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物质变质知识汇总
- 格式:docx
- 大小:16.81 KB
- 文档页数:2
初中化学所有变质问题教案主题:变质问题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变质的定义和分类,了解变质的原因和危害,并掌握如何正确处理变质食品。
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一下上节课学习的内容,简单复习一下食品保存的方法。
2.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变质吗?变质会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危害?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二、概念讲解(15分钟)1. 讲解变质的概念:变质是指物质在存放、加工或使用过程中,由于一些微生物、酶、氧化等因素的作用,发生了结构、性质的变化,造成了原有物质质量下降的现象。
2. 讲解变质的分类:主要包括微生物变质、氧化变质、酶变质和非酶变质。
3. 播放相关视频或展示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变质的过程和结果。
三、探究活动(20分钟)1. 分组进行实验:准备几种不同食物,分别通过不同方法处理,观察并记录变质的情况。
比如,可以将食物暴露在空气中、用水浸泡、放置在潮湿环境等。
2. 让学生讨论观察结果:不同处理方法导致的变质情况有何不同?哪些因素会加速食品的变质?如何才能避免食品变质?四、知识拓展(10分钟)1. 讲解变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变质食品可能含有有害物质或细菌,食用后会引起食物中毒等问题。
2. 提醒学生要注意选择新鲜食材,存放食品时要避免暴露在空气中,妥善保存剩余食物等做法。
五、总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1. 写下今天课堂内容的总结:变质的定义和分类、变质的危害、预防变质的方法。
2.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食品变质的文章,包括变质的种类、危害和预防方法等内容。
六、反馈与展望(5分钟)1. 收集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反馈,并指出不足之处。
2. 展望下节课的内容:将学习延伸到食品添加剂的问题,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健康饮食知识。
(注:以上教案仅为范本,具体教学过程和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
变质专题NaOH在空气中不仅,还会与反应而变质,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所以NaOH必须保存。
1、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例1、(1)为了证明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NaOH溶液是否变质.小明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观察到酚酞溶液变红。
由此,小明认为原溶液没有变质。
但小红觉得该实验不够完善,理由。
若要除去已变质的NaOH中的杂质,而得到纯净的NaOH,只能加入适量的溶液或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如何检验NaOH的变质程度(1)NaOH的变质程度全部变质:————-——-部分变质:—-—-————【讨论】检验NaOH的变质程度:实质上就是检验中是否还有。
那么, (“能”或“不能”)直接用酚酞溶液或FeCl3或 CuCl2等溶液来检验(2)检验NaOH变质程度的解题思路步骤1:先除尽离子(所加试剂要过量),但不要引入离子步骤2:再检验是否有离子若溶液中有OH-,则为变质;若溶液中没有OH-,则为变质例3、实验助手小丽走进实验室时,意外地发现实验桌上有瓶敞口放置已久的NaOH溶液。
由此,激发了她的探究欲望。
可供利用的试剂有 (CaCl2溶液、稀盐酸、酚酞、 Ca(OH)2溶液等)【提出问题】这瓶NaOH溶液一定变质了,其变质程度如何呢?【提出猜想】猜想Ⅰ:NaOH溶液部分变质猜想Ⅱ:。
假设猜想Ⅱ正确,并按小丽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则你观察到的现象是【实验反思】(1)下列物质①BaCl2溶液、②Ca(NO3)2溶液、③Ca(OH) 2溶液、④Ba(OH)2溶液,能替代步骤1中所加溶液的是(填序号)。
(2)除步骤2中小丽所用的试剂外,你还可以用替代.【拓展应用】在实验室里氢氧化钠溶液和浓盐酸都要密封保存。
它们密封保存的原因分别是、。
【小结】有关NaOH的变质问题1、检验是否变质酸:稀盐酸或稀硫酸等碱:Ca(OH)2或Ba(OH)2溶液盐:CaCl2或BaCl2等溶液2.除去已变质的NaOH中的杂质只能用Ca(OH)2或Ba(OH)2溶液【小结】检验NaOH变质程度的解题思路(1)先巧加过量试剂除尽CO32- ,不要混进OH—通常用可溶性钙盐或可溶性钡盐除去,如: 等溶液(2)再检验溶液中是否有OH—;通常用等溶液。
中学常见易变质物质变化小结一、金属类钠Na:银白色。
易被空气氧化成Na2O(新切面迅速变暗),进而吸收H2O、CO2,终变为Na2CO3。
钾K:银白色。
在空气中急速氧化为复杂氧化物,进而吸收H2O、CO2,终变为K2CO3。
铜Cu:紫红色。
在干燥空气中稳定,在有 CO2的湿空气中表面易生成绿色的铜绿 Cu2(OH)2CO3铁Fe:银白色。
纯品在空气中不起变化,含杂质的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发生电化锈蚀而产生红色的铁锈,主要成分为Fe2O3。
铝Al:银白色。
表面易形成氧化物薄膜,起保护作用。
锌Zn:银白色(略带蓝色),在有CO2的潮湿空气中表面可生成一层碱式碳酸锌 Zn(CO3)·3Zn(OH)2。
镁Mg:银白色,在干燥空气中稳定,在潮湿空气中被氧化而表面发暗。
