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实验过关专题 酸 碱 盐 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63
初三化学酸碱盐专题练习1.某农用物资商店里的化肥有Ca 3(PO 3)2、K 2SO4、CO (NH 2)2,其中缺少的肥料品种是()A .氮肥B .磷肥C .钾肥D .复合肥(正确答案)答案解析:【解答】解:Ca 2(PO 4)2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K 2SO 4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CO (NH 2)22.下列选项中物质的俗名、化学式、类别、用途完全对应的是()A .纯碱Na 2CO 3碱制玻璃B .生石灰CaO 氧化物作补钙剂C .小苏打NaHCO 3盐治疗胃酸过多(正确答案)D .大理石CaCO 3盐作建筑材料答案解析:【解答】解:A .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其化学式为Na 2CO 3,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项错误。
B .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但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不能用作补钙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C .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NaHCO 3,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选项说法正确。
D .大理石不是碳酸钙的俗称,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
3.下列关于酸碱中和的说法,合理的是()A .有盐和水生成的化学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 .被红火蚁咬了(毒液呈酸性),为了减轻疼痛可以涂抹肥皂水(pH=10)(正确答案)C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盐酸至恰好反应完全,溶液的pH 不改变D .氢氧化钠中和硫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NaOH+H 2SO 4═Na 2SO 4+H 2O答案解析:【解答】解:A 、有盐和水生成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就不是中和反应,故A 不合理;B 、毒液呈酸性,肥皂水呈碱性,肥皂水能中和毒液中的酸,故B 合理;C 、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滴加的盐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呈中性的氯化钠和水,溶液的PH 会变小,故C 不合理;D 、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NaOH+H 2SO 4═Na 2SO 4+2H 2O ,故D 不合理;故选:B 。
中考化学酸碱盐专题复习一.酸、碱、盐的初步概念1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
如 H2SO4、HNO3、HCl等都属于酸类.2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
如 NaOH、Ca(OH)2、Ba(OH)2等。
3 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如 NaCl、KNO3、CuSO4·5H20等都属于盐类。
铵根离子虽不是金属离子,但因其具备金属离子的特征,因此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应属盐类。
二.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1)金属氧化物大多为碱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大多为酸性氧化物.(2)碱性氧化物中只有 K2O、Na2O、BaO、CaO能与水化合生成可溶性碱;酸性氧化物如 CO2、SO2、SO3、P2O5等能与水化合生成对应的含氧酸。
(3)酸性氧化物与碱的反应可看作先是酸性氧化物与水化合生成含氧酸,含氧酸再与碱相互交换成分得出生成物,即:二、酸、碱、盐的性质1.酸的通性酸的通性。
酸的通性实质上是氢离子的性质。
方法指导:“通性"是指某类物质所共有的一般规律,是具有一定条件和运用范围的,“酸"──常用盐酸、稀硫酸,而不能用具有强氧化性的硝酸、浓硫酸,因为它们跟金属反应一般不生成氢气.2.酸溶液与酸性溶液酸溶液是酸的水溶液,酸性溶液是指呈酸性(PH<7)的溶液。
酸溶液一定呈酸性,但呈酸性的溶液其溶质不一定是酸。
有些盐溶液,如NaHSO4溶液、NH4Cl 溶液也呈酸性,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3.碱的通性碱在水溶液中电离生成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因而碱类都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即碱的通性.方法指导:学习碱的性质时既要掌握OH—具有的一般规律即通性,又要明确不同的阳离子所具有的特殊性。
如 Ca(OH)2溶液能与Na2CO3溶液反应,而 NaOH溶液却不与 Na2CO3溶液反应。
4.难溶性碱如Cu(OH)2、Fe(OH)3等的特性(1)大多数难溶性碱受热容易分解,如:Cu(OH)2=CuO+ H2O 。
酸碱盐知识点一、酸、碱、盐的组成酸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如:硫酸(H2SO4)、盐酸(HCl)、硝酸(HNO3)碱是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NH3·H2O)盐是由金属元素元素(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如:氯化钠、碳酸钠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原因:溶于水时离解形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二、酸12(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2)金属+ 酸→盐+ 氢气(3)碱性氧化物+ 酸→盐+ 水(4)碱+ 酸→盐+ 水(5)盐+ 酸→另一种盐+ 另一种酸(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312、碱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离解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 -)(1)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2)酸性氧化物+碱 → 盐+水(3)酸+碱 → 盐+水(4)盐+碱 → 另一种盐+另一种碱(反应物均可溶,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注:①难溶性碱受热易分解(不属于碱的通性)如Cu(OH)2 ΔCuO +H 2O2Fe(OH)ΔFe 2O 3+3H 2O②常见沉淀↓ BaSO 4↓ Cu(OH)2↓ F e(OH)3↓ Mg(OH)2↓BaCO 3↓ CaCO 3↓③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1、定义: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2、应用:(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2)处理工厂的废水(3)用于医药3、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114(2)pH 的测定: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 试纸用玻璃棒(或滴管)蘸取待测试液少许,滴在pH 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 (读数为整数)(3)酸雨:正常雨水的pH 约为5.6(因为溶有CO 2)pH<5.6的雨水为酸雨一、常见的盐 定义:能解离出金属离子(或NH 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二、粗盐提纯——去除不溶性杂质,得到的精盐中还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
2023年中考化学人教版(五四学制)专题强化--酸和碱一、单选题1.将2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25%的稀硫酸。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实验步骤:计算、量取、混匀、装瓶贴标签B.实验仪器: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细口瓶C.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D.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2.下列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蓝色的是A.澄清石灰水B.NaCl溶液C.稀硫酸D.KNO3溶液3.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室温(25℃)下往石灰水中不断加入氧化钙B.往Cu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C.碳酸钙高温分解D.往硫酸和盐酸的混合液中不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4.下列化学方程式与客观事实相符,且书写完全正确的是A .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22222MnO H O H +O ↑↑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2234Fe+3O 2Fe O 点燃C .用稀硫酸除铁锈:232442Fe O +H SO =FeSO +H OD .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2322CO +Ca OH CaCO +H O =↓ 5.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不正确的是 A .熟石灰呈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B .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吸附性强,可用做冰箱除味剂C .氮气的化学性质活泼,可用于食品充氮防腐D .浓硫酸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它做干燥剂 6.化学实验中常用到玻璃棒,下列操作中其用途不同的是A .溶解固体B .蒸发溶液C .过滤液体D .稀释浓硫酸7.某物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蓝色,关于该物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该物质可能是氢氧化铜 B .该物质一定是纯碱的水溶液C .可以将pH 试纸放入该物质的稀溶液中测其pHD .向该物质的水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溶液的pH 一定变小 8.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碘酒溶液中,酒精为溶质B .向水中加入蔗糖,导电性明显增强C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D .积雪的路而撒食盐、可以促进积雪融化9.如图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时,烧杯中溶液的pH 随滴入液体体积的变化曲线及相关的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B.当滴入液体体积为5mL时,烧杯内溶液呈酸性C.当滴入液体体积为7mL时,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D.当滴入液体体积为9mL时,烧杯内溶液中的微粒有2种10.化学实验中常会出现一些“出乎意料”的现象或结果,下列各项对相关异常情况的解释不合理的是实验验证氧气的化学性质除去粗盐中的泥沙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检验实验室制出的二氧化碳异常情况未看到火星四射滤液浑浊测定结果偏大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选项A.可能是温度未达到铁丝的着火点B.可能是滤纸破损C.可能是红磷的量不足D.可能是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A.A B.B C.C D.D11.某工厂排出的废水pH小于7,并含有较多的Cu2+,对环境污染严重。
