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产过程中预防新生儿锁骨骨折的临床护理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00.35 KB
- 文档页数:2
助产过程中新生儿锁骨骨折的原因分析与预防发布时间:2021-09-03T10:48:12.037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1年6期作者:邓功芬[导读] 目的:探究分析助产过程中新生儿锁骨骨折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邓功芬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局医院四川成都 610000【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助产过程中新生儿锁骨骨折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方法:从2020年4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产妇中抽选368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分配法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产妇184例,接受预防性护理,对照组184例,接受常规助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实验组新生儿锁骨骨折发生率(0.54%)明显低于对照组(3.80%),同时,实验组产妇护理满意度(97.83%)明显高于对照组(92.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600、5.000,P<0.05)。
结论:在产妇围产期采取预防性护理能够很好的预防新生儿锁骨骨折,降低锁骨骨折发生率,产妇满意度普遍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助产;新生儿锁骨骨折;原因新生儿锁骨骨折是婴儿在出生的时候出现的一种创伤性骨折,造成新生儿骨折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助产士经验不足、专业技术不合格,产妇胎位不正、巨型胎儿等。
大多数新生儿锁骨骨折都可以治愈,也不影响以后的正常生活,但是新生儿锁骨骨折容易给产妇和家属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所以临床上还需要更加重视分析新生儿锁骨骨折的原因,并且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尽可能减少新生儿锁骨骨折发生率[1]。
本文主要探究分析助产过程中新生儿锁骨骨折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从2020年4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产妇中抽选368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84例,初产妇112例,经产妇72例,产妇最大年龄39岁,最小年龄21岁,平均年龄(27.56±1.17)岁,产妇最长孕周42周,最短孕周37周,平均孕周(40.62±0.22)周。
新生儿产伤性锁骨骨折临床分析与护理探讨引起新生儿产伤性锁骨骨折的相关因素及观察与护理的注意事项。
方法分析3758例活产新生儿中7例产伤性锁骨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新生儿产伤性锁骨骨折往往发生于肩难产、急产,且其发生率随着新生儿体重增加而上升。
结论新生儿产伤性锁骨骨折预后良好,只要护理提高认识,无需特殊治疗,但发生后负面影响较大,应加强防范,减少发生。
加强责任心和提高接产技术可减少新生儿产伤性锁骨骨折的发生。
标签:新生儿;产伤;锁骨骨折;护理新生儿产伤性锁骨骨折是指在分娩的过程中发生的骨折,是新生儿产伤性骨折中最常见的一种骨折,由于症状轻,预后好,常常被临床医务人员忽略。
我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分娩活产3758例,其中初产妇2340例,经妇产1418例,发生新生儿产伤性锁骨骨折7例。
资料与方法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分娩活产3758例。
其中顺产2476例,剖腹产1282例,发生新生儿产伤性锁骨骨折7例,6例为顺产,1例为剖宫产,发生率0.186%,胎儿体重3200g—4450g,其中胎儿宫内窘迫3例,外加腹压2例,急产2例,新生儿产伤性锁骨骨折均为单侧。
诊断:7例新生儿均因新生儿吸入性肺炎转新生儿科,照X胸片时发现。
讨论:新生儿产伤性锁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产伤。
