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专项练习2
- 格式:doc
- 大小:124.50 KB
- 文档页数:2
七年级数学苏科版下册第7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解答题专项提升练习(二)1.如图,点A、B、C、D在一条直线上,CE与BF交于点G,∠E=∠F,CE∥DF,求证:∠A =∠1.2.已知,点Q、A、D均在直线l1上,点B、C均在直线l2上,且l1∥l2,点E是BA延长上一点.(1)如图1,CD∥AB,CE与AD相交于点F,AC与BF相交于点O,∠1=∠2,求证∠3=∠4;(2)在(1)的条件下,若BF平分∠ABC,试直接写出∠CFB与∠ACF的数量关系为;(3)如图2,点N是∠QAB角平分线上一点,点M在射线BC上,若∠NMC与∠ABC满足2∠NMC﹣∠ABC=180°的数量关系,请判断直线MN与直线AN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3.如图所示,直线AB ∥CD ,直线EF 分别交AB 、CD 于E 、F 两点,∠BEF 、∠DFE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K .(1)求∠EKF 的度数;(2)如图(2)所示,作∠BEK 、∠DFK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K 1,问∠K 1与∠K 的度数是否存在某种特定的等量关系?写出结论并证明.(3)在图(2)中作∠BEK 1、∠DFK 1的平分线相交于点K 2,作∠BEK 2、∠DFK 2的平分线相交于点K 3,依此类推,……,请直接写出∠K 4的度数.4.如图,已知三角形ABC 中,AD 平分∠BAC ,∠1=∠2.求证:(1)AD ∥GE ;(2)∠3=∠G .5.如图,已知AB ∥CD ,E 是直线AB 上的一点,CE 平分∠ACD ,射线CF ⊥CE ,∠1=32°,(1)求∠ACE 的度数;(2)若∠2=58°,求证:CF ∥AG .6.已知:直线GH分别与直线AB,CD交于点E,F.EM平分∠BEF,FN平分∠CFE,并且EM ∥FN.(1)如图1,求证:AB∥CD;(2)如图2,∠AEF=2∠CFN,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情况下,请直接写出图2中四个角,使写出的每个角的度数都为135°.7.如图1,直线MN与直线AB、CD分别交于点E、F,∠MEB与∠DFN互补.(1)若∠BEF与∠EFD的角平分线交于点P,EP与CD交于点G,点H是MN上一点,且GH⊥EG,求证:PF∥GH;(2)如图2,在(1)的条件下,连接PH,K是GH上一点使∠PHK=∠HPK,作PQ平分∠EPK,问∠HPQ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请求出其值;若变化,请说明理由.8.如图,AD⊥BE,BC⊥BE,∠A=∠C,点C,D,E在同一条直线上.求证:AB∥CD.9.综合与探究问题情境在综合实践课上,老师组织七年级(2)班的同学开展了探究两角之间数量关系的数学活动,如图,已知射线AM∥BN,连接AB,点P是射线AM上的一个动点(与点A不重合),BC,BD分别平分∠ABP和∠PBN,分别交射线AM于点C,D.探索发现“快乐小组”经过探索后发现:(1)当∠A=60°时,∠CBD=∠A.请说明理由.(2)不断改变∠A的度数,∠CBD与∠A却始终存在某种数量关系,用含∠A的式子表示∠CBD为.操作探究(3)“智慧小组”利用量角器量出∠APB和∠ADB的度数后,探究二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他们惊奇地发现,当点P在射线AM上运动时,无论点P在AM上的什么位置,∠APB与∠ADB 之间的数量关系都保持不变,请写出它们的关系,并说明理由.(4)点P继续在射线AM上运动,当运动到使∠ACB=∠ABD时,请直接写出2∠ABC+∠A的结果.10.如图,在△ABC中,点D、F在BC边上,点E在AB边上,点G在AC边上,EF与GD的延长线交于点H,∠CDG=∠B,∠1+∠FEA=180°.求证:(1)EH∥AD;(2)∠BAD=∠H.11.喜欢思考的小泽同学,设计了一种折叠纸条的游戏.如图1,纸条的一组对边PN∥QM(纸条的长度视为可延伸),在PN,QM上分别找一点A,B,使得∠ABM=α.如图2,将纸条作第一次折叠,使BM'与BA在同一条直线上,折痕记为BR.1解决下面的问题:(1)聪明的小白想计算当α=90°时,∠BR 1N '的度数,于是他将图2转化为下面的几何问题,请帮他补全问题并求解:如图3,PN ∥QM ,A ,B 分别在PN ,QM 上,且∠ABM =90°,由折叠:BR 1平分 ,BM '∥R 1N ',求∠BR 1N '的度数.(2)聪颖的小桐提出了一个问题:按图2折叠后,不展开纸条,再沿AR 1折叠纸条(如图4),是否有可能使AM ''⊥BR 1?如果能,请直接写出此时α的度数;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3)笑笑看完此题后提出了一个问题:当0°<α≤90°时,将图2记为第一次折叠;将纸条展开,作第二次折叠,使BM '与BR 1在同一条直线上,折痕记为BR 2(如图5);将纸条展开,作第三次折叠,使BM '与BR 2在同一条直线上,折痕记为BR 3;…以此类推. ①第二次折叠时,∠BR 2N '= (用α的式子表示);②第n 次折叠时,∠BR n N '= (用α和n 的式子表示).12.如图,已知点D,E分别为AB,BC上的点,连接DE,∠BAC=70°,∠ADE=110°.(1)求证:∠C=∠BED;(2)画图:连接AE,过点D画DF∥AE,交BC于点F,若∠EAC=28°,∠C=62°,求∠DFC的度数.13.完成推理填空.填写推理理由:如图:EF∥AD,∠1=∠2,∠BAC=70°,把求∠AGD的过程填写完整.∵EF∥AD,∴∠2=,()又∵∠1=∠2,∴∠1=∠3,∴AB∥,()∴∠BAC+ =180°,()又∵∠BAC=70°,∴∠AGD=110°.14.如图,已知AB∥CD,BE平分∠ABC,CE平分∠BCD.请判断△BE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15.如图,已知,AB∥CD,CE平分∠ACD交AB于点E.(1)若∠FCD=50°,求∠1的度数;(2)若有∠FAB的平分线AP交CE于点P,请你画出图形,并判断∠CAP与∠ACP是否为互余关系,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证明:∵CE∥DF,∴∠F=∠2,∵∠E=∠F,∴∠E=∠2,∴AE∥BF,∴∠A=∠1.2.解:(1)证明:∵∠1=∠2,∴∠1+∠ACF=∠2+∠ACF即:∠BCE=∠ACD,∵AB‖CD,∴∠ACD=∠4,∴∠BCE=∠4,∵l1∥l2∴∠3=∠BCE∴∠3=∠4;(2)如图,设∠ABF=∠5,∠ACF=∠6,∠CFB=∠7,∵BF平分∠ABC,∴∠ABC=2∠5,∠CBF=∠5,∵l1∥l2,∴∠AFB=∠CBF=∠5,∴∠AFC+∠BCF=180°,即∠1+∠6+∠5+∠7=180°①,∵AB‖CD,l1∥l2,∴∠ABC+∠BCD=180°,∠BCD+∠CDF=180°,∴∠CDF=2∠5,∴∠1+∠6+∠2+2∠5=180°,∵∠1=∠2,∴2∠1+∠6+2∠5=180°,∴∠1+∠6+∠5=90°②,∴①﹣②得:∠6+∠7=90°,∴∠CFB与∠ACF的数量关系为∠CFB+∠ACF=90°.故答案为:∠CFB+∠ACF=90°.(3)直线MN与直线AN的位置关系为:MN⊥AN.理由如下:过点N作NR∥l1,∵l1∥l2,NR∥l2,∴∠ABC=∠QAB,∠QAN=∠ANR,∠RNM=∠NMB,∵NA平分∠QAB,∴∠QAB=2∠QAN,不妨设∠QAN=x°,∠NAM=∠NMB=y°,∴∠ABC=∠QAB=2x°,∴y+∠NMC=180°①,∵2∠NMC﹣∠ABC=180°,∴2∠NMC﹣2x=180°,∠NMC﹣x=90°②,①﹣②得:x+y=90°,∴∠ANM=90°,3.解:(1)如图(1),过K 作KG ∥AB ,交EF 于G ,∵AB ∥CD ,∴KG ∥CD ,∴∠BEK =∠EKG ,∠GKF =∠KFD ,∵EK 、FK 分别为∠BEF 与∠EFD 的平分线,∴∠BEK =∠FEK ,∠EFK =∠DFK ,∵AB ∥CD ,∴∠BEK +∠FEK +∠EFK +∠DFK =180°,即2(∠BEK +∠DFK )=180°,∴∠BEK +∠DFK =90°,则∠EKF =∠EKG +∠GKF =90°;(2)∠K =2∠K 1,理由为:∵∠BEK 、∠DFK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K 1,∴∠BEK 1=∠KEK 1,∠KFK 1=∠DFK 1,∵∠BEK +∠FEK +∠EFK +∠DFK =180°,即2(∠BEK +∠KFD )=180°,∴∠BEK +∠KFD =90°,即∠BEK 1+∠DFK 1=45°,同理得∠K 1=∠BEK 1+∠DFK 1=45°,则∠K =2∠K 1;(3)如图(3),根据(2)中的规律可得:∠K 2=∠K 1=22.5°,∠K 3=∠K 2=11.25°,∠K 4=∠34.解:(1)∵AD平分∠BAC,∴∠BAD=∠2,∵∠1=∠2,∠1=∠3,∴∠BAD=∠3,∴AD∥GE;(2)∵AD∥GE,∴∠2=∠G,∵∠1=∠2=∠3,∴∠3=∠G.5.解:(1)∵AB∥CD,∴∠1=∠DCE=32°,∵CE平分∠ACD,∴∠ACE=∠DCE=32°;(2)∵CF⊥CE,∴∠FCE=90°,∴∠FCH=90°﹣32°=58°,∵∠2=58°,∴∠FCH=∠2,∴CF∥AG.6.(1)证明:∵EM∥FN,∴∠EFN=∠FEM.∵EM平分∠BEF,FN平分∠CFE,∴∠CFE=2∠EFN,∠BEF=2∠FEM.∴∠CFE=∠BEF.∴AB∥CD.(2)∠AEM,∠GEM,∠DFN,∠HFN度数都为135°.理由如下:∵AB∥CD,∴∠AEF+∠CFE=180°,∵FN平分∠CFE,∴∠CFE=2∠CFN,∵∠AEF=2∠CFN,∴∠AEF=∠CFE=90°,∴∠CFN=∠EFN=45°,∴∠DFN=∠HFN=180°﹣45°=135°,同理:∠AEM=∠GEM=135°.∴∠AEM,∠GEM,∠DFN,∠HFN度数都为135°.7.解:(1)证明:∵∠MEB+∠BEF=180°,∠MEB与∠DFN互补∴∠BEF=∠DFN∴AB∥CD∴∠BEF+∠DFE=180°又∵∠BEF与∠EFD的角平分线交于点P∴∠FEP+∠EFP=(∠BEF+∠DFE)=90°∴∠EPF=90°即EG⊥PF∵GH⊥EG∴PF∥GH.(2)∠HPQ的大小不会发生变化,利用如下:∵∠PHK=∠HPK∴∠PKG=2∠HPK∵GH⊥EG∴∠KPG=90°﹣∠PKG=90°﹣2∠HPK∴∠EPK=180°﹣∠KPG=90°+2∠HPK∵PQ平分∠EPK∴∠QPK=∠EPK=45°+∠HPK∴∠HPQ=∠QPK﹣∠HPK=45°∴∠HPQ的大小不会发生变化,其值为45°.8.证明:∵AD⊥BE,BC⊥BE,∴AD∥BC,∴∠ADE=∠C,∵∠A=∠C,∴∠ADE=∠A,∴AB∥CD.9.解:(1)∵AM∥BN,∴∠A+∠ABN=180°,又∵∠A=60°,∴∠ABN=180°﹣∠A=120°.∵BC,BD分别平分∠ABP和∠PBN,∴∠CBP=∠ABP,∠DBP=∠PBN,∴∠CBD=∠CBP+∠DBP=∠ABP+∠PBN=∠ABN=60°,∴∠CBD=∠A.(2)∵BC,BD分别平分∠ABP和∠PBN,∴∠CBP=∠ABP,∠DBP=∠PBN,∴∠CBD=∠CBP+∠DBP=∠ABP+∠PBN=∠ABN,∵AM∥BN,∴∠A+∠ABN=180°,∴∠ABN=180°﹣∠A,∴∠CBD=.(3)∠APB=2∠ADB理由如下:∵BD分别平分∠PBN,∴∠PBN=2∠NBD,∵AM∥BN,∴∠PBN=∠APB,∠NBD=∠ADB,∴∠APB=2∠ADB.(4)∵AM∥BN,∴∠ACB=∠CBN,当∠ACB=∠ABD时,有∠CBN=∠ABD,∴∠ABC+∠CBD=∠CBD+∠DBN,∴∠ABC=∠DBN,∵BC,BD分别平分∠ABP和∠PBN,∴2∠ABC=∠ABN,∵AM∥BN,∴∠A+∠ABN=180°,∴2∠ABC+∠A=(∠A+∠ABN)=×180°=90°.10.证明:(1)∵∠CDG=∠B,∴DG∥AB,∴∠1=∠BAD,∵∠1+∠FEA=180°,∴∠BAD+∠FEA=180°,∴EH∥AD;(2)由(1)得:∠1=∠BAD,EH∥AD,∴∠1=∠H,∴∠BAD=∠H.11.解:(1)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MBR1=∠M′BR1,即,BR1平分∠ABM,故答案为:∠ABM,∵∠ABM=90°,∴∠MBR1=∠M′BR1=∠ABM=45°,在四边形M′BR1N′中,∠M′=∠N′=∠M=∠N=90°,∴∠BR1N′=360°﹣90°﹣90°﹣45°=135°;(2)α=60°;由折叠可得,∠PAB=α=60°,∠ABR1=30°,∠R1AM″=60°,∴∠BAM″=180°﹣60°﹣60°=60°,∴∠ABR1+∠BAM″=30°+60°=90°,∴AM''⊥BR1;(3)①由折叠可得∠R1BR2=×α=,在四边形M′BR2N′中,∠M′=∠N′=∠M=∠N=90°,∴∠BR2N′=360°﹣90°﹣90°﹣=180°﹣;故答案为:180°﹣;②折叠n次可得∠R n BR n+1=××…××α=,在四边形中有内角和可得,∠BR n N'=360°﹣90°﹣90°﹣=180°﹣,故答案为:180°﹣.12.解:(1)证明:∵∠BAC=70°,∠ADE=110°.∴∠BAC+∠ADE=180°.∴DE∥AC,∴∠C=∠BED;(2)如图所示,∵DF∥AE,∴∠AEC=∠DFC,△AEC中,∠EAC=28°,∠C=62°,∴∠DFC=∠AEC=180°﹣62°﹣28°=90°.13.解:∵EF∥AD(已知),∴∠2=∠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2,∴∠1=∠3,∴AB∥DG(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AC+∠DGA=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BAC=70°,∴∠AGD=110°,故答案为:∠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DG;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DGA;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4.解:△BEC是直角三角形.理由:∵AB∥CD(已知),∴∠ABC+∠DCB=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BE平分∠ABC,CE平分∠BCD(已知),∴∠CBE=∠ABC,∠BCE=∠BCD(角平分线的性质).∴∠CBE+∠ECB=(∠ABC+∠DCB)=90°.∵∠CBE+∠ECB+∠BEC=180°(三角形内角和180°),∴∠BEC=90°(等式性质),∴△BEC是直角三角形.15.解:(1)∵∠FCD=50°,∴∠ACD=180°﹣50°=130°,∵CE平分∠ACD,∴∠ECD=∠ECA=∠ACD=65°,∵AB∥CD,∴∠1=∠ECD=65°.(2)如图,∠CAP与∠ACP互余,理由:∵AP平分∠FAB,CE平分∠ACD,∴∠CAP=∠EAP=∠BAC,∠ACP=∠DCE=∠ACD,∵AB∥CD,∴∠BAC+∠ACD=180°,∴∠CAP+∠ACP=(∠BAC+∠ACD)=90°.。
2022-2023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章节同步实验班培优题型变式训练(北师大版)专题02 代数式【题型1】代数式表示数、图形的规律1.(2022·河北廊坊·七年级期末)如图.用棋子按规律摆出下列一组图形,据此规律,第2022个,图形棋子的枚数为( )A.6065B.6068C.6069D.6071【答案】B【分析】由所给的图形不难看出第n个图形所棋子枚数是:3n+2,从而可求解.【详解】解:∵第1个图形棋子枚数为:5=3×1+2,第2个图形棋子枚数为:5+3=3×2+2,第3个图形棋子枚数为:5+3+3=3×3+2,∴第n 个图形棋子枚数为:3n +2,∴第2022个图形棋子枚数为:3×2022+2=6068,故B 正确.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图形的变化规律,找出图形之间的联系,得出规律是解题的关键.【变式1-1】2.(2022·黑龙江大庆·期中)观察下面一系列等式:23181-=´,22531682-==´,22752483-==´,22973284,-==´…分析其规律,并用含有a 的字母表示这个规律__________.【答案】()()2221218a a a+--=【分析】根据题意观察式子,发现等式的左边为连续的两个奇数的平方差,右边为8与从1开始的自然数的乘积,据此用代数式表示即可求解.【详解】解:23181-=´,22531682-==´,22752483-==´,22973284,-==´…分析其规律,可得()()2221218a a a +--=.故答案为:()()2221218a a a +--=.【点睛】本题考查了用代数式表示式子的规律,发现规律是解题的关键.【题型2】代数式的书写方法1.(2021·福建·晋江市磁灶中学七年级期中)下列代数式书写规范的是( )A .2m n ´B .526abC .a b ¸D .3xD、该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代数式的书写要求,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代数式的书写要求.要求:(1)数与字母,字母与字母相乘,乘号可以省略,也可写成“.”;(2)数字要写在前面;(3)带分数一定要写成假分数;(4)在含有字母的除法中,一般不用“÷”号,而写成分数的形式.【变式2-1】2.(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将下列各式按照列代数式的规范要求重新书写:(1)a×5,应写成_______ ;(2)S÷t应写成_________;(3)123a a b´´-´,应写成______;(4)413x, 应写成______.【题型3】代数式表示的实际意义1.(2022·内蒙古通辽·七年级期末)下列赋予4m实际意义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若一个两位数中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分别为4和m,则4m表示这个两位数B.若正方形的边长为m厘米,则4m表示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单位:厘米)C.若葡萄的价格是4元/千克,则4m表示买m千克葡萄的金额(单位:元)D.若一辆汽车行驶的速度是m千米/小时,则4m表示该汽车4小时行驶的路程(单位:千米)【答案】A【分析】根据两位数的表示=十位数字×10+个位数字;正方形周长=边长×4;金额=单价×重量;路程=速度×时间进行分析即可.【详解】解:A、若一个两位数中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分别为4和m,则(4×10+m)表示这个两位数,原说法不正确,故此选项符合题意;B、若正方形的边长为m厘米,则4m表示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原说法正确,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若葡萄的价格是4元/千克,则4m表示买m千克葡萄的金额,原说法正确,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若一辆汽车行驶的速度是m千米/小时,则4m表示该汽车4小时行驶的路程,原说法正确,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代数式,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代数式的书写规范和实际问题中数量间的关系.【变式3-1】2.(2022·江苏·七年级)某超市的苹果价格如图,试说明代数式100﹣9.8x的实际意义__.【答案】用100元买每斤9.8元的苹果x斤余下的钱【分析】根据题意结合图片得出代数式100﹣9.8x的实际意义.【详解】解:代数式100﹣9.8x 的实际意义为:用100元买每斤9.8元的苹果x 斤余下的钱.故答案为:用100元买每斤9.8元的苹果x 斤余下的钱.【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代数式,结合题意利用图片得出是解题关键.【题型4】求代数式的值1.(2021·湖北·公安县教学研究中心七年级阶段练习)已知|2|a =-,则a -5=( )A .3-B .3C .7-D .7【答案】A【分析】由绝对值的意义求出a 的值,再代入a -5中计算即可.【详解】∵|2|a =-,∴2a =,∴a -5=2-5=-3.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求一个数的绝对值,代数式求值.掌握正数和0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是解题关键.【变式4-1】2.(2021·江西·宜春九中七年级阶段练习)已知150y x -++--=,则x y +=__________.一.选择题1.(2022·全国·七年级专题练习)某商店促销的方法是将原价x 元的衣服以(0.8x ﹣10)元出售,意思是( )A .原价减去10元后再打8折B .原价打8折后再减去10元C .原价减去10元后再打2折D .原价打2折后再减去10元【答案】B【分析】根据先算乘法可知先打折,再减价.【详解】解:将原价x 元的衣服以(0.8x ﹣10)元出售,意思是原价打8折后再减去10元,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代数式的实际意义.理解运算中乘为打折,减是减价是解题关键.2.(2021·湖南·宁远县教研室七年级期中)下列式子中不是代数式的是( )A .32a b +B .52+C .1a b +=D .1b a +【答案】C【分析】根据代数式的定义:用基本运算符号(基本运算包括加减乘除、乘方和开方)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起来的式子,由此可排除选项.【详解】解:A 、是代数式,故不符合题意;B 、是代数式,故不符合题意;C 、中含有“=”,不是代数式,故符合题意;D 、是代数式,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代数式的定义,熟练掌握代数式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3.(2022·全国·七年级专题练习)下列各式中,符合整式书写规则的是( )A .5x ´B .72xyC .124xyD .1x y-¸【答案】B【分析】利用代数式的书写要求分别判断得出答案.【详解】解:A 、5x ´不符合代数式的书写要求,应为5x ,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4.(2022.湖北.利川市思源实验学校七年级阶段练习)小王利用计算机设计了一个程序,输入和输出的数据如下表:输入 (1)2345…输出…1225310417526…那么,当输入数据8时,输出的数据是( )A .861B .863C .865D .8675.(2021·全国·七年级单元测试)已知3257x y -+=,那么多项式15102x y -+的值为( )A .8B .10C .12D .35【答案】C【分析】由多项式3257x y -+=,可求出322x y -=,从而求得1510x y -的值,继而可求得答案.【详解】解:∵3257x y -+=∴322x y -=∴151010x y -=∴1510+2x y -10+212==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求多项式的值,关键在于利用“整体代入法”求代数式的值.6.(2019·海南·中考真题)当m =-1时,代数式2m+3的值是( )A .-1B .0C .1D .2【答案】C【分析】将=1m -代入代数式即可求值;【详解】解:将=1m -代入232(1)31m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代数式求值;熟练掌握代入法求代数式的值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7.(2018·上海·中考真题)某商品原价为a 元,如果按原价的八折销售,那么售价是_____元.(用含字母a 的代数式表示).【点睛】本题考查了销售问题、列代数式,弄清题意,列出符合题意的代数式是解题的关键.8.(2020·河北·模拟预测)若4x y +=,a ,b 互为倒数,则1()52x y ab ++的值是_________9.(2019·广东·中考真题)已知23x y =+,则代数式489x y -+的值是_____.【答案】21【分析】由已知可得x-2y=3,继而对所求的式子进行变形后,利用整体代入思想即可求得答案.【详解】∵x=2y+3,∴x-2y=3,∴4x-8y+9=4(x-2y)+9=4×3+9=21,故答案为21.【点睛】本题考查了代数式求值,正确的进行变形是解题的关键.10.(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某书店新进了一批图书,甲、乙两种书的进价分别为4元/本、5元/本.现购进m 本甲种书和n 本乙种书,共付款Q 元.(1)用含m ,n 的代数式表示Q =______;(2)若共购进3510´本甲种书及3310´本乙种书,Q =______(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答案】 4m +5n 43.510´【分析】(1)根据题意列代数式即可;(2)根据题意列出算式进行化简即可.【详解】解:(1)由题意,得Q =4m +5n ;(2)Q =4×3510´+5×3310´=20×310+15×310=35×310=43.510´.故答案为:4m +5n ,43.510´.【点睛】本题考查了整式中的列代数式,科学记数法的运算,正确地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三、解答题11.(2021·全国·七年级单元测试)如图所示,有长为l 的篱笆,利用它和一面墙围城长方形园子,在园子的长边上开了1米的门,园子的宽为t .(1)用关于l ,t 的代数式表示园子的面积.(2)当l =100m ,t =30m 时,求园子的面积.【答案】(1)()12S l t t =+-;(2)21230m 【分析】(1)表示出长,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列出算式即可;(2)把l =100m ,t =30m 代入(1)求得答案即可;【详解】解:(1)宽为t,长为:l +1-2t 面积为:()12S l t t =+-(2)当l =100m ,t =30m 时S=()()12100123030l t t +-=+-´´=1230故园子的面积为21230m 【点睛】本题考查根据实际,列出代数式,再代入求值,关键在于找到等量关系.12.(2022·全国·七年级专题练习)(1)观察下面的点阵图与等式的关系,并填空:第1个点阵2213112++=+第2个点阵13531++++=______+______第3个点阵++++++=______+______.1357531(2)通过猜想,写出第n个点阵相对应的等式.【答案】(1)22,32,32,42(2)1+3+5+…+(2n﹣1)+(2n+1)+(2n﹣1)+…+5+3+1=n2+(n+1)2【分析】(1)根据点阵图即可求解;(2)根据(1)中的3个等式得出规律,进而写出第n个点阵相对应的等式.【详解】(1)第1个点阵1+3+1=12+22,第2个点阵1+3+5+3+1=22+32,第3个点阵1+3+5+7+5+3+1=32+42.故答案为22,32,32,42;(2)根据(1)中的3个等式,可以发现,第n个点阵的对角点最多有2n+1个,而且等号右侧是22++,n n(1)∴第n个点阵相对应的等式为:1+3+5+…+(2n﹣1)+(2n+1)+(2n﹣1)+…+5+3+1=n2+(n+1)2.【点睛】本题考查了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发现其中的规律.13.(2022·全国·七年级专题练习)用同样大小的两种不同颜色(白色.灰色)的正方形纸片,按如图方式拼成长方形.[观察思考]第(1)个图形中有212=´张正方形纸片;´+==´张正方形纸片;第(2)个图形中有2(12)623´++==´张正方形纸片;第(3)个图形中有2(123)1234第(4)个图形中有2(1234)2045´+++==´张正方形纸片;……以此类推(1)[规律总结]第(5)个图形中有__________张正方形纸片(直接写出结果).(2)根据上面的发现我们可以猜想:123n ++++=L __________.(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3)[问题解决]根据你的发现计算:101102103200++++L .14.(2022·全国·七年级专题练习)特殊值法,又叫特值法,是数学中通过设题中某个未知量为特殊值,从而通过简单的运算,得出最终答案的一种方法.例如:已知:432432106a x a x a x a x a x ++++=,则:①取0x =时,直接可以得到00a =;②取1x =时,可以得到432106a a a a a ++++=;③取1x =-时,可以得到432106a a a a a -+-+=-;④把②,③的结论相加,就可以得到4222a a +020+=a ,结合①00a =的结论,从而得出420a a +=.请类比上例,解决下面的问题:已知654326543210(1)(1)(1)(1)(1)(1)4a x a x a x a x a x a x a x -+-+-+-+-+-+=.求:(1)0a 的值;(2)6543210++++++a a a a a a a 的值;(3)642a a a ++的值.【答案】(1)4(2)8(3)0【分析】(1)观察等式可发现只要令x =1即可求出a 0;(2)观察等式可发现只要令x =2即可求出a 6+a 5+a 4+a 3+a 2+a 1+a 0的值;(3)令x =2即可求出等式①,令x =0即可求出等式②,两个式子相加即可求出来.(1)解:当1x =时,∵654326543210(1)(1)(1)(1)(1)(1)4a x a x a x a x a x a x a x -+-+-+-+-+-+=,∴0414a =´=;(2)解:当2x =时,∵654326543210(1)(1)(1)(1)(1)(1)4a x a x a x a x a x a x a x -+-+-+-+-+-+=,∴65432108a a a a a a a +++++=+;(3)解:当2x =时,∵654326543210(1)(1)(1)(1)(1)(1)4a x a x a x a x a x a x a x -+-+-+-+-+-+=,∴65432108a a a a a a a +++++=+①;当0x =时,∵654326543210(1)(1)(1)(1)(1)(1)4a x a x a x a x a x a x a x -+-+-+-+-+-+=,∴65432100+-++=--a a a a a a a ②;用①+②得:406282222++=+a a a a ,∴642040a a a 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代数式求值问题,合理理解题意,整体思想求解是解题的关键.15.(2019·贵州贵阳·中考真题)如图是一个长为a ,宽为b 的矩形,两个阴影图形都是一对底边长为1,且底边在矩形对边上的平行四边形.(1)用含字母a ,b 的代数式表示矩形中空白部分的面积;(2)当a =3,b =2时,求矩形中空白部分的面积.【答案】(1)S =ab ﹣a ﹣b +1;(2)矩形中空白部分的面积为2;【分析】(1)空白区域面积=矩形面积-两个阴影平行四边形面积+中间重叠平行四边形面积;(2)将a=3,b=2代入(1)中即可;【详解】(1)S =ab ﹣a ﹣b +1;(2)当a=3,b=2时,S=6﹣3﹣2+1=2;【点睛】本题考查阴影部分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代数式求值;能够准确求出阴影部分面积是解题的关键.。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小专题练习二《有理数-绝对值专练》一、选择题1.若a=2,|b|=5,则a+b=( )A.- 3B.7C.- 7D.- 3或72.在数轴上,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对应的点之间的距离为4,则这两个数分别是()A.4和- 4B.2和- 4C.2和- 2D.- 2和43.绝对值大于2且不大于5的所有整数的和等于()A.7B.0C.12D.244.绝对值不大于8的所有整数的和,绝对值小于6的所有负整数的积分别是( )A.0,0B.10,0C.0,-120D.5,1205.如果|a|=﹣a,下列成立的是()A.a>0B.a<0C.a≥0D.a≤06.下列各组数中,互为相反数的是()A.|+2|与|-2|B.-|+2|与+(-2)C.-(-2)与+(+2)D.|-(-3)|与-|-3|7.已知|x|=4,|y|=5,且xy<0,则x+y的值等于()A.9或-9B.9或-1C.1或-1D.-9或-18.不相等的有理数a.b.c在数轴上,对应点分别为A.B.C.若∣a-b∣+∣b-c∣=∣a-c∣,那么点B在()A.A、C点右边B.A、C点左边C.A、C点之间D.以上均有可能二、填空题9.下列说法:①0的绝对值是0,0的倒数也是0;②若a,b互为相反数,则a+b=0;③若a<0,则|a|=-a;④若|a|=a,则a>0;⑤若a2=b2,则a=b;⑥若|m|=|n|,则m=n.其中正确的有.(填序号)10.已知|a|=3,|b|=|-5|,且ab<0,则a-b=11.若|x+3|+|y﹣4|=0,则x+y的值为.12.数a,b在数轴上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a﹣|b﹣a|=.三、解答题13.有理数a,b,c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b﹣a|﹣|c﹣b|+|a+b|.14.已知|a|=3,|b|=2且|a﹣b|=b﹣a,求a+b的值.参考答案1.答案为:D2.答案为:C3.答案为:B4.答案为:C.5.答案为:D.6.D7.答案为:C.8.C9.答案为:②③.10.答案为:8或-811.答案为:1.12.答案为:b.13.解:由数轴可知:c<b<0<a,|a|>|b|,∴b﹣a<0,c﹣b<0,a+b>0,∴原式=﹣(b﹣a)+(c﹣b)+(a+b)=﹣b+a+c﹣b+a+b=2a﹣b+c 14.解:∵|a|=3,|b|=2且|a﹣b|=b﹣a,∴b>a,a=﹣3,b=±2∴a+b=﹣1或﹣5.。
