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节 “中原之州”——河南省(河南省简介[2])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6
第六节 “中原之州”——河南省一、学习目标1、了解河南省内的“地上河”及治理措施2、了解河南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3、了解河南工业和交通上的突出优势4、了解河南人口众多、耕地面积比重小、土地盐碱化等问题。
二、知识概览图 位置特点:地处中原,号称“天下之中”自然环境 名称由来:因省境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而得名“地上河”的成因:黄河自盂津以下,河床高出地面,成为“地上河” 面积:16.7万平方千米 人口:已逼近1亿,是我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 主要古都:洛阳、开封、安阳、南阳、许昌、商丘等, 人文环境 主要工业部门:煤炭、石油、电力、冶金、机械、化学等主要铁路干线:京广、陇海、太焦、焦枝等位置:地处京广、陇海两大铁路的交汇处 职能:河南省的省会,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三、新课导引河南省地处中原,号称“天下之中”,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物产丰富。
历史上,许多统治者都以能雄踞中原为自豪。
之所以称为“河南”,是因为省境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
河南省有许多著名的古都,省内古都之多,可推全国第一。
河南省有“中原之州”之称。
〔思考讨论〕 河南省的位置有什么特点?“地上河”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河南省的主要古都有哪些?河南省的主要铁路干线有哪些?河南省的主要工业部门有哪些?省会郑州的位置和职能如何?四、教材精华知识详解知识点1 河南省的自然环境√河南省的位置特点河南省地处中原,号称“天下之中”。
√河南省名称的由来河南省之所以称为“河南”,是因为省境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
√“地上河”形成的原因黄河自孟津以下,河床高出地面,成为“地上河”。
学思园地 “地上河”有什么危害?消除危害的根本办法是什么?答案 河床不断升高,河水只靠人工堤坝约束,一遇暴雨,河水猛涨,两岸河堤随时随处都有决口的危险。
因为“地上河”是由于大量的泥沙沉积于河底,使河床逐渐抬高形成的,而黄河泥沙90%来自中游,所以,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是消除危害的根本办法。
第四章第六节“中原之州”——河南省教学设计一、情景切入问题感知好玩的:上古文化遗址,太昊陵、东周王陵、北宋皇陵等古代陵墓,古阳城、夏台、姜里城遗址、龙亭等古代城池、宫庭建筑遗址,苏秦故里、玄奘故里、杜甫故里等名人故居,白马寺、少林寺、相国寺、龙门石窟等遗存,周公测景台、观星台等古代天文设施,洛阳太学、嵩阳书院、应天府书院等古代学府。
自唐而盛的少林武术,源于明初的陈氏太极拳,影响极广。
中岳嵩山、滚滚黄河、清凉世界鸡公山、奇特的岩溶洞穴等,则是主要自然旅游资源。
好吃的:开封糖醋熘鲤鱼焙面、开封“第一楼”饭庄小笼灌汤包子、“套四宝”等。
好看的:豫剧是河南最大剧种,在全国广有影响。
表演亦庄亦谐,妙趣横生。
曲剧、越调也流传较广。
河南墜子始于清末,一人拉墜胡一人演唱,或自拉自唱。
在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中,有一个省地处中原大地,真正称得上是“天下之中”。
历史上,许多统治者都以能雄踞中原而自豪,这里有许多的城市都曾作为封建王朝的都城而名闻遐迩,例如洛阳、开封、安阳。
你知道这是哪一个省吗?你了解它的地理环境吗?二、自主学习总结归纳地上河黄河水患主要在下游,原因是下游河床高于两岸地面,容易决堤泛滥。
黄河下游经过的省区有河南省和山东省。
河南省的社会经济特征1.古都:洛阳、开封、安阳、南阳、许昌、商丘。
2.铁路交通发达:京广线、焦柳线、陇海线、京九线等铁路干线从河南省经过。
3.人口高度密集,是我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区。
三、探究示例潜能开发探究点拨河南省地处中原,号称“天下之中”,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经过河南省的铁路干线很多,主要有京广线、焦柳线、陇海线、京九线。
【例题】郑州是哪两条铁路干线的交汇点A.京广线与石太——石德线B.京九线与陇海线C.京广线与陇海线D.焦柳线与陇海线【思路分析】郑州是国内最重要、最繁忙的铁路枢纽之一,因为它位于我国南北交通大动脉京广线与东西向铁路交通大动脉陇海线的交汇点。
【答案】C。
1。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知识点1、2、3、、伟大的祖国(位置) 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经纬度位置: 4° N — 53°N ;73 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135°E ,东西跨经度 60 多度(跨 5个 时区,相差 4 个小时),南北跨纬度近 50 度。
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 带,没有寒带。
、辽阔的疆域: 1、 领土的四端: 最北 最南 最西 最东 漠河镇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曾母暗沙 帕米尔高原; 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
2、陆地面积: 960 万平方千米。
居第 3 位。
3、濒临的海洋:从北往南有渤海、黄海、 东海、和南海及太平洋。
