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
- 格式:docx
- 大小:19.66 KB
- 文档页数:7
什么是生物生物是指地球上所有的生命体,包括但不限于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
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结构、性质、功能、演化和分布的科学,是现代科学中最为重要的基础科学之一。
生物在地球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它们是地球上的主要构成成分之一。
生物通过参与物质的循环、维持生态平衡等方式对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生物在进化过程中,通过适应环境而逐渐进化成为多样性生物,同时在进化中也发生了很多重大事件,如生命的起源、生物的大灭绝、人类的进化等。
生物的分类是生物学中最为基础的问题之一。
生物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进行分类,如按照形态、生活方式、营养方式等方式分类。
其中最为普遍的分类方式是按照形态来进行分类,生物可以分为植物和动物两大门。
植物包括藻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等,而动物包括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等多个门。
生物在地球上的分布也是生物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生物可以按照不同的地理区域进行分类,如热带、温带、寒带等,也可以按照生境类型进行分类,如陆地、海洋、淡水生态系统等。
不同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生态关系,这些关系不仅包括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共生关系等,还包括一些非常微妙的物种间相互作用。
生物的生命周期是生物学另外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不同生物的生命周期表现出多样性,生命的起始时间、成熟时间、寿命、死亡时间等各不相同,同时生命的演化过程也需考虑这些因素。
总之,生物是地球上最为基本的存在形式之一,它们在生态平衡、物质、能量和信息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对于生物的研究既涉及基础科学领域,也涉及实际应用领域,可为人类提供更好的健康、环保以及其他大众关注的问题的解决方案。
生物体是指生物学上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是指具有生命特征和自我维持能力的个体单位。
生物体可以是单细胞生物,也可以是多细胞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
生物体具有以下特征:
组织结构:生物体由不同类型的细胞组成,这些细胞按照一定的组织结构和功能分工形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
新陈代谢:生物体能够进行物质的吸收、消化、代谢和排泄等生命活动,以获取能量和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反应和适应:生物体能够对外部刺激做出反应,并通过适应性改变来适应环境变化,保持稳定的内部环境。
繁殖和遗传:生物体具有繁殖的能力,能够通过遗传方式将自身的基因传递给后代,并保持物种的延续。
自我调节:生物体能够通过调节自身的生理过程,维持内部稳定的环境,以适应不同的外部条件。
生物体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具有高度的有机结构和功能组织,通过不同的生命活动和相互作用,维持着自身的生存和繁衍。
不同种类的生物体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存在差异,但它们都共同构成了生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关于生物的147个常识1、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有: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
4、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分成两类: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5、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6、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水等。
7、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8、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9、显微镜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清洁收镜。
10、目镜看到的是倒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11、在视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物像才能移到中央;标本朝右上方移动,在视野看到的物像朝左下方移动。
12、载玻片上写着”b”,视野里看到的是”q”。
方法:把写着”b”的纸片左旋(或右旋)180度。
13、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准备(擦干净、滴清水);制作(撕下内表皮、展平;盖盖玻片);染色(滴碘液、吸水)14、染色:使细胞结构更清楚,但影响活细胞的生物活性,甚至使活细胞死亡;观察活的细胞及其生物活性时不应染色。
15、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准备(擦干净、滴生理盐水);制作(刮几下、涂抹;盖盖玻片);染色(滴碘液、吸水)16、与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17、细胞由无机物(如水、无机盐、氧等)和有机物(如糖类、核酸、蛋白质)组成。
18、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叶绿体(植物有)和线粒体(动、植物有)是能量转换器。
19、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蛋白质和DNA组成染色体;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叫基因。
20、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人体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什么叫生物生物,是指所有生命体的总称。
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它们是地球上存在的最基本单位。
生物通过进行自身的代谢、生长和繁殖来维持其种群和个体的存在。
