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台上的“团圆”
- 格式:docx
- 大小:211.97 KB
- 文档页数:3
中秋节源于什么朝代中秋节,又称“月夕”、“八月十五”等,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它在什么朝代起源呢?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解读中秋节的起源,并探讨其在不同朝代的演变和发展。
一、起源于周朝-祭月的习俗中秋节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历史上的周朝时期。
在周朝,中秋节是一个宗教性质的节日,主要是为了祭祀月亮。
据《周礼》记载,周朝的国君和官员们在每年秋季的八月十五这一天,会聚集在宫廷或城市的祭坛前,举行盛大的祭月仪式。
他们会燃起熊熊燃烧的大火,献上各种祭品,向明亮的月亮祈祷丰收和家庭的幸福。
这种祭月的仪式延续至今,成为中秋节最核心的传统习俗。
二、发展于汉朝-赏月的文化中秋节在汉朝时期进一步发展,并有了更多与月亮相关的文化内涵。
在汉朝,人们喜爱团圆,赏月的习俗逐渐流行起来。
据记载,汉朝的宫廷中常设有特别的园林,名为“月台”。
中秋节那天,皇帝和贵族们会到月台观赏月亮,并举行庆祝活动。
到了晚上,他们会自带各种美食、灯笼和音乐器材,围坐在月台上,一边赏月一边欢唱、跳舞,共度中秋佳节。
这种习俗逐渐传到了民间,成为中秋节团聚赏月的重要活动。
三、繁盛于唐朝-团圆与诗词的结合唐朝是中秋节在中国历史上繁盛发展的时期。
在唐朝时,中秋节成为了一个全民性的盛大节日,人们茶余饭后都会开展各种庆祝活动。
在唐朝,人们除了赏月之外,还喜欢品尝月饼。
《唐诗三百首》中有不少诗歌都表达了唐代人民对中秋节的热爱和美好祝愿。
著名诗人杜牧的《月夜忆舍弟》中有“戏作渔阳鼙鼓泪,落花时节又逢君”的佳句,抒发了中秋佳节团聚之情。
这些诗词成为了中秋文化的瑰宝,将中秋节与文学艺术紧密结合。
四、流传至宋朝-民间习俗的形成到了宋朝,中秋节的民间习俗逐渐形成并深入人心。
宋朝时期,中秋节的风俗和礼仪更趋多样和繁华。
据史书记载,宋朝人们在中秋节期间,有登高、舞狮和击鼓等各种庆祝活动。
此外,以粉盒、糖果和矮鼓为基础的中秋节特色玩具也开始流行起来。
人们在中秋节时还会进行传统的娱乐活动,如猜灯谜、晒秋千等。
中秋节的团圆时刻朗诵稿《中秋节的团圆时刻》“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在这金秋送爽、丹桂飘香的时节,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
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人们对团圆的渴望,对亲情的珍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每当明月高悬,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总会围坐在桌旁,品尝着香甜的月饼,共赏那一轮皎洁的圆月。
此时此刻,无论身在何处,心都会向着家的方向。
对于在外漂泊的游子来说,中秋节是一份浓浓的乡愁;对于守候在家中的亲人来说,中秋节是一份殷切的期盼。
中秋节的团圆,不仅仅是家人的相聚,更是心灵的相拥。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常常为了生活奔波忙碌,忽略了身边最亲近的人。
而中秋节,就像是一个温暖的港湾,让我们暂时停下匆忙的脚步,回归家庭,感受亲情的温暖。
或许,平日里我们与家人会有争吵,会有误解,但在这团圆的时刻,一切的不快都会烟消云散,留下的只有深深的牵挂和无尽的关爱。
还记得小时候,中秋节是最快乐的时光。
那时候,我们会早早地盼着夜幕降临,然后一家人围坐在院子里。
桌子上摆满了各种水果和月饼,月光如水般洒在我们身上。
大人们讲述着古老的传说,我们则仰着头,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月亮,仿佛能看到嫦娥在月宫中翩翩起舞,玉兔在桂树下嬉戏玩耍。
那时候的我们,心中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如今,岁月流转,我们渐渐长大,那份童真也渐行渐远。
但中秋节的意义从未改变,它依然是我们心中最柔软的角落。
即使身处异地,不能与家人团聚,我们也会通过电话、视频,向亲人传递思念和祝福。
因为我们知道,距离割不断亲情,时间冲不淡牵挂。
在这个团圆的时刻,让我们放下手中的工作,抛开生活的烦恼,陪伴在家人身边。
陪父母聊聊家常,帮他们做做家务;陪孩子玩玩游戏,给他们讲讲故事。
这些看似平凡的举动,却能让家人感受到无尽的温暖和幸福。
因为,团圆不仅仅是身体的相聚,更是心灵的陪伴。
同时,中秋节也是一个传承文化的时刻。
我们要让下一代了解中秋节的由来和意义,让他们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秋佳节赏月共度团圆时刻中秋佳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这一天人们会与家人团聚,共度美好时光。