二、非金属类氯水:淡黄绿色液体,见光有气泡逸出。
溴Br2:红棕色液体。
产生“发烟”现象。
碘I2:紫黑色固体。
易升华。
白磷P4:无色透明固体,易被空气氧化为 P2O5,在暗处可见发磷光。
三、氧化物类氧化钠Na2O:白色固体。
易吸H2O生成 NaOH,吸收 CO2生成 Na2CO3。
氧化钙CaO :白色晶体或粉末,逐渐吸收 CO2而生成CaCO3。
氧化钡BaO:白色晶体。
极易吸收H2O、CO2而生成BaCO3。
过氧化钠Na2O2:淡黄色粉末。
能吸收H2O、CO2生成NaOH 和Na2CO3,逐渐变白色。
五氧化二磷P2O5:白色粉末。
吸水性极强。
四、酸类氢硫酸H2S:易被空气氧化析出S,溶液浑浊亚硫酸H2SO3:能被空气氧化成H2SO4。
硫酸H2SO4:浓H2SO4因吸水性强而逐渐变稀。
硝酸HNO3:浓HNO3易挥发,浓度在98%以上可产生“发烟”现象。
盐酸HCl:浓HC1产生白雾。
氢氟酸HF:浓HF产生白雾。
氢碘酸HI:能被空气逐渐氧化为游离碘,使溶液变成褐色。
磷酸H3PO4:浓H3PO4能吸H2O。
偏磷酸HPO3:白色玻璃状物质,易潮解。
1、一天,实验助手小娟走进实验室,和老师一起检查每个实验桌上的药品、仪器是否齐备,走到某组的时候,看到了一个不和谐的“音符”,如图:(1)此情此景你首先想到的是它可能变质了,该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围绕此瓶NaOH 溶液是否变质的问题,小娟利用实验室的三种试剂(氯化钙溶液、稀盐酸、酚酞试液)展开了探究活动。
①验证该溶液已经变质。
你认为小娟所加的试剂是 。
探究目的 探究步骤预计现象除尽溶液中的①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_______试剂 有白色沉淀产生 证明溶液中尚存NaOH②向实验①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_____________________(3)通过上述探究,说明氢氧化钠溶液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变质,故应_________保存。
2、某同学做中和反应实验时,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意外看到有气泡产生,在确认药品没错,只是在瓶口发现有白色粉末状物质后,该同学认为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了。
⑴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该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该氢氧化钠溶液_______变质写出⑶中所涉及到的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⑷如何用该变质的溶液来制取氢氧化钠溶液?简述实验步骤。
2.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碱石灰”是CaO 和固体NaOH 的混合物,极易与空气中水蒸汽和CO 2反应而变质。
某同学对一瓶久置的“碱石灰”作了如下探究:(1)【猜想】猜想Ⅰ:没有变质,“碱石灰”只含有CaO 、固体NaOH ; 猜想Ⅱ:已完全变质,“碱石灰”全部变成了CaCO 3和Na 2CO 3。
则CaO 与水反应的反应方程式为 。
(2)【实验】如下图所示:(3)【判断】 a.若Ca(OH)2、CaCO 3和Na 2CO 3投入到水中不会放热,则由操作②现象判断:猜想Ⅱ (填:成立、不成立) 碱石灰样 品取少量于试管中1加足量水2用手触摸试管试管外壁发热3浊液滤液滤渣滴入稀盐酸气泡滴入稀盐酸气泡滴入澄清石灰水白色沉淀456b.操作④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由操作⑤⑥的现象判断:滤液中含有 (写化学式);由此判断猜想Ⅰ (填:成立、不成立)。
专题八 碱的变质重点突破碱的变质1.猜想溶质:在了解变质原理的前提下,从没有变质、部分变质和完全变质三方面入手。
2.实验设计(1)氢氧化钠的变质①变质原因:2NaOH+CO 2====Na 2CO 3+H 2O 。
(2) 氢氧化钙的变质①变质原因:Ca(OH)2+CO 2====CaCO 3↓+H 2O 。
(3)氧化钙的变质①变质原因:氧化钙与空气中的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
②探究过程:同氢氧化钙变质的探究过程。
基础练1.实验室有一瓶长期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某兴趣小组同学欲对该固体变质情况进行探究.Ⅰ固体的成分分析【提出问题】该瓶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变质情况如何?【查阅资料】①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容易变质但不会转化为NaHCO3;②CaCl2溶液的pH=7,碳酸钠溶液的pH›7③CaCl2+Na2CO3═CaCO3↓+2NaClCa(OH)2+Na2CO3═CaCO3↓+2NaOH④碱石灰是CaO和NaOH的混合物【提出猜想】猜想Ⅰ:固体未变质猜想Ⅱ:固体全部变质猜想Ⅲ:固体部分变质【原因分析】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进行实验】小聪同学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用足量水溶解,再向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由此他得出猜想Ⅰ正确,但其他同学很快予以否定,否定的理由是,为了进一步得出结论,组内其他三位同学分别取小聪实验后的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下表所示实验.同学小红小美小伍实验操作加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加入过量稀硫酸【实验结论】小红、小美的实验中都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溶液仍是红色,于是他们都得出猜想Ⅲ正确.