海岸线长 1.8 万 千米。
4、内海有渤海和琼州海峡。
海域面积 300 万平方千米。
三、众多的邻国 陆界线: 2 万多千米 陆上邻国: 东朝鲜,北蒙古, 西部哈、吉、塔、 隔海相望的国家: 1、 2、3、 14 个)东北、西北俄罗斯, 阿、巴,西南印度、尼、 日、韩、菲、马、文、印尼 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不丹,南部缅、老、越。
名称 简称 行政中心23 浙江省浙杭州 广东——大象头(有象鼻子) 一、广历西史——上猫的头行政区划:早在春秋战国,安清徽朝—影—响荷最花大。
碗二、湖行南政—尖鼻子的老女人头 四川——蝴蝶 二、湖行北政—的大盖帽 西藏——鞋子(鱼)1、河三南级——行热政带区鱼划:省、县、乡三级及特宁别夏行—政—区十字架 2、河3北4—个—省马级头行政单位: 23 个省、 5 个辽宁自—治—区火、炬4 个直辖市和 2山个西特——别平行行政四区边形 青海——兔子 小女孩 新疆——牛头 甘肃——哑铃 骨头 3、黑各龙省江—级—行菜政刀区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陕西——跪着的兵马俑 内蒙古——展翅的雄鹰 海南——菠萝 重庆——骨头 台湾——香蕉(红薯) 江苏——武松吉林——母鸡 、黑各龙省江—级—行菜政刀区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江西——老头 浙江——小伙子头 云南——孔雀开屏 贵州——树叶 福建——长方形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台湾省 台台北湘教版八年级地理知识点口、人口数量世界第1、总量:2000 年达12.95 亿;占世界21.2%。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设计说明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本节课的知识特点,教师在教学课堂上需要科学制定目标,并指导学生学习认识小尺度区域地理的方法,通过相关视频、歌曲、生活中的现象、情境联想等感性知识的积累,逐步达到学生对某区域问题会分析、比较、归纳的学习目的,形成区域地理的学习策略。
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主要地形类型和地形特征。
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及气候的分布特征,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和湿地保护的重要性。
3.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东北三省的工业分布及工业特色,并从资源和交通上说出其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与发展状况。
4.通过对东北三省经济发展的学习,初步掌握经济发展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重点难点1.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条件。
2.东北地区湿地保护的重要性。
3.东北地区的工业分布与特点,初步掌握经济发展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归纳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资源与工具(一)资源1.视频《走进东北》,提供充足的地图和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课前搜集资料,认识和了解东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
(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山环水绕沃野千里一、学习情境展示林海雪原、冰雕、北大仓、吉林雾凇、三江湿地等东北风光图片,并与学生就此内容互动。
师:喜欢东北三省哪些方面?生:滑雪、滑冰、看冰雕、小品……互动:通过文艺活动了解东北,如猪肉炖粉条、翠花上酸菜、火炕等二、预习检查1.位置和范围东北三省包括省、省和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
2.自然环境特征(1)地形:以和为主,东部为山地,北部为,西倚,山地之间分布着辽阔坦荡的平原。
(2)河流:长白山地的东南方有和图们江流过,这两条河是中朝两国的界河。
大、小兴安岭的北部有流过,它是中俄两国的界河。
(3)人们常用“”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湘教版八年级地理知识点中国的疆域与人口1、我国陆地面积 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
2、我国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为中心线,最南端在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海南),最西端在帕米尔高原 (新疆),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黑龙江)。
3、我国东临海洋,从北向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第一大岛台湾岛,第二大岛海南岛。
我国的内海是渤海和琼州海峡,管辖的海域面积约 300万平方千米。
4、我国陆上国界漫长,达2万平方千米,接壤的国家共有14个。
有六个隔海相望的国家(自北向南依次是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5、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三级。
全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北京是首都,称为“祖国心脏”。