而在中秋之夜,赏月便成了团圆的象征。
赏月既是一种民俗传统,也是一种文化熏陶,更是一种思乡之情的宣泄。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人们通常会选择一些理想的地点,与亲朋好友一同赏月,共度团圆时刻。
在古代,赏月是贵族阶层的传统活动。
他们会选择一些画景如画的地方,搭建古朴华丽的月台,欣赏美丽的月光。
这些绝美的场景往往是在皇宫、府邸等地,而普通人很难得到这样的机会。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赏月逐渐成为民间的盛会,人们开始以各种方式庆祝这一节日。
在现代社会,城市中的人们虽然无法获得高山流水般的景致,但却不妨碍他们寻找属于自己的赏月之地。
有些人选择到公园或城市广场,因为那里的人烟稀少,周围的灯光也相对较少,可以更好地观赏到月亮的美丽。
还有一些人则喜欢到海边或湖边,因为在水边,月亮的倒影会更加清晰,给人一种超然的感觉。
甚至在家中的阳台或屋顶上,只要能够看到月亮,也可以成为一个赏月的好地方。
与此同时,人们在赏月的过程中往往会结伴而行,与亲友共度团圆的时刻。
这不仅是一种传统,也是一种情感的体现。
家人、亲友齐聚一堂,共同欣赏月亮的光辉,互相祝福,交流感情,成为了中秋最美好的时刻。
忙碌的现代生活中,这样的时刻显得尤为珍贵和难得,更加令人感受到亲情的温暖与团结的力量。
除了赏月,中秋佳节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传统活动,那就是吃月饼。
月饼作为中秋节最具代表性的食品之一,既有美味的口感,又寓意团圆和家庭的和睦。
每年的中秋佳节,人们准备各式各样的月饼,品尝着传统的口味,也尝试着新的创意。
而在赏月之时,一块香甜的月饼,更是增添了无限的享受和喜悦。
中秋佳节赏月共度团圆时刻,既是一种传统,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无论是古人还是现代人,都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亲情的怀念。
在赏月之夜,我们抬头仰望蓝天白云,凝望那皎洁的明月,感受着久违的亲情,思考着人生的意义。
金谷月中秋团圆节文化的历史渊源“万里无云镜九洲,最团圆夜是中秋”。
月的团圆唤起亲人大团圆,每逢中秋佳节,千家万户对着上空皎洁皓月,观赏祭拜,祈福祝愿,思念亲人,寄托情怀。
因此中秋在古代被视为特别的“团圆节”。
几千年来的中秋时节,人们企盼团圆的习俗凝聚成中国血缘的祥和文化一种体现,也是千年文脉的集萃精华。
“大团圆”作为中华民族血液中流淌的文化瑰宝,浓缩了几千年儒家文化中的“血亲人伦”,也就是我们所知“孝”的表现。
无论时光如何变迁,无论承载哪种方式,亦或碎花剪纸、亦或炮竹声频、亦或传世名著,亦或诗词歌赋,中秋团圆都是文人墨者诠释浓浓思乡情谊的最佳表达。
大团圆以独特的血亲团圆为基础,将民族团结和国家一统融合于儒家“团圆文化”之中,造就了东方式的、强大的“思亲”、“思乡”文化流。
金谷月中秋团圆节文化,正来源于儒家根深蒂固的文化渊源。
近代诗人徐志摩曾在《印度洋上的秋思》中这样说到:“所以我曾说:秋月呀?我不盼望你团圆。
这是秋月的特色”,可见大团圆在中秋月圆夜引发思乡之愁有多深。
值得提出的是,团圆节的民族相思情谊在宋代就已盛行。
最早关于团圆节记载始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
《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
……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的记载。
其后各朝各代的文人墨客对中秋团圆文化都有各种书写,这让国人对中秋团圆文化内涵的了解也更为深刻。
从名著中解读金秋团圆《红楼梦》中封建家庭式的团圆当我们走入曹雪芹留下《红楼梦》这卷千姿百态的文字版《清明上河图》,其中就有两章关于大观园热闹非凡、精细讲究的中秋夜的描写。
晚宴落幕,月上柳梢,贾母领一众前去赏月作乐。
书中写道:“当下园子正门俱已打开,吊着羊角灯。
嘉荫堂月台上焚着斗香,秉着风烛,陈献着瓜饼及各色果品。
邢夫人等一干女客皆在里面久候。
真是月明灯彩,人气香烟,晶艳氤氲,不可形状。
中秋团圆演讲稿月圆人团聚的喜悦《中秋团圆演讲稿:月圆人团聚的喜悦》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好!在这金风送爽、丹桂飘香的美好时节,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
今天,能够在这里与大家相聚,共同分享这月圆人团聚的喜悦,我感到无比的荣幸和激动。
中秋节,是我国众多传统节日中最具诗意和浪漫色彩的一个。
它承载着人们对亲人的思念,对团圆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每当明月高悬,清辉洒满大地,我们的心中总会涌起一股浓浓的温情,那是家的呼唤,是爱的牵绊。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家都是心灵的港湾,是疲惫时可以依靠的温暖怀抱。