国内报告其发生率 1.4%①我院发生率0.186%,可能与新生儿不常规照X片有一定的关系,实际发生率比统计数字高。
锁骨骨折与分娩方式有密切相关,常发生在阴道分娩。
常见原因:1、胎儿宫内窘迫,宫口开全,需要尽快娩出胎儿时,采用助产方法,胎儿的前肩未充分娩出,而过早抬后肩,前肩锁骨压于耻骨弓下,受力过度,且增加娩出的径线,易造成骨折。
2、宫缩过强所致急产,胎头与胎体未充分旋转到适合的位置,胎肩在耻骨联合上嵌顿、挤压、撞击后快速即娩出。
3、胎方位异常造成滞产改变体位或手转胎位时胎体未能转至与胎头一致的方向,接产人员不了解胎儿躯干的位置,盲目牵拉或外旋转所致。
分娩时预防新生儿锁骨骨折的助产护理对策和效果研究摘要:目的: 分娩时预防新生儿锁骨骨折的助产护理对策和效果研究。
方法:以随机的方式选取我院经阴道分娩足月新生儿产妇作为本次调查的对象,本次调查选取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共选取调查对象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产妇。
观察组进行预防性助产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助产护理。
结果:统计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新生儿锁骨骨折发生率得出,观察组新生儿锁骨骨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具有意义( P <0.05)。
结论:在阴道分娩足月新生儿中预防性助产护理可降低新生儿锁骨骨折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关键词:预防;新生儿锁骨骨折;助产护理分娩时发生新生儿骨折属于产科常见的骨折类型,其主要原因是助产过程中胎位不正胎儿娩出困难,导致在助产过程使胎儿肩部牵拉过度。
以下三种情况常常可致新生儿发生骨折:①助产操作时单方面由助产士实施向外旋转未能借用产力,或对产妇会阴过度保护,导致胎儿娩出时肩部锁骨遭受耻骨弓压力发生新生儿锁骨骨折。
②助产士手法粗暴、接生手法不当,在分娩过程中,胎儿前肩还未分娩出而立即进行抬后肩操作,导致新生儿前肩遭受耻骨弓压迫发生新生儿锁骨骨折现象③由于产妇宫缩乏力、第二产程延长、胎位异常发生阴道难产,此时必须转化为阴道助产术,在手术中使胎儿头部遭受耻骨压力从而发生新生儿锁骨骨折。
所以我院对分娩时预防新生儿锁骨骨折制定助产护理对策,临床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做如下分析。
[1]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以随机的方式选取我院经阴道分娩足月新生儿产妇作为本次调查的对象,本次调查选取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共选取调查对象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产妇。
观察组平均孕周为(38.66±2.67)周,平均产程(9.34±1.77)h,平均质量(2746.66±24.51)g。
助产过程中新生儿锁骨骨折的预防及护理策略分析目的:分析研究助产过程中新生儿出现锁骨骨折的预防措施和护理方法。
方法:选取2011年8月到2014年8月的300例通过阴道分娩的新生儿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将300例新生儿分为两组,观察组150例,对照组150例,对照组由没有进行过专业的助产专业技能训练的护理人员进行操作,观察组由经过专业技能训练的护理人员进行操作,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新生儿出现锁骨骨折的几率以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和比较。
结果:对照组新生儿中有8例在助产过程中出现锁骨骨折,观察组新生儿中有1例在助产过程中出现锁骨骨折,两组比较有明显地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对于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助产的过程中通过进行过专业技能训练的护理人员实施助产,能够显著的减少新生儿锁骨骨折情况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应该在产科助产工作中加以推广使用。
标签:新生儿锁骨骨折;助产;护理满意度现在新生儿锁骨骨折的情况比较多见,属于一类产伤性骨折,一般是由于胎儿下降速度快,使前肩胛部与产妇的耻骨联合位置造成挤压,使锁骨发生弯曲,进而造成骨折[1]。
当助产护理人员对于胎儿的肩部实施大力的牵拉,或者是助产人员的操作技术不够娴熟等原因,造成胎儿的双肩出现内压引起骨折[2]。
