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工程简答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2
一、判断、改错 ( 4×4′)1.系统工程产生的背景:必要性(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技术发展)、可能性2.都江堰水利工程概括:功能或需求的确立—工程的起点;资料收集(情景调查);目标确定;实现目标的方案;多方案的综合、分析、组合、选择;实施3.钱学森对我国系统工程发展贡献大,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军事运筹研究机构—“作战研究处”4.系统工程的四类基本问题【排序(系统评价)、组集(多元相关分析与聚类分析)、适度(系统仿真方法)、联接】5.系统功能指的是系统在环境中所起的作用,或系统完成任务以及完成任务的能力,系统功能是相对环境来说的,环境是系统功能作用的舞台。
系统行为指的是一个系统输入作用于系统所引起的输出,反映系统对系统输入的响应程度。
系统响应时间的快慢和强度的大小是系统的重要性质,系统行为是系统结构和系统输入的函数,或者说系统行为是系统自身特性的表现,但与环境有关。
案例:能源对企业的影响6.无论用哪一种系统工程方法去处理问题,其基本原则都是把要研究对象作为一个系统,从整体性角度去分析、组织和管理。
7.系统工程的重点研究对象——社会经济系统(遵循因果律、多重反馈、反直观性、较强的非线性特征、时滞(延迟)效应、大惯性、不适应做直接试验、因果有时在空间上分离)8.系统工程方法论指的是处理复杂系统问题的基本观点(整体、综合、层次、优化等)和方法论层次上各种方法的总和9.供求关系中,供应曲线S和需求曲线D的交点称为平衡点,平衡点的稳定性取决于这一点附近曲线斜率的绝对值k D和k S,那么平衡点稳定的条件是(k D<k S)。
二、名词解释 (2×5′)1、系统定义:(汪应洛教授“系统是有特定功能的、相互间具有联系的许多要素所构成的一个整体”。
)系统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元素,这些元素可以称为要素(主要元素)、部分、或者子系统;系统的元素之间存在着各种简单或复杂的关系或联系;系统是其所有元素与全部关系综合而成的有机整体,或称为有机统一体;具有一定的边界,作为更大系统的子系统存在。
一、名词解释
1、生产系统:是指在正常情况下支持单位日常业务运作的信息系统。
它包括生产数据、生产数据处理系统和生产网络。
2、系统工程:从整体出发合理开发、设计、实施和运用系
统的工程技术,利用电子计算机作为工具,对系统的结构、要素、信息和反馈等进行分析,以达到最优规划、最优设计、最优管理和最优控制的目的。
3、当对各评价项目的重要性可作出定量估计时,古林法比
逐对比较法前进了一大步。
他是确定指标权重和方案权重的基本方法。
4、风险决策:是在多种不定因素作用下,对2个以上的行动方案进行选择,由于有不定因素存在,则行动方案的实施结果其损益值是不能预先确定的。
“
5、效用:是指对于消费者通过消费或者享受闲暇等使自己的需求、欲望等得到的满足的一个度量。
6、任何系统分析都以一定的信息为基础,层次分析法[1](AHP)的信息基础主要是人们对每一层次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给出的判断,这些判断用数值表示出来,写成矩阵形式就是判断矩阵。
判断矩阵是AHP工作的出发点,构造判断矩阵是AHP的关键一步。
二、简答题
1、系统思想是一般系统论的认识基础,是对系统的本质属性(包括整体性、关联性、层次性、统一性)的根本认识。
系统思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根据系统的本质属性使系统最优化。
2、切克兰德方法论内容和工作过程
①认识问题
②根底定义
③建立概念模型
④比较及探寻
⑤选择
⑥设计与实施
⑦评估与反馈。
实用文档1、安全系统工程定义:是指采用系统工程方法,识别、分析、评价系统中的危险性,根据其结果调整工艺、设备、操作、管理、生产周期和投资等因素,使系统可能发生的事故得到控制,并使系统安全性达到最好的状态。
3. 系统安全分析是安全系统工程的核心内容。
2、安全系统工程的内容:是专门研究如何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确保实现系统安全功能的科学技术。
其主要技术手段有系统安全分析、系统安全评价和安全决策与事故控制。
3、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论: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是依据安全学理论,在总结过去经验型安全方法的基础上日渐丰富和成熟的。
概括起来可以归纳为如下五个方面:1.从系统整体出发的研究方法2.本质安全方法3.人机匹配法4.安全经济方法5. 系统安全管理方法4、安全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安全系统工程作为一门科学技术,有它本身的研究对象。
任何一个生产系统都包括三个部分, 即从事生产活动的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生产必需的机器设备、厂房等物质条件,以及生产活动所处的环境。
这三个部分构成一个“人-机-环境”系统,每一部分就是该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称为人子系统、机器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
5、安全系统工程的任务:识别危险源2.、分析、预测危险源有触发因素作用而引发事故类型及后果3.设计和选用安全措施方案、进行安全决策4.安全措施和对策的实施5.对措施效果作出总体评价6.不断改进、以求最佳效果、使系统达到最佳的安全状态、实用文档6、安全系统工程的一般步骤1.收集资料,掌握情况2.建立系统模型3.危险源识别与方案比较4.最优化决策5.决策计划的执行与检查7、系统工程的三维结构:按时间顺序分为七个阶段,又把每个阶段按解决问题的逻辑关系分为七个步骤,同时考虑完成各个阶段和步骤所需要的专业知识,组成依个空间结构,即时间维,逻辑维和知识维8、系统分析的要素:系统分析的要素有目标、方案费用效果、模型和评价基准1.目标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对系统对象设计所期望的结果和方向,是目的的具体化,是系统分析的出发点。
系统工程原理答案1. 系统工程原理系统工程原理,是指在设计、开发、实施和管理复杂系统时遵循的一系列基本原则和方法。
它旨在确保系统能够满足用户需求,具有高性能、高可靠性和高可维护性。
2. 综合性系统工程原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计算机科学、控制工程、电子工程、信息科学等。
只有综合各种学科知识,才能够全面理解和运用系统工程原理。
3. 系统思维系统工程原理强调系统思维的重要性。
系统思维是指将问题看作一个整体,而不是把它们看作单独的部分。
通过系统思维,能够更好地分析问题,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
4. 需求分析在系统工程原理中,需求分析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它旨在准确地理解用户需求,并将其转化为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只有明确了需求,才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和开发。
