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乙等综合医院评审自评报告表
- 格式:doc
- 大小:964.29 KB
- 文档页数:40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自评报告二级综合医院评审自评报告目录第一部分医院简介 (3)第二部分评审申报 (4)第三部分自查整改 (9)第四部分自查报告 (11)第一部分医院简介静乐县人民医院始建于1949年12月,先后以“县人民诊疗所”、“县人民卫生所”、“静乐县人民卫生院”、“静乐县中心人民医院”命名,1972年正式更名为“静乐县人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
1997年9月我院顺利通过二级乙等综合医院评审。
2009年5月经县委、政府研究决定医院迁址新建,同年正式立项开工建设。
2011年11月申请通过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的评审。
2012年7月新医院正式搬迁启用,新医院占地面积25933平方米,建筑面积17550平方米,编制床位220张,实际开放190张,在编职工235人,临聘36人,卫生技术人员203人,占职工总数的81.7%,其中正高级职称3人,副高级职称35人,床位与医师比为1:0.42,床位与护理人员比为1:0.5。
医院设有内科、心血管内科、外科、骨科、妇产科、儿科、急诊科、感染性疾病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中医科、康复理疗科等13个临床科室及手术麻醉科、放射科、CT室、药剂科、检验科、输血科、病理科、心电图室、B超、内镜、消毒供应、医疗设备科、图书、病案13个医技科室,设办公室、医务科、护理部、质控办、院感办、防保科、财务科、后勤保障科等8个职能科室,按二级甲等医院要求设置。
现有16排螺旋CT,动态心电图机、数字胃肠机、500mA X光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胃镜、电子结肠镜、腹腔镜、宫腔镜等先进医疗设备。
四间手术室科同时开展手术。
其中一间为高级别的层流净化手术间,病房均配有医用呼叫对讲系统,每个床头都装置了集中供氧和负压吸引终端设施,消毒供应按国家标准设计及设备配置,污水处理、消防设施符合标准,医院信息化建设初具规模,HIS、CIS、LIS、PACS系统均已投入使用。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工作自评报告新疆库车县人民医院2012、10、20库车县人民医院二级综合医院评审工作自评报告根据阿克苏地区卫生局《关于上报地区二级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和等级医院评审工作进展情况的通知》(阿地卫传发【2012】140号)文件精神,现就我院开展二级甲等医院评审工作进展情况及自评情况汇报如下:一、医院概况:库车县人民医院建院于1946年,占地面积30800平方米,医疗用房建筑面积为42321平方米,绿化面积11630平方米,固定资产16405万元,是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
医疗服务半径150公里,服务人群达130多万人,是阿克苏地区东部区域医疗中心。
我院床位编制550张,人员编制649人,实际人员缺编231人。
截止2012年10月我院实际正式在编在岗人员492人。
从事卫生技术人员419人(其中医疗225人;护理194人;其中从事临床一线的护理人员161人,非临床33人);其它技术人员17人;后勤人员40人;管理人员16。
我院现设科室43个,其中临床科室20个;其中特色专科有六个:心血管内科、神经外科、骨科、肝胆外科、血液透析中心、重症医学科(ICU);医技科室有9个(分别为:CT、核磁、放射、B超、心电图、脑超、胃镜、检验、药剂);人员配置:CT4人、核磁4人、放射3人、B超5人、心电图5人、脑超2人、胃镜2人、检验15人、药剂12人)目前正在筹备申请开展心脑血管介入技术。
医院年门诊量为16万余人次、年住院 2.5万余人次、年手术近4千人次(不含门诊手术病人)。
医院先后引进1.5T核磁共振、双排螺旋CT、C型臂X光机、数字化X 光机(D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细菌分析仪、血液透析机、MGB腹腔镜系统、心腹两用彩色超声诊断仪等先进的医疗设备。
医院先后荣获自治区级“精神文明单位”和“卫生红旗单位”、卫生厅、地区级文明医院称号,自治区“十佳医院”,卫生部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全国卫生应急救治先进单位等一系列称号。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自评表(质控科)1.2.3 将推进规范诊疗、临床路径管理和病种质量控制,作为推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重点项目。
1.2.3.1将推进规范诊疗、临床路径管理和单病种质量控制作为推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重点项目。
目标:A【C】1.根据《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结合本院实际筛选病种,制定本院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2.根据本细则的单病种质量指标,结合本院实际,制定实施方案。
3.医院有诊疗指南、操作规范以及相关质量管理方案。
【B】符合“C”,并有专门部门和人员对诊疗规范、临床路径和单病种管理的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分析,及时反馈,改进。
【A】符合“B”,并1.开展临床路径试点专业和病种数、符合进入临床路径患者入组率、入组后完成率符合要求。
2.心肌梗死、心衰、脑梗死、肺炎、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感染六个病种等实行病种规范管理,有完整的管理资料。
3.有信息化支持临床路径管理、单病种管理。
1.2.5 按照《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及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管理有关规定,规范医师处方行为,确保基本药物得到优先合理使用。
1.2.5.1按照《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及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管理有关规定,规范医师处方行为,确保基本药物的优先合理使用。
