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国《续修大竹县志》看方志发展
- 格式:pdf
- 大小:183.52 KB
- 文档页数:2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续修地方志工作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0.05.08•【字号】苏政办发[2000]36号•【施行日期】2000.05.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续修地方志工作规划》的通知(苏政办发〔2000〕36号2000年5月8日)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江苏省续修地方志工作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江苏省续修地方志工作规划(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二000年五月)盛世修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我省首届地方志编纂工作是从80年代初展开的,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领导下,经过广大修志工作者十多年的艰苦努力,三级志书的编纂任务已基本完成。
这对于全面反映我省地情,积累和保存地方文献,推动我省两个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志编纂工作的通知》和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的要求,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研究决定,我省将从2000年起续修地方志,并制定工作规划如下:一、指导思想续修地方志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客观真实地记载历史。
认真总结首届修志工作的经验,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使新编志书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时代特点,力争多出精品、多出良志,更好地为江苏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主要任务续修地方志的主要任务是:续修省、市、县(市、区)三级志书,有条件的地区可编写(续修)乡(镇)志、村志、部门志及其他类志书。
续修志书的具体篇目:省级志书1部,内设40部左右分志;市级志书12部(南京市在《南京通志》完成后,另行考虑续修工作);县(市)级志书64部;省辖市所辖区志书暂定28部(除目前正在编纂志书的16个区外,其余28个省辖市所辖区列入续修范围),它们是:苏州市平江区、沧浪区、金阊区、郊区;无锡市崇安区、南长区、北塘区、马山区、郊区;常州市钟楼区、郊区;南京市白下区;镇江市京口区、润州区;扬州市广陵区、郊区;泰州市海陵区、高港区;徐州市贾汪区、云龙区、鼓楼区、泉山区、九里山区;连云港市云台区、连云区、海州区、新浦区;宿迁市宿城区。
收稿日期:2021-05-06作者简介:许㊀彤(1967 ㊀),重庆图书馆副研究馆员;万华英(1972 ㊀),重庆图书馆研究馆员㊂方志宗师朱士嘉及其学术成就许㊀彤,万华英(重庆图书馆,重庆㊀400037)关键词:朱士嘉;方志;学术成就摘㊀要:朱士嘉是我国著名的方志学家,也是我国第一个获得方志学博士学位的人㊂他从20世纪30年代起即立志从事方志学的研究,历经民国与新中国两个阶段,驰骋志坛60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㊂尤其是他所编著的‘中国地方志综录“一书,开创了方志目录的新体例,标志着我国方志目录学的正式创立㊂由于朱士嘉在方志学领域的杰出成就,他被胡乔木盛赞为一代 方志宗师 ㊂中图分类号:G2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1)06-0131-04㊀㊀提起‘中国地方志综录“一书,图书馆界几乎人尽皆知,但对该书的编撰者朱士嘉先生,就鲜有人了解其生平及学术成就了㊂朱士嘉是我国著名的方志学家㊁目录学家,自20世纪30年代初即致力于中国方志目录的整理与研究,凭着一腔爱国热忱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几十年来辛苦耕耘,在方志学㊁目录学㊁文献学㊁档案学方面皆有建树,胡乔木誉之为一代 方志宗师 ㊂1㊀朱士嘉先生的学术生涯㊀㊀朱士嘉(1905 1989),字蓉江,江苏无锡人㊂1928年获燕京大学学士学位,1932年获硕士学位㊂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列强环伺,内忧外患,此时的方志尚是 未辟之山林,未发之金锡 ㊂ 外国人在中国购买地方志,已有二三十年之历史 中国现在,没有一种学问不落人后,自己的古代史,西北史,边疆史,都已经外人代庖;要是在这方面,我们自己再不努力,恐怕这现成的金矿,又要瞪着眼,看人家来代掘了! [1]有着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朱士嘉目睹此种情形,在顾颉刚先生的鼓励和指导下,毅然走上了中国方志学研究之路㊂㊀㊀自1930年起,朱士嘉花费了整整五年时间,从北平图书馆㊁嘉业堂㊁美国国会图书馆㊁日本宫内省图书寮等50多家公私图书馆搜集了历代方志资料5,832种㊁93,237卷,最终编成‘中国地方志综录“一书㊂ 其用功之勤,排比之细,并世治地方志者,莫能或先 [2]㊂该书是当时反映宋元明清及民国时期方志编撰情况最完备的方志联合目录,收藏方志范围之广㊁数量之多㊁编排体例之精前所未有,在中外史学界㊁目录学界引起巨大反响㊂之后,朱士嘉继续从事方志的搜集整理工作,至1938年又搜录方志730种㊁8,187卷,辑为‘中国方志综录补编“一文㊂在编撰‘中国地方志综录“的同时,朱士嘉加入了禹贡学会和地理学会,在‘禹贡半月刊“‘地学杂志“等期刊上发表了10余篇方志研究文章㊂㊀㊀全面抗战爆发后,北平沦陷,朱士嘉应美国国会图书馆东方部主任恒慕义之邀去了美国㊂1939年10月,朱士嘉担任美国国会图书馆东方部主任助理,从事中国地方志的整理工作㊂在三年时间里,他遍览东方部所藏的中国地方志,沿用‘中国地方志综录“的编辑方法,于1942年编成‘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中国方志目录“,为学术界了解中国地方志在海外的收藏情况提供了极大便利㊂1942年至1946年,朱士嘉进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深造,对该校图书馆馆藏中国地方志进行了全面清理,并与国会图书馆馆藏方志做详细对比,写成‘哥伦比亚大学地方志“一文,登载于‘哈佛亚洲研究学刊“1944年第8卷第2期㊂1947年至1950年,朱士嘉任教于华盛顿大学远东系,为研究生讲授中国参考书和目录学课程㊂在美期间,朱士嘉还加入了美国远东学会㊁美国地方志学会和美国档案工作者协会,搜集㊁整理了大量中美关系档案资料,将多年的研究心得写成‘美国国家档案馆所藏中文档案“一文,1948年在美国远东学会131第41卷第6期河南图书馆学刊2021年6月. All Rights Reserved.