【反思评价】(一)老师指出,仅凭小红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无法确定猜想Ⅲ正确,理由是.(二)根据小美的结论推测小伍实验现象是.Ⅱ固体中各成分含量【提出问题】如何测定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实验】化学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①小明同学认为通过测定装置I中反应前后B的质量差,再通过相应计算,就可测定Na2CO3的纯度,小组内同学通过讨论认为不可以,其理由可能是;②小刚同学在大家讨论的基础上,设计了装置II.请分析:装置II中A的作用;若无装置C,对测定结果造成的影响是(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实验结论】称取10g样品于圆底烧瓶中,实验结束后,测得装置D增重2.2g,请你计算出样品中Na2CO3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反思评价】①联想到空气中有CO2,所以实验室中的氢氧化钠应保存.②若将上述5g氢氧化钠固体全部溶解在45g水中,得到的溶液中氢氧化钠质量分数1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答案】【原因分析】2NaOH+CO2═Na2CO3+H2O.【进行实验】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都显碱性,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反思评价】(一)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产生的氢氧化钠干扰对样品中氢氧化钠的检验.(二)开始无明显现象,一会儿后产生气泡,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成无色.①浓盐酸易挥发,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也被装置B吸收了.②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偏大.【反思评价】①密封.②小于.【解析】Ⅰ固体的成分分析【原因分析】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原因是氢氧化钠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进行实验】他得出猜想Ⅰ正确,但其他同学很快予以否定,否定的理由是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都显碱性,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因此无论氢氧化钠是否变质,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反思评价】(一)老师指出,仅凭小红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无法确定猜想Ⅲ正确,理由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产生的氢氧化钠干扰对样品中氢氧化钠的检验.(二)小美的实验中都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溶液仍是红色,说明氢氧化钠部分变质,即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加入过量稀硫酸时,稀硫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后和碳酸钠反应,因此小伍实验现象是开始无明显现象,一会儿后产生气泡,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成无色.Ⅱ固体中各成分含量【进行实验】化学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①小组内同学通过讨论认为不可以,其理由可能是:浓盐酸易挥发,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也被装置B吸收了.②装置II中A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若无装置C,水蒸气会进入D装置中,导致测定的二氧化碳质量偏大,进一步导致测定结果偏大.【实验结论】设10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Na2CO3+H2SO4═Na2SO4+H2O+CO2↑,106 44x 2.2g=,x=5.3g,样品中碳酸钠质量分数为:×100%=53%,答:样品中碳酸钠质量分数为53%.【反思评价】①联想到空气中有CO2,为了防止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实验室中的氢氧化钠应密封保存.②若将上述5g氢氧化钠固体全部溶解在45g水中,由于固体中含有碳酸钠,因此氢氧化钠的质量小于5g,得到的溶液中氢氧化钠质量分数小于10%.2.氢氧化钠露置在空气中会与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提出问题】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从哪些视角可以证明CO2与NaOH 溶液发生了反应?【作出猜想】猜想一:从生成物的视角;猜想二:从的视角;猜想三:从能量变化的视角……【实验探究1】第一组同学分别取反应后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按如下四种方案实验:A.滴加酚酞试液,若变红则说明没发生反应;B.滴加BaCl2 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发生了反应;C.滴加澄清石灰水,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发生了化学反应;D.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若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说明发生了反应。