本文选取300例通过阴道分娩的新生儿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将300例新生儿分为两组,观察组150例,对照组150例,对照组由没有进行过专业的助产专业技能训练的护理人员进行操作,观察组由经过专业技能训练的护理人员进行操作,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新生儿出现锁骨骨折的几率以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和比较,现将具体报告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基本资料选取2011年8月到2014年8月的300例通过阴道分娩的新生儿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将300例新生儿分为两组,观察组150例,对照组150例。
对照组新生儿的体质量平均为3550±303g,孕周在37~41周之间,平均为38.2±2.1周,产程时间在3.4~16小时之间,平均为7.5±3.8小时;观察组新生儿的体质量平均为3566±340g,孕周在37~41周之间,平均为38.5±2.0周,产程时间在3.6~18小时之间,平均为7.9±3.9小时。
临床研究・ ・助产过程中预防新生儿锁骨骨折的护理张春芳(湖北省咸宁市中心医院 产科,湖北 咸宁 437000)摘要:目的 探讨对新生儿助产的过程中,预防其锁骨骨折的一些护理措施。
方法 选取过往的500例经过阴道顺产生下的新生儿资料,并将这些资料作为A 组,而这组的助产护士没有接受过助产的专业技能培训;选取过往的1000例经过阴道顺产下的新生儿的资料作为B 组,这组的助产护士经过专业助产技能培训,对A 组和B 组的新生儿锁骨骨折的比例进行对比。
结果 A 组的助产护士没有经过专业助产培训,新生儿发生骨折的为11例,所占百分比为2.2%;B 组的助产护士经过专业助产技能培训,新生儿发生骨折的为2例,所占百分比为0.2%。
结论 助产护士的专业助产技能的加强是必要的,这样可以减少新生儿锁骨骨折发生的几率。
关键词:助产;预防;新生儿;锁骨骨折;护理 新生儿的锁骨骨折是一种在分娩中很常见的现象,这样的症状由于情况不严重,且事后恢复良好而常常被临床工作者所忽略[1]。
但是新生儿发生锁骨骨折的情况会造成他们啼哭不止,家属也会不安。
在助产过程中,会因为胎儿的迅速下降,其前肩胛部挤向产妇骨盆,使得胎儿脆弱的锁骨极度弯曲,再加上助产护士牵拉时用力过猛,造成胎儿两肩剧烈向内压就引起了新生儿锁骨骨折[2]。
锁骨骨折的情况一般发生在中段,横行骨折居多,并伴随着移位,不完全性骨折的胎儿也有。
为此,本文选取过往的500例经过阴道顺产生下的新生儿资料,探讨对新生儿助产的过程中,预防其锁骨骨折的一些护理措施。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A 组选取出的500例经阴道生产的产妇中,有285例为初产妇,215例为经产妇,肩难产的为27例,脐带绕颈的为11例,产钳助产的为2例,所生新生儿的体重一般在2200-4360g 之间;B 组选取过往经阴道生产的产妇中,有620例为初产妇,380例为经产妇,肩难产的为36例,脐带绕颈的为22例,产钳助产的为4例,所生新生儿的体重在2150-4390g 之间。
分娩时预防新生儿骨折的助产护理要点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预防分娩时新生儿骨折的助产护理方式。
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产科出生的180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助产护理方法及对预防新生儿骨折的效果。
结果:本组4例新生儿发生骨折,发生率为2.22%,均为肩部骨折,经绷带固定处理后获得骨折愈合。
结论:强化基础护理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预防分娩时新生儿骨折,提高出生质量与新生儿生活质量。
关键词:新生儿骨折;助产护理;预防措施新生儿骨折属于产伤性骨折,主要是由于分娩或者手术助产过程中,因难产、牵引或剖宫产等情况下,助产士手法操作不当引起。
新生儿骨折多见于锁骨、股骨以及颅骨等处,由于新生儿骨折症状不明显或较为轻微,往往不易觉察,严重影响新生儿的健康[1]。
本研究回顾分析了我们新生儿助产护理工作及预防新生儿骨折的护理要点,旨在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产科出生的180例新生儿,产妇年龄在25-37岁之间,平均为(28.34±2.23)岁;孕周36-42周,平均为(39.71±2.25)周;产妇中156例为初产妇,24例为经产妇;18例肩难产,12例产前助产,4例脐带绕颈。
产后4例发生新生儿骨折,发生率为2.22%,均经X线片检查确诊,其妊娠周期为38-41周,出生体重为3500-4020g,其中,1例>4000g(4020g)产程4-18h,其中,2例为肩难产新生儿,1例产前助产新生儿。
骨折部位均为肩锁骨外侧1/3部位。
1.2 临床表现及发生时间骨折后患儿表现为异常哭闹,3例患儿在移动患处上臂时哭闹加剧,且患处存在局部肿胀、淤血以及骨摩擦音等情况,且拥抱反射现象减少甚至消失。
1例患儿表现为患处有压痛包块以及骨摩擦音。
1.3 治疗及预后4例确诊为骨折新生儿立即予以取平卧扩胸位,并减少上肢活动量,以缓解患儿的疼痛。