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6、目前人口数为13.7亿。
东西人口分界线:黑河—腾冲线以东南人口密集,以西北人口稀少。
中国人口分布特点是东部人口多,西部人口少;沿海、沿河湖、平原、盆地区人口多,干旱荒漠、高原人口少 ;经济、交通、工业发达地区多城集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偏僻农牧区人口少;汉族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7、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是一项长期基本国策。
8、我国共有56个民族,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
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部地区。
民族风情: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云南傣族的泼水节;中华民族的端午节。
民族政策:平等、团结、互助、民族区域自治。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汇总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形一、山脉纵横交织1、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1) 山脉纵横交错,把全国分成若干地形区(2) 山脉成为地形区的界线P27的表格12、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P21(1) 东西走向的山脉:最北一列:天山和阴山;中间是昆仑山和秦岭;靠南的一列是南岭。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知识点第一章中国的主要产业1 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产业部门。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和最早种桑养蚕,最早栽培茶树的国家。
2 我国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东北:春小麦、华北:冬小麦),油料作物为花生(山东、河南为主要产区),糖料作物为甜菜;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油料作物为油菜籽,糖料作物为甘蔗(华南、四川盆地、广西)、我国主要产茶省有福建、浙江、云南等。
3 我国农产品出口基地有沿海的山东半岛、太湖平原、闽南、珠江三角洲等地,出口产品有:花卉、水果、蔬菜、水产、畜禽等。
粮食集中产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洞庭湖平原、潘阳湖平原、成都平原。
4 我国畜牧业可以分为牧区畜牧业和农耕区畜牧业两类。
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是我国四大牧区。
5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煤炭是我国第一大能源,石油是第二大能源,水力资源集中分布在黄河、长江、珠江、澜沧江、松花江上游。
我国的大型钢铁工业基地有东部沿海的鞍(山)本(溪)、京津唐、上海等,长江沿岸的马鞍山、武汉、重庆、攀枝花等.6 我国三大高技术产业带: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
四大高技术产业密集区为:以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为中心的环渤海高技术产业密集区、以上海高新区为中心的沿长江高技术产业密集区、以深圳高新区为中心的东南沿海高技术产业密集区、以西安-杨凌高新区为中心的眼亚欧大陆桥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
7 公路运输机动灵活、速度较快、适应性强、可满足”门对门”的服务要求。
铁路运输运速较快、运量较大、运价较低、适宜长途运输,主要铁路干线有”六纵(京哈线、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太焦-焦柳线、宝成-成昆线)四横(滨洲-滨绥线、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沿海航线以福建厦门为界分为北方沿海航线(中心为大连、上海)和南方沿海航线(中心为广州、香港),远洋航线以大连、天津、秦皇岛、青岛、上海、广州、湛江等为据点。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第四章中国的区域差异4.1 秦岭—淮河线①秦岭与淮河:秦岭横亘于我国中部,自西向东经过的省区主要有甘肃、陕西、河南。
其北侧是关中平原(亦称渭河平原);南侧是汉水谷地(亦称汉中盆地),因为秦岭为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重要分水岭。
淮河发源于桐柏山,向东流经河南、安徽、江苏等省注入洪泽湖,然后主流经高邮湖南入长江。
②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地理区域和地理界限是非常重要的。