氢氧化钠变质的知识归纳1、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敞口放置,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
化学方程式2NaOH + CO2 = Na2CO3+ H2O2、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的方法:(分别滴加酸、碱、盐溶液,各为一种方法)①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或者稀硫酸),如果产生气泡,说明已变质。
原理:碳酸钠会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氢氧化钠与酸反应无明显现象。
Na2CO3+ 2HCl = 2NaCl + CO2↑+H2O ; NaOH + HCl = NaCl + H2O②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钙溶液(或者氢氧化钡溶液),如果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已变质。
原理:碳酸钠会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而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不反应,无明显现象。
Na2CO3+ Ca(OH)2= CaCO3↓ + 2NaOH ; NaOH + Ca(OH)2≠③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或者硝酸钙等其它可溶性钙盐、钡盐溶液)原理:碳酸钠会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而氢氧化钠与氯化钡不反应,无明显现象。
Na2CO3+ BaCl2= BaCO3↓ + 2NaCl ;NaOH + BaCl2≠3、检验氢氧化钠是完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的方法: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BaCl2溶液(或或或),再滴加少量酚酞溶液,如果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部分变质;如果溶液呈无色,说明氢氧化钠完全变质。
原理:氢氧化钠和变质后生成的碳酸钠溶液都呈碱性,滴加足量的氯化钡溶液是为了除尽生成的碳酸钠,这时会产生白色沉淀,然后滴加酚酞溶液,如果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有未变质的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如果溶液不变红,说明没有氢氧化钠了,完全变质了。
Na2CO3+ BaCl2= BaCO3↓ + 2NaCl (注意:除去碳酸钠时,不能用氢氧化钡,因为氢氧化钡与碳酸钠反应会生成新的氢氧化钠,会干扰对氢氧化钠的检验。
Na2CO3+ Ba(OH)2= BaCO3↓ + 2NaOH )4、如何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中的碳酸钠。
专题1 探究—常见物质变质问题氢氧化钠变质的知识归纳1、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敞口放置,与空气中的反应,生成了。
化学方程式:2、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的方法:(分别滴加酸、碱、盐溶液,各为一种方法)①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或者,如果,说明已变质。
原理:;。
②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 (或者 ),如果,说明已变质。
原理:③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 (或者 ),如果,说明已变质。
原理:3、检验氢氧化钠是完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的方法: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Ca Cl2溶液,过滤,取滤液再滴加少量酚酞溶液,如果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如果溶液呈,说明氢氧化钠。
原理:(1)氢氧化钠和变质后生成的碳酸钠溶液都呈碱性,滴加足量的氯化钙溶液是为了除尽生成的碳酸钠,这时会产生白色沉淀,然后滴加酚酞溶液,如果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有未变质的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如果溶液不变红,说明没有氢氧化钠了,完全变质了。
Na2CO3+ BaCl2 = BaCO3↓ + 2NaCl (注意:除去碳酸钠时,不能用氢氧化钙,因为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会生成新的氢氧化钠,会干扰对氢氧化钠的检验。
Na2CO3+ Ca(OH)2= CaCO3↓ + 2NaOH )4、如何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中的碳酸钠。
滴加适量溶液,然后过滤,就得到氢氧化钠溶液,再蒸发,就得到氢氧化钠固体。
化学方程式:(注意:①不能选用盐酸或硫酸等酸液,因为酸与碳酸钠反应的同时也会与氢氧化钠反应,而且会生成NaCl或Na2SO4,引入了新的杂质。
②不能用氯化钙等盐溶液,因为它们会碳酸钠反应生成了NaCl,引入了新的杂质。