生物在地球生态系统中担任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也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从分类学的角度来看,生物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原则进行分类。
目前常用的生物分类原则包括形态特征、生态习性、遗传关系等。
通过对生物的分类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生物之间的联系和差异,从而更好地保护和利用生物资源。
在生物学研究中,生物可以根据不同的研究角度进行分类。
例如,生物可以从分子水平或细胞水平进行研究,也可以从个体水平或种群水平进行研究。
不同的研究角度可以深入了解生物的结构和功能,解决科学问题以及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
植物是一类生物,它们通常具有光合作用,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并释放出氧气。
植物具有不同的形态和功能,例如,叶片用来吸收光合作用所需的阳光,根系用来吸收水和养分,茎用来支持植物和将光合产物传输到整个植物体。
植物是地球上生命的基础,它们提供了食物、氧气和其他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服务。
动物是另一类生物,它们具有许多不同的形态和功能。
动物可以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
无脊椎动物包括昆虫、海绵、贻贝等多种物种,其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各不相同。
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等,它们在许多不同的生态系统中占据着不同的位置。
动物对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它们可以控制繁殖过多的其他生物物种,维持生态平衡。
微生物是另一类生物,它们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原生生物等。
微生物是地球上最早出现并最为广泛存在的生物,它们在地球的生命演化和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循环和转化。
微生物还可以合成一些重要的化学物质,例如抗生素、酶类等。
总的来说,生物是地球上最基本和重要的元素之一,它们对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功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生物的名词解释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奥秘和生命现象的科学。
在生物学中有许多重要的名词需要我们去了解和解释,下面我们将对一些重要的生物学名词进行解释和探讨,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生命和生物学。
细胞(cell)细胞是生物学中最基本的单位,也是生命的起源。
细胞可以分成原核细胞(prokaryotic cell)和真核细胞(eukaryotic cell)两大类。
原核细胞是最原始的细胞形式,没有真核细胞的核膜和内膜系统。
而真核细胞则具有明确的细胞核和复杂的细胞器。
细胞是生物学中最小的生物单位,拥有自我复制和自我调节的能力,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组成部分。
基因(gene)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位于染色体上。
它是一段DNA分子,携带了生物个体遗传信息的指令,决定了生物体的形态、功能和特征。
基因不仅影响个体的外表,还决定了许多遗传疾病的发生。
基因通过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其遗传功能,进而影响个体的发育和变异。
进化(evolution)进化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描述了物种在长时间内改变和适应环境的过程。
进化是生物多样性产生和物种形成的关键机制。
通过自然选择、突变和迁移等途径,物种可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进而发展出适应性更好的特征和结构。
生态系统(ecosystem)生态系统是由生物体、环境和物质能量循环组成的生态单位。
生态系统是生物世界中各种生物体和非生物体相互作用的一个整体,包括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关键元素包括生物群落、生物圈和生态因子等。
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对生物的生存和繁衍有重要的影响。
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生物技术是利用生物学的基础原理和方法,将生物体应用于生产、医学和环境等领域的技术。
生物技术包括了基因工程、细胞培养、酶工程等多个领域。
生物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创造了许多创新和突破,也为解决人类社会的许多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遗传学(genetics)遗传学是研究遗传变异、遗传规律和遗传机制的科学。
高中生物知识点大全1. 细胞理论:所有生命现象都是由细胞组成和控制的。
2. 细胞结构: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器组成。
3. 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薄膜,由磷脂双层和蛋白质构成。
4. 细胞质:细胞膜与细胞核之间的物质区域,含有细胞器和细胞骨架。
5. 细胞核: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内含染色体和核仁。
6. 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遗传物质,携带遗传信息。
7. 核仁:合成RNA的地方,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8. 细胞器:在细胞质内发挥特定功能的结构,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9. 线粒体:参与细胞呼吸,产生能量。
10. 内质网:合成蛋白质、脂类和糖类,运输物质。
11. 高尔基体:修饰、包装和分泌蛋白质。
12. 溶酶体:分解各种细胞废物和外来物质。
13.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和氧气。
14. 核糖体: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15. 遗传物质:DNA和RNA。
16. DNA:携带遗传信息,决定生物的特性和功能。
17. RNA:参与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蛋白质的合成。
18. 遗传变异:基因组发生的突变、基因重组和基因的多态性。
19. 细胞分裂: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20. 有丝分裂: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形成两个细胞。
