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面砖釉面有针孔的分析和解决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5
陶瓷|釉面常见缺陷分析处理釉面缺陷是釉面砖生产中最让人头疼的问题,施釉工序容易出现的各种缺陷,并从原料、成型、烧成等车间进行问题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希望对大家有所帮一.缺釉缺釉这种缺陷是由于坯体表面的灰尘、油污在施釉前未擦干净;釉浆比重过大使淋釉操作不易掌握造成棱角处缺釉。
解决这种缺陷必须按工艺卡控制好釉浆的工艺性能以方便施釉操作,施釉前将坯体上的灰尘、油污用海绵擦净。
二、厚度不均匀厚度不均匀施釉后如果釉层薄厚不均,会使产品出现色差,影响外观质量。
淋釉、喷釉要按操作标准操作,机械手施釉要调整好操作程序。
无论是淋釉施釉还是机械手施釉,都需要保证釉层厚度的均匀一致。
三、边角出现龟裂边角出现龟裂当喷釉、浸釉、淋釉操作不当时,很容易在制品内边角处出现堆釉,致使釉层过厚,产生小裂,如不处理、烧成后就会滚釉。
这是因为坯体边缘部分较为致密,边角棱角角度较大造成,可通过减少喷水量,釉浆添加盐水等方法解决!四、釉面不平釉面不平釉面不平时,烧成后的釉面难以平整,影响产品的外观质量。
产生的原因:喷嘴雾化不好;釉浆的干燥速度过快,流动性不好或密度太大,施釉操作不熟练。
解决方法是用整形锉修整喷枪的喷嘴,使其雾化好;调整好釉浆的工艺性能;对施釉工加强技术培训。
五.釉滴釉滴这种缺陷是使用机械甩盘甩釉和喷釉的施釉线上最常出现的缺陷。
这种缺陷是由聚集在施釉箱内壁的釉滴掉落在坯体上而产生的。
釉滴产生的原因:釉箱吸尘装置的吸力不足,使釉雰在釉箱内壁聚集或其他设备运行引起釉箱产生振动等。
解决措施:检查施釉箱是否振动;清理吸尘系统,增大吸尘系统吸力。
六.釉料凝块釉料凝块这种缺陷是使用机械甩盘甩釉和喷釉的施釉线上最常出现的缺陷。
釉料凝块产生的原因与釉滴类似,是由施釉箱内壁釉料凝块落到制品上引起的。
产生的原因:1)吸尘系统吸力过大,当釉料受到过大吸力的影响而撞到釉箱壁上,则容易凝结成硬块;2)釉料配方中使用的塑性料过高,如墙地砖使用的底釉,由于其配料中塑性料含量高,因此,更易产生釉料凝块;3)釉箱振动加速了凝块的脱落。
陶瓷釉面针孔与气泡缺陷的产生原因及克服方法(2)在陶瓷生产过程中釉面针孔和气泡是陶瓷生产中的主要缺陷之一。
其降低了制品的透明度和釉面光泽度,影响了产品的表面质量,降低了产品的质量等级,提高了生产成本,减少了职工的收入,而且还影响企业的信誉和企业的效益。
而釉面针孔和气泡产生的原因牵涉面极广,所以如何尽可能地减少釉面针孔和气泡缺陷,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也一直困扰着各陶瓷生产厂家。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全方位阐述了陶瓷釉面针孔和气泡产生的原因及其相应的克服方法,供同行参考。
1.泥釉用原料方面产生釉面针孔和气泡的原因如下:1.1.原料中含有的有机物和碳素过多,如果这些有机物和碳素由于升温过快、氧化温度过低、氧化气氛不足等原因,在氧化分解阶段没有完全反应,而在高温阶段,釉已经熔融时再反应放出气体,就可能使制品产生釉面针孔或气泡。
其反应如下:C有机物+O2→CO2↑(350℃-450℃)C碳素+O2→CO2↑(约600℃以上)1.2.原料中含有硫化铁,因为硫化铁没有磁性,所以用吸铁器、吸铁棒没法除去这些杂质,硫化铁氧化反应产生的气体不仅使制品产生釉面针孔或气泡,而且反应生成的Fe2O3还会影响制品的外观颜色,且Fe2O3在高温时又会进一步分解或还原而放出气体容易使制品产生釉面针孔或气泡。
其反应如下:FeS2+O2→FeS+SO2↑(350℃-450℃)4FeS+7O2→2Fe2O3+4SO2↑(500℃-800℃)2Fe3O3→4FeO+O2↑(1250℃-1370℃)Fe2O3+CO→2FeO+CO2↑(1000℃-1100℃)1.3.粘土类原料中所含有的结构水,因为粘土类原料中所含有的结构水的排除温度与其结晶程度、矿物组成及升温速度等因素有关,如升温过快等操作不当的原因也可能使制品产生釉面针孔或气泡,陶瓷生产中常用的几种含有结构水的原料的脱水温度分别为:高岭石类粘土400℃—600℃,蒙脱石类粘土550℃—750℃,伊利石类粘土550℃—650℃,叶蜡石600℃—750℃,瓷石600℃—700℃,滑石800℃—900℃。
1前言针孔作为釉面砖生产当中最常见的降级缺陷,具有突发性、随机性等特征,产生针孔的原因较多,给技术人员带来很大的困扰,也会严重影响工厂的产质量。
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对处理釉线工艺参数产生的比如坯温高、喷水量不够、喷水不均匀、干燥釉线落脏,釉浆污染,抛釉淋釉前无保护釉等釉线肉眼可见的针孔基本上都有很多的了解和成熟的处理方式,所以本文就不对这些问题作过多的阐述,只就窑炉烧成及生产过程中釉料所产生的针孔和一种比较特别的坯体纤维(俗称坯毛)产生的针孔谈谈生产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解决办法。
2解决方法众所周知,瓷砖在窑炉烧成过程的前半部分,其实是一个排除大部分气体和水、有机物杂质的过程,根据原理和经验,窑炉烧成釉面砖的时候,面枪不宜开的太多太早,不能让釉料过早熔融产生高温粘度,过早熔融的釉料就会像一层有黏性的胶质影响气体的排出,如果釉面已经开始封闭但胚体还在排气造成的孔洞,就是针孔,这类针孔用放大镜观察一般呈均匀圆形直通胚体。
这就是为什么平时窑尾出现针孔要立即在釉线排查是否淋釉产生的肉眼可见的针孔,如果淋釉正常,则要在面釉淋釉缸添加一定量的氧化铝桨,提高面釉的始熔温刘芳,杨文端,吴国标(广东永航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佛山528318)釉料和胚纤维形成针孔降级的原因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阐述,并把通过长期观察和试验得出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拿来跟大家分享和交流。