)其它常见物质变质的知识小结:烧碱(NaOH)放在空气中变质:检验:取样滴加稀HCl,若有气泡产生,则已经变质.消石灰[Ca(OH)2]放在空气中变质:检验:取样滴加稀HCl,若有气泡产生,则已经变质.生石灰(CaO)暴露在空气中变质:检验:取样用试管加热,若试管内壁有小水珠产生,则已变质.铁生锈:检验:观察颜色,若有红色粉末在表面,则已变质.铜生锈:2Cu + O2 + CO2+ H2O===Cu2(OH)2CO3检验:观察颜色,若有绿色粉末在表面,则已变质.随堂练习:1、一天,实验助手小娟走进实验室,和老师一起检查每个实验桌上的药品、仪器是否齐备,走到某组的时候,看到了一个不和谐的“音符”,如图:(1)此情此景你首先想到的是它可能变质了,该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三化学专题复习—NaOH 、Ca(OH)2变质问题【探究1:NaOH变质问题】氢氧化钠没密封保存会因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而变质。
2NaOH+CO2===Na2CO3+H2O。
一、氢氧化钠的变质存在这样三种情况(猜想):(1)没有变质:(成分NaOH)(2)部分变质:(成分NaOH 和Na2CO3)(3)完全变质:(成分Na2CO3)二、证明变质:(取样—-—-加试剂-——说操作——-描现象———下结论)检验是否有碳酸钠有三种不同的方法:(1)加入盐酸有气泡冒出:2HCl + Na2CO3=2NaC l+ H2O+CO2↑(2)加入石灰水有沉淀产生:Ca(OH)2 + Na2CO3 = CaCO3↓+2NaOH(3)加入氯化钙有沉淀产生:Na2CO3 +CaCl2= CaCO3↓+2NaCl取少许固体物质溶于水,配成溶液与试管中;可分别向其中滴加酸、碱、盐溶液中的一种。
【方法(1)】:取少许固体物质溶于水,配成溶液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稀盐酸或稀硫酸,如果产生气泡,说明已经变质。
原理:碳酸钠会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氧化钠与酸反应没有明显现象。
Na2CO3+2HCl=== 2NaCl+H2O+ CO2↑〖N l== NaCl+H2O〗【方法(2)】:取少许固体物质溶于水,配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或氢氧化如果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已经变质。
原理:碳酸钠会与氢氧化钡或氢氧化钙反应白色沉淀,而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钡或氢氧化钙应,没有明显现象。
Na2CO3+Ba(OH)2== BaCO3↓+ 2NaOH;NaO (OH)2≠【方法(3)】:取少许固体物质溶于水,液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或氯化钙(或硝酸钡等其他可溶性钙盐、钡盐溶液),生白色沉淀,说明已经变质.原理:碳酸钠会与氯化钡或氯化钙反应生沉淀,而氢氧化钠与氯化钡或氯化钙不反应,显现象。
Na2CO3+BaCl2== BaCO3↓+ 2NaCl;NaOH+ 2≠〖但是不能加指示剂来判断,因为NaOH 和3的溶液都显示碱性〗三、确定成分1. 没有变质(成分NaOH)的探究方法:取少许固体物质溶于水,配成溶液置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氯化钙溶液看到溶液无变化,滴无色酚酞试液显红色,说明没变质;Na2CO3+CaCl2== CaCO3↓+ 2NaCl ;NaOH+ Ca C l2≠2. 部分变质(成分NaOH 和Na2CO3)的探究方法:取少许固体物质溶于水,配成溶液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氯化钙溶液,溶液变浑浊,向反应后的溶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说明是部分变质;Na2CO3+CaCl2== CaCO3↓+ 2NaCl3。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变质问题纵观2011年全国各省市的中考化学题,许多省市考到了物质的变质问题,初中化学物质的变质是重点也是难点,主要考点是氢氧化钠、氧化钙、氢氧化钙的变质。
下面我就这些物质变质的考点做一总结:一、氢氧化钠变质的知识归纳氢氧化钠变质主要考点包括:变质原因、检验变质的方法、检验变质的程度、除去杂质得到就纯净的氢氧化钠。
1、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敞口放置,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
2NaOH + CO2 = Na2CO3 + H2O2、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的方法:(分别滴加酸、碱、盐溶液,各为一种方法)①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或者稀硫酸),如果产生气泡,说明已变质。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②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钙溶液(或者氢氧化钡溶液),如果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已变质。
Na2CO3 + Ca(OH)2 = CaCO3↓ + 2NaOH③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钙溶液(或者硝酸钙等其它可溶性钙盐、钡盐溶液)Na2CO3 + Ca Cl2 = CaCO3↓ + 2NaCl3、检验氢氧化钠变质程度的方法: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Ca 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静置,像上层澄清液中滴加少量酚酞溶液,如果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部分变质;如果溶液呈无色,说明氢氧化钠完全变质。
解释: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它的存在会影响到氢氧化钠的检验,所以在检验氢氧化钠前必须把碳酸钠除去。