5. 设计与开发系统工程原理强调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过程。
设计是指根据需求分析,制定系统的架构和功能模块。
开发是指根据设计,编写程序代码,实现系统的功能。
设计与开发的过程要遵循系统工程原理中的各项准则和方法。
6. 测试与评估系统工程原理中,测试和评估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测试是指对系统进行功能性、性能和可靠性等各方面的验证,以确保系统能够达到设计要求。
评估是指对系统的整体效果进行评估,包括用户满意度、性能指标等。
7. 集成与部署在系统工程原理中,集成与部署是最后的步骤。
集成是指将系统的各个模块进行组合,形成完整的系统。
部署是指将系统安装到目标环境中,并进行调试和优化,确保系统可以正常运行。
8. 维护与管理系统工程原理中,维护和管理是长期的任务。
维护是指对系统进行修复和升级,保持其正常运行和满足用户需求。
管理是指对系统的整体进行监控和调度,以保证系统的高性能和高可靠性。
综上所述,系统工程原理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综合性、系统思维、需求分析、设计与开发、测试与评估、集成与部署、维护与管理等。
只有合理运用系统工程原理,才能够设计、开发和管理出高性能、高可靠性的复杂系统。
《系统工程学》题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系统工程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A. 自然系统B. 人造系统C. 社会系统D. 生态系统2.下列哪项不是系统工程的基本特点?A. 整体性B. 综合性C. 科学性D. 分散性3.在系统工程方法中,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霍尔三维结构?A. 时间维B. 逻辑维C. 知识维D. 资源维4.系统分析的主要目的是:A. 系统设计B. 系统优化C. 系统评价D. 问题诊断5.下列哪项不是系统模型的基本类型?A. 物理模型B. 数学模型C. 概念模型D. 仿真模型6.在系统评价中,常用的方法之一为:A. 成本效益分析B. 敏感性分析C. 可靠性分析D. 所有选项都是7.系统工程中的“黑箱”方法是指:A. 不考虑系统内部结构的方法B. 只考虑系统输入和输出的方法C. 只考虑系统内部结构的方法D. 同时考虑系统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的方法8.下列哪项不是系统工程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A. 项目计划制定B. 项目风险分析C. 项目团队组建D. 项目质量控制9.系统仿真在系统工程中的主要作用是:A. 系统分析B. 系统设计C. 系统实验D. 系统评价10.系统工程方法在军事领域的主要应用是:A. 武器系统设计B. 战术策略制定C. 军事演习组织D. 所有选项都是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系统工程学是一门研究系统的______、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的工程技术学科。
2.系统工程方法的核心思想是______。
3.在系统工程中,系统的基本特性包括整体性、关联性、______和动态性。
4.系统工程V模型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______、系统集成和系统验收等阶段。
5.在系统评价中,常用的指标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______。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系统工程学只研究人造系统,不研究自然系统。
()2.系统工程方法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方法。
()3.系统分析是系统工程方法的第一步。
一.概念题。
1.系统工程:是以系统为研究对象,以达到总体最佳效果为目标,为达到这一目标而采取组织、管理、技术等多方面的最新科学成就和知识的一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
2.安全系统工程:安全系统工程就是应用系统工程的原理与方法,分析、评价及消除系统中的各种危险,实现系统安全的一整套管理程序和方法体系。
3.可靠性:指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二.简答题。
1.系统具有哪些特征?①整体性。
②相关性。
③目的性。
④有序性。
⑤环境适应性2.安全系统有哪些特点?①系统性。
②开放性。
③确定性与非确定性。
④有序与无序的统一体。
⑤突变性或畸变性3.安全系统工程的主要技术手段是什么?①系统安全分析。
②系统安全评价。
③安全决策与事故控制4.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有哪些方法?①从系统整体出发的研究方法②本质安全方法③人-机匹配法④安全经济方法⑤系统安全管理方法5.安全系统工程的应用特点是什么?①系统性②预测性③层序性④择优性⑤技术与管理的融合性三.论述题1.谈谈你对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解和认识。
安全系统工程是采用系统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预先识别、分析系统存在的危险因素,评价并控制系统风险,使系统安全性达到预期目标的工程技术。
⑴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是安全科学和系统科学。
它是工矿企业劳动安全卫生领域的系统工程。
⑵安全系统工程追求的是整个系统的安全和系统全过程的安全。
⑶安全系统工程的重点是系统危险因素的识别、分析,系统风险评价和系统安全决策与事故控制。
⑷安全系统工程要达到的预期安全目标将是系统风险控制在人们能够容忍的限度以内,也就是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最经济、最有效地控制事故,使系统风险在安全指标以下。
2.论述安全系统工程的研究内容。
⑴系统安全分析⑵系统安全评价⑶安全决策与事故控制四.计算题1、计算如下图所示的泵、阀门输送系统失败的概率:(5 分)失败的概率为:P=1-A1B1C1=1-0.7695=0.2305。
系统工程考试试题及答案系统工程考试试题及答案系统工程是一门涉及多个学科的综合性学科,旨在解决复杂系统的问题。
在考试中,主要考察考生对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以下是可能的考题及参考答案。
1、选择题题目:下列哪个不是系统工程中的核心概念? A. 系统 B. 模块 C. 反馈 D. 复杂性答案:B. 模块解释:系统工程中的核心概念包括系统、反馈、复杂性等,而模块并不是核心概念。
模块是系统中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可以单独进行设计、制造、调试和试验。
2、填空题题目:请填写下列语句的缺失部分:“_____是系统的一个基本特征。
”答案:系统性解释:系统性是系统的一个基本特征,指系统由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多个组成部分组成,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和动态性等特征。