降级;解决方法Production &Application生产与应用s Reserved.度不让过早熔融让气体有更长的排气时间,而为什么窑炉降温对针孔也有好转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窑炉降温等于釉料升温,一样是不能让釉料太早熔融影响排气,同时提高面釉始熔点同时也提高了釉面的封闭温度,有更长的排气时间。
这也可以合理解释淋厚面釉比如90g 面釉的时候针孔比面釉70g的时候大大增加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排气的问题,要解决这种问题,除了提高面釉始熔点外,也可以采取降低抛釉的高温黏度,让气体和杂质在釉料熔融的时候也能相对较容易的排出。
全抛釉生产过程施釉针孔缺陷的分析及解决措施*李勇进袁争发李文军(江西和美陶瓷有限公司江西宜春331100)摘要笔者从全抛釉施釉工艺点针孔缺陷产生的实际案例出发,对缺陷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解读,并给出了解决方案㊂围绕釉浆㊁设备㊁现场环境㊁工艺控制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㊂为全抛釉生产过程的相关缺陷控制提供了依据,提高产品釉面质量及生产效益㊂关键词全抛釉釉面缺陷针孔缺陷分析解决措施中图分类号:T Q174.7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872(2024)02-0031-03在建筑陶瓷全抛釉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釉面针孔是影响质量的常见缺陷之一㊂引起釉面针孔缺陷的因素很多,需要分析工艺流程的各工艺点才能找到具体原因㊂全抛釉釉面针孔产生原因可以分为两大类:(1)产品在高温烧成时,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所导致的烧成针孔㊂(2)生产线在施釉工艺点淋釉时产生的淋釉针孔㊂这两类针孔同时出现时,对于它们的区分,可以观察烧成前针孔情况及出烧成窑后釉面针孔情况,对两者进行对比,看是否在同一位置㊂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在产品施釉后进行标记,观察出窑后釉面的针孔是否为标记针孔,未标记处是否有新的针孔产生,从而判断针孔缺陷产生的类别㊂对于烧成针孔,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釉料㊁坯料配方与窑炉烧成制度不匹配,可以通过配方或窑炉调整解决㊂而生产过程中出现制品表面针孔缺陷不稳定的情况,往往是施釉阶段产生的针孔,其产生的原因更为复杂,这里笔者通过生产实践案例,重点分析全抛釉施釉针孔的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法㊂引起施釉针孔缺陷的原因主要有4个方面:(1)施釉前坯面的整洁度情况㊂(2)施釉现场环境情况㊂(3)使用的釉浆中气泡的含有量情况㊂(4)坯体温度及施釉时坯面的润湿度情况㊂笔者以某工厂的多条生产线缺陷解决实践为例,对淋釉的针孔缺陷解决进行探讨㊂1解决实例目前,全抛釉生产中使用的淋釉装置有直线式淋釉器及钟罩式淋釉器两种㊂直线淋釉器的优点是淋釉1-稳压罐;2-钟罩;3-供釉及过筛装置;4-釉线接釉装置;5-稳压罐入釉管;6-稳压罐出釉管图1钟罩试淋釉系统示意图不易产生波纹,但易产生淋釉条痕等缺陷,施釉过程中处理起来不方便,一旦出现淋釉条痕,生产连续性会受较大影响㊂相比之下钟罩式淋釉器更为稳定,对于异常的处理更加地灵活,全抛釉生产中的使用更广㊂这里对淋釉针孔缺陷分析主要是针对普遍使用的钟罩式淋釉㊂钟罩式淋釉设备系统主要由釉泵等供釉系统㊁过筛系统㊁稳压罐㊁钟罩4部分组成㊂钟罩式淋釉系统示㊃13㊃(研究与应用)2024年02月陶瓷C e r a m i c s *作者简介:李勇进(1987-),本科,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建筑陶瓷生产工作㊂意图,如图1所示㊂全抛釉产品工艺流程是:压机布料ң压机压制ң干燥窑干燥ң喷水ң钟罩式淋底釉ң喷墨印花ң釉线小干燥窑干燥ң喷水ң钟罩式淋面釉ң成品窑烧成全抛釉产品淋釉针孔的解决实例如下:实例一:A线生产600mmˑ1200mm规格全抛釉产品,生产过程中出现底釉淋釉针孔增多的现象,釉面针孔分散,且不稳定,有时多有时少㊂通过对现场环境的分析,由于灰尘及皮带屑的聚集,加上钟罩前吹尘风机的作用,导致淋釉前空气中杂质较多,当空气中的杂质过多粘附在釉幕表面时,易产生不稳定淋釉针孔㊂解决方案:通过对淋釉前设备进行除尘,并用自来水冲洗釉线皮带及地面后得到解决㊂实例二:B线生产800mmˑ800mm规格全抛釉产品,生产过程中出现有不稳定针孔缺陷,通过对现场环境的检查,排除灰尘等杂质的影响;通过对釉幕的检查,也排除釉浆中气泡的影响㊂在检查坯温时发现坯体温度较低(这里只有60ħ,通常坯体温度在80~90ħ)㊂排查发现由于气温等因素影响,干燥窑温度偏低,素坯出干燥窑后散热过快,导致喷水后坯面润湿不均匀,从而产生淋釉针孔㊂其解决方案:通过提升干燥窑的温度和调整喷水量来解决淋釉针孔㊂此外,笔者在生产实践中经常遇到由于季节变换或昼夜温差变化大(尤其是外界气温骤降),导致干燥后坯温得不到有效控制而导致的淋釉针孔㊂通过对坯温的监控分析数据得出,全抛釉第一道淋釉前的坯温控制在80~100ħ,第二道淋釉前坯温一般控制在40 ~50ħ比较适宜㊂实例三:C线生产900mmˑ900mm规格全抛釉产品㊂转产换釉后出现较多分散淋釉针孔㊂经观察发现由于釉浆中气泡较多,导致淋釉针孔㊂解决方案为:①降低抽釉泵的搅拌频率,减少气泡的产生;②提高淋釉工作桶中釉液面的高度,减少回釉落差产生的气泡;③通过降低稳压罐与钟罩的间距,尽量降低釉浆从稳压管到钟罩上的冲击力㊂通过后续原因分析发现,此次针孔缺陷产生的原因是设备调整不当,导致釉浆产生过多气泡㊂施釉时,釉浆在钟罩表面流动,其中的气泡没有全部破裂而淋到坯面上产生针孔㊂实例四:D线生产750mmˑ1500mm规格产品,生产过程中有大个淋釉针孔,数量不多,每件砖面上有1~2个㊂通过调整坯温,调整喷水量等手段都没有明显效果㊂解决方案为:①延长釉浆陈腐时间;②施釉时釉浆的流速(流速由原来的33s降低到27s)㊂大个淋釉针孔缺陷得到有效控制㊂2解决方法与思路全抛釉淋釉针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釉浆本身存在张力,施釉过程中当釉浆与坯面局部接触不好时,在张力的作用下出现细小的空洞而形成淋釉针孔㊂若要获得良好的淋釉效果,需从釉浆和坯体两方面来控制:(1)釉浆方面:要有良好的釉浆性能,釉浆性能包括釉浆的张力及黏度,釉浆中气泡的含量㊂(2)坯体方面:坯体表面需要适当的润湿度,包括影响其润湿度的坯温要适宜,坯面的整洁度要好,另外还有坯体的干燥效果要好㊂其解决思路有以下几点:2.1坯体表面整洁度用亮度高的探照设备对坯面进行检查,以保证淋釉前坯面没有针孔㊁粘粉等肉眼可见的缺陷㊂检查范围包括出压机后到进干燥窑的工艺段及出干燥窑到淋釉段㊂托坯㊁扫坯等清洁设备都要经常进行检查更换,吸尘设备要稳定有效㊂淋釉钟罩前的各设备保持整洁,不能有灰尘㊂2.2淋釉现场环境的控制尽量减少淋釉工艺点空气中灰尘㊁杂质的含量,可以设置相对密闭的淋釉房,淋釉房内空气压为正压力,避免外界灰尘带入;现场的地面尽量保持湿润,有利于灰尘及皮带屑的附着,并经常性冲洗地面,减少空气中灰尘杂质的含量;定期对设备及釉线进行除尘,对于车间环境较恶劣的情况,淋釉房外围也可以用篷布等再做一道防护㊂2.3坯体温度及喷水的控制全抛釉采用2道淋釉工艺,一般第一道淋釉的喷水前坯体温度控制在80~100ħ,喷水量控制在40~ 50g/m2;第2道淋釉喷水前坯温控制在40~50ħ,喷水量控制在25~35g/m2㊂喷水后到淋釉钟罩的距离一般在6~8m㊂对于线速度较快,干燥后坯温较高的生产线可以㊃23㊃陶瓷C e r a m i c s(研究与应用)2024年02月采用多道喷水,增加坯体润湿的均匀度㊂目前地砖生产线产能普遍较大,一般采用多层干燥窑,要求底层与上层干燥的温度及湿度必须要保持相对均匀,否则也容易引起针孔㊂2.4淋釉设备的控制设备控制目的主要是减少釉中气泡的产生㊂淋釉设备主要包括淋釉钟罩㊁稳压罐㊁供釉泵㊁震动筛等㊂钟罩的直径根据制品的规格而定,尽量选择直径更大一点的钟罩,这样有利与拉长釉浆在钟罩表面的流动距离延长釉浆从稳压罐到坯面的时间,从而有利于釉浆中气泡的排出;淋釉稳压罐的高度尽量低,即稳压罐出釉口到钟罩的距离尽量小,这样可以减少釉浆冲击钟罩而产生的气泡㊂釉泵的搅拌工作频率不宜过高,减少釉浆因搅拌带入空气而产生的气泡;震动筛目数一般选用100目或120目筛,一方面减少釉中的杂质,另一方面过滤调釉中的气泡㊂2.5釉浆性能的控制釉浆的性能直接影响淋釉的效果,对于淋釉针孔的影响也很大㊂釉浆性能的控制及调整一般通过以下3方面实现:(1)控制配方中添加剂的用量㊂釉配方中的添加剂一般为羧甲基纤维素钠和三聚磷酸钠,添加剂的用量随外界气温的变化而做调整,一般羧甲基纤维素钠的加入量在0.1%~0.2%,三聚磷酸钠的加入量在0. 45%~0.55%㊂(2)要保证釉浆充分的陈腐时间㊂陈腐是釉料生产中的一个重要过程,其主要作用是让釉浆成分更加均匀,分解部分有机物,排除釉浆中的气体与,使其在使用过程中釉面更加平整而无针孔[1]㊂一般陈腐时间在2~4d㊂(3)合理的球磨加工参数㊂合理的球磨参数可以提高球磨效率,缩短球磨时间㊂球磨参数包括:料㊁球㊁水的比例㊁加入球石的大小及比例及转速㊂以1.5t干料装载量大球为例,料㊁球㊁水的比例为料ʒ球ʒ水= 15ʒ35ʒ6,球石大小为50mm㊁40mm㊁30mm,其比例为2ʒ5ʒ3㊂球磨机的临界转速随球磨机圆筒直径的增大而减小,其关系如下:当有效直径D>1.25m时:n=35D当有效直径D<1.25m时:n=40D式中:n 转速,r/m i n;D 有效内径[2],m㊂球磨时间一般在4~5h㊂球磨时间不宜过长,否则细颗粒较多易产生团聚而引起触变,施釉时釉浆性能不佳而引起针孔㊂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提升,对釉浆质量的检测能够做到更精细㊂这可以通过激光粒度分析对釉浆的颗粒度进行数据检测㊂笔者对3条生产线的釉浆粒度检测数据的结果,如表1所示㊂表1激光粒度分析表生产线D50D10D25D75D90D4.5 A线9.441.373.3918.9032.4213.58 B线10.221.433.5119.0232.4214.12 C线11.021.654.0822.5636.3315.07对于全抛釉浆料细度的控制,通常都是监测其325目筛的筛余量㊂但是这只能反映出釉浆整体的细度大小,而不能反映实际的颗粒度情况㊂通过激光粒度分析可以很好解决这一问题,从而能够更好控制釉浆性能㊂3结语全抛釉的生产工艺点较多,每各环节的控制不当都会成为产生淋釉针孔缺陷的因素㊂生产中只有通过不断地经验积累才能更有效快速地解决实际问题㊂总之,淋釉针孔的缺陷要从多方面去考虑,对于一些参数可以制定标准化的控制目标㊂从问题点出发,以预防为主,在细节控制方面要加强意识,这样才能保证生产的稳定性,减少缺陷造成的损失㊂参考文献[1]李海,陈定生,李俊雄,等.釉浆工艺性能的稳定性探讨[J].佛山陶瓷,2022(2):14-17.[2]李家驹.陶瓷工艺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0.㊃33㊃(研究与应用)2024年02月陶瓷C e r a m i c s。
浅谈陶瓷釉面缺陷的改善措施摘要:陶瓷行业有句俗话:“陶瓷生于原料,死于窑炉”。
源头工序是陶瓷生产过程重点工序之一,随着陶瓷不断的发展,人们对装饰陶瓷的要求越来越高,对釉面纹理、效果都逐步追求个性化,全抛釉产品以其釉面防污性能好、图案纹理丰富逼真、层次鲜明等特点,深受家居装修青睐,然而对于釉面产品来说,釉面缺陷比较难控制,要求特别高,稍有控制不当就大批量降级,如针孔、痱子泡、色痕、拉线、缩釉、釉面发白等,对生产质量影响大。
目前陶瓷厂为了追求产能最大化,生产线是连续生产,一旦釉浆性能出现问题,施釉过程中将会产生各种釉面缺陷,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所以釉浆性能问题是陶瓷厂最为关注的控制点。
关键词:釉浆性能;釉面缺陷、釉浆降温;解胶性能1、釉浆温度对釉面的影响陶瓷釉浆通过球磨,检测细度合格后,转入釉池存放一段时间后,有时会发生釉浆保水性及釉面解胶性能变差,一般通过加入有机高分子聚合物,如甲基纤维素等,加入一定的比例可以有效改善釉浆的悬浮性能,但由于釉浆在球磨加工中,温度升高,水解作用、氧化作用及发酵反应等都会引起有机添加剂的性能发生变化,另外加入添加剂的釉浆也随时间的延长而发生变质,从而也将影响釉浆的性能,使用时也会产生釉面缺陷。