除去碳酸钠时不能用酸,因为酸会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用碱,因为碱会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干扰原来氢氧化钠的检验。
4、如何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中的碳酸钠。
滴加适量氢氧化钙溶液至刚好无沉淀生成为止,然后过滤,就得到氢氧化钠溶液,再蒸发,就得到氢氧化钠固体。
Na2CO3 + Ca(OH)2 = CaCO3↓ + 2NaOH除杂方法:除杂时为了不引入新杂质,如果除去阴离子,所选择试剂的阴离子与主题物质一致。
九年级化学变质知识点在化学学科中,变质是指物质组成、形态或性质发生变化的过程。
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了解化学变质的知识点对于理解化学反应和物质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九年级化学变质的知识点,包括变质的定义、常见的变质类型以及相关的实例。
一、变质的定义变质是指物质在外界条件下发生组成、形态或性质改变的过程。
常见的变质形式有固体变质、液体变质、气体变质等。
变质是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表现之一,也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二、固体变质1. 燃烧:燃烧是固体物质经过化学反应释放出大量热能的过程。
典型的例子是木材燃烧,木材中的碳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
2. 腐烂:腐烂是有机物质在适宜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下被微生物分解的过程。
食物腐烂是我们经常遇到的现象,它是由细菌或真菌分解有机物质产生的。
腐烂过程中会产生臭味,因为有机物质分解时释放出硫化氢等恶臭气体。
3. 金属腐蚀:金属在空气中、水中或其它介质中发生化学反应而被破坏的过程称为金属腐蚀。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铁的锈蚀,铁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铁锈。
三、液体变质1. 溶解:溶解是指固体、液体或气体在溶剂中均匀分散形成溶液的过程。
比如将盐加入水中,盐在水中溶解,形成盐溶液。
溶解是一种物理变质过程,没有化学反应的参与。
2. 氧化:液体物质与氧气反应形成氧化产物的过程称为液体的氧化。
常见的例子是水中的铁发生氧化反应产生铁锈,酒精在空气中氧化生成醋酸等。
3. 酸碱中和反应:当酸溶液和碱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后,会发生中和反应。
该反应会产生水和盐。
比如将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会产生氯化钠和水。
四、气体变质1. 氧化还原反应:气体中常见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即氧化剂与还原剂反应生成氧化产物。
例如,燃烧过程就是氧化还原反应的一种形式,氧气作为氧化剂与可燃物质发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2. 合成反应:气体也可以通过不同气体的合成反应产生新的气体。
探析“变质”物质变质的问题,是化学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在中考命题中倍受关注,涉及的物质主要有氢氧化钠、氧化钙、氢氧化钙等。
一、氢氧化钠的变质1.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氢氧化钠固体露置在空气中,不仅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且会跟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因而会变质。
氢氧化钠变质后质量增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CO3+H2O。
因此,氢氧化钠固体要密封保存。
2.氢氧化钠变质情况分析判断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存在这样三种情况:(1)没有变质,成分为NaOH;(2)部分变质,成分为NaOH 和Na2CO3;(3)完全变质,成分为Na2CO3。
3.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的方法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就相当于检测是否有Na2CO3。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碳酸钠会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化学方程式为Na2CO3 + 2HCl ===2NaCl + H2O + CO2↑。
因此,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或者稀硫酸),如果产生气泡,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
另外,碳酸钠也能与氯化钙、氯化钡等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化学方程式分别为:Na2CO3 + CaCl2 ===CaCO3↓+2NaCl、Na2CO3+BaCl2===BaCO3↓+2NaCl。
二、氧化钙和氢氧化钙的变质1.变质的原因氧化钙在空气中敞口放置会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CaO + H2O === Ca(OH)2。
氢氧化钙会继续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 H2O。
2.检验变质后物质的方法检验氧化钙是否完全变质为氢氧化钙:取少量变质后的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水充分溶解,若用手摸烧杯外壁有灼热感,说明氧化钙未完全变质。