21. 无丝分裂:直接分裂成两个细胞,常见于原核生物。
22. 遗传:遗传物质的传递和表现。
23. 基因:控制个体特征的遗传单位。
24. 基因组:一个生物体内全部基因的集合。
25. 遗传的表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26. 因子:决定某一性状的基因。
27. 基因型和表现型:基因型决定表现型。
28. 突变: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的遗传物质变化。
29. 染色体异常:染色体数量或结构异常导致遗传病。
30. 遗传工程:利用基因技术改变生物的基因组。
31. 进化:物种形成、演化和多样化的过程。
32. 适应:生物在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33. 自然选择:环境选择能够适应环境的个体进行繁殖。
34. 生态系统: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系统。
生物学的意思
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体及其相关现象的科学学科。
它涵盖了生物的起源、进化、结构、功能、生命周期、分类、生态系统等方面的研究。
生物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涉及从微观的分子水平到宏观的生态系统水平的各种生命现象和生物体结构。
生物学主要包括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生态学、进化生物学、行为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分支学科。
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组织的学科。
遗传学研究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化,包括基因的结构、功能和遗传变异等。
生理学研究生物体的生命过程和功能,包括代谢、呼吸、循环、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
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研究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等。
进化生物学研究生物种类的起源和演化机制,探究适应性进化和物种形成等问题。
行为学研究生物的行为模式和行为机制,包括动物的交配行为、社会行为、迁徙行为等。
分子生物学研究生命现象的分子机制,研究DNA、RNA、蛋白质等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生物化学研究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和分子级的生物过程,探讨酶的作用、代谢途径等。
生物学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医学、农业、食品科学、环境保护、生物工程等。
通过生物学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生物体的结构
和功能,揭示生命现象的规律,为人类解决健康、环境和食品安全等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生物学还与其他学科如化学、物理学、数学等交叉,形成了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生物数学等交叉学科。
生物常识500条 生物是指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总称,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于生物的认知和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研究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本文将介绍500条生物常识,帮助读者更深入了解生物世界。
一. 动物常识(200条)1. 动物是一类具有自主运动能力的多细胞生物。
2. 动物主要以异养方式获取营养,大部分动物通过摄取其他生物来获得能量。
3. 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4. 脊椎动物具有脊椎,是一种特征明显的动物群体,如鱼类、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等。
5. 无脊椎动物指没有脊椎的动物,如昆虫、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等。
6. 动物之间通过交配进行繁殖,大部分动物是雌雄异体。
7. 动物的养殖过程称为生育,雌性动物的怀孕期叫做妊娠期。
8. 动物的行为受到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影响,有的行为是本能,有的行为是学习得来的。
9. 复眼是昆虫和一些节肢动物的特有器官,可以感知到更广范围的视野。
10. 蜘蛛并非昆虫,而是属于蛛形纲动物,与昆虫的身体结构和特征有所不同。
在水中生活的鸭子通过蹬脚和翅膀上下扑腾,使身体获得向前的推动力,从而在水中游动。
二. 植物常识(200条)1. 植物是指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具有细胞壁的多细胞生物。
2. 植物可以分为块茎植物、树木、草本植物等各种类型。
3. 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根、茎和叶。
4. 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分和养分,茎对植物提供结构支撑,叶进行光合作用。
5. 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叶绿素对光能的吸收和转化来完成,产生氧气和葡萄糖。
6. 植物的繁殖方式主要有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
7. 有性生殖是指通过花粉与卵子结合进行繁殖,形成新的个体。
8. 无性生殖是指植物通过根茎分蘖、出枝、生苗等方式进行繁殖,形成与母体相同的个体。
9. 植物的根系可以分为主根和侧根,主要用于吸收水分和养分。
10. 植物的茎可以分为直立茎和匍匐茎,直立茎提供支撑,匍匐茎用于水平延伸和繁殖。
1. 物种——“种”,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以及一定的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
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位于属之下。
一个物种中的个体一般不与其他物种中的个体交配,或交配后一般不能产生有生殖能力的后代(生殖隔离)。
2. 亚种——生物分类学上种以下的分类单位,是种内的一些群体,但彼此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染色体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且有不同的地理分布,不同亚种间的个体可以互相交配,产生具有生育能力的后代(地理隔离)。
3. 品种——指来自同一祖先,具有为人类需要的某种经济性状,基本遗传性稳定一致,能满足人类生产物质资料及科学研究目的的一种栽培植物或家养动物的群体,品种是人类干预自然的产物。