夏季因天气炎热,釉浆散热慢,温度对釉浆悬浮性能影响大,触变大,容易出现釉水分层、“豆腐脑”的问题。
为了解釉浆温对釉面缺陷的影响,专门安排了试验,取大生产的20片砖坯,在同一生产线分别对烧,其他的工艺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分别试烧釉浆温度40℃以下和40℃以上的釉坯,结果发现淋用超过40℃的釉浆的砖面针对较多。
从生产经验可以知道,当釉浆温度超过40℃时,在淋釉时,釉料的高温粘度大(釉料的高温粘度与釉料的颗粒、流动性能和釉料的化学成分有关),使釉下层排出的气体,最初会出现小气泡,随着温度的继续上升,大气泡被熔掉,而小气泡被留下,也会出现釉面针孔或气泡;釉料的高温粘度大,釉料的流动性能也差,使气体逸出釉面时所产生凹坑难以被流平而产生釉面针孔。
陶瓷釉面针孔与气泡缺陷原因.泥釉制备方面产生釉面针孔和气泡的原因如下:4.1.泥料颗料粗,含水率又大,陈腐期短,捏练不充分,捏练时真空度不够,气孔率大,在高温时釉虽熔融,却被坯体气孔吸收而造成釉面针孔。
4.2.釉料颗粒过粗,造成釉料高温粘度大,阻碍了气体的排出,易形成釉面针孔或气泡,同时釉流动性能也差,难以填平气体排出釉面时留下来的凹坑而形成釉面针孔。
4.3.泥釉最好各进行三次除铁,以免高价铁在高温阶段反应生成气体而造成釉面针孔或气泡。
4.4.注浆泥浆也需要陈腐,因为陈腐可使粘土与电解质溶液间的离子交换进行得充分,促使粘度降低,因而泥浆的流动性和空浆性能均可改善,注浆时有利于气体的排除,否则气体被封闭在坯中,烧后便易形成釉面针孔或气泡。
4.5.釉浆过细。
釉浆中细颗粒适量增多可以提高成釉速率,提高颗粒在液相中的溶解度,使颗粒相互反应完全,减少残留大气泡的存在;但釉料过细,熔点降低,过早形成粘度大的釉熔体,使泥釉分解产生的气体不能顺利排出,从而造成制品产生釉面针孔或气泡。
4.6.釉浆制备时混入杂质或气泡、釉浆制备后存储的时间过长或存储釉浆的地方温度偏高等都会造成制品产生釉面针孔或气泡。
泥釉制备方面产生釉面针孔气泡的相应克服方法如下:(1)泥釉颗粒不宜过粗,泥料一定要经过陈腐,通过陈腐,可以通过毛细管的作用,使泥料中的水分湿润渗透、分布均匀,还可以通过细菌的作用,促使有机物的腐烂而生成有机酸,还可以发生一些氧化还原反应使FeS2分解成H2S气体和铁的氧化物,CaSO4还原为CaS,并与H2O及CO2作用形成CaCO3,放出H2S气体等一系列反应,由于FeS2分解成H2S气体和铁的氧化物,这样使非磁性的FeS2转变为具有磁性的铁的氧化物,就可以用吸铁器、吸铁棒除掉FeS2(注浆泥而言),减少了FeS2氧化反应产生气体和Fe2O3,同时由于Fe2O3减少,也减少了Fe2O3在高温时进一步分解或还原而放出气体,故减少了制品的釉面针孔或气泡;由于CaSO4转变为CaCO3,这样使在高温下才能分解的CaSO4转变为在较低温度下就能分解的CaCO3,故也减少了制品的釉面针孔或气泡。
陶瓷釉面针孔与气泡缺陷的产生原因及克服方法1.泥釉用原料方面产生釉面针孔和气泡的原因如下:1.1.原料中含有的有机物和碳素过多,如果这些有机物和碳素由于升温过快、氧化温度过低、氧化气氛不足等原因,在氧化分解阶段没有完全反应,而在高温阶段,釉已经熔融时再反应放出气体,就可能使制品产生釉面针孔或气泡。
其反应如下:c有机物+o2→co2↑(350℃-450℃)c碳素+o2→co2↑(约600℃以上)1.2.原料中含有硫化铁,因为硫化铁没有磁性,所以用吸铁器、吸铁棒没法除去这些杂质,硫化铁氧化反应产生的气体不仅使制品产生釉面针孔或气泡,而且反应生成的fe2o3还会影响制品的外观颜色,且fe2o3在高温时又会进一步分解或还原而放出气体容易使制品产生釉面针孔或气泡。
其反应如下:fes2+o2→fes+so2↑(350℃-450℃)4fes+7o2→2fe2o3+4so2↑(500℃-800℃)2fe3o3→4feo+o2↑(1250℃-1370℃)fe2o3+co→2feo+co2↑(1000℃-1100℃)1.3.粘土类原料中所含有的结构水,因为粘土类原料中所含有的结构水的排除温度与其结晶程度、矿物组成及升温速度等因素有关,如升温过快等操作不当的原因也可能使制品产生釉面针孔或气泡,陶瓷生产中常用的几种含有结构水的原料的脱水温度分别为:高岭石类粘土400℃—600℃,蒙脱石类粘土550℃—750℃,伊利石类粘土550℃—650℃,叶蜡石600℃—750℃,瓷石600℃—700℃,滑石800℃—900℃。
1.4.原料中含有碳酸盐,因为这些碳酸盐矿物的分解反应一般要在1000℃左右才基本结束,而这时釉已经烧结,甚至熔融,分解反应所产生的气体相对较难排除,所以也较易使制品产生釉面针孔或气泡,其反应如下:caco3→cao+co2↑(600℃-1050℃)mgco3→mgo+co2↑(400℃-900℃)mgco3·caco3→cao+mgo+2co2↑(730℃-950℃)4feco3→2fe2o3+3co2↑(800℃-1000℃)1.5.如果原料中含有较多的硫酸盐和高价铁,则非常容易使制品产生釉面针孔或气泡,因为这些硫酸盐和高价铁在氧化气氛中要在高于1200℃以上的温度下才进行分解,在还原气氛中也要在高于1080℃以上的温度下才进行还原分解反应,而此时坯体已经有液相存在,釉面已经开始融化,反应所产生的气体较难排除,所以非常容易使制品产生釉面针孔或气泡。
釉面易产生针孔、凹釉、釉泡等问题处理方法缺陷定义一1.针孔釉面出现的针刺样小孔。
有的工厂把在釉面上的小孔称之为针孔。
2.凹釉施化妆土及面釉的产品,釉面产生的圆形下凹缺陷。
本文分为冷态凹坑和热态凹坑。
3.熔洞因易熔物熔融而让制品表面产生的连接坯体的凹洞,一般为较深。
4.釉泡釉面上可见的气泡(包括开口泡闭口泡)。
釉面的釉泡直径一般大于0.5mm。
它分为开口泡、闭口泡。
产生釉泡的原因很多,其核心是砖中的气体排出时推动了釉层所致,产生针孔的原因都会产生釉泡,对应的克服方法也相同。
原因分析和克服方法二1.针孔1)原因分析(1)釉的始熔温度过低,高温粘度过高。
(2)熔块熔化不透,夹有生料。
(3)化妆土保水性差,使施面釉时渗水过急,坯体空隙的气体排出过急,突破釉面而形成小孔,而釉面高温粘度较大又来不及熔平。
