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性教学理念在高师钢琴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探讨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3
斯金纳学习理论在高师钢琴教学中的运用斯金纳学习理论的核心观点是“行为是对环境刺激的反应”。
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理论设计出针对学生行为的激励和奖励机制。
首先,教师可以使用正向激励手段,如赞扬、鼓励和小礼物等,来增强学生正确操作琴键的行为。
同时,教师可以使用负向激励,如惩罚或者批评,来减少学生错误或者不合理的行为。
通过不断地强化正确的行为,学生在钢琴学习中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学习习惯。
斯金纳学习理论还强调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在高师钢琴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而不是仅仅依靠教师的指导。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自主学习的机会,如让学生自己研究曲谱、思考演奏的方式和技巧等。
同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掌握一些基本的琴键练习或乐曲演奏,并定期监督和评估学生的自主学习进展。
斯金纳学习理论也提到了反馈的重要性。
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及时的反馈帮助学生修正错误和提高演奏水平。
反馈可以包括直接的口头评价、指导学生如何改进的建议,也可以包括使用录音设备记录学生的演奏,并分析研究学生的演奏技巧和问题所在。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识别和改正自己的错误,提升自己的演奏水平。
斯金纳学习理论还强调了强化和重复的重要性。
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小目标和奖励机制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例如,可以为学生设定每周达到一定学习目标的奖励,如鼓励学生每天坚持练琴、学会新曲或者达到一个更高的演奏水平。
同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反复训练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通过不断地强化和重复,学生能够更好地巩固所学内容,并形成固定的琴键动作。
总之,斯金纳学习理论在高师钢琴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帮助教师更有效地组织和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
通过激励和奖励、自主学习、反馈和强化重复等手段,教师可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钢琴演奏技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同时,教师还应该将斯金纳学习理论与其他教学理论相结合,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更全面和个性化的钢琴教育。
高师钢琴教学的特点与实践(一)研究、掌握高师钢琴的基本规律及其教学特点,是每一个从事高师钢琴教学的教师需要面对的课题。
笔者在个人实践和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对高师钢琴教学的特点作了归纳总结,兹述如下,与大家共同切磋、探讨。
一、技术性钢琴作为学习音乐的基础,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钢琴被称之为“乐器之王”,其演奏技巧、技能性很强,对演奏者的演奏技术要求很高。
尽管高师钢琴的主要任务不是要培养专业钢琴家,但在钢琴教学中对手形、指法、触键、踏板、视谱、完整演奏作品等一系列技能技巧,进行系统而规范的教学,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这对于培养学生钢琴演奏的基本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音乐素质,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作为一门长线专业,钢琴技术的获得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它必须从基础训练和基本练习抓起,经过较长时间的严格训练,才能达到技术要求与音乐要求的完美统一。
从高师钢琴教学的现状来看,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且普遍较差,部分学生“拔高”程度严重,在弹奏方法上亦存在一些毛病和缺点。
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基本功抓起,多做五指练习、音阶、琶音、和弦、八度等基本技术,扎扎实实地弹奏好初、中级钢琴教材,少弹“深、难、大”曲目,及时纠正弹奏中出现的毛病和缺点,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和难度,引导学生掌握规范科学的弹奏方法,才能有助于钢琴演奏技术的提高。
所谓基础打得好楼房才能盖得高。
周广仁教授指出:“钢琴是技术性很强的艺术,抓好基本功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坚固的基础,他会一生都受用不尽。
”(《钢琴教学与演奏艺术》)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也已证实了这一点。
那种忽视钢琴基本功训练的教学,片面追求教学进度,甚至一味强调教材级别、难度的教法,只能成为造就人才的空中楼阁,对学生的钢琴学习十分不利。
当然,对于少数程度较高、能力较强的学生,在教学中可以适度跳进,逐渐加大曲目的难度和练习量,使他们的钢琴技术和演奏能力得到更快的提高,这与钢琴教学的基本理念是不矛盾的。
二、能力性作为高师音乐专业的一门必修课,高师开设钢琴课程的主要目的:一是作为其他音乐课程的基础,如作为乐理、和声课的基础;二是培养提高学生的钢琴弹奏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主要是简谱即兴伴奏能力);三是通过钢琴的学习,开阔学生音乐视野,全面提高音乐素质和音乐能力。