3、判断题题目:系统的性能通常取决于其组成部分的性能,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答案:×解释:系统的性能不仅取决于其组成部分的性能,还取决于这些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
因此,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4、简答题题目:请简述系统工程的定义及其应用领域。
答案:系统工程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旨在解决复杂系统的设计和优化问题。
它采用系统思想和方法,将问题分解为多个相互作用的组成部分,并利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技术等工具进行分析和优化。
系统工程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制造、能源、通信等领域。
在这些领域中,系统工程的应用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降低成本、减少风险等。
5、综合题题目:请结合实际案例,说明系统工程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应用。
答案:系统工程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在飞机设计中,系统工程可以应用于从设计到制造的整个过程。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飞机的气动性能、结构强度、重量控制等多个方面,并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
在制造中,需要保证每个零部件的质量和精度,并进行各种试验和测试,以确保飞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此外,系统工程还可以应用于飞机的维护和修理,以提高维修效率和质量。
1.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是:组织化的大规模复杂系统;2.系统的定义:由两个以上的有机联系、相互自作用的要素组成,具有特定功能、结构很环境的整体;3.该定义的四个要点:系统及其要素、系统和环境、系统的结构、系统的工程;4.系统的一般属性:整体性是系统最基本、最核心的特性、是系统性最集中的体现;、关联性构成系统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环境适应性、目的性、层次性;简答:1.说明系统的一般属性的含义,并据此归纳出若干系统思想或观点;整体性:是系统最基本、最核心的特性,是系统性最集中的体现;关联性:构成系统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同时,所有要素均隶属于系统整体,并具有互动关系; 环境适应性:环境的变化必然引起系统功能及结构的变化;系统必须首先适应环境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使环境得到持续改善;目的性、层次性系统思想或观点:比如:从综合系统的整体性和目的性,可归纳出整体最优的思想;5.系统工程所研究对象系统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系统工程工程和属性多样性,由此带来的多层目标间经常会出现相互消长、或冲突的关系;系统通常由多维且不同质的要素所构成;一般为人—机系统,而人及其组织或群体表现出固有的复杂性;由要素间相互作用关系所形成的系统结构日益复杂化和动态化;大会莫复杂性系统还具有规模庞大及经济性突出等特点;6.系统的类型: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实体系统和概念系统;动态系统和静态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举例:现在工业企业及其生产经营活动具有许多系统性特征;首先,工业企业及其生产经营是一个由人、财、物信息等基本要素构成的整体性系统;其次工业企业是一个投入—产出系统;第三,工业企业是个开放系统;第四,宫爷爷接生产经营过程形成一个具有自适应能力的动态系统过程;7.系统工程的概念:指是从整体出发、合理开发、运行和革新一个大规模复杂系统所需思想、理论、方法论、方法和技术的总称,属于一门综合性的工程技术;8.系统工程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9.系统工程方法的思想和及应用要求:需要确立系统的观点系统工程工作的前提、总体最优及平衡协调的观点目的、综合运用方法和技术的观点解决问题的手段、问题导向和反馈控制的观点有效的保障;10.系统工程方法的特点:系统工程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系统工程是一般采用先决定整体框架、后进入内部详细设计的程序;系统工程试图通过将构成事物的要素加以适当配置来提高整体工程,其核心思想是“综合即创造”;系统工程属于“软科学”;科学性与艺术性兼容;多领域,多科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集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结合;需要有关各方面的人员,组织等的协作;11.系统工程方法论:指分析和解决系统开发、运作及管理实践中的问题所遵循的工作程序、逻辑步骤和基本方法;踏实系统工程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总体框架;12.系统工程的应用领域: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工程;研究工程项目的总体设计、可行性、国民经济评价、工程进度管理、工程质量管理、风险投资分析、可靠性分析、工程成本效益分析等;13.霍尔三维结构集中体现了系统工程方法的系统化、结合化、最优化、程序化和标准化等特点,是系统工程方法论的重要基础内容;14.霍尔三维:时间维:是系统工程的工作阶段或进程;系统工程工作从规划到更新的整个过程或寿命周期分为七个阶段:规划阶段、设计阶段、分析或研制阶段、运筹或生产阶段、系统实施或“安装”阶段、运行阶段、更新阶段;逻辑维:是指系统工程每阶段工作所应遵循的逻辑顺序和工作步骤;一般分为七步:百名问题、系统设计、系统综合、模型化、最优化、决策、实施计划;知识维和专业维15.霍尔三维结构核心内容是最优化;其特点:强调目标明确、核心内容是最优化、认为现实问题基本上度可以归纳为工程系统问题、应用定量分析手段求最优解、研究方法上的整体性三维、技术运用上的综合性知识维、组织管理上的科学性时间维和逻辑维、系统工程工作的问题导向性;16.切克兰德方法论主要内容和工作过程:认识问题、根底定义、建立概念模型、比较及探索、选择、设计与实施、评估与反馈;17.霍尔三维结构和切克兰德方法论的异同点:相同点:均为系统工程方法论,均以问题为起点、具有相应的逻辑过程不同点:霍尔方法论主要以工程系统为研究对象,而切克兰德方法论更适合对社会经济和经营管理等“软”系统问题研究;前者的核心的问题是优化问题,而后者的核心内容是比较学习;前者更过的是关注定量分析,后者比较强调定性或定性与定量有机结合的基本方法; 18.系统分析的定义:指是运用建模及预测、优化、仿真、评价等技术对系统的各有关方面进行定性与定量两结合的分析,为选择最优或满意的系统方案提供决策依据的分析研究过程19.