(4)施釉时坯体温度过高,过干或喷水过少,使釉浆渗透坯体的速度过快。
(5)施釉前未将吸附在坯体表面的灰尘杂质等清除干净。
(6)预热带氧化段的辊下温度过低,坯体和釉料中含有较高温度下才分解氧化排出气体的杂质,气体未完全排出,釉层已开始封闭。
(7)烧成温度过高,釉面过烧,出现小针孔。
2)解决方法(1)调整面釉配方,适当提高釉的始熔温度,降低高温粘度;(2)提高熔块熔化质量,选择质量好的熔块;(3)改善化妆土的保水性,适当增加保水性较好的原料,如增加优质高岭土、球粘土的含量,也可以适当增加添加剂或粘结剂的含量,如CMC,VC-All9(阿米索罗);(4)保证施釉后,坯体未干之前釉面的清洁;(5)调整并控制好烧成温度,特别是预热带氧化段的温度,使一些需氧化的物质在釉面始熔之前就氧化完全,气体提前排出;(6)分别试验配方中各种原料在900℃以前和1200℃前的烧失量,如果发现某原料后期烧失过大,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预烧)和更换;(7)适当降低烧成温度或提高面釉的成熟温度范围。
另外,在坯、釉料方面还要注意以下两点:a.坭釉用原料尽量选择不含有或尽可能少含有硫酸盐和高价铁的原料,也尽量选择不含有或尽可能少含有硫化铁的原料,也应尽量选择那些含有有机物和碳素较少的原料,泥用原料应尽量少用或不用含有碳酸盐的原料,釉用原料中含有碳酸盐的原料也不宜过多使用。
釉面出现针孔的原因说到釉面上的针孔,嘿,很多人一开始可能都觉得有点儿莫名其妙:这釉料好好的,怎么就突然冒出这么多小孔洞呢?真是让人看了心里一紧,特别是那些在做陶瓷、瓷器或者一些手工制品的朋友,遇到这种情况可真是头疼。
针孔现象可不是稀奇事,它的出现有时候真是让人一头雾水。
不过要是咱们仔细看看,往往里面藏着些微妙的小原因。
你知道的,生活中的事儿就是这么复杂,有时候一颗小小的针孔背后,隐藏的可不止是表面那么简单。
首先啊,釉面上的针孔很多时候其实是空气的“坏点子”。
说白了,当你把釉料涂抹到陶瓷表面的时候,釉料中的气泡就有可能在烧制过程中被加热膨胀,结果就会在釉面上留下一个个小孔,像是泡泡糖吹出的气泡一样,破了之后就留下了痕迹。
你以为这事儿能怪得了釉料?不,归根结底还得怪你没在搅拌釉料的时候好好注意。
哎,心急火燎的把釉涂得太厚,结果让气泡有了发挥的空间,不就搞成了这种“小事儿”了吗?像是做饭一样,锅里一搅,油就飞溅了,原本平整的釉面就因为这些气泡而出现“气泡坑”。
这真是让人既想笑又想哭。
再说了,温度的控制也能闹出大事儿。
烧制温度过高,釉料在急速加热的过程中,气泡膨胀得特别厉害,结果釉面上就会留下可怕的小孔。
就像你炒菜时,如果火候掌握不好,油温过高,菜一进去瞬间就炸开了,不仅油花四溅,还可能有一大堆油渍粘在锅底。
釉面也是这么个理儿,温度控制得不好,釉料的膨胀和收缩失控,结果那些可恶的针孔就出来捣乱了。
所以,温度的把控特别重要,火候一不对,釉面就可能出现各种小问题,针孔就是其中之一。
试想你买回来的瓷器上忽然有几个小洞,你想要的是美丽的釉面,结果却像是吃了一碗“刺刺的”小米粥,简直心塞。
要说到材料的选择,这也是个关键。
你觉得釉料好,才不会有问题吗?其实不一定!低质量的釉料本身就容易产生气泡或者有杂质,这些不太纯净的成分在烧制过程中就会变成气泡,结果在釉面上留下小洞。
就像你去市场买菜,选错了不新鲜的蔬菜,做出来的菜肯定没那么好吃。
抛釉砖针孔集中边角,有什么解决方法?辊道窑烧制建陶墙地砖已有几十年的历史。
产品在不断地更新换代,辊道窑也在不断趋于完善。
然而不管何种建陶产品,在辊道窑烧成过程中,总有诸如变形、裂砖、黑心、黑点、脆性、气泡、针孔等诸多问题。
由于我们不清楚砖坯在辊道窑中的具体烧成情况,不知道砖坯在窑内哪个区域发生何种物理化学变化及程度,所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盲目性。
砖坯的化学组成及主要特性砖坯在烧成过程中的变化主要决定于其化学组成,通常建陶砖坯配方组成中化学成分有SiO2、Al2O3、Na2O、K2O、CaO、MgO、Fe2O3、TiO2、H2O等。
•Al2O3——Al2O3含量决定了配方中粘土的用量。
粘土具有可塑性、结合性、吸附性、干燥烧成收缩性及高温耐火性等,所以黏土的用量决定了生坯强度,坯体收缩率及烧成温度等。
•SiO2——SiO2在砖坯中具有骨架作用,而且硬度高,抛光光泽度好,主要来自于石英。
石英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会有晶型转变,体积、强度都会发生变化。
•Na2O、K2O——在砖坯中,主要起助熔作用,降低坯体烧成温度。
主要存在于长石中,由长石引入配方中。
•CaO、MgO——在砖坯中也可起助熔作用,同时具有增白和调节烧成温度范围的作用。
CaO、MgO通常以碳酸盐或硫酸盐的形式存在,在煅烧中产生大量CO2、SO2气体排出。
•Fe2O3、TiO2——也具有一定的助熔作用,但在常规白料砖坯中通常起负作用,即杂质,因为烧后容易变成黑点或绿点。
•H2O——主要由粘土引入,当然其它原料如石粉石砂等也或多或少带入一点。
H2O在加热过程中逐渐蒸发。
严格地说,建陶原材料中以单纯化学成分的矿物不存在。
以上的各种化学成分都会包含在配方中的塑性粘土、瘠性原料瓷砂、石粉里。
砖坯在预热带的烧成变化及缺陷分析陶瓷烧成窑炉一般分为预热带、烧成带和冷却带。
而根据辊道窑的结构和砖坯的烧成过程,通常细分为预干区、预热区、中高温区、保温区、急冷区、缓冷区、强冷区。
减少釉面针孔的方法
减少釉面针孔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控制釉料配方:合理的釉料配方可以减少釉面针孔的发生。
选择合适的原料和添加剂,控制粒度和粘度等,以提高釉料的光滑性和润湿性。
2. 控制釉面温度:釉面的烧结温度和冷却速度对针孔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调整烧结温度和冷却速度,使釉层充分流平和熔化,有助于减少针孔的发生。
3. 控制釉层厚度:过厚的釉层容易出现针孔。
合理控制釉层的厚度,可以减少针孔的形成。
一般来说,釉层的厚度应在合适的范围内,并保持均匀。
4. 提高烤炉通风系统:改善烤炉通风系统,增加燃烧空气供给,加强废气排放,有助于减少釉层表面的空气气泡,减少釉面针孔的形成。