对高师钢琴教学改革实践的初步探索长期以来,高师钢琴教学的主导思想和教学模式受专业音乐院校的影响,形成了学生“重技轻艺”的思想,钢琴教师一心想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钢琴演奏家,从而缺乏对学生根本培养目标的引导。
钢琴教学方式虽然已逐渐打破以往的一对一的上课形式,改为一对二或电钢琴集体课的形式,但并没有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仍用统一的模式去组织实施教学实践,未能解决学生存在的个性化具体问题。
要想培养出既懂理论,又有技能,能学会教并具有组织能力的音乐师资,这就要求我们的钢琴教师首先从思想上形成一种新观念,即评价一个高师钢琴教师教学的成败不是看他的学生获了多少大奖,而要看他是否能成为合格的音乐教师或音乐工作者;第二,教师应进行钢琴教育规律的研究。
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实践及理论研究基础上寻求一种使用和易操作的教学方法指导教学;第三,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钢琴教学能力,也就是不仅教会学生怎样学习,还要教会如何教。
钢琴教育体系和钢琴演奏体系同样重要,高师钢琴教学更应突出这一师范性特点;第四,中学音乐教师不仅要有一定的钢琴演奏技巧,更要有较强的伴奏能力。
这是培养合格中学音乐教师不可缺少的技能课;第五,建立多元的音乐知识结构,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创造力和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发音概念,掌握基本的弹奏方法。
在培养学生琴技交融、传达感情的同时,加强钢琴即兴伴奏能力,丰富多元化音乐知识结构并加强音乐实践,使他们成为具有一定演奏技能和教学能力的合格的基础音乐教育师资。
一、建立正确的发奋概念想要弹奏出美好的声音,这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
1.对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大多在入学前没有经过规范的弹奏训练。
有些突出一两首乐曲参加考试,但毛病诸多,还有些从未接触过钢琴。
对此首先要从钢琴的构造、基本原理入手,让学生熟悉这门乐器的发音特点,认识到钢琴本身所能被发掘出的美好音色;其次,从基本的弹奏方法入手,正确理解重量弹奏法的实际意义。
OBE理念下高师钢琴教学的实践研究周一帆发布时间:2023-05-31T02:03:40.051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3年6期作者:周一帆[导读] 高师院校传统钢琴教学注重专业演奏和表演形式、忽视钢琴实践,导致学生出现理论基础与技能训练不平衡现象。
OBE理念融入高师钢琴教学实践中,目的在于让教师在教学前明确“学生学习最终成果是什么”、“原因是什么”、“如何获得”、“通过什么方式认识获得学习成果”等问题。
本文以OBE理念为导向,以结果产出为目的,采用逆向设计思路,从目标、内容、实施和考核四个方面提出教学实践策略,旨在转变高师传统钢琴教学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法。
周口师范学院河南周口 466000摘要:高师院校传统钢琴教学注重专业演奏和表演形式、忽视钢琴实践,导致学生出现理论基础与技能训练不平衡现象。
OBE理念融入高师钢琴教学实践中,目的在于让教师在教学前明确“学生学习最终成果是什么”、“原因是什么”、“如何获得”、“通过什么方式认识获得学习成果”等问题。
本文以OBE理念为导向,以结果产出为目的,采用逆向设计思路,从目标、内容、实施和考核四个方面提出教学实践策略,旨在转变高师传统钢琴教学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法。
关键词:OBE理念;高师;钢琴教学OBE理念是20世纪80年代由Spady提出的教育理念,通过OBE以成果产出为导向的教育模式,与以内容为核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对比分析,发现以成果产出为导向的OBE教育理念,更适合当今社会发展需求,符合教学和学生学习目标,利于提升学生专业学习能力。
一、基于OBE理念的即兴伴奏课程教学目标建构即兴伴奏课程是高师钢琴教学中的主干课程,课程培养目标是促使学生掌握扎实的钢琴教育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为了达成培养目标,教师应发挥OBE理念的成果产出导向特性,从优化设计课程教学目标,围绕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等方面进行教学优化设计。
(一)以知识产出目标为导向,重建教学知识内容以内容为核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受教学大纲的限制,严格将内容置于时间框架内,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以考试为主导,以教材为中心,强调教师对学生的预期和教学目标的落实。
合作性教学理念在高师钢琴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探讨
作者:杨笛
来源:《北方音乐》2015年第18期
【摘要】高师教学属于一门循序渐进的学科。
钢琴教学目标在于培养与训练学生的钢琴演奏能力、舞台实践能力以及合作演奏能力。
将合作性教学理念纳入高师钢琴教学当中,旨在引导学生与声乐、器乐、钢琴正确合作,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供学生更多舞台实践机会,提高学生个人演奏水平。
本文从合作性教学的重要性、合作性教学实践等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希望在高师钢琴教学实践中,大力推广合作性教学理念。
【关键词】合作性教学;高师钢琴;实践
当今社会是个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合作已成为职场人士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
运用合作性教学就是实现这一重要任务的有效途径。
在钢琴教学中,运用合作性教学理念可以推动教师采用更为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引领学生如何学习演奏,如何掌握钢琴个人表演与他人合作表演的方法。