系统分析的基本要素:问题、目的及目标目的具有整体性和唯一性,目标具有从属性和多样性、方案、模型、评价、决策者简答:.4、系统分析的要素有哪些并简述各自的含义;系统分析的6个基本要素:问题:一方面代表研究对象,或称对象系统;另一方面表示现实系统与目标系统的偏差;目的及目标:目的是对系统的总要求,具有整体性和唯一性;目标是系统目的的具体化,具有从属性和多样性;方案:方案是达到目的及目标的途径;模型:由说明系统本质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构成;是研究与解决问题的基本框架,起到帮助认识系统、模拟系统和优化与改造系统的作用,是对实际问题的描述、模仿和抽象;评价:即评定不同方案对系统目的的达到程度;决策者:系统问题中的利益主体和行为主体;5、如何正确理解系统分析的程序系统分析的基本过程:认识问题→探寻目标→综合方案→模型化→优化或仿真分析→系统评价→决策;并非对所有问题进行系统分析都要履行这些环节,而是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有所侧重或只涉及其中一部分环节;但认识问题、综合方案、系统评价等过程通常必不可少;6、初步系统分析有何意义如何做好这项工作认识问题、探寻目标及综合方案构成了初步的系统分析;What:研究哪些问题,问题与哪些因素相关why:为什么要研究该问题,期望达到的状态是什么where:系统边界和环境如何when:分析的是什么时候的情况who:问题与谁直接相关how:如何实现系统的目标状态这些是使系统分析走上正轨的过程,又是使系统分析人员和决策者一起进入角色的过程;8、进行系统分析的原则和要求有哪些为什么1坚持问题导向:帮助决策者解决实际问题,是系统分析的目的2以整体为目标:以整体最优为核心的系统观点是系统分析得前提条件;3多方案模型分析和选优:对多个方案进行模型化及优化或仿真计算,尽可能得到定量化的分析结果,是系统分析的核心内容;4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系统分析的基本手段;5多次反复进行:系统分析成功的重要保障;20.系统分析的程序:认识问题、探寻目标、综合方案、模型化、优化或仿真分析、系统评价、决策;前三个为初步分析定性分析,第四五个为规范分析定量分析,第六七个为综合分析评价21.应用系统分析的原则:坚持问题导向、着眼整体、权衡优化、方法集成其主要特点及相应的要求:坚持问题导向、以整体为目标、多方案模型分析和选优、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多次反复性进行;22.创新方案的产生技术:提问法、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群体决策支持系统、情景分析发;23.模型的三个特征:它是现实世界部分的抽象或模仿、它是由那些与分析的问题有关因素构成的、它表明了有关因素间的相互关系;24.模型化就是为了描述系统的构成和行为,对实体系统的各种因素进行适当筛选,用一定方式数学、图像等表达系统实体的方法;简答:1、系统模型有哪些主要特征模型化的本质和作用是什么主要特征:它是现实世界部分的抽象或模仿;它是由那些与分析问题有关的因素构成的;它表明了有关因素间的相互关系;模型化的定义:为描述系统的构成和行为,对实体系统的各种因素进行适当筛选,用一定方式数学、图像等表达系统实体的方法;本质:利用模型与原型之间某方面的相似关系,在研究过程中可以用模型来代替原型,通过对模型的研究得到关于原型的一些信息;作用:模型本身是人们对客体系统一定程度研究结果的表达;这种表达是简洁的、形式化的;模型提供了脱离具体内容的逻辑演绎和计算的基础,这会导致对科学规律、理论、原理的发现;利用模型可以进行“思想”试验;。
(1)Four Basic Attributes of the System1 Assemblage: A system consists of a plural number of distinguishable units (elements, components, factors, subsystems, etc.), which may be physical or conceptual, natural or artificial. School systems2 Relationship: The systems point of view also recognizes that a problem and its solution have many elements or components, and 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relations among them.For example, grades are one mechanism(机制)for interaction between professors and students. Grades serve a purpose, intended or not。
3 Goal-seeking: An actual system as a whole performs a certain function or aims at single or multiple objectives.An objective that is measurable by any means is called a goal/target. A 'manufacturing system' effectively converts resources of production into produced goods (products), attaining an objective that creates high utilities by adding values to the raw materials, resulting in superior quality, cost and delivery.4 Adaptability to environment: A specific, factual system behaves so as to adapt to the change in its surroundings, or external environment. A 'business system' is a self-organizing system, in that it generates a diversified variety of activities, resulting in economies of scope.(2)Systems Defined1 Abstract (or basic) definition: A system is a collection of recognizable units having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units.2 Structural (or static) definition: A system is a collection of recognizable units having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units, aiming at specified single or multiple objectives subject to its external environment.3 Transformational (or functional) definition: A system receives inputs from its environment, transforms them to outputs, and releases the outputs to the environment, whilst seeking to maximize the productivity of the transformation4 Procedural (or dynamic) definition: A system is a procedure----a series of chronological, logical steps by which all repetitive tasks are performed.