5. 喷涂和施釉的技术控制:采用合适的喷涂技术和施釉方式,注意均匀施釉,减少涂布时的过量和重复,避免釉层流淌和污染,有助于减少针孔的产生。
6. 控制窑炉烧结条件:调节窑炉的烧结条件,如氧气含量、通风量和温度等,有助于改善釉层的烧结效果,减少针孔的形成。
以上是减少釉面针孔的常见方法,根据具体情况和问题的不同,可以综合应用多
种方法来改善釉面质量。
釉面砖釉面有针孔的分析和解决方案2006-12-26 18:43 作者:慧聪网来源:转载关键字:摘要本文主要针对釉面砖釉面针孔做较为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分别从坯料、釉料、燃料、烧成,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针孔,坯料,釉料,煤气站,窑炉1前言釉面砖经常会出现针孔(开口泡)、痱子(敝口泡)、釉面不平(起皱)、落脏等缺陷。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并且降低了产品的档次。
解决这些问题刻不容缓。
现笔者将对针孔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釉面砖使用的熔块釉有:有光透明、有光锆白和哑光白釉。
一般哑光釉不会有针孔,透明釉即使有一点,但由于它本身透明,看起来也不明显。
因此,现在主要谈一下有光锆白釉的釉面针孔问题。
下面按着坯料-釉料-烧成(燃料)的顺序来介绍,并提出解决方案,以供参考。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不妥之处望能指正。
2坯料对针孔的影响2.1坯用原料的影响坯用原料应尽可能选用烧失量低的原料,保证生产坯料配方的烧失量不超出要求范围。
一般二次烧釉面砖的烧失保持在9﹪以下。
特别注意要选用一些含钙高的泥沙料,这样可降低硅灰石(降成本)和碳酸钙(降烧失量)的用量。
三水新明珠陶瓷有限公司就用了一种含钙很高的的沙来代替硅灰石和碳酸钙。
2.2坯料的细度的影响坯料的细度应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太粗了,排气不净,反应不完全。
堆积不紧密,坯体表面粗糙、空隙多,易吸烟。
釉烧时易产生针孔。
一般二次烧釉面砖坯料细度保持在:(3.0~3.5)g/100ml?比重1.700±?。
2.3坯粉的纯洁度的影响现在很多厂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都采用水煤浆炉喷雾干燥塔。
它的工作原理是:把球磨到一定细度的水煤浆喷到炉膛燃烧,排出的热气用来干燥粉料。
如果水煤浆燃烧不完全,就可能会有碳粒混入热空气一起进入喷雾塔;因此要过滤好热空气。
另外,输送粉料的皮带磨损后,混入的粉料中的橡胶粒也会对釉面产生一点影响。
2.4坯体成型压力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坯体成型压力越大,堆积密度越大,越不易排气,导致坯体有机物质太多(黑心)某厂25×33规格砖成型压力如表?1?所示:2.5坯用添加剂的影响一般坯用添加剂都是无机的,不会有多大的影响。
釉面针孔是陶瓷产品生产中的常见问题之一。
高温强化瓷由于原料中含有40%的Al 2O 3,并且需要在1340℃环境中烧制,胎体瓷化速度相对较慢,如果油料配方不够合理,胎体与成熟温度存在差异,这会导致釉面质量下降,引起各种问题,其中以釉面针孔形成最为常见[1]。
釉面针孔缺陷的出现,会影响高温强化瓷的使用性能与质量。
因此需要深入分析高温强化瓷的形成原因,从而改进釉料配方,减少针孔缺陷的出现,提高釉面质量,从而提高高温强化瓷的质量,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高温强化瓷是指高质瓷中加入铝、镁等成分,或者是以镁质石粉、高长石粉为原料,经过1340℃烧制形成的日用瓷,具有耐碰耐撞的特点,是市场中比较热门的一种陶瓷制品[2]。
目前我国高温强化瓷有许多种类型,包括高铝质、高硅质、镁质,或者是使用白云母、磷灰石、氧化钛等原料制成的高温强化瓷,但是市场中最常见的还是高铝质、高硅质的高温强化瓷。
高温强化瓷具有不易破损、质地坚硬的优势,与普通瓷器相比,可以做到胎体更薄且强度更好,同时瓷质细腻、白度柔和,透光性好,能够呈现不一般的质感与亮度,因此获得了许多消费者的喜爱;高温强化瓷相比于传统瓷器来说,其保温性能更好,受到喝咖啡、泡茶人群的欢迎;并且高温强化瓷属于环保产品,受到了发达国家的追捧,远销海外。
虽然高温强化瓷深受市场喜爱,远销海外。
但是从实际生产来看,高温强化瓷制作工艺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导致质量问题的发生,其中以釉面针孔缺陷的影响较为严重。
釉面针孔也被叫作“猪毛孔”或是“棕眼”,是出现在釉面的微小孔洞,通常在0.5mm~1.0mm 左右[3]。
釉面针孔缺陷的发生,会影响高温强化瓷的使用性能与美观性,从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若不及时解决这一问题,将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下降。
因此需要深入分析高温强化瓷釉面针孔缺陷的产生原因,从而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文章根据临床文献以及笔者的工作经验,总结高温强化瓷釉面针孔缺陷发生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泥料质量不合格会导致高温强化瓷釉面针孔缺陷的发生。
关于釉面砖现出质量缺陷的答疑等作者:秦威韩复兴彭湘晖来源:《佛山陶瓷》 2012年第2期关于釉面砖出现质量缺陷的答疑问:西南某陶瓷釉面地砖生产企业,主要生产400mm×400mm、600mm×600mm规格的水晶砖产品,以煤转气为燃料。
但最近此产品发生缩釉和釉面针孔质量事故,请问秦工这是什么原因,怎么解决?答:釉面针孔和缩釉质量缺陷一直都是釉面砖产品的常见质量问题之一,特别是釉面针孔的产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釉料的细度问题、窑炉的温度和气氛问题,以及丝网印刷等生产工艺环节方面。