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为了工作、为了梦想而奔波忙碌,与家人相聚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
然而,无论我们走得多远,无论外面的世界多么精彩,家始终是我们心中最柔软的角落。
每当中秋佳节来临,那份对家的眷恋就会愈发强烈。
我们渴望回到亲人身边,围坐在餐桌前,品尝着美味的月饼,共赏那一轮皎洁的明月,享受着天伦之乐。
还记得小时候,中秋节是我们最期待的节日之一。
那时候,物质生活或许并不丰富,但那份简单的快乐却让人难以忘怀。
每到中秋之夜,一家人会早早地在院子里摆上一张桌子,放上月饼、水果等各种美食。
大人们坐在一起聊天,孩子们则在一旁嬉戏玩耍。
当月亮慢慢升起,银白的月光洒在地上,仿佛给整个世界都蒙上了一层轻纱。
我们会仰望着那轮明月,听着长辈们讲述着那些古老而美丽的传说。
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这些故事陪伴着我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夜晚。
如今,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对中秋节的理解也变得更加深刻。
它不仅仅是一个欢乐的节日,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情感的寄托。
中秋节所蕴含的团圆、和谐、感恩等价值观,早已深深地融入了我们的血液中,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会给远方的亲人打个电话,送上一份问候和祝福;我们会和身边的朋友相聚,共同分享生活的点滴;我们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一切。
2022中秋赏月庆团圆作文(10篇)2022中秋赏月庆团圆作文篇1我们吃完饭后,便急急忙忙地回家赏月。
谁知月亮躲在厚厚的云层里不肯露头,我们便打开电视,一边看中秋联欢晚会,一边焦急地等待月亮的出现。
大约九点半的时候妈妈突然发现:“天上有月亮了!”我们跑到阳台上,那天空中果然有了月亮,它慢慢地从云层里爬出来,以一副害羞的样子露出一半脸来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逆着那云的移动方向,慢慢地爬到云的边上来了,先是一个弯,再是半圆,慢慢的满盈了。
我高兴起来,仔细的观察它的一举一动。
正当我看的起劲的时候,爸爸突然说:“拿望远镜就能看得更清楚了!”我便匆匆找出出三个望远镜,打算好好欣赏这美丽的月亮。
月亮高高的悬挂在空中,明显大多了,也亮多了。
月亮上面的黑影让我匪夷所思。
“爸爸,那黑影是什么呢?”我问。
“是环形山”爸爸说。
“月亮上面也有山吗?”“当然了,月亮上面也有像地球一样怪石嶙峋的山啊!”我点了点头,我又发现月亮旁边有五彩斑斓像彩虹一样的条纹,很漂亮,于是,我问爸爸。
“爸爸,月亮周围为什么回有五彩斑斓的彩虹呀?”“那不是彩虹,是月晕。
”“月晕是什么东西?”“是月亮的光环。
”我觉得满足了,心想:今天既知道了有关月亮的知识,又欣赏到了美丽的月亮,下次中秋节一定还要再来赏月。
2022中秋赏月庆团圆作文篇2今天的夜晚,很静很静;今天的月亮,很亮很亮;今天的人们,异常兴奋;今天的笑声,络绎不绝……今天晚上,在大人和小孩子们持续不断的说笑声与欢笑中,我们一家人迎来了月亮冲破薄薄的云雾—月圆的那一刻。
那一瞬间,孩子们的欢笑声似乎多了,大人们说笑声的音量似乎高了。
大人们和我们几个小孩又说笑了一会儿,奶奶站起身来拿了西瓜、香蕉等水果摆在窗台上,又拿了一盘月饼放在窗台上,说是要祭祀月亮,与此同时,我们大家伙一起面对月亮,许下各自的一个愿望。
过了一会儿,奶奶给我们讲中秋节的由来和吃月饼这个风俗习惯的由来。
听奶奶说中秋节是因为嫦娥偷吃了不死药,飞上了天,后羿非常思念妻子,所以才有了这个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日—中秋节。
月圆的祝福语嘿,月圆的时候,那可真是个美好的时刻哇!咱来说说月圆的祝福语哈。
有一回啊,中秋月圆夜,我们一家人聚在院子里。
月亮又大又圆,挂在天上,就像一个大银盘。
我们摆上了月饼、水果,一边赏月一边聊天。
那氛围,可温馨了。
看着那圆圆的月亮,我就想啊,得给亲朋好友们送上一些祝福语。
我拿出手机,开始给大家发短信。
我给好朋友发的是:“嘿,亲!今晚月亮贼圆呐!愿你就像这月亮一样,生活圆满,心情倍儿棒!啥时候有空咱再一起嗨皮呀!”给远方的亲戚发的是:“老舅哇,中秋月圆啦!希望你和舅妈身体棒棒,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等过年咱再聚哈!”给同事发的是:“哥们,月圆之夜,祝你工作顺顺利利,奖金多多。
下次咱再一起去撸串哈!”月圆的时候,祝福语可不能太老套。
得有点创意,有点温度。
