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的检测
- 格式:pdf
- 大小:229.00 KB
- 文档页数:3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状况及耐药机理分析[摘要]目的: 探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状况及耐药机理。
方法: 利用excel表格对我院2010~2014年期间综合重症监护室中各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情况、用药密度、检测菌分离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0~2014年期间,我院综合重症监护室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用药密度分别为32.7、30.12、29.52、28.55、27.15,呈逐年下降趋势。
各年度检测率变化较小,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呈逐年增加趋势。
非发酵革兰氏阴性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显著高于肠杆菌科细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随用药密度的减少变化不大。
结论: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临床使用应慎重,注意用药的合理性。
[关键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状况,耐药机理[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enicillium carbon alkene antibiotic drug resistance situation and mechanism of drug resistance. Methods: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0 to 2014, using excel spreadsheet to integrated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during various carbon penicillium alkene antibiotics usage, the density of medication, bacteria separation conditions were analyzed. Results: during 2010 ~ 2014, and our general intensive care unit carbon penicillium alkene antibiotic drug density were 32.7, 30.12, 29.52, 28.55, 29.52, declining trend year by year. The annual detection rate of change is small,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incidence increased year by year. The fermentation of gram-negative bacteria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pseudomonas aeruginosa) on carbon penicillium alkene antibiotic resistant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enterobacteriaceae bacteria (e. coli), sewer e. coli, klebsiella pneumoniae, with resistance reduction medicine density changed little. Conclusion: penicillium carbon alkene clinical use of antibiotics should be careful, pay attention to the rationality of drug use.[Key words] penicillium carbon alkene of antibiotics, drug resistance, resistance mechanism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的-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耐受性好、抗菌谱广、毒性低、抗菌活性强等优点,是目前临床上治疗重症细菌感染、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多重耐菌株感染的首选药物。
中江县人民医院
多重耐药判断标准
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指对苯唑西林耐药或头孢西丁诱导实验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2、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ancomycin resistant enterucocci.VRE),主要包括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判断标准为对万古霉素耐药。
3、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 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主要在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肠杆菌科细菌中产生,判断标准为对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或美洛培南)不敏感,并且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和头孢他啶耐药。
如果是摩根菌、变形杆菌属或普罗威登斯菌属中某些对亚胺培南天然不敏感的细菌,应查看是否对美洛培南不敏感。
4、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s resisi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CR-AB),判断标准为对亚胺培南或美洛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