1、现有5张卡片写着不同的数字,利用所学过的加、减、乘、除运算按要求解答下列问题(每张卡片上的数字只能用一次).(1)从中取出2张卡片,使这2张卡片上的数字的差最小,则差的最小值为 .(2)从中取出2张卡片,使这2张卡片上的数字相除的商最大,则商的最大值为 .(3)从中取出3张卡片,使这3张卡片上的数字的乘积最大,则所抽取卡片上的数字分别是 ,乘积的最大值为 .(4)从中取出4张卡片,使这4张卡片上的数字运算结果为24,写出两个不同的算式,分别为 .(不允许用上课讲的方法)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若a ≠b ,则a 2≠b 2B .若a >|b|,则a >bC .若|a|=|b|,则a =bD .若|a|>|b|,则a >b 3、已知a 是有理数,有下列判断:①a 是正数;②﹣a 是负数;③a 与﹣a 必有一个是负数;④a 与﹣a 互为相反数,其中正确的有( )A.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4、绝对值不小于3且小于5的所有整数和是 .5、下列各对数:+(﹣3)与﹣3,+(﹣)与+(﹣2),﹣(﹣)与+(﹣),﹣(+3)与+(﹣3),+3与﹣3中,互为相反数的有 对.6、计算(1))()(32-94-6554-⨯ (2)2020231-32-942-)()(+⨯÷7、若|m ﹣n |=n ﹣m ,且|m |=4,|n |=3,则求m +n +mn 的值.8、观察下列等式:,,,将以上三个等式两边分别相加得:=1﹣. (1)观察发现 = ;+……+= .(2)初步应用 利用(1)的结论,解决下列问题:①把121拆成两个分子为1的正的真分数之差,即121= ; ②把121拆成两个分子为1的正的真分数之和,即121= . (3)深入探究定义“◆”是一种新的运算,若◆2=,◆3=,◆4=,则◆2020计算的结果是 .。
2021-2022学年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二1.2.1 有理数-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1.在有理数中,如下结论正确的是()A.存在最大的有理数B.存在最小的有理数C.存在绝对值最大的有理数D.存在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2.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有()①负分数一定是负有理数②自然数一定是正数③﹣π是负分数④a一定是正数⑤0是整数A.1个B.2个C.3个D.4个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数轴上的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B.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是0C.在数轴上,右边的数的绝对值比左边的数的绝对值大D.离原点越远的点,表示的数的绝对值越大4.下列四个数中,正整数是()A.﹣2 B.﹣1 C.0 D.15.下列各数是负整数的是()A.﹣1 B.2 C.5 D6.下列各数:-5,1.1010010001…,3.14,227,20%,3,有理数的个数有()A.3个B.4个C.5个D.6个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最大的有理数B.有最小的负有理数C.有最小的正有理数D.有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8.在201922(8),(1),3,0,1,5-------中,负数的个数有(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0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B .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C .一个数的绝对值一定是正数D .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是0和1 10.在有理数21,(3),|4|,0,2,(1)2-----+-中,正整数一共有多少个?(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11.下列四个数中,是负分数的是( )A .2-B .35C .π-D . 4.95-122π,73中有理数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13.在2π,0.4583, 2.7•-,3.14,12,-23.1010101…(相邻两个1之间有一个0),这6个数中,有( )个有理数.A .4B .3C .2D .1 14.在224,,0,,3.14159,1.3,0.101001000172π-(每相邻两个1之间依次多一个0)有理数的个数有( )A .3个B .4个C .5个D .6个15.下列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是( )A .23B .915C .321D .83616.下列语句中,正确的是( )A .绝对值最小的数是0B .平方等于它本身的数是1C .1是最小的有理数D .任何有理数都有倒数17.下列有理数中,属于整数的是( )A .23B .7-C .5.6D .19- 18.在21,7.5,0,,0.9,153-+--中,负分数共有( )A .4个B .3个C .2个D .1个19.下列各数是无理数的是( )A .﹣2B .227C .0.010010001D .π 20.在有理数0.8-,()5-+,0,536,2--,100中,非负整数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参考答案1.D解析:根据有理数的有关知识即可进行判断.详解:没有最大的有理数,也没有最小的有理数,故A、B错误;没有绝对值最大的有理数,故C错误;有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是0,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概念,熟练掌握有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2.B解析:分析:根据有理数的分类,可得答案.详解:①负分数一定是负有理数,故①正确;②自然数一定是非负数,故②错误;③-π是负无理数,故③错误④a可能是正数、零、负数,故④错误;⑤0是整数,故⑤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分类,利用有理数的分类是解题关键,注意a可能是正数、零、负数.3.C解析:试题分析:离原点越远的点,表示的数的绝对值越大.所以在数轴上,右边的数的绝对值比左边的数的绝对值大,这句话是错误的.故选C.考点:数轴上的数的大小比较;绝对值的概念.4.D解析:试题分析:-2、-1是负整数;0是整数,既不是正整数,也不是负整数;1是正整数.故选D.5.A解析:直接利用负整数的定义进而分析得出答案.详解:解:负整数是﹣1,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负整数,正确把握负整数的定义是解题关键.6.B解析:根据有理数的定义即可得.详解:根据有理数的定义可得:所给数中是有理数的有-5,3.14,227,20%这4个,需要注意的是223.1428571428577,小数点后142857是循环的,所以它是有理数.故答案为:B.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定义.有理数为整数和分数的统称,有理数的小数部分是有限或是无限循环的数.本题的难点在227的判断上,遇到分数,需化为小数(为便于发现规律,小数点后多算几位),看小数部分是有限的或是无限循环的.7.D解析:利用有理数的有关知识即可进行判断.详解:解:A、没有最大的有理数,故A错误;B 、没有最小的负有理数,故B 错误;C 、没有最小的正有理数,故C 错误;D 、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是0,故D 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记有理数的相关定义.8.C解析:先对每个数进行化简,然后再确定负数的个数.详解:由题意,得-(-8)=8(-1)2019=-1-32=-9-|-1|=-1,∴2019(1)-,23-,|1|--,25-是负数,即有四个负数.故选:C .点睛:考查了正数和负数,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正、负数的概念,区分正、负数的关键就是看它的值是大于0还是小于0,不能只看前面是否有负号.9.B解析:试题解析:A.0是整数.故错误.B.正确.C.0的绝对值是0.故错误.D.非负数的绝对值都等于它本身.故错误.故选B.10.A解析:根据列出的数据,按照有理数的相关运算规则进行化简,再根据正整数的概念进行逐一判断即可. 详解:对题干数据进行化简得依次为:1,3,4,0,4,12---,其中只有3是正整数,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中对不同运算形式下的化简,以及考查了正整数的概念,熟练运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及理解正整数的概念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1.D解析:根据小于零的分数是负分数,可得答案.详解:解:A、-2是负整数,故本选项不合题意;B、35是正分数,故本选项不合题意;C、-π是无理数,故本选项不合题意;D、-4.95是负分数,故本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利用小于零的分数是负分数判断是解题关键.12.B解析:根据有理数的定义,即可得到答案.详解:是整数,∵73是分数,∴73是有理数,∵2π∴有理数有2个,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有理数的定义,掌握“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是解题的关键.13.A解析:根据有理数的定义,即可得到答案.详解: 在2π,0.4583, 2.7•-,3.14,12,-23.1010101…(相邻两个1之间有一个0),这6个数中,有理数为:0.4583, 2.7•-,3.14,12共4个,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有理数的定义,掌握有理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14.C解析:根据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分数包含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即可解答. 详解: 解:有理数有224,,0,3.14159,1.37-,共5个, ,0.10100100012π(每相邻两个1之间依次多一个0)为无理数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实数,关键是熟悉有理数是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15.B解析: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只含有质因数2或5,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分母中含有2或5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解:A、23的分母中有质因数3,所以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故A选项错误;B、93=155,分母中只有质因数5,所以能化成有限小数,故B选项正确;C、31=217,分母中有质因数7,所以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故C选项错误;D、836=29,分母中有质因数3,所以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故D选项错误;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小数与分数互化的方法的应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只含有质因数2或5,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分母中含有2或5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16.A解析:根据有理数的相关概念:绝对值的定义,有理数的乘方,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倒数的定义,逐个对选项进行判断即可.详解:A. 绝对值最小的数是0,故本选项正确;B. 平方等于它本身的数是0和1,故本选项错误;C. 最小的有理数可以是负数,故本选项错误;D. 有理数0没有倒数,故本选项错误;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有理数,解题关键在于熟悉掌握有理数的相关概念.17.B解析:根据有理数的分类解答即可.详解:解:A.23是正分数,故不符合题意;B.7 是负整数,故符合题意;C.5.6是分数,故不符合题意;D.19-是负分数,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分类,熟练掌握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有理数可分为整数和分数,整数分正整数,零和负整数;分数分正分数和负分数.有理数也可分为正有理数,零和负有理数,正有理数分为正整数和正分数,负有理数分为负整数和负分数.18.C解析:根据负分数的定义判断即可.详解:解:在-1, +7.5, 0, 23-, -0.9, 15中,负分数有23-和-0.9,共两个. 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了负分数的认识,注意小数是特殊的分数.19.D解析:试题分析:A .是整数,是有理数,选项错误;B .是分数,是有理数,选项错误;C .是有限小数,是有理数,选项错误;D .是无理数,选项正确.故选D .考点:无理数.20.B解析:根据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是非负整数解答即可.详解:解:在有理数0.8-,()5-+,0,536,2--,100中,非负整数有:0,100共2个.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非负整数的定义,属于基础题型,注意有的有理数要化简后再进行判断.。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解答题专项训练及答案二三、解答题:本题有7小题,19、20、21题6分,22题4分,23、24、25题8分,共46分19.(6分)计算:(1)38°7′4″+59°28′59″﹣61°5′9″(2)[2﹣(+﹣)×24]÷5×(﹣1)2006.20.(6分)解方程:(1)2x﹣(x+10)=5x+2(x﹣1)(2)﹣1=.21.(6分)已知x,y,m满足下列条件:(1)|x﹣5|+|m|=0;(2)﹣2ab y+1与4ab3是同类项.求式子2x2﹣3xy+6y2﹣m(3x2﹣xy+9y)的值.22.(4分)如图,∠AOB=120°,∠COD=20°,OE平分∠AOC,OF平分∠BOD,求∠EOF的度数.23.(8分)如图,已知点A、B、C、D、E在同一直线上,且AC=BD,E是线段BC的中点.(1)点E是线段AD的中点吗?说明理由;(2)当AD=10,AB=3时,求线段BE的长度.24.(8分)十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6倍,从现在起的十年后,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2倍,求父亲和儿子现在的年龄?25.(8分)已知:b是最小的正整数,且a、b满足(c﹣5)2+|a+b|=0.(1)请求出a、b、c的值;(2)a、b、c所对应的点分别为A、B、C,点P为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点P在0到2之间运动时(即0≤x≤2时),请化简式子:|x+1|﹣|x﹣1|+2|x+3|;(写出化简过程)(3)在(1)、(2)的条件下,点A、B、C开始在数轴上运动,若点A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B和点C分别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和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假设t秒钟过后,若点B与点C之间的距离表示为BC,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请问:BC﹣AB的值是否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改变?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其值.三、解答题(19,22题每题8分,20,23,24题每题10分,21题6分,25题14分,共66分)19.计算:(1)-4+2×|-3|-(-5);(2)-3×(-4)+(-2)3÷(-2)2-(-1)2 022.20.解下列方程:(1)4-3(2-x)=5x;(2)x-22-1=x+13-x+86.21.先化简,再求值:2(x2y+xy)-3(x2y-xy)-4x2y,其中x=1,y=-1.22.如图①是一些小正方体所搭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方格中的数字表示该位置的小正方体的个数.请在如图②所示的方格纸中分别画出这个立体图形从正面和左面看到的图形.(第22题)23.如图,已知直线AB和CD相交于点O,∠COE是直角,OF平分∠AOE,∠COF=34°.求∠BOD的度数.(第23题)24.甲、乙两人同时从相距25 km的A地去B地,甲骑车,乙步行,甲的速度是乙的3倍,甲到达B地停留40 m i n,然后从B地返回A地,在途中遇见乙,这时距他们出发的时间恰好为3 h.求两人的速度各是多少.25.如图,O为数轴的原点,A,B为数轴上的两点,点A表示的数为-30,点B表示的数为100.(1)A,B两点间的距离是________.(2)若点C也是数轴上的点,点C到点B的距离是点C到原点O的距离的3倍,求点C表示的数.(3)若电子蚂蚁P从点B出发,以6个单位长度/s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另一只电子蚂蚁Q恰好从点A出发,以4个单位长度/s的速度向左运动,设两只电子蚂蚁同时运动到了数轴上的点D,那么点D表示的数是多少?(4)若电子蚂蚁P 从点B 出发,以8个单位长度/s 的速度向右运动,同时另一只电子蚂蚁Q 恰好从点A 出发,以4个单位长度/s 的速度向右运动.设数轴上的点N 到原点O 的距离等于电子蚂蚁P 到原点O 的距离的一半(点N 在原点右侧),有下面两个结论:①ON +AQ 的值不变;②ON -AQ 的值不变.请判断哪个结论正确,并求出正确结论的值.(第25题)三、解答题(26、27题每题10分,其余每题8分,共60分)21.计算:(1)-10-|-8|÷(-2)×⎝ ⎛⎭⎪⎫-12; (2)-3×23-(-3×2)3+48÷⎝ ⎛⎭⎪⎫-14.22.解方程:(1)8x =-2(x +4); (2)3x -14-1=5x -76.23.先化简,再求值:已知|2a +1|+(4b -2)2=0,求3ab 2-⎣⎢⎡⎦⎥⎤5a 2b +2⎝ ⎛⎭⎪⎫ab 2-12+ab 2+6a 2b 的值.24.如图,已知点A ,B ,C ,D ,E 在同一条直线上,且AC =BD ,E 是线段BC的中点.(1)点E 是线段AD 的中点吗?并说明理由.(2)当AD =10,AB =3时,求线段BE 的长.25.如图,BD平分∠ABC,BE把∠ABC分成2:5的两部分,∠DBE=21°,求∠ABC的度数.26.如图,已知A,B为数轴上的两个点,点A表示的数为-20,点B表示的数为100.(1)求线段AB的中点M表示的数;(2)现有一只电子蚂蚁P从点B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另一只电子蚂蚁Q恰好从点A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设两只电子蚂蚁在数轴上的点C处相遇,求点C表示的数;(3)若一只电子蚂蚁P从点B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另一只电子蚂蚁Q恰好从点A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设两只电子蚂蚁在数轴上的点D处相遇,求点D表示的数.27.(1)如图①,∠AOB和∠COD都是直角,请你写出∠AOD和∠BOC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当∠COD绕点O旋转到如图②所示的位置时,上述结论还成立吗?并说明理由.(3)如图③,当∠AOB=∠COD=β(0°<β<90°)时,请你直接写出∠AOD和∠BOC之间的数量关系.(不用说明理由)参考答案三、解答题:本题有7小题,19、20、21题6分,22题4分,23、24、25题8分,共46分19.(6分)计算:(1)38°7′4″+59°28′59″﹣61°5′9″(2)[2﹣(+﹣)×24]÷5×(﹣1)2006.【考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度分秒的换算.【专题】计算题;实数.【分析】(1)原式利用度分秒运算法则计算即可得到结果;(2)原式中括号中利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再计算乘方运算,最后算乘除运算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1)原式=38°7′4″+59°28′59″﹣61°5′9″=97°35′63″﹣61°5′9″=36°30′54″;(2)原式=(2﹣9﹣4+18)×=(+5)×=+1=1.【点评】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以及度分秒的换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20.(6分)解方程:(1)2x﹣(x+10)=5x+2(x﹣1)(2)﹣1=.【考点】解一元一次方程.【专题】计算题;一次方程(组)及应用.【分析】(1)方程去括号,移项合并,把x系数化为1,即可求出解;(2)方程整理后,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把x系数化为1,即可求出解.【解答】解:(1)去括号得:2x﹣x﹣10=5x+2x﹣2,移项合并得:6x=﹣8,解得:x=﹣;(2)方程整理得:﹣1=,去分母得:x﹣4﹣12=8x+40,移项合并得:7x=﹣56,解得:x=﹣8.【点评】此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为: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把未知数系数化为1,求出解.21.(6分)已知x,y,m满足下列条件:(1)|x﹣5|+|m|=0;(2)﹣2ab y+1与4ab3是同类项.求式子2x2﹣3xy+6y2﹣m(3x2﹣xy+9y)的值.【考点】整式的加减—化简求值;非负数的性质:绝对值;同类项.【专题】计算题.【分析】利用非负数的性质以及同类项的定义求出x,y及m的值,代入原式计算即可求出值.【解答】解:由题意得:x﹣5=0,m=0,y+1=3,即x=5,m=0,y=2,则原式=2x2﹣3xy+6y2﹣0=2×25﹣30+24=44.【点评】此题考查了整式的加减﹣化简求值,涉及的知识有:去括号法则,以及合并同类项法则,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22.(4分)如图,∠AOB=120°,∠COD=20°,OE平分∠AOC,OF平分∠BOD,求∠EOF的度数.【考点】角的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EOC+∠DOF=∠AOC+∠BOD=(AOC+∠BOD),再根据∠EOF=∠EOC+∠DOF+∠COD即可求解.【解答】解:∵∠AOB=120°,∠COD=20°∴∠AOC+∠BOD=∠AOB﹣∠COD=120°﹣20°=100°又∵OE平分∠AOC,OF平分∠BOD∴∠EOC+∠DOF=∠AOC+∠BOD=(AOC+∠BOD)=×100°=50°∴∠EOF=∠EOC+∠DOF+∠COD=50°+20°=7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度的计算,正确理解角平分线的定义,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EOC+∠DOF是解题的关键.23.(8分)如图,已知点A、B、C、D、E在同一直线上,且AC=BD,E是线段BC的中点.(1)点E是线段AD的中点吗?说明理由;(2)当AD=10,AB=3时,求线段BE的长度.【考点】比较线段的长短.【专题】计算题;数形结合.【分析】(1)点E是线段AD的中点.由于AC=BD可以得到AB=CD,又E是线段BC的中点,利用中点的性质即可证明结论;(2)由于AD=10,AB=3,由此求出BC,然后利用中点的性质即可求出BE的长度.【解答】解:(1)点E是线段AD的中点.(1分)∵AC=BD,∴AB+BC=BC+CD,∴AB=CD.(3分)∵E是线段BC的中点,∴BE=EC,∴AB+BE=CD+EC,即AE=ED,∴点E是线段AD的中点.(5分)(2)∵AD=10,AB=3,∴BC=AD﹣2AB=10﹣2×3=4,∴BE=BC=×4=2.即线段BE的长度为2.(8分).【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线段的长度的比较,其中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在不同的情况下灵活选用它的不同表示方法,有利于解题的简洁性.同时,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点.24.(8分)十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6倍,从现在起的十年后,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2倍,求父亲和儿子现在的年龄?【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分析】设十年前父亲和儿子的年龄分别是6x岁和x岁,根据十年后,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2倍,列出方程,求出x的值,继而可求得现在父亲和儿子的年龄.【解答】解:设十年前父亲和儿子的年龄分别是6x岁和x岁.由题意得,6x+20=2(x+20),即4x=20,解得:x=5,6x=30,则父亲现在的年龄为:30+10=40(岁),儿子现在的年龄为:5+10=15(岁).答:父亲和儿子现在的年龄分别是40岁和15岁.【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答这类问题主要寻找的等量关系是:抓住年龄增长,一年一岁,人人平等,年龄差是一定的.25.(8分)已知:b是最小的正整数,且a、b满足(c﹣5)2+|a+b|=0.(1)请求出a、b、c的值;(2)a、b、c所对应的点分别为A、B、C,点P为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点P 在0到2之间运动时(即0≤x≤2时),请化简式子:|x+1|﹣|x﹣1|+2|x+3|;(写出化简过程)(3)在(1)、(2)的条件下,点A、B、C开始在数轴上运动,若点A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B和点C分别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和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假设t秒钟过后,若点B与点C之间的距离表示为BC,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请问:BC﹣AB的值是否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改变?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其值.【考点】数轴;绝对值;整式的加减.【分析】(1)根据b是最小的正整数,即可确定b的值,然后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几个非负数的和是0,则每个数是0,即可求得a,b,c的值;(2)根据x的范围,确定x+1,x﹣1,x+5的符号,然后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即可化简;(3)根据A,B,C的运动情况即可确定AB,BC的变化情况,即可确定AB﹣BC 的值.【解答】解:(1)根据题意得:c﹣5=0,a+b=0,b=1,∴a=﹣1,b=1,c=5;(2)当0≤x≤1时,x+1>0,x﹣1≤0,x+3>0,∴|x+1|﹣|x﹣1|+2|x+3|=x+1﹣(1﹣x)+2(x+3)=x+1﹣1+x+2x+6=4x+6;当1<x≤2时,x+1>0,x﹣1>0,x+3>0.∴|x+1|﹣|x﹣1|+2|x+3|=x+1﹣(x﹣1)+2(x+3)=x+1﹣x+1+2x+6=2x+8;(3)不变.∵点A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点B每秒2个单位长度向右运动,∴A,B每秒钟增加3个单位长度;∵点B和点C分别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和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B,C每秒钟增加3个单位长度.∴BC﹣AB=2,BC﹣AB的值不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改变.【点评】本题考查了数轴与绝对值,正确理解AB,BC的变化情况是关键.三、19.解:(1)原式=-4+2×3+5=-4+6+5=7;(2)原式=12+(-8)÷4-1=12-2-1=9.20.解:(1)去括号,得4-6+3x=5x.移项、合并同类项,得-2x=2.系数化为1,得x=-1.(2)去分母,得3(x-2)-6=2(x+1)-(x+8).去括号,得3x-6-6=2x+2-x-8.移项、合并同类项,得2x=6.系数化为1,得x=3.21.解:原式=2x2y+2xy-3x2y+3xy-4x2y=(2x2y-3x2y-4x2y)+(2xy+3xy)=-5x2y+5xy.当x=1,y=-1时,原式=-5×12×(-1)+5×1×(-1)=5-5=0. 22.解:如图所示.(第22题)23.解:因为∠COE是直角,∠COF=34°,所以∠EOF =∠COE -∠COF =56°.又因为OF 平分∠AOE ,所以∠AOF =∠EOF =56°.因为∠COF =34°,所以∠AOC =∠AOF -∠COF =22°.所以∠BOD =∠AOC =22°.24.解:设乙的速度为x km/h ,则甲的速度为3x km/h.由题意得⎝ ⎛⎭⎪⎫3-4060×3x +3x =25×2, 解得x =5.所以3x =15.答:甲、乙两人的速度分别为15 km/h 和5 km/h.25.解:(1)130(2)若点C 在原点右边,则点C 表示的数为100÷(3+1)=25;若点C 在原点左边,则点C 表示的数为-[100÷(3-1)]=-50.故点C 表示的数为-50或25.(3)设从出发到同时运动到点D 经过的时间为t s ,则6t -4t =130,解得t =65.65×4=260,260+30=290,所以点D 表示的数为-290.(4)ON -AQ 的值不变.设运动时间为m s ,则PO =100+8m ,AQ =4m .由题意知N 为PO 的中点,得ON =12PO =50+4m ,所以ON +AQ =50+4m +4m =50+8m ,ON -AQ =50+4m -4m =50. 故ON -AQ 的值不变,这个值为50.三、21.解:(1)原式=-10-8×⎝ ⎛⎭⎪⎫-12×⎝ ⎛⎭⎪⎫-12 =-10-2=-12.(2)原式=-3×8-(-6)3+48×(-4)=-24+216-192=0.22.解:(1)去括号,得8x =-2x -8,移项、合并同类项,得10x =-8,系数化为1,得x =-0.8.(2)去分母,得3(3x -1)-12=2(5x -7),去括号,得9x -3-12=10x -14,移项,得9x -10x =-14+3+12,合并同类项,得-x =1,系数化为1,得x =-1.23.解:因为|2a +1|+(4b -2)2=0,所以2a +1=0,4b -2=0,所以a =-12,b =12.3ab 2-[5a 2b +2⎝ ⎛⎭⎪⎫ab 2-12+ab 2]+6a 2b =3ab 2-(5a 2b +2ab 2-1+ab 2)+6a 2b=3ab 2-(5a 2b +3ab 2-1)+6a 2b=3ab 2-5a 2b -3ab 2+1+6a 2b=a 2b +1.将a =-12,b =12代入,得原式=a 2b +1=⎝ ⎛⎭⎪⎫-122×12+1=98. 24.解:(1)点E 是线段AD 的中点.理由:因为AC =BD ,即AB +BC =BC +CD ,所以AB =CD .因为E 是线段BC 的中点,所以BE =EC ,所以AB +BE =CD +EC ,即AE =ED ,所以点E 是线段AD 的中点.(2)因为AD =10,AB =3,所以BC =AD -2AB =10-2×3=4,所以BE=12BC=12×4=2.故线段BE的长为2.25.解:设∠ABE=2x°,则∠CBE=5x°,∠ABC=7x°.因为BD为∠ABC的平分线,所以∠ABD=12∠ABC=72x°,所以∠DBE=∠ABD-∠ABE=72x°-2x°=32x°=21°.所以x=14,所以∠ABC=7x°=98°.26.解:(1)设线段AB的中点M表示的数为x,由BM=MA,得x-(-20)=100-x,解得x=40,即线段AB的中点M表示的数为40.(2)易知数轴上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120.设电子蚂蚁P和电子蚂蚁Q运动t秒后在点C处相遇,依题意,得4t+6t=120,解得t=12.所以点C表示的数为-20+4t=28.(3)设电子蚂蚁P和电子蚂蚁Q运动y秒后在点D处相遇,依题意,得6y-4y=120,解得y=60,所以点D表示的数为-20-4y=-260.点拨:动点在数轴上运动的问题,可以转化成某一时刻的相遇问题或追及问题,列方程求解.27.解:(1)∠AOD与∠BOC互补.理由:因为∠AOB,∠COD都是直角,所以∠AOB=∠COD=90°,所以∠BOD=∠AOD-∠AOB=∠AOD-90°,∠BOD=∠COD-∠BOC=90°-∠BOC,所以∠AOD-90°=90°-∠BOC,所以∠AOD+∠BOC=180°,所以∠AOD与∠BOC互补.(2)成立.理由:因为∠AOB,∠COD都是直角,所以∠AOB=∠COD=90°.因为∠AOB+∠BOC+∠COD+∠AOD=360°,所以∠AOD+∠BOC=180°,所以∠AOD与∠BOC互补.(3)∠AOD+∠BOC=2β.。