㊀年会上宣读,得到与会者的一致好评,该文后来发表在美国‘远东季刊“1950年第9卷第4期[3]㊂㊀㊀1950年6月,朱士嘉回国到武汉大学任教,并兼该校图书馆馆长㊂1953年调至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参加了范文澜㊁竺可桢主持的地震资料调查整理工作㊂1958年被下放到中国科学院中南分院图书馆,在此期间,他仍以高度的治学热情,编写了‘中国地震资料年表“‘宋元方志传记索引“‘美国迫害华工史料“以及‘十九世纪美国侵华档案资料选辑“等书,尤其是补充修订了‘中国地方志综录“,更正了原书错误,补录方志1,581种㊁15,906卷㊂此外,他还自费到南京㊁北京等地搜集资料,校补张国淦先生遗稿‘中国方志考“㊂1975年至1978年,朱士嘉被借调到北京,参加‘中国天象记录总表“‘中国天文资料汇编“的编写工作,并以‘中国地方志综录“为蓝本,根据全国190多个收藏单位的馆藏实际,参考台湾出版方志和流散海外的方志目录,与冯宝琳等10多位学者合作编成‘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各地掀起了修志高潮㊂1981年7月,中国地方史志协会成立,朱士嘉当选为常务理事㊁副会长㊂1983年9月,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成立,朱士嘉被推举为小组成员之一,他不顾年迈,怀着满腔热忱投入社会主义新方志的编写热潮中,撰写并发表了‘中国地方志浅说“‘推陈出新,编好社会主义新方志“等大量论文,对推进新时代的修志事业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㊂同时,他还参加了全国数十个市㊁县志的研讨会和终审会,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㊂1989年12月,朱士嘉因病逝世㊂2㊀朱士嘉的方志目录学成就㊀㊀朱士嘉的方志目录学成就,主要体现在他所编撰出版的‘中国地方志综录“‘中国地方志综录增订本“‘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中国地方志目录“‘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等一系列专著上㊂ 先生以有生之年,做了从奠定方志目录学到集方志目录学之大成的利人工作,将永垂青史! [4]2.1㊀‘中国地方志综录“ 中国方志目录学正式创立㊀㊀我国方志有专目,最早见于记载的是清初徐氏传是楼所藏的明抄本‘天下志书目录“,惜已失传㊂民国初年,缪荃孙编撰‘清学部图书馆方志目“,著录清皇宫内阁大库移交京师图书馆的综合性志书1,676种,揭开了方志专目编纂的序幕㊂此后,各种方志目录相继出现,公藏志目主要有‘故宫方志目“‘国立北平图书馆方志目录“‘金陵大学图书馆方志目“等;私藏志目著名的有‘天一阁志目“‘天春园方志目“‘九峰旧庐方志目“等[5],但这些目录皆为一馆或一家目录,只能反映一个收藏单位的情况㊂直到1935年,朱士嘉的‘中国地方志综录“(以下简称‘综录“)一书问世,始有全国性的方志联合目录㊂‘综录“著录的方志目录自宋熙宁‘长安志“起,迄1933年止,共计5,832种㊁93,237卷,其中宋代方志28种㊁537卷,元代方志11种㊁124卷,明代方志770种㊁10,087卷,清代方志4,655种㊁76,860卷,民国时期方志368种㊁5,629卷,卷数未详者200余种㊂因书中所收清代方志最多,故依照‘大清一统志“,以表格形式著录省㊁府㊁州㊁厅㊁县志及乡镇志的名称㊁卷数㊁纂修人㊁编纂时间㊁版本㊁庋藏和备考等项目㊂书后列有‘宋代地方志统计表“‘元代地方志统计表“等地方志统计表17份,‘明代地方志种数统计图“‘历代地方志种数统计图“等地方志统计图15幅,附录‘民国所修方志简目“‘上海东方图书馆所藏孤本方志录“‘国外图书馆所藏明代孤本方志录“,末尾有书名索引㊂ 是书体例和编辑方法为前人所未有,其体制之精,规模之巨,著录量之多,皆为以往所不及㊂此书出版,标志着中国方志目录学正式创立㊂其后所辑诸种方志目录,大多体法‘综录“而改进之㊂ [6] 2.2㊀‘中国地方志综录(增订本)“ 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方志目录学的发展㊀㊀1935年至1938年间,朱士嘉陆续搜集到方志730种㊁8,187卷,辑为‘中国方志综录补编“(以下简称‘补编“),发表于‘史学月刊“第2卷第5期㊂因‘综录“和‘补编“始终没有合并付印,在参考和检查上很不方便,加上新中国成立后各收藏单位的藏书情况有很大变动,因此,1955年5月朱士嘉开始修订‘综录“,对北京图书馆㊁上海图书馆等26家图书馆的实际存藏情况展开调查,新入藏者补入,遗失者注销,并征集28份方志目录进行比对,更正原书错误约1,200条,新增方志1,581种㊁15,906卷,共著录全国41所图书馆所存志书7,413种㊁109,143卷,1958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中国地方志综录增订本“(以下简称‘增订本“)㊂‘增订本“篇目依次为自序㊁凡例㊁正表㊁附录㊁补遗㊁参考书目㊁索引,体例如前,稍做更改,行省次序改为根据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编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排列;附录有二:一是国民党运往台湾稀见方志目录232种,二是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中国稀见方志目录80种;补遗补入方志近百种;索引较原书增加了人名索引,书名索引改四角号码为笔画排列㊂与‘综录“相较,‘增订本“内容更为充实,更具参考价值㊂231许彤,万华英:方志宗师朱士嘉及其学术成就. All Rights Reserved.它实际是全国主要图书馆馆藏志书的总汇,是一部研究中国地方志的重要工具书,为当时方志研究和修志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进一步奠定了中国方志目录学㊂ [7]‘增订本“与张国淦的‘中国古方志考“相衔接,共同成为供广大读者查询㊁考证㊁研究和补充我国地方志的最完备的工具书㊂ 它们在方志的清理与发展工作中,起着 总账册 的作用,凡是感受到这种方便的无不会对两位的辛勤劳动表示极大的敬意㊂ [8]2.3㊀‘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 最系统㊁最完备的方志目录㊀㊀1975年,朱士嘉被借调到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参与编写‘中国古代天象记录总集“和‘中国天文史料汇编“,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综录“发挥了很重要的参考作用㊂1976年,北京天文台以朱士嘉1962年修订的‘综录“为蓝本,印发给各有关单位与实际馆藏进行核对㊁补充和修改㊂1977年秋至1978年春,根据各单位的核对结果,朱士嘉等人重新考订㊁著录后,编辑成‘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初稿,再次印发给各参加单位进行核对,并参考上海图书馆㊁中央民族学院图书馆㊁天津市人民图书馆等新编的地方志目录,以及台湾公藏方志联合目录和日本的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进行仔细复查和修订[9]㊂经过七年的努力,‘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于1985年1月由中华书局出版,全书著录中国省㊁市㊁自治区190个科研单位㊁大专院校图书馆㊁博物馆㊁文史馆㊁档案馆等所收藏的1949年以前编纂的我国历代方志8,264种,收录范围包括通志㊁府志㊁州志㊁厅志㊁县志㊁乡土志㊁里镇志㊁卫志㊁所志㊁关志㊁岛屿志等㊂每种志书著录书名㊁卷数㊁纂修者㊁版本㊁入藏单位及入藏形式等项目㊂为便于查阅,‘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所收方志除乡土志㊁里镇志和具有方志性质的志料㊁采访册外,都按纂修年代或记事截止时间在书名前冠以年号,增修本按增修时间冠年号㊂‘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是在广泛开展全国地方志普查的基础上编辑而成的,比‘综录“收录的方志更为丰富和完备,是了解我国方志入藏情况最重要的参考工具,也是地方文献建设的必备指南,是目前国内外最完整㊁最系统,藏书单位最多,应用最广泛的方志目录[10]㊂2.4㊀‘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中国方志目录“ 首部国人编纂的国外馆藏方志目录㊀㊀美国国会图书馆搜求中国方志大约始于民国四年㊂早在1915年至1926年间,美国农林学专家施永格博士(Dr.Walter