5、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Carbapenems resistant Pseudomonas acruginosa,CR-PA),根据我院的多重耐药菌实际,在多重耐药或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我院监测和重点防控对亚胺培南或美洛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
多重耐药菌检测与结果解释一多重耐药菌定义1多重耐药细菌: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每类中一种或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2泛耐药细菌:细菌对大多抗菌药物不敏感,只有一两种药敏感,临床很少药可选用的细菌。
3全耐药细菌:对所有抗菌药物耐药的细菌。
临床常见多重耐药菌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ESBLS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阴性杆菌(大肠埃希氏菌、克雷伯氏菌、奇异变形杆菌)VRE 耐万古酶素肠球菌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鲍氏不动杆菌二各类多重耐药菌知识简介(一)MRS多重耐药葡萄球菌1、葡萄球菌耐药机制(1).MRS对甲氧西林等耐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称为甲氧西林耐药的葡萄球菌(MRS),其耐药机制为葡萄球菌细胞内含有mecA基因,介导产生新的青霉素结合蛋白2a(PBP2a),致使与β-内酰胺类药物亲和力减低所致。
(2).MSS相应不含有mecA基因的葡萄球菌因对甲氧西林等β-内酰胺类药物敏感,称为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
2、检测方法(略)3.结果解释苯唑西林敏感:提示对青霉素酶稳定的青霉素(氯唑西林,双氯西林,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头霉素,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
苯唑西林耐药:提示对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即使体外敏感,也不能报告敏感。
MRS对全部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对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常常同时耐药,糖肽类抗菌药物仍为治疗MRSA、MRSE、MRCNS的最佳选择。
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E: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CNS: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二)ESBLS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氏菌,奇异变形杆菌)1耐药机制质粒介导的β-内酰胺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1).灭活(水解)超广谱β-内酰胺药物-通过TEM-1、TEM-2、SHV-1的突变产生-ESBLs有很多种不同敏感谱的酶型(TE M≈150种;SHV≈100种;CTX-M≈50种)(2.)不水解头霉素类(3.)可被β-内酰胺酶抑制剂抑制(如克拉维酸)携带ESBL基因的质粒会同时携带多个耐药基因--氨基糖苷类,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氟喹诺酮类,氯霉素,四环素产ESBL菌株导致的血流感染通常与高的死亡率相关在医院和护理室的爆发流行-对感染控制很重要2、检测方法(略)3、ESBLs检测结果解释一但产生ESBL,即对所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氨曲南耐药,但对碳青霉烯类、抑制剂复合类抗菌药物和头霉素类敏感。
鲍曼不动杆菌OXA-23、OXA-24耐药基因研究摘要】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OXA-23、OXA-24耐药基因研究。
方法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值);PCR检测OXA-23、OXA-24耐药基因,并对扩增出的基因测序比对。
结果90株鲍氏不动杆菌,均为多重耐药菌株,其中同时对5种抗生素耐药的占81.6%;检出6株携带OXA-23基因(全部对美罗培南和亚安培南耐药)、均未检出OXA-24基。
结论某医院流行产OXA-23型酶的菌株,需要采取措施防止其进一步传播。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耐药基因鲍曼不动杆菌广泛存在于医院环境中,如呼吸机设备、消毒液、透析机、水龙头等[1],是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可以引起多种医院感染,如肺炎、伤口感染、败血症和脑膜炎等。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不断发展。
因此,研究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分子机制,可为合理选择抗生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耐药株进一步扩散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对2004年1月~2008年7月临床分离的90株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谱进行了测定,对OXA-23、OXA-24耐药基因进行了检测。
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菌株2004年1月至2008年7月分别从河北省8家医院ICU室、呼吸内科、神经外科、急诊科等收集到90株鲍氏不动杆菌,其中痰液标本82株、分泌物3株、尿液2株、咽拭子1株、耳分泌物1株、脓液1株。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API) 公司生产的VITEK-32型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及配套试剂盒对细菌进行鉴定。
1.2 试剂和主要仪器抗生素:美罗培南(MEM)、亚胺培南(IPM)、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左氧氟沙星(LEV)、头孢他啶(CAZ)、阿米卡星(AKN)、头孢哌酮/舒巴坦(CFP/SB)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DNA分子量Maker、dNTP、Taq DNA聚合酶等分子生物学试剂,均购自Sigma公司;PCR引物由博迈德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合成,胶回收试剂盒购自Promega公司。