专题2.2 二元一次方程组(提高篇)专项练习一、单选题1.方程(m-2 016)x|m|-2 015+(n+4)y|n|-3=2 018是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则() A.m=±2 016;n=±4B.m=2 016,n=4C.m=-2 016,n=-4D.m=-2 016,n=42.若二元一次方程3x-y=7,2x+3y=1,y=kx-9有公共解,则k的取值为().A.3B.-3C.-4D.43.一片牧场上的草长得一样快,已知60头牛24天可将草吃完,而30头牛60天可将草吃完.那么,若在120天里将草吃完,则需要几头牛()A.16B.18C.20D.224.若关于x,y的方程组10,20x aybx y a++=⎧⎨-+=⎩没有实数解,则()A.ab=-2B.ab=-2且a≠1C.ab≠-2D.ab=-2且a≠25.如图,10块相同的小长方形墙砖拼成一个长方形,设小长方形墙砖的长和宽分别为x厘米和y厘米,则依题意列方程正确的是( )A.2753x yy x+=⎧⎨=⎩B.2753x yx y+=⎧⎨=⎩C.2753x yy x+=⎧⎨=⎩D.2753x yx y+=⎧⎨=⎩6.三元一次方程组156x yy zz x+=⎧⎪+=⎨⎪+=⎩的解是A.15xyz=⎧⎪=⎨⎪=⎩B.124xyz=⎧⎪=⎨⎪=⎩C.14xyz=⎧⎪=⎨⎪=⎩D.41xyz=⎧⎪=⎨⎪=⎩7.关于x、y的方程组51x ayy x+=⎧⎨-=⎩有正整数解,则正整数为( ).A.2、5B.1、2C.1、5D.1、2、58.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可知每个杯子的价格是()A.51元B.35元C.8元D.7.5元9.一宾馆有二人间、三人间、四人间三种客房供游客租住,某旅行团15人准备同时租用这三种客房共5间,如果每个房间都住满,租房方案有()A.4种B.3种C.2种D.1种10.已知实数a、m满足a>m,若方程组325x y ax y a-=+⎧⎨+=⎩的解x、y满足x>y时,有a>-3,则m的取值范围是()A.m>-3B.m≥-3C.m≤-3D.m<-3二、填空题11.一个大正方形和四个全等的小正方形按图①、①两种方式摆放,则图①的大正方形中未被小正方形覆盖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__(用a、b的代数式表示).12.已知x、y满足方程组2524x yx y+=⎧⎨+=⎩,则x y-的值为___.13.对于实数a,b,定义运算“①”:a①b=a bab a b≥⎪⎩,<,例如4①3,因为4>3.所以.若x,y满足方程组48229x yx y-=⎧⎨+=⎩,则x①y=_____________.14.若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316215x myx ny+=⎧⎨+=⎩的解是73xy=⎧⎨=⎩,则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3()()162()()15x y m x yx y n x y++-=⎧⎨++-=⎩的解是__.15.若(2x﹣3y+5)2+|x+y﹣2|=0,则x=_____,y=_____.16.某人步行5小时,先沿平坦道路走,然后上山,再沿来的路线返回,若在平坦道路上每小时走4千米,上山每小时走3千米,下山每小时走6千米,那么这5小时共走了路程____________千米.17.如图所示的各图表示由若干盆花组成的形如三角形的图案,每条边(包括两个顶点)有n(n >1)盆花,每个图案花盆的总数为s.按此规律推断,以s,n为未知数的二元一次方程为______.18.当x=1,-1,2时,y=ax2+bx+c的值分别为1,3,3,则当x=-2时,y的值为____.19.如果二元一次方程组3{9x y ax y a+=-=的解是二元一次方程2x-3y+12=0的一个解,那么a的值是_________.20.对任意一个三位数n,如果n满足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互不相同,且都不为零,那么称这个数为“相异数”,将一个“相异数”任意两个数位上的数字对调后可以得到三个不同的新三位数,把这三个新三位数的和与111的商记为F(n).例如n=123,对调百位与十位上的数字得到213,对调百位与个位上的数字得到321,对调十位与个位上的数字得到132,这三个新三位数的和为213+321+132=666,666÷111=6,所以F(123)=6.(1)计算:F(241)=_________,F(635)=___________ ;(2)若s,t都是“相异数”,其中s=100x+32,t=150+y(1≤x≤9,1≤y≤9,x,y都是正整数),规定:()()F skF t=,当F(s)+F(t)=18时,则k的最大值是___.三、解答题21.解方程(1)2931x yy x+=⎧⎨-=⎩(代入法)(2)4143314312x yx y+=⎧⎪--⎨-=⎪⎩22.解三元一次方程组2314 2?7 3211 x y zx y zx y z++=⎧⎪++=⎨⎪++=⎩23.若二元一次方程组37231x yx y-=⎧⎨+=⎩的解也适合于二元一次方程y=kx+9,求(k+1)2的值.24.甲、乙两人共同解方程组51542ax yx by+=⎧⎨-=-⎩①②.解题时由于甲看错了方程①中的a,得到方程组的解为31xy=-⎧⎨=-⎩;乙看错了方程①中的b,得到方程组的54xy=⎧⎨=⎩,试计算a2017+(110-b)2018的值.25.阅读探索知识累计解方程组()()()()12262126a b a b ⎧-++=⎪⎨-++=⎪⎩解:设a ﹣1=x ,b+2=y ,原方程组可变为2626x y x y +=⎧⎨+=⎩解方程组得:22x y =⎧⎨=⎩即1222a b -=⎧⎨+=⎩所以30a b =⎧⎨=⎩此种解方程组的方法叫换元法.(1)拓展提高运用上述方法解下列方程组:122435212535a b a b ⎧⎛⎫⎛⎫-++= ⎪ ⎪⎪⎪⎝⎭⎝⎭⎨⎛⎫⎛⎫⎪-++= ⎪ ⎪⎪⎝⎭⎝⎭⎩ (2)能力运用已知关于x ,y 的方程组111222a x b y c a x b y c +=⎧⎨+=⎩的解为53x y =⎧⎨=⎩,直接写出关于m 、n 的方程组()()()()11112253325332a m b n c a m b n c ⎧++-=⎪⎨++-=⎪⎩的解为_____________.26.阅读下列材料:《张丘建算经》是一部数学问题集,其内容、范围与《九章算术》相仿.其中提出并解决了一个在数学史上非常著名的不定方程问题,通常称为“百鸡问题”:“今有鸡翁一值钱五,鸡母一值钱三,鸡雏三值钱一.凡百钱买鸡百只,问鸡翁、母、雏各几何.”译文:每一只公鸡值五文钱,每一只母鸡值三文钱,每三只小鸡值一文钱.现在用一百文钱买一百只鸡,问这一百只鸡中,公鸡、母鸡、小鸡各有多少只? 结合你学过的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1)若设母鸡有x 只,公鸡有y 只,① 小鸡有__________只,买小鸡一共花费__________文钱;(用含x ,y 的式子表示) ①根据题意,列出一个含有x ,y 的方程:__________________;(2)若对“百鸡问题”增加一个条件:母鸡数量是公鸡数量的4倍多2只,求此时公鸡、母鸡、小鸡各有多少只?(3)除了问题(2)中的解之外,请你再直接写出两组..符合“百鸡问题”的解.2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是坐标原点,点A的坐标是(-a,a),点B的坐标是(c,b),满足3+28{24a b ca b c-=--=-.(1)若x=2是3x-a<0的一个解,试判断点A在第几象限,并说明理由;(2)若①AOB的面积是4,求点B的坐标;(3)若两个动点E( e ,2e + 1) 、F( f ,-2f +3) ,请你探索是否存在以两个动点E、F为端点的线段EF①AB,且EF=AB.若存在,求出E、F两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D 【解析】【分析】根据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可得m -2016≠0,n+4≠0,|m|-2015=1,|n|-3=1,解不等式及方程即可得.【详解】①()()20153201642018m n m xn y---++=是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①m -2016≠0,n+4≠0,|m|-2015=1,|n|-3=1, 解得:m=-2016,n=4, 故选D .【点拨】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定义的应用,明确含有未知数的项的系数不能为0,次数为1是解题的关键.2.D 【分析】先利用方程3x -y=7和2x+3y=1组成方程组,求出x 、y ,再代入y=kx -9求出k 值. 解:由题意,得:37,23 1.x y x y -=⎧⎨+=⎩解得:2,1.x y =⎧⎨=-⎩将21x y =⎧⎨=-⎩代入y=kx -9中,得:-1=2k -9,解得:k=4. 故选D.【点拨】本题考查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有加减法和代入法两种,一般选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较简单. 3.C 【解析】【分析】设草一天增加量是a ,每头牛每天吃的草的量是b ,原有草的量是c .根据60头牛24天可将草吃完,而30头牛60天可将草吃完,列方程组,用其中一个未知数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即可求解. 【详解】设草一天增加量是a ,每头牛每天吃的草的量是b ,原有草的量是c .根据题意,得602424306060b c a b c a ⨯⎧⎨⨯⎩=+,=+,解得10,1200.a b c b =⎧⎨=⎩则若在120天里将草吃完,则需要牛的头数是120120c ab+=20.故选C.【点拨】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解题关键是能够把题目中的未知量用一个字母表示.注:牛在吃草的同时,草也在长. 4.A 【解析】 【分析】把①变形,用y 表示出x 的值,再代入①得到关于y 的方程,令y 的系数等于0即可求出ab 的值. 【详解】1020x ay bx y a =①=②++⎧⎨-+⎩, 由①得,x=-1-ay ,代入①得,b (-1-ay )-2y+a=0, 即(-ab -2)y=b -a ,因为此方程组没有实数根,所以-ab -2=0,ab=-2. 故选:A . 【点拨】考查的是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答此类问题时要熟知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 5.B 【解析】 【分析】根据图示可得:矩形的宽可以表示为x +2y ,宽又是75厘米,故x +2y =75,矩的长可以表示为2x,或x+3y,故2x=3y+x,整理得x=3y,联立两个方程即可.【详解】解:根据图示可得,2753x yx y+=⎧⎨=⎩故选B.【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关键是看懂图示,分别表示出长方形的长和宽.6.A【详解】观察方程组的特点,可以让三个方程相加,得到x+y+z=6.然后将该方程与方程组中的各方程分别相减,可求得15xyz=⎧⎪=⎨⎪=⎩.故选A.7.B【分析】先解含a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再根据x,y为正整数求出a的取值.【详解】解x、y的方程组51x ayy x+=⎧⎨-=⎩得61161xaya⎧=-⎪⎪+⎨⎪=⎪+⎩①x,y,a为正整数①a+1=3或2,解得a=2或1,故选B【点拨】此题主要考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加减消元法进行求解.8.C【解析】试题分析:要求一个杯子的价格,就要先设出一个未知数,然后根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题中的等量关系是:一杯+壶=43元;二杯二壶+一杯=94.解:设一杯为x,一杯一壶为43元,则右图为三杯两壶,即二杯二壶+一杯,即:43×2+x=94解得:x=8(元)故选C.9.C【解析】解:设二人间x间,三人间y间,四人间(5﹣x﹣y)间.根据题意得:2x+3y+4(5﹣x﹣y)=15,整理得:2x+y=5.当y=1时,x=2,5﹣x﹣y=5﹣2﹣1=2;当y=3时,x=1,5﹣x﹣y=5﹣1﹣3=1;当y=5时,x=0,5﹣x﹣y=5﹣0﹣5=0.因为同时租用这三种客房共5间,则x>0,y>0,所以有二种租房方案:①租二人间2间、三人间1间、四人间2间;①租二人间1间,三人间3间,四人间1间.故选C.点拨:本题是二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此题难度较大,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根据题意列方程,然后根据x,y是整数求解,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另外本题也可以列三元一次方程组.10.C【解析】解:325x y ax y a-=+⎧⎨+=⎩①②,①+①得,3x=6a+3,得到:x=2a+1①,把①代入①得,2a+1-y=a+3,解得y=a﹣2,所以,方程组的解是212x ay a=+⎧⎨=-⎩,①x>y,①2a+1>a﹣2,解得a>﹣3.①a>-3,a>m,①m≤-3,故选C.点拨:本题考查的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方程组中未知数的系数较小时可用代入法,当未知数的系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时用加减消元法较简单.11.ab【详解】设大正方形的边长为x1,小正方形的边长为x2,由图①和①列出方程组得,12122{2x x a x x b+=-= 解得,122{4a bx a b x +=-= ①的大正方形中未被小正方形覆盖部分的面积=(2a b +)2-4×(4a b -)2=ab . 故答案为ab.12.1【分析】首先根据方程组的解的定义正确求出方程组的解,然后计算出x -y 或直接让两个方程相减求解.【详解】方法一:解方程组2524x y x y +=⎧⎨+=⎩, 解得:21x y =⎧⎨=⎩, ①x -y=1;方法二:两个方程相减,得.x -y=1,故答案为1.【点拨】本题考查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熟练掌握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方法是解题的关键,同时注意此题中的整体思想.13.60【解析】分析:根据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以及新定义运算法则即可求出答案.详解:由题意可知:48229x y x y -=⎧⎨+=⎩, 解得:512x y =⎧⎨=⎩.①x <y ,①原式=5×12=60.故答案为60.点拨: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以及正确理解新定义运算法则,本题属于基础题型.14.52x y =⎧⎨=⎩【解析】分析:令x +y =a ,x -y =b ,根据已知,比较后得出a ,b 的值,从而得出结论..详解:令x +y =a ,x -y =b ,则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316215x y m x y x y n x y ++-=⎧⎨++-=⎩()()()()变为:316215a mb a nb +=⎧⎨+=⎩.①二元一次方程组316215x my x ny +=⎧⎨+=⎩的解是73x y =⎧⎨=⎩,①73a b =⎧⎨=⎩,①73x y x y +=⎧⎨-=⎩,解得:52x y =⎧⎨=⎩.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关键是熟练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即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本题要注意整体思想的运用.15.15 95【解析】分析:本题可根据非负数的性质“两个非负数相加,和为0,这两个非负数的值都为0”解出x 、y 的值.详解:①(2x −3y +5)2+|x +y −2|=0,①235020x y x y -+=⎧⎨+-=⎩, 解得19,.55x y ==故答案为19,.55点拨:考查非负数的性质,掌握两个非负数相加,和为0,这两个非负数的值都为0是解题的关键.16.20【解析】【分析】设平路有x 千米,上坡路有y 千米,根据平路用时+上坡用时+下坡用时+平路用时=5,即可得解.注意求得x+y 的值即为总路程.【详解】设平路有x 千米,上坡路有y 千米,根据题意,得: 4x +3y +6y +4x =5,即2x +2y =5,则x +y =10(千米), 这5小时共走的路程=2×10=20(千米).故答案是:20.【点拨】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注意可以通过间接方式得解.17.s=3(n -1)【分析】根据图片可知:第一图:有花盆3个,每条边有花盆2个,那么s=3×2-3;第二图:有花盆6个,每条边有花盆3个,那么s=3×3-3;第三图:有花盆9个,每条边有花盆4个,那么s=3×4-3;…由此可知以s ,n 为未知数的二元一次方程为s=3n -3.【详解】根据图案组成的是三角形的形状,则其周长等于边长的3倍,但由于每个顶点重复了一次.所以s=3n -3=3(n ﹣1).故答案为3(n ﹣1)【点拨】本题要注意给出的图片中所包含的规律,然后根据规律列出方程.18.7【解析】【分析】根据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将x=-2代入函数解析式中即可求出y值.【详解】由已知,得1,3,342,a b ca b ca b c=++⎧⎪=-+⎨⎪=++⎩解得1,1,1,abc=⎧⎪=-⎨⎪=⎩①y=x2-x+1.当x=-2时,y=(-2)2-(-2)+1=7.故答案是:7.【点拨】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以及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解题的关键是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本题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解决该题型题目时,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函数解析式是关键.19.4 7 -【解析】解:39x y ax y a+=⎧⎨-=⎩①②,①+①得:x=6a,把x=6a代入①得:y=-3a.把x=6a,y=-3a代入2x-3y+12=0得:12a+9a+12=0,解得:47x=-.故答案为:47-.20.7 14 5 4【解析】分析:(1)根据F(n)的定义式,分别将n=241和n=635代入F(n)中,即可求出结论;(2)由s=100x+32、t=150+y结合F(s)+F(t)=18,即可得出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x、y的值,再根据“相异数”的定义结合F(n)的定义式,即可求出F(s)、F(t)的值,将其代入k=()()F sF t中,找出最大值即可.详解::(1)F(241)=(421+142+214)÷111=7;F(635)=(365+536+653)÷111=14.(2)①s,t都是“相异数”,s=100x+32,t=150+y,①F(s)=(302+10x+230+x+100x+23)÷111=x+5,F(t)=(510+y+100y+51+105+10y)÷111=y+6.①F(t)+F(s)=18,①x+5+y+6=x+y+11=18,①x+y=7.①1≤x≤9,1≤y≤9,且x,y都是正整数,①16xy=⎧⎨=⎩或25xy=⎧⎨=⎩或34xy=⎧⎨=⎩或43xy=⎧⎨=⎩或52xy=⎧⎨=⎩或61xy=⎧⎨=⎩.①s是“相异数”,①x≠2,x≠3.①y≠1,y≠5.①16xy=⎧⎨=⎩或43xy=⎧⎨=⎩或52xy=⎧⎨=⎩,①()()612F sF t⎧=⎪⎨=⎪⎩或()()99F sF t⎧=⎪⎨=⎪⎩或()()108F sF t⎧=⎪⎨=⎪⎩,①k=()()F sF t=12或k=()()F sF t=1或k=()()F sF t=54,①k的最大值为54.点拨: 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1)根据F(n)的定义式,求出F (241)、F(635)的值;(2)根据s=100x+32、t=150+y结合F(s)+F(t)=18,找出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21.(1)14xy=⎧⎨=⎩(2)3114xy=⎧⎪⎨=⎪⎩【解析】试题分析:(1)、将①-①×2求出x的值,然后代入①求出y的值,从而得出方程组的解;(2)、首先将①进行化简,然后利用加减消元法求出x的值,代入x的值求出y的值,从而得出方程组的解.试题解析:(1)、29? 31?x y y x ①②+=⎧⎨-=⎩, ①×2可得:2y -6x=2 ①, ①-①可得:7x=7, 解得:x=1, 将x=1代入①可得:1+2y=9,解得:y=4①原方程组的解为:14x y =⎧⎨=⎩. (2)、414? 331 4312x y x y +=⎧⎪⎨---=⎪⎩①②,将①化简可得:3x -4y=-2 ①, ①+①可得:4x=12,解得:x=3,将x=3代入①可得:3+4y=14,解得:y=114,①原方程组的解为:3114x y =⎧⎪⎨=⎪⎩. 22.123x y z =⎧⎪=⎨⎪=⎩【解析】分析:根据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解方程即可,详解:231427?3211x y z x y z x y z ①②③++=⎧⎪++=⎨⎪++=⎩①-①×2得:30,x z -+=①-①×2得:58,x z --=-联立方程3058,x z x z -+=⎧⎨--=-⎩解得:13,x z =⎧⎨=⎩把13x z =⎧⎨=⎩代入①得,12914,y ++= 解得:2,y =原方程组的解为:123 xyz=⎧⎪=⎨⎪=⎩点拨:考查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加法,牢记加减消元法是解题的关键.23.16.【解析】【分析】先利用加减消元法解得x,y的值,然后代入方程即可求得k的值,再代入所求式子求解即可.【详解】解:37? 231x yx y①②-=⎧⎨+=⎩,①×3+①,得11x=22,解得x=2.将x=2代入①,得6-y=7,解得y=-1,①方程组37231x yx y-=⎧⎨+=⎩的解为21xy=⎧⎨=-⎩,将21xy=⎧⎨=-⎩代入y=kx+9,得k=-5,则当k=-5时,(k+1)2=16.【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求得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4.0【解析】分析: 把甲的结果代入①求出b的值,把乙的结果代入①求出a的值,代入原式计算即可得到结果.详解:根据题意,将31x y =-⎧⎨=-⎩代入①,将54x y =⎧⎨=⎩代入①得: 12252015b a -+=-⎧⎨+=⎩ 解得:110a b =-⎧⎨=⎩, 则原式=(-1)2017+(110-×10)2018=-1+1=0. 点拨: 此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方程组的解即为能使方程组中两方程成立的未知数的值.25.(1)95a b =⎧⎨=-⎩ (2)23m n =-⎧⎨=⎩ 【分析】(1)利用换元法把13a - ,+25b 分别看成一个整体把原方程组进行变形求出,继而在求出a 和b(2)利用换元法把5(m+3),3(n -2)分别看成一个整体把原方程组变形,可得一个新的含有m 、n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然后求解即可得所求【详解】解: (1)拓展提高 设3a −1=x ,5b +2=y , 方程组变形得:24{25x y x y +=+= ,解得:21x y =⎧⎨=⎩ ,即123{215a b -=+= , 解得:9{5a b ==- ;(2)能力运用设53){3(2)m x n y+=-=( , 可得53)5{3(2)3m n +=-=( , 解得:2{3m n =-= , 故答案为2{3m n =-= 【点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的拓展是本题的考点,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进行换元是解题的关键. 26.解:(1)①100x y --, 1(100)3x y --;①74100x y +=;(2)母鸡有18只,公鸡有4只,小鸡有78只.(3)以下三组答案,写出其中任意两组即可:①公鸡有12只,母鸡有4只,小鸡有84只;①公鸡有8只,母鸡有11只,小鸡有81只;①公鸡有0只,母鸡有25只,小鸡有75只.【解析】试题分析:(1)设母鸡有x 只,公鸡有y 只,根据一百文钱买一百只鸡,表示出小鸡的数量和价钱,然后列出方程;(2)设母鸡有x 只,公鸡有y 只,根据根据一百文钱买一百只鸡,母鸡数量是公鸡数量的4倍多2只,列方程求解即可;(3)解不定方程即可.试题解析:解:(1)①100x y --, 11003x y --();①74100x y +=;(2)设母鸡有x 只,公鸡有y 只,根据题意,得: 7410042x y x y +=⎧⎨=+⎩,,解得184x y =⎧⎨=⎩,,10078x y --=(只), 答:母鸡有18只,公鸡有4只,小鸡有78只.(3)以下三组答案,写出其中任意两组即可:①公鸡有12只,母鸡有4只,小鸡有84只;①公鸡有8只,母鸡有11只,小鸡有81只;①公鸡有0只,母鸡有25只,小鸡有75只.27.(1)点A 在第二象限 (2)()()2,26,2B -或(3)35,2,,222E F ⎛⎫⎛⎫--- ⎪ ⎪⎝⎭⎝⎭【解析】试题解析:(1)根据题意,求出a 的取值范围,从而确定点A 的位置;(2)先解方程组,得{4b ac a ==-,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求出a 的值即可解决问题;(3)根据线段EF 平行于线段AB 且等于线段AB ,得出4f e -=,2123e f +=-+求解即可.(1)点A 在第二象限理由:把x =2代入3x -a<0得a>6①-a<0,a>0①点A 在第二象限(2)由方程组解得{4b ac a ==-()4,B a a ∴-①A(-a ,a ),S △OAB =4①AB =41442a ∴⋅= 2a ∴=±()()2,26,2B ∴-或(3)①EF ①AB ,且EF =AB4{2123f e e f -=∴+=-+ 解得: 32{52e f =-= 35,2,,222E F ⎛⎫⎛⎫∴--- ⎪ ⎪⎝⎭⎝⎭【点拨】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性质:利用点的坐标计算线段的长和判断线段与坐标轴的位置关系.也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21。