检验氢氧化钙是否变质:取少量变质后的固体,向其中滴加稀盐酸,若有气泡冒出,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氢氧化钙已变质,化学方程式为: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CO2+Ca(OH)2 === CaCO3↓+ H2O。
考点名称:物质的变质易变质的物质:1. 由于吸水质量增加的物质: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2. 由于跟水反应质量增加的物质:氧化钙,氧化钠,硫酸铜3. 由于和二氧化碳反应质量增加的物质: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钙4. 由于挥发质量减少的物质: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氨水5. 由于风化质量减少的物质:碳酸钠晶体氢氧化钠变质的知识归纳:氢氧化钠变质主要考点包括:变质原因、检验变质的方法、检验变质的程度、除去杂质得到就纯净的氢氧化钠。
1 、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敞口放置,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
2NaOH+CO 2 =Na 2 CO 3 +H 2 O2 、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的方法:( 分别滴加酸、碱、盐溶液,各为一种方法)①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或者稀硫酸) ,如果产生气泡,说明已变质。
Na 2 CO 3 +2HCl=2NaCl+H 2 O+CO 2 ↑②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钙溶液( 或者氢氧化钡溶液) ,如果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已变质。
Na 2 CO 3 +Ca(OH) 2 =CaCO 3 ↓+2NaOH③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钙溶液( 或者硝酸钙等其它可溶性钙盐、钡盐溶液) Na 2 CO 3 +CaCl 2 =CaCO 3 ↓+2NaCl3 、检验氢氧化钠变质程度的方法: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CaCl2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静置,像上层澄清液中滴加少量酚酞溶液,如果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部分变质;如果溶液呈无色,说明氢氧化钠完全变质。
解释: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它的存在会影响到氢氧化钠的检验,所以在检验氢氧化钠前必须把碳酸钠除去。
除去碳酸钠时不能用酸,因为酸会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用碱,因为碱会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干扰原来氢氧化钠的检验。
4 、如何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中的碳酸钠。
滴加适量氢氧化钙溶液至刚好无沉淀生成为止,然后过滤,就得到氢氧化钠溶液,再蒸发,就得到氢氧化钠固体。
化学变质知识点总结化学变质是指由于物质内部结构或组成发生变化而导致物质性质发生改变的过程。
化学变质是化学反应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不仅在实际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化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
化学变质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变质,对于有机物的变质主要是指有机物在溶液中发生的酸碱中和、氧化还原等化学反应,而无机物的变质则通常是指固体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的变化。
化学变质的表现形式化学变质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一般包括以下几种:1.有机物的变质:有机物的变质主要是指有机物在溶液中发生的酸碱中和、氧化还原等化学反应。
比如蛋白质的变质就是其受热而变性,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失去其原有的功能。
此外,植物和动物组织中的脂肪和糖类也能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而发生变质。
2.无机物的变质:无机物的变质指的是固体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的变化。
比如碳酸钙在酸性溶液中会发生溶解,使其变质。
另外,氧化还原反应也是无机物的变质的常见形式,比如铁的生锈和铜的变绿等。
化学变质的原因化学变质通常是由于外部条件的改变或内部原因引起的。
其中,外部条件的改变一般包括温度、压力、pH值、溶剂的变化等,而内部原因主要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本身的性质和结构。
1.温度:温度是引起化学变质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当温度提高时,分子的运动速度加快,碰撞力增大,化学反应速率也随之增大。
除此之外,温度的变化还会直接影响物质的相变,比如固体经加热变成液态,或者气体经冷却变成液体。
2.压力:压力也是引起化学变质的重要原因。
当物质处于高压下时,分子之间的空间会变得更加狭窄,分子的运动会受到压制,化学反应速率也会受到影响。