耐药特点如果临床出现产ESBLs菌株,则对青霉素类、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曲松等)、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氨曲南)耐药,ESBLs在实验室有一专门的检测方法,如果病人的药敏报告单已注明为产ESBLs菌株,则表明已经实验室确证。
如果病人药敏报告单未注明为产ESBLs菌株,三代头孢菌素和单环酰胺类抗生素中有一种MIC≥2ug/ml,或符合CAZ≤22mm、ATM≤27mm、CTX≤27mm、CRO≤25mm其中一个,则提示菌株可能产ESBLs,这种情况下,即使实验室报告为敏感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和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临床也不推荐使用。
预防大肠杆菌互传播,导致临床高死亡率及高比率持续性定殖,应充分引起注意。
因此,在治疗时,减少第三代头孢菌素和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应用,可以显著降低产ESBLs菌株的出现。
选择治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首先,一旦确定为产ESBLs菌株,应立即停止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和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治疗。
对付产ESBLs菌株,最有效的抗生素为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较为常用。
其次,头霉素类中的头孢西丁、头孢美唑等对其也有效。
因为ESBLs活性可以被克拉维酸、舒巴坦、他唑巴坦等β-内酰胺酶抑制剂所抑制,所以,也可以选择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混合制剂,如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但如果细菌同时产ESBLs和AmpC酶,这种方法就没用了,因为AmpC酶可以水解以上抗菌药物,且其活性不被克拉维酸、舒巴坦等β-内酰胺酶抑制剂所抑制。
检测方法目前检测ESBLs的常用方法有双纸片协同试验(即阿莫西林双纸片协同试验与替卡西林双纸片协同试验,以NCCLS纸片表型确证试验测定结果为标准,筛选出产ESBLs)、纸片表型确证试验、琼脂稀释法确证实验、三维试验等。
折叠扩散法1.筛选试验:选用头孢泊肟、头孢他啶、氨曲南、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每片含量均为30μg)药敏纸片中的至少2种,用苗勒-欣顿(MHA)琼脂,标准纸片扩散法测试抑菌环直径,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1997年标准进行判断。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酶和整合子的检测张琪;程训民;沈继龙【摘要】目的了解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碳青霉烯酶和整合子的携带情况.方法从我院临床标本分离的65株鲍曼不动杆菌中筛选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株,测定其对15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用EDTA协同试验筛选金属β-内酰胺酶,改良Hodge试验初筛碳青霉烯酶;PCR扩增碳青霉烯酶基因和整合酶基因,并测序分析.结果65株鲍曼不动杆菌中筛选34株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株,对米诺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和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分别为8.8%、47.1%、73.5%和82.4%,对其余11种抗生素耐药率均为100.0%.EDTA协同试验结果均为阴性,改良Hodge试验28株(82.4%)结果阳性.基因扩增和测序结果表明34株细菌中25株(73.5%)产OXA-23型碳青霉烯酶,13株(38.2%)产KPC-2型碳青霉烯酶.21株(61.8%)Ⅰ类整合酶基因阳性,其中17株检测出2300bp的可变区基因盒,序列对比显示为aacA4、aadA1和catB8基因盒.未检出OXA-24、OXA-58、IMP、VIM型酶和Ⅱ类整合酶基因.结论产OXA-23型和KPC-2型碳青霉烯酶是我院2013年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Ⅰ类整合子广泛存在于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但可变区不携带OXA-23型和KPC-2型碳青霉烯酶编码基因.【期刊名称】《中国抗生素杂志》【年(卷),期】2015(040)005【总页数】5页(P377-381)【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碳青霉烯酶;整合子【作者】张琪;程训民;沈继龙【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教研室,安徽病原生物学省级实验室,合肥230032;淮北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淮北235000;淮北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淮北235000;安徽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教研室,安徽病原生物学省级实验室,合肥23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8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是临床分离的院内获得性感染重要病原菌之一,常见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相关性感染、切口感染等,其感染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