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线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差异性。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①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地理分界线②大致是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③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④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⑥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⑦农业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制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⑧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③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北方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线。
北方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青藏与西北地与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界。
青藏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界。
4.2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①北方地区:概述:北方地区指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
区内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汾渭平原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地区。
文化:北方地区历史文化悠久,名胜古迹众多,人文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农作物:春小麦、玉米、高粱、大豆、马铃薯、甜菜等。
温带水果:苹果、梨、桃、杏、柿、枣、葡萄等。
矿产:煤、铁、油等②南方地区:指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
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三大地区。
面积约占全国的1/4,人口约占全国的55%。
本区西部分布有30多个少数民族,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
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总结(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章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一节农业一、农业及其主要部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1、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副业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种桑养蚕、栽培茶树的国家。
二、我国农业的发展1、粮食、肉类、花生、油菜子、水果等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棉花人均超世均。
2、农业生产条件改善,但基础设施仍较薄弱。
3、农业生产地区分布趋于合理。
三、主要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纤维作物、饮料作物的分布分布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纤维作物饮料作物地区北方小麦等旱地作物为主东北是XXX麦,华北是冬小麦南方水稻等水田作物为主特色花生和大豆山东河南是花生的主产区。
油菜子甜菜秦淮以南的丘陵山地是茶叶华南黑龙江、吉林、黄河流域的主产区。
是热带经济作内蒙古、新疆物基地:椰子、XXX、咖啡甘蔗棉花长江流域新疆长绒棉福建、浙江、云南是主产茶区棉花长江流域是油华南、四川盆地菜子最大产区,和广西四、主要农产品出口基地和商品粮基地1、农产品出口基地:山东半岛、太湖平原、闽南、珠江三角洲2、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汉平原、太湖平原、成都平原、江淮地区、珠江三角洲、一、畜牧业漫衍:农耕区畜牧业的家畜占主要(80%)两类畜牧地区分布地区主要畜禽种类发展的有利条件西北部的天然放牧业内蒙古三河马、三河牛草原辽阔,牧场宽广。
(我国四大牧区)新疆新疆细毛羊、XXX水草肥壮,畜牧业历史悠久。
青海青海牦牛西藏藏绵羊、藏牦牛东南部农耕区的禽畜四川、湖南、河南、生猪、鸡、鸭、鹅等农耕区饲料丰富养殖业江西、江苏二、影响农业的身分:气候、地势、土壤、市场、交通、政策等量体裁衣:丘陵—副业、经济林;山地—林业;平原盆地—种植业;高原—畜牧业;水域—渔业第二节工业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二、我国工业的发展1、煤炭、钢铁、棉布、电视机、电冰箱、等产量居世界首位。
2、新中国工业布局的变革:旧中国工业主要集中在本地少数城市,新中国一方面加强了本地地区原有工业和工业中心的建设,另一方面在中部、东北和西北地区扩建或新建了一些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
八年级下册地理湘教版知识点大全八年级下册地理湘教版知识点有哪些你知道吗?要学好地理,首先,我们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对它感兴趣,只有对它感兴你才会想要学,才能把它学好,所以大家一定要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