2021-2022学年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二1.2.2 数轴-数轴的三要素及其画法1.下列各图中是数轴的是()A.B. C.D.2.下面不正确的是()A.数轴是一条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长度单位的射线 B.离原点近的点所对应的有理数较小C.数轴可以表示任意有理数D.原点在数轴的正中间3.在下列四个同学所画的数轴中,正确的是( )A.B.C.D.4.下列各图中,表示数轴的是()A.B.C.D.5.下列数轴的画法中,正确的是( )A.(A)B.(B)C.(C)D.(D)6.下面所画直线是数轴的是 ( )A.B.C.D.7.下列各图中,是数轴的是()A.B.C.D.8.下列所示为四位同学画的数轴,其中正确的是()A.B.C.D.9.下列各图中,所表示的数轴正确的是()A.B.C.D.10.下面是小强、小方、小丽和小燕4位同学所画的数轴,其中正确的是()A.B.C.D.11.下列数轴表示正确的是()A.B.C.D.12.下列各图中,( )是数轴.A.B.C.D.13.下列选项中正确表示数轴的是( )A.B..C.. D.. .14.下列各图中,表示数轴正确的是()A.B.C.D.15.下面是四位同学画的数轴,其中正确的是()A.B.C.D.16.下列说法:①规定了原点、正方向的直线是数轴②数轴上两个不同的点可以表示同一个有理数③有理数1100数轴上无法表示出来④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在数轴上找到与它对应的唯一点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②②③④C.③④D.④17.如图,数轴的画法正确的是()A.B.C.D.18.下列各图中,数轴画法正确的是()A.B.C.D.19.下列各图中,表示数轴的是()A.B.C.D.20.下列各图中,表示数轴正确的是()A.A B.B C.C D.D参考答案1.D解析:数轴的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据此作答.详解:A、没有原点,错误;B、单位长度不一致,错误;C、没有正方向,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数轴,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其定义.2.A解析:A是数轴的概念,3.A解析:试题分析:数轴的三要素是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结合数轴的定义可知A符合要求,故本题选A.考点:数轴4.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数轴的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数轴的三要素: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分析得出即可.解:A、缺少原点,不表示数轴,故此选项错误;B、负数排列错误,应从原点向左依次排列,故此选项错误;C、是正确的数轴,故此选项正确;D、缺少正方向,故此选项错误.故选C.考点:数轴.5.D解析:根据数轴的定义和画法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详解:A选项中的数轴缺少“正方向”,所以A中画法错误;B选项中的数轴,表示“1”和“-1”的点的位置标反了,所以B中画法错误;C选项中的数轴,单位长度不统一,所以C中画法错误;D选项中的数轴,符合数轴的定义和画法的要求,所以D中画法正确.故选D.点睛:熟知“数轴的定义和画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6.D解析: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三者同时满足才是数轴.详解:A.原点左边的数,从左往右是不断增大,故A错误,B.没有正方向,故B错误,C.没有原点,故C错误,D.三要素都满足,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数轴的三要素,需要同学认清数轴的本质.7.D解析:根据数轴的定义对各选项进行逐一分析即可.详解:A、没有正方向,不是数轴,故本选项错误;B、没有原点,不是数轴,故本选项错误;C、没有单位长度,不是数轴,故本选项错误;D、符合数轴的定义,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数轴,熟知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是解答此题的关键.8.D解析:根据数轴的定义逐一判断即可.详解:A选项数轴没有画原点,故错误,B选项数轴是表示数的点单位长度不统一,故错误,C选项不符合数轴上的点右边的数总是大于左边的数的特点,故错误,D选项符合数轴的画法,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的定义:规定了唯一的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叫做数轴;数轴具有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三者缺一不可.熟练掌握数轴的定义是解题关键.9.C解析:解:A缺少正方向,B缺少原点,D单位长度不对,故选C.10.B解析:根据数轴的特点,从左到右越来越大,单位长度是确定的,可以判断哪个选项是正确的.详解:∵数轴从左到右越来越大,∴选项A和选项C错误,选项B正确,∵数轴的单位长度是确定的,∴选项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数轴,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数轴的特点,利用数轴的知识解答.11.D解析:根据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逐一判断即可.详解:A.没有表示出正方向,故该选项错误;B.数轴从左到右依次是-3,-2,-1,故该选项错误;C.单位长度不统一,故该选项错误;D.符合数轴的三要素,故该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数轴的表示,掌握数轴的三要素是解题的关键.12.C解析:回顾数轴的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然后判断每个选项是否符合数轴的定义即可解决.详解:对于A,没有单位长度,故其错误;对于B,无原点,故其错误;对于C,符合数轴的定义,故正确;对于D,没有正方向,故其错误.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数轴的定义,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其定义.13.D解析:根据数轴的特点进行解答即可.详解:解:A、此数轴无方向,错误;B、此数轴无原点,错误;C、此数轴单位长度不统一,错误;D、此数轴表示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数轴,熟知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4.D解析:根据数轴的三要素进行分析即可详解:解:A、缺少正方向,错误;B、单位长度不一致,错误.C、缺少原点,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三者缺一不可.注意同一个数轴的单位长度必须相同.15.D解析:根据数轴的概念判断,注意数轴的三要素缺一不可.详解:解:A、没有原点,错误;B、单位长度不统一,错误;C、没有正方向,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数轴,熟知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6.D解析:根据数轴的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上的点不都表示有理数可得答案.详解:①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是数轴,故原说法错误;②数轴上两个不同的点可以表示两个不同的有理数,故原说法错误;③有理数1100在数轴上可以表示出来,故原说法错误;④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在数轴上找到与它对应的唯一点,说法正确;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数轴,关键是掌握数轴的概念.17.D解析:根据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逐一判断即可.详解:解:A、数轴的单位长度不一致,所以本选项数轴画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数轴上表示﹣2的数应该在﹣1的左边,所以本选项数轴画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数轴的正方向弄反了,所以本选项数轴画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本选项数轴画法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的定义和画法,属于基础题型,熟知数轴的三要素是正确判断的关键.18.D解析:根据数轴的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逐项判断即得答案.详解:解:A、直线没有正方向,故本选项数轴画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直线上没有原点,故本选项数轴画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单位长度不一致,故本选项数轴画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本选项数轴画法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的定义,属于应知应会题型,数知数轴的概念是解题关键.19.B解析:根据数轴的概念依次作出判断即可.详解:解:A.缺少正方向,故此选项错误;B.是正确的数轴,故此选项正确;C.缺少原点,故此选项错误;D.单位长度不统一,故此选项错误.故答案为:B.点睛:本题考查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数轴的三要素: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分析得出即可.20.A解析:根据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来判断即可.详解:数轴的三要素是: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A. 符合数轴的要求,正确;B. 原点左边的数字顺序错误;C. 无原点错误;D. 无正方向错误.故答案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数轴的三要素.。
一、解答题1.设0a >,x ,y 为有理数,定义新运算:||a x a x =⨯※.如323|2|6=⨯=※,()414|1|a a -=⨯-※.(1)计算20210※和()20212-※的值. (2)若0y <,化简()23y -※.(3)请直接写出一组,,a x y 的具体值,说明()a x y a x a y +=+※※※不成立. 解析:(1)0;4042;(2)6y -;(3)1a =,2x =,3y =-(答案不唯一) 【分析】(1)根据题意※表示前面的数与后面数的绝对值的积,直接代入数据求解计算; (2)有y<0,得到y 为负数,进而得到-3y 为正数,去绝对值后等于本身-3y ,再代入数据求解即可;(3)按照题意要求写一组具体的,,a x y 的值再验算即可. 【详解】解:(1)根据题意得:202102021|0|0=⨯=※; ()202122021|2|4042-=⨯-=※;(2)因为0y <, 所以30y ->,所以()()232|3|236y y y y -=⨯-=⨯-=-※; (3)由题意,当,,a x y 分别取1a =,2x =,3y =-时,此时()2311※※(-1)=1-=,而11※2※(-3)=2+3=5+,所以,()a x y a x a y +=+※※※不成立. 【点睛】本题是新定义题型,按照题目中给定的运算要求和顺序进行求解即可. 2.给出四个数:3,4--,2,6,计算“24点”,请列出四个符合要求的不同算式. (可运用加、减、乘、除、乘方运算,可用括号;注意:例如4(123)24⨯++=与(213)424++⨯=只是顺序不同,属同一个算式.)算式1:_________________;算式2_______________;算式3:_________________;算式4_______________;解析:()()342624,-⨯-+⨯=()()342624,-⨯-+-=()()643224,⨯-⨯-+=()()()()43624624.-⨯--÷=-⨯-=【分析】由241212,=+ 可得()342624,-⨯-+⨯=由()2438=-⨯-,可得()()342624,-⨯-+-=由()24124,=-⨯- 可得()()643224,⨯-⨯-+=由()2446=-⨯-,可得()()()()43624624-⨯--÷=-⨯-=,从而可得答案.【详解】解:算式1:()()3426121224,-⨯-+⨯=+= 算式2:()()()()34263824,-⨯-+-=-⨯-= 算式3:()()()()643224124,⨯-⨯-+=-⨯-=算式4:()()()()()()43624334624,-⨯--÷=-⨯--=-⨯-= 故答案为:()()342624,-⨯-+⨯=()()342624,-⨯-+-=()()643224,⨯-⨯-+=()()()()43624624.-⨯--÷=-⨯-=【点睛】本题考查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注意本题答案不唯一,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同时考查了学生的逆向思维. 3.计算: (1)231+-+; (2)()3202111024⎡⎤-⨯+-÷⎣⎦. 解析:(1)6;(2)12- 【分析】(1)先化简绝对值,再算加法即可求解; (2)先算乘方,再算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乘除即可. 【详解】(1)原式=2+3+1=6;(2)原式=1(108)4-⨯-÷=124-⨯÷=1124-⨯⨯=12- 【点睛】此题考查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掌握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4.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1)1243 3.55-+- (2)131(48)64⎛⎫-+⨯- ⎪⎝⎭(3)22350(5)1--÷--解析:(1)-24.3;(2)-76;(3)-12【分析】(1)先将减法化为加法,再计算加法即可;(2)利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即可;(3)先计算乘方,再计算除法,最后计算减法.【详解】解:(1)原式=24 3.2( 3.5)-++-=-24.3;(2)原式=131(48)(48)(48)64⨯--⨯-+⨯-=488(36)-++-=-76;(3)原式=950251--÷-=921---=9(2)(1)-+-+-=-12.【点睛】本题考查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熟记运算顺序和每一步的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5.某超市对2020年下半年每月的利润用下表作了记录:(2)计算该商场下半年6个月的总利润额.解析:(1)填表见解析;(2)40万元.【分析】(1)根据“盈利记为正,则亏损就记为负”直接写出答案即可;(2)把该商场下半年6个月的利润相加即可.【详解】解:(1)盈利记为正,亏损就记为负,填表如下:=36-10+14=40(万元)∴该商场下半年6个月的总利润额为40万元.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正负数的意义,正数与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两种量,看清规定哪一个为正,则和它意义相反的就为负.同时 还考查了有理数的加法运算.6.321032(2)(3)5-÷---⨯解析:﹣31. 【分析】根据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计算即可. 【详解】解:321032(2)(3)5-÷---⨯ =10-32÷(﹣8)-9×5 =10-(﹣4)-45 =10+4-45 =14-45 =﹣31. 【点睛】此题主要考察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解题关键是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法则. 7.计算:()22216232⎫⎛-⨯-- ⎪⎝⎭解析:2 【分析】原式先计算乘方,再运用乘法分配律计算,最后进行加减运算即可. 【详解】 解:()22216232⎫⎛-⨯--⎪⎝⎭=2136()432⨯--=213636432⨯-⨯-=24-18-4 =2.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8.计算: (1)()213433⎛⎫---+-+ ⎪⎝⎭;(2)()()202011232---+-+. 解析:(1)-6;(2)132- 【分析】(1)先化为省略括号的形式,将整数及分数分别相加,再计算加法; (2)先计算乘方,同时计算绝对值及去括号,再计算加减法. 【详解】(1)解:原式=213433-+-+ ()213433⎛⎫=--++ ⎪⎝⎭71=-+6=-;(2)解:原式=11232--+=142- =132-.【点睛】此题考查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掌握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法则及有理数乘方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9.某市质量监督局从某公司生产的婴幼儿奶粉中,随意抽取了20袋进行检查,超过标准质量的部分记为正数,不足的部分记为负数,抽查的结果如下表:(2)若每袋奶粉的标准质量为480克,则抽样检测的这些奶粉的总质量是多少克? 解析:(1)多1.75克;(2)9635克 【分析】(1)先计算出平均质量,若正则比标准质量多,若负则比标准质量少;(2)抽样总质量等于标准总质量加上超出的质量,或等于平均每袋质量乘以抽取的袋数. 【详解】解:(1)()()15505551035110203520 1.571-÷=÷=⎡⨯+-⨯+⎤⎣⨯++⨯++⎦⨯⨯(克).所以这批样品每袋的平均质量比标准质量多1.75克.(2)()5428001.56793+⨯=(克) 所以抽样检测的这些奶粉的总质量为9635克. 【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和正负数的意义.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10.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14, 1.5,3,0,2.5,52----,并将它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解析:图见解析,153 1.50 2.542--<-<-<<< 【分析】在数轴上表示出各数,再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用“<”号把它们连接起来即可. 【详解】 解: 5=-5-- 如图所示:故:153 1.50 2.542--<-<-<<<.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有理数的大小比较,熟知数轴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1.计算(1))()()(2108243-+÷---⨯-; (2))()(22000112376⎡⎤--⨯--÷-⎥⎢⎦⎣. 解析:(1)20-;(2)116-.【分析】(1)先计算有理数的乘方与乘法,再计算有理数的除法,然后计算有理数的加减法即可得;(2)先计算有理数的乘方,再计算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即可得. 【详解】(1)原式108412=-+÷-,10212=-+-,20=-;(2)原式())(112976=--⨯-÷-, ())(11776=--⨯-÷-,)(7176=-+÷-, 116=--,116=-.【点睛】本题考查了含乘方的有理数混合运算,熟练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 12.定义:数轴上给定不重合两点A ,B ,若数轴上存在一点M ,使得点M 到点A 的距离等于点M 到点B 的距离,则称点M 为点A 与点B 的“平衡点”.请解答下列问题: (1)若点A 表示的数为-3,点B 表示的数为1,点M 为点A 与点B 的“平衡点”,则点M 表示的数为_______;(2)若点A 表示的数为-3,点A 与点B 的“平衡点”M 表示的数为1,则点B 表示的数为________;(3)点A 表示的数为-5,点C ,D 表示的数分别是-3,-1,点O 为数轴原点,点B 为线段CD 上一点.①设点M 表示的数为m ,若点M 可以为点A 与点B 的“平衡点”,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②当点A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正半轴方向移动时,点C 同时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正半轴方向移动.设移动的时间为t (0t >)秒,求t 的取值范围,使得点O 可以为点A 与点B 的“平衡点”.解析:(1)-1;(2)5;(3)①43t -≤≤-;②26t ≤≤且 5t ≠ 【分析】(1)根据平衡点的定义进行解答即可; (2)根据平衡点的定义进行解答即可;(3)①先得出点B 的范围,再得出m 的取值范围即可;②根据点A 和点C 移动的距离,求得点A 、C 表示的数,再由平衡点的定义得出答案即可. 【详解】解:(1)(1)点M 表示的数=312-+=−1; 故答案为:−1;(2)点B 表示的数=1×2−(−3)=5; 故答案为:5;(3)①设点B 表示的数为b ,则31b -≤≤-,∵点A 表示的数为-5,点M 可以为点A 与点B 的“平衡点”, ∴m 的取值范围为:43m -≤≤-, 故答案为:43m -≤≤-;②由题意得:点A 表示的数为5t -,点C 表示的数为33t -, ∵点O 为点A 与点B 的平衡点, ∴点B 表示的数为:5t -, ∵点B 在线段CD 上, 当点B 与点C 相遇时,2t =, 当点B 与点D 相遇时,6t =, ∴26t ≤≤,且 5t ≠,综上所述,当26t ≤≤且 5t ≠时,点O 可以为点A 与点B 的“平衡点”. 【点睛】本题考查了实数与数轴,掌握数轴上点的表示方法,以及两点的中点表示方法是解题的关键.13.如图,在数轴上有三个点,,A B C ,回答下列问题:(1)若将点B 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后,三个点所表示的数中最小的数是多少? (2)在数轴上找一点D ,使点D 到,A C 两点的距离相等,写出点D 表示的数; (3)在数轴上找出点E ,使点E 到点A 的距离等于点E 到点B 的距离的2倍,写出点E 表示的数.解析:(1)1- (2)0.5 (3)3-或7- 【分析】(1)根据移动的方向和距离结合数轴即可回答; (2)根据题意可知点D 是线段AC 的中点;(3)在点B 左侧找一点E ,点E 到点A 的距离是到点B 的距离的2倍,依此即可求解. 【详解】解:(1)点B 表示的数为-4+5=1, ∵-1<1<2,∴三个点所表示的数最小的数是-1; (2)点D 表示的数为(-1+2)÷2=1÷2=0.5;(3)点E 在点B 的左侧时,根据题意可知点B 是AE 的中点, AB=|-1+4|=3则点E 表示的数是-4-3=-7.点E 在点B 的右侧时,即点E 在AB 上, 则点E 表示的数为-3.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有理数大小比较,数轴的认识,找出各点在数轴上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14.(1)在图所示的数轴上标出以下各数:52-,-5.5,-2,+5, 132(2)比较以上各数的大小,用“<”号连接起来;(3) 若点A 对应 5.5-,点B 对应132,请计算点A 与点B 之间的距离.解析:(1)画图见解析;(2) 5.5-<52-<2-<132<+5;(3)9.【分析】(1)先画数轴,根据数轴上原点左边的为负数,原点右边的为正数,在数轴上描出对应各数的点即可得到答案;(2)根据数轴上的数,右边的数大于左边的数,直接用“<”连接即可得到答案; (3)数轴上点A 与点B 对应的数分别为,a b ,则AB a b =-或b a -,根据以上结论代入数据直接计算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解:(1)如图,在数轴上表示各数如下:(2)因为数轴上的数,右边的数总大于左边的数: 所以按从小到大排列各数为:5.5-<52-<2-<132<+5(3)因为:A 表示 5.5-,B 表示132, 所以:点A 与点B 之间的距离为:()13 5.5 3.5 5.599.2AB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利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绝对值的含义,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5.阅读下面材料:在数轴上6与1-所对的两点之间的距离:6(1)7--=; 在数轴上2-与3所对的两点之间的距离:235--=; 在数轴上8-与4-所对的两点之间的距离:(8)(4)4---=;在数轴上点A 、B 分别表示数a 、b ,则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AB a b b a =-=-. 回答下列问题:(1)数轴上表示2-和5-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 数轴上表示数x 和3的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_______; 数轴上表示数_______和_______的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2x +;(2)七年级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数学老师指导下,对式子23x x ++-进行探究: ①请你在草稿纸上画出数轴,当表示数x 的点在2-与3之间移动时,32x x -++的值总是一个固定的值为:_______.②请你在草稿纸上画出数轴,要使327x x -++=,数轴上表示点的数x =_______.解析:(1)3;|x−3|;x ,-2;(2)5;−3或4. 【分析】(1)根据题意找出数轴上任意点间的距离的计算公式,然后进行计算即可; (2)①先化简绝对值,然后合并同类项即可;②分为x >3和x <−2两种情况讨论. 【详解】解:(1)数轴上表示−2和−5的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5)|=3; 数轴上表示数x 和3的两点之间的距离为:|x−3|; 数轴上表示数x 和−2的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x +2|; 故答案为:3,|x−3|,x ,-2;(2)①当x 在-2和3之间移动时,|x +2|+|x−3|=x +2+3−x=5; ②当x >3时,x−3+x +2=7, 解得:x=4,当x <−2时,3−x−x−2=7. 解得x=−3, ∴x=−3或x=4. 故答案为:5;−3或4.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绝对值的定义和化简,根据题意找出数轴上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16.计算: (1)()11270.754⎛⎫--+-+ ⎪⎝⎭; (2)()()202023111242144⎛⎫-++-⨯--⨯- ⎪⎝⎭;解析:(1)6;(2)11.【分析】(1)先变成省略括号和形式,同时把小数化分数,把分数相加,同号相加,最后异号相加即可;(2)先算乘方,去绝对值和带分数化假分数,再计算乘法,最后计算加减法即可.【详解】解:(1)()11270.754⎛⎫--+-+ ⎪⎝⎭, =1312744+-+, =1217+-,=13-7,=6;(2)()()202023111242144⎛⎫-++-⨯--⨯- ⎪⎝⎭, =()351124444⎛⎫++⨯--⨯- ⎪⎝⎭=11235++-=11.【点睛】本题考查含有乘方的有理数混合,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解答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运算法则和运算顺序.17.定义:求若干个相同的有理数(均不等于0)的除法运算叫做除方,如222÷÷等.类比有理数的乘方,我们把222÷÷记作32,读作“2的下3次方”,一般地,把n 个(0)a a ≠相除记作n a ,读作“a 的下n 次方”.理解:(1)直接写出计算结果:32=_______.(2)关于除方,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把正确的序号都填上);①21a =(0)a ≠;②对于任何正整数n ,11n =;③433=4;④负数的下奇数次方结果是负数,负数的下偶数次方结果是正数.应用:(3)我们知道,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可以转化为加法运算,除法运算可以转化为乘法运算,有理数的除方运算如何转化为乘方运算呢? 例如:241111222222()2222=÷÷÷=⨯⨯⨯=(幂的形式)试一试:将下列除方运算直接写成幂的形式:65=_______;91()2-=________; (4)计算:3341()(2)2(8)24-÷--+-⨯-.解析:(1)12;(2)①②④;(3)41()5,7(2)-;(4)26-. 【分析】(1)根据a n 表示“a 的下n 次方”的意义进行计算即可;(2)根据a n 表示“a 的下n 次方”的意义计算判断即可;(3)根据a n 表示“a 的下n 次方”的意义,表示出56,91()2-=7(2)-,进而得出答案; (4)按照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详解】(1)23=2÷2÷2=2×12×12=12, 故答案为:12; (2)当a≠0时,a 2=a÷a =1,因此①正确;对于任何正整数n ,1n =1÷1÷1÷…÷1=1,因此②正确;因为34=3÷3÷3÷3=19,而43=4÷4÷4=14,因此③不正确; 根据有理数除法的法则可得,④正确;故答案为:①②④; (3)56=5÷5÷5÷5÷5÷5=5×15×15×15×15×15=(15)4, 同理可得,91()2-==(−2)7, 故答案为:(15)4,(−2)7; (4)3341()(2)2(8)24-÷--+-⨯- =16×(-18)-8+(-8)×2 =-2-8-16=−26.【点睛】 本题考查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理解“a n ,表示a 的下n 次方”的意义是正确计算的前提. 18.计算:(1)()2411(10.5)2--23⎡⎤---⨯⨯⎣⎦(2)6÷(-2)3-|-22×3|+3÷2×12+1; 解析:(1)23-;(2)-11 【分析】(1)先计算乘方及括号,再计算乘法,最后计算加减法;(2)先计算乘方和绝对值,再计算乘除法,最后计算加减法.【详解】 (1)()2411(10.5)2--23⎡⎤---⨯⨯⎣⎦=111(2)23--⨯⨯- =113-+ =23-; (2)6÷(-2)3-|-22×3|+3÷2×12+1 =116(8)123122÷--+⨯⨯+ =3312144--++ =-11.【点睛】 此题考查含乘方的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掌握运算顺序及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19.计算:(1)6÷(-3)×(-32) (2)-32×29-+(-1)2019-5÷(-54) 解析:(1)3;(2)1.【分析】(1)根据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法则计算即可;(2)根据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计算即可.