短篇论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检测∗徐㊀益,王㊀佳ә,高㊀辉,朱雯梅,姚㊀瑶,方㊀尘(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云南心血管病医院检验科,云南昆明650051)㊀㊀摘㊀要:目的㊀探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耐药基因分布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㊀收集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94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并检测其耐药性,提取细菌D N A,用P C R法扩增检测耐药基因.结果㊀94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广泛耐药,对头孢类㊁青霉素类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达100.0%;对庆大霉素㊁妥布霉素㊁阿米卡星㊁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率均超过90.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㊁左氧氟沙星㊁米诺环素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88.3%㊁87.2%和60.7%;对替加环素保持高度敏感性,未检测出耐药菌株;用P C R方法分别检测鲍曼不动杆菌的O X AG23㊁T E M耐药基因,结果显示O X AG23基因阳性率为91.5%,T E M基因阳性率为86.2%.产O X AG23型㊁T E M型耐药基因可能是该院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βG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产生耐药的主要原因.结论㊀通过该研究发现,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广泛耐药,且多数菌株携带O X AG23㊁T E M基因,其携带耐药基因与耐药表现基本一致,临床上应加强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监测,控制并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关键词: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㊀耐药率;㊀耐药基因D O I:10.3969/j.i s s n.1673G4130.2020.08.024中图法分类号:R446.5文章编号:1673G4130(2020)08G0993G03文献标识码:B㊀㊀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类条件致病的革兰阴性球杆菌,是导致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近些年来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及医疗侵入性操作的增加,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及泛耐药菌株的检出率逐年升高,其感染率及临床致死率日趋严重[1].产βG内酰胺酶是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最重要的耐药机制[2].国内外学者对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分布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由于地区差异性㊁医院治疗手段不同㊁从而使细菌面临的选择性压力不同,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异质性.本研究主要针对本院临床各科室分离的94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耐药性分析及研究耐药基因中具有代表性的D类丝氨酸苯唑西林酶中的O X AG23型和A类超广谱内酰胺酶中的T E M型,检测其阳性率,分析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的关系,以便更好地了解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及耐药基因在当地分布的流行情况,及时合理的指导临床用药.1㊀材料与方法1.1㊀菌株来源㊀收集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各临床科室分离标本,筛选出其中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共94株进行试验.1.2㊀仪器与试剂㊀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测试系统及其配套试剂㊁抗菌药物纸片,O m e g a公司的B a cGt e r i a l D N A K i tD3350G01细菌D N A提取试剂盒㊁O lGi g o公司的引物㊁MA S T E R M I X㊁琼脂糖㊁D N A标志物,水浴箱㊁离心机㊁电泳仪㊁P C R扩增仪㊁凝胶成像系统.1.3㊀细菌鉴定及药敏实验㊀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测试系统,适当补充药敏试验(KGB法和EGt e s t),药敏试验判断标准和结果解释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标准,并用标准菌株做药敏质量控制.1.4㊀耐药基因检测1.4.1㊀D N A模板制备㊀用O m e g a公司的B a c t e r i a l D N A K i tD3350G01细菌D N A提取试剂盒,按照说明书步骤提取鲍曼不动杆菌D N A.1.4.2㊀P C R扩增㊀反应体系:1μL的上游引物,1μL的下游引物,25μL MA S T E R M I X,2μL的模板,21μL蒸馏水,反应体系总体积50μL.引物由北京博迈德基因技术有限公司合成.引物序列:O X AG23上游5ᶄGG A TC G G A T TG G A G A AC C A G AG3ᶄ,下游5ᶄGA T T T C T G A CC G C A T T T C C A TG3ᶄ,产物长度501b p;T E M上游5ᶄGA T C A G C A A T A A A C C A G CG3ᶄ,下游5ᶄGC C CC G A A G A A C GT T TT CG∗基金项目:昆明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十百千 项目(2017Gs w[后备]G87);昆明医科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2019S207).ә㊀通信作者,EGm a i l:15893854@q q.c o m.㊀㊀本文引用格式:徐益,王佳,高辉,等.