一.选择题(共14 小题)酸碱盐综合专题1.下列有关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中,三者皆指同一物质的是()A.氧化钙、消石灰、CaO B.氯化氢、盐酸、HClC.碳酸钙、熟石灰、CaCO3 D.氢氧化钠、烧碱、NaOH2.浓硫酸和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液中()A.溶液的质量都增大B.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变小C.溶质的质量分数前者变大,后者变小D.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变大3.盐酸溶液中含有H+,能使石蕊溶液变红.在滴有紫色石蕊的稀盐酸溶液中,分别加入过量的下列物质,溶液仍为红色的是()A.CaOB.NaOHC.Na2CO3D.AgNO34.对反应X+3NaOH═3Y+Fe(OH)3↓的分析错误的是()A.X 中含有三价铁元素C.Y 中一定含有Na 元素B.Y 可能是NaNO3 D.X 可能是Fe2(SO4)35.下列试管壁内残留的固体物质不能用稀盐酸除去的是()A.盛放过生锈铁钉后留下的红棕色固体B.用氯化钡试液检验硫酸后留下的白色固体C.装氧化铜粉末后留下的黑色固体D.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 后留下的白色固体6.物质X 可发生下列所示的两个反应,①X+碱=盐+H2O,②X+金属氧化物=盐+H2O;则X 可能是()A.CaO B.H2SO4C.NaOHD.CO27.如图装置气密性良好,要使注射器的活塞向右移动,使用的液体M 和固体N 可能是()①稀盐酸和石灰石;②稀硫酸和锌;③水和氢氧化钠;④水和硝酸铵.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8.如图中两圆相交部分表示物质间反应的主要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 处溶液呈蓝色B.b 处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增加C.c 处产生白色沉淀D.d 处银白色固体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9.某同学进行碱的化学性质实验记录的现象中,与事实不相符的是()A.在Ca(OH)2 溶液中滴加几滴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B.在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变化C.在NaOH 溶液中通入CO2,没有白色沉淀生成D.在NaOH 溶液中加入CuSO4 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10.取三种植物的花瓣分别放在研钵中,加入酒精研磨,得到花汁.各取少许花汁,用酸和碱进行检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花汁在酒精中的颜色花汁在酸溶液中的颜色花汁在碱溶液中的颜色花的种类玫瑰粉红色粉红色绿色万寿菊黄色黄色黄色雏菊无色无色黄色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研磨花瓣过程中加入酒精是为了溶解其中的色素B.25℃时,遇到pH=10 的溶液,玫瑰花汁会变成粉红色C.可用雏菊花汁来区别H2SO4 和K2SO4 溶液D.上述三种花汁都能用作酸碱指示剂11.下列化学肥料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A.K2SO4 B.CO(NH2)2C.NH4NO3 D.NH4H2PO412.如图粗盐提纯的操作步骤中,不需要使用玻璃棒的是()A.操作ⅡB.操作ⅢC.操作ⅣD.操作Ⅴ13.某氯化钠溶液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钡和氢氧化钠溶液杂质,它们的质量比为 13:10.欲将两种杂质同时除去,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溶液,可选用的试剂组合是()A.硫酸和硫酸钠溶液,其质量比为 98:71 B.盐酸和硫酸钠溶液,其质量比为 73:142 C.盐酸和硫酸溶液,其溶质的质量比为 73:98 D.硫酸和硫酸镁溶液,其溶质的质量比为49:60二.填空题(共4 小题)14.室温下,将稀盐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利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而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1)如图所示,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反应是(填“吸热”或“放热”或“无热量变化”)反应.(2)在B 处溶液中加入石蕊溶液,溶液呈色.(3)C 处溶液的溶质是(填化学式).(4)B 到C 的过程中溶液的pH 逐渐(填“增大”或“减小”或“无变化”).(5)在C 点溶液中加入碳酸钙,现象为.15.某化学学习小组为了验证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选用了下列部分药品进行实验:①氢氧化钠溶液②硫酸铜溶液③稀盐酸④硝酸钾溶液(1)为了验证有水生成的复分解反应能发生,某同学选择了①和③.你认为除上述四种药品外,还需增加的一种试剂是,①和③能进行反应的实质是.(2)选择上面4 种物质中的两种进行实验,能验证有沉淀生成的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下列反应中,能验证有气体生成的复分解反应能发生的是(填字母).B.乙醇燃烧D.过氧化氢分解.A.锌与稀硫酸反应C.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16.安徽的定远盐矿享誉国内,通过晾晒海水或煮井盐水、盐湖水等,可以得到粗盐和多种矿产资源,如图是粗盐提纯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操作a 的名称是.该操作中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2)在蒸发操作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剰余的水分蒸干.(3)已知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在通电的条件下能够生成氧氧化钠、氢气和氯气.氢气是最淸沽的能源,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工业上可以利用氢气和氯气生产盐酸,写出盐酸的一种用途.17. 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 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B 是常用调味品,E、F 的俗称分别是熟石灰、纯碱,D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G 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人教版初中化学酸碱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酸碱盐的定义和性质。
