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年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631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考研核心题库之生物化学论述题精编

2021年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631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考研核心题库之生物化学论述题精编

特别说明

本书根据历年考研大纲要求并结合历年考研真题对该题型进行了整理编写,涵盖了这一考研科目该题型常考试题及重点试题并给出了参考答案,针对性强,考研复习首选资料。

版权声明

青岛掌心博阅电子书依法对本书享有专有著作权,同时我们尊重知识产权,对本电子书部分内容参考和引用的市面上已出版或发行图书及来自互联网等资料的文字、图片、表格数据等资料,均要求注明作者和来源。但由于各种原因,如资料引用时未能联系上作者或者无法确认内容来源等,因而有部分未注明作者或来源,在此对原作者或权利人表示感谢。若使用过程中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直接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处理。

因编撰此电子书属于首次,加之作者水平和时间所限,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切希望广大考生读者批评指正。

重要提示

本书由本机构编写组多位高分在读研究生按照考试大纲、真题、指定参考书等公开信息潜心整理编写,仅供考研复习参考,与目标学校及研究生院官方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处理。一、2021年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631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考研核心题库之生物化学论述题精编

1

.某蛋白质分子内部形成一个典型的螺旋结构,该段氨基酸序列为:,请指出该序列中哪些氨基酸面向分子内部?哪些氨基酸面向分子外部的水溶性环境?并解释理由。

【答案】蛋白质的多肽链在形成空间结构时,极性氨基酸残基位于分子表面的水溶性环境,非极性氨基酸位于分子内部的疏水环境。因此该段氨基酸中A(丙氨酸)、V(缬氨酸)、L(亮氨酸)、F(苯丙氨酸)、M(甲硫氨酸)位于分子内部,其他氨基酸位于分子表面。

2.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是由.葡萄糖经糖苷键连接的多糖,相对分子质量相当,是什么结构特点造成它们的物理性质和生物学功能上有较大的差异?

【答案】淀粉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支链淀粉与糖原结构的结构很相似,包括,糖苷键和,6-糖苷键,糖原的分支比支链淀粉更多,分支更短,平均每8?12个残基发生一次分支,而支链淀粉平均每25?30个残基有一个分支点。糖原高度的分支结构一则可以增加分子的溶解度,二则将有更多的非还原端同时接受到降解酶的作用,加速聚合物转化为单体,有利于维持机体血糖的平衡。

直链淀粉和纤维素都是线性葡聚糖,直链淀粉是以,糖苷键连接的,而纤维素是通过,糖苷键连接的。直链淀粉的每一个残基相对于前一个残基都成60°,因此淀粉倾向于形成有规则

的螺旋构象,每圈含6个残基,螺旋靠链内氢键稳定。纤维素链中的每一个残基相对前一个翻转180°,使链采取完全伸展的构象。相邻、平行的伸展链在残基环面的水平向通过链内和链间的氢键网形成片层结构。纤维素与基质黏合在一起增强了细胞壁的抗张强度和机械性能,以适应植物抵抗高渗透压和支撑高大植株的需要。

3.简述脂代谢紊乱引发的代谢症状。

【答案】(1)脂肪酸与酮尿症:在肝中脂肪酸除经氧化产生能量外,也能转化为酮体。在糖尿病或禁食情况下,脂肪动员增加,酮体生成随之增多,当酮体的生成大于酮体利用,将出现酮血,由于酮体呈酸性,会出现酸中毒。

(2)甘油磷脂与脂肪肝:肝脏能合成脂蛋白,有利于脂肪运输。正常情况下,肝脏中脂肪仅占四分之一,但当肝脏脂蛋白合成或肝脏脂肪酸氧化发生障碍,不能及时将肝细胞内脂肪运出或氧化利用时,造成脂肪在肝细胞中堆积以致产生脂肪肝,肝细胞机能异常。

(3)胆固醇和动脉粥样硬化。

4.蛋白质变性后,为什么水溶性会降低?

【答案】三级结构以上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稳定主要靠疏水键和其他次级键,当蛋白质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变性后,维持蛋白质空间结构稳定的疏水键、二硫键以及其他次级键断裂,空间结构松懈,蛋白质分子变为伸展的长肽链,大量的疏水基团外露,导致蛋白质水溶性降低。

5.在EMP途径中,磷酸果糖激酶受ATP的反馈抑制,而ATP却又是磷酸果糖激酶的一种底物,试问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并不使酶失去效用?