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检测[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0,41(8):993G995.3ᶄ,产物长度516b p.反应参数为:94ħ预变性5m i n,然后94ħ变性30s,55ħ退火30s,72ħ延伸60s,共30个循环,最后72ħ延伸5m i n.1.4.3㊀P C R产物分析㊀扩增完产物经2%琼脂糖凝胶,110Vˑ35m i n电泳,放入凝胶成像系统扫描成像.电泳出现明亮的条带并且该条带与预期产物大小相同者送北京博迈德基因技术有限公司进行测序,测序结果通过N C B I网站B l a s t比对分析,从而证实耐药基因.2㊀结㊀㊀果2.1㊀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㊀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㊁头孢类和青霉素类的耐药率高达100.0%;对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为100.0%,对庆大霉素㊁妥布霉素㊁阿米卡星㊁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分别高达为97.6%㊁92.6%,92.7%和91.5%,对头孢哌酮/舒巴坦㊁左氧氟沙星㊁米诺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88.3%㊁87.2%和60.7%.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说明鲍曼不动杆菌对常规的抗菌药物普遍耐药,只对替加环素保持高度敏感,未检测出耐药菌株.见表1.表1㊀㊀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分布(%)抗菌药物耐药中介敏感替加环素0.04.695.4米诺环素60.734.05.3阿米卡星92.70.96.4左氧氟沙星87.212.80.0头孢哌酮/舒巴坦88.311.70.0复方磺胺甲噁唑91.50.08.5妥布霉素92.60.07.4庆大霉素97.90.02.1哌拉西林100.00.00.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00.00.00.0氨苄西林/舒巴坦100.00.00.0氨苄西林100.00.00.0阿莫西林/克拉维酸100.00.00.0头孢唑林100.00.00.0头孢西丁100.00.00.0头孢曲松100.00.00.0头孢吡肟100.00.00.0氨曲南100.00.00.0亚胺培南100.00.00.0环丙沙星100.00.00.02.2㊀耐药基因检测结果㊀通过观察琼脂糖凝胶成像上的阳性目的条带,计算得出携带O X AG23基因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为86株,其阳性率高达91.5%;携带T E M基因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为81株,阳性率为86.2%.阳性扩增产物进行测序,测序产物序列使用B L A S T进行比对,结果显示P C R引物扩增出的产物序列与G e n e b a n k发布的O X AG23㊁T E M基因序列相符.说明本院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多数携带O X AG23㊁T E M型耐药基因.见图1㊁2.图1㊀㊀O X AG23基因扩增产物电泳图像图2㊀㊀T E M基因扩增产物电泳图像2.3㊀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相关性㊀94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全部对碳青霉烯类㊁头孢类抗菌药物耐药,检测耐药基因O X AG23型为86株,未携带O X AG23基因的为8株,其阳性率高达91.5%;携带T E M 基因为81株,未携带T E M基因的为13株,阳性率为86.2%.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检出情况基本一致.见表2.表2㊀㊀耐药菌株耐药基因分布情况耐药基因类型阳性(n)阴性(n)阳性率(%) O X AG2386891.5T E M811386.23㊀讨㊀㊀论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类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在医院环境及人体皮肤黏膜表面或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广泛分布,因其具有极强的生存力和黏附力,常定植于医院的床旁仪器㊁被褥等非生物表面,可通过医务人员及器械传播,成为医院获得性感染的重要病原菌[3].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日趋严重,特别是随着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出现,更是增加了临床选择抗菌药物方面的困难.中国2018年C H I N E T数据显示:不动杆菌属(鲍曼不动杆菌占92.9%)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是73.7%和75.6%,而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即意味着对其他抗菌药物基本耐药,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巨大挑战.本研究中,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94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数据显示,这些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广泛耐药,与文献[4G5]报道一致.对头孢类㊁青霉素类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达100.0%;对庆大霉素㊁妥布霉素㊁阿米卡星㊁复方磺胺甲噁唑基本耐药,耐药率均超过90.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㊁左氧氟沙星㊁米诺环素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88.0%㊁87.5%和60.2%,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只对替加环素保持高度敏感性,未检测到耐药菌株.抗菌药物中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是抗菌谱广㊁抗菌活性强的一类抗菌药物,曾被作为是治疗多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首选药物[6],但从本研究得出的数据,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已经达到了100.0%.