T.Swingle)就三次到中国各地陆续采购农书㊁类书㊁丛书㊁地图和方志等约68,000余册,其中方志就有1,500种之多,由此奠定了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中国方志的基础[11]㊂经过二十多年的采购,至1939年朱士嘉到美国国会图书馆工作时,该馆所藏中国方志已颇具规模,并有不少罕见的珍本,如:明刻本弘治‘八闽通志“㊁嘉靖‘常熟县志“㊁万历‘乐安县志“,清刻本康熙‘山阴县志“㊁乾隆‘溧阳县志“㊁嘉庆‘邳州志“等㊂朱士嘉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工作期间,花了三年时间整理中国方志,辑成‘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中国方志目录“手抄本,1942年由美国国会图书馆出版,胡适题写书名㊂‘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中国方志目录“著录中国地方志2,939种,其中宋代23种,元代9种,明代68种,清代2,376种,民国463种,共56,989卷㊂该书编制方法同‘综录“,只是未用表格形式,而是逐条著录书名㊁卷数㊁编修人㊁版本㊁册数,附注西历,加括弧以别之;举凡地名的更易,编修的经过,记载的断限,内容的增损,收藏家的印鉴,重要以及特异的篇目等内容,皆加按语说明㊂书前有朱士嘉所撰序例,概述了国会图书馆收藏中国方志的数量㊁特点,以及目录编制经过;书末附有笔画索引和拼音索引,是国人编辑的首部国外馆藏中国方志目录,开创了方志目录的新领域[12]㊂2.5㊀‘宋元方志传记索引“ 我国第一部方志传记索引㊀㊀方志是记述地方情况的史志,收录的人物史料在数量和内容上都远超正史㊂方志中的人物传记可补正史之不足,许多正史中未收的人物往往能在方志中找到他们的传记㊂但我国方志数量庞大,人物传记往往散见于各个门类,查寻颇为困难㊂朱士嘉编写的‘宋元方志传记索引“是我国第一部方志传记索引,1963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为史志工作者查阅宋元传记资料提供了极大便利㊂该书根据33种宋㊁元两代地方志中人物传记资料编辑而成, 人物 以外,如 职官 选举 杂录 拾遗 诸门间附记者一并收录,共收录3,949人㊂‘宋元方志传记索引“是朱士嘉深入研究方志目录学的成果,为今后编撰明㊁清以及民国方志传记索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㊂3㊀结语㊀㊀朱士嘉以毕生精力在方志园地精耕细耘,成就卓著㊂著名学者傅振伦曾对他的学术成就作了中肯的评价: 平生以研究整理中国文献目录及地方志为己任,曾以五年之功力,编成‘中国地方志综录“㊂先后编有‘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中国方志目录“‘日本331许彤,万华英:方志宗师朱士嘉及其学术成就. All Rights Reserved.㊀现存稀见宋㊁明两代地方志草目“‘宋元方志传记索引“‘中国旧志名家论选“,主编‘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㊂对中外研究方志㊁历史等科学,提供了极大方便,余亦深受其益,诚所谓 一人劳而众人享其成 ㊂ 学不为己,利人是宗 ,实贤者之用心㊂更参加编制‘中国天象记录总表“‘中国天文史料汇编“,为吾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㊂尝利用美国国会图书馆所藏中国近代档案㊁文献,汇集资料,介绍于国人㊂耄耋之年,犹不顾年老体衰,指导全国编纂新志㊁整理旧志等工作,做出巨大贡献㊂ [13]参考文献:[1]㊀顾颉刚,朱士嘉.研究地方志的计划[J].社会问题,1931(4):1-5.[2]㊀罗香林.介绍与批评[J].国立中山大学文史学研究所月刊,1933(4):81-84.[3]㊀王成志.中美关系历史大潮和个人学术追求:以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朱士嘉为例[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97-105.[4][7][10]㊀骆啸声.驰骋志坛六十年:回顾朱士嘉先生的学术成就[J].湖北文史资料,1991(3):200-214.[5]㊀陆振岳.方志学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2013:197.[6][12]㊀黄苇.方志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606-607.[8]㊀胡道静.方志遗产的目录学总结:谈‘中国地方志综录“‘中国古文志考“及其他[J].图书馆,1963(1):42-44.[9]㊀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5:前言.[11]㊀张升.民国时期方志搜求热考述[J].近代史研究,2004(3):218-252.[13]㊀李泽.朱士嘉方志文集[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1:序一.(编校:徐黎娟)(上接第126页)㊀论中,图书馆界曾提出为图书馆设置 法定许可制度 法定并发用户数 等主张,但最终因遭到权利人的强烈反对而作罢㊂究其原因在于图书馆未能提出有力和翔实的立法证据㊂或者说,在我国视障者版权立法中,图书馆对自己的立法主张要提供既满足利益平衡原则要求,又符合版权法理,同时还能促进图书馆开展视障者服务的证据支撑㊂为此,图书馆界必须有组织㊁有目的㊁有计划地开展立法研究,特别是要把研究活动与视障者服务结合起来,联系图书馆为视障者服务的实际,深入总结经验,分析存在的主要版权问题和根源㊂对涉及视障者服务的重点和关键问题,图书馆界要组织攻关,这些问题包括权利限制的范围㊁无障碍格式版的界定㊁受益人和被授权实体的资格㊁跨境交换无障碍格式版的规则㊁商业供应检验法和补偿金的立法㊁版权协议的有效性㊁规避技术措施的原则等㊂㊀㊀国际图书馆界参与版权立法的重要经验之一就是尽可能地把一切版权利用者与版权利用者团体联合起来,形成强大的立法导向,在与权利人利益集团的较量中影响立法机关的决策㊂从某种角度看,‘条约“是国际图书馆界㊁档案界㊁盲人组织等共同努力的结晶㊂我国图书馆界在参与版权立法中,应学习借鉴国际图书馆界的有益做法,既从本行业需求出发提出立法主张,又团结其他力量,照顾其关切,相互支持,配合协作,形成推动立法创新的合力㊂㊀㊀图书馆界参与立法的最终目的是要形成有利于开展视障者服务的版权制度,为此必须明确提出立法诉求和主张㊂分析我国现行视障者版权立法,对照‘条例“精神和具体规定,图书馆界至少应提出下列建议[5]:明确界定并扩大无障碍格式版的范围,将所有现在已经存在和将来可能新出现的适于视障者获得和接收的无障格式版本都纳入其中;明确提出被授权实体的法定资格,出台司法解释或行政法规,赋予图书馆㊁档案馆等文化遗产机构被授权实体的法律地位;扩大受益人范围,从目前只适用于盲人扩大到所有无法正常阅读的视障者或阅读障碍者;对无障碍格式版的法律内涵予以界定,将盲文㊁大字本㊁有声读物㊁无障碍电影等都囊括进去;除了复制权㊁发行权㊁信息网络传播权外,增加对表演权㊁翻译权的限制,并明确规定电影作品为版权限制的对象;图书馆等文化遗产机构有权制作和跨境交换无障碍格式版,但只能服务于对方视障者;版权协议和技术措施不得妨碍图书馆按照视障者版权制度对法定权利的行使㊂参考文献:[1]㊀黄光辉,吴敬华.残障者合理使用作品的理论反思与制度检讨[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7(4):22-28. [2]㊀蔡琬琰.基于视障者阅读权益保障的版权限制与例外的国际版权立法的新进展:‘马拉喀什条约“简介与述评[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4(10):78-83. [3]㊀徐轩.促进视障者获取信息的版权限制与例外研究:以‘马拉喀什条约“为视角[J].图书馆论坛,2014(7):39-45.[4]㊀肖燕.追寻著作权保护与权利限制的平衡:图书馆界对‘著作权法“修改草案的建议与期盼[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3(3):3-8.[5]㊀林敏.新的国际版权立法对图书馆为视障者服务的影响[J].图书情报工作,2014(10):74-78.(编校:崔㊀萌)431许彤,万华英:方志宗师朱士嘉及其学术成就. All Rights Reserved.。