【详解】解:(1)原式=6×1-3⎛⎫ ⎪⎝⎭ ×(-32)=3;(2)原式=-9×29+(-1)-5×4-5⎛⎫ ⎪⎝⎭=-2-1+4=1.【点睛】 本题考查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20.(1)371(24)812⎛⎫-+⨯- ⎪⎝⎭;(2)431(2)2(3)----⨯- 解析:(1)-29;(2)13.【分析】(1)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即可得出结果;(2)先计算有理数的乘方与乘法,再进行加减运算即可.【详解】解:(1)371(24)812⎛⎫-+⨯- ⎪⎝⎭ 37(1242424)812=-⨯-⨯+⨯ (24914)=--+29=-;(2)431(2)2(3)----⨯-1(8)(6)=-----186=-++13=.【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运算法则及乘法运算律是解题的关键.21.计算:(1)()()34287⨯-+-÷;(2)()223232-+---.解析:(1)16-;(2)6.【分析】(1)先算乘除,后算加法即可;(2)原式先计算乘方运算,再化简绝对值,最后算加减运算即可求出值.【详解】(1)原式12416=--=-(2)原式34926=-+-=【点睛】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22.计算(1)2125824(3)3 -+-+÷-⨯(2)71113 ()24 61224-+-⨯解析:(1)113-;(2)-19【分析】(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先算乘方,然后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2)使用乘法分配律使得计算简便.【详解】解:(1)2125824(3)3 -+-+÷-⨯=11 4324()33 -++⨯-⨯=8 433 -+-=11 3 -(2)71113 ()24 61224-+-⨯=71113242424 61224-⨯+⨯-⨯=-28+22-13=-19【点睛】本题考查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掌握运算顺序和计算法则正确计算是解题关键.23.点A、B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将A在数轴上向左移动1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动9个单位长度,得到点C,求出B、C两点间的距离是多少个单位长度?(2)若点B在数轴上移动了m个单位长度到点D,且A、D两点间的距离是3,求m的值.解析:(1)B、C两点间的距离是3个单位长度;(2)m的值为2或8.【分析】(1)利用数轴上平移左移减,右移加可求点C所表示的数为﹣3﹣1+9=5,利用绝对值求两点距离BC=|2﹣5|=3;(2)分类考虑当点D在点A的左侧与右侧,利用AD=3,求出点D所表示的数,再利用BD=m 求出m 的值即可.【详解】解:(1)点C 所表示的数为﹣3﹣1+9=5,∴BC =|2﹣5|=3.(2)当点D 在点A 的右侧时,点D 所表示的数为﹣3+3=0,所以点B 移动到点D 的距离为m =|2﹣0|=2,当点D 在点A 的左侧时,点D 所表示的数为﹣3﹣3=﹣6,所以点B 移动到点D 的距离为m =|2﹣(﹣6)|=8,答:m 的值为2或8.【点睛】本题考查数轴上平移,两点距离问题,利用AD 的距离分类讨论点D 的位置是解题关键. 24.画一条数轴,把1-12,0,3各数和它们的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比较它们的大小,用“<”号连接. 解析:数轴表示见解析;-3<112-<0<112<3.【分析】先画出数轴,把各数依次表示出来,从左到右用“<”把各数连接起来即可.【详解】解:112-的相反数是112,0的相反数是0,3的相反数是-3,在数轴上的表示如图所示:从左到右用“<”连接为:-3<112-<0<112<3.故答案为:-3<112-<0<112<3.【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数轴的特点、相反数的定义及有理数的大小比较,由于引进了数轴,我们把数和点对应起来,也就是把“数”和“形”结合起来,二者互相补充,相辅相成,把很多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在学习中要注意培养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25.计算: (1)4222(37)2(1)-+--⨯-; (2)157(36)2912⎛⎫-+⨯- ⎪⎝⎭. 解析:(1)-2;(2)-19【分析】(1)先括号里,再计算乘方、乘法,最后相加减即可;(2)利用乘法的分配率进行计算.【详解】(1)4222(37)2(1)-+--⨯-=16162-+-=-2;(2)157(36)2912⎛⎫-+⨯- ⎪⎝⎭=157(36)(36)(36)2912⨯--⨯-+⨯- =-18+20-21=-19【点睛】 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要熟练掌握,注意明确有理数混合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同级运算,应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如果有括号,要先做括号内的运算.26.在数轴上,一只蚂蚁从原点O 出发,它先向左爬了2个单位长度到达点A ,再向右爬了3个单位长度到达点B ,最后向左爬了9个单位长度到达点C .(1)写出A ,B ,C 三点表示的数;(2)根据点C 在数轴上的位置回答,蚂蚁实际上是从原点出发,向什么方向爬了几个单位长度?解析:(1)A ,B ,C 三点表示的数分别是-2,1,-8;(2)向左爬了8个单位.【分析】(1)向左用减法,向右用加法,列式求解即可写出答案;(2)根据C 点表示的数,向右为正,向左为负,继而得出答案.【详解】解:(1)A 点表示的数是0-2=-2,B 点表示的数是-2+3=1,C 点表示的数是1-9=-8;(2)∵O 点表示的数是0;C 点表示的数是-8,∴蚂蚁实际上是从原点出发,向左爬了8个单位.【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的知识及有理数的加减法的应用,属于基础题,比较简单,理解向左用减法,向右用加法,是关键.27.计算:(1)()()()923126--⨯-+÷-(2)()2235112342⎛⎫-+--÷- ⎪⎝⎭. 解析:(1)1;(2)-1.【分析】 (1)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即可求解;(2)先算乘方,后算除法,最后算加减即可求解.【详解】(1)()()()923126--⨯-+÷-=962--=1;(2)()2235112342⎛⎫-+--÷- ⎪⎝⎭ =11891632-+-÷ =1893216-+-⨯ =892-+-=-1.【点睛】 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有理数混合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同级运算,应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如果有括号,要先做括号内的运算.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注意各个运算律的运用,使运算过程得到简化.28.计算下列各题:(1)()157362912⎛⎫-+⨯- ⎪⎝⎭; (2)()()2362295321343⎛⎫⎛⎫-÷⨯---+⨯- ⎪ ⎪⎝⎭⎝⎭. 解析:(1)19-;(2) 3.-【分析】 (1)利用乘法的分配律把原式化为:()()()1573636362912⨯--⨯-+⨯-,再计算乘法运算,最后计算加减运算即可得到答案; (2)先计算乘方运算与小括号内的运算,同步把除法转化为乘法,再计算乘法运算,最后计算减法运算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1)()157362912⎛⎫-+⨯- ⎪⎝⎭; ()()()1573636362912=⨯--⨯-+⨯- 182021=-+-19=-(2)()()2362295321343⎛⎫⎛⎫-÷⨯---+⨯- ⎪ ⎪⎝⎭⎝⎭()4452741993⎛⎫=⨯⨯---+⨯ ⎪⎝⎭ 16733⎛⎫=--- ⎪⎝⎭16733=-+ 9 3.3=-=-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乘法的分配律的应用,含乘方的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29.计算(1)21145()5-÷⨯-(2)21(2)8(2)()2--÷-⨯-. 解析:(1)4125;(2)2. 【分析】第(1)和(2)小题都属于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根据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并利用有理数的除法法则将除法转化为乘法,再计算乘法,最后计算加减即可求出结果.【详解】解:(1)21145()5-÷⨯- 11116()55=-⨯⨯- 16125=+ 4125=; (2)21(2)8(2)()2--÷-⨯- 1148()()22=-⨯-⨯- 42=-2=.【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解题的关键是确定正确的运算顺序并运用运算法则准确计算.30.把4-,4.5,0,12-四个数在数轴上分别表示出来,再用“<”把它们连接起来.解析:数轴表示见解析,140 4.52-<-<<.【分析】先根据数轴的定义将这四个数表示出来即可,再根据数轴上的表示的数,左边的总小于右边的用“<”将它们连接起来即可得.【详解】将这四个数在数轴上分别表示出来如下所示:则140 4.52-<-<<.【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熟练掌握数轴的定义是解题关键.。
2021-2022学年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二1.2.2 数轴-根据点在数轴的位置判断式子的正负1.有理数a,b,c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a+b﹣c|﹣|c﹣b|+2|a+c|=_____.2.有理数a,b,c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下面结论不正确的为_____(填序号)①c>a;②|c|>|b|;③a>b;④|a|<|b|.3.实数a,b在数轴上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若实数c满足ac bc,那么请你写出一个符合题意的实数c的值:c=_____.4.实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2|a+b|﹣|a﹣b|的结果为_____.5.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b﹣|b﹣a|=_____.6.已知a,b,c是三个有理数,他们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3|a-b|+|b|-1=______.7.有理数a,b在数轴上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用不等号填空:(1)a-b________0; (2)a+b________0; (3)|a|________|b|; (4)ab________-1.8.已知数a、b、c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a+b|﹣|a﹣b|+|a+c|=_____.9.有理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那么a+b________0(填“>”、“<”或“=”).10.点A,B 在数轴的位置如图所示,其对应的数分别是a 和b ,对于以下结论:①b -a<0②|a|<|b|③a+b>0④b a>0其中正确是__________.11.实数a 、b 在数轴上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① a-b >1;② a 2>b 2;③ ab >-1;④ 1a b >-,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_______12.已知a 、b 、c 三个数在数轴上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几个判断:①a<c <b ;②﹣a <b ;③a+b>0;④c﹣a <0中,错误的是_____(写序号)13.如图,有理数a b c 、、在数轴上,则化简||||+||a b a c b c +---的结果是_______.14.已知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则a+b_____0.(填“>”,“<”或“=”)15.数a 、b 在数轴上位置如图,下列结论正确的有____________.(填序号)① a+b>0 ② a < –b ③ a 2b >0 ④0a a b <-16.实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右图所示,则化简的结果为_____.17.有理数 a ,b 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如图所示,则:①a×b<0 ;②a+b<0; ③a b <1;④a﹣b <0,以上说法错误的是 (填序号)18.有理数a 、b 在数轴上的对应点位置如图所示,下列式子:①a ˃b -;②a﹣b <0;③a a b b --=-;④a ˃a b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写正确的序号)19.有理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a -b |-|b |化简的结果为:____.20.有理数a ,b ,c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a+b|﹣|b ﹣c|+|a ﹣c|的结果是_____.21.已知:a ,b ,c 三个数在同一条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给出以下4个式子:①c a >;② b c > ;③-a b <;④0b c +<,其中错误的结论是_______(填序号)22.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代数式|a+b|.23.已知:a ,b ,c 三个数在同一条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给出以下4个式子:①b c a >>;②a b c >>;③1--a b <<;④0b c +<,其中不正确的结论是_________(填序号)24.若有理数a b 、在数轴上对应的位置如下图所示,则+a b _________0,b a -__________0,a -_____||b .(填“>”、“ =”或“<”)25.x ,y ,z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x -y|+|z -y|的结果是 _________.26.数a ,b ,c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2|b ﹣a|﹣|c ﹣b|的值为_____.27.如图,数轴上点A 、点B 分别表示数a 、b ,则+a b ______0(选填“>”或“<”).28.有理数a 、b 、c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判断正负,用“>”或“<”填空:b ﹣c_____0,a+b_____0,c ﹣a_____0.29.有理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则a____0;a ___b ,b-a____30.如图,数轴上A 、B 两点分别对应有理数a 、b ,则a ﹣b_____0(用“>”“<”或“=”填空).31.有理数a ,b 在数轴上所表示的点如图所示,请在空格填上“<”或“>”.(l )(1)_______0b a -⨯; (2)(1)________0a b -⨯.32.有理数在a ,b ,c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则a c +-c b -=__________.33.数a ,b ,c 在数轴上的对应的点如图所示,有这样4个结论:①c a b >>;②0b a +>;③||||a b >;④0abc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写序号即可)34.有理数ɑ、b 在数轴上位置如图,则ɑ+b__0,ɑb___0.(填>,<,=)35.已知,,a b c 三个有理数在数轴上对应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a c b c b a +--+-=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3a﹣2c解析:根据数轴,可得a<b<0<c,且|a|>|c|,据此关系可得|a+b﹣c|及|a+c|的化简结果,进而可得答案.详解:根据题意得,a<b<0<c,且|a|>|c|,∴a+b-c<0,a+c<0,∴|a+b﹣c|﹣|c﹣b|+2|a+c|=-(a+b-c)-(c-b)-2(a+c),=-a-b+c-c+b-2a-2c,=﹣3a﹣2c.故答案为﹣3a﹣2c.点睛:本题考查数轴的运用,要求学生掌握用数轴表示实数及实数间的大小关系.2.①②③解析:从有理数a,b,c在数轴上的位置,判断各个数的大小,各个数单位绝对值的大小,进而做出判断.详解:解:由有理数a,b,c在数轴上的位置,可得a>0,c<0,那么a>c,故①错误;c离原点近,而b离原点远,故②不正确;a在b的左侧,因此a<b,故③不正确;a离原点近,而b离原点远,因此|a|<|b|,故④正确;故答案为:①②③.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数轴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熟知数轴与绝对值的性质.3.答案不唯一,如1-解析:根据数轴确定a<b,再结合ac bc>可知c<0,从而可得答案.详解:由数轴得:a=-3,b=2,∴a<b,∵ac bc>∴c<0,∴答案不唯一,如c=1-等.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是解题关键.4.﹣3a﹣b解析:在数轴上,右边的数总大于左边的数.原点右边的表示正数,原点左边的表示负数.详解:解:由图可知:﹣3<b<﹣2<0<a<1,∴a+b<0,a﹣b>0,可得:2|a+b|﹣|a﹣b|=﹣2a﹣2b﹣a+b=﹣3a﹣b.故答案为:﹣3a﹣b.点睛:本题考查数轴,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根据点在数轴上的位置来判断数的正负以及代数式的值的符号.5.2b﹣a.解析:根据数轴可得b﹣a<0,从而可去掉绝对值,合并同类项即可.详解:解:由数轴可得b﹣a<0,则b﹣|b﹣a|=b+b﹣a=2b﹣a.故答案为2b﹣a.点睛:本题考查了整式的加减、数轴及绝对值的知识,根据数轴得出b﹣a<0是解答本题的关键.6.3a-4b+1解析:根据数轴上点的位置即可解答.详解:解:根据图像可得c<b<0<a,故3|a-b|+|b|-1=3(a-b)-b+1=3a-4b+1.点睛:本题考查数轴上点的位置与相关计算,相对简单.7.< < > <解析:根据数轴得出a<0<b,|a|<|b|,即可得出答案.详解:数轴得出a<0<b,|a|<|b|,则(1)a-b<0;(2)a+b>0;(3)|a|<|b|;(4)ab>-1.故答案为:(1)<;(2)>;(3)<;(4)>.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绝对值,相反数,有理数的大小比较的应用,注意: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8.a﹣c.解析:试题分析:先根据题意得出a、b、c的取值范围,再得出a+b,a﹣b<,a+c的正负性,根据绝对值的性质求出各式的绝对值,化简合并即可.解:根据题意得:﹣2<c<﹣1,0<a<1,2<b<3,∴a+b>0,a﹣b<0,a+c<0,∴原式=a+b﹣[﹣(a﹣b)]+[﹣(a+c)]=a+b+a﹣b﹣a﹣c=a﹣c.故答案为a﹣c.考点:整式的加减;数轴;绝对值.9.<解析:根据数轴可得:b<0<a,|b|>|a|,再根据有理数的加法,即可解答.详解:由数轴可得:b<0<a,|b|>|a|,则a+b<0,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数轴确定a,b的范围.10.②③解析:根据图示,可得:-3<a<0,b>3,据此逐个结论判断即可.详解:∵-3<a<0,b>3,∴b-a>0,∴故①错误;∵-3<a<0,b>3,,∴a+b>0,∴故③正确;∵-3<a<0,b>3,,∴|a|<|b|,∴选项②正确;∵0<a<3,b<-3,∴ba<0,∴选项④不正确.故答案为:②③.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以及数轴的特征和应用,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当数轴方向朝右时,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11.①④解析:先根据数轴上各点的位置判断出a,b的取值范围,再逐一判定即可.详解:∵b<-1<0<a<1,∴a>b+1,则①正确;∵│a│<│b│,∴a2<b2,故②错误;∵b<-1<0<a<1,∴ab<0,故③错误;∵a<-b,∴ab>-1,故④正确.故答案为①④.点睛:本题考查了实数与数轴的知识点,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实数与实数的相关知识点.12.②③④.解析:由数轴分别得出a、b、c三个数的范围,再根据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对四个结论一一判断即可.详解:由数轴可得:﹣3<a<﹣2,0<b<1,﹣1<c<0,①数轴上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总比左边的点表示的数大,所以a<c<b,此结论正确;②由数轴图不难得出2<﹣a<3,所以﹣a>b,此结论错误;③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很明显,|a|>|b|,所以a+b<0,此结论错误;④正数减去负数所得差必为正数,所以c﹣a>0,此结论错误.故答案为②③④.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数轴、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法则.13.-2a解析:由数轴可得:c<-3,-3<b<-2,1<a<2,∴a+b<0,a-c>0,b-c>0,∴|a+b|-|a-c|+|b-c|=-a-b-a+c+b-c=-2a.故答案为-2a.点睛:遇此类问题首先根据数轴图分别判断出绝对值里面的式子的正负,再去绝对值计算.14.>解析:根据a、b在数轴上的位置可得:-1<a<0<1<b,据此求解即可.详解:解:由图可得:-1<a<0<1<b,则有a+b>0.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和有理数的加法,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a、b的在数轴上的位置得出a、b 的大小关系.15.② ③解析:∵a<0,b>0,|a|>|b|,∴a+b<0;a<−b;a2b>0;aa b>0,正确的有②③.故答案为②③.16.2a+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就是绝对值的计算和数轴的性质.根据数轴可得:a+2b>0,a-b<0,则原式=a+2b-(b-a)=a+2b-b+a=2a+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就是绝对值的计算和数轴的综合题型,解决这种问题首先我们必须根据数轴得出绝对值里面的数的正负性,然后根据绝对值的计算法则进行去绝对值,最后进行合并同类项化简求值.在去绝对值的时候我们首先将绝对值里面的数进行转化,然后将绝对值转化成括号,最后进行去括号,如果括号前面为负号,则去掉括号后括号里面的每一项都要变号,如果括号前面为正号,则去掉括号后括号里面的每一项都不变.17.①③解析:依据数轴即可得出,a<b<0,进而依据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得出正确结论.详解:由图可得,a<b<0,∴a×b>0,故①错误;a+b<0,故②正确;a>1,故③错误;ba﹣b<0,故④正确;故答案为:①③.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数轴,一般来说,当数轴方向朝右时,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18.②③解析:结合图形得到a<0<b且|a|>|b|,由此对题中的四个式子进行判断.详解:①如图所示:a<0<b且|a|>|b|,则a<﹣b,故①错误.②如图所示:a<0<b且|a|>|b|,则a﹣b<0,故②正确.③如图所示:a<0<b且|a|>|b|,则|a|﹣|a﹣b|=﹣a+a﹣b=﹣b,故③正确.④如图所示:a<0<b且|a|>|b|,则|a|<|a﹣b|,故④错误.故答案为:②③.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和数轴的相关知识;用到的知识点为:数轴上左边的数比右边的数小;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19.a-解析:根据数轴上点的位置判断出绝对值里式子的正负,利用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化简,计算即可得到结果.详解:解:根据题意得:a<0<b∴0-<a b原式=b a b--=a-故答案为:a-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和绝对值,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绝对值里的数值是正是负,然后根据绝对值的性质进行化简.20.-2a解析:先根据数轴判断出a、b、c的正负情况以及绝对值的大小,然后判断出(a+b),(b-c)和(a-c)的正负情况,再根据绝对值的性质去掉绝对值号,合并同类项即可.详解:解:根据图形可知,a<0<b<c,且|a|>|c|>|b|,∴a+b<0,b-c<0,a-c<0,∴原式=-(a+b)+(b-c)-(a-c)=-a-b+b-c-a+c=-2a.故答案为:-2a.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与绝对值的性质,根据数轴判断出a、b、c的情况以及(a+b),(b-c),(a-c)的正负情况是解题的关键,也是难点.21.②③解析:根据数轴表示的数可得到a<c<−1,0<b,进行分析判断.详解:①c 在a 的右边,因此c >a ,所以①正确;②c 与原点的距离更远,因此b c <,所以②错误; ③根据题意可知a b >,而a <0,b >0,因此-a >b ,故③错误; ④由②得b c <,b >0,c <0,因此0b c +<,故④正确;故填:②③.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大小比较: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负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小,也考查了有理数的加法、绝对值的意义,比较基础.22.2a+b解析:直接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以及绝对值的性质化简得出答案.详解:由数轴可得:a+b >0,a <0,则原式=a+b-(-a )=2a+b .故答案是:2a+b .点睛: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正确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是解题关键.23.②③.解析:有理数的比较大小,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反而小.在数轴上找到对应位置,便可求解.详解:从数轴上可以知道:b c a >> 故①正确.a 到0的距离远,故绝对值最大,其次是c ,再次为b,应该为a cb >>,故②错误. 由于a 小于0,且到0距离最远,故-a 是正数,而且最大,应该为1b a -<<-,故③错误.c 比-1还小,b 接近1,故两个数之和,取绝对值大的符号,应该为负,即0b c +<,故④正确.综上,不正确的为②③.点睛:本题比较综合,属于有理数大小比较的题目,以及运算结果正负的确定才是关键.24.< > >解析:根据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可判断,1;01;||||a b a b <-<<> .据此(1)+a b 为负数,(2)b a -为正数,(3)a ->||b .详解:根据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可判断,1;01;||||a b a b <-<<>∴0a b +<;0b a ->;a ->||b故答案为:(1). < (2). > (3). >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与数轴的结合,注意数形结合分析.25.z -x解析:根据数轴去掉绝对值,再合并同类项,即可得出答案.详解:根据题意可得:x-y<0,z-y>0∴原式=-(x-y)+z-y=-x+y+z-y=z-x故答案为:z-x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数轴,利用数轴比较大小,当正方向为右时,数轴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要大.26.2a ﹣3b+c解析:通过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判断b-a 、c-b 的正负,利用绝对值的意义化简.然后合并即可.详解:解:由数轴可知:c <b <a ,b ﹣a <0,c ﹣b <0,则原式=﹣2(b﹣a)+(c﹣b)=﹣2b+2a+c﹣b=2a﹣3b+c.故答案为:2a﹣3b+c.点睛:本题考查整式化简运算,涉及数轴,绝对值的性质,整式加减运算等知识.27.<解析:由数轴上的数右边的数总是大于左边的数可以知道:b<−1<0<a<1,且|a|<|b|.根据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即可判断.详解:∵|a|<|b|,且a>0,b<0,则a+b<0.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以及有理数的运算法则.28.<<>解析:先由数轴得出a<0<b<c,|b|<|a|<|c|,即可判定.详解:解:∵由数轴可得:a<0<b<c,|b|<|a|<|c|.∴b-c<0;a+b<0;c-a>0;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数轴,解题的关键是由数轴得出a<0<b<c,|b|<|a|<|c|.29.< > >0解析:根据数轴判断出a、b的正负情况以及绝对值的大小,然后根据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法则,有理数的减法运算以对各式子分析判断即可得解.详解:解:由数轴可知a<-1<0<b<1, ∴a<0, a >b , b-a>0.点睛:根据数轴判断出a 、b 的正负情况以及绝对值的大小是解题的关键.30.<解析:根据原点左边的数小于0、原点右边的数大于0,可得出a 和b 的符号,继而结合选项可得出答案.详解:解:由坐标轴可得,0a <,0b >,0a b ∴-<.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实数与数轴的对应关系,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是大于左边的数.31.(1)>(2)>解析:根据数轴可以确定a ,b 的符号以及1与b 和1与a 的大小关系,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即可判断.详解:由已知得10b ->,0a >,所以(1 ) 0b a -⨯>.而10a -<,0b <,所以(1)0a b -⨯>.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通过数轴把“数”和“形”结合起来,二者互相补充,相辅相成,把很多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在学习中要注意培养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32.-a-2c+b解析:根据数轴上点的位置判断出绝对值里式子的正负,利用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化简,计算即可得到结果.详解:解:根据题意得:a <b <0<c ,且|c|<|b|<|a|,∴a+c<0,c-b>0,则原式=-a-c-c+b=-a-2c+b ;故答案为:-a-2c+b .点睛:本题考查了整式的加减,掌握整式的加减实质上就是合并同类项是解题的关键.33.③ 解析:由题意看图得到0,a b c a b <<<>,从而逐个判断即可.详解: 解:由题意可得:0,a b c a b <<<>,∴a+b<0;abc <0∴①c a b >>;错误②0b a +>;错误③||||a b >;正确④0abc >;错误故答案为:③点睛:本题考查的利用数轴进行数的大小比较,把握数轴上点的特征以及是解决本题的关键.34.﹤, ﹤解析:由数轴的性质可知101a b <-<<<,然后进行判断即可.详解:解:根据题意,由数轴可知:101a b <-<<<,∴0a b +<,0ab <;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利用数轴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解题的关键是:知道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35.-2b解析:先确定a、b、c在数轴上的大小关系,得到a+c<0,b-c>0,b-a<0,即可化简绝对值进行加减计算.详解:<,由数轴知:0<<<,a cc b a∴a+c<0,b-c>0,b-a<0,a cbc b a+--+-=-a-c-b+c+a-b=-2b,||||||故答案为:-2b.点睛:此题考查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大小的应用,能根据点在数轴上的位置确定式子的符号从而将绝对值化简是解题的关键.。