仅有新型抗菌药物替加环素对其敏感性较高,但由于替加环素高昂的价格及其临床疗效不确定性,导致其并不能在临床治疗中广泛使用.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非常复杂,目前主要包括四方面:(1)产生抗菌药物的相关酶类;(2)膜通道蛋白的缺失或渗透性下降;(3)外排泵的过度表达;(4)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7G8].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常常是由其中一种或几种机制共同作用而导致[9].本研究所检测的O X AG23和T E M分别属于产β-内酰胺酶中的D类酶苯唑西林酶和A类超广谱内酰胺酶中最具代表性的酶类,同时O X AG23和T E M也属于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阳性率最高的酶[10].研究结果显示检测的94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携带O X AG23基因菌株为86株,未携带O X AG23基因为8株,O X AG23阳性携带率为91.5%.根据抗菌药物敏感性实验,亚胺培南耐药率为100.0%,推测本院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携带O X AG23基因可能是导致亚胺培南耐药的原因;而检测T E M基因阳性菌株为81株,未携带T E M基因的为13株,阳性率为86.2%.结合其耐药表型结果,推测本院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携带T E M基因可能是导致哌拉西林和头孢类耐药的原因.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一线抗菌药物头孢类㊁青霉素类和碳氢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已经达100.0%,耐药情况严重.本院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多数携带O X AG23㊁T E M型耐药基因,其耐药基因与细菌耐药表型基本一致.但是由于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的复杂性,其余未携带O X AG23与T E M基因导致的耐药可能与其他耐药机制有关,如膜通道蛋白的缺失或渗透性下,细胞外排泵过度表达等.通过本研究发现,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广泛耐药,且多数菌株携带O X AG23㊁T E M 基因,其携带耐药基因与耐药表现基本一致.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不断增长,耐药形势日益严峻,临床上必须做好鲍曼不动杆菌的隔离及防护感控措施,并加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菌株的耐药性监测,才能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对于本地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的研究还在不断的进展中,课题组将继续检测其他耐药基因,分析出耐药基因在当地分布流行情况,从而指导临床及时㊁合理有效的用药.参考文献[1]HU A N GL,S U N L,Y A N Y.C l o n a l s p r e a do f c a r b a p e nGe mr e s i s t a n tA c i n e t o b a c t e rb a u m a n n i i S T92i naC h i n e s eH o s p i t a l d u r i n g a6Gy e a r p e r i o d[J].J M i c r o b i o l,2013,51(1):113G117.[2]Z A R R I L L IR,G I A N N O U L I M,T OMA S O N E F,e ta l.C a r b a p e n e m r e s i s t a n c ei n A c i n e t o b a c t e rb a u m a n n i i:t h em o l e c u l a re p i d e m i cf e a t u r e so fa ne m e r g i n gp r o b l e mi nh e a l t hc a r e f a c i l i t i e s[J].J I n f e c tD e vC t r i e s,2009,3(5):335G341.[3]C H I U C H,L E E H Y,T S E N GLY,e t a l.M e c h a n i s m s o f r e s i s t a n c e t o c i p r o f l o x a c i n,a m p iGc i l l i n/s u l b a c t a ma n d i m iGp e n e mi nA c i n e t o b a c t e r b a u m a n n i i c l i n i c a l i s o l a t e s i nT a iGw a n[J].I n t JA n t i m i c r o bA g e n t s,2010,35(4):382G386.[4]童金英,耿文娟.2011-2013年某院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5,14(4):240.[5]孟芝君.2012-2014年我院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6,16(7):980.[6]WO O D F O R D N,E L L I N G T O N M J,C O E L HOJ M,e ta l.M u l t i p l e xP C R f o r g e n e s e n c o d i n gp r e v a l e n tO X Ac a rGb a p e n e m a s e s i n Ac i n e t o b a c t e rs p p[J].I n tJ A n t i m i c r o bA g e n t s,2006,27(4):351G353.[7]罗湘蓉,李恒翠,袁军等.I C U患者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同源性及耐药机制[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4,43(7):612G614.[8]段佳佳.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相关耐药基因检测及分析[D].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2016.[9]E S P I N A LP,MA R T I S,V I L AJ.E f f e c t o f b i o f i l mf o r m aGt i o no nt h es u r v i v a lo f A c i n e t o b a c t e rb a u m a n n i i o n d r y s u r f a c e s[J].JH o s p I n f e c t,2012,80(1):56G60.[10]张吉生,赵永鑫,王英,等.我院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基因型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9,17(1):25G28.(收稿日期:2019G08G11㊀修回日期:2019G12G26)。