一起来看看八年级下册地理湘教版知识点,欢迎查阅!地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一、地理位置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二、地形特征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部有面积广阔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三、气候1、气候类型: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2、气候特征: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摄氏度以下,夏季炎热,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摄氏度以上。
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为400~800毫米,属于半湿润区。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夏季。
四、黑土地和黄土地1、东北平原在冷湿的环境下,发育了肥沃的黑色土壤,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黑土地”2、黄土高原被深厚的黄土所覆盖,黄河、海河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下游地区堆积,形成了广阔的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又常被称为“黄土地”3、“黑土地”与“黄土地的自然差异”五、重要的旱作农业区(一) 自然条1、北方地区平原广阔,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2、北方地区降水偏少,耕地多为旱地。
(二) 主要作物1、北方地区的粮食作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谷子等。
2、北方地区的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等。
(三) 自然灾害1、灾害及成因: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
2、解决措施:采取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措施,发展节水农业。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知识1、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海陆位置:海陆兼备,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经纬度位置:东西跨经度60多度(跨5个时区,相差4个小时)存在时差,南北跨纬度近50度导致温度差异;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了解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人口与城市分布、产业结构与布局, 是我们认识区域的基本点。
从区域内部形态来看, 农业呈面状分布, 工业呈点状分布, 交通呈线状分布, 城市呈岛状分布……各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 更赋予区域以不同的特色。
本章以东北地区为案例, 从了解区域位置与自然环境着手, 探讨人口、城市和产业的空间分布, 引导我们认识区域的基本特征, 进而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第一节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1.地理位置, 这里所说的东北地区, 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 简称“东北三省”。
东北地区土地面积78.8万千米平方, 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百分之8.2。
2.东北地区位于中国东北部, 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 东、北两面与朝鲜及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接河北省, 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 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3.运用地图认识区域地理位置, 在学习世界地理的过程中, 我们经常使用地形图、政区图、城市图等地图, 来帮助我们认识区域的地理位置。
运用地图是认识区域地理位置的基本方法。
4、认识中国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与我们在世界地理中所学到的方法是一致的。
例如, 我们在学习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时, 首先读“东北地区在中国的位置”, 初步认识东北地区在中国的大致方位;然后读“东北地区的范围及行政区划”, 确认东北地区的经纬度位置, 并找出东北地区的邻国、邻省(区)和濒(bin)临的海洋,内部行政区域的划分及其相对位置;接着读“东北地区地形分布”, 了解东北地区的主要河流、湖泊、地形区等, 以及他们的分布状况, 进整体把握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特征。
5、通过七年级地理的学习, 我们已经知道: 运用地形图, 可以了解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及其分布状况;借助地形剖(pou)面图, 可以认识区域沿剖面线方向的地形起伏状况;选择一条或多条恰当的剖面线绘制剖面图, 可以归纳区域的地势特征。