2021-2022学年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二1.2.2 数轴-数轴的三要素及其画法1.数轴上表示1A,B,且C、B两个不同的点到点A的距离相等,则点C所表示的数________.2.一条数轴上有点A、B、C,其中点A、B表示的数分别是16-、9,现以点C为折点,将放轴向右对折,若点A对应的点A'落在点B的右边,若3A B'=,则C点表示的数是______.3.实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右图所示,则化简的结果为_____.4.已知有理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1)a+b_____0;(2)﹣b﹣a_____0;(3)﹣b•a_____0;(4)﹣ab-_____0.5.实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代数式|a+b|.6.有理数a,b在数轴上表示的点如图所示,则a,-a,b,-b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用“<”号连接)7.如图,点A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6.点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8.若点A以6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同时点B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问:当AB=8时,运动时间为_________秒.8.一个三角板顶点B 处刻度为“0”.如图①,直角边AB 落在数轴上,刻度“40”和“25”分别与数轴上表示数字﹣3和﹣1的点重合,现将该三角板绕着点B 顺时针旋转90°,使得另一直角边BC 落在数轴上,此时BC 边上的刻度“20”与数轴上的点P 重合,则点P 表示的数是____.9.如图,数轴上,点A 的初始位置表示的数为1,现点A 做如下移动:第1次点A 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至点1A ,第2次从点1A 向右移动6个单位长度至点2A ,第3次从点2A 向左移动9个单位长度至点3A ,…,按照这种移动方式进行下去,如果点n A 与原点的距离不小于23,那么n 的最小值是_____.10.数轴上的点﹣2移动4个单位,那么它最后的位置为____________11.在数轴上,点M 表示的数是﹣3,将它先向右移动7个单位,再向左移动10个单位到达点N ,则点N 表示的数是__.12.点A 在数轴上距离原点3个单位长度,将A 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动4个单位长度,此时A 点所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___.13.如图,在数轴上点A 表示数1,现将A 沿x 轴作如下移动:第一次点A 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到点1A ,第二次将点1A 向右移动6个单位长度到达点2A ,第三次将点2A 向左移动9个单位长度到达点3A ,按照这种规律移动下去,则点13A ,点14A 之间的长度是_______.14.规定了_________________叫数轴.15.两个小朋友玩跳棋游戏,游戏的规则是:先画一根数轴,棋子落在数轴上0k 点,第一步从0k 点向左跳1个单位到1k ,第二步从1k 点向右跳2个单位到2k ,第三步从2k 点向左跳3个单位到3k ,第四步从向点向右跳4个单位到4k ,…如此跳19步,棋子落在数轴的19k 点,若19k 表示的数是18,则20k 的值为________.16.在数轴上,点A 表示的数是5,若点B 与点A 之间距离是8,则点B 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17.如图:在数轴上与A 点的距离等于5的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幂的运算基础达标专项练习题2(附答案详解) 1.计算:4333a b a b ÷的结果是A .aB .3aC .abD .2a b 2.(-5b )3等于( ) A .-125b 3B .125b 10C .15b 9D .125b 33.x 2+5 可以写成( )A .x 2.x 5B .x 2.x 5C .2x .x 5D .2x .5x 4.下列计算的结果是6a 的为( ) A .122a a ÷ B .7a a -C .24a a ⋅D .23(a )-5.a 2m+2÷a 等于( )A .a 3mB .2a 2m+2C .a 2m+1D .a m +a 2m 6.已知x a =3,x b =5,则x 2a -b =( ) A .35B .65C .95D .17.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5a 2+3a 2=8a 4B .a 3·a 4=a 12C .a +2b =2abD .a 5÷a 2=a 3 8.下列等式错误的是( ) A .()22224mn m n = B .()22224mn m n -= C .()3226628m n m n =D .()3225528m n m n -=-9.下列计算:①a 2n •a n =a 3n ;②22•33=65;③32÷32=1;④a 3÷a 2=5a ;⑤(﹣a )2•(﹣a )3=a 5.其中正确的式子有( ) A .4 个B .3 个C .2 个D .1 个10.下列运算结果是a 5的是( )A .a 10÷a 2B .(a 2)3C .(﹣a )5D .a 3•a 2 11.化简(-x)5x 2x(-x 3)=__________12.一个三角形的面积为4a 3b 4.底边的长为2ab 2,则这个三角形的高为_____. 13.已知(x m )n =x 5,则mn (mn -1)的值为_______. 14.14.计算(ab)3=_____.15.如果3x a =,那么3x a 的值为______ . 16.计算(﹣a )3•a 2的结果等于_____.17.已知 x -y =m ,那么(2x -2y)3=____. 18.计算:42x x ⋅=_____________.19.已知2139108n n -+=,则代数式(22)n n -的值为__________. 20.若x m =3,x n =-2,则x m+2n =_____. 21.已知2,2x y a b ==,求3222x y x y +++的值22.在一次测验中有这样一道题:“12na =, 3nb =,求()2n ab 的值.”马小虎是这样解的:解:()()22219324nn nab a b ⎛⎫==⨯= ⎪⎝⎭.结果卷子发下来,马小虎这道题没得分,而答案确实是94,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请你作出正确的解答.23.计算:()031321223⎛⎫⎛⎫-+---⨯- ⎪ ⎪⎝⎭⎝⎭.24.先化简,再求值:(x+y )2+(2x+y )(2x ﹣y )﹣x (x+y ),其中x 、y 分别为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25.已知x 2m =2,求(2x 3m )2-(3x m )2的值.26.先化简,再求值:,其中。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类型二数字类型1.(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并完成任务.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我们就可以利用它把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以无限循环小数为例,它的循环节有两位,若设,由可得,0.730.73737373= 0.73x = 0.730.73737373= ,所以,解方程,得,于是,.10073.737373x = 10073x x -=7399x =730.7399= (1)类比应用:(直接写出答案,不写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0.2= 0.12=(2)能力提升:将化为分数形式,写出解答过程;1.23(3)拓展探究:请运用上面的方法说明.0.91=2.(基础)阅读理解题,阅读下列材料:若一个三位数的十位数字是个位数字的2倍,我们称这个三位数为“倍尾数”,如521.(1)已知一个“倍尾数”的百位数字比十位数字大1,其各位数字之和是16,求这个“倍尾数”;(2)若一个“倍尾数”的各位数字之和是17,求出所有符合要求的“倍尾数”.3.(中等)将正整数1至2018按照一定规律排成下表:13457891012141516171819212223242526272829303132……记a ij 表示第i 行第j 个数,如a 14=4表示第1行第4个数是4.(1)直接写出a 32= ,a 55= ;(2)①若a ij =2018,那么i = ,j = ,②用i ,j 表示a ij = ;(3)将表格中的5个阴影格子看成一个整体并平移,所覆盖的5个数之和能否等于2027.若能,求出这5个数中的最小数,若不能说明理由.4.(难)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分数均可化为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反之“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均可化为分数”.例如:1140.254=÷=38185 1.655==÷=1130.33=÷= 反之2510.251004==16831.611055===那么怎么化成呢?0.313解:∵0.310 3.330.3⨯==+∴不妨设,则上式变为10x=3+x,解得x=即.0.3=x 1310.3=3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将分数化为小数: =_________,=_________;74411(2)将小数化为分数:=_________, =_________;0.4 1.5(3)将小数化为分数,需要写出推理过程.1.021.02和差倍分类型5.(基础)某年级组织部分学生参加语文、数学、英语课外活动兴趣小组,下面两幅统计图反映了学生自愿报名(每人限报一科)的情况,请你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该年级报名参加英语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的人数占全年级人数的百分数是______,请补全条形统计图;(2)根据实际情况,需从英语课外活动小组抽调部分同学到数学课外活动小组,使数学课外活动小组的人数是英语课外活动小组人数的3倍,则应从中抽调多少名学生?6.(基础)晶晶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总页数的,第二天看的是第一天的,剩下12页没有看3558完.这本书有多少页?7.(中等)如图,是线段上一点,,,点、点分别从点、P AB 15cm AB =10cm AP =C D P 点出发向点方向运动,点的运动速度为,点的运动速度为,运动的时间为B A C 1cm/s D 2cm /s .ts (1)运动后,求的长;1s CD (2)运动时间为多少时,点会与点重合;.D C (3)运动时间为多少时,的长度为.CD 2cm(4)当点继续在的延长线上运动时,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出此时的运动时间,D BA 2CD AC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8.(难)学校组织植树活动,已知在甲处植树的有220人,在乙处植树的有96人.(1)若要使甲处植树的人数是乙处植树人数的3倍,应从乙处调多少人去甲处?(2)为了尽快完成植树任务,现调m 人去两处支援,其中,若要使甲处植树的人数仍90100m <<然是乙处植树人数的3倍,则应调往甲,乙两处各多少人?电费和水费类型9.(基础)某市对居民用水实行阶梯水费,收费标准如表:月用水量不超过12吨的部分超过12吨不超过20吨的部分超过20吨的部分收费标准(元/吨)a a +14(1)甲用户上月用水30吨,其该月水费为 元(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2)若a =1.5,乙用户上月水费为30元,求乙用户该月的用水量.10.(基础)我市为了倡导居民节约用水,生活用水按阶梯式水价计费,如图是居民每户每月的水费y (元)与所用的水量x (吨)之间的函数图象,请根据图象所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当用水量不超过10吨时,每吨水收费多少元?(2)当用水量超过10吨且不超过30吨时,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某户居民三、四月份水费共82元,四月份用水比三月份多4吨,求这户居民三月份用水多少吨.11.(中等)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价格杠杆在水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促进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2017年7月1日起某地实行阶梯水价,价目如表(注:水费按月结算,表示立方米):3m 价目表每月用水量单价(元/)3m 不超过18的部分3超出18不超出25的部分4超出25的部分7例:某户居民5月份共用水,则应缴水费(元).323m 3184(2318)74⨯+⨯-=(1)若A 居民家1月份共用水,则应缴水费_______元;312m (2)若B 居民家2月份共缴水费66元,则用水________;3m (3)若C 居民家3月份用水量为(a 低于,即),且C 居民家3、4两个月用水量3m a 320m 20a <共,求3、4两个月共缴水费多少元?(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340m 12.(难)某市居民使用自来水按月收费,标准如下:①若每户月用水不超过10m 3,按a 元/m 3收费;②若超过10m 3,但不超过20m 3,则超过的部分按1.5a 元/m 3收费,未超过10m 3部分按①标准收费;③若超过20m 3,超过的部分按2a 元/m 3收费,未超过20m 3部分按②标准收费;(1)若用水20m 3,应交水费 元;(用含a 的式子表示)(2)小明家上个月用水21m 3,交水费81元,求a 的值;(3)在(2)的条件下,小明家七、八两个月共交水费240元,七月份用水xm 3超过10m 3,但不足20m 3,八月份用水ym 3超过20m 3,当x ,y 均为整数时,求y 的值.行程类型13.(基础)快车和慢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开出,快车每小时行40千米,经过3小时,快车已驶过中点25千米,这时快车与慢车还相距7千米,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14.(基础)小明和小亮练习一百米赛跑,小明的速度是6米/秒,小亮的速度是7.5米/秒.(1)列方程求解:若小明先跑3秒,小亮经过多长时间追上小明?(2)若小明先跑4秒,小亮能否追上小明?(直接写出结果,不必说明理由)15.(中等)A、B两地相距900km,甲车从A地驶向B地,2h后距B地800km,与此同时乙车以100km/h的速度沿着相同的道路从A地驶向B地.(1)甲车的速度为 km/h;甲车出发 h,乙车能追上甲车;(2)甲、乙两车,谁先到达B地?提前多长时间?(3)甲车出发 h.两车相距20km.16.(难)中秋节期间,小明计划外出游玩,他有两种出行线路:线路一是自己开车;线路二是先坐高铁再骑行;其中线路二的路程是线路一的2倍,且乘坐高铁部分路程占线路二全程的95%,剩余路程为骑行路程.已知高铁平均速度是开车平均速度的5倍,若最终两种出行方式所花费时间一致,则开车速度是骑行速度的多少倍?比列分赔类型17.(基础)为响应稳书记“足球进校园”的号召,某学校在某商场购买甲、乙两种不同足球,购实甲种足球共花费2000元,购买乙种足球共花费1400元,购买甲种是球数量是购类乙种足球数量的2倍,且购买一个乙种足球比购买一个甲种足球多花20元.(1)求这间商场出售每个甲种足球、每个乙种足球的售价各是多少元;(2)按照实际需要每个班须配备甲足球2个,乙种足球1个,购买的足球能够配备多少个班级?(3)若另一学校用3100元在这商场以同样的售价购买这两种足球,且甲种足球与乙种足球的个数比为2:3,求这学校购买这两种足球各多少个?18.(基础)吉阳配件厂男工人数与女工人数的比是6:7,若调走30名女工,则女工与男工人数的比为5:6,这个车间原有女工多少人?202019.(中等)年春节前夕,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造成口罩紧缺,为满足社会需求,A B某一工厂需购买、两种材料,用于生产甲、乙两种口罩,每件分别使用的材料和数量如表:A种B种甲型30kg10kg乙型20kg 20kgA15B25其中种材料每千克元,种材料每千克元.10(1)若生产甲型口罩的数量比生产乙型口罩的数量多件时,两种口罩需购买材料的资金相同,求生产甲、乙两种口罩各多少件?A B385000500(2)若工厂用于购买、两种材料的资金不超过元,且需生产两种口罩共件,求至少能生产甲种口罩多少件?20.(难)七年(1)(2)两班各40人参加垃圾分类知识竞赛,规则如图.比赛中,所有同学均按要求一对一连线,无多连、少连.(1)分数5,10,15,20中,每人得分不可能是________分.(2)七年(1)班有4人全错,其余成员中,满分人数是未满分人数的2倍;七年(2)班所有人都得分,最低分人数的2倍与其他未满分人数之和等于满分人数.①问(1)班有多少人得满分?②若(1)班除0分外,最低得分人数与其他未满分人数相等,问哪个班的总分高?答案1.(1),;(2)见详解;(3)见详解29433【详解】解:(1)设,,则有,,0.2x =0.12y = 10 2.222x = 10012.121212y = ∴,,102x x -=10012y y -=解得:,,29x =433y =∴,,20.29= 40.1233= 故答案为,;29433(2)设,则有,0.23x =10023.232323x = ∴,解得:,10023x x -=2399x =∴,230.2399= ∴;··1221.2399=(3)设,则有,0.9x =109.9999x = ∴,109x x -=解得:,1x =∴.0.91=2.(1)这个“倍尾数”为763;(2)符合要求的“倍尾数”有863和584【详解】解:(1)设这个“倍尾数”个位上的数字为x ,则十位上的数字为2x ,百位上的数字为2x +1,由题意可得x +2x +2x +1=16解得:x=3则十位上的数字为2×3=6,百位上的数字为6+1=7∴这个“倍尾数”为763答:这个“倍尾数”为763;(2)设这个“倍尾数”个位上的数字为a ,则十位上的数字为2a ,百位上的数字为17-3a ,由个位数字可得:a 可以为0、1、2、3、4、5、6、7、8、9,由十位数字可得:a 可以为0、1、2、3、4,由百位数字可得:a 可以为3、4、5,∴a=3或4当a=3时,这个“倍尾数”为863;当a=4时,这个“倍尾数”为584;答:符合要求的“倍尾数”有863和584.3.(1)18,37;(2)①253,2,②8(i ﹣1)+j ;(3)不能,见解析【详解】解:(1)根据表格可以得出a 32=18;∵前面4行一共有8×4=32个数,∴第5行的第1个数为33,则第5行的第5个数为37,即a 55=37.故答案为18;37;(2)①∵2018÷8=252…2,∴2018是第253行的第2个数,∴i =253,j =2.故答案为253,2;②根据题意,可得a ij =8(i ﹣1)+j .故答案为8(i ﹣1)+j ;(3)设这5个数中的最小数为x ,则其余4个数可表示为x +4,x +9,x +11,x +18,根据题意,得x +x +4+x +9+x +11+x +18=2027,解得x =397.∵397÷8=49…5,∴397是第50行的第5个数,而此时x +4=401是第51行的第1个数,与397不在同一行,∴将表格中的5个阴影格子看成一个整体并平移,所覆盖的5个数之和不能等于2027.4.(1)1.75, ;(2) ;(3)答案见解析.0.36 49519试题分析:(1)用分子除以分母即可;(2)设 根据例题得到, 设则 然后求解即0.4x = ,104x x =+ 1.510.5,=+ 0.5x =,105x x =+,可;(3)设根据题意得到,然后求得的值,最后再加上1即可.0.02x =,1002x x =+x试题解析:()174 1.75;4110.36÷=÷= ;故答案为1.75;0.36.(2)设根据题意得:10x =4+x ,解得: 0.4x = ,4.9x =设,则,解得: 0.5x = ,105x x =+,5.9x =551.510.511.99=+=+= 故答案为45,1.99(3)设根据题意得100x =2+x ,解得:0.02x =,299x =21011.021.9999=+= 5.(1)30%,补全的条形图如图,见解析;(2)从英语组抽调5名学生.【详解】解:(1)∵参加数学的学生有25人,占总体的50%,∴总人数为:25÷50%=50(人),∴参加英语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的人数占全年级人数的百分数是,15100%30%50⨯=故 30%,参加语文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的人数有:50-15-25=10(人),补全统计图如下:(2)设需从英语组抽调x 名同学到数学组,根据题意得:3(15-x)=25+x ,解得:x=5.答:应从中抽调5名学生.6.这本书有480页【详解】解:设这本书有x 页,根据题意可得方程:,35312585x x x +⨯+=2312,58x x -=解得:x =480,答:这本书有480页.7.(1)4cm ;(2)5s ;(3)3s 或7s ;(4)存在,或15s253s【详解】解:(1)当时,,,,1t =111CP cm =⨯=212BD cm =⨯=15105PB AB AP cm =-=-=∴,523PD PB BD cm =-=-=134CD CP PD cm=+=+=(2)当点与点重合时,,D C BD CP PB =+∴,∴25t t =+5t =∴运动时间为时,点会与点重合,5s D C (3)当点在点的左侧时C D ,,2CD BC BD =-=∴,522t t +-=∴;3t =当点在点的右侧时C D ,2CD BD BC =-=∴,()252t t -+=∴;7t =∴运动时间为或时,的长度为,3cm 7cm CD 2cm (4)∵点在的延长线上,D BA ∴,()255CD BD BC t t t =-=-+=-当点在上运动时,,C AP 10AC AP CP t =-=-∵,2CD AC =∴,()5210t t -=-∴.253t =当点在的延长线上运动时,,C PA 10AC CP AP t =-=-∵,2CD AC =∴,()5210t t -=-∴.15t =∴当点继续在的延长线上运动时,存在,此时的运动时间为,或.D BA 2CD AC =253s15s 8.(1)应从乙处调7人去甲处;(2)当m=92时: 则应调往甲处各86人,乙处6人当m=96时: 则应调往甲处各89人,乙处7人【详解】解:(1)设应从乙处调x 人到甲处,则乙处剩下(96-x )人,列方程得: 220396x x +=(-)解得:x=17(2)设调往甲处y 人,甲处现有(220+y )人,则调往乙处(m-y )人,乙处现有(96+m-y )人,由此可得方程:()220y 396m y +=+-∴4y-3m 68=∴68+3m y 4=∵,y<m,m ,y 均为整数90100m <<当m=91时:(舍去)68+3m 341y =44=当m=92时:68+3m 344y ==8644=当m=93时:(舍去)68+3m 347y =44=当m=94时:(舍去)68+3m 350175y ==442=当m=95时:(舍去)68+3m 353y =44=当m=96时:68+3m 356y ==8944=当m=97时:(舍去)68+3m 359y =44=当m=98时:(舍去)68+3m 362181y ==442=当m=99时:(舍去)68+3m 365y =44=综上所述:当m=92时: 则应调往甲处各86人,乙处6人当m=96时: 则应调往甲处各89人,乙处7人答:(1)应从乙处调7人去甲处;(2)当m=92时: 则应调往甲处各86人,乙处6人当m=96时: 则应调往甲处各89人,乙处7人9.(1)(20a +48);(2)乙用户该月的用水量为16.8吨.【详解】解:(1)12a +8(a +1)+(30﹣20)×4=20a +48(元),故该月水费为(20a +48)元,故(20a +48);(2)若a =1.5,12×1.5=18(元),12×1.5+8×(1.5+1)=38(元),∵18<30<38,∴乙用户该月的用水量超过12吨不超过20吨,设乙用户该月的用水量为x 吨,根据题意得:18+2.5(x ﹣2)=30,解得:x =16.8.答:乙用户该月的用水量为16.8吨.10.(1)2元;(2);(3)15吨.()3101030y x x =-<≤【详解】(1)解:当x =10时,水费是20元,则每吨水费为20÷10=2(元/吨)(2)解:当10<x ≤30时,设y =kx +b ,将(10,20)和(30,80)代入可得10203080k b k b +=⎧⎨+=⎩解得,310k b =⎧⎨=-⎩∴直线y =3x -10(10<x ≤30)(3)解:设居民三月份用水x 吨,则四月份用水x +4吨,当x =10时,水费:2×10+3×14-10=52(元)<82元,故x >10,则水费:3x -10+3(x +4)-10=82,6882x ∴-=解得x =15,答:这户居民三月份用水15吨.11.(1)36;(2)21;(3)a <15时,(187-4a )元;15≤a ≤18时,(142-a )元;18<a ≤20时,124元【详解】解:(1)∵12<18,∴应缴水费12×3=36(元),故36;(2)设B 居民家2月份用水x m 3,∴3×18+4×(x -18)=66,解得x =21.故21.(3)①当a <15时,4月份的用水量超过25m 3共缴水费:3a +3×18+4(25-18)+7(40-a -25)=187-4a ,②当15≤a ≤18时,4月份的用水量不低于22m 3且不超过25m 3共缴水费:3a +3×18+4(40-a -18)=142-a ,③当18<a ≤20时,4月份的用水量超过20m 3且不超过22m 3共缴水费:3×18+4(a -18)+3×18+4(40-a -18)=124.12.(1)25a ;(2)a =3;(3)y 的值为41或38【详解】解:(1)由题意得:10a +10×1.5a =25a (元)故答案是:25a .(2)根据题意,25a +2a =81解得a =3;(3)根据题意,30+4.5(x ﹣10)+30+45+6(y ﹣20)=240.4.5x +6y =3003x +4y =2004y =200﹣3x3504xy =-因为x 取11至19的整数,且y 为整数,所以x 应为4的倍数.当x =12时,y =41:当x =16时,y =38.综上所述,y 的值为41或38.13.21千米【详解】解:设慢车每小时行x 千米,根据题意得:,403253725x ⨯-=++解得:.21x =则慢车每小时行21千米.14.(1)12秒;(2)不能.【详解】解:(1)设小亮经过秒追上小明,x 依题意得,7.5636x x -=⨯,1.518x ∴=12x ∴=答:若小明先跑3秒,小亮经过12秒追上小明.(2)若小明先跑4秒,设小亮经过秒追上小明,y 则,7.5624y y -=,1.524y ∴=16y ∴=,7.57.516120,120100y m m =⨯=> 故小亮不能追上小明.15.(1)50,4;(2)乙车先到达B 地,提前7h ;(3)3.6或4.4.【详解】解:(1)甲车2h 行驶的路程900﹣800=100(km ),∴甲车的速度为100÷2=50(km/h );设甲车出发xh ,乙车能追上甲车,由题意得:50x =100(x ﹣2),解得x =4:故50,4;(2)2h 后甲车到达B 地的时间:800÷50=16(h ),乙车到达B 地的时间:900÷100=9(h ),16﹣9=7(h ),答:乙车先到达B 地,提前7h ;(3)设甲车出发xh ,两车相距20km ,①甲车在前,乙车在后,两车相距20km ,50x ﹣100(x ﹣2)=20,解得:x =3.6;②乙车在前,甲车在后,两车相距20km ,100(x ﹣2)﹣50x =20,解得:x =4.4,答:甲车出发 3.6h 或4.4h ,两车相距20km .故3.6或4.4.16.6.2【详解】解:设线路一的路程为y ,开车的速度为,骑行速度为,则线路二的路线为2y ,高铁的速度为1x 2x ,根据题意,15x 高铁的路程为:,295% 1.9y y ⨯=则骑行的路程为:,2 1.90.1y y y -=由两种出行方式所花费时间一致,∴,1121.90.15y y y x x x =+解得:;12 6.2x x =∴开车速度是骑行速度的6.2倍.17.(1)甲种足球需50元,乙种足球需70元;(2)20个班级;(3)甲种足球40个,乙种足球60个.【详解】解:(1)设购买一个甲种足球需x 元,则购买一个乙种足球需(x+20)元,可得: 20001400220xx =⨯+解得:x=50经检验x=50是原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答:购买一个甲种足球需50元,则购买一个乙种足球需70元;(2)由(1)可知该校购买甲种足球==40个,购买乙种足球20个,2000x 200050∵每个班须配备甲足球2个,乙种足球1个,答:购买的足球能够配备20个班级;(3)设这学校购买甲种足球2x 个,乙种足球3x 个,根据题意得:2x×50+3x×70=3100解得:x=20∴2x=40,3x=60答:这学校购买甲种足球40个,乙种足球60个.18.105【详解】设车间原有女工7a 人,则男工人数6a ,根据题意得730566a a -=解得a=15,经检验,符合题意,∴这个车间原有女工7×15=105人19.