(3)systems engineering knowledge comprised1 knowledge principles2 Knowledge practices3 Knowledge perspectives(4) methodological frameworks and life cycles3 phases: definition, development, deployment3 steps: issue formulation, issue analysis, issue interpretationLife cycles: system planning and marketing; research, development, test and evaluation; system acquisition or production.(5) The general situation assessment process1 We make general observations of as many pertinent(有关的)aspects of the situation around us as is possible in order to identify or confirm the descriptive scenario or status quo(现状).2 We see if this information indicates a change 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If there is no change, we go back to step 1. If there is a change, we proceed to step 3.3 We identify or formulate a number of alternative hypotheses that may describe the new situation, or descriptive scenario.4 We attempt to determine if any more information inputs are required for deciding which alternative hypothesis is the most likely one.5 We obtain the required information from such input sources as a priori predefined stored information, human observations, human knowledge, or sensor measurements.6 We process this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to confirm or disconfirm each of the alternative hypotheses.7 We identify the hypotheses with the highest probability (ies) of being true and identify the associated situation assessment with some appropriate quantification of our confidence in the assessment.8 We determine if the assessment confidence for describing the situation is sufficiently high. If it is not, we go back to step 3 or 4 and repeat the assessment process until the confidence threshold is achieved. When it is, we have assessed the situation and we go on with the rest of the problem-solving or issue formulation process.(6)System definition matrixA convenient way for the systems engineer to document the scoping and bounding of a problem is to use a systems definition matrix like the one shown in Figure 3.4. The matrix has two main sections. One section defines the scope of the project by listing the needs, objectives, and criteria. The other section lists the parameters, variables, and constraints and defines the bounds of the project. The simple framework of the systems definition matrix is useful as a checklist for information gathering, documentation, and communication.(7)Logical Steps of Systems EngineeringFormulation: problem definition, value system design, system synthesisAnalysis: System Analysis and Modeling, Refinement of the Alternatives. Interpretation: Decision Making, Planning for Action.。
简答1.系统工程的定义:系统工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系统工程是指开发和改造系统的规划、计划、设计、研制、生产、安装、运行等阶段所涉及的思想、程序、方法等的总和。
狭义系统工程是指对系统进行分析、综合、仿真、优化等比较理性的技术。
2.系统工程的特点:(1)从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处理问题的基本原则方面,是把研究对象作为一个系统,从整体性角度去分析、组织和管理它。
(2)从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角度来说,可以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系统,尤其是大规模复杂系统,复杂系统的研究更能体现系统工程的价值。
(3)从系统工程要解决问题的手段来看,是以软为主,软硬结合。
(4)从系统工程研究要达到的目的来说,是使系统达到“最优的开发、最优的设计、最优的管理和最优的运行”。
3.系统工程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系统工程的产生与发展除了在哲学、系统科学等方面获得思想方法的源泉以外,同时也因为分析和处理各类系统的相关理论和技术的诞生和成熟得到支持,如运筹学、控制论、信息论、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等学科的支持。