助产过程中新生儿锁骨骨折的预防和护理分析摘要:目的:探究阴道自然分娩助产处置过程中新生儿锁骨骨折疾病的预防措施和护理方法。
方法:择取2015年9月-2016年11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接受阴道自然分娩产妇102例参与研究,遵照产妇的分娩时间先后次序随机将其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51例产妇,参照组实施新生儿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新生儿锁骨骨折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新生儿的肩难产发生率、窒息发生率,锁骨骨折发生率,以及护理服务满意度。
结果:研究组新生儿的肩难产发生率、窒息发生率,以及锁骨骨折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参照组新生儿,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新生儿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新生儿,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接受阴道自然分娩的产妇实施新生儿锁骨骨折护理干预,相较实施新生儿常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新生儿的肩难产发生率、窒息发生率,以及锁骨骨折发生率,提升新生儿的护理服务满意度,优化阴道自然分娩产妇和新生儿在围产期过程中的综合性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医学实践过程中加以推广运用。
关键词:助产过程;新生儿;锁骨骨折;预防护理2015年9月-2016年11月,我院以收治的部分接受阴道自然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在针对其实施围产期新生儿锁骨骨折护理条件下,取得了较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择取2015年9月-2016年11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接受阴道自然分娩产妇10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遵照产妇的分娩时间先后次序随机将其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包含51例产妇,参照组产妇年龄介于23-3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5.32±1.66)岁,孕周介于37-42周,平均孕周为(37.55±1.97)周,研究组年龄介于24-3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5.75±2.33)岁,孕周介于35-42周之间,平均孕周为(37.97±1.74)周,研究组产妇和参照组产妇在年龄以及孕周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经统计学计算P>0.05,具有可比性。
助产过程中预防新生儿锁骨骨折的探讨摘要】通过对临床6例新生儿锁骨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我们得出结论:加强助产人员的培训,及时识别高危因素,提高助产技术,可降低新生儿锁骨骨折的发生。
【关键词】助产新生儿锁骨骨折预防新生儿锁骨骨折在新生儿产伤性骨折中最常见,多发生在分娩过程中,虽然治疗简单、预后良好,但常常给新生儿父母及助产人员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降低其发生率和早期诊断、治疗至关重要。
2007年1月-2009年1月本院产科阴道分娩的1802例新生儿中,发生新生儿锁骨骨折6例,发生率为0.33%,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7年1月-2009年1月阴道分娩1802例,新生儿发生锁骨骨折6例,占0.33%,产妇年龄19-37岁,经产妇1人,初产妇5人,孕周38-41+2周,顺产4人,产钳助产1人,骨盆外测量及内测量均未发现异常,新生儿体重3250-4150g。
总产程4-13小时,第二产程1.0-1.8小时,肩难产3例,6例均发生前肩锁骨外侧1/3处。
1.2临床表现哭闹,在移动患侧上臂时哭闹尤甚。
患侧上肢活动受限,患侧锁骨轮廓不清楚,局部肿胀、淤血、骨擦音,拥抱反射减少或消失。
发生骨折时间最早在分娩时,助产人员听到骨折声1 例,台下助产士处理新生儿时常规锁骨触诊即发现2例,其余3 例在出生 24h 内经儿科医生常规的锁骨触诊发现,最后经X线摄片确诊。
1.3治疗及预后1例骨折断端移位,需用“8”字形绷带固定,其余的未做特殊固定处理,只置患儿平卧位,限制患肢的活动,避免过度地外展、前屈、后伸、上举患肢,勿从腋下抱起患儿,教会家属护理患儿的方法,所有患儿均与母亲同时出院,新生儿骨折愈合能力强,速度快,7-10天形成骨痂,2-3周达临床愈合,21天X线复查见大量骨痂生成,产后6周随访时均已愈合。