地方志办公室工作总结范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大局,坚持以“资政、存史、育人”为根本任务,贴近中心,服务现实,开拓创新,注重实效,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不断拓展党史、史志工作领域,较好地完成了党史宣传教育、党史资料征研和县志编纂出版发行工作。
现总结如下:一、政治方面1.不断提高认识。
坚持把筑牢思想防线作为落实主体责任的重中之重,与业务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
认真学___章党规。
积极开展“两学一做”“两提一做”教育,扎实开展“四个一”活动,党史宣传教育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2.坚持政治理论学习不动摇。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理论是指导行动的指南。
今年着重学习了___主席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___周年”讲话全文。
继续开展了中央制定的“八项规定”、抄写党章等内容的政治学习。
3.积极参加各类政治活动。
我县是”___会战“的主战场,为缅怀抗日英烈,我室积极参加这一活动,联合县民政局、___镇修建“中国抗日战争___山会战___大捷纪念园”,完成了碑文撰写及设计,以供后人缅怀,成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基地。
二、业务方面一年来,我室业务工作量大,人员少,在这种情况下,始终围绕着年初的计划去工作,去努力完成,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圆满完成了上级交办的工作任务。
具体如下:(一)党史工作1.完成了《中国___历史》第二卷的修改工作;2.完成了我县抗日史料的调查、收集工作;3.完成了《___会战在___》的修改、印刷工作;4.完成了___年《___大事纪》编写工作;5.完成了《___省委工作纪事》、《___市委工作纪事》___部分的采编组稿、彩版任务;6.完成了上级布置在省党史刊物《党史工作简讯》二篇以上上稿任务;7.完成了《___潮》杂志在我县分配的发行任务;8.举行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___周年征文活动,并在___报上刊登。
9.完成了“中国抗日战争___山会战___大捷纪念园”的碑文撰写及设计;10.完成了全市红色旅游___县境的调查采编、供稿。
清代四川“大竹探花文化”考
黎竞飞;宋荻
【期刊名称】《中国民族博览》
【年(卷),期】2024()3
【摘要】大竹探花文化始于清代嘉庆年间,以四川达州大竹籍探花江国霖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为源流,是一种凝结竹城人民价值取向并随时代变化而发
展的优秀意识形态。
大竹探花文化考,立足其生平所处时代特征与中晚清至现当代
历史流变,以《民国<续修大竹县志>》与《探花江国霖》所载为江国霖生平为考释基础,结合其自赋诗词,佐以相关历史研究文献,关联文化的群体、环境、生存属性,旨在呈示大竹探花文化的具体精神内涵,开拓文化传承与弘扬的理论契机,发掘其多元
价值的现当代启示。
【总页数】5页(P35-39)
【作者】黎竞飞;宋荻
【作者单位】西藏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22
【相关文献】
1.清代官箴文化财计思想史料考略——读清代官箴著述札记
2.清代广东移民在四
川分布考——兼补罗香林四川客家人分布说3.由权宜到定制:清代州县长官“署任”
制度考--以四川成都府为例4.清代四川清诗总集编纂群体考论5.四川省大竹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年04月Journal of Sichu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第31卷第2期vol.31No.2Apr.2021遂宁古代著述考录(续2)胡传淮(蓬溪县政协,四川蓬溪629100)摘要:依据《二十五史》《四川通志》《潼川府志》《遂宁县志》《蓬溪县志》《射洪县志》《宋代蜀人著述存佚录》《清代蜀人著述总目》、各乡镇志及遂宁各姓族谱等各种传世、出土文献和数据库,全面考订遂宁市(射洪市、船山区、安居区、蓬溪县、大英县)古代各类著述。
按照经、史、子、集四大部类编排,收录民国以前今遂宁市籍作者之著述和外籍作者关于今遂宁市地域之著述。
方志、族谱,下限延至民国。
家谱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三大支柱(正史、方志、家谱)之一,故据目力所及,择要选录,用以弘扬传统文化、保存乡邦文献。
关键词:巴蜀文献;陈子昂;杨名;陈讲;谢端;张鹏翮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2094(2021)02-0086-07Suining Ancient Works Study (Two)HU Chuanhuai(Pengxi CPPCC,Pengxi 629100,China)Abstract :According to Twenty Five Histories ,Sichuantongzhi,Tongchuanfuzhi,Suiningxianzhi,Pengxixi-anzhi,Shehongxianzhi ,Songdaishurenzhushucunyilu,Qingdaishurenzhushuzonglu ,every township records and every family trees in Suining,unearthed documents and database,the author does the textual research fully about the ancient works of Suining city (Shehong city,Chuanshan district,Anju district,Pengxi county and Daying county),and then tries to form this paper.The work arrang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four major catego-ries of Jing,Shi,Zi,and Ji.It collects the works of the authors whose native place is in Suining or out of Suing before the Republic of China,which records Suining ’s literature history.The deadline of local chronicles and family trees are the Republic of China.Family tree is one of the three pillars of Chinese people (official history,chronicles and family trees).The author tries his best to select good works so as to carry forward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preserve rural documents.Key words :Bashu documents;Chen Ziang;Yang Ming;Chen Jiang;Xie Duan;Zhang Penghui 二、史部(一)别史类《后史记》,唐射洪陈子昂撰。
民国重修大足县志石曾卷三政事上目录田制户政田赋丁役诸税平准教育建设风俗田制国家之建立,基于土地、人民,而经纬之以政事、财用;农业进化,率先于工商,盖中外之通例也。
禹别九州,土壤九等。
殷为井田,是为吾国田制之始。
《汉书·食货志》云:六尺曰步,步百为亩,井九百亩,(为)[井]方一里,八家共之,各受私田百亩,公田十亩,凡八百八十亩,余二十亩为卢舍。