他的理论基础主要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
4.系统的定义:(1)系统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元素,这些元素可以称为要素,部分或子系统(2)系统的元素之间存在着各种简单或复杂的关系或联系(3)系统是其所有元素与全部关系综合而成的有机整体,或称为有机统一体。
5.建立系统模型的目的:对研究对象进行有效地,定量定性的分析研究,掌握其发展规律,并得到有说服力的结果。
6.一个适用的系统模型具有的特征:(1)它是现实系统的抽象或模仿(2)它是由反映系统本质或特征的只要因素构成的工程(3)它集中表现了这些主要因素之间的关系7.霍尔系统方法是系统工程的三维结构模型,从时间、逻辑、专业角度论述如何解决系统工程问题。
三维结构是专业维、时间维、逻辑维。
时间维包括规划阶段、计划阶段、研制阶段、生产阶段、安装阶段、运行阶段和更新阶段。
逻辑维包括明确内容、确定目标、系统综合、系统分析、系统优化、系统决策和系统实施。
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
系统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工程学科,旨在通过整体思维和系统方法来设计、分析、建立和管理复杂的工程系统。
它涉及对系统的需求分析、设计、开发、集成和验证等方面的工作,以确保系统能够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具有良好的性能、可靠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系统思维:系统工程强调整体思维,将系统视为一个相互关联的组合体,而非单个独立的部分。
它关注系统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以及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交互关系。
2. 系统方法:系统工程采用系统方法来处理和解决问题,这包括系统建模、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集成、系统验证等一系列过程。
系统方法注重对问题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和综合,以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
3. 系统生命周期:系统工程涉及从系统概念形成到系统退役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这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开发、系统测试、系统运维等各个阶段的活动和任务。
4. 接口管理:系统工程需要管理系统内部和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各种接口,确保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协调和有效的信息交流。
接口管理包括接口定义、接口约束、接口测试等内容。
5. 风险管理:系统工程需要进行全面的风险管理,识别系统开发和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应对。
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风险控制等方面的工作。
总之,系统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工程学科,通过整体思维和系统方法来设计、分析、建立和管理复杂的工程系统,以满足用户需求并确保系统具有良好性能和可靠性。
系统工程自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系统工程的核心目标是什么?A. 最大化利润B. 最优化系统性能C. 最小化成本D. 提高产品质量答案:B2. 在系统工程中,哪一项不是系统分析的主要步骤?A. 系统定义B. 系统设计C. 系统测试D. 系统维护答案:D3. 下列哪项不是系统工程的基本原则?A. 整体性原则B. 优化原则C. 独立性原则D. 反馈原则答案:C4. 系统工程中的模块化设计的主要优点是什么?A. 提高系统稳定性B. 降低系统复杂性C. 增加系统成本D. 减少系统可靠性答案:B5. 在系统工程中,用于评估系统性能的指标通常不包括以下哪项?A. 可靠性B. 可用性C. 可维护性D. 颜色答案:D6. 系统工程中的“系统”指的是什么?A. 一个独立的设备B. 一个独立的软件程序C. 相互关联的一组组件D. 一个单独的过程答案:C7. 系统工程中的“系统生命周期”通常包括哪些阶段?A. 规划、设计、实施、评估B. 设计、开发、测试、维护C. 概念、开发、部署、退役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8. 在系统工程中,哪一项是风险管理的主要目的?A. 消除所有风险B. 减少风险到可接受的水平C. 增加系统的风险D. 忽视风险答案:B9. 系统工程中的“接口”是指什么?A. 系统与用户之间的交互B. 系统内部组件之间的连接C. 系统与外部环境的隔离D. 系统的电源连接答案:B10. 在系统工程中,哪一项不是系统设计的关键考虑因素?A. 成本B. 性能C. 安全性D. 颜色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系统工程中的系统分析可能包括哪些内容?(BCD)A. 系统的颜色设计B. 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C. 系统的性能评估D. 系统的可靠性分析答案:BCD12. 系统工程中的系统设计需要考虑哪些因素?(ABC)A. 系统的可维护性B. 系统的可扩展性C. 成本效益分析D. 系统的重量答案:ABC13. 在系统工程中,哪些是系统测试的目的?(AD)A. 验证系统功能B. 增加系统复杂性C. 减少系统用户D. 确保系统性能符合要求答案:AD14. 系统工程中的系统维护包括哪些活动?(ABD)A. 定期检查B. 故障修复C. 系统美化D. 更新升级答案:ABD15. 在系统工程中,哪些因素可能影响系统的整体性能?(ABC)A. 组件的质量B. 组件之间的交互C. 系统的配置D. 系统的宣传答案:ABC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系统工程中的模块化设计的概念及其优点。
系统工程考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不是系统工程的基本原理?A. 综合性原理B. 系统思维原理C. 预防原理D. 个体行为原理2. 系统工程的目标是什么?A. 提高系统的生产效率B. 减少系统的复杂性C. 实现系统的自动化D. 实现系统的完美3. 系统工程的核心方法是什么?A. 数据分析B. 建模与仿真C. 效能评估D. 系统优化4. 以下哪个不是系统工程的主要内容?A. 系统规划B. 系统设计C. 系统实施D. 系统销售5. 系统需求分析的目的是什么?A. 确定系统的功能需求B. 确定系统的硬件需求C. 确定系统的预算限制D. 确定系统的时间进度二、填空题1. 系统工程强调整体性和〇〇〇〇性的思维。
2. 系统工程的基本原理是系统思维原理、综合性原理、〇〇〇〇原理、分级原理。
3. 系统工程的核心方法是建模与〇〇〇〇。
4. 系统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系统规划、口〇〇〇〇、系统实施、系统运行维护。