2. 了解酸碱指示剂的作用。
3. 能够根据相关实验结果判断物质的酸碱性质。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酸碱盐的定义和性质。
难点: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和实验判断酸碱性质。
三、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架、白瓷钢针、PH试纸等。
2. 实验药品: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铜等。
3. 教学课件:包括相关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酸碱盐物质,引出酸碱盐的定义和性质。
2. 讲解:介绍酸碱盐的定义和常见性质,包括酸的性质、碱的性质以及酸碱的中和反应。
3. 实验操作: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不同物质的酸碱性质,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值等。
4. 分组讨论: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组讨论不同物质的酸碱性质,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5. 总结: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酸碱盐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六、作业布置:
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在笔记本上做好详细的总结。
2. 查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酸碱盐物质,并记录它们的性质和用途。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操作和讨论分组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酸碱盐的性质和应用,培养了他们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
但是在实验环节,需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操作规范,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
第十单元酸和碱知能优化训练中考回顾1.(2021浙江宁波中考)不同品牌洗手液的pH一般不同,25 ℃时四种洗手液的pH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洗手液a用蒸馏水稀释后pH减小B.洗手液b的酸性比洗手液a的酸性弱C.洗手液c能使石蕊溶液变蓝色D.洗手液d和洗手液a的混合液的pH可能等于7答案:A2.(2021广东深圳中考)小明在探究稀硫酸性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稀硫酸与紫色石蕊溶液反应后,溶液变蓝B.若能与X反应制取H2,则X是CuC.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有盐和水生成D.若与Y发生中和反应,则Y一定是NaOH答案:C3.(2020辽宁本溪中考)某物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蓝色,关于该物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物质可能是氢氧化铜B.该物质一定是纯碱的水溶液C.可以将pH试纸放入该物质的稀溶液中测其pHD.向该物质的水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溶液的pH一定变小答案:D4.(2021湖北荆州中考)物质X与Ba(OH)2在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Ba(OH)2 BaSO4↓+2Y,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可能为氯化铁B.X只能为硫酸C.Y可以为氢氧化铜D.Y不一定是水答案:D5.(2021福建中考)甲、乙、丙三种物质有如下转化关系:甲乙丙。
在不断搅拌下,往装有甲溶液的容器中逐滴加入稀盐酸依次发生了①②反应,同时测定容器中液体的透光强度(液体越浑浊,透光强度越小),结果如图。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乙难溶于水B.甲可能是NaOHC.QM段对应的反应是②D.E、F对应的液体组成不同答案:B6.(2020吉林中考)若利用碱的性质进行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A.分别加入少量Mg(OH)2固体,根据是否溶解,可鉴别稀盐酸和Na2CO3溶液B.分别加入适量水溶解,根据温度是否明显升高,可鉴别NaOH固体和NaCl固体C.分别加入Ba(OH)2溶液,根据是否产生沉淀,可鉴别MgCl2溶液和Na2SO4溶液D.分别加入熟石灰粉末研磨,根据是否产生氨味,可鉴别(NH4)2SO4固体和K2SO4固体答案:C7.(2019四川自贡中考)氧化铜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时,容器中溶液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中考化学《酸、碱和盐》专项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下列溶液中,不能导电的是A.食盐水B.汽水C.酒精溶液D.稀硫酸2.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A.海水、氧化镁、氢气B.氮气、冰水混合物、白酒C.空气、二氧化碳、果汁D.镁、四氧化三铁、氯化钠3.把氯化铜和铁粉的混合物加到一定量的盐酸中,搅拌,充分反应后,过滤。
取滤液加入少量铁粉,有气泡。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滤渣含铜和铁B.滤渣中含氯化铜与铜C.滤液中肯定含 FeCl2和CuCl2D.滤液中肯定含FeCl2和HCl4.下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
根据图示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生成两种物质B.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D.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5.下列活动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燃烧天然气炖小鸡B.用活性炭吸附冰箱里的异味C.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D.用石蕊溶液检验稀盐酸和石灰水6.分类法是初中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