就像对我那个爱臭美的闺蜜,我发的是:“亲耐滴,月亮圆了,你也得越来越美哈!赶紧找个帅锅,让你的生活像这月亮一样甜蜜蜜。
”她回我一个大笑脸,说:“就你会说话,等着,姐马上脱单给你看。
”还有对我那个整天忙工作的大哥,我发的是:“哥,月圆人团圆,你也别老忙着工作啦。
抽空回家看看,咱一家人一起吃个饭。
身体要紧,别太累着自己。
”大哥回我说:“知道了,弟。
等忙完这阵就回去。
”月圆的祝福语,其实就是把心里的那份温暖和牵挂表达出来。
让大家知道,在这个美好的时刻,有人在想着他们。
就像那圆圆的月亮,照亮了我们的生活,也连接着我们的感情。
以后每到月圆的时候,我都会用心地给大家送上祝福语。
让这份温暖和美好一直延续下去。
嘿嘿。
月光下的温馨团聚朗诵稿《月光下的温馨团聚》在城市的喧嚣与忙碌中,我们总是在追寻着什么,脚步匆匆,很少有时间停下,去感受那一份宁静与温暖。
然而,总有那么一些时刻,比如在月光如水的夜晚,当我们与亲人相聚,那份温馨与幸福便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我们的心间。
那是一个中秋佳节,明月高悬,洒下银白的光辉,照亮了整个城市。
大街小巷弥漫着月饼的香气,人们的脸上洋溢着节日的喜悦。
我也在这一天,踏上了回家的路途,心中充满了期待。
推开家门,熟悉的笑声和话语声传入耳中。
客厅里,父母正忙碌地准备着晚餐,弟弟妹妹在一旁嬉戏打闹。
那一刻,我仿佛回到了童年,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
“姐姐回来了!”弟弟妹妹欢呼着跑过来,紧紧地抱住了我。
我感受着他们的热情,心中满是感动。
父母从厨房走出来,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孩子,累了吧,快坐下歇歇。
”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月光透过窗户洒在桌上,映照着丰盛的菜肴。
有母亲亲手做的红烧鱼,父亲精心烹制的红烧肉,还有各种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我们一边品尝着美食,一边分享着彼此的近况。
父亲说起他在工作中的趣事,母亲则讲述着邻里之间的家长里短。
弟弟妹妹兴奋地讲述着学校里的点点滴滴,而我也向他们讲述着我在城市里的奋斗与收获。
月光下,我们的笑声和话语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温馨的画面。
晚饭后,我们来到了院子里。
月光如洗,照亮了整个院子。
我们搬出椅子,围坐在一起,品尝着月饼,欣赏着那一轮明月。
“看,月亮多圆啊!”妹妹指着天空说道。
“是啊,就像我们一家人团团圆圆。
”母亲微笑着说。
父亲轻轻地拍了拍我的肩膀,“孩子,无论你在外面遇到什么困难,家永远是你的港湾。
”我点点头,眼中泛起了泪花。
在这个月光下的夜晚,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感受到了亲人的关爱。
这份温暖,如同月光一样,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
我们一起回忆着过去的点点滴滴,那些一起度过的欢乐时光,那些共同经历的困难与挫折。
在这一刻,所有的烦恼都烟消云散,只剩下那份浓浓的亲情。
中秋节的各地庆祝方式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人们会通过各种方式庆祝这个团圆的节日。
然而,由于中国地域广阔,各地庆祝中秋节的方式也各不相同。
在北方地区,中秋节的庆祝方式通常与赏月和吃月饼密不可分。
人们会在这一天晚上聚集在一起,一边赏月一边品尝各种口味的月饼。
除了传统的蛋黄莲蓉月饼,北方地区还有一种特色的月饼,叫做“豆沙月饼”。
这种月饼以红豆沙为馅料,外皮酥脆,口感独特。
北方人还会在庆祝中秋节的时候举行一些传统的活动,比如舞龙、舞狮等,以增加节日气氛。
而在南方地区,中秋节的庆祝方式则更加多样化。
广东地区的人们会在中秋节期间举行一场盛大的花灯游行。
这些花灯通常由红纸制成,形状各异,非常精美。
人们手持花灯,沿街游行,热闹非凡。
此外,广东地区还有一种特色的中秋节庆祝方式,叫做“打龙舟”。
人们组成龙舟队,划着龙舟在江河湖海中竞渡,以纪念屈原。
在西南地区,中秋节的庆祝方式则更加神秘。
云南地区的人们会在中秋节当晚举行一场传统的祭月仪式。
他们会在户外搭建一个巨大的祭月台,上面供奉着各种美食和鲜花。
人们手持着蜡烛,围绕祭月台跳起舞蹈,祈祷家庭幸福、国泰民安。
这个仪式不仅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也是人们表达对月亮的敬意和感恩之情的一种方式。
此外,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也有着独特的中秋节庆祝方式。
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人们会在中秋节期间举行一场盛大的歌舞晚会。
他们会穿着传统的服饰,跳起维吾尔族舞蹈,唱起维吾尔族歌曲,庆祝这个团圆的节日。
