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 格式:pdf
- 大小:230.46 KB
- 文档页数:3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第2节《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导学案2第七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了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二、预习内容: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2、说明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学习重难点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二、学习过程(一)共同进化探究活动:了解共同进化的概念理解“精明的捕食者”策略对人类利用生物资源有什么启示?思考为什么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二)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探究活动:从生物圈的形成上理解共同进化理论生物多样性的内容:生物进化历程的证据(三)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阅读教材了解对于生物进化的争论和疑点知道生物进化理论不会停滞不前,而是在不断发展。
三、反思总结四、当堂检测1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最先登陆的生物是:()A.植物B.原生生物C.脊椎动物D.无脊椎动物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单细胞原核生物B.早期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只有生产者和分解者两种生物C.真核生物的出现是有性生殖出现的前提D.寒武纪生物大爆发使大量脊椎动物物种爆发式的迅速形成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最早登陆的植物只原始蕨类B.最早登陆的动物是原始两栖C.进化过程中部分生物的绝灭多生物多样性只有负面影响D.恐龙在中生代侏罗纪繁盛,在白垩纪绝灭4下列选项中,能提高生物多样性的是:()A.把生物进行分类B.不同环境的自然选择C.来自共同祖先的遗传D.用进废退5通过化石的研究证明,恐龙等生物曾在地球上生存过较长一段时期,但后来灭绝了。
能够解释这些物种短暂生存的最充足的理由是:()A.这些物种不会发生变异B.恐龙与环境斗争的结果使恐龙发生了变化C.这些物种缺乏具有适应环境的可遗传变异D.环境变化导致这些物种灭绝6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理论发展的说明,不正确的是:()A.中性学说的提出B.寒武纪生物大爆发对达尔文进化渐进观点的质疑C.拉马克用进废退学说取代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成为进化理论的主流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种群为基本单位,从基因水平上对自然选择学说进行了发展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单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B.寒武纪大爆发时,海洋中有大量无脊椎动物物种形成C.在白垩纪末,恐龙的全部灭绝为哺乳动物的发展提供了空间D.在寒武纪之前,地球生态系统是只有生产者和分解者的两极生态系统8真核生物的出现在生物进化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主要表现在:()①结构和功能更加复杂完善;②出现有丝分裂,为有性生殖的产生奠定了基础;③通过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推动了生物进化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课后练习与提高⒈狼和鹿通过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进行着:()A.能量交流B.相互竞争C.趋同进化D.相互选择⒉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它们的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结果双方都没有取得明显的优势。
6.4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学案【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2.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的观一.共同进化:①概念:_____________之间、_____________之间在_____________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②结果: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地球上不仅出现了_____________,而且形成了_____________。
二.生物多样性:①层次:_____________多样性、_____________多样性、_____________多样性。
②原因: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①有些学者认为: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非自然选择。
②有人提出物种形成并不都是渐变的过程,而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交替出现的过程。
四.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区别一、单选题1.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B.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自然选择学说的核心内容2.下列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存斗争是进化的动力,对维持物种内个体数目的稳定有重要作用B.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内因,但对其本质,达尔文未能作出科学的解释C.家猪的腿和吻比野猪的短,是家猪使用腿和吻较少的结果D.达尔文的研究处于个体水平的研究,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3.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B.有害突变也可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C.种群中普遍存在的可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前提D.若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一个随机交配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保持不变4.北美地区色彩鲜艳的帝王蝶会大量聚集在某处过冬,其中许多个体会因为幼体时在某些有毒植物上生长,通过取食这些植物而将有毒物质积存在体内,鸟类吃到这些含有毒素的成蝶时会产生呕吐反应,而不再捕食它们。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导学提纲【学习目标】明确目标,有的放矢1.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2.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
3.说明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
【直击考点】切中要点,赢取人生考点1:共同进化考点2: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
【方法策略】方法正确,事半功倍导学法探究法【导学检测】基础牢固,放飞思维1.概念:之间、之间在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2.结果: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地球上不仅出现了,而且形成了。
3.什么是“精明的捕食者”策略?4.层次:多样性、多样性、多样性。
5.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
6.为什么说有性生殖的出现加快了生物进化的步伐?展示应用【导入目标】新闻时事,人文素养在自然界,一种植物专门由一种昆虫传粉的情形很常见,昆虫传粉的专门化对植物繁衍后代有什么意义?捕食者的存在是不是对被捕食者有害无益呢?【自主质疑】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共同进化只发生在物种之间吗?【合作探究】合作学习,探究知识问题:阅读教材第126页内容,学习并进行展示。