民年二十受田,六十归田,即井田制也。
逮于成周,都鄙为井田,乡遂为沟洫。
《周礼·遂人》之职云:“凡治野亩百为夫,夫间有遂,十夫有沟,百夫有洫,千夫有浍,万夫有川,其沟洫之制也。
”及秦废井田,开阡陌,令黔首自实田,并听得为买卖,于是尽废三代田属于官之制,蠲(juan)以与民,而民始私有其田矣。
溯自田属于民,以后遂有公田、民田之分。
汉之宜春苑田,严御池田及边郡屯田,其公田也。
至晋而豪强兼并之事,及为限田。
国王、公侯,京城得有宅一处,近郊田大国十五顷,次十顷,小国七顷。
城内无宅,城外有者,皆听留之。
男子一人占田七十亩,女子三十亩,其丁男课田五十亩,丁女二十亩,次丁男半之,女则不课。
其官第一品五十顷,每品减五顷以为差第,九品十顷,而又各以品之高卑,荫其亲属多者及九族少者。
三代宗室、国宾、先贤之后,世人子孙亦如之。
又得荫人为衣食,客其佃客,量其官品以为差降。
六朝之际,南北异制。
北齐给授田法,以永业田。
给职事官及百姓以露田。
授民一夫八十亩,妇人四十亩。
年十八受田,六十六退田。
奴婢依良人,限数丁。
牛一头授田六十亩,限止四牛,限外不给田。
凡给田不还。
诸授田不得卖易。
隋承齐后,京外官给职分田,一品者五顷,每品以五十亩为差,至九品为一顷,诸王以下至于都督,皆给永业田,各有差。
唐初,为均田法,曰永业田。
亲王百顷,职事官正一品六十顷,郡王及职事官从一品各五十顷,国公若职事官正二品各四十顷,郡公若职事官从二品各三十五顷,县令若职事官正三品各二十五顷,职事官从三品二十顷,侯若职事官正四品各十四顷,伯若职事官从四品各十顷,子若职事官正五品各八顷,男若职事官从五品各五顷,上柱国三十顷,柱国二十五顷,上护军二十顷,护军十五顷,上轻车都尉十顷,轻车都尉七顷,上骑都尉六顷,骑都尉四顷,骁骑尉、飞骑尉各八十亩,云骑尉、武骑尉各六十亩,散官五品以上,同职事给永业田,皆传子孙,不在收授之例,曰职分田。
历史地理第+六辑谭其釀与方志学,巴兆祥谭其轅,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历史地理学家。
除任教外,他将毕生精力倾注于中国历史地理、中国史研究和中国历史地图的编绘,为中国史学的发展、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创立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谭先生对地方志也有精深的研究,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编著了著名的《国立北平图书馆方志目》,合编《续修四库全书提要》中的方志提要。
特别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以来,谭先生任中国地方史志协会顾问,积极倡导、支持、指导新修地方志工作,发表了许多方志学论文①,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新方志学的发展和新方志编纂质量的提高。
这里仅就谭先生对方志学的突出贡献作一简要的阐述。
一、关于方志目录方志的著录源远流长,但方志专目的岀现则是民国年间的事。
现存最早的专门方志目录是民国2年缪荃孙所编的《清学部图书馆方志目》,著录明志214部,清志1676部。
北伐胜利后,随着全国政治形势的稳定,经济的恢复发展,方志编纂工作大规模开展,各级各类图书机构的方志皮藏大幅度增加,为方志目录的编纂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再加上,西方文化思潮的传入,学术研究范围的拓宽,目录学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图书整理工作岀现了一时之盛。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方沈红亮志的目录整理工作也得到了巨大的推进。
1930年谭其骤从暨南大学历史系毕业,并考上了燕京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932年研究生毕业。
同年,任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员,负责整理馆藏地方志。
在此之前,北平图书馆也曾整理过馆藏方志并编有六种目录,但这六种目录皆非方志专目,且体例不一。
于是,谭其釀便以1932年为著录下限,按同一体例,将原分散著录于六种目录中的方志予以汇总,并逐一进行核对,纠谬补缺,至1933年编成《国立北平图书馆方志目》。
该目录著录各种志书5200余部,去其重复约3800余种,它是民国方志专目中最著名的一部"与当时的方志目录相比,《国立北平图书馆方志目》有如下特点:1.收录的范围比较广。
该目录以著录省、府、厅、州、县志为主;兼及边镇志、卫志、所志、关志、场志、盐井志。
市县志主编应着重把握的两个问题——对主编《龙岩市志》实践的思考毒县毒荤;绚福建艾恙一~赫不向一.——对主编《龙岩市志》实践的口林汉扬续修市县志书,横陈百科.内容丰富.篇幅宏大.编修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主编不仅是志书编修的总设计师.也是总工程师作为总设计师,要对志书的基本框架,整体结构进行总体构思,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的总体方案.据此再拟订志书的基本篇目:作为总工程师.要精心组织好编纂工作.保证志书质量一,继承创新.科学合理设计篇目志书篇目是编写志书的大纲.是志书的科学性,志书特色和志书质量的重要体现篇目设计是志书总体设计的具体体现.确定志书的框架和篇目,是整个修志工作的关键性环节(一)篇目设计的总体要求和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1.总体要求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第十四条指出:"地方志的篇目设置,应合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实际,突出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做到门类合理,归属得当,层次分明,排列有序,形式上不强求一致"这是志书篇目设置的总的要求2.要注意处理好的几个关系一是要处理好续修与首修的关系《中国地方志》原主编诸葛计说:"何谓志书续修?实际上就是前志基础上的续,补,纠,创.这四个字的含义是:续记前志下限后的史事:补上前志所当有而实际缺少的内容:纠正前志存在的谬误:在前志基础上的创新"续志篇目的设计,应遵循"续,补,纠,创"原则.正确处理与前志的关系二是要处理好科学分类与社会分工实际的关系必须坚持志书"横排门类","事以类从,类为一志"的基本原则篇目设计要以科学分类理论为指导,从社会分工实际出发,并尽可能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续志篇目设置得既科学合理.又符合实际,既合乎志体,又便于组织编写三是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要在认真总结历代旧志尤其是首轮修志篇目设置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针对续志记述内容发生深刻变化的实际,以方志篇目设置的基本理论为指导,用科学合理的结构形式反映丰富多彩的内容.努力做到内容与形式,继承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二)《龙岩市志》篇目设置的主要做法和特点《龙岩市志》(以下简称市志)篇目的设计根据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既吸收前志及外地首轮志书篇目设计的优点,又从续志要记述的内容发生重大变化等实际出发,勇于探索创新,既注意"继往"和"承前",又着眼"开来"和"启后",力求从内容和形式的结合上符合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实际.突出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体现记述内容的主次和轻重.体现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市志采用章节体.