而在西藏地区,藏族人们则会在中秋节当晚举行一场独特的篝火晚会。
他们会点燃篝火,围坐在一起,边唱边跳,享受着这个特殊的夜晚。
总的来说,中秋节的庆祝方式因地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无论在哪个地方,人们都以团圆为核心,通过各种活动来庆祝这个重要的节日。
无论是赏月、吃月饼,还是花灯游行、打龙舟,都是人们表达对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
中秋节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重要方式之一。
心有明月长团圆心有明月长团圆我独自一人漫步在夜晚的街头,抬头仰望着苍穹之上那皎洁的明月。
月光洒落在大地上,映照出一片银色的海洋,我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这个时刻,心中的思绪不禁飞扬起来。
心有明月长团圆,这句话从我口中脱口而出。
它寓意着一种祝愿,祈祷远方的亲人和朋友能够平安归来,与家人团聚。
这句话虽然简短,但却充满了对家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
我的家人离我很远,他们生活在一个小村庄。
虽然他们没能享受到大城市的繁华,但村庄的宁静和和谐让人感到温暖。
每当夜晚降临,我就会心生渴望,渴望能回到那个小村庄,与家人共度天伦之乐。
这样的思念在我心中燃烧,如同明月照亮黑夜的人心。
而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人们常常被工作和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无法抽离开来享受家人的陪伴。
很多朋友因为工作的原因分别在各个城市,隔着千山万水亦或只是一段距离,却很难相聚一堂。
我们时常通过网络和电话沟通,但那种面对面的感觉却无法取代。
因此,我们渴望团圆,盼望着那一个难得的假期,让我们能够回归到家人的怀抱。
彼时明月照人间,月光下的团圆时刻是我们心中最美好的时刻。
那一天,我们穿过山峦,穿过河流,来到了亲人的身旁。
我们彼此紧紧相拥,感受着彼此的温暖。
那一刻,心中的思念终于得到了释放,烦恼和忧愁也随之飘散而去。
围坐在一起,家人和朋友们聊天,分享彼此的生活点滴。
我们笑着谈笑风生,忘却了所有的烦恼和疲惫。
在这个时刻,我们才真正体会到团圆的幸福。
无论是大事小事,都能成为我们谈论的话题,我们仿佛回到了小时候,再一次获得了童年的欢乐。
在这美好的时刻,我们共同享受家人的温情,感受到了他们的无私和关爱。
他们为我们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饭菜,我们品尝着每一道菜肴,品味着家人的爱意。
那一夜,明月照亮了我们的团圆之宴,我们相互祝愿,祈祷着来年能够更加幸福,平安和快乐。
月圆人团圆,这是多么美好的时刻。
在明月下,我们与家人和朋友共度一夜,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那个时刻,我们感受到了家人团聚的意义,也明白了亲人之间的重要性。
咏月团圆的古诗
咏月团圆的古诗有10首,这10首古诗如下:
1.想到越中秋已尽,镜河应羡月团圆。
出自唐代裴夷直的《奉和大梁相公送人
二首》
2.风拍衰肌久未蠲,破窗频见月团圆。
出自唐代徐夤的《病中春日即事寄主人
尚书二首》
3.尊前事去月团圆,琥珀无情忆苏小。
出自唐代陈陶的《钱塘对酒曲》
4.明月团圆临桂水,白云重叠起苍梧。
出自唐代齐己的《送错公、栖公南游》
5.天心湖面月团圆,中着胡床坐广寒。
出自宋代王炎的《又题月台》
6.堪晓望晴霞烂熳,伴宵征暑月团圆。
出自宋代魏野的《送唐殿院罢蜀中提刑
赴诏兼呈孙大谏》
7.更看镫宵儿迎妇,一家春与月团圆。
出自宋代陈著的《寿同父兄七十二首》
8.海光潋滟月团圆,一颗明珠落玉盘。
出自宋代蒲寿宬的《又渔父四首》
9.芳游春烂熳,晴望月团圆。
出自唐代元稹的《酬窦校书二十韵(次本韵)》
10.中秋光景好,况复月团圆。
出自宋代邵雍的《中秋吟》
1/ 1。
中秋节月圆人团圆祝福语1. 明月高高挂,咱家人团圆,这感觉多棒啊!就像那温暖的炉火,让人心里热乎乎的。
例子:你看,中秋节到了,咱一大家子围坐在一起,赏月吃月饼,多幸福啊!2. 中秋的月亮圆又亮,家人相聚乐满堂,这不是最美好的事儿吗?就像甜蜜的糖块儿,让人满心欢喜。
例子:想想去年中秋节,大家欢声笑语的,多让人怀念呀!3. 月亮代表我的心,家人团聚最开心,难道不是吗?好比那盛开的花朵,绽放着幸福。
例子:今晚的月亮真美,咱们也能聚在一起,真是太好了!4. 中秋佳节月正圆,亲人相伴在身边,这是多么难得呀!仿佛那珍贵的宝石,闪耀着光芒。
例子:每到中秋节,爸爸妈妈就会做一大桌好吃的,和他们在一起真温暖。
5. 圆圆的月亮,满满的亲情,这感觉太赞啦!如同那轻柔的微风,抚慰着心灵。
例子:中秋节那天,一家人说说笑笑,那场面可温馨了。
6. 中秋夜,月团圆,一家人其乐融融,多让人羡慕啊!恰似那优美的乐章,奏响着快乐。
例子:邻居家过中秋可热闹了,咱们家也不能输呀!7. 月亮圆圆照万家,家人团聚笑哈哈,这是多么温馨的画面呀!好像那灿烂的阳光,照亮了生活。