责任部门:药剂科、质控科目标:C【C】1.有贯彻落实《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优先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的相关规定及监督体系。
2.有专门人员定期对医师处方是否优先合理使用基本药物进行督查、分析及反馈。
【B】符合“C”,并1.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列入医院用药目录,有相应的采购、库存量。
2.主管职能部门定期对优先使用国家基本药物情况进行总结分析、调整反馈,满足基本医疗服务需要。
【A】符合“B”,并对享有基本医疗服务对象使用国家基本药物(门诊、住院)的比例符合省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
第四章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一、医疗质量管理组织4.1.1 有医院科室的医疗质量管理责任体系,院长为医疗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制定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定期专题研究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工作,科主任全面负责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执行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和持4.1.1.1有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院长是第一责任人。
二级医院评审自评报告1. 引言二级医院是医疗服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质量和能力对于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至关重要。
评审自评报告是为了评估医院自身的绩效和服务质量,以帮助医院改进和提升。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二级医院进行评审自评。
2. 人员配置与组织架构在评估一个二级医院的绩效时,人员配置和组织架构是关键因素之一。
医院需要合理安排医生、护士和其他医疗人员的数量和专业技能。
同时,医院的组织架构要能够有效地管理各个部门和人员,确保顺畅的工作流程和良好的沟通。
为了评估人员配置和组织架构是否合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 医生和护士的数量是否符合患者需求? - 医疗团队的专业技能是否满足医院的服务需求?- 是否有足够的管理层来有效地组织和管理医院的各个部门? - 是否有良好的沟通机制和流程来保证信息的传递和协作?3. 医疗设备和技术水平医疗设备和技术水平是评估医院绩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二级医院需要有一定的医疗设备和技术来支持各项医疗服务和治疗。
医院需要定期更新和维护设备,并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以确保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
在评估医疗设备和技术水平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 医院是否配备了必要的医疗设备,如手术器械、监测仪器等? - 这些设备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更新? - 医院是否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培训和支持,以确保医护人员能够正确使用这些设备? - 医院是否紧跟医疗技术的发展,引进新的先进设备和技术?4. 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是评估一个二级医院绩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医院需要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并关注患者的需求和反馈。
患者满意度调查是评估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常用方法之一。
在评估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 医院是否提供了优质的医疗服务,包括诊断、治疗和护理等? - 医院是否关注患者的需求和反馈,并及时作出改进? - 医院是否定期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并根据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5. 管理和质量控制良好的管理和质量控制是二级医院绩效的关键因素之一。
广元协和医院创建二级乙等综合医院自评报告一、医院功能服务医院位于东坝电子路中段,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定位和要求。
能承担常见病、突发病、部分疑难病的诊疗工作,可提供 24 小时急危重症诊疗服务。
临床科室诊疗科目设置,人员梯队与医疗技术基本能达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二级医院标准,医技科室服务能满足临床科室需要,有较规范的内部管理机制,医院始终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
不断优化医疗服务系统与流程,缩短平均住院日和患者就诊等候时间,按照《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及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管理有关规定,规范医师处方行为,确保了基本药物得到优先合理使用。
能认真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规承担传染病的发现、报告、救治、预防等任务;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健康咨询等多种形式的公益性社会活动;根据《统计法》和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按时上报医院基本运行状况,医疗技术、诊疗信息和临床用药监测等信息。
医院成立有应急预案领导小组,制定了各类应急预案,管理机制完善,责任落实,储备有相应应急物资和设备。
我院无政府分配的培养基层医疗机构人才的指令任务,但有对本院卫生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的制度和措施。
