母(填“祖父”或“祖母”),判断依据是该女孩的一个X A来自父亲,而父亲的X A一定来自祖母;此外,不能(填“能”或“不能”)确定另一个X A来自于外祖父还是外祖母。
4.按照核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推测,男孩的色盲基因不可能来自下列哪位亲属?①母亲②祖母③外祖母④外祖父提示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男孩的色盲基因一定由母亲传来,母亲的色盲基因既可能来源于外祖父,也可能来源于外祖母,故男孩的色盲基因不可能来自其祖母。
题型一基因行为与染色体行为的平行关系1.正常情况下,下列细胞中最可能不含等位基因的是( )答案 C解析图A、B、D中均含同源染色体,均可能含等位基因,图C显示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其两条染色体所含基因一致,一般不含等位基因。
2.(2017·宁波九校期末)萨顿依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而提出“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假说,下列不属于他所依据的“平行”关系的是( )A.基因和染色体在体细胞中都是成对存在的,在配子中都只含有成对中的一个B.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也自由组合C.作为遗传物质的DNA是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长链反向盘旋而成的D.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答案 C解析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表现在:基因、染色体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独立性;基因、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配子中只有成对染色体中的一条;成对的基因和同源染色体都是一个来自母方,一个来自父方;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的。
题型二孟德尔定律的细胞学解释3.下图是同种生物4个个体的细胞示意图,其中A对a、B对b为显性。
选择其中两个个体作为亲本杂交,F1中出现4种表现型,6种基因型。
请分析亲本是( )A.图1和图3B.图1和图4C.图2和图3D.图2和图4答案 D解析图1和图3个体杂交,F1中出现1种表现型,1种基因型,故A错误;图1和图4个体杂交,F1中出现1种表现型,2种基因型,故B错误;图2和图3个体杂交,F1中出现2种表现型,4种基因型,故C错误;图2和图4杂交,F1中出现4种表现型,6种基因型,故D正确。
4.在亲代产生子代的过程中表现出遗传现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子代获得了父母双方各1/2的染色体,因而也获得了父母双方各1/2的基因B.亲代的性状是通过染色体传给子代的C.核基因的传递行为与染色体的行为是一致的D.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受精作用进行时精子与卵细胞的自由组合答案 C解析受精卵中的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而细胞质遗传物质几乎都来自母方,A错误;亲代的性状是通过遗传物质DNA遗传给子代的,B错误;核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其传递行为与染色体的行为是一致的,C正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减数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错误。
考点二性染色体与伴性遗传1.染色体组型(1)概念:染色体组型又称染色体核型,指将某种生物体细胞内的全部染色体,按大小和形态特征进行配对、分组和排列所构成的图像。
(2)观察时期:有丝分裂中期。
(3)应用①判断生物的亲缘关系。
②诊断遗传病。
2.性染色体和性别决定 (1)染色体的类型(2)XY 型性别决定①染色体的特点:雄性个体的体细胞内除含有数对常染色体外,还含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以XY 表示;雌性个体的体细胞内除含有数对常染色体外,还含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以XX 表示。
②生物类型:人、哺乳类、某些两栖类和许多昆虫。
3.伴性遗传实例——红绿色盲的遗传图中显示:(1)男性的色盲基因一定传给女儿,也一定来自母亲;表现为交叉遗传特点。
(2)若女性为患者,则其父亲一定为患者,其儿子也一定为患者。
(3)若男性正常,则其母亲和女儿也一定正常。
4.伴性遗传的类型思考讨论1.生物的性别均由性染色体决定吗?玉米、小麦植物细胞是否有性染色体?提示不是,有些生物其性别并非由性染色体决定,如蜜蜂的孤雌生殖,因性染色体仅存在于有性别分化的生物中,玉米、小麦等雌雄同株的植物并无性染色体。
2.书写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型有什么不同?提示在基因型的书写中,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需标明其位于常染色体上,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则需将性染色体及其上的基因一同写出,如X B Y。
一般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写在前,性染色体及其上的基因写在后,如DdX B X b。