(1)生产甲、乙两种口罩分别为80件、70件;(2)至少能生产甲种口罩150件【详解】(1)设乙型口罩的数量为件,则甲型口罩的数量为件x ()10x +根据题意,得:()()()301510251020152025x x ⨯+⨯+=⨯+⨯∴70x =∴1080x +=∴生产甲、乙两种口罩分别为80件、70件;(2)设甲型口罩的数量为件,则乙型口罩的数量为件x ()500x -根据题意,得:()()()3015102520152025500385000x x ⨯+⨯+⨯+⨯-≤∴150x ≥∴至少能生产甲种口罩150件.20.(1)15;(2)①七年级(1)班有24人得满分;②七年级(2)班的总分高.【详解】解:(1)根据题意,连对0个得分为0分;连对一个得分为5分;连对两个得分为10分;连对四个得分为20分;不存在连对三个的情况,则得15分是不可能的;故15.(2)①根据题意,设七年(1)班满分人数有x 人,则未满分的有人,则2x,4402x x ++=解得:,24x =∴(1)班有24人得满分;②根据题意,(1)班中除0分外,最低得分人数与其他未满分人数相等,∴(1)班得5分和10分的人数相等,人数为:(人);1(40424)62--=∴(1)班得总分为:(分);40656102420570⨯+⨯+⨯+⨯=由题意,(2)班存在得5分、得10分、得20分,三种情况,设得5分的有y 人,得10分的有z 人,满分20分的有人,(2)y z +∴,(2)40y z y z +++=∴,3240y z +=∴七(2)班得总分为:(分);51020(2)453015(32)1540600y z y z y z y z +++=+=+=⨯=∵,570600<∴七(2)班的总分高.。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专项测试卷(二)新定义数学问题一、按要求做题1.用“※”定义一种新运算:对于任意有理数a 和b .规定a ※b =ab ²+2ab+a ,如1※2=1x2²+2x1x2+1=9.(1)求(-4)※3;(2)若21+a ※3=-16,求a 的值.2.定义新运算:对于任意实数a 、b 都有a ▲b=ab -a -b+1,等式右边是通常的加法、减法及乘法运算,例如:2▲4= 2x4-2-4+1=3.试根据上述知识解决下列问题.(1)若3▲x =6,求x 的值;(2)若▲x 5的值不大于9,求x 的取值范围.3.对于实数a ,我们规定:用符号[a ]表示不大于a 的最大整数,称为a 的根整数,例如:[9]=3,[10]_3.(1)仿照以上方法计算:[4]=____,[37]=____.(2)若[x ]=1,写出满足题意的x 的整数值:____;如果我们对a 连续求根整数,直到结果为1.例如:对10连续求根整数2次,[10]=3→[3]=1,这时的结果为1.(3)对120连续求根整数,____次之后结果为1;(4)只需进行3次连续求根整数运算,最后结果为1的所有正整数中,最大的是____.4.对于实数a 、b ,定义两种新运算“※”和“*”:a ※b=a+kb ,a*b=ka+b(其中k 为常数,且k ≠0).若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的点P(a ,b),有点P'(a ※b ,a*b)与之对应,则称点P 的“k 衍生点”为点P',例如:P(1,3)的“2衍生点”为P'(1+2x3,2x1+3),即P'(7,5).(1)点P( -1,5)的“3衍生点”的坐标为____;(2)若点P 的“5衍生点”的坐标为(9,-3),求点P 的坐标;(3)若点P 的“k 衍生点”为点P',且直线PP'平行于y 轴,线段PP'的长度为线段OP 长度的3倍,求k 的值.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对于任意两点P ₁(x ₁,y ₁)与P ₂(x ₂,y ₂)的“识别距离”,给出如下定义: 若y y x x 2121-≥-,则点P ₁(x ₁,y ₁)与点P ₂(x ₂,y ₂)的“识别距离”为x x 21-;若y y x x 2121--<,则点P ₁(x ₁,y ₁)与点P ₂(x ₂,y ₂)的“识别距离”为y y 21-.(1)已知点A(-1,0),点B 为y 轴上的动点.①若点A 与点B 的“识别距离”为2,则写出满足条件的点B 的坐标为____;②直接写出点A 与点B 的“识别距离”的最小值为____;(2)已知点C 的坐标为⎪⎭⎫ ⎝⎛+343m m ,点D 的坐标为(0,1),求点C 与点D 的“识别距离”的最小值及相应的点C 的坐标.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对于任意三点A 、B 、C 的“矩面积”,给出如下定义,“水平底”a :任意两点横坐标差的最大值,“铅垂高”h :任意两点纵坐标差的最大值,则“矩面积”S=ah.例如:三点坐标分别为A(1,2)、B(-3,1)、C(2,-2),则“水平底”a=5,“铅垂高”h=4,“矩面积”D=ah=20.根据所给定义解决下列问题:(1)已知点D(1,2)、E(-2,1)、F(0,6),则这三点的“矩面积”S=____;(2)若D(1,2)、E(-2,1)、F(0,t)三点的“矩面积”S 为18,求点F 的坐标.7.[阅读材料,获取新知]在航空、航海等领域我们经常用距离和角度来确定点的位置,规定如下:在平面内取一个定点O .叫做极点,引一条射线O x ,叫做极轴,再选定单位长度和角度的正方向(通常取逆时针方向).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M ,用p 表示线段OM 的长度(有时也用r 表示),p 表示从O x 到OM 的角度,p 叫做点M 的极径,ρ叫做点M 的极角,有序数对(p ,θ)就叫做点M 的极坐标,这样建立的坐标系叫做极坐标系.通常情况下,M 的极径坐标单位为1(长度单位),极角坐标单位为rad(或°).例如:如图①所示,点M 到点O 的距离为5个单位长度,OM 与O x 的夹角为70°(O x 的逆时针方向).则点M 的极坐标为(5,70°);点N 到点O 的距离为3个单位长度,ON 与O x 的夹角为50°(O x 的顺时针方向),则点N 的极坐标为(3,-500).[利用新知,解答问题]如图②所示,已知过点O 的所有射线等分圆周且相邻两射线的夹角为15°,且极径坐标单位为1.(1)点A 的极坐标是____,点D 的极坐标是____.(2)请在图②中标出点B(5,45°),点E(2,-90°);(3)怎样从点B 运动到点C?小明设计的一条路线为点B →(4,45°)→(3,45°)→(3,30°)→点C .请你设计一条与小明不同的路线,也可以从点B 运动到点C .8.定义:可化为其中一个未知数的系数都为1,另一个未知数的系数互为倒数,并且常数项互为相反数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称为“相关线性方程组”,如所示,其中k 、b 称为该方程组的“相关系数”.(1)若关于x 、y 的方程组可化为“相关线性方程组”,则该方程组的解为____,(2)若某“相关线性方程组”有无数组解,求该方程组的两个“相关系数”之和.9.阅读下列材料:我们给出如下定义:数轴上给定不重合的两点A 、B ,若数轴上存在一点M ,使得点M 到点A 的距离等于点M 到点B 的距离,则称点M 为点A 与点B 的“平衡点”.解答下列问题:(1)若点A 表示的数为-3。
专项素养综合全练(二)探索规律类型一探索式子的变化规律1.有一列单项式:-x,2x2,-3x3,4x4,…,-19x19,20x20,….(1)你能说出这一列单项式的排列规律吗?(2)写出第2 020个单项式;(3)写出第n个单项式.类型二探索图形的变化规律2.按如图所示的规律搭正方形:搭1个小正方形需要4根小棒,搭2个小正方形需要7根小棒,搭2 022个这样的小正方形需要小棒的根数为()A.8 086B.6 072C.6 067D.6 0663.观察下列一组图形中点的个数,其中第1个图形中共有3个点,第2个图形中共有9个点,第3个图形中共有18个点,按此规律,第6个图形中共有点的个数是()A.45B.63C.84D.1084.如图所示的图案是用长度相同的牙签按一定规律摆成的.摆图案(1)需8根牙签,摆图案(2)需15根牙签,摆图案(3)需22根牙签,……按此规律.摆图案(n)需要牙签的根数是()A.7n+8B.7n+4C.7n+1D.7n-15.用正三角形、正四边形和正六边形按如图所示的规律拼图案,即从第2个图案开始,每个图案中正三角形的个数都比上一个图案中正三角形的个数多4,则第n个图案中正三角形的个数为(用含n 的式子表示).类型三探索月历(方格)中的规律6.如图是某月的月历,任意用“H”形框选中7个数(如阴影部分所示),则这7个数的和不可能是()A.63B.70C.98D.105答案全解全析1.解析(1)奇数项的系数为负,偶数项的系数为正,系数的绝对值以及x的指数均与式子的次序相同.(2)2 020x2 020.(3)(-1)n nx n.2.C 搭1个小正方形需要4根小棒;搭2个小正方形需要4+3×1=7根小棒;搭3个小正方形需要4+3×2=10根小棒;……;搭n 个这样的小正方形需要4+3(n-1)=(3n+1)根小棒,所以搭2 022个这样的小正方形需要3×2 022+1=6 067根小棒.故选C.3.B 第1个图形中共有1×3=3个点,第2个图形中共有1×3+2×3=9个点,第3个图形中共有1×3+2×3+3×3=18个点,……,第n个图形中共有(1×3+2×3+3×3+…+3n)个点,所以第6个图形中共有点的个数是1×3+2×3+3×3+…+6×3=63.4.C 因为摆图案(1)需牙签8根,摆图案(2)需牙签8+7=15根,摆图案(3)需牙签8+7+7=22根,……,所以摆图案(n)需牙签8+7(n-1)=(7n+1)根,故选C.5.4n+2解析第1个图案中正三角形的个数为6=2+1×4;第2个图案中正三角形的个数为2+4+4=2+2×4;第3个图案中正三角形的个数为2+2×4+4=2+3×4;……所以第n个图案中正三角形的个数为2+(n-1)×4+4=4n+2.6.C 设最中间的数为x,则这7个数分别为x-8、x-6、x-1、x、x+1、x+6、x+8,所以这7个数的和为x-8+x-6+x-1+x+x+1+x+6+x+8=7x,若7x=63,则x=9,可形成“H”形框;若7x=70,则x=10,可形成“H”形框;若7x=98,则x=14,不可形成“H”形框,符合题意;若7x=105,则x=15,可形成“H”形框.故选C.。
一、填空题1.校运动会的拔河比赛真是紧张刺激!规定拔河时,任意一方拉过30cm就算获胜.小胖他们班在每次喊过“拉”声之后都可拉过7cm,但又会被拉回3cm.如此下去,该班在第________次喊过“拉”声后就可获得胜利.7【分析】根据题意得到当喊到第6次时一共拉过了离胜利还差所以再喊一次后拉过超过了即可取得胜利【详解】解:由题意得喊过一次拉声之后可拉过当喊到第6次时一共拉过了离胜利还差所以再喊一次后拉过超过了即可取解析:7【分析】⨯-=,离胜利还差根据题意得到当喊到第6次时,一共拉过了6(73)24(cm)30246(cm)-=,所以再喊一次后拉过7cm,超过了30cm,即可取得胜利.【详解】解:由题意得喊过一次“拉”声之后可拉过4cm.⨯-=.当喊到第6次时,一共拉过了6(73)24(cm)-=,离胜利还差30246(cm)所以再喊一次后拉过7cm,超过了30cm,即可取得胜利.故答案为:7.【点睛】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应用,正确理解题意,掌握有理数的各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2.(1)用四舍五入法,对5.649取近似值,精确到0.1的结果是____;(2)用四舍五入法,把1 999.508取近似值(精确到个位),得到的近似数是____;(3)用四舍五入法,把36.547精确到百分位的近似数是____.(1)56(2)2000(3)3655【分析】(1)精确到哪一位即对下一位的数字进行四舍五入据此解答即可;(2)把十分位上的数字5进行四舍五入即可;(3)把千分位上的数字7进行四舍五入即可【详解】解解析:(1)5.6 (2)2000 (3)36.55【分析】(1)精确到哪一位,即对下一位的数字进行四舍五入,据此解答即可;(2)把十分位上的数字5进行四舍五入即可;(3)把千分位上的数字7进行四舍五入即可.【详解】解:(1)5.649≈5.6.(2)1999.58≈2000(3)36.547≈36.55故答案为:5.6;2000;36.55【点睛】本题考查了近似数:经过四舍五入得到的数为近似数.近似数与精确数的接近程度,可以用精确度表示.一般有,精确到哪一位的说法.3.(1)圆周率π=3.141 592 6…,取近似值3.142,是精确到____位;(2)近似数2.428×105精确到___位;(3)用四舍五入法把3.141 592 6精确到百分位是____,近似数3.0×106精确到____位.(1)千分(2)百(3)314十万【分析】(1)根据精确到哪位就是对它后边的一位进行四舍五入即可解答;(2)根据一个数精确到了哪一位应当看这个数的末位数字实际在哪一位解答即可;(3)根据精确到哪位就解析:(1)千分 (2)百 (3)3.14 十万【分析】(1)根据精确到哪位,就是对它后边的一位进行四舍五入即可解答;(2)根据一个数精确到了哪一位,应当看这个数的末位数字实际在哪一位解答即可; (3)根据精确到哪位,就是对它后边的一位进行四舍五入以及科学记数法的精确方法解答即可.【详解】解:(1)圆周率π=3.141 592 6…,取近似值3.142,是精确到千分位;(2)近似数2.428×105中,2.428的小数点前面的2表示20万,则这一位是十万位,因而2.428的最后一位8应该是在百位上,因而这个数是精确到百位;(3)用四舍五入法把3.141 592 6精确到百分位是3.14,近似数3.0×106精确到十万位. 故答案为: (1)千分; (2)百; (3)3.14、十万.【点睛】本题考查了近似数,掌握确定近似数精确的位数和科学记数法的精确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4.若2(1)20a b -+-=,则2015()a b -= _______________.-1【分析】直接利用偶次方的性质以及绝对值的性质得出ab 的值进而得出答案【详解】由题意得:a -1=0b ﹣2=0解得:a =1b =2故=(1﹣2)2015=-1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解析:-1【分析】直接利用偶次方的性质以及绝对值的性质得出a ,b 的值,进而得出答案.【详解】由题意得:a -1=0,b ﹣2=0,解得:a =1,b =2,故2015()a b -=(1﹣2)2015=-1.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正确得出a ,b 的值是解题的关键.5.若a ,b 互为相反数,c ,d 互为倒数,且0a ≠,则200720082009()()()a a b cd b++-=___________.2【分析】利用相反数倒数的性质确定出a+bcd 的值代入原式计算即可求出值【详解】解:根据题意得:a+b=0cd=1则原式=0+1-(-1)=2故答案为:2【点睛】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运解析:2【分析】利用相反数,倒数的性质确定出a+b ,cd 的值,代入原式计算即可求出值.【详解】解:根据题意得:a+b=0,cd=1,1a b =- 则原式=0+1-(-1)=2.故答案为:2.【点睛】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6.一个数的25是165-,则这个数是______.−8【分析】把这个数看成单位1它的对应的数量是求这个数用除法【详解】()÷=−8故答案为−8【点睛】此题考查有理数的除法解题关键在于这个数看成单位1解析:−8【分析】把这个数看成单位“1”,它的25对应的数量是165-,求这个数用除法 【详解】 (165-)÷25=−8. 故答案为−8.【点睛】 此题考查有理数的除法,解题关键在于这个数看成单位“1”7.已知太阳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150000000千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_千米.5×108【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 的形式其中1≤|a|<10n 为整数确定n 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 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 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时n 是正数;当原数 解析:5×108【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 的形式,其中1≤|a|<10,n 为整数.确定n 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 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 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时,n 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 是负数.【详解】150 000 000将小数点向左移8位得到1.5,所以150 000 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1.5×108,故答案为1.5×108.【点睛】本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的值以及n的值.8.在数轴上与表示 - 2的点的距离为3个单位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数是 _________ .-5或1【分析】根据题意得出两种情况:当点在表示-2的点的左边时当点在表示-2的点的右边时列出算式求出即可【详解】分为两种情况:①当点在表示-2的点的左边时数为-2-3=-5;②当点在表示-2的点的解析:-5或1【分析】根据题意得出两种情况:当点在表示-2的点的左边时,当点在表示-2的点的右边时,列出算式求出即可.【详解】分为两种情况:①当点在表示-2的点的左边时,数为-2-3=-5;②当点在表示-2的点的右边时,数为-2+3=1;故答案为-5或1.【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的应用,注意符合条件的有两种情况.在数轴上到一个点的距离相等的点有两个,一个在这个点的左边,一个在这个点的右边.9.在数轴上,距离原点有2个单位的点所对应的数是________.【分析】由绝对值的定义可知:|x|=2所以x=±2【详解】设距离原点有2个单位的点所对应的数为x 由绝对值的定义可知:|x|=2∴x=±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绝对值的性质属于基础题型解析:2【分析】由绝对值的定义可知:|x|=2,所以x=±2.【详解】设距离原点有2个单位的点所对应的数为x,由绝对值的定义可知:|x|=2,∴x=±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绝对值的性质,属于基础题型.10.如果点A表示+3,将A向左移动7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则终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1【分析】根据向右为正向左为负根据正负数的意义列式计算即可【详解】根据题意得终点表示的数为:3-7+3=-1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正负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在本题中向左向右具有相反意义可解析:-1【分析】根据向右为正,向左为负,根据正负数的意义列式计算即可.【详解】根据题意得,终点表示的数为:3-7+3=-1.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正负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在本题中向左、向右具有相反意义,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从而列出算式求解.11.气温由﹣20℃下降50℃后是__℃.-70【分析】先将-20-50转化为-20+(-50)再由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法则进行计算【详解】解:零上的温度用正数来表示零下的温度用负数来表示再根据有理数的减法的运算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解析:-70【分析】先将-20-50转化为-20+(-50),再由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法则进行计算.【详解】解:零上的温度用正数来表示,零下的温度用负数来表示,再根据有理数的减法的运算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将有理数的减法化为有理数的加法来进行计算.∵-20-50=-20+(-50)=-70∴答案为:-70.【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减法的运算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法则之一:(同号两数相加,和的正负号取任何一个加数的正负号,和的绝对值取两个加数的绝对值的和),熟记并灵活运用这两个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12.把点P从数轴的原点开始,先向右移动2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7个单位长度,此时点P所表示的数是______.【分析】根据向右移动加向左移动减进行解答即可【详解】因为点P从数轴的原点开始先向右移动2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7个单位长度所以点P所表示的数是0+2-7=-5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数轴熟知解析:5【分析】根据向右移动加,向左移动减进行解答即可.【详解】因为点P从数轴的原点开始,先向右移动2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7个单位长度,所以点P 所表示的数是 0+2-7=-5.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数轴,熟知数轴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3.分别输入1-,2-,按如图所示的程序运算,则输出的结果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输入→+4 →(-(-3))→-5→输出0【分析】根据图表运算程序把输入的值-1-2分别代入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详解】当输入时输出的结果为;当输入时输出的结果为故答案为:①1;②0【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是基础题读懂图表理解运解析:0【分析】根据图表运算程序,把输入的值-1,-2分别代入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详解】当输入1-时,输出的结果为14(3)514351-+---=-++-=;当输入2-时,输出的结果为24(3)524350-+---=-++-=.故答案为:①1;②0【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是基础题,读懂图表理解运算程序是解题的关键. 14.某工厂在2018年第一季度的效益如下:一月份获利润150万元,二月份比一月份少获利润70万元,三月份亏损5万元.则:(1)一月份比三月份多获利润____万元;(2)第一季度该工厂共获利润____万元.225【分析】(1)根据有理数的加减运算即可求出答案;(2)把三个月的利润相加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1)根据题意则150(5)=155(万元);故答案为:155;(2)二月份获利为:15070= 解析:225【分析】(1)根据有理数的加减运算,即可求出答案;(2)把三个月的利润相加,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1)根据题意,则150-(-5)=155(万元);故答案为:155;(2)二月份获利为:150-70=80(万元),∴第一季度该工厂共获利润:150+80+(5-)=225(万元);故答案为:225;【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运算法则进行解题.15.等边三角形ABC(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若ABC绕着顶点顺时针方向在数轴上翻转1次示,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0和1后,点C所对应的数为1,则再翻转3次后,点C所对应的数是________.4【分析】结合数轴不难发现每3次翻转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然后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详解】根据题意可知每3次翻转为一个循环∴再翻转3次后点C在数轴上∴点C对应的数是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及数的解析:4【分析】结合数轴不难发现,每3次翻转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然后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详解】根据题意可知每3次翻转为一个循环,∴再翻转3次后,点C在数轴上,+⨯=.∴点C对应的数是1134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及数的变化规律,根据翻转的变化规律确定出每3次翻转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是解题的关键.16.把67.758精确到0.01位得到的近似数是__.76【分析】根据要求进行四舍五入即可【详解】解:把67758精确到001位得到的近似数是6776故答案是:6776【点睛】本题考查了近似数:经过四舍五入得到的数称为近似数解析:76.【分析】根据要求进行四舍五入即可.【详解】解:把67.758精确到0.01位得到的近似数是67.76.故答案是:67.76.【点睛】本题考查了近似数:经过四舍五入得到的数称为近似数.17.用计算器求2.733,按键顺序是________;使用计算器计算时,按键顺序为,则计算结果为________.73xy3=-2【分析】首先确定使用的是xy键先按底数再按yx键接着按指数最后按等号即可【详解】解:(1)按照计算器的基本应用用计算机求2733按键顺序是273xy3=;(2)-8×5÷20=-40解析:73,x y,3,=-2【分析】首先确定使用的是x y键,先按底数,再按y x键,接着按指数,最后按等号即可.【详解】解:(1)按照计算器的基本应用,用计算机求2.733,按键顺序是2.73、x y、3、=;(2)-8×5÷20=-40÷20=-2.【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利用计算器进行数的乘方,关键是计算器求幂的时候指数的使用方法.18.在括号中填写题中每步的计算依据,并将空白处补充完整:(-4)×8×(-2.5)×(-125)=-4×8×2.5×125=-4×2.5×8×125______=-(4×2.5)×(8×125)______=____×____=____.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101000-10000【分析】分别利用有理数乘法法则以及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求出即可【详解】(-4)×8×(-25)×(-125)=-4×8×25×125=-4×25×8×解析: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 -10 1000 -10000【分析】分别利用有理数乘法法则以及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求出即可.【详解】(-4)×8×(-2.5)×(-125)=-4×8×2.5×125=-4×2.5×8×125(乘法交换律)=-(4×2.5)×(8×125)(乘法结合律)=-10×1000=-10000.故答案为: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10,1000,-1000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和乘法运算律,正确掌握运算法则和乘法运算律是解题的关键.19.33278.5 4.51.67--=____(精确到千分位)【分析】根据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进行运算再精确到精确到千分位【详解】故答案为【点睛】此题主要考查近似数解题的关键是熟知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解析: 2.559-【分析】根据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进行运算,再精确到精确到千分位.【详解】33278.5 4.55231.6 2.56 2.5597823543--=-≈- 故答案为 2.559-.【点睛】此题主要考查近似数,解题的关键是熟知有理数的运算法则.20.(1)-23与25的差的相反数是_____. (2)若|a +2|+|b -3|=0,则a -b =_____.(3)-13的绝对值比2的相反数大_____.-5【分析】(1)先计算两个数的差再计算相反数即可;(2)由绝对值的非负性求出ab 的值再求出答案即可;(3)由题意列出式子进行计算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1)根据题意则;(2)∵|a +2|+|b - 解析:1615 -5 123【分析】 (1)先计算两个数的差,再计算相反数即可;(2)由绝对值的非负性,求出a 、b 的值,再求出答案即可;(3)由题意列出式子进行计算,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1)根据题意,则221616()()351515---=--=; (2)∵|a +2|+|b -3|=0,∴20a +=,30b -=,∴2a =-,3b =,∴235a b -=--=-;(3)根据题意,则111(2)22333---=+=; 故答案为:1615;5-;123. 【点睛】 本题考查了绝对值的意义,相反数,列代数式求值,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题意,正确的列出式子,从而进行解题.21.已知a 是7的相反数,b 比a 的相反数大3,则b 比a 大____.17【分析】先根据相反数的定义求出a 和b 再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即可求得结果【详解】由题意得a =-7b =7+3=10∴b -a =10-(-7)=10+7=17故答案为:17【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减法解析:17【分析】先根据相反数的定义求出a和b,再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即可求得结果.【详解】由题意,得a=-7,b=7+3=10.∴b-a=10-(-7)=10+7=17.故答案为:17.【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减法,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22.计算1-2×(32+12)的结果是 _____.-18【分析】先算乘方再算括号然后算乘法最后算加减即可【详解】解:1-2×(3+)=1-2×(9+)=1-2×=1-19=-18故答案为-18【点睛】本题考查了含乘方的有理数四则混合运算掌握相关运算解析:-18【分析】先算乘方、再算括号、然后算乘法、最后算加减即可.【详解】解:1-2×(32+12)=1-2×(9+12)=1-2×19 2=1-19=-18.故答案为-18.