河南省简介河南省(简称豫)位于我国中部、黄河中下游地区。
周边与皖、鄂、陕、晋、鲁6省相邻。
面积16.7万平方千米。
现辖17地级市、21县级市、89县、48市辖区。
人口9347万,是我国人口第一大省。
有回、蒙、满、壮等51个少数民族。
省会郑州市。
自然环境:河南处于我国地势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
地形总体西高东低,西、北、南三面为伏牛山、太行山、桐柏山和大别山所环抱,嵩山(1440米)为五岳名山之一。
全省由豫东平原(华北黄淮海平原的组成部分)、豫北山地、豫西山地、南阳盆地、豫南山地五部分组成。
河南是中华民族中原文化发祥地,历史悠久。
文化灿烂,浓缩了华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群雄逐鹿、问鼎中原。
中原成了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同时孕育了河图、洛书、周易、八卦、太极左、少林的神秘文化,圣人荟萃:关羽、张衡、吴道子、孙思邈、杜甫、白居易、岳飞等人故里都在河南。
中国七大古都河南就占有三个。
(安阳、洛阳、开封)。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滔滔黄河之水正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黄河文化最早的发祥地和最集中的遗存地。
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0处,省级529处。
著名的有河南省博物馆、郑州二七纪念塔,黄河游览区、仰韶遗址、龙山、大河村遗址,洛阳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开封宋城、铁塔、龙亭、相国寺,登封嵩山中岳庙与少林寺,以及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鸡公山、王屋山、云台山、红旗渠游览区等。
南阳市内乡县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已被联合国列入"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
郑州市(简称郑)位于河南省中北部,黄河南岸。
历史上就以"九州腹地、十省通衢"而享有盛名。
辖6区(中原区、金水区、二七区、管城回族区、上街区、邙山区)5市(巩义市、新郑市、新密市、登封市、荣阳市)1县(中牟县)。
人口557.75万人。
登封嵩山(1440米)为我国五岳名之一,特产有黄河鲤鱼、中牟西瓜、新密金银花、新郑大枣、河阴石榴、荣阳柿饼等。
郑州交通十分便利,京广、陇海铁路在此交汇,为我国重要铁路枢纽之一。
故有我国"铁路心脏"之称。
在全国30多个铁路特级站中郑州占有3个,郑州北站为亚州最大列车编组站。
境内有国家文物保护单位11处,省级55处。
主要有嵩山、少林寺、中岳庙、观星台、嵩岳寺塔、杜甫故里、宋陵、石窟寺、郑韩故城、打虎亭汉墓、大河村遗址、高城遗址、虎牢关、汉霸二王城、官渡以及著名的黄河游览区。
开封市(市花-菊花)位于河南省东部,黄河南岸,东北与山东荷泽市相邻,地处"咽喉九州"、"阔域中华"的中州腹地。
面积6444平方千米,辖5区(鼓楼区、龙亭区、顺河回族区,南关区、郊区)5县(开封县、尉氏县、杞县、通许县、兰考县),人口440万。
开封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有名胜古迹景点185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个,省级17个。
龙亭、铁塔、包公祠、大相国寺、太平兴国寺塔、北宋东京城遗址、鹿台岗遗址、黄陵岗塞河功变碑、焦裕禄烈士陵园寺都是享有盛名的观光景点,作为犹太人在中国定居最早的城市,现今还保留着古代犹太人的许多遗址。
开封现在还保存着许多特色浓郁的民俗文化。
戏剧、书画、庙会、灯会、夜市、斗鸡、菊花会等宋代遗风著称吸引着大批中外游客。
洛阳市(市花-牡丹)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游南岸。
因地处洛河以南而得名。
面积15208.6平方千米,辖6区(西工区、老城区、涧西区、瀍河回族区、郊区、吉利区)1市(偃师市)8县(孟津县、汝阳县、伊川县、洛宁县、嵩县、宜阳县、新安县、栾川县)。
人口570.6万。
为我国"七大古都"之一。
素有"牡丹花城"之称,建于公元68年的白马寺、关林、周公庙、山陕会馆、白居易墓、光武帝陵、杜甫墓、二里头遗址等名胜古迹闻名于世。
平顶山市(市花-月季)位于河南省中西部,素有:"煤都"之称。
面积7980平方千米,辖4区(新华区、卫东区、湛河区、石龙区)2市(汝州市、舞钢市)4县(宝丰县、叶县、郏县、鲁山县),人口437.3万。
平顶山市古为群雄逐鹿的古战场,文物遗存甚多,西部的石人山风景区山峰奇特,瀑布众多,森林茂密,集"雄、险、秀、奇、幽"于一体,是旅游、观光、疗养、探险的好地方。
汝州市境内的汝窑遗址,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以生产青瓷著名于世。
游览胜地还有寺冈遗址、昭平湖风景区、森林植物园、应国墓地、蒲城店遗址、香山寺、风穴寺、塔林、望城岗汉代治铁遗址、昆明故城、三苏坟、马街书会场等。
焦作市(市花-月季)位于河南省西北部,黄河北岸,素有"卧牛之地,日进斗金"之称,面积6007平方千米。
辖4区(解放区、中站区、马村区、山阳区)2市(沁阳市、孟州市)4县(修武县、温县、武陟县、博爱县),人口348.58万。
焦作市是中华民族早期活动中心区域之一,许多成语故事如"女娲补天"、"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动人传说都有发生这里。
云台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有落差310米的云台山大瀑布和我国纬度最北的猕猴自然保护区。
茱萸峰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写作之地。