esblsESBLs是英文"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s"的缩写,中文翻译为"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曼不动杆菌等通常最易生产,其次,阴沟肠杆菌、粘质沙雷氏菌、弗劳地枸橼酸菌、绿脓杆菌也可生产。
其特点是可以水解灭活青霉素类抗生素、头孢菌素(主要为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他啶、头孢哌酮等,马斯平等除外)和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氨曲南、卡芦莫南等),通常不水解头霉素类(头孢西丁、头孢美唑等)和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
其活性可以被克拉维酸、舒巴坦、他唑巴坦等β-内酰胺酶抑制剂所抑制。
我国的产ESBLs菌株主要是分解头孢噻肟的CTX-M型。
耐药特点如果临床出现产ESBLs菌株,则对青霉素类、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曲松等)、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氨曲南)耐药,ESBLs在实验室有一专门的检测方法,如果病人的药敏报告单已注明为产ESBLs菌株,则表明已经实验室确证。
如果病人药敏报告单未注明为产ESBLs菌株,三代头孢菌素和单环酰胺类抗生素中有一种MIC≥2ug/ml,或符合CAZ≤22mm、ATM≤27mm、CTX≤27mm、CRO≤25mm 其中一个,则提示菌株可能产ESBLs,这种情况下,即使实验室报告为敏感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和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临床也不推荐使用。
预防第三代头孢菌素和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是导致产ESBLs菌株出现及传播的主要因素,此外,尚有其它因素。
若临床出现产ESBLs菌株,会在病人和医院之间及不同菌株之间相大肠杆菌互传播,导致临床高死亡率及高比率持续性定殖,应充分引起注意。
因此,在治疗时,减少第三代头孢菌素和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应用,可以显著降低产ESBLs菌株的出现。
选择治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首先,一旦确定为产ESBLs菌株,应立即停止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和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治疗。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中碳青霉烯酶基因的检测宁长秀;卢雪兰;邹文娇;邱锡荣;胡利民;吴国英;陈招娣【摘要】目的研究本院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中碳青霉烯酶基因流行状况,为治疗和控制其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2016年间临床分离的CRAB非重复株,Vitek-2 Compact型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实验,改良Hodge试验进行碳青霉烯酶初筛,EDTA协同试验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耐药基因.结果 69株CRAB对替加环素耐药率为1.4%,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率81.2%,其他抗生素耐药率均在90%以上,全部表现为多重耐药.改良Hodge试验阳性55株(80.0%),EDTA协同试验未检出阳性菌株.基因扩增KPC酶基因38株(55%),OXA-23酶基因68株(98.6%),OXA-51酶基因69株(100%),未检测出IMP-1、VIM-1、NDM-1、SIM-1、OXA-24和OXA-58等酶基因.结论本院69株CRAB耐药性非常严重,OXA-23和OXA-51型酶基因是其携带的主要碳青霉烯酶基因.【期刊名称】《中国抗生素杂志》【年(卷),期】2018(043)007【总页数】4页(P901-904)【关键词】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酶;耐药机制【作者】宁长秀;卢雪兰;邹文娇;邱锡荣;胡利民;吴国英;陈招娣【作者单位】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抚州344000;抚州市妇幼保健所,抚州344000;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抚州344000;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抚州344000;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抚州344000;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抚州344000;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抚州34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8.1由于碳青霉烯类药物对鲍曼不动杆菌具有较好效果,近年来常被作为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但是随着临床应用的日益增多,CRAB的检出也越来越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