中篇结构.采用分卷多编的编序形式.卷首设概述,勾勒市情,总揽全志;,题膀福建史设"特记"置于概述之后大事记采用编年体.并借鉴纪事本末体写法.依时序记载全市性大事,要事专业分志横分门类.纵写史实.主体部分按地理,经济,政治,文化四大类编排,并设人物编和县(市,区)概况编,共设41编.每编一般设章,节,目三个层次.对前志漏载的重要事物,事件,市志尽量设编,章,节补记,难以设立的.在相关部分记述对前志未完整记述的"大跃进""文化大革命",设《龙岩地志》增补.予以完善.设勘误.以纠前志个别错误.设附录.以辑录地方文献志末编制索引1.把握时代脉搏市志上限接《龙岩地区志》,始于l988年,下限断至2002年这15年正处于我国改革开放时期.是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显着改善,经济转型,体制转轨,各方面发生日新月异变化的年代.改革开放是最根本的时代特点,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全方位,多层次地记述改革开放.描绘由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所构成的波澜壮阔图景.展示社会转型过程及其在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引起的变化,揭示改革过程中所发生的"阵痛",社会转型过程中所产生的震荡.才能全面真实地体现时代特征.增强时代的真实感和志书的可信度市志紧紧抓住改革开放这条主线,力求全面反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情况.谱写革命老区改革开放的历史新篇章(1)根据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记述方式设置改革开放篇目集中设置可以鲜明地反映改革开放的主要进程,主要措施和主要成果,有利于突出新时期的时代特征.与分散相结合写.可以反映改革开放是全方位的.是与各行各业紧密相关的.有利于突出改革的广泛性,复杂性和深刻性.市志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实事求是地记述改革开放逐步深化的过程和辉煌成就市志单独设"开放与开发"编:设"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商贸体制改革","机构改革"章;在相关章设计划,财税,物价,金融管理体制和劳动用工,T资,社会保障,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等节,设行政管理体制,干部人事制度和审判制度改革等节.设外事,对外文化交流等章节.对改革开放作相对集中的记述:同时在概述,大事记,相关分志的节甚至在目和子目一级,在无题序和正文具体内容中.对改革开放作分散的具体记述(2)对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体现历史发展趋势和方向的事物单独设编(章).从20世纪80年代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实际出发.新设"基层民主依法治理"编.记述广大人民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一个层面和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设"道德建设和文明创建活动"编.记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就.将"旅游","劳动和社会保障"单独设编."房地产业"单独设章附设了改革开放时期"新词新语举隅"通过以上篇目设置并以翔实的资料加以记述,市志形成红线贯穿,重点昭彰,众星环绕,点线面结合的改革开放记述体式.突显了龙岩市域15年中改革开放的发展轨迹,深化历程和辉煌成就.2.彰显地情特色时代发展是新方志的共性特点.而地方特色则是其个性特点志书篇目不仅要注意突出时代特征.而且要注意突出地方特色.要充分反映地方特色.必须准确全面地认识地情.深入调查,全面分析,对比研究.从而把握各自的特色.篇目设计上既要反映整体.又要突出重点主要的方法是在志书中对当地特有的典型的事物.当地的"闪光点".进行浓墨重彩的记述.也可以把独特地情现象采用"提级升格","位置前移","事件专记"等方法.单独设置篇章予以集中记述.(1)龙岩市是全国着名的革命老根据地之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中央苏区的半壁江山.《龙岩市志》"人物编"对将军和老红军加以浓墨重彩地记述"人物传"录入1988--2002年间已故少将以上将领27人.其中中将3人.同时.对《龙岩地区志》未立传的16位少将立传,作为"补遗";设"将军名录","老红军名表".市志还设"老区建设"节.重点记述革命基点村和重点老区村各项事业的发展等等(2)龙岩地区曾是全国18个连片贫困地区之一经过1986—1997年大规模的扶贫工作.1997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成为全国革命老区中率先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典范.为此,特设"扶贫扶建与农村小康建设"编.重点记载闽西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壮举(3)龙岩市是客家人聚居区.长汀被称为"客家首府".汀江被誉为"客家母亲河".闽西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客家祖地市志设节记述客家联谊和文化交流等活动.并设专记详记世界客属第十六届恳亲大会(4)龙岩市又是着名侨乡市志设"侨胞侨务",记述侨胞分布,海外社团组织状况,侨胞对居住地和对祖国家乡的贡献:记述各级党政做好侨务,开展海外联谊等活动同时,在人物志的"荣誉市民名表"中.记述作出突出贡献侨胞的主要功德,既不违背"生不立传"的志体,又达到人志传世的目的(5)龙岩市还是台胞的重要祖籍地.市志专设"台胞与涉台事务"章.详记了台湾与龙岩的渊源关系,龙岩与台湾的经济文化交流,涉台机构与事务.并附"李登辉祖籍地乡亲揭批'两国论"'"一波三折的两岸第一宗婚姻申诉案"和"闯西最大的台资企业简介"对时任中国国民党副主席吴伯雄以台湾世界客属总会会长身份.率台湾客属乡亲代表团参加世界客属第十六届恳亲大会.并回祖籍地省亲谒祖这一重要事件.市志设专记予以详记在"社会团体"编中.设"台湾同胞联谊会"节.记述了联络联谊等活动(6)龙岩市是新兴的旅游区龙岩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自然和人文景观遍布各地市志专设"旅游"编.详细记述旅游资源和旅游产业的发展(7)龙岩市仍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始于1993年的山海协作,对口帮扶,是福建省委的一项战略决策.也是龙岩市促进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市志设"山海协作,对口帮扶"节,具体记述龙岩市与省内沿海发达地区的山海协作活动对龙岩市与赣南,粤东,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沿海发达城市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协作.设"区域经济协作"节记述3.着眼科学发展(1)引入"人类生态学"观点.地理大类既福建史记自然环境.又记人工环境.人工环境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成果的物化.是一地人文地理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一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或平台市志地理大类篇目设计,既延续传统志书的"地理"和首届志书的"自然"概念,又引入"人类生态学"观点.吸纳"大环境"理论.在建置编后,将环境,资源,人口等内容分别单独设编.