1.什么是中性突变?2.物种的形成都是渐变式吗?【小组展示】展示自我,自信自强问题1:共同进化的概念:之间、之间在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问题2: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问题3:为什么说有性生殖的出现加快了生物进化的步伐?【点评总结】规律方法,教师点评1.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2.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地球上不仅出现了千姿百态的物种,而且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也就是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3.生物通过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的重组,这就增强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
4.“精明的捕食者”策略:捕食者一般不能将所有的猎物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
5.“收割理论”: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高中生物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案)人教版必修2《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说出共同进化的概念2、说明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二、能力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图片观察和文字阅读,发展学生分析资料、交流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理解生物是进化来,生物的进化与环境密切相关,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2、说明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教学难点:1、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2、说明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等相结合。
教学资源教材、课件教具1、多媒体课件2、要求学生上网查阅本节的有关资料,增加一些感性认识。
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 1课时板书设计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共同进化(1)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2)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2)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进化历程3、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1)核心:自然选择学说中性突变理论(2)发展:中性突变理论和间断平衡学说教学过程一、共同进化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回答本节聚焦:什么是共同进化?包括哪些方面?你是怎样理解的,并举例说明?2、分析事例一动物学家对生活在非洲大草原奥兰治河两岸的羚羊进行研究时发现,东岸的羚羊群的奔跑速度比西岸的羚羊每分钟竟快13米。
为何差距如此之大?经过观察和科学实验,动物学家终于明白,东岸的羚羊之所以强健,是因为它们附近有一个狼群,生存时时处于危险之中。
思考:捕食者的存在是不是对被捕食者有害无益呢?你还能举出一些事例吗?实际上,捕食者一般不能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这就是所谓的“精明的捕食者”策略。
联系实际谈谈“精明捕食者”策略对人类利用生物资源有何启示?分析事例二结合课本图7-9分析昆虫传粉的专门化对植物繁衍后代有何意义?评价学生的发言,小结:兰花和兰花蛾互相影响,当兰花的花矩变得细长时,只有吸管式的口器长的蛾能吸到花蜜,这些变异不断积累,从而成为今天的这种兰花和兰花蛾。
课题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讲课人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共同进化。
2.概述生物多样性及其形成的过程。
3.通过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的认识,使学生增加环保意识。
4.通过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存在的争论和疑点,认同科学理论是不断发展的。
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1)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关系。
2.教学难点现有生物进化理论中的不同观点和未解决的问题。
板书设计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一、共同进化含义1:不同物种间的共同进化含义2:生物与无机环境间存在共同进化共同进化的概念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1)基因多样性(2)物种多样性(3)生态系统多样性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的进化历程三、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1、核心:自然选择学说2、发展:中性突变理论和间断平衡学说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意图、教学方法等一、导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长距彗星兰及长喙天蛾的图片。
讲述达尔文观察到长距彗星兰之后,就根据这种兰花的特征预测存在具有细长口器的天峨,继而被以后的科学家所证实的故事。
【思考问题】大彗星风兰为什么长着如此长的花距?【回答】1.因为不同的昆虫会有不同长度的口器,植物为了适应传粉者,会长出一个特殊的结构——花距,花蜜就储存在其中。
大彗星风兰的花距很长,也就意味着只有非洲长喙天蛾能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展示爱情现代诗《达尔文猜想》,说明生物界存在着浪漫的现象。
【思考问题】昆虫传粉的专门化对植物繁衍后的代有何意义?【思考问题】还有没有类似的例子?PPT展示:海葵和小丑鱼;大豆与根瘤菌够专门为其传粉,二者之间是互惠互利的永久合作伙伴。
它们互相影响着,这些变异不断积累,从而成为今天的这种大彗星风兰和非洲长喙天蛾。
【回答】优点:双方共同获得生存优势,提高了传粉的效率和成功率,增加获得外源基因的概率,从而获得更多类型的变异,有利于植物更好的繁衍后代。
缺点:但这种一对一的关系建立在不受影响的环境条件下。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七章第2节《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案崔玉凤第七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Ⅱ——遗传与进化》(人教版)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的第三部分知识。
本节主要包括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等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2、说明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2、能力目标:通过动画、图片观察和文字阅读,发展学生分析资料、交流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形成“生物是进化来的”“生物的进化与环境密切相关”的思想观点,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共同进化概念的理解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四、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本节内容了解很少,需要教师准备大量的素材,来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2、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了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活动:观看BBC演化之旅、未来狂想曲片段,设问:地球上是如何产生如此丰富多彩的生物类型的?学生活动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大胆猜想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到此我们把必修二的内容学完了,下一节我们重点学习必修三稳态和环境,同学们预习人体内环境的导学案,了解人体内环境的组成。
九、板书设计第二节(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一、共同进化1、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2、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2、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进化历程三、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1、核心:自然选择学说中性突变理论2、发展:中性突变理论和间断平衡学说十、教学反思本课教学不仅在于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如何形成,更在于让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现状产生危机意识,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真正把保护生物多样性落实到宣传和付诸于行动上。