3.连线伴性遗传的类型、特点及实例4.若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在X、Y染色体上有等位基因,则显性雄性个体的基因型有几种?写出其基因型(用A、a表示)。
提示3种。
X A Y a、X A Y A、X a Y A。
5.性染色体不同区段分析请依据图示思考:(1)男性个体中X及Y染色体其来源和传递有何特点?提示XY中X来自母亲,Y来自父亲,向下一代传递时,X只能传给女儿,Y则只能传给儿子。
(2)图中哪一段可存在等位基因?此区段的遗传与常染色体基因是否完全相同表现为“与性别无关联”?能否举例说明?提示Ⅰ区段可存在等位基因,尽管此区段包含等位基因,但其遗传与常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遗传仍有明显差异,即:遗传仍与性别有关,如X a X a×X a Y A及X a X a×X A Y a,前者子代(♀)全为隐性,(♂)全为显性,后者则是(♀)全为显性,(♂)全为隐性,这显然与常染色体遗传中aa×Aa(子代无论♀、♂,均既有隐性、又有显性)遗传有区别。
(3)图中Ⅱ2区段在遗传上表现为哪些特点?Ⅱ1区段呢?提示①Ⅱ2区段为伴X染色体遗传,其特点是:②Ⅱ1区段为伴Y染色体遗传,其特点是“只随Y染色体传递”,表现为“限雄”遗传。
题型一染色体学说与伴性遗传1.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下列关于这四种遗传病遗传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短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B.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是该病的患者C.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D.白化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答案 B解析短指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与性别无关,在男性和女性中发病率是一样的,A错误;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女性患者的两条X染色体上均有致病基因,其中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父亲必然是该病患者,B正确;抗维生素D 佝偻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女性性染色体为XX,只要有一个X染色体上有致病基因就为患者,所以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C错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往往有隔代遗传现象,故D 错误。
2.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B、b控制。
白眼雌蝇与红眼雄蝇杂交,子代雌蝇均为红眼,雄蝇均为白眼。
请分析回答:(1)控制白眼的基因为________性基因,位于果蝇的____染色体上。
(2)科学家在重复上述实验时,发现后代中出现了极少数异常白眼雌蝇,具有两条X染色体和一条Y染色体,则其基因型为________。
(3)用异常白眼雌蝇和正常红眼雄蝇进行杂交,会产生多种类型的后代。
几种性染色体异常果蝇的性别和存活情况如图所示。
①异常白眼雌蝇在产生配子时(其中2条性染色体分离,另一条随机趋向一极),可产生________种配子,相关配子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可存活后代的性状有________种,其中白眼雌蝇和白眼雄蝇之比为________。
答案(1)隐X (2)X b X b Y (3)①4X b X b∶X b Y∶X b∶Y=1∶2∶2∶1②41∶4解析由题意“白眼雌蝇与红眼雄蝇杂交,子代雌蝇均为红眼,雄蝇均为白眼”可知,果蝇的眼色在雌雄中有所不同,且子代雌蝇均为红眼,所以控制白眼的基因为隐性基因,位于果蝇的X染色体上。
(2)根据题意可知,该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又由于该果蝇为白眼,因此基因型为X b X b Y。
(3)已知异常白眼雌蝇基因型为X b X b Y,该果蝇在产生配子时,若X-X 染色体配对,Y染色体随机地趋向一极,或X-Y染色体配对,另一个X染色体随机地趋向一极,可产生X b X b、Y、X b Y、X b共4种配子,其比例为X b X b∶X b Y∶X b∶Y=1∶2∶2∶1;②正常红眼雄蝇(X B Y)产生的配子为X B、Y,并且比例相等,理论上后代的类型有1X B X b X b、2X B X b Y、2X B X b、1X B Y、1X b X b Y、2X b YY、2X b Y、1YY,由题图知,基因型为XXX和YY的个体死亡,存活的个体有2X B X b Y、2X B X b、1X B Y、1X b X b Y、2X b YY、2X b Y,存活后代的性状有4种,其中白眼雌蝇(1X b X b Y)和白眼雄蝇(2X b YY、2X b Y)之比为1∶4。
题型二遗传系谱图的分析与判断(加试)3.以下家族系谱图中最可能属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伴Y染色体遗传、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依次是( )A.③①②④B.②④①③C.①④②③D.①④③②答案 C解析①存在“无中生有”的现象,应是隐性遗传,又因为患病的女儿其父亲正常,因此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