游览胜地有胜果寺塔、汉献帝陵墓、韩愈墓、清真寺、月山寺、嘉应观、当阳峪瓷窑遗址等。
鹤壁市(市花-迎春)位于河南省北部,相伟古代有双鹤栖天此地南山峭壁而得名,面积2192平方千米。
辖3区(山城区、鹤山区、郊区)2县(浚县、淇县),人口129.3万。
建于十世纪的伾山大佛比乐山大佛还早400年,明代重修的佛楼低于大佛,人称"八大佛爷、七大楼",成为一大奇观。
太行山东麓的云蒙山。
峰峦叠嶂,山泉潺潺,我国古代伟大军事家鬼谷子王禅在此培养了许多如孙膑、庞涓、张仪等军事家,主要景点有鬼谷子聚徒讲学的水帘洞、孙庞下棋处、包公祠等。
鹤壁还有古迹如鹤壁集瓷窑遗址、玄天洞石塔、五岩寺石窟、西周墓葬区等处。
新乡市(市花-石榴)位于河南省北部,卫河上游。
南临黄河,北依太行山,东邻山东省荷泽市。
面积8169平方分米,辖4区(新华区、红旗区、北站区、郊区)2市9卫辉市、辉县市)6县(新乡县、获嘉县、原阳县、长垣县、封丘县、延津县),人口495万。
孔子周游列国曾到过这里。
历史名人郑板桥、唐伯虎、袁世凯都曾在此留下众多遗迹。
素有"中州颐和园"、"北国小西湖"之称。
安阳市(市花-紫薇)位于河南省最北端,北与河北省长治市毗连,西与山西省邯郸市接壤。
面积7413平方千米。
有耕地36.45万公顷。
辖4区(北关区、文峰区、铁西区、郊区)1市(林州市)4县(安阳县、滑县、内黄县、汤阴县),人口481.56万。
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七大古都之一。
是我国最早的文字、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和最早的历史文献--甲骨文;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的出生地。
也是目前所确认的我国最早的古都遗址--殷墟所在地。
还有著名的红旗渠游览区。
位于汤阴县的羑里城遗址,为国家级旅游景点。
这里是我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国家监狱,也是"易经"的发源地。
濮阳市位于河南省东北部,东隔黄河与山东省相望,北与河北省相连。
面积4263平方千米。
辖1区(市区)5县(濮阳县、南乐县、台前县、清丰县、范县),人口310.96万。
早在5000年以前就是五帝之一颛顼部族的活动中心。
自夏代以来多次立为国都,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1987年在濮阳出土的6000多年前的蚌壳龙形图案,引起了中外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的轰动,被称为"中华第一龙"。
其它主要古迹有铁邱遗址、马庄遗址、孔悝城遗址、回銮碑、孙王庄华东野战军司令部旧址、普照寺、苏佑墓、李先芳墓等。
许昌市(市花-荷花)位于河南省中部,面积4949平方分米,有耕地31.13万公顷。
辖1区(魏都区)2市(禹州市、长葛市)、3县(许昌县、鄢陵县、襄城县)人口343.3万。
"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许昌曾为三国时期的曹魏都城之一。
近2000年历史的故城仍可略见当年许都的雄伟气势,城内帝宫无比壮丽。
许昌旅游资源,古遗址、古幕葬、古建筑众多,展示着三国时期汉魏历史文化风采。
著名游览地有关羽挑袍处的灞陵桥和关帝庙、关羽秉烛夜读的春秋楼,曹魏故城、神医华佗墓、文峰塔、乾明寺塔、义勇武安王大殿、灵井遗址等。
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南漯湾河畔,面积2617平方千米,有耕地17.24万公顷。
辖1区(源汇区)3县(郾城县、临颍县、舞阳县),人口217.5万。
小商桥旅游区,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
在桥梁建筑史上拯为著名,被誉为"世界古桥梁珍品中之精品"。
其它名胜古迹有受禅碑及公卿将军上尊号秦碑、杨再兴墓、许慎墓、彼岸寺经幢等。
三门峡市位于河南省西部晋、陕、豫三省交界处,北隔黄河与山西相望,西与陕西相邻。
面积10496平方千米,辖1区(湖滨区)2市(义马市、灵宝市)3县(渑池县、卢氏县、陕县),人口210.4万。
三门峡市地处中华民族发祥地,曾为郡、州、治所。
是黄河的一颗明珠,黄河两岸遗存着许多名胜古迹,游人到此让人领略中华母亲河的风采。
三门峡黄河风景区黄河奔流而下,气势磅礴。
碧水浩淼的峡谷平湖,美丽无比的两岸风光,雄伟壮观的黄河大坝,放眼远望,高峡出平湖。
泛舟三门峡湖,两岸青山壁立,湖中碧水如茵,鱼、鸭成群,犹如"北国西湖"。
"中流砥柱"位于大坝下方,相传为大禹治水时的镇河神针。
任凭风吹浪打,岿然不动。
主要名胜古迹还有虢国墓地车马坑、宝轮寺舍利塔、鸿庆寺石窟、仰韶村遗址、石岭头遗址、函谷关、茅津古渡、秦越会盟台、黄河古栈道、亚武山国家森林公园等。
南阳市(市花-桂花)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与湖北省交界,西与陕西省毗连,是河南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市。
面积26569平方千米,辖2区(卧龙区、宛城区)、1市(邓州市)10县(桐柏县、方城县、淅川县、镇平县、唐河县、南召县、内乡县、新野县、社旗县、西峡县),人口985万。
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市内风光名胜40多处,是我国著名汉文化旅游区。
三国著名军事家诸葛亮卧龙岗武候祠,为当年诸葛亮躬耕之地;有东汉科学家、文学家张衡博物馆;名医张仲景医圣祠墓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唯一保存完好古代县衙内乡县衙博物馆;南阳恐龙蛋化石的发现地是20世纪末的奇迹之一,以规模大、埋藏地集中、数量多、保存好而震惊世界,已出土5000余枚,总埋藏量估计10万枚左右。
汉画馆、丹霞寺、香严寺、山峡会馆、邓州隋塔、汉代宛城遗址、南阳汉代冶铁遗址、杏花山猿人遗址等都为南阳著名名胜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