【点睛】本题考查了含乘方的有理数四则混合运算,掌握相关运算法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3.数轴上A、B两点所表示的有理数的和是 ________.-1【解析】由数轴得点A表示的数是﹣3点B表示的数是2∴AB两点所表示的有理数的和是﹣3+2=﹣1故答案为-1解析:-1【解析】由数轴得,点A表示的数是﹣3,点B表示的数是2,∴ A,B两点所表示的有理数的和是﹣3+2=﹣1,故答案为-1.24.小明写作业时,不慎将墨水滴在数轴上,根据图中数值,请你确定墨迹盖住部分的整012【分析】根据题意可以确定被污染部分的取值范围继而求出答案【详解】设被污染的部分为a由题意得:-1<a<3在数轴上这一部分的整数有:012∴被污染的部分中共有3个整数分别为:012故答案为012解析:0,1,2【分析】根据题意可以确定被污染部分的取值范围,继而求出答案.【详解】设被污染的部分为a,由题意得:-1<a<3,在数轴上这一部分的整数有:0,1,2.∴被污染的部分中共有3个整数,分别为: 0,1,2.故答案为0,1,2.【点睛】考查了数轴,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确定被污染部分的取值范围,理解整数的概念.25.数轴上表示 1 的点和表示﹣2 的点的距离是_____.3【分析】直接根据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解即可【详解】∵|1-(-2)|=3∴数轴上表示-2的点与表示1的点的距离是3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数轴熟知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解析:3【分析】直接根据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解即可.【详解】∵|1-(-2)|=3,∴数轴上表示-2的点与表示1的点的距离是3.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数轴,熟知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6.数轴上表示有理数-3.5与4.5两点的距离是___________.8【解析】试题分析:有理数-35与45两点的距离实为两数差的绝对值解:由题意得:有理数−35与45两点的距离为|−35−45|=8故答案为8解析:8【解析】试题分析:有理数-3.5与4.5两点的距离实为两数差的绝对值.解:由题意得:有理数−3.5与4.5两点的距离为|−3.5−4.5|=8.27.计算(﹣1)÷6×(﹣16)=_____.【分析】根据有理数乘除法法则进行计算【详解】解:(-1)÷6×(-)=-×(−)=故答案为【点睛】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乘除法熟练掌握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解析:136.【分析】根据有理数乘除法法则进行计算.【详解】解:(-1)÷6×(-16),=-16×(−16),=1 36.故答案为1 36.【点睛】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乘除法,熟练掌握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28.绝对值小于2的整数有_______个,它们是______________.3;-101等【分析】当一个数为非负数时它的绝对值是它本身;当这个数是负数时它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详解】绝对值小于2的整数包括绝对值等于0的整数和绝对值等于1的整数它们是0±1共有3个故答案为(1解析:3; -1,0,1等.【分析】当一个数为非负数时,它的绝对值是它本身;当这个数是负数时,它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详解】绝对值小于2的整数包括绝对值等于0的整数和绝对值等于1的整数,它们是0,±1,共有3个.故答案为(1). 3; (2). -1,0,1等.【点睛】本题考查了绝对值,熟悉掌握绝对值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29.若a、b、c、d、e都是大于1、且是不全相等的五个整数,它们的乘积2000abcde=,则它们的和a b c d e++++的最小值为__.【分析】先把abcde=2000化为abcde=2000=24×53的形式再根据整数abcde都大于1得到使a+b+c+d+e尽可能小时各未知数的取值求出最小值即可【详解】解:解析:【分析】先把abcde=2000化为abcde=2000=24×53的形式,再根据整数a ,b ,c ,d ,e 都大于1,得到使a+b+c+d+e 尽可能小时各未知数的取值,求出最小值即可.【详解】解:abcde=2000=24×53,为使a+b+c+d+e 尽可能小,显然应取a=23,b=2,c=d=e=5或a=22,b=22,c=d=e=5,前者S=8+2+15=25,后者S=4+4+15=23,故最小值S=23.故答案为:23.【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质因数分解,能把原式化为abcde=2000=24×53的形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0.有理数a ,b ,c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填空:+a b ________0,1b -_______0,a c -_______0,1c -_______0.<<<>【分析】数轴上右边表示的数总大于左边表示的数左边的数为负数右边的数为正数;根据有理数减法法则进行判断即可【详解】由题图可知所以故答案为:<<<>【点睛】考核知识点:有理数减法掌握有理数减法法解析:< < < >【分析】数轴上右边表示的数总大于左边表示的数.左边的数为负数,右边的数为正数;根据有理数减法法则进行判断即可.【详解】由题图可知01b a c <<<<,所以0,10,0,10a b b a c c +<-<-<->故答案为:<,<,<,>【点睛】考核知识点:有理数减法.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是关键.。
专项训练(二) 《解决实际问题》(解析版)一、应用有理数解决实际问题1.武汉市元月份某一天早晨的气温是-3℃,中午上升了8℃,则中午的气温是( )A.-5℃B.5℃C.3℃D.-3℃2.某升降机第一次上升6m,第二次上升4m,第三次下降5m,第四次又下降7m(记升降机上升为正,下降为负)(1)这时升降机在初始位置的上方还是下方?相距多少米?(2)升降机共运行了多少米?3.某工厂一周计划每日生产自行车100辆,由于工人实行轮休,每日上班人数不一定相等,实际每日生产量与计划量相比情况如下表(以计划量为标准,增加的车辆数记为正数,减少的车辆数记为负数):(1)生产量最多的一天比生产量最少的一天多生产多少辆?(2)本周总生产量是多少?比原计划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增减数为多少?4.在南宁——东盟博览会期间,某出租车一天下午以沃顿大酒店为出发地在东西方向营运,假设向东走为正,向西走为负,行车里程(单位:km)依先后次序记录如下:+9,-3,-5,+4,-8,+6,-3,-6,-4,+8.(1)将最后一名乘客送到目的地,出租车在沃顿大酒店的什么方向?离沃顿大酒店出发点多远?(2)若每公里的价格为2.4元,司机一个下午的营业额是多少?二、应用整式加减解决实际问题1.一种股票第一天的最高价比开盘价高0.3元,最低价比开盘价低0.2元;第二天的最高价比开盘价高0.2元,最低价比开盘价低0.1元;第三天的最高价等于开盘价,最低价比开盘价低0.13元,计算每天最高价与最低价的差,以及这些差的平均值2.某家具厂生产一种课桌和椅子.课桌每张定价200元,椅子每把定价80元,厂方在开展促销活动期间,向客户提供两种优惠方案:方案一:每买一张课桌就赠送一把椅子;方案二:课桌和椅子都按定价的80%付款.某校计划添置100张课桌和x把椅子(x>100)(1)用含x的代数式分别表示方案一与方案二各需付款多少元?(2)当x=300时,通过计算说明该校选择哪种购买方案更省钱?(3)若两种优惠方案可以同时使用(使用方案一优惠过的商品不能再使用方案二优惠,使用方案二优惠过的商品不能再使用方案一优惠),当x=300时,请你设计出更省钱的购买方案,并计算出该方案所需的费用3.某商店出售网球和网球拍,网球拍每只定价80元,网球每个定价4元,商家为促销商品,同时向客户提供两种优惠方案:①买一只网球拍送3个网球;②网球拍和网球都按定价的9折优惠.现在某客户要到该商店购买球拍20只,网球x个(x大于60)(1)若该客户按优惠方案①购买需付款多少元?(用含x的式子表示)(2)若该客户按优惠方案②购买需付款多少元?(用含x的式子表示)(3)若x=100时,通过计算说明,此时按哪种优惠方案购买较为合算(4)当x=100时,你能结合两种优惠方案给出一种更为省钱的购买方案吗?试写出你的购买方案,并计算出所需的钱数.三、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1.甲、乙两店分别购进一批无线耳机,每副耳机的进价甲店比乙店便宜10%,乙店的标价比甲店的标价高5.4元,这样甲乙两店的利润率分别为20%和17%,则乙店每副耳机的进价为( )A.56元B.60元C.72元D.80元2.育红学校七年级学生步行到郊外旅行.七(1)班的学生组成前队,步行速度为4km/h,七(2)班的学生组成后队,速度为6km/h.前队出发1h后,后队才出发,同时后队派一名联络员骑自行车在两队之间不间断地来回进行联络,他骑车的速度为12km/h,求后队追上前队时所用的时间及后队追上前队时联络员行了多少路程?3.2019年11月,我区组织了一次职工篮球联赛,比赛分初赛阶段和决赛阶段,在初赛阶段中,每队有10场比赛,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每队胜一场得2分,输一场得1分,积分超过15分才能获得决赛资格(1)若乙队初赛获得4场胜利,问乙队是否有资格参加决赛?请说明理由;(2)已知甲队在初赛阶段的积分为18分,求甲队初赛阶段胜、负各多少场?4.中国古代算书《算法统宗》中有这样一道题:甲赶群羊逐草茂,乙拽肥羊随其后,戏问甲及一百否?甲云所说无差谬,若得这般一群凑,再添半群小半(注:四分之一的意思)群,得你一只来方凑.玄机奥妙谁参透?大意是说:牧羊人赶着一群羊去寻找草长得茂盛的地方放牧,有一个过路人牵着1只肥羊从后面跟了上来,他对牧羊人说你赶的这群羊大概有100只吧?牧羊人答道:如果这一群羊加上1倍,再加上原来羊群的一半,又加上原来这群羊的四分之一,连你牵着的这只肥羊也算进去,才刚好满100只你知道牧羊人放牧的这群羊一共有多少只吗?四、应用线段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如图某学校从教学楼到图书馆总有少数同学不走人行道,而横穿草坪.(1)试用所学的知识来说明少数学生这样走的理由;(2)请问学生这样走行吗?如不行请你在草坪上竖起一个牌子,写上一句话来警示学生应该怎样做2.如图,线段AB表示一条已对折的绳子,现从P点处将绳子剪断,剪断后的各段绳子中最长的一段为30cm,若AP=23BP,求原来绳长多少?3.如图,相距10千米的A 、B 两地间有一条笔直的马路,C 地位于A 、B 两地之间且距A 地4千米.小明同学骑自行车从A 地出发沿马路以每小时5千米的速度向B 地匀速运动,当到达B 地后立即以原来的速度返回,到达A 地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时),小明的位置为点P(1)当t =0.5时,求点P 、C 间的距离(2)当小明距离C 地1千米时,直接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t 值(3)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求点P 与点A 的距离(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参考答案及解析】专项训练(二)一、应用有理数解决实际问题1.B 【解析】-3+8=5(℃)所以中午的气温是5℃.2.解:(1)(+6)+(+4)+(-5)+(-7)=-2(m)因为-2<0,所以这时升降机在初始位置的下方,相距2m.(2)6+4+5+7=22(m)答:升降机共运行了22m.3.解:(1)7-(-10)=17(辆)答:生产量最多的一天比生产量最少的一天多生产17辆.(2)100×7+(-1+3-2+4+7-5-10)=696(辆)答:本周总生产量是696辆,比原计划减少了4辆4.解:(1)9+(-3)+(-5)+4+(-8)+6+(-3)+(-6)+(-4)+8=-2(km)出租车在沃顿大酒店的西面,离沃顿大酒店2km ;(2)2.4×(9+|-3|+|-5|+4+|-8|+6+|-3|+|-6|+|-4|+8)=134.4(元)答:司机一个下午的营业额是134.4元二、应用整式加减解决实际问题1.解:设开盘价为x 元,第一天:最高价为(x+0.3)元,最低价(x -0.2)元,差价为:(x+0.3)-(x -0.2)=x+0.3-x+0.2=0.5(元); 第二天:最高价(x+0.2)元,最低价(x -0.1)元,差价为:(x+0.2)-(x -0.1)=x+0.2-x+0.1=0.3(元); 第三天:最高价x 元,最低价(x -0.13)元,差价为:x -(x -0.13)=x -x+0.13=0.13(元)差的平均值为:0.5+0.3+0.133=0.31(元), 答:第一天到第三天的差价分别为0.5元,0.3元,0.13元,差的平均值为0.31元2.解:(1)方案一:200×100+80×(x-100),即,80x+12000,方案二:200×80%×100+80×80%x,即,64x+16000,(2)当x =300时,80x+12000=36000元,64x+16000=35200元,因此方案二省钱,答:方案二比较省钱(3)使用方案一购买100张桌子,赠送100把椅子,再用方案二买200把椅子,200×100+80×80%×200=32800元, 答:用方案一购买100张桌子,再用方案二买200把椅子最省钱,所需费用为32800元3.解:(1)根据题意得:80×20+4(x-20×3)=1360+4x(x>60);(2)根据题意得:(80×20+4x)×90%=1440+3.6x ;(3)当x =100时,方案①:1360+4×100=1760(元);方案②:1440+3.6×100=1800(元),因为1760<1800,所以选择方案①合算,(4)先按方案①购买20只球拍,获赠60个网球,再按照方案二购买40个网球,20×80+40×4×90%=1744(元)答:所需钱数为1744元三、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1.B 【解析】设乙店每副耳机的进价为x 元,则甲店每副耳机的进价为0.9x 元,依题意得:(1+17%)x -(1+20%)×0.9x=5.4,解得:x =60.故乙店每副耳机的进价为60元2.解:设后队追上前队用了xh,依题意得:4(1+x)=6x,解方程得:x =2.12×2=24(km)答:当后队追上前队时,后队所用时间为2h,联络员骑行了24km.3.解:(1)没有资格参加决赛.因为积分为4×2+(10-4)×1=14<15.(2)设甲队初赛阶段胜x 场,则负了(10-x)场,由题意得:2x+1×(10-x)=18,解得:x =8,所以,10-x =10-8=2,答:甲队初赛阶段胜8场,负2场4.解:设牧羊人放牧的这群羊一共有x 只,依题意得:2x+12 x+14x+1=100, 解得:x =36.答:牧羊人放牧的这群羊一共有36只四、应用线段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解:(1)少数学生这样走的理由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学生这样走不行,警示牌可以是:脚下留情(答案不唯一)2.解:①AP 是最长的一段,AP =15=23PB,得PB =15×23 =452cm, 由线段的和差,得 AB =AP+PB =15+452 =752所以原来绳长为2AB =75cm,②PB 是最长的一段,由题意PB =15cm,AP =23BP,得: AP =23×15=10cm, 由线段的和差,得AB =AP+PB =10+15=25cm,所以原来绳长为50cm,综上所述:原来绳长为50cm 或75cm.3.解:(1)由题意得:v =5km/h,AC =4km,AB =10km,当t =0.5时,s =vt =5×0.5=2.5(km),即AP =2.5km,所以PC =AC -AP =4-2.5=1.5(km);(2)①当小明在C 点的左边时,(4-1)÷5=3÷5=0.6(h);2当小明在C 点的右边时,(4+1)÷5=5÷5=1(h).③同法可得返回时,t =3h 或175h 答:当小明距离C 地1km 时,t 的值是0.6h 或1h 或3h 或17 h ;(3)当小明从A 地运动到B 的过程中,AP =vt =5tkm,当小明从B 地运动到A 的过程中,AP =20-vt =(20-5t)km.。
2021-2022学年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二1.2.2 数轴-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大小1.把下列各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用“<”将各数连接起来. ﹣3,+1,﹣1.5,522.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并把它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用“<”连接.2.5-,132,0,2-,5+,43-3.(1)用适当的方法比较下列各数,井用“<”号连接,并把他们表示在数轴上113,,0,3,222---. (2)将下列各数填入适当的大括号内:314,,0,0.5,2.5,,42622---. 正有理数集合 ……} 负分数集合 ……} 非负整数集合 ……}4.把()()()325,2,0,2,25,1--------表示在数轴上,并经它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5.(1) 请你在数轴上表示下列有理数:,,0,-22,-(-4).(2) 将上列各数用“<”号连接起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6.(1)画出数轴,并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4.5,﹣2,3,0,4;(2)用“<”号将(1)中各数连接起来;(3)直接填空:数轴上表示3和表示1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数轴上A点表示的数为4,B点表示的数为﹣2,则A、B之间的距离是_____.7.已知a,b是有理数,且a,b异号,试比较|a+b|,|a﹣b|,|a|+|b|的大小关系.8.请将下列各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用“<”把它们连接起来.﹣22, 0,﹣(﹣3),+(﹣2.5),|﹣12|9.在数轴上表示数72-,5+,1-,142-,0.5。
并把这些数用“<”连接。
10.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并把它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用“<”连接起来:﹣3,3.5,0,,﹣4,1.5.11.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用“<”号把这些数连接起来:7 2,-3.5,0,|-2|,-1,-85,23-.12.在数轴上把下列各数表示出来,并用“<”连接各数.,,,,, 413.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并用“<”连接:﹣2,﹣72,|﹣3|,22,014.画出数轴,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并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用“<”号把这些数连接起来.3.5,﹣3.5,2,0,﹣2,﹣1.5,0.515.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并把这些数按从小到大顺序进行排列,用“<”连接:-(-4),0,-|-3|参考答案1.数轴见解析,5 3 1.512 -<-<+<解析:画出数轴,将这四个点标在数轴上,根据数轴上的点从左往右依次增大比较有理数的大小.详解:解:如图,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得53 1.512-<-<+<.点睛:本题考查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数轴的三要素,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2.数轴见解析;41 2.5203532-<-<-<<<解析:将所给有理数表示在数轴上即可,再将每个数字进行比较大小.详解:解:数轴如图所示,把它们从小到大排列为:412.520353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并比较有理数的大小,掌握以上两个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3.(1)11302322---<<<<,数轴见解析;(2)见解析.解析:(1)在数轴上表示出各数,再根据数轴的特点从左到右用“<”连接起来即可;(2)根据有理数的分类写出即可.详解:(1)把113,,0,3,222---在数轴表示:根据数轴上右边的数大于左边的数得:11 302322---<<<<;(2)根据有理数的分类直接写出即可,正有理数集合3,2.5,4262……}负分数集合10.5,2--……}非负整数集合0,426……}点睛:本题是对有理数比较大小和有理数分类的考查,熟练掌握数轴及有理数分类知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4.数轴表示见解析,从小到大的顺序为:32(2)|5|20(1)(25)-<--<-<<--<--解析:先在数轴上表示各个数,再根据数轴上点的特征比较即可.详解:解:因为()3255,28,00,24--=--=-=-=-,(25)3,(1)1--=--=所以在数轴上表示为:从小到大的顺序为:32(2)|5|20(1)(2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数轴和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法则,能熟记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法则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5.(1)略 ;(2).解析:⑴因为()22.5 2.5,44,24-=--=-=-,用表示如下:⑵数轴上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所以()2120 2.542-<-<<-<--6.(1)见解析(2)-4.5<-2<0<3<4;(3)2,6. 解析:分析:(1)利用数轴确定表示各数的点的位置即可;(2)根据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有理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用“<”号将各数连接即可; (3)结合数轴可直接得到答案. 详解:(1)如图:;(2)-4.5<-2<0<3<4;(3)数轴上表示3和表示1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2,数轴上A 点表示的数为4,B 点表示的数为-2,则A 、B 之间的距离是6, 故答案为2;6.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数轴,关键是正确确定表示各数的点的位置.7.|a+b|<|a ﹣b|=|a|+|b|.解析:分析: 画出数轴,依据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得到|a+b|<|a-b|,|a-b|=|a|+|b|,即可得出|a+b|,|a-b|,|a|+|b|的大小关系. 详解:∵有理数a ,b 异号,如图,假设a >0>b ,∴当BO <AO 时,|a+b|<AO ;当BO≥AO 时,|a+b|<BO , 而|a ﹣b|=AB >AO 或BO , ∴|a+b|<|a ﹣b|, 又∵|a|+|b|=AO+BO=AB, ∴|a﹣b|=|a|+|b|, ∴|a+b|<|a ﹣b|=|a|+|b|.当a <0<b 时,同理可得|a+b|<|a ﹣b|=|a|+|b|.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绝对值以及有理数的运算,数轴上某个数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8.答案见解析解析:点睛:根据数轴是表示数的一条直线,可把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根据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可得答案. 解:如图,由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得 ﹣22<+(﹣2.5)<0<|﹣ |<﹣(﹣3)9.答案见解析.142-<72-<1-<0.5<5+解析:试题分析:先分别把各数化简为-72,5,-1,-412,0.5,再在数轴上找出对应的点,注意在数轴上标数时要用原数,最后比较大小的结果也要用化简的原数. 试题解析:这些数分别为−72,5,−1,−412,0.5. 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如图所示:根据这些点在数轴上的排列顺序,从左至右分别用“<”连接为:142-<72-<1-<0.5<5+.10.﹣4<﹣<﹣3<0<1.5<3.5.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先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再比较即可. 解:﹣4<﹣<﹣3<0<1.5<3.5. 考点:有理数大小比较;数轴.11.答案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先计算|-2|=2,再根据数轴表示数的方法表示所给的7个数,然后写出它们的大小关系. 试题解析:如图,用“<”号把这些数连接起来为:-3.5<-85<-1<23-<|-2|<72. 考点:1.有理数大小比较;2.数轴. 12.<<<<<4解析:试题分析:先在数轴上表示出各个数,再根据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数的大小关系排列即可.在数轴上表示出各个数如图所示:则用“<”连接各数为:<<<<<4.考点:利用数值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熟记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数始终大于左边的数.13.见解析,﹣72<﹣2<0<|﹣3|<22解析:先在数轴上表示出各个数,再比较即可.详解:如图所示:用“<”连接:﹣72<﹣2<0<|﹣3|<22.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和有理数大小比较,所有正有理数都大于0,所有的负有理数都小于0;负有理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反而越小.14.图详见解析,﹣3.5<﹣2<﹣1.5<0<0.5<2<3.5.解析:画出数轴,表示出各个数,根据数轴上右边数大于左边数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如图,从小到大排列为:﹣3.5<﹣2<﹣1.5<0<0.5<2<3.5.点睛:本题考查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熟练掌握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大是关键.15.数轴见解析;-|-3|<0-(-4)解析:化简各数,并在数轴上表示各数,再利用数轴比较大小即可.详解:,解:-(-4)=4,0,-|-3|=-3在数轴上表示各数如图:-(-4).∴-|-3|<0点睛:此题考查了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大小,熟练掌握运算法则和数轴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
七年级(上)数学专项练习2 姓名 成绩 (有理数的概念)
一、填空(除第25小题为4分外,其余各题每小题3分,共76分)
1. 大于 5.2-的负整数有 ;
2.大于 4.7-而小于3的整数有
3. 大于72.1-而小于30的整数有 个;
4. 绝对值大于
5.2而小于8的整数是
5. 绝对值等于4的数是 ;
6. 绝对值不大于3的整数是 ;
7. 若||a a =,则a 0 (填不等号); 8. 若||a a =-,则a 0 (填不等号)
9. 若24a =,则3a = ;
10. 设[]x 表示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那么[]3.2-+[]3.2= ;
11. 若()2
|3|50a b ++-=,则a = , b = ; 12. 已知15个连续整数中,最大的一个数为8,则最小的一个数为 ;
13. 已知15个连续偶数中,最大的一个数为8,则最小的一个数为 ;
★14. 如果
4a
表示一个整数,那么整数a 的所有可取值为 ; 15. 在数轴上,点A 表示3-,那么到点A 的距离等于7的点所表示的数是 ;
16. 在数轴上,把表示5-的点向右移动8个单位后得到一个新的有理数是 ; 17. ①最大的负整数是 ,②最大负偶数是 ,③最小的正整数是 ;
18.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它本身,那么这个数是 ;
19. 如果一个数的倒数等于它本身,那么这个数是 ;
20. 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它本身,那么这个数是
21. 在数轴上,把表示数a 的点向右移动5个单位,得到这个数的相反数,那么a = ;
22. 在数轴上,A 、B 两点分别表示5-和2,那么到A 、B 两点的距离相等的点所表示的数是 ;
23. 有理数集合包括正有理数和 ,整数集合包括正整数和 ;
24. ①3的倒数是 ; ②2.5的倒数是 ;③ 1.2-的倒数是 ;
25. 比较大小:①23- 34-, ②π- -3.14 , ③25- 12⎛⎫-- ⎪⎝⎭
, ④2a 0; 二、(共6分)
26. 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
2226,,,0.25,0,3.14,11,,0.1122334455,537
π--⋅⋅⋅- 有理数{ ⋅⋅⋅}
整 数{ ⋅⋅⋅}
分 数{ ⋅⋅⋅}
奇 数{ ⋅⋅⋅}
偶 数{ ⋅⋅⋅}
正有理数{ ⋅⋅⋅}
三、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每小题1分,共18分)
27. ⑴ 0是整数 ( ) ⑵ a -是负数( )
⑶ 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是0( ) ⑷ 两个数的和一定大于其中一个加数( ) ⑸ 每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
⑹ 2a >0( ) ⑺ 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都是有理数( ) ⑻ 最小有理数是0( ) ⑽ 0是偶数( )
⑾ 两个互为相反数的数之积是负数( )
⑿ 如果两个数的和是负数,那么这两个数中至少有一个数是负数( ) ⒀ 两数之差一定小于被减数( )
⒁ 若||a a =-,则数a 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在原点的左侧( )
⒂ ||a 一定是正数( ) ⒃ 若||ab ab =,则a 、b 两数同号( ) ⒄ ||1x +一定是正数( )
⒅ 在数轴上,离原点越远的点所表示的数越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