下列各组物质分类正确的是()A.氧化物:H2O2、ZnSO4、COB.碱:Cu(OH)2、Ba(OH)2、KOHC.酸:H2CO3、H2SO4、NaHSO4D.盐:NH3•H2O、Ca3(PO4)2、AlCl3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为使配制更为准确,在量筒中配制100毫升10%的NaOH溶液B.为了防止滤液溢出,过滤时滤纸边缘应高于漏斗边缘C.测定溶液酸碱性时,为使现象更明显,加入的指示剂越多越好D.检验铵盐和碱共热时有无氨气放出,应将红色石蕊试纸用水湿润8.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除去 CO 2中的少量 CO :通入 O 2,点燃B .区别化肥 KCl 与 NH 4C1:取少量化肥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C .检验熟石灰是否变质:加入少量稀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D .除去氨气中混有的少量水蒸气:将气体通入足量的浓硫酸9.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中考化学《酸、碱、盐》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酸、碱、盐专题集训一、选择题1.(2019·吉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A.NaHCO3俗称小苏打B.CaCO3可用作补钙剂C.Na2CO3俗称火碱D.K2CO3属于钾肥2.(2019·常州)下列物质长期放置在空气中,溶液质量因发生化学变化而减小的是(D)A.NaCl溶液B.NaOH溶液C.浓盐酸D.石灰水3.(2019·临沂)人体内一些液体的正常pH范围如下:胆汁碱性强D.服用含氢氧化铝[Al(OH3)]的药物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4.(2019·广东)化学肥料是农作物的“粮食”,下列关于化学肥料的说法正确的是(C)A.尿素[CO(NH2)2]属于复合肥料B.大量施用化肥以提高农作物产量C.铵态氮肥与草木灰混用,会降低肥效D.棉花叶片枯黄,应施用硫酸钾等钾肥5.(2019·张家口二模)下图是某汽水的部分标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D)××汽水配料:水、白糖、果汁、柠檬酸、小苏打)A.胃酸不足者,可以适当喝这种汽水,补充酸B.该汽水中含有维生素CC.白糖、柠檬酸属于有机物,小苏打属于无机盐D.汽水中的气体是由小苏打与柠檬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的6.(2019·福建)t ℃时,加热烧杯中的石灰水,发现溶液变浑浊,测得此时溶液的pH>7。
关于溶液变浑浊的原因,同学们有两种观点:①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②Ca(OH)2与空气中的CO2反应。
他们设计以下方案进行探究,其中没有意义的是(C)A.将装有浊液的烧杯,用冷水冷却,恢复至t ℃,观察浑浊是否消失B.取适量浊液,过滤,往滤渣中加入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C.取适量浊液,过滤,往滤液中加入Na2CO3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D.其他条件不变,隔绝空气,再做一个加热石灰水的对比实验7.(2019·益阳)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过程中,涉及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等过程。
专题10 酸碱盐性质的探究1.(2013某某某某)稀盐酸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试剂,但下列实验中不宜使用稀盐酸的是A.除去熟石灰中的石灰石 B.除去铜粉中混有的铁粉C.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 D.清洗铁丝表面的锈迹【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熟石灰可以和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所以不能用稀盐酸来除去熟石灰中的碳酸钙,故A实验中不适宜使用稀盐酸;B、铜不能和稀盐酸反应,而铁能和稀盐酸反应,所以可以用稀盐酸除去铜粉中的铁粉,故B实验中适宜使用稀盐酸;C、碳酸钠可以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而氯化钠不能和稀盐酸反应,故C实验中适宜使用稀盐酸;D、铁锈可以和稀盐酸反应,故可以用用盐酸来除去铁丝表面的铁锈,但是要注意浸泡的时间,否则将会腐蚀铁丝,故D实验中适宜使用稀盐酸,因此选A。
考点:考查酸的化学性质2.(2013某某八地)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要使注射器中的活塞向右移动,使用的液体M和固体N可能是①稀盐酸和石灰石;②稀硫酸和锌;③水和氢氧化钠;④水和硝酸铵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①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瓶内压强增大,注射器中的活塞向右移动,故可能;②稀硫酸和锌反应生成氢气,使瓶内压强增大,注射器中的活塞向右移动,故可能;③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使瓶内压强增大,注射器中的活塞向右移动,故可能;④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瓶内压强减小,注射器中的活塞向左移动,故不可能,因此选B。
考点:考查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酸的化学性质3.(2013某某)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分别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用下表中的不同试剂进行实验。
下列选项错误的是选项所用试剂现象和结论A 硫酸铜溶液出现蓝色沉淀,则氢氧化钠过量B 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硫酸过量C 锌粒有气泡产生,则硫酸过量D 无色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则恰好完全反应【答案】BD【解析】试题分析: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无明显现象,将一定量的硫酸和氢氧化钠混合后,存在着如下情况: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的溶质只有硫酸钠,硫酸过量,溶液中的溶质有硫酸钠和硫酸,氢氧化钠过量,溶液的溶质有硫酸钠和氢氧化钠。