生物高中必修2第七章第二节《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学设计《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遗传与进化》(人教版)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的第三部分知识。
本节主要包括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等知识点。
学情分析关于“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内容的教学,可以学生自学为基础,教师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的方式推进教学过程。
使学生理解共同进化的含义,无机环境的变化、无机环境的复杂化和多样化、有性生殖的出现和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化和多样化对生物多样性形成的作用。
最后组织学生讨论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2、说明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能力目标:通过图片观察和文字阅读,发展学生分析资料、交流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形成“生物是进化来的”“生物的进化与环境密切相关”的思想观点,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教学难点: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等相结合。
教学资源教材、课件教具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上网查阅本节的有关资料,增加一些感性认识。
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 1课时板书设计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共同进化(1)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2)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2)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进化历程3、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1)核心:自然选择学说中性突变理论(2)发展:中性突变理论和间断平衡学说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创设情境,导引言: 入新课学生根据生活经从学生已有我们居住的星球是美丽的、丰富验进行猜想的生活经验多彩的,目前已经知道的生物大约有出发,创设 200万种,你知道这些美丽的,丰富情境的生物类型是如何从最简单的类型产生出来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讨论这一问题一、共同进化分析事例一 (1)生物之动物学家对生活在非洲大草原奥间的共同进兰治河两岸的羚羊进行研究时发现,化东岸的羚羊群的奔跑速度比西岸的羚羊每分钟竟快13米。
第 6章第4节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学案一、协同进化1.协同进化是指生物的之间、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2.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①某种兰花具有细长的花距,某种蛾类具有的吸管似的口器。
②羚羊的奔跑速度加快,猎豹的奔跑速度。
3.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协同进化地球上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所以那时生物的呼吸类型只能是呼吸;当地球上出现了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以后,才使大气中有了氧气,这就为生物的出现创造了前提条件。
4.协同进化的原因:生物与之间的相互选择和生物与之间的相互影响。
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多样性、多样性、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生物的。
三、生物进化的历程1.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
2.有性生殖的出现,实现了,增强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生物进化的速度明显加快,多细胞植物和动物的种类不断增多。
3.生态系统第三极——的出现,使生态系统具有更加复杂的结构。
4.生物的登陆改变着陆地环境,陆地上复杂的环境又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
四、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进而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协同进化的过程;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2.中性突变学说:大量的基因突变是,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的逐渐积累,而不是。
3.间断平衡学说:物种形成并不都是渐变的过程,而是物种与交替出现的过程。
学习目标一:被猎豹捕获的羚羊是什么样的个体?捕获到羚羊的猎豹是什么样的?捕食者在进化中的作用是什么?生物进化与无机环境的变化是如何相互影响的?什么是协同进化?协同进化的结果是什么?学习目标二:P122思考讨论结合P120图6-13,尝试描述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经过漫长的进化历程,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哪几个层次的内容?学习目标三: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有哪些?概念检测1、2题。
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一览众山小三维目标1.运用联系的观点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
2.说明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理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不断发展的。
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的世界观。
学法指导本节课叙述性内容比较多,我们应该通过阅读文字资料和观察图片资料理解共同进化的含义,无机环境的变化、无机环境的复杂化和多样化、有性生殖的出现和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化和多样化对生物多样性形成的作用;同时还要认识到现在的进化理论也有一些不完善的部分,生物进化理论是在不断地发展的。
诱学导入材料:关系密切的生物,如花和采粉的动物,寄生虫和寄主、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等,一方成为另一方的选择力量,因而在进化上发展了互相适应的特性。
例如,当被捕食者发生了变异,防御能力提高时,捕食者也相应地要发生克服被捕食者防御能力的机制,否则就要因不能适应新的条件而被淘汰。
这种互相适应的现象称为协同进化或共同进化(coevolution)。
植物的花和采粉昆虫协同进化、互相选择的结果,使不同的植物需要不同的昆虫采粉,而不同的昆虫也以不同的植物为采粉对象(见下图)。
显然,采粉的“专门化”防止了遍身花粉的昆虫飞到其他植物的花中,白白浪费花粉。
协同进化的现象是很普遍的。
共栖、共生等现象都是生物通过协同进化而达到的互相适应。
A.2种鼠尾草的花,上面一种花小,花瓣平台只能承受小的传粉动物。
下面一种花大,小蜂落到上面不能和花粉接触,因而无传粉功能;只有大蜂落下,才能沾上花粉,完成传粉功能。
B.蝴蝶拟态:上为不可食的蝴蝶;下为一种可食的蝴蝶。
问题:在生物进化过程中,不同的生物有联系吗?导入:适者生存,所以关系密切的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彼此有联系。
在进化上发展了互相适应的特性。
这种互相适应的现象称为协同进化或共同进化(coevolution)。