目前,大部分的陶瓷企业都以煤转气为燃料生产瓷砖。
但煤转气技术也只是一种过渡技术,使用煤转气技术,煤渣含煤量较高,这就意味着能量的转化率较低。
使用煤转气和以重油为燃料的窑炉,在气氛的控制上还存在差别。
如果产品上出现釉面针孔问题时,要检测釉料是否存在问题,或陶瓷色料的细度是否符合要求,以及是否水洗干净,或熔块球磨细度过粗或过细等都会导致釉面针孔问题的产生。
因此,在出现釉面针孔的情况下,可先用325目的标准筛检测釉浆的细度。
对于一次烧成的生坯来说,预热带也是关键控制点之一。
由于生坯中的水分等挥发物在lOOoC左右开始挥发,部分盐类在800。
C左右开始挥发,如果预热带的时间不够长,或是温度调节的不适当都会导致水汽在预热带的累积和坯体中杂质排放不彻底,进而导致后期熔釉过程中气泡的产生,导致砖坯釉面大量针孔的产生。
一般来说,缩釉多半是温度过高而导致的。
当然,也有其他的原因,但发生大面积的整片砖的缩釉多半是温度问题导致的。
特别是使用煤转气的陶瓷生产线,需要经常观察并调节窑内的气氛,当发现火枪喷出带黄色的火苗时,多半是燃烧不充分。
窑内的温度是否均匀,也可以通过窑内的颜色进行辨别,要注意查看窑内的燃烧火苗颜色和整体是否有亮点或者暗点。
经调查,该企业产品出现的质量问题是由于输送煤气的部分管道发生堵塞,进而导致一部分喷枪火力过大超温;另一部分喷枪火力不够,燃烧不充分,窑内氧化气氛不够。
釉面砖釉面有针孔的分析和解决方案2006-12-26 18:43 作者:慧聪网来源:转载关键字:摘要本文主要针对釉面砖釉面针孔做较为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分别从坯料、釉料、燃料、烧成,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针孔,坯料,釉料,煤气站,窑炉1前言釉面砖经常会出现针孔(开口泡)、痱子(敝口泡)、釉面不平(起皱)、落脏等缺陷。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并且降低了产品的档次。
解决这些问题刻不容缓。
现笔者将对针孔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釉面砖使用的熔块釉有:有光透明、有光锆白和哑光白釉。
一般哑光釉不会有针孔,透明釉即使有一点,但由于它本身透明,看起来也不明显。
因此,现在主要谈一下有光锆白釉的釉面针孔问题。
下面按着坯料-釉料-烧成(燃料)的顺序来介绍,并提出解决方案,以供参考。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不妥之处望能指正。
2坯料对针孔的影响2.1坯用原料的影响坯用原料应尽可能选用烧失量低的原料,保证生产坯料配方的烧失量不超出要求范围。
一般二次烧釉面砖的烧失保持在9﹪以下。
特别注意要选用一些含钙高的泥沙料,这样可降低硅灰石(降成本)和碳酸钙(降烧失量)的用量。
三水新明珠陶瓷有限公司就用了一种含钙很高的的沙来代替硅灰石和碳酸钙。
2.2坯料的细度的影响坯料的细度应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太粗了,排气不净,反应不完全。
堆积不紧密,坯体表面粗糙、空隙多,易吸烟。
釉烧时易产生针孔。
一般二次烧釉面砖坯料细度保持在:(3.0~3.5)g/100ml?比重1.700±?。
2.3坯粉的纯洁度的影响现在很多厂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都采用水煤浆炉喷雾干燥塔。
它的工作原理是:把球磨到一定细度的水煤浆喷到炉膛燃烧,排出的热气用来干燥粉料。
如果水煤浆燃烧不完全,就可能会有碳粒混入热空气一起进入喷雾塔;因此要过滤好热空气。
另外,输送粉料的皮带磨损后,混入的粉料中的橡胶粒也会对釉面产生一点影响。
2.4坯体成型压力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坯体成型压力越大,堆积密度越大,越不易排气,导致坯体有机物质太多(黑心)某厂25×33规格砖成型压力如表?1?所示:2.5坯用添加剂的影响一般坯用添加剂都是无机的,不会有多大的影响。
3釉料对针孔的影响:3.1底釉(化妆土)配方的影响⑴ 底釉尽可能采用经过煅烧的原料,如烧滑石、烧高岭、煅烧土、煅烧氧化铝及熔块。
在使用之前检测原料是否完全煅烧。
⑵ 底釉不允许使用碳酸盐,如碳酸钙、碳酸钡等。
这类型烧后分解气体的化工料。
⑶ 尽可能用含有多种组份的原料来代替含单一组份的原料。
如用硅灰石代替石英和碳酸钙,用熔块代替长石、烧滑石等熔剂,用高岭土(瓷石)代替石英、铝粉。
⑷ 底釉细度一般在(0.5~0.7)/100ml?比重1.820±?。
⑸ 配方实例:煅烧土(用部分气刀土)55+煅烧刚玉粉(含有石英,温度较铝粉低)6+锆白熔块(底釉用)24,另外加一些烧滑石、石英、长石、锂瓷石等,降低成本。
配方调好后要打饼试烧测烧失、白度、膨胀系数和吸水率(烧结程度)等参数。
3.2面釉(有光锆白熔块釉)的影响3.2.1熔块釉的组成作为乳浊剂的锆英石加入会提高釉的高温粘度。
一般釉的粘度越高针孔就会越多;反之,越少。
釉中含有较多的碱性氧化物、氧化钡和氧化硼,造成表面张力过大,釉融体中的气泡不易排除,易产生针孔。
锌哑光熔块釉中的氧化锌加入量过多,则会提高釉的温度而影响熔融性,将使釉面容易留下针孔(痱子)。
高要市将军陶瓷厂刚开始用的就是锌哑光釉,使用一段时间后釉面起了大量的痱子(敝口泡)。
改用钙哑光釉,外加一些生料(增白),烧出来没有问题,但白度始终达不到锌哑光熔块釉。
当有光和哑光砖混烧时,极容易产生釉面问题,这时哑光砖最好用半熔块半生料配方(因为这种配方可根据窑炉进行调整,实用范围广)。
3.2.2熔块的制备熔块熔制温度过高、熔融时间长,致使低熔物大量挥发,釉的高温粘度增大,釉烧时不利于排气,针孔增多。
熔制温度过低、熔融时间短,熔块没有化合好,熔融物中出现夹生料,在釉烧时,再次氧化分解而导致针孔。
我们在选用熔块时一定要做好来样检测工作,不磨的熔块粒放在素坯上和已磨好淋釉的砖一起烧,看釉面效果。
3.2.3熔块配方A配制熔块用的原料细度一般配制熔块时用原料的细度并不是都相同。
某熔块厂用的石英粉在100目左右。
也并不是熔剂原料细度就要粗。