第一类基础型实验大题典例剖析例1(2011广州)雪碧是一种碳酸饮料,将少量的雪碧滴入到紫色石蕊试液中,然后再加热,溶液的颜色变化是()A.先变蓝后变紫B.变红后颜色不再改变C.先变无色后变红D.先变红后变紫A .二氧化硫B.一氧化碳C.二氧化碳D.氧气解析:本题考查碱的性质。
由题意可知,倒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后,气球膨大,说明烧瓶内部压强减小,则可判定瓶内气体能溶于氢氧化钠溶液或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瓶内压强减小,A项正确;一氧化碳既不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也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瓶内压强不变,B项错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瓶内压强减小,C项正确;氧气既不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又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瓶内压强不变,D项错误。
答案:AC【规律方法总结】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能够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但将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并没有明显的现象产生,因此可借用该题中的装置来验证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例3(2011潍坊)某同学在自己家厨房中找到一种白色粉末,到学校实验室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与现象如下:对此粉末成分判断正确的是A.该粉末一定是碳酸钠B.该粉末一定是碳酸氢钠C.该粉末一定是氯化钠D.该粉末可能是碳酸钠或碳酸氢钠解析:据题意可知,该白色粉末能溶于水,且能与盐酸反应生成能使澄清石灰(3)步骤三:再分别取少量未区别出的另外两种化肥于研钵中,各加入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放出的是。
因此可知,在使用该类化肥时,要避免与(填“酸”或“碱”)性物质混合施用,以防降低肥效。
有同学提出,氯化铵、硫酸钾也可用下列某种物质进行区分,你认为可行的是。
A.硝酸钡溶液B. 氯化钠溶液C.酚酞溶液D. 稀盐酸解析:(1)各类化肥的外观有较大的区别,从外观上看,氮肥和钾肥都是白色晶体,磷肥是灰白色粉末,因此从外观上可鉴别出磷矿粉;(2)能与盐酸反应且有气体放出的是碳酸氢铵,其余的肥料不与盐酸反应;(3)剩余两种肥料中加入熟石灰,研磨后,有刺激性气味放出的氯化铵,无现象的是硫酸钾。
专题七常见的酸和碱命题点1溶液的酸碱性与pH1. (2019北京)一些食物的pH范围如下,其中呈碱性的是()A. 柠檬汁(2.0~3.0)B. 番茄汁(4.0~4.4)C. 牛奶(6.3~6.6)D. 鸡蛋清(7.6~8.0)2. (2019宜昌)下列人体内的一些液体和排泄物的正常pH范围中,酸性最强的是()A. 血浆(7.35~7.45)B. 胃液(0.9~1.5)C. 唾液(6.6~7.1)D. 胆汁(7.1~7.3)3. (2019重庆B)头发油腻是因为油脂的分泌,清洗时碱性溶液效果更好。
从pH角度考虑效果最好的洗发水的pH为()A. 8B. 7C. 6D. 44. (2019天津)一些物质的近似pH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第4题图A. 苹果汁的酸性比纯鲜牛奶的酸性弱B. 肥皂水的碱性比炉具清洁剂的碱性强C. 厕所清洁剂与炉具清洁剂能混用D. 人被某些蚊虫叮咬后可涂抹肥皂水以减轻痛痒5. (2019铁岭)下列常见的三种溶液:①澄清石灰水①食盐水①食醋,pH大小关系是()A. ①>①>①B. ①>①>①C. ①>①>①D. ①>①>①6. (2019本溪)下列有关溶液酸碱性的说法错误的是()A. pH=7的溶液呈中性B. pH>7的溶液一定呈碱性C. pH<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D. 酸溶液的pH越小酸性越强7. (2019滨州)下列有关测定氢氧化钠溶液pH的实验操作或描述,你认为正确的是()A. 用镊子夹取pH试纸直接伸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测量B. 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再用滴管吸取氢氧化钠溶液滴到pH试纸上测量C. 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氢氧化钠溶液滴到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D. 用pH试纸测得该氢氧化钠溶液的pH=12.68. (2017北京)如图所示,在白色点滴板1~6的孔穴中,分别滴加2滴紫色石蕊溶液。
第8题图(1)孔穴6中溶液变为蓝色,说明碳酸钾溶液显____________(填“酸性”或“碱性”)。
中考化学实验过关专题酸碱盐第一类基础型实验大题典例剖析例1(2011广州)雪碧是一种碳酸饮料,将少量的雪碧滴入到紫色石蕊试液中,然后再加热,溶液的颜色变化是()A.先变蓝后变紫B.变红后颜色不再改变C.先变无色后变红D.先变红后变紫【解析】雪碧中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加热时,碳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碳酸不再存在,因此溶液又变成了紫色。
答案:D【规律方法总结】溶液酸碱性的判断以及指示剂的变色情况一般与工农业生产、社会实践、生活实际等联系起来,解答此题主要是掌握好溶液的酸碱性使指示剂的变色情况。
例2如图8-1-1所示,在烧瓶里收集满某种气体,烧瓶用带导管(导管一端事先已经绑好一个气球)的胶塞塞紧。
当拔开胶塞迅速倒入浓氢氧化钠溶液,立即塞紧振荡,可以看到气球逐渐膨大.瓶中气体可能是()A.二氧化硫B.一氧化碳C.二氧化碳D.氧气解析:本题考查碱的性质。
由题意可知,倒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后,气球膨大,说明烧瓶内部压强减小,则可判定瓶内气体能溶于氢氧化钠溶液或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瓶内压强减小,A项正确;一氧化碳既不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也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瓶内压强不变,B项错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瓶内压强减小,C项正确;氧气既不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又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瓶内压强不变,D项错误。