4. 类器官——原生动物的细胞质分化形成的特殊结构,执行着类似高等动物的某些器官的功能,如:鞭毛、纤毛、伪等都是运动的类器官。
5.包囊——原生动物在休止状态或外界环境条件改变时,自体外围分泌一种蛋白质的膜,度过恶劣环境,称包囊或“胞囊”,后生动物如某些原环虫,也能形成包囊,度过干、寒等逆境。
6.生物重演律——动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按顺序重现其种族的系统发生所经历的各个阶段,即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的一引起状况特征的现象。
例如:哺乳类的怪胎,在一定时期出现相当于鱼类的鳃裂。
这一现场是由德国博物学家弥勒和海克尔提出。
7.系统发育——亦称“种系发生”。
生物种族的发展史。
可以指整个生物界的演变和发展的历史,即生命在地球上起源以后演变至今的整个进化过程;也可指一个类群(如各个科、属、种)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8.个体发育——指多细胞生物体从受精卵开始,经过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器官形成,直到性成熟等过程。
个体发育除了包括胚胎期的发育以外,还包括胚后发育。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个体的生理功能、组织结构、器官形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9.网状神经系统——“散漫神经系”:神经系统的原始阶段,属于腔肠动物,全身只有神经细胞的突起互相交结成网状,没有主干神经部分,身体任何部分受外来刺激,全体都起反应。
资料概述与简介临川一中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生物试卷卷面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命题人:冯美文审题人:徐欢欢一、单选题(本题共20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0分).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和最大的生态系统B.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不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它的生命活动与生命系统没有关系D.各层次的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具有相同的组成、结构和功能2.在人体内,HIV病毒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后产生沉淀,被吞噬细胞摄取后彻底水解可得到B.磷脂、20种氨基酸C.5种含氮碱基、20种氨基酸D.4种核糖核苷酸、多种氨基酸3.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生物大分子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DNA是一切由细胞构成的生物的遗传信息载体D. 叶绿体很小,4.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不正确选项有几项硝化细菌、霉菌、颤藻的细胞都含有核糖体②血红细胞中细胞核线粒体核糖体碱基互补配对胆固醇、磷脂、维生素D都属于固醇原核生物细胞不含线粒体A.个 B.个 C.个 D.个5.下列关于生物膜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核细胞无核膜及细胞器膜因而不具生物膜B.生物膜功能的复杂程度取决于磷脂、糖类的种类和数量C.内质网膜为多种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D.有丝分裂过程中着丝点的分裂时核膜逐渐消失A.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需要加热至沸腾才能观察到颜色变化B.用洋葱鳞叶表皮和动物膀胱作实验材料能成功完成质壁分离实验C.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可以用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来确定D.用纸层析法分离菠菜滤液中的色素时,橙黄色的色素带距离所画滤液细线最远7.下图中的曲线是同一反应的酶促反应和非酶促反应曲线,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E1是酶促反应的活化能,A和C曲线是酶促反应曲线B.E2是酶促反应的活化能,B和D曲线是酶促反应曲线C.E3是酶促反应的活化能,B和C曲线是酶促反应曲线D.E2是酶促反应的活化能,A和C曲线是酶促反应曲线8.下列都可用“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进行解释的生物学现象是A.“高原反应”和“不能用纯氧抢救煤气中毒的病人”B.“唾液淀粉酶进入胃后不再催化淀粉水解”和“胰岛素不能口服”C.“人发高烧时,浑身无力,食欲下降”和“人寒冷时,不由自主打寒战”D.“沸水浸泡过的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不佳”和“低温保存的食物不易腐败”9.下图的阴影部分表示在四种不同反应条件下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的活化过氧化氢分子,四种反应条件是37℃、60℃、37℃下加入新鲜肝脏研磨液、37℃下加入FeCl3。
其中表示37℃下加入新鲜肝脏研磨液的图像最可能是A B C D10.下图表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合物在体内的转移过程,对该过程的分析错误的是A. ①→②过程,[H]在基粒产生到叶绿体基质被利用B. 过程②→①需要氧气参与,可以发生在植物体的细胞内C. ①→②合成的(CH2O)大于②→①消耗的(CH2O),植物表现生长现象D. ②→①产生的[H]和①→②产生的[H]都来自水11.某植物叶片暗反应中C3C5化合物摩尔的变化趋势,该植物在处于适宜环境条件下,段改变的环境条件是降低光照强度或者降低CO2中的某一项A.图中物质甲转变成乙需要消耗光反应提供的ATP中段所改变的环境条件是降低了光照强度段升是因为绿体 H ]和ATP的积累D.Ⅱ阶段合速率最大时所需光照强度比低12.A.光照时[H]的运动方向是从叶绿体基质到类囊体薄膜B.分析两条曲线的变化规律可知人工施加CO2的最佳时间是l0时C.7-8时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D.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8~13点的有机物积累量13.从水体中取得一定水样,测定初始溶氧。
将水样灌入两个相同瓶子中,一个白瓶完全透光,另一个黑瓶完全不透光,然后放回原水层。
24 h后取出,分别测量白瓶和黑瓶中溶氧量,可以计算水体生物总光合量、净光合量和呼吸量。