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置于各专业分志之首基础设施和城乡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活动平台.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境和条件市志将电力,交通,电信,水利等工程建设的内容组成"基础设施"编.与"城乡建设"编组成地理大类的后半部分(2)增强资政意识,忧患意识.既把成绩,进步,变化写足,又把问题,差距或困难找准.一是确立科学的比较观"经济总情"编"经济发展"章.既详细记述了15年问龙岩市经济发展主要指标的增长情况.又设"横向位次"节,把龙岩市主要经济指标与全省平均水平,与全省各设区市进行对比.与全国10个革命老区市对比(附),纵比与横比相结合,既写成就,又记差距.二是重视社会分配公平度问题贫富差距的扩大. 是中国社会的客观现实.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市志在"人民生活"章设"收入差距"节,记述境内城乡居民之间,城镇居民之间,县(市, 区)之问,行业之间,不同所有制职工之间的收入差别.反映贫富差距的变化趋势,体现社会分配的公平程度(3)强化生态环境意识.设"华南虎拯救工程"专记.详细记述龙岩市对被列为世界10种濒临灭绝动物之首的华南虎实施拯救保护的做法和成效.展示闽西人民保护濒危物种,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决心和信心4.坚持科学分类市志篇目设计过程中.认真分析研究首轮修志的篇目.吸收方志专家学者对续志篇目设计的科学见解.认真借鉴外地续志篇目设计的优点与长处.遵循科学分类原则.并结合社会分工实际. 在分类,归属,重塑,排序等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主要有:(1)首轮修志一般把财政,金融合为一篇稻建史恙(编),置于经济部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财政是政府职能部门,而金融的外延扩大.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已是第三产业的重要门类.市志将金融业置于经济类的第三产业部分,财政税务置于经济大类末(财政状况是经济的综合反映)(2)将住宿业,餐饮业从传统的"商业"中分离出来单独设章.将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基层法律服务等从"司法行政"中分离开来:将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税务事务所从"财政,审计,税务"中分离出来:将广告业从"工商行政管理"中分离出来.保安从"公安"中分离出来.共同组成商务服务业.另设居民服务业(家政,美容,保健,婚姻介绍,沐浴业等),计算机运用服务业和娱乐服务业(3)将属于工业体系的医药生产,属于商业体系的医药购销与卫生行政,防疫,保健,医疗相分离.分别归人相应类目(4)根据国家现行体制.为突出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以及人大,政府,政协,民主党派及工商联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将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政协地方组织,民主党派与工商联地方组织单独设编.将检察,审判与公安,司法行政分开设编5.增补前志遗漏《龙岩地区志》未设艺文(着述)志,市志增设"着述"编,补,续一体,辑录龙岩市籍人士及在龙岩工作,生活过的人士有关龙岩历史人文的书目,并选录各种历史文献,诗文词赋,民间文学作品.借以反映闽西历代文化的概貌.为探寻龙岩学术文化流变提供系统资料.同时.对前志漏载的外事,无线电管理等,均在相关编设章记述.6.丰富体裁形式市志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江泽民视察闽西","胡锦涛视察闽西"作为"特记",置于"概述"之后.突出体现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闽西老区人民的深厚感情和亲切关怀.精t5筛选有代表性的, 重要的,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事物.如"吴伯雄回祖地","华南虎拯救工程","抗击'8.8'特大洪灾","世界客属第十六届恳亲大会","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到闽西慰问演出"等.设"专记"置于相关章节之后.并在各编相关章节目之后设"附"48则.深化记述深度.二,精心组织.着力提高志稿质量志书编修一般需经组织发动,制定方案,人员培训,资料收集,初稿撰写,编辑加工,统稿总纂,评稿送审,出版发行等阶段.主编应把握各个阶段的目标任务.制定相应的措施.使编修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要根据志书质量的要求.抓住各阶段的主要矛盾或主要环节.完善全程的质量控制机制.不断提高志稿质量. (一)规范先行.使续志工作有章可循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是续志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志书编修的规范性文件.主要包括凡例.行文规范,资料征集范围和要求.志书质量标准,审稿规则,大事记收录原则,人物志编纂方案,主编,编辑工作职责等.这些规范性文件制定好了,可以使续志工作有章可循,走上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轨道.(二)培训人员.奠定志稿质量基础志书的质量与编写人员的业务素质紧密相关培训是提高队伍素质的有效途径培训的主要任务是在吸取首轮修志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讲授新方志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志书编写的基本要求,基本技能,如方志的性质与功能.方志的体裁,结构与章法,各类志稿的资料要求,编写要求.志稿如何突出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等.通过培训.使各承编单位撰稿人掌握续志编写的基本技能.为初稿撰写奠定良好的质量基础.(三)强化管理.着力提高编辑质量对各专业分志稿进行编辑加工.是保证志书质量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处理稿件的内容广泛, 文字量大.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员多.经历的时间长.是整个志书编修工作的主体环节.编辑人员素质的高低.志稿编辑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统稿总纂乃至整部志书的质量.作为主编.要切实抓好这一主要环节.并侧重抓好两个层面的工作.第一个层面是人的工作.要组织好政治和业务学习,不断增强编辑人员的事业心,责任感,增强质量意识和精品意识.不断提高编辑人员的编辑水平.要制定好岗位目标责任制.明确分工.定期进行检查,督导.主编对编辑队伍的知识结构和编辑水平要做到心中有数.分丁时要注意人员配备.知人善任,扬其长,避其短.第二个层面是"抓稿"主要是志稿编辑加工的进度和质量进度要服从质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又要加快进度市志编修过程中.制定和不断完善编辑分lT负责,编中交流研讨,质量反馈控制等制度,采取编辑培训,集体评稿,主编提前介入等方法.使志稿编辑质量不断提高.大部分志稿经编辑加工基本达到质量标准的要求(四)"笔削文辞",全力抓好统稿总纂统稿总纂T作是主编的重要任务.也是保证志书质量的关键环节主编必须把它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努力掌握其基本要求和方法步骤.