答案:AC【规律方法总结】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能够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但将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并没有明显的现象产生,因此可借用该题中的装置来验证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例3(2011潍坊)某同学在自己家厨房中找到一种白色粉末,到学校实验室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与现象如下:对此粉末成分判断正确的是A.该粉末一定是碳酸钠B.该粉末一定是碳酸氢钠C.该粉末一定是氯化钠D.该粉末可能是碳酸钠或碳酸氢钠解析:据题意可知,该白色粉末能溶于水,且能与盐酸反应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据此可确定白色粉末是含有CO32一离子或HCO3一的盐,故该粉末可能是碳酸钠或碳酸氢钠。
答案:D【规律方法总结】碳酸盐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据此可利用盐酸和澄清石灰水检验碳酸盐的存在。
例4 (2011天津)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识别化肥的探究活动,他们对氢化铵、碳酸氢铵、硫酸钾、磷矿粉四种化肥的实验探究步骤如下:(1)步骤一:取上述四种化肥各少量分别放入试管,观察,从外观上即可与其他化肥区别出来的是。
(2)步骤二:在装有另外三种化肥的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稀盐酸,有气体产生的是。
(3)步骤三:再分别取少量未区别出的另外两种化肥于研钵中,各加入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放出的是。
因此可知,在使用该类化肥时,要避免与(填“酸”或“碱”)性物质混合施用,以防降低肥效。
有同学提出,氯化铵、硫酸钾也可用下列某种物质进行区分,你认为可行的是。
A.硝酸钡溶液B. 氯化钠溶液C.酚酞溶液D. 稀盐酸解析:(1)各类化肥的外观有较大的区别,从外观上看,氮肥和钾肥都是白色晶体,磷肥是灰白色粉末,因此从外观上可鉴别出磷矿粉;(2)能与盐酸反应且有气体放出的是碳酸氢铵,其余的肥料不与盐酸反应;(3)剩余两种肥料中加入熟石灰,研磨后,有刺激性气味放出的氯化铵,无现象的是硫酸钾。
铵态氮肥与碱类物质会释放出氨气,进而降低肥效,因此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氯化铵和硫酸钾还可以利用阴离子的不同来选择试剂进行鉴别,可根据SO42-能与Ba2+反应生成沉淀的原理,选择硝酸钡来鉴别。
答案:(1)磷矿粉(2)碳酸氢铵(3)氯化铵碱 A【规律方法总结】找出某一物质的性质与其他物质的不同之处入手,加入的试剂必须与其他物质反应时现象不一样才能区别。
中考真题分析1.(2011天津)某同学描述的有关实验现象如下,你认为正确的是()A.潮湿的天气打开浓盐酸瓶塞,瓶口出现白色烟雾B.棉麻织物点燃时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C.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D.生铁放入过量的稀盐酸中,产生气泡,固体完全溶解解析:实验现象的描述是化学实验考查的重点和热点,要注意在该条件下是否能发生反应,还要能区分叙述产物与描述现象的不同,“烟”与“雾”,“光”与“火焰”的不同,白色与无色的不同等。
答案:C2.(2010宽甸)小勇在化学晚会上观看了“瓶吞鸡蛋”的魔术(如下图8-1-2),看到鸡蛋被吞进瓶内。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小勇思考:瓶能吞蛋,能不能吐蛋呢?他进行了如上图8-1-3的实验,结果鸡蛋吐了出来。
他加入的试剂P是(写溶液名称),吐蛋的原理是解析:本题设计新颖,以往的考题主要是考查“瓶吞鸡蛋”的原理,很少设计鸡蛋吐出的题目。
解题时只要把握住“瓶吞鸡蛋”是因为瓶内压强减小、“瓶吐鸡蛋”是因为瓶内压强增大的原理即可。
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吸收使瓶内的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鸡蛋进入瓶内;依据碳酸钠与酸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因此可加入的试剂是稀盐酸等酸,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使瓶内的压强增大,蛋被吐出。
答案:2NaOH+ CO2=Na2CO3+H2O 稀盐酸(或稀硫酸、稀硝酸等)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产生大量的气体,使瓶内压强增大1. (2012•铜仁)简述在实验室如何稀释浓硫酸。
解析:实验室中稀释浓硫酸时,禁止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应该将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地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答案: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慢地注入水中,用玻璃棒不断搅动.4.(2011烟台)无土栽培是利用营养液栽培作物的一种方法。
(1)下列化学肥料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填序号)。
①硝酸铵 ②磷酸二氢铵 ③硝酸钾 ④硫酸钾(2)某同学要在实验室配制150g 溶质质量分数为2%的硝酸钾溶液,需要硝酸钾的质量为 g 。
(3)现有一种无色的营养液,可能由KNO 3、Ca(NO 3)2、K 2CO 3、KCl 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其成分,某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图8-1-4所示的实验。
根据以上实验,请你进行有关推断。
①由实验1可确定原营养液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 ;②根据实验1、实验2推测原营养液的组成可能有 种情况;③若测得原营养液中K +和Cl 一的数目之比为1:1,则原营养液的组成中的溶质是解析:只含有N 、P 、K 中一种元素的化肥是氮、磷、钾肥,含二种或两种以上是复合肥。