高中生物 7.2.3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7、2、3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学习目标1、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2、说明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学习重点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学习难点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学生活动教学设计自主研讨目标与导入一、共同进化:①概念:_________ ____之间、________ _____之间在________ ____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②结果: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地球上不仅出现了___ _____,而且形成了______ _。
【讨论展示】什么是“精明的捕食者”策略?自学与诊断二、生物多样性:①层次:________ __多样性、______ _ __多样性、______ ____多样性、②原因: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讨论展示】为什么说有性生殖的出现加快了生物进化的步伐?三、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阅读教材P126内容。
源:Zxxk、Com] 【讨论展示】1、什么是中性突变?2、物种的形成都是渐变式吗?合作互动互动与展示【例题领悟】真核生物的出现在生物进化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主要表现在( )①结构和功能更加完善②出现有丝分裂,为有性生殖的产生奠定基础③通过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推动了生物进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 ①②③ 解析:真核生物在生物进化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与原核细胞相比,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复杂得多;一是真核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增殖,这是减数分裂(特殊有丝分裂)的进化出现前提,即为有性生殖奠定了基础。
通过有性生殖出现了基因重组,推动了生物进化。
答案:D精讲与点拨根据分类学的记载,现在地球上生活着的生物约有200多万种,但是每年都有新种被发现。
近年来在深海中、海底3000米的深海热泉孔周围,都发现了以前没有记载的生物。
第四节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班级:姓名:1.生物多样性不包括()A.基因多样性 B.细胞多样性 C.物种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⒉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它们的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结果双方都没有取得明显的优势。
这种现象说明()A.自然选择不起作用 B.生物为生存而进化C.双方在斗争中不分胜负 D.双方相互选择,共同进化⒊下列选项不符合共同进化观点的是()A.自然界中,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目较多的生物物种的个体,这有利于增加生物的多样性B.大量捕杀野兔的天敌,将会使野兔数量迅速增多,进化速度加快C.猎豹以斑马为食物,但所捕食的往往是奔跑速度慢,年老,体弱或有病个体,从而促进斑马进化D.一种生物可以通过直接的生物关系促进相关生物的进化,也可以通过影响无机环境影响其他生物进化4.共同进化包括()①不同物种生物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②同一物种不同种群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③同一种群不同个体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④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有性生殖的出现加快了生物进化的步伐,原因是有性生殖()A.能产生大量后代B.产生的后代成活率较高C.能出现更多的突变类型D.使基因重组产生更多变异类型6.与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原生生物代谢方式相似的一组生物是()①硝化细菌②乳酸菌③蓝藻④蛔虫⑤酵母菌A. ①③B. ②④C. ②③D. ①⑤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进化地位上越高等的生物,适应能力越强B.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可以概括为共同进化C.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变异多样性D.最早登陆的生物是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始的两栖类8.下列关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基因、物种、生态系统三个层次的多样性B.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受到影响时,会影响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C.自然界中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D.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9.下列有关“多样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DNA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的多样性 B.生态系统多样性包括生物多样性C.物种的多样性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 D.生物多样性与自然选择有关10.陆地生物比海洋生物进化快,因为()A.生命开始来自海洋B.海洋中生存更困难C.陆地生存条件稳定D.海洋中的生存条件更稳定选择题答案:1—5()()()()()6—10()()()()()11.根据分类学的记载,现在地球上生活着的生物约有200多万种,但是每年都有新种被发现。
6.4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高一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二课前导学【新知导学】➢ 协同进化1.含义:指生物的 之间、 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2.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①某种兰花具有细长的花距――――→共同进化某种蛾类具有细长的吸管似的口器。
②羚羊的奔跑速度加快――――→共同进化猎豹的奔跑速度加快。
3.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协同进化地球上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所以那时生物的呼吸类型只能是 ;当地球上出现了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以后,才使大气中有了氧气,这就为 生物的出现创造了前提条件。
4.协同进化的原因: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内容: 多样性、物种多样性、 多样性。
(2)形成原因:生物的进化。
(3)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 。
➢ 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适应是 的结果;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 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进而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 、 协同进化的过程; 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2)中性突变学说:大量的基因突变是 ,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 的逐渐积累,而不是自然选择。
(3)间断平衡学说:物种形成并不都是渐变的过程,而是物种 与交替出现的过程。
【问题思考】生殖隔离是否一定要经过漫长的地理隔离才会产生?为什么?答案不一定。
自然界中有些植物在外界因素(如低温)的影响下,可能实现染色体的加倍,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而四倍体和二倍体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并且没有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
【成果检测】1.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
以上实例能说明()A.自然选择不起作用B.昆虫在斗争中占优势C.天敌在斗争中占优势D.双方相互选择、协同进化2.下列关于生物协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生物的进化速度是相同的B.所有新物种的诞生是同时的C.不同种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D.所有生物的进化都是同步进行的3.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