5. 系统需求分析的目的是确定系统的〇〇〇〇需求。
三、简答题1. 什么是系统工程?系统工程是一门跨学科的工程学科,以系统思维为核心,运用科学方法和工程技术原理,对复杂系统进行设计、构建和管理的工程学科。
2. 系统工程的基本原理有哪些?请简要描述。
系统工程的基本原理包括系统思维原理、综合性原理、预防原理和分级原理。
系统思维原理强调将系统看作整体,并关注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综合性原理指出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和技术领域的知识进行综合设计。
预防原理强调通过预测和预防系统故障,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分级原理指出系统可以按照不同层次进行组织和分解,从而实现模块化设计和管理。
3. 系统工程的核心方法是什么?请简要描述。
系统工程的核心方法是建模与仿真。
建模是将系统抽象成数学模型或图形模型的过程,通过建立模型可以更好地理解系统的行为和特点。
仿真是指利用计算机模拟系统的运行过程,通过仿真可以评估系统的性能,并进行优化和改进。
1.系统工程定义:系统工程是以系统为研究对象,以达到总体最佳效果为目标,为达到这一目标而采取组织、管理、技术等多方面的最新科学成就和知识的一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
2.安全系统工程:是指采用系统工程方法,识别、分析、评价系统中的危险性,根据其结果调整工艺、设备、操作、管理、生产周期和投资等因素,使系统可能发生的事故得到控制,并使系统安全性达到最好的状态。
3.系统安全分析是安全系统工程的核心内容。
4.安全检查表:根据有关安全规范、标准、制度及其他系统分析方法分析的结果,系统地对一个生产系统或设备进行科学的分析,找出各种不安全因素,依据检查项目把找出的不安全因素以问题清单的形式制成表,以便于实施检查和安全管理,称为安全检查表。
5.预先危险分析pha:一般是指在一个系统或子系统运转活动之前,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源、出现条件及可能造成的结果,进行宏观概略分析的方法。
6.危险源是指导致事故的根源,包括三个要素:潜在危险性、存在状态和触发因素。
7.故障:元件、子系统或系统在规定期限内和运行条件下未按设计要求完成规定的功能或功能下降,称为故障。
8.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是一种基于引导词的、由多专业人员组成的研究组通过一系列的会议来实施的、对系统工艺或操作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导致有害后果的各种偏差加以系统识别的定性分析方法。
9.引导词:系统偏差产生联想的简短词汇。
10.割集:事故树中某些事件构成的集合,且当集合中的事件都发生时,顶事件必然发生。
11.最小割集:如果某个割集中任意除去一个基本事件就不在是割集,则称该割集为最小割集。
12.径集:事故树中某些基本事件的集合,当这些基本事件都不发生时,顶事件必不发生。
13.最小径集:又称最小通集,在最小径集中,去掉任何一个基本事件它就不在是径集。
则称这个径集为最小径集。
因此最小径集表达了系统的安全性。
14.可靠性:指系统、设备或元件等在规定的时间内、规定的条件下,完成其规定功能的能力。
一、1. 系统:由两个以上有机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构成,且具有特定功能、结构、环境的整体。
2.系统工程:是从总体出发、合理开发、运行和革新一个大规模复杂系统所需思想、理论、方法论、方法与技术的总称,属于一门综合性的工程技术。
3.系统分析:是在对系统问题现状及目标充分挖掘的基础上,运用建模及预测、优化、仿真、评价等方法,对系统的有关方面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为决策者选择最优或满意的系统方案提供决策依据的分析研究过程。
4.模型:实现是系统的理想化抽象或简洁表示,他描绘了现实系统的某些主要特点,是为了客观的研究系统而发展起来的。
模型三个特征:1.它是现实世界部分的抽象或模仿2.它是由那些与分析的问题有关的因素构成 3.它表明了有关因素间的相互关系。
模型化:构建系统模型的过程及方法。
(注意兼顾到现实性及易处理性)5.结构模型:定性表示系统构成要素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着的本质上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和关联情况的模型。
结构:组成系统诸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的方式。
结构模型化:建立系统结构模型的过程。
结构分析:是一个实现系统结构化模型并加以解释的过程。
6、系统仿真:就是根据系统分析的目的,在分析系统性质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能描述系统结构或行为过程,且具有逻辑关系或数学方程的仿真模型,据此进行试验或定量分析,以获得正确决策所需的各种信息。
7. 系统动力学:通过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流图等)、利用DYNAMO仿真语言在计算机上实现对真实系统的仿真实验,从而研究系统结构、功能和行为之间的动态关系。
特点:(1)多变量(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3)以仿真实验为基本手段和以计算机为工具(4)可处理高阶次、多回路、非线性的时变复杂系统问题。
8.系统评价:就是全面评定系统的价值。
9.管理决策分析:就是为帮助决策者在多变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正确决策而提供的一套推理方法、逻辑步骤和具体技术,以及利用这些方法和技术规范地选择满意的行动方案的过程。
《系统工程》复习题及答案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系统:系统是由两个以上有机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构成,具有特定功能、结构和环境的整体。
2.系统工程: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系统思想和方法处理大型复杂系统的问题,无论是系统的设计或组织的建立,还是系统的经营管理,都可以统一的看成是一类工程实践,统称为系统工程。
3.自然系统:自然系统主要指由自然物(动物、植物、矿物、水资源等)所自然形成的系统,像海洋系统、矿藏系统等。
4.人造系统:人造系统是根据特定的目标,通过人的主观努力所建成的系统,如生产系统、管理系统等。
5.实体系统:凡是以矿物、生物、机械和人群等实体为基本要素所组成的系统称之为实体系统。
6.概念系统:凡是由概念、原理、原则、方法、制度、程序等概念性的非物质要素所构成的系统称为概念系统。
二、判断正误1.管理系统是一种组织化的复杂系统。
( T )2.大型工程系统和管理系统是两类完全不同的大规模复杂系统。
( F )3.系统的结构主要是按照其功能要求所确定的。
( F )4.层次结构和输入输出结构或两者的结合是描述系统结构的常用方式。
( T)三、简答1.为什么说系统工程时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答:系统工程是以研究大规模复杂系统为对象的一门交叉学科。