因此要控制好原料的细度,使配方能到最高烧成温度共熔。
B熔块配比一般按表?2?中的化学组成,计算出几个配方试烧,应该相差并不是很大。
使用温度决定熔制温度。
C熔块始熔温度有许多厂在熔块使用时,都会出现针孔现象。
特别是一些自已生产熔块的陶瓷厂家。
大多数陶瓷厂都有反应熔块始熔温度偏低。
笔者曾在三水凡第诺仿古砖上线,成釉烧出来都有大量而密集的针孔,怎么也找不到原因。
最终找出原因是原料始熔温度过低,与窑炉烧成曲线不相适宜。
3.2.4添加剂的影响陶瓷厂在使用熔块釉时都会加(5-8)﹪的高岭土,0.15%的甲基,0.25%的三聚。
这其中要特别注意添加剂的ph值,应尽可能保持在中性。
3.3色料的影响由于色料行业竞争激烈,价格战早已搬上了桌面。
随着价格的降低,厂家为了保证利润,大都会在成品色料中外加一部分超细石英粉。
这样做虽然能增强发色能力;但是往往由于石英的细度不够,温度太高致釉面大量针孔。
现生产釉面砖的厂家在检测原料时,应加入面釉中烧成看是否有针孔。
另外,色料也存在熔制熔块同样的问题。
未熔透和过熔。
色料配方不合理,矿化剂使用不恰当,都会导致釉面针孔。
与进口色料相比,国产色料的发色能力和细度远远达不到进口的。
3.4印刷釉的影响印刷釉一般细度都很小,丝网印刷釉一般要过250目以上,辊筒印刷釉要过325目以上。
印刷釉影响釉面针孔的因素主要是印刷釉的加工方式。
绝大多数陶瓷生产厂家做丝网印刷釉都是用透明面釉直接球细过筛使用。
与之比较ESMALGLASS精密陶瓷科技有限公司?后更名为星谊精密陶瓷科技有限公司?的中温有光釉粉mm40-1036c,中温哑色釉粉mm40-1507c,是用有光(哑光)透明熔块,外加超细石英粉和高岭土配成。
然后湿磨、喷雾干燥、干磨。
这种加工方式。
加工的印刷粉超细,表面能大,发色能力强,悬浮性能好。
由于是干粉,因此在加工花釉和花釉配方时加入量精确。
而用透明面釉直接球磨做为印刷釉,其未脱水,长时间存放?必然存在问题?如Na+离子析出、添加剂的分解、发酵以及杂质的带入?,这些问题就可能导致釉面针孔。
另外,其在配方中的加入量不但不确定,而且水也是引起釉面针孔的原因之一。
其配成花釉印在砖上,会导致生釉面水份太高,釉面结构会随水重排,凸露出许多毛细孔,而烧成时也会由于水的蒸发、吸热、降低烧成温度而生烧。
3.5印油的影响3.5.1丝网印油(印膏)A印膏:黑印膏:腐钠加水、甲基搅拌而成(还会加一点乙二醇)。
白印膏:甲基加水、三聚球磨而成(还会加一点乙二醇)。
透明印膏:甲基加水搅拌而成(其中甲基必须是低粘的)。
这三种印膏是陶瓷厂用的最多的,特别是仿古砖,但由于其含水量大和原材料的问题,使用时容易导致釉面针现象。
B印油:分散剂(丙三醇等)+稀释剂(乙二醇、二甘醇、聚乙二醇、水等)+悬浮剂(酰胺、乙醇胺等)+消泡剂+防腐剂+流变剂+防针孔剂+……丝网印油的配方用原料基本和辊筒印油相同,只是丝网印油分散介质要多,而辊筒印油稀释剂要多。
3.5.2辊筒印油辊筒印油内的悬浮剂如果用氯化胺,那么注意用量要保证在(0.2~0.8)%之内。
超过0.8%会使釉面产生大量的针孔。
如果流变添加剂用三聚磷酸钠,那么要控制其用量,避Na+离子过多引起釉面针孔。
辊筒印油加入水量少,也是其针孔少的因素之一。
我国对添加剂方面的研究较少。
现国外所用的添加剂都是合成添加剂。
它避免了单一添加剂的缺陷。
现在进口辊筒印油比国产的好,其原因也就在这里,国内原材料受局限。
为什么辊筒印花砖烧出来的釉面比丝网印花砖烧出来的釉面要好?大概原因就是这些吧。
3.6球磨和陈腐3.6.1球磨时间球磨时间适当,可减少或消除釉泡和针孔。
球磨时间短,釉料颗粒粗,施在坯上的粗颗粒易架空成间隙而存储气体,细颗粒熔融后,粗颗粒仍未充分熔融填满间隙,待粗颗粒熔融后,釉面已封闭。
? 未完待续)这时,排也间隙中的气体就可能造成釉泡或针孔。
球磨时间过长,球石和内衬磨损,使釉中的高温物质(Al2O3、SiO2)含量增多,熔融体的高温粘度提高,使逸出气体的气孔不易熔平,造成针孔。
一般二次烧釉面砖的细度为(0﹒7~0﹒9)g/100ml?比重1.820±?。
3.6.2陈腐时间釉浆的陈腐时间过长,易受杂质(粉尘等)污染,增加造气物质;同时,碱性物质还会溶于水,而改变釉的成份,尤其储釉地方温度高,碱类溶解度过大,釉浆易发酵,导致釉烧后产生釉泡和针孔。
4烧成对釉面针孔的影响釉窑烧成曲线对釉面针孔的影响大概在以下几个方面:生烧、过烧、始熔温度点调节不当。
干燥窑出来砖水份一般在0.5%以下。
因此干燥窑在正常情况下的不影响釉面针孔;但注意阴雨天气抽湿烟囱抽力的影响。
4.1生烧、过烧生烧针孔有刀口,针孔较小,并且不是很密集,过烧,针孔无刀口,针孔也很小,但很密集。
一般在生产之初要用电炉试烧,并在最高烧成温度(一般为1080℃±)附近不同温度点各取一片,看釉面烧成情况,确定烧成温度。
4.2始熔温度点:首先把熔块球细,制成棒状,烘干。
先用电炉烧一下,并在最高烧成温度附近不同温度点各取出一条釉棒,看烧成情况,确定始熔温度。
如果始熔温度点低,那么生产时会由于釉面过早熔融,封闭砖面无法排气,导致釉面针孔。
4.3烧成气氛(零压位)一定要保证产品在?微还原气氛-零压位-强氧化气氛这样的环境下烧成。
4.4燃料的影响:燃料的影响主要是它的纯度和雾化程度。
现许多新投产的陶瓷厂为了降低成本,都采用发生炉煤气生产。
要注意其成份的各项指标合格。
5解决办法和预防措施5.1严格控制坯用、釉用原料的烧失量。
5.2选择合适窑炉烧成制度的熔块。
5.3调好化妆土,保证低烧失量尽可能用优质原料。
5.4色料、印刷釉、印油,选用时应检测,保证其对釉面针孔无影响。
5.5严格控制釉浆细度和存放时间。
5.6提高淋釉质量,避免气泡的带入。
5.7加强素窑的氧化气氛。
5.8拉开素烧与釉烧温度,素烧温度应高于釉烧温度(80~120)℃。
5.9保证燃料的纯度和雾化度。
5.10合适的釉烧温度及充分的氧分气氛。
HC360慧聪精彩6实例对当前产品质量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措施本人对近期技术部和制成车间的分析:1、检查高岭土后发现其酸性偏高,更换高岭土后有一定好转,但未能彻底解决问题。
2、检查熔块认为熔块质量有问题,更换佛山各厂家熔块均有此类缺陷。
3、对煅烧高岭土、石英粉、长石粉、烧滑石粉、三聚磷酸钠、甲基纤维素的排查均未能发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