2 助产过程中预防措施2.1加强助产士的培训,提高接生技术助产士定期参加专业学习班,提高理论水平。
接生过程中,加强责任心,严密观察产程变化。
助产过程中预防新生儿锁骨骨折的护理措施探讨发表时间:2018-10-12T09:54:29.490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4期作者:王晓燕[导读] 探讨在助产过程中预防新生儿锁骨骨折的护理措施天津市北辰医院 300402摘要:目的:探讨在助产过程中预防新生儿锁骨骨折的护理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60例阴道分娩新生儿,根据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对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在给予针对性护理。
比较两组新生儿的骨折率。
结果:对两组新生儿的骨折率进行比较,研究组的骨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助产过程中,为了预防新生儿锁骨骨折,对其实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明显减少锁骨骨折的发生,在临床上值得应用。
关键词:助产过程中;锁骨骨折;护理措施新生儿的锁骨骨折在产科伤性骨折中比较常见,但由于其骨折的特点,在临床上症状并不明显,不能轻易察觉出来,容易出现漏诊等现象。
从而导致大部分新生儿在前期锁骨骨折时不能确诊,只有在发病后期才被诊断出来,但此时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期,易对患儿今后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带来严重影响[1]。
因此,只有在助产过程中对新生儿锁骨骨折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才能有效减少新生儿锁骨骨折发生。
在此次研究中,对助产过程中预防新生儿锁骨骨折的护理措施进行了深入探讨,现将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60例阴道分娩新生儿,根据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3-17周,平均年龄(8.32±4.21)周;研究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4-16周,平均年龄(8.13±3.29)周。
对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组间数据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准予研究。
分娩时预防新生儿骨折的助产护理体会目的:对孕妇分娩时,预防新生儿骨折的助产护理体会。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112例孕妇,将其随机的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同时对观察组采用系统的护理手段,对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手段,对比分析观察两组新生儿骨折情况,从而体会分娩时预防新生儿骨折的助产护理。
结果:观察中新生儿骨折总发生3例,总发生率为5.4%,明显低于对照组中新生儿骨折总发生11例,总发生率为19.7%。
结论:在孕妇分娩时,对孕妇进行常规的护理手段结合护理干预的系统的护理手段,能够有效降低新生儿骨折发生率,进而提高新生儿的生活水平,值得临床上的廣泛推广运用。
标签:分娩;新生儿骨折;助产;护理新生儿骨折是一种发生在孕妇分娩的过程中或者手术助产的过程中的对于新生儿的意外伤害。
其主要发生的原因大多是由于孕妇在分娩过程中难产、剖宫产等情况时,助产护士使用了不适当的手法所致[1],且孕妇在自然分娩时,就基本没有出现新生儿骨折现象。
新生儿骨折的部位一般发生在锁骨、股骨、颅骨及肱骨等处,其中最为常见的是锁骨骨折。
并且,由于新生儿骨折的临床症状十分轻微不易被察觉,从而极易被临床上忽视,以至于症状恶化后[2],给新生儿、新生儿家属造成一定的痛苦,以及对医院造成一定的压力。
因此,新生儿骨折症状的预防则需要得到极大的重视,是产科临床上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则探讨在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于我院进行分娩的孕妇112例,将其进行分组的助产护理,从而探讨分娩时预防新生儿骨折的助产护理,从而体会到如何降低新生儿骨折率。
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于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112例孕妇,并于我院进行分娩。