例子:记得小时候过中秋,和兄弟姐妹一起玩耍,那时候真快乐!8. 中秋月,亲人情,相聚时刻最珍贵,可不是吗?就像那璀璨的星星,闪烁着希望。
例子:今年的中秋节,一定要好好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
9. 明月之下家人聚,幸福时光莫忘记,这难道不值得铭记吗?好比那永恒的灯塔,指引着方向。
例子:每次过中秋,都能感受到家人浓浓的爱。
10. 中秋佳节庆团圆,亲情温暖满心间,这是多么美好的场景呀!如同那绚丽的彩虹,带来了美好。
例子:看着一家老小在中秋团圆,心里真的很满足。
结论:中秋节就是家人团聚的美好时刻,那月圆人团圆的场景让人感到无比幸福和温暖。
中国古代皇室对中秋节的庆祝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皇室非常重视的节日。
在古代,中秋节是皇室庆祝丰收的时刻,也是皇帝与百姓共庆的日子。
在这一天,皇室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展示皇权的威严和民众的幸福。
中国古代皇室对中秋节的庆祝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
据史书记载,早在西汉时期,中秋节就已经成为皇帝举行祭月仪式的重要节日。
这个仪式被称为“上巳朝月”,皇帝会亲自到宫殿的月台上,向明亮的月亮祈福。
这一仪式象征着皇帝与天地之间的联系,也代表着皇帝对国家和民众的祝福。
除了祭月仪式,中秋节还有许多其他的庆祝活动。
在古代,皇宫会举行盛大的宴会,邀请文武百官和皇室的亲属共同庆祝。
这些宴会上,会有丰盛的美食和精美的糕点,象征着丰收和团圆。
同时,皇帝还会赏赐官员和士兵,以示对他们的赞赏和鼓励。
在皇宫内,还会举行各种文艺表演和游戏活动。
这些表演包括舞蹈、音乐、戏剧等,都是由宫廷艺术家和乐师们精心准备的。
皇帝和皇后会观看这些表演,并与宫廷艺术家互动。
此外,皇宫内还会设立游戏区域,供皇帝和皇后以及皇室的子女们参与各种传统游戏,如踢毽子、放风筝等。
在皇宫外,中秋节也是一个热闹非凡的日子。
民众会在庙宇和公共场所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其中最具特色的是赏月和放灯笼。
古代的皇宫会在中秋节当晚点亮无数的灯笼,照亮整个宫殿,给人一种祥和和喜庆的感觉。
民众也会在自家的院子里挂起灯笼,或者在公园和广场上放飞彩灯。
这些灯笼和彩灯都是由红纸和竹子制成的,形状各异,色彩斑斓,给人们带来无尽的欢乐和祝福。
除了灯笼和彩灯,中秋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传统活动就是赏月。
在古代,人们相信中秋之夜的月亮特别明亮圆满,代表着团圆和幸福。
皇帝和皇后会在宫廷的月台上赏月,同时也会邀请百姓一起赏月。
在皇宫外,人们也会聚集在一起,赏月、吃月饼、唱歌、跳舞,共同庆祝这个美好的节日。
中秋节是中国古代皇室非常重视的节日,它不仅是皇帝与百姓共庆的时刻,也是展示皇权和民众幸福的重要机会。
月圆之夜团聚之情在这个秋高气爽的夜晚,满月高悬天空,照亮着大地。
每当月圆之夜,人们总是情不自禁地追寻团聚的温暖,迎接亲友的来临。
这是一种特殊的情感,一种家人亲友之间真挚的情谊。
房前屋后,随处可见精心摆放的灯笼。
红红绿绿的灯笼中点亮明亮的灯光,散发出温暖的光芒。
灯笼上的花纹装饰精美,栩栩如生,细致入微地展示了人们对于团聚的期许。
整个街道被灯笼的光芒照亮,一派喜庆、热闹的氛围。
团聚的象征在这个节日中无处不在。
亲朋好友会相约一起庆祝,共度这个美好的夜晚。
桌上摆满了丰盛的美食,令人垂涎三尺。
饺子、糖果、月饼等传统美味成为了节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亲人们围坐在一起,开怀畅饮,分享着彼此的生活,畅谈着近况。
这些家人亲友的陪伴是岁月的厚礼,更是心灵的安慰。
团圆之夜,也是忆往昔、缅怀先人的时刻。
敬献给祖先的祭品摆在桌上,世代相传的家训被以字传世。
人们点燃香烛,虔诚地向祖先祈福,感恩祖先们为我们付出的一切。
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亲人们虽然不在眼前,但他们的影子始终在心底,他们的爱永远存在。
月圆之夜,不仅仅是亲人团聚的时刻,也是表达爱意的好时机。
人们送上精心准备的礼物,以表达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祝福。
无论是红包、礼物还是自己亲手制作的贺卡,都是最真挚的情感的流露。
这些礼物并不需要华丽和昂贵,更多的是来自内心的真诚。
月圆之夜,也是举行各种游园活动的时候。
人们在皎洁的月光下,一起欢快地嬉戏玩耍。
公园内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摊位,展示着热闹非凡的景象。
人们排队购买各种特色小吃,带着欢笑和满足的笑容品尝着美味。
孩子们也在这个时候收获了许多快乐,他们放飞着明亮的风筝,追逐着跳跃的篝火,享受着快乐的时刻。
当月圆之时,河岸的笛声便响起。
人们赏月的同时也聆听着悠扬的乐曲,这是“团圆曲”,让人思绪万千。