总纂工作要有总体思路,统揽志稿全局,对体裁是否适当,分类是否准确,领属是否合理,详略是否适宜,行文是否规范.体例是否统一,内容是否遗漏或交叉重复等.进行全面审视,并作修改完善.市志总纂采用统贯法.即由主编一支笔从头到尾循序渐进.前后贯通,编辑人员予以协助.其间.着重做了四个方面的_丁作一是修订篇目, 调整结构在评稿会后提出篇目修改意见.并请省方志委指导修订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篇目结构,理顺编,章,节,目的设置.二是核校史料,增补遗漏.主要对史事的时间,地点,人物,范围,名称,数字,引文等方面进行核查,对稿中的部分短缺资料予以补充三是权衡详略.处理重复遵循详独略同,详动略静的原则.补当详之略,削当略之详.四是规范章法,润色词语.坚持直书其事,述而不论的记述方法和严谨,朴实,简洁,流畅的文风,对志稿从志体,文体诸方面进行规范(五)择善而从,认真吸纳评审意见召开评稿会,送同级党委,政府及上级方志机构审查验收,对发现志稿中问题,提高志稿质量起重要作用作为志书主编.要组织开好评稿会对评稿会上提出的意见.对送审验收中党委, 政府及上级方志机构提出的意见,要认真梳理, 分门别类,分析研究,吸纳正确或可行的意见, 择善而从.并制定相应的修改方案.对出版社审编中提出的意见.要认真采纳,一丝不苟地再作福建艾恙修改完善.确保定稿的质量.(六)图文并茂,重视图片征集编排图照的运用能展现原貌.增强直观性,可读性.使人看后如见其人,如见其物,续志要重视图照人志卷首彩页固然重要,同时还应当多配发一些有存史价值的图片资料随文排印图照与文字稿要同时部署,同时要求,这样时间比较宽裕要安排专人具体负责图照资料的征集,筛选, 编排选择图片时要考虑图片本身的资料价值和信息含量,做到图文并茂,相得益彰;版面设计时要讲究图片安排的位置,大小,排列方式,做到美观得体要请专业人员对照片的处理提出技术性要求党和国家领导人照片人志,要遵行国家新闻出版署的相关规定地图要请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制作并经相关部门审核.(七)消除硬伤,校对工作贯穿始终校对理念应从"对原稿负责"转变为"对读者和历史负责"消灭一切差错是校对的终极目标志书校对的内容包括文字,版式,图表,数字等方面校对应贯穿于志书编修工作的始终,不断消除错别字,标点,版式,字体字号等显形差错.消除隐藏在文字中间的错讹之处或称隐形差错.包括表述是否准确精当,文意是否符合逻辑.数字本身是否准确,前后有无矛盾等毛病.隐形差错具有较大的隐蔽性.需要在编辑加二T=, 统稿总纂时就格外重视.主编应要求编校人员认真负责消除志稿差错.出版稿校对(终校)可采取自校,互校,"黑马"软件人机结合校等方式,多管齐下.尽最大努力把差错减少到最低限度.主编水平的高低和主编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志书编修工作的成效不管是作为总设计师还是总工程师.市县志主编都要以对历史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崇高责任感和强烈使命感, 视修志为神圣使命,担责任重于泰山,把无私奉献作为人生追求.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动力源泉和精神支柱:要耐得清苦,耐得寂寞,沉下心来做学问.埋头苦干搞着述,有这样一种精神境界,才有可能创佳志,良志,名志,向党和人民奉献精品.服务当代,造福后世.(联系地址:龙岩市方志委邮编:364000) (责任编辑张维叉)。
用活方志资源讲好重庆故事■记者陈敏人大·观察342023.11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地方志是一个地方的“家谱”。
近期,市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赴部分区县,对地方志事业发展情况开展专题调研,进一步了解我市地方志工作现状,以及修志编鉴、成果开发利用、信息化建设、方志馆建设等方面的情况。
在此次调研中,有建议提出,要加快推进方志数字创新赋能,让地方志“活起来”。
地方志焕发新活力市志城乡规划志由原重庆市规划局组织编纂,是重庆市第二轮修志工作的重要成果。
该志开始筹措于2005年,2007年开始撰拟纲目,2008年开始收集资料,2014年5月完成撰稿,2017年6月正式印刷出版,前后历时12年。
志书共11篇82章349节400余万字,记述了重庆从先秦张仪筑城开始,从一个封闭的城堡发展成为我国中西部的国家中心城市,从古代的区域军政中心成长为近代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从偏居巴蜀的中等城市发展为立足中国内陆、乃至面向世界的国际名城,记录了2000多年历史的城市规划、建设过程及情况。
该志横分门类,纵述史实,内容详尽,条理清晰,具有重要的存史资政作用。
地方志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与现状,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
我市于2020年底前,实现了125部、169册、2.4亿字的市、区县(自治县)两级地方志书全部出版,40部市、区县(自治县)地方综合年鉴公开出版全覆盖。
目前,整理出版了《重庆历代方志集成(100卷)》《万历重庆府志(线装影印本)》,编纂出版了《重庆历史政德人物》《重庆近现代政德人物资料汇编》《历代名人吟咏重庆》《重庆图志(1949—2019)》《重庆大事记(1949—2019)》《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年鉴》等地情图书。
如果说地方志是一个地方的家谱,那么方志馆就是一个城市的祠堂。
江北区方志馆于2013年4月正式开馆,是全市首家单独设立的功能馆。
目前,江北区方志馆收存地情类书籍3000余册,年均接待来馆参观和查阅群众1000余人次,并常年为各级部门、社会组织提供古地名溯源、工业遗存发展脉络等地情信息咨询服务,方志馆作为该区地情资料收藏展示中心、区情研究咨询中心、方志文化交流中心、爱国主义及乡情教育基地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大竹廖氏各宗系祖籍和字辈大竹廖氏各宗系祖籍和字辈廖聪安摘编(2007年3月14日)四川省大竹县是一块古老的土地。
置县也有1300多年。
境内317个姓。
但是有关大竹土著居民的状况至今无所稽考。
乾隆《大竹县志》称:“至明太祖遗将取蜀,明升据巴渝。
宕渠人相助为乱,廖公永忠率师屠之,其地一空。
复遣楚黄人入蜀实其他。
故今竹人其先世无不自楚省来者也。
”按照这种说法,现在的大竹居民,其先祖都是明清时代迁徙而来。
其中包括廖姓。
大竹境内的廖姓人口逾万,祖籍多在现广东省、湖南省、湖北省、江西省以及福建省境内。
广东省乐昌市云岩镇出水岩廖文隆后裔入竹八个宗系的世系字辈已在网上发布。
其余大竹廖氏除庙坝镇廖南玉宗系,存有完整的正规族谱载明系花公后裔廖德源一脉世系清晰外,其他各宗系只知祖籍不知远祖世系。
为此、将各宗系祖籍和字辈摘要发布,望各地同祖同宗的宗亲相互联系,加强联谊。
大竹县廖氏各宗系祖籍字辈于后:一、大竹县乌木镇乌木淮廖有玉宗系,祖籍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
因族谱被毁,在湘前的世系不清楚。
只记得本宗在湘世系,有记的为:1世廖宠翁,2世廖尔仲,3世廖应讲。
该宗字辈:宠尔应有风泰安普天心传家惟诗礼光国秉经纶。
新续字辈:承先显德高富贵定乾坤立志建盛世万代锦绣荣。
二、移居大竹的长寿廖氏,1955年,国家兴修长寿县狮子滩水电站,部分移民来到大竹定居,其中包括廖姓。
大多数落业于大竹县东柳乡、石河镇的几个村组。
长寿移民中的廖氏,为长寿县廖氏宗系之一部,系廖永富裔孙。
廖永富,字仲贵;妣肖氏、刘氏。
其父廖济泽,号执象,为官南宋朝中,后辞官寓居巢湖,继置业于江西省新喻县长牌;兄廖永安、弟廖永忠均为明朝初将领,其中廖永忠曾率师驻竹。
元至元六年(1340),廖永富率家人入川避难,小商谋生,置业于乐温县(即今长寿县)明洪武初年,廖永富回祖籍江西重振家业,留子廖德雨在长寿北村坝守享置业。
廖德雨四代单传第六代始子孙繁衍,支系繁多,字辈亦多有遗漏和变异,移居大竹的长寿廖氏,为廖德雨派下廖启富支系之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