某次实验中意外损坏黑瓶,则无法获得的数据是:①总光合量②净光合量③呼吸量④黑瓶盛水量A.①③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14.根据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下列大棚种植蔬菜相关措施中,不利于产量增加的是A.用绿色塑料薄膜代替无色塑料薄膜B.白天适当增加温度,夜晚适当降低温度C.冬天时在大棚内少量焚烧秸杆D.一定时期进行松土透气15.下列关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分裂间期,完成了DNA分子的复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B.分裂前期,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此时,每条染色体上有2条姐妹染色单体C.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但细胞内的DNA数目不变D.分裂末期,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细胞板,细胞板逐渐形成新的细胞壁16.如图甲~丙依次表示某动物体内细胞分裂图,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不同分裂时期细胞核中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与染色体DNA数目关系变化。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甲所示细胞对应于图乙中的DE段、图丙中的②B.图甲所示细胞分裂时期核糖体、中心体代谢活跃C.图丙中与图乙中BC段对应的只有②D.图丙中引起②→①变化的原因是17.下列关于细胞及其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动物体的遗传物质在致癌因子作用下突变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B.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中的细胞功能趋向全面化,提高细胞代谢的效率C.细胞衰老表现为细胞核体积变小、色素含量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D.细胞凋亡受遗传物质的严格控制,并且在凋亡的过程中存在基因表达18.下列数据是人体部分器官中所表达基因的数目,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器官或细胞眼唾液腺皮肤甲状腺血细胞心脏所表达基因的数目1932 186 **** **** 23505 9400 A.B.C.D.19.下列关于无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A.低等生物细胞特有的分裂方式B.也存在遗传物质的复制过程C.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纺锤丝D.分裂过程中不出现染色体的变化20. 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必须对母本采取的措施是①开花前人工去雄②开花后人工去雄③去雄后自然授粉④去雄后人工授粉⑤授粉后套袋隔离⑥授粉后自然发育B.②④⑥C.①③⑥D.①④⑤、非选择题2.(14分)下图一是某种生物体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为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与细胞相比,。
将该细胞置于质量分数5%的葡萄糖溶液()中,一段时间细胞也会胀破,其原因可能是。
若主要。
2.(14分)选取某植物幼苗进行了无土栽培实验,下图为该幼苗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1)A点时叶肉细胞中O2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
研究者用含的葡萄糖追踪根细胞有氧呼吸中的氧原子,其转移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和表示)(2)据图分析,光合酶对温度的敏感度比呼吸酶对温度的敏感度______________(“高(3)图中_____________点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两倍。
(4)研究者分别用12%的氧气和22%的氧气对两组幼苗的根系进行持续供氧。
一段时间后,测得用12%的氧气处理植株的干重显著低于另一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探究不同条件对植物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影响,用8株各有20片叶片、大小长势相似的某盆栽植株,分别放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在不同条件下利用传感器定时测定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实验结果统计如下表:编号 1 2 3 4 5 6 7 8 温度(℃)-0.5 +0.1 -1.5 +0.4 -3.0 +1.0 -3.1 +0.8 (注:“+①用编号为2、4、6、8的装置可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实验组合,该实验组合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表可知,植物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最强的分别是第_____________编号组实验。
②现有一株某植物的叶黄素缺失突变体,将其叶片进行了红光照射光吸收测定,与正常叶片相比,实验结果是光吸收差异______________(“不”或“非常”)显著。
23.(12分)图A表示一个受精卵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G1、S、G2组成了分裂间期,分裂期包括前、中、后、末4个时期)中的细胞核内DNA含量的变化曲线;图B表示处于一个细胞周期中各个时期细胞数目的变化,请据图作答:图A 图B(1)从分子水平看,间期细胞的主要变化是。
动物和高等植物有丝分裂的主要区别是:前期动物由中心体发出形成纺锤体,高等植物则由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末期动物细胞膜凹陷形成两个细胞,高等植物由形成细胞壁。
(2)图B中DNA含量在2N~4N之间的细胞所处的时期相当于图A中细胞周期的_______期。
(3)图A细胞周期中,染色体数目的最大值及达到最大值的时期分别是______和______(用图中标号填)。
临川一中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生物试卷答案1-5.BABBC 6-10.DDDDD11-15.DCAAD 16-20.CDDAD21.(14分,除标外,每空2分)(1)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中心体,有细胞壁。
(2)健那绿染液③⑦⑧细胞可吸收葡萄糖液,使细胞液浓度升高,细胞渗透吸水,导致细胞胀破(3)主动运输不消耗⑧(1分)⑩(1分)22.(14分,除标外,每空2分)(1)从叶绿体移向线粒体(1分)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1分)(2)高(1分) 20℃(1分)(3)B、D(4)根系呼吸速率下降,影响根对无机盐的吸收,使光合作用固定的有机物减少(5)①温度对植物呼吸作用速率的影响 6、5②不23.(12分,除标外,每空2分)(1)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星射线两极细胞板(2)S(3)4N(1分)③(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