音乐的旋律,让心灵得到相应的撞击,激发起愉悦的情感。
在这个美好的夜晚,月球的共鸣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回响。
月圆之夜团聚之情,不仅仅限于亲人和朋友之间,也包括我们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中秋诗词50句明月当空照,中秋到了迎佳节。
璀璨星空下,阖家团圆贺美好。
团圆饭,佳肴啖,亲友团结大团圆。
赏月时,月光明,满天广场天地宽。
喜气盈门人人乐,欢声笑语乐逍遥。
月儿高挂天上点,人儿闲坐品茶倾。
银河碧波映眼前,中秋佳节乐无边。
桂花香,在心间。
花好月圆情更浓。
觥筹交错谜语猜,快乐美好在中秋。
共品月饼醉芳香,团团圆圆乐逍遥。
赏月时,举杯饮,桂花月饼散香意。
花好月圆心更甜,中秋祝福暖人心。
月亮高挂中天辉,家和万事如今美。
月圆人团圆,丰盛酒美餐。
月满中秋气象新,家园和顺吉庆春。
欢天喜地人同乐,红杏出墙时分美。
酒杯举起,桂花芬芳心欢喜。
阖家其乐,亲友团圆乐逍遥。
国庆前后中秋至,人人等盼国庆期。
红灯高悬月牙明,阖家团圆心相连。
中秋月圆人团圆,共享美好欢欢然。
月晴风清夜长缘,合家团圆快乐传。
齐心合力过中秋,如意团圆喜洋洋。
远方亲友忆曾经,共度中秋情更真。
天高地迥觅知音,提笔写意话心情。
月圆饼甜情更浓,何等喜乐中秋逢。
玉轮高照人欢喜,中秋桂花香世界。
谜语猜猜乐悠然,一家团圆乐融融。
桂花飘香人乐连,共庆中秋瑞气迎。
佳人共月台上看,满天星斗争辉煌。
月明星稀人园中,同庆佳节芬芳香。
喜迎中秋团圆宴,月光花影满家乐。
万家灯火共贺中秋,美满幸福家风茂。
欢度中秋事事好,佳节共享家庭情。
美酒佳肴尽情品,阖家团圆百般乐。
明月当空照人生,中秋到来喜洋洋。
欢腾饮酒连心意,共谐和美踏月行。
1、人生的终点不是死亡而是遗忘。
2、列车通往的黄泉站,月台站满了来迎人的已故者。
这哪里是悲剧,这是团圆。
3、死去的人在死亡里腐烂,活着的人在生活里腐烂。
4、死亡消灭了生命,生命消灭了死亡。
5、死亡是一面镜子,反射出生命在它面前做的各种徒劳的姿态。
6、冷漠无情,就是灵魂的瘫痪,就是过早的死亡。
7、生活比死亡更强,因为生活是以死亡作为营养的。
8、死亡是极致的美丽,死亡等于拒绝一切理解。
9、快乐的死亡总好比灵魂里面最深层次的疼痛。
10、死亡并不像睡觉,因为入睡的人是活人,只不过是眼下暂眠一刻而已。
11、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12、死亡是,你加上这个世界再减去你。
13、死亡是一枚沉重而干净的果实,我们吃下去,医治太多活着的病症。
14、好好活着吧,我们会死很久的。
15、人死了,就像水消失在水中。
16、死是最简单容易的事,活着已经是在地狱里。
17、如果人能快乐的归去,死亡就不能杀人,反而是人杀掉了死亡。
18、我在等一场意外的死亡,然后含笑去见孟婆。
19、思想罪并不导致死亡,思想罪就是死亡。
中秋节的起源与发展从月球崇拜到家庭团圆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
中秋节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历经了漫长的历史演变,从最初的月球崇拜逐渐发展成为象征家庭团圆的重要节日。
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对月亮的崇拜。
在远古时期,人们对于自然现象充满了敬畏和好奇,而月亮的阴晴圆缺、明亮皎洁引发了人们无尽的遐想。
古人认为月亮具有神秘的力量,能够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人类的命运。
于是,他们通过祭祀月亮来祈求丰收、平安和吉祥。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商周时期,已经有了“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
在《礼记》中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
朝日以朝,夕月以夕。
”这表明当时的天子在秋分时节会举行祭祀月亮的仪式。
但此时的中秋节还未形成一个独立的节日,只是与秋分节气相关的祭祀活动之一。
到了汉代,中秋节开始初见端倪。
据《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宫中,八月四日,出雕房北户竹下围棋,胜者终年有福,负者终年疾病,取丝缕,就北辰星求长命乃免。
”虽然这里的八月四日并非八月十五,但可以看出在汉代宫廷中,八月已经有了与祈福、求寿相关的活动。
唐代是中秋节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唐代,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赏月之风盛行。