3.pH值:pH值是影响化学反应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有机物的变质中,pH值的变化会对蛋白质等大分子产生不可逆的变性。
在无机物的变质中,pH值的变化也会影响氧化还原反应的进行。
4.溶剂的变化:溶剂的变化也会引起物质的化学变质。
比如有机物在不同的溶剂中会发生不同的化学反应,甚至会发生化学变性。
考点名称:物质的变质
易变质的物质:
1. 由于吸水质量增加的物质: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
2. 由于跟水反应质量增加的物质:氧化钙,氧化钠,硫酸铜
3. 由于和二氧化碳反应质量增加的物质: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钙
4. 由于挥发质量减少的物质: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氨水
5. 由于风化质量减少的物质:碳酸钠晶体
氢氧化钠变质的知识归纳:
氢氧化钠变质主要考点包括:变质原因、检验变质的方法、检验变质的程度、除去杂质得到就纯净的氢氧化钠。
1 、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
敞口放置,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
2NaOH+CO 2 =Na 2 CO 3 +H 2 O
2 、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的方法:( 分别滴加酸、碱、盐溶液,各为一种方法)
①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或者稀硫酸) ,如果产生气泡,说明已变质。
Na 2 CO 3 +2HCl=2NaCl+H 2 O+CO 2 ↑
②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钙溶液( 或者氢氧化钡溶液) ,如果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已变质。
Na 2 CO 3 +Ca(OH) 2 =CaCO 3 ↓+2NaOH
③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钙溶液( 或者硝酸钙等其它可溶性钙盐、钡盐溶液) Na 2 CO 3 +CaCl 2 =CaCO 3 ↓+2NaCl
3 、检验氢氧化钠变质程度的方法: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CaCl2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静置,像上层澄清液中滴加少量酚酞溶液,如果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部分变质;如果溶液呈无色,说明氢氧化钠完全变质。
解释: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它的存在会影响到氢氧化钠的检验,所以在检验氢氧化钠前必须把碳酸钠除去。
除去碳酸钠时不能用酸,因为酸会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用碱,因为碱会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干扰原来氢氧化钠的检验。
4 、如何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中的碳酸钠。
滴加适量氢氧化钙溶液至刚好无沉淀生成为止,然后过滤,就得到氢氧化钠溶液,再蒸发,就得到氢氧化钠固体。
Na 2 CO 3 +Ca(OH) 2 =CaCO 3 ↓+2NaOH
除杂方法:除杂时为了不引入新杂质,如果除去阴离子,所选择试剂的阴离子与主题物质一致。
氧化钙和氢氧化钙的变质:
(1)变质的原因
氧化钙在空气中敞口放置会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氧化钙CaO+H 2 O===Ca(OH) 2 ,氢氧化钙继续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
Ca(OH) 2 +CO 2 ====CaCO 3 ↓+H 2 O (2)检验变质后物质存在的方法:
氧化钙:
取少量变质后的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水充分溶解,用手摸烧杯外壁有灼热感。
氢氧化钙:
(1)取变质后物质溶于水,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
(2)取变质后物质溶于水,向其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碳酸钙:取少量变质后固体,向其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冒出。
CaCO3 +2HCl===CaCl2 +H2O+CO2 ↑
【特殊强调】:有氧化钙存在的情况下,初中阶段检验不出氢氧化钙的存在。
因为氧化钙溶于水后会生成氢氧化钙,会干扰原来氢氧化钙的检验。
其它常见物质变质的知识小结:
NaOH在空气中变质:2NaOH+CO2==Na2CO3+H2O
检验:取样滴加稀HCl,若有气泡产生,则已经变质(Na 2 CO 3 +2HCl===2NaCl+H 2 O+CO 2 ↑)
消石灰[Ca(OH)2] 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 2 +CO 2 ====CaCO 3 ↓+H 2 O
检验:取样滴加稀HCl,若有气泡产生,则已经变质(CaCO 3 +2HCl===CaCl 2 +H 2 O+CO 2 ↑) 生石灰(CaO) 暴露在空气中变质:CaO+H 2 O===Ca(OH) 2
检验:取样用试管加热,若试管内壁有小水珠产生,则已变质[Ca(OH) 2 = 加热=CaO+H 2 O] 铁生锈:4Fe+3O 2 ===2Fe2O3
检验:观察颜色, 若有红色粉末在表面,则已变质
铜生锈:2Cu+O 2 +CO 2 +H 2 O===Cu 2 (OH) 2 CO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