解答本题要根据实验现象推测,营养液中的物质能否共存是关键;由实验1的实验现象可知,营养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钙;然后再根据营养液中碳酸钾不能共存可知,营养液中一定不含碳酸钾;再根据实验2的实验现象可知,营养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钾;而硝酸钾是可能存在的物质,故营养液的组成可能存在两种情况。
若原营养液中K +和Cl 一的数目之比为1:1,说明营养液中一定不含有硝酸钾,故营养液中的溶质只含有硝酸钙和氯化钾。
答案:(1)②③ (2)3 (3)①K 2CO 3 ②2 ③KCl 、Ca(NO 3)2【规律方法总结】在解题时不要只注重实验1、实验2的分析,而忽视了营养液中的成分能否共存而导致推断出错误答案。
对于可能含有的物质,常常就是对整个现象不会造成影响的物质,可以是没有现象,图8-1-4 实验2实验1也可以与现象相符,这一点需要注意。
过关检测1. (2012烟台)实验小组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规律,得到如图所示曲线。
下列有关该实验事实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B.B点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C.A点时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D.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1.BC 解析:该实验的pH由大变小,是将盐酸滴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A点的pH大于7,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B点的pH等于7,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除了氯化钠外,还含有氯化氢。
2.(2010柳州)向一定的盐酸和氯化钙溶液的混合物中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且参加反应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8-1-6所示。
则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过程中没有气泡B.a点所处状态的溶液中溶质只有一种C.b点比c点所处状态的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小D.ab线段上任意一点对应溶液的pH=72.D 解析:滴入的碳酸钠溶液先与混合溶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产生的二氧化碳不能与氯化钙发生反应,因此反应过程中有气泡冒出,A项不正确;图中a点为碳酸钠与溶液中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除含有未反应的氯化钙外,还含有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的氯化钠,故B项不正确;图中b点为溶液中盐酸、氯化钙恰好与所滴入的碳酸钠完全反应,此后再滴加碳酸钠溶液不再发生反应,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不再增加,因此随碳酸钠的继续加入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即b 点比c点所处状态的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大,故C项不正确;ab线段上任意一点对应溶液均是氯化钙与氯化钠的混合溶液,此两种溶质的溶液均呈中性,即溶液的pH等于7,故D项正确。
3.(2011济宁)小林的妈妈把家庭久置不用的食盐、纯碱、漂白粉(主要成分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和生石灰干燥剂中的一种或几种打包准备扔掉。
小林为研究白色粉末的组成,将其带到实验室,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1)将部分粉末放人烧杯中,加适量水充分搅拌后,得到白色浊液,杯壁温度无明显变化,他推断:粉末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一定没有_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_;(2)向实验(1)的浊液中滴加酚酞试剂,浊液变红。
查阅资料知食盐、氯化钙溶液呈中性他又得出粉末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
经反思,小林感觉实验设计还不完善,不能确定粉末中是否含有食盐。
3.(1)漂白粉生石灰 纯碱、食盐(2)纯碱解析:根据题目〔1)的描述的“白色浊液”,可以得出该粉末中一适含有漂户决分,因为漂白粉中的碳酸钙难溶于水;根据‘杯壁温度无明显变化”,可以推断出该粉末甲一定没有王石灰,因为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会产生热量;可能含有纯碱和食盐。
纯碱的水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4.(2011南充市)向下表中的甲物质中逐滴加入乙物质溶液至过量,反应生成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关系符合如下曲线描述的是 ( )4.D 解析:A 、铜锌的混合物粉末中加入稀盐酸,锌与盐酸反应马上会生成氢气;B 、盐酸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马上会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C 、氯化钠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钙离子与碳酸根离子马上会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D 、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先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当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把盐酸中和完后,氢氧化钠溶液才与氯化铜反应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5.(2011泸州)请根据下面图一、图二的有关信息,按题目要求回答问题:沉淀或气体的质乙的质量(1)图一是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时溶液温度与盐酸溶液体积之间的变化关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