它是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某些思想、理论、方法、策略和手段等根据总体协调的需要,有机地联系起来,把人们的生产、科研或经济活动有效地组织起来,应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和电子计算机等技术工具,对系统的构成要素、组织结构、信息交换和反馈控制等功能进行分析、设计、制造和服务,从而达到最优设计、最优控制和最优管理的目的,以便最充分填发挥人力、物力的潜力,通过各种组织管理技术,使局部和整体之间的关系协调配合,以实现系统的综合最优化。
系统工程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架设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现代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通过系统工程,为社会科学研究增加了极为有用的定量方法、模型方法、模拟实验方法和优化方法。
二、缺少系统工程的后果
产品开发过程涉及到多种业务职能,如市场、软件开发、硬件开发、采购、客户服务、生产、项目管理、质量等,在这些职能之间,“系统工程”扮演着技术分配与集成的重要角色。
国内研发企业因为缺少有效的系统工程贯穿产品开发的全流程,往往导致以下问题:
1) 产品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只考虑产品功能,而没有充分考虑可安装性、可服务性、可靠性、可测试性、外观和运行环境操作特性等其他因素,导致现场出现产品问题和成本昂贵的返工,致使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成本的增加。
2) 产品研发过程中缺少对文档的有效管理,文档配套性差,文档与具体的设计无法匹配,往往在产品发布时才仓促补交相应的文档,因为缺少必要的文档,导致后期产品无法维护,产品开发人员无法释放,陷入“新人作新产品,老人作老产品,产品开发经验无法继承,重复犯同样的错误”的泥潭。
没有把产品作为一个配置系统来管理,导致有太多的版本及不受控的子版本到了客户手中,造成非常被动的影响。
3) 不同模块设计割裂,接口定义繁琐,直接导致系统效率下降,只有依赖更高性能的硬件来达到整机性能的要求,致使产品设计成本增加,压缩利润空间。
4) 项目团队成员仅仅局限对自己所负责模块的了解,缺少对整个系统充分了解的人员,导致问题跟踪、定位困难,延长了问题解决周期。
三、系统工程在产品开发中的职责
产品研发绝对不仅仅是研发部门的事情,而涉及到公司的市场、研发、测试、采购、财务、客户服务等各个职能领域,这就要求产品立项时需要组建跨部门的产品开发团队(PDT),根据业界成功经验,PDT 往往分为三个层次:项目经理、核心组、外围小组,系统工程师将成为研发外围组的重要成员,充当技术方面的总体负责人。
系统工程师需要有广阔的视野、开放的思维及多部门工作经验。
他不一定在某一特殊领域有很深的造诣,但要对各个领域的走势等有广泛的了解,应该能够从各个领域吸取思想,进行综合和分析。
系统工程师对整个产品负责,要考虑产品的方方面面,因而,其职责体现在多个方面。
1) 产品技术总协调。
系统工程师要了解本领域和相关领域的产品技术发展趋势,以及元器件的技术发展走势。
技术管理不能只是被动地对市场做出反应,而要通过参与一些标准化组织来影响技术发展走势,同时需要结合公司产品规划进行前沿技术的研究。
开展具体的项目工作时还要审视知识产权以保护适当的权利,评审并应用过去项目的技术成果;产品开发过程还要进行公司的智力资产分析,智力资产分析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从资产库中挑选适合本身产品的技术模块,同时另一方面要结合本产品的实际情况提前规划本产品需要对公司智力资产库的贡献,当项目结束时,系统工程需要组织相关人员对新增的技术模块进行包装,并提交公司资产库,从而被后续项目所使用。
2) 需求分析和管理。
系统工程首要的一点是了解用户需求,在这方面行销人员应该扮演主要角色,但实际情况往往是行销人员的相关技能还比较弱,尤其对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方面,系统工程师就要与客户直接打交道以了解客户的需求。
系统工程师在分析市场需求后要与产品可制造性、可服务性、可靠性和可测试性等需求集成起来形成产品需求,它覆盖了与客户接触的所有点,即购买意向、销售、发货、安装、培训、支持、维护、升级、退出等。
系统工程需要基于技术、人员、设备等客观因素,对需求进行版本划分,形成产品开发的版本规划,从而确保快速推出产品占领市场,同时系统工程师需要提前预测版本升级、版本替代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产品需求经过评审后就被冻结,形成需求基线,以后的设计、测试都需要基于需求来展开,同时系统工程需要持续跟踪需求的变更,确保变更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同时保证设计、编码、测试与需求的一致性。
3) 产品规格定义。
系统工程师要将产品的整体需求(包括性能、设计、可服务性、可维护性、可靠性、易用性、可操作性、成本、形象、可生产性、安全性、可回收性、可测试性、兼容性等)清晰地分解到各个子系统、模块中去,这是很重要的工作环节。
基于需求分析就可以定义系统、子系统、模块的产品规格
并将其文档化,以便由不同的专项开发团队来共同完成开发工作,这时要明确各个子系统的、各个模块的责任人,确保各个部分的设计满足系统规格。
需求分配和规格定义是系统工程师的最主要工作,为做好这一工作,他要很好地依靠各子系统的成员,各个子系统成员的参与也是确保他们能够很好承担后续工作的基础,所以我们可以形象地理解产品开发中的系统工程是一个团队,这个团队的负责人是:系统工程师。
系统分析方法的案例
某锻造厂是以生产解放、东风140和东风130等汽车后半轴为主的小型企业,现在年生产能力为1.8万根,年产值为130元。
半轴生产工艺包括锻造、热处理、机加工、喷漆等23道工序,由于设备陈旧,前几年对某些设备进行了更换和改造,但效果不明显,生产能力仍然不能提高。
厂领导急于要打开局面,便委托M咨询公司进行咨询。
M咨询公司采用系统分析进行诊断,把半轴生产过程作为一个系统进行解剖分析。
通过限定问题,咨询人员发现,在半轴生产23道工序中,生产能力严重失调,其中班产能力为120-190根的有9道工序,主要是机加工设备。
班产能力为70-90根的有6道工序,主要是淬火和矫直设备。
其余工序班产能力在30-45根之内,都是锻造设备。
由于机加工和热处理工序生产能力大大超过锻造工序,造成前道工序成为“瓶颈”,严重限制后道工序的局面,使整体生产能力难于提高。
所以,需要解决的真正问题是如何提高锻造设备能力?在限定问题的基础上,咨询人员与厂方一起确定出发展目标,即通过对锻造设备的改造,使该厂汽车半轴生产能力和年产值都提高1倍。
围绕如何改造锻造设备这一问题,咨询人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初步提出了四个备选方案,即:新装一台平锻机;用轧同代替原有夹板锤;用轧制机和碾压机代替原有夹板锤和空气锤;增加一台空气锤。
咨询人员根据对厂家人力物力和资源情况的调查分析,提出对备选方案的评价标准或约束条件,即:投资不能超过20万元;能与该厂技术水平相适应,便于维护;耗电量低;建设周期短,回收期快。
咨询小姐吸收厂方代表参加,根据上述标准对各备选方案进行评估。
第1个方案(新装一台平锻机),技术先进,但投资高,超过约束条件,应予以淘汰。
对其余三个方案,采取打分方式评比,结果第4方案(增加一台空气锤)被确定为最可行方案,该方案具有成本低,投产周期短,耗电量低等优点,技术上虽然不够先进,但符合小企业目前的要求,客户对此满意,系统分析进展顺利,为该项咨询提供了有力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