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关于中秋赏月的优美诗篇,如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通过明月寄托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此时,中秋节已经成为了一个官方和民间都十分重视的节日,但其主要的活动还是以赏月为主。
宋代是中秋节的定型时期。
在宋代,中秋节的庆祝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除了赏月之外,还有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等习俗。
据《梦粱录》记载:“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
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时,又谓之‘月夕’。
此际金风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
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
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子女,以酬佳节。
中秋月圆祝福语1. 中秋的月亮圆又圆,祝你幸福又团圆!就像那月亮一样,你的生活也能充满圆满和快乐!- 例子:“嘿,朋友!中秋到了,抬头看看那圆圆的月亮,是不是感觉心里都暖暖的?就像我对你的祝福一样,真心希望你幸福满满,团团圆圆!”2. 月亮代表我的心,中秋佳节送真心!愿你的生活如月光般柔和美好!- 例子:“亲,中秋快乐呀!你看那月亮多美,就像我此刻对你的祝福一样真诚。
希望你的生活也能被这温柔的月光照亮,一切都顺顺利利的!”3. 中秋月圆人更圆,好运连连笑开颜!让我们一起对着月亮许愿吧!- 例子:“哇,中秋的月亮真是太圆了!这可是个许愿的好时机哦,让我们一起闭上眼睛,对着月亮许下心愿,说不定马上就能实现啦!祝你好运连连,天天都笑开颜!”4. 明月当空照,祝福送到家!愿你的中秋充满温馨和欢乐!- 例子:“嘿,哥们儿!今晚的月亮好亮啊,照得我心里都亮堂堂的。
借着这月光,我把祝福送到你家啦!希望你过个温馨欢乐的中秋佳节!”5. 中秋佳节倍思亲,月圆之夜情更浓!记得给家人一个大大的拥抱哦!- 例子:“哎呀,中秋到了,真的好想念家人啊!等见到他们,一定要给他们一个大大的拥抱,让他们感受到我浓浓的爱!也祝你和家人共度一个美好的月圆之夜!”6.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但祝福永不变!中秋快乐!- 例子:“唉,人生就像月亮一样,有阴晴圆缺。
但不管怎样,我的祝福永远都在!中秋快乐,希望你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坚强面对!”7. 月圆人团圆,中秋节快乐!让我们一起分享这份喜悦吧!- 例子:“哇哦,月圆了,人也团圆了,真是太开心了!大家快来一起分享这份喜悦啊!中秋节快乐,愿我们的快乐也能像这月亮一样,永远照耀着我们!”8. 中秋的月光如诗如画,愿你的生活也如此美好!- 例子:“哇,看看这中秋的月光,简直美得像诗画一样!希望你的生活也能像这月光一样美好,充满诗意和浪漫!”9. 明月洒下银辉,祝福声声入耳!愿你听到我的祝福,心情美美的!- 例子:“嘿,你听!那是明月洒下的银辉,也是我对你的声声祝福。
月台上的“团圆”
2016-02-05 00:08:00来源:新华网
2月3日,在广州东站的月台上,樊鼎紧紧抱住妻子雷云,两人泪湿双眼。
[保存到相册]
2月3日,雷云值乘的临客列车即将从广州东站发车,他和丈夫樊鼎隔着月台默默相望。
[保存到相
册]
2月3日,在广州东站的月台上,樊鼎(右)和妻子雷云的手紧紧捏在一起。
[保存到相册]
2月3日,在广州东站的月台上,樊鼎为妻子雷云拭去脸上的泪花。
[保存到相册]他是奋战在广东春运一线执勤的边防军人,她是奔波在春运铁路线上的客运列车员,刚刚新婚的他们都在为春运忙碌着,这个新年他们注定无法团圆。
因为一趟临客列车的机缘,他们在广州东站的月台上有了30分钟的短暂“团圆”。
樊鼎和雷云经过六年的爱情长跑和两地分居,终于在2016年的元旦领证结婚,但由于春运临近,两人一天婚假没休就各自奔赴工作岗位,为春运忙碌起来。
由雷云单位内江车务段担当值乘任务的重庆北至广州东3587/8次临客列车给了这对新人一次意外相聚的机会。
2月3日下午,广东边防总队的樊鼎来不及换下军装,就从他执勤的广州南站临时调班,赶到30公里外的广州东站,雷云值乘的临客列车将在这里靠站半小时。
当列车停稳、车门打开、看到妻子的一刹那,樊鼎这个一米八的汉子不禁泪湿双眼。
“过去六年,我们基本都是半年才能见上一次面,平时就靠电话、微信传递彼此的相思之情……但是我们不后悔,正因为互相支持和理解,才支撑我们走到今天。
”樊鼎说,他特地买了条红丝巾给妻子系上。
嘘寒问暖、诉说离别之情,30分钟转瞬即逝,当列车鸣笛出站之时,樊鼎跟着缓缓开动的列车跑出几十米,不停地向车窗内的雷云挥手告别,樊鼎的眼眶再次红润。
新华社记者刘大伟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