孕妇年龄为24~36岁,平均年龄为27.31岁,孕周为36~42周,平均孕周为39.98周。
其中初产妇89例,经产妇23例,难产孕妇18例,剖宫产孕妇36例,产钳助产孕妇8例,将这112例孕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的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
助产过程中新生儿锁骨骨折的防范及临床护理要点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助产过程中新生儿锁骨骨折防范与临床护理。
方法:抽取我院出生新生儿100例(均为单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实施助产护理、锁骨骨折预防护理等处理,总结产妇护理满意率与新生儿锁骨骨折发生率。
结果:100例产妇对护理满意率为97.00%,而新生儿锁骨骨折发生率仅为2.00%。
结论:新生儿锁骨骨折会影响母婴结局,为此必须充分做好助产护理,同时加强新生儿锁骨骨折预防与处理,确保母婴安全。
【关键词】新生儿锁骨骨折;助产护理;防范【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2-0254-02新生儿指的是出生至28d的婴儿,锁骨骨折是新生儿最为常见的一类产伤骨折,男性高于女性,多发生在分娩期间,可能与分娩的方式、新生儿体重、难产、助产技术有限等有关[1]。
尽管新生儿锁骨骨折治疗难度不大,而且预后较好,但依旧会给新生儿父母与助产人员造成心理压力,需加强重视。
为了进一步探讨助产过程中新生儿锁骨骨折的预防与护理,我院展开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共计入选对象100例,全部为我院产科接诊的单胎产妇,入选时间2014年1月~2015年1月。
100例产妇中经产妇41例、初产妇59例;年龄20~41岁,均值28.9±2.3岁;孕周37~42周,均值40.2±0.6周;自然分娩65例、剖宫产及其他35例;新生儿体重3.22~3.97kg,均值3.59±0.22kg。
1.2 方法回顾性分析她们的临床资料,除了加强常规护理外,重视助产护理与新生儿锁骨骨折预防与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2.1助产护理:1)肩难产辨别与处理:护理人员应加强肩难产现象识别能力的培养,及时发现并准确处理。
孕妇分娩时,胎头娩出,若存有胎儿颈回缩,同时颏骨紧压会阴部,则表明为肩难产,需及时处理,屈大腿后压前肩,并改良娩肩,辅助胎儿娩出前后肩[2]。
助产过程中新生儿锁骨骨折的预防和护理评价发表时间:2015-11-17T15:35:30.03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期供稿作者:杨双慧[导读] 湖南旺旺医院湖南长沙可有效降低锁骨骨折发生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可提高患者满意度,确保新生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杨双慧湖南旺旺医院湖南长沙 410000摘要:目的:评价分析助产过程中新生儿锁骨骨折的预防以及护理。
方法:将本院2011年3月-2014年2月800例新生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病例数分别为400例,对照组护士未经专业培训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护士经专业培训实施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与新生儿锁骨骨折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0%,新生儿锁骨骨折发生率为3.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7.8%,新生儿锁骨骨折发生率为14.0%,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本次研究结果的分析可知,在助产过程中对护士实施专业培训,且加强护理干预,可预防和降低新生儿锁骨骨折发生率,便于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高,获得满意效果。
关键词:预防;助产;护理;新生儿;锁骨;骨折在产伤性骨折中锁骨骨折比较常见,其发生和胎儿出生体重、分娩方式以及胎儿分娩方式相关,多数患儿无显著症状,但当移动骨折侧上肢时可见锁骨位置存在肿胀和骨摩擦音[1-2]。
正是因为其症状不明显,很容易误诊或者被忽略不可及时发现,进一步引起医疗纠纷,对此,加强新生儿锁骨骨折的预防也变得尤为重要[3]。
本次研究就助产过程中新生儿锁骨骨折的预防以及护理进行研究和评价。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次研究将我院2011年3月-2014年2月80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并整理新生儿临床资料,其中有450例新生儿为男性,350例新生儿为女性,新生儿体重在3.1-4.6Kg之间,其平均体重为3.22±1.63kg,且平均产程为49±2.2min。