【答案】磷酸果糖激酶(PFK)是一种调节酶,又是一种调节酶。A TP是磷酸果糖激酶的底物,也是别构抑制剂。在磷酸果糖激酶上有两个ATP的结合位点,即底物结合位点和调节位点。当机体能量供应充足(ATP浓度较高)时,ATP除了和底物结合位点结合外,还和调节位点结合,是酶构象发生改变,使酶活性抑制。反之机体能量供应不足(A TP浓度较低),ATP主要与底物结合位点结合,酶活性很少受到抑制。

6.试述DNA双螺旋的结构特点。

【答案】①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围绕同一中心轴相互缠绕;两条均为右手螺旋。

②嘌呤和嘧啶碱位于双螺旋的内侧?磷酸和核糖在外侧,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接,形成DNA分子的骨架。两条链配对偏向一侧,形成一条大沟和一条小沟。

③双螺旋的平均直径为2nm相邻的碱基对之间相距的高度,即碱基堆积距离为0.34nm,两个核苷酸之间的夹角为36o,因此,沿中心轴每螺旋一周有10个核苷酸。

④两条核苷酸链依靠碱基相联系而结合在一起,A与T配对,G与C配对。

⑤维持双螺旋的作用力:氢键,碱基堆积力,盐键和疏水作用力。

⑥自然界双螺旋DNA大多为右手螺旋,但也有左手螺旋。

7.试述干扰素抑制病毒繁殖的生化机制。

【答案】干扰素不能直接灭活病毒,而是通过诱导细胞合成抗病毒蛋白(A VP)发挥效应。干扰素首先作用于细胞的干扰素受体,经信号转导等一系列生化过程,激活细胞基因表达多种抗病毒蛋白,实现对病毒的抑制作用。抗病毒蛋白主要包括合成酶和蛋白激酶等。前者降解病毒,后者抑制病毒多肽链的合成,使病毒复制终止。

8.指出三种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并以其中一种方法为例,说明其原理和主要特色。

【答案】(1)双缩脲法:利用在碱性条件下,肽键和铜离子形成有色复合物,测定其颜色的吸光值并和标准蛋白质比较可获得其含量值。灵敏度低,但特异性高,干扰小。操作简便快速,适合大批量样品含量测定。

(2)紫外吸收法:利用蛋白质在280nm下有最大吸收,在此波长下测蛋白质溶液的吸光值并与标准蛋白质比较可获得其含量值。优点是迅速、简便、不消耗样品,可回收。在蛋白质和酶的生化制备中广泛应用。缺点是其他吸收紫外线的物质有干扰,与标准蛋白质中色氨酸、酪氨酸含量有差异的样品存在误差。

(3)凯氏定氮法:利用蛋白质中氮的含量比较稳定,平均含量为,通过凯氏定氮仪测出蛋白质中氮的含量,可知蛋白质的含量。操作烦琐,试剂消耗量大。

9.脂肪酸分解和脂肪酸合成的过程有什么差异?

【答案】脂肪酸分解是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通过不同途径将脂肪酸降解为乙酰CoA后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脂肪酸分解是以乙酰CoA为原料在原核生物脂肪酸合成酶系的作用下合成软脂酸的过程。两条途径从部位、酶、过程、辅助因子等方面存在差异,如下表:

10.简述DNA芯片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答案】DNA芯片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大量已知寡核苷酸或DNA探针按特定的排列方式固化在固相支持物表面,按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与标记的特异的单链DNA或RNA分子杂交形成双链,通过对杂交信号的检测分析,即可得出样品分子的数量和序列信息。DNA芯片上固定的探针可以是cDNA、寡核苷酸或来自基因组的基因片段,且这些探针固化于芯片上形成基因探针阵列,因此,DNA芯片又被称为基因芯片、DNA阵列、cDNA芯片、寡核苷酸阵列等。

主要应用在如下方面。

(1)DNA序列测定:在DNA芯片上不同序列的寡核苷酸,可以与靶DNA序列的不同部位结合,根据杂交信号产生的位置获知和靶序列杂交互补的寡核苷酸序列。

(2)突变及多态性分析:DNA突变须考察基因序列上的每一个核苷酸,所以根据已知基因序列信息,设计出所有可能突变的系列化寡核苷酸探针。

(3)基因表达分析:将不同条件下生物体中转录出的mRNA标记后与代表它所有基因而制成的DNA芯片杂交,通过分析杂交位点及其信号强弱,就可得出不同条件下各基因的表达情况,比较不同组织间、病理组织与正常组织间,以及细胞经各种化学试剂或药物处理前后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

(4)基因组研究:基因组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研究人类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其中主要包括作图、测序、基因鉴定和基因功能分析等四个方面。

(5)基因诊断:通过对比正常人基因组DNA与病人基因组DNA芯片的杂交图谱,就可得出病变的DNA信息,不仅可以在DNA水平上寻找和检测与疾病相关的基因,而且可以在RNA 水平上检测致病基因的表达异常,因而在遗传病、感染性疾病、肿瘤等疾病的基因诊断中可得到广泛应用。

(6)药物研究与开发: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往往涉及基因或基因表达的改变,应用DNA芯片技术做大规模的表达研究可以查找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进行毒理学研究,鉴定药物开发研究的可行性。利用DNA芯片技术可比较正常组织(细胞)与病变组织(细胞)中大量相关基因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