合作性教学理念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学习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合作性学习的能力;可以有效整合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教学水平。
而高师钢琴教学的改革正以实现这一目标为宗旨。
一、合作性教学理念的重要性
一般来说,合作性教学是个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的过程,两个或两个以上构成的学习帮扶对象,互相之间进行良好沟通,形成一致目标,相互学习、相互信任,取长补短。
合作性教学,顾名思义就是以合作为基础,以提高个人钢琴演奏技能为重点,培养个人与钢琴、器乐及声乐的合作技能。
在这一过程中,锻炼学生自主学习,与相互学习,指导学生开展研究,如研究作品风格、声音色彩、声音速度与力度等等。
运用合作性教学思路促使学生提高个人演奏技能,推动技能较差的学生快速提升演奏水平。
在合作过程中,学生之间进行情感交流,相互之间可以紧密合作,增强相互之间进一步合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当今社会,任何个体都不是单一且孤独的,都是无法独立存在。
任何个体都在与周围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存在而得以发展。
社会是个大集体,而处在这个大集体中的人于互动中生存,彼此之间都有可能需要相互合作。
锤炼钢琴演奏合作技能旨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升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与水平。
二、合作性教学理念实践
通常情况下,师范类院校重在培养一专多能的教育人才。
钢琴类专业的学生中,有很多演奏技能不太高,而只有少数几个学生有能力参加独奏演出。
有很多学生由于技术水平较差,几乎丧失登台演出的信心与机会。
但是对于一位钢琴学习者而言,不管其技能水平如何,登台表演都会给其带去灵感与经验。
舞台实践极为重要。
针对演奏技能不高,缺少上台表演勇气的学生,教师与其多多沟通交流,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促使学生主动与他人共同上台进行合作演奏,以此给予此类学生更多锻炼成长机会。
在高师钢琴教学中,运用合作性教学理念进行钢琴排练课,实施分组教学、器乐合作、声乐合作、四手联弹、双钢琴演奏等演奏教学手段,带领学生多参与合作演奏,指引学生去独立研究问题并学会处理问题,鼓励演奏水平不高的学生大胆上台表演。
合作学习理论是以班级授课为基础的教学理论,可以作为体系完备的班级授课课程的理论指导。
而钢琴集体课是新型模式,它与传统授课模式差距较大。
因此,在进行钢琴集体授课时,可以把合作学习模式运用其中,以提高教学与质量与成效。
(一)分组教学
根据不同的演奏技能,将学生分成一级、二级、三级等级别。
依据不同的级别,实施分组授课模式。
分别介绍相关背景知识:钢琴四手联弹、双钢琴演奏。
传授给学生如何应对表演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如何解决合作曲目练习时,遇到的相关问题。
规定课后,学生要两人一组去查阅所弹曲目的背景知识。
两人协作练习时,规定学生记录下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待返回课堂后,主动与老师商讨解决。
此做法旨在提升学生演奏技能,帮助学生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另外,在合作训练过程中,学生们可以相互切磋技能,增进彼此感情。
要求两人一组的两个学生在校期间一直固定合作训练,这样长此以往彼此之间就会形成默契,达到心灵的沟通。
(二)乐律合作
根据不同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学生练习不同的伴奏曲目。
将简单的声乐作品安排给一级程度的学生进行练习,因为它韵律清晰,朗朗上口。
学生与演唱者进行合作练习,可以学习到基本的美声发声方法,可以发现合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解决问题的指导意见与建议。
(三)器乐合作
针对学生们的不同喜好,选择不同乐器进行伴奏。
教师在介绍管乐器时,需要从以下方面介绍:乐器特性、吹奏方式、记谱方法等。
教师介绍弦乐器时,要重点阐述演奏音量、乐曲演奏规定等方面。
介绍民族乐器时不可忽视对乐器的特殊演奏法、乐器特性等基本知识介绍。
待介绍完乐器的基本知识后,教师要带领学生分析乐谱的结构、曲子的完整结构。
发现伴奏中的
难点问题,安排学生开展分段合作练习。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演奏技能上的问题、相互合作存在的问题,敦促学生与表演者多多沟通。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运用合作性教学思路到高师钢琴教学中有着很大的必要性。
因为它可以改进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方法。
合作性教学理念对教师也提出更高的要求:除掌握钢琴演奏知识外,要对学生的性格特点有深入了解。
科学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分组。
作为学生,要树立勇敢上台表演的自信心,主动参加合作表演练习。
多翻阅资料,独立思考与处理学习中遇到的难题。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多挑选优秀
曲目以供学生课后练习,开拓他们的视野。
学生要多听各类曲目,勤加练习,多参与合作,多上台表演,才能快速提升演奏技能,才能为日后步入工作岗位奠定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韦琴芬.高师钢琴集体课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模式分析[J].大舞台,2015,(7).
[2]畅言.浅谈高师钢琴教学[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3).
[3]王晓娜.合作性教学理念在高师钢琴教学实践中的运用[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2).
作者简介:杨笛(1983-),女,汉族,重庆人,重庆人文科技学院艺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钢琴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