新生儿锁骨骨折的护理观察发布时间:2021-07-01T11:51:51.58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5期作者:石丹[导读] 目的探究助产过程中预防新生儿锁骨骨折的护理效果。
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本院多例顺产(实验组)石丹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 551700摘要:目的探究助产过程中预防新生儿锁骨骨折的护理效果。
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本院多例顺产(实验组)进行对比,前者进行常规护理,后者进行常规护理和预防新生儿锁骨骨折的分析,观察护理效果。
结果实验组出现2例骨折,对照组出现12例骨折.结论进行助产过程中预防新生儿锁骨骨折的护理可以降低骨折发生率。
关键词:新生儿;锁骨骨折;助产过程;护理新生儿锁骨骨折是在分娩过程中发生的骨折,是产伤性新生儿骨折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由于一般不会引起严重的后果,常被临床医护人员忽视而漏诊。
笔者分析了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所发生的16例新生儿锁骨骨折的临床资料,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讨论,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共活分娩7166例,有16例发生新生儿锁骨骨折,发生率为0.22%,均为阴道分娩。
产妇年龄均在21~44岁,经产妇4例,初产妇12例,孕37~40周10例,孕40+1~41+4周共6例,妊娠合并糖耐量异常1例,骨盆内外测量均未发现异常,顺产8例,肩难产8例。
总产程6~20h,第二产程8min~2h 20min,其中少于15min的4例,使用催产素4例,胎方位LOA 9例,ROA 6例,LOT 1例,脐带绕颈4例,助产工作均由助产士及主治以上职称医生完成。
1.2 新生儿资料男婴7例,女婴9例,体重在2800~4420g,体重<4000g的新生儿锁骨骨折12例,体重≥4000g的4例,左锁骨骨折6例,右锁骨骨折10例,外1/3段锁骨骨折11例,中断锁骨骨折5例,线形锁骨骨折无错位5例,青枝骨折8例,骨折错位成角1例。
助产过程中预防新生儿锁骨骨折的护理体会目的探讨助产过程中预防新生儿锁骨骨折的护理措施,以减少新生儿锁骨骨折的发生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8年1月筆者所在医院510例经阴道分娩的新生儿资料,作为对照组;将2008年2月~2010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1115例经阴道分娩新生儿资料作为研究组,其中对照组助产士未接受助产专业技能培训,研究组助产士接受了助产专业技能培训,比较两组新生儿锁骨骨折的发生率。
结果对照组510例新生儿12例助产过程中发生锁骨骨折,研究组新生儿2例在助产过程中发生锁骨骨折。
结论加强助产士专业技能培训,提高新生儿接生技术,可有效预防新生儿锁骨骨折的发生。
标签:新生儿;助产;锁骨骨折;护理新生儿锁骨骨折为产科常见的一种产伤性骨折,对其的治疗虽简单,愈后也较好,但仍会给助产人员及新生儿父母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自2008年2月对笔者所在医院对助产士进行专业接生技能培训,有效预防了新生儿锁骨骨折的发生,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7年1月~2008年1月510例经阴道分娩新生儿,其中初产妇260例,经产妇250例,新生儿体重2210~4290 g,肩难产26例,产钳助产2例,脐带绕颈12例,将此510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2008年2月~2010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1115例经阴道分娩新生儿,其中初产妇610例,经产妇505例,体重2100~4370 g,肩难产35例,产钳助产3例,脐带绕颈23例,将此1115例新生儿作为研究组。
两组新生儿在性别、孕周、产程及其他相关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助产技能培训:由分管产房的护士长对助产士进行培训,指导其掌握产轴、骨盆轴及其相互间关系、分娩机制、接产要领及胎儿出肩时的受力作用情况。
娩出力也即产力,其包含宫缩腹压力及助产士压迫胎儿颈向外的牵引力;阻力则包含保护会阴和骨盆底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