二、医院服务门诊诊疗流程规范、简化,诊室设置合理较齐全,有完善的门诊管理制度,有便民措施,工作人员佩戴胸牌上岗,一、二、三楼设有导医台专人负责咨询和提供就医咨询、导诊,帮助患者有效就诊,对孕妇、老弱残病人提供导医与帮助服务。
医院门诊量日均 100 人次左右,门诊设计合理、诊疗流程规范,简化单个窗口排队等候人数少于10 人,门诊无节假日。
设立急诊科,配备有内外科专业技术人员,建立有急诊科管理制度和管理指南,落实首诊负责制,急诊的检诊、分诊以及危重病人的转诊、转院能及时有效的处置和分流,有较完善的入院、出院、转科服务管理制度和便民措施。
对于为重病人先住院抢救治疗,后办理入院手续。
XX中医院评审二级乙等中医医院自评报告XX市卫生局:按照我院年初工作计划,对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2版)讨论稿》要求,我院于2012年9月组织相关科室负责人对我院二级中医医院评审工作进行了自评,现将自评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医院占地面积3097平方米,建筑面积4681平方米;编制床位数80张,实际开发床位数80张;临床一级科室6个(内科、外科、妇科、产科、骨伤科、针灸理疗康复科),医技科室4个(检验科、放射科、B超室、功能检查科),中医特色专科2个(针灸康复理疗专科、妇科),其他业务科室5个(药剂科、手术室、供应室、病案统计室、预防保健科)、职能科室7个(办公室、人事科、医务科、护理部、财务科、医保科、信息科);全院在岗职工93人,正式职工53人,外聘人员40人,卫生技术人员80人,其中高级卫生技术人员2人、中级卫生技术人员18人;拥有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彩色B超、生化分析仪、麻醉机、监护仪、电脑四维牵引床等医疗设备;2011年门诊人次57781人次,住院病人2957人次,业务收入128.4万元。
二、主要业务及存在问题(一)中医药服务功能1、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一是根据我院的任务和功能,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确定了医院发展战略、目标及方向,制定并实施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二是确定了重点中医专科,制定并实施了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三是积极开展了对口帮扶乡镇卫生院的工作,开展了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
存在问题:一是未建立中医药视频平台;二是各项工作的实施还需要进一步规范。
本项自查评分:41分(满分:45分)2、人员队伍建设:一是根据医院业务需求,近年来,大力引进、招聘中医药人员,中医药人员占全院医药人员总数的63.3%;二是制定并实施了中医药人员队伍建设规划及具体措施;三是定期开展了中医药知识的培训及住院医师培训。
第一章医院功能任务一、医院设置、功能和任务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定位和要求自评结果责任科室条款分类评审标准基本条款必选条款可选条款必选+可选相关评价要点牵头配合允许拟选D CBA基本核心基本核心科室基本核心基本核心院办有关 1.1.1 医院的功能、任务和定位明确,保持适度规模。
配合总牵 1.1.1.1人事、医11【C】院办1务、护理医院的功能、任务和定1.医院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规定设置“二级综合医院基本位明确,保院办标准”全部要求,获得批准等级至少正式执业三年以上持适度规。
模,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二级医2.人员编制至少达到:人事院设置标准(1)医院病床与工作人员之比,300 床位以下的按。
::11.30~1.40;300-500床位的按11.40~1.50;500:床位以上的按11.60~1.70。
(2)每床至少配备0.88名卫生技术人员。
每床至少配备0.4名护士,且实际从事临床工作的在编护理人员数不少于卫技人员总数的50%。
3.实际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数不少于卫生专业技术人事:人员总数的50%,病房护士与床位数之比≥0.41。
:4.重症监护室护士与患者之比达到2.5~31,手术室护人事:士与手术台之比≥31。
A5.至少有3名具有高级职称医师。
人事6.各专业科室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人事【B】符合“C”,并1.卫生专业技术岗位≥医院岗位总量的80%。
2.临床科室主任均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应从事相关1-3专业工作6年以上。
人事3.护士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20%。
4-64.平均住院日≤10天。
医务 5.保持适宜的床位使用率≤93%。
6.开放床位明显大于执业登记床位时,有增加床位的申请记录。
【A】符合“B”,并1.临床科室主任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50%。
人事2.护士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30%。
1.1.2 主要承担常见病、多发病、部分疑难病的诊疗工作,兼顾预医务总牵防、保健、康复功能,可提供24 小时急危重症诊疗服务。
二级乙等综合医院评审自评报告表二级乙等综合医院评审自评报告表
第二章医院服务
三、急诊绿色通道治理
四、住院、转诊、转科服务流程治理
六、保证患者合法权益
八、就诊环境治理
第三章患者安全
九、妥善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一、医疗质量治理组织
八、重症医学治理与连续改进(可选,县医院为必选)我院未建立,为不选项目
十二、疼痛治疗治理与连续改进(可选)(我院不选项目)
十三、精神科疾病的治理与连续改进(可选)(我院不选项目)
十六、病理治理与连续改进
(我院与四川金域检验中心协议开展)
二十、血液净化治理与连续改进(可选,县医院为必选)(我院不选项目)二十一、医用氧舱治理与连续改进(可选)(我院不选项目)
二十二、其他专门诊疗治理与连续改进(可选)(我院不选项目)
第五章护理治理与质量连续改进
第六章医院治理。
医院等级评审自评结果汇报二级医院评审自评报告医院对全院评审工作准备情况进展自评,现将自评结果、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整改措施汇报如下:一、自评得分结果:1、否决指标中两室达标供给室得分68.5分,手术室81分,供给室不达标。
2、准入指标中,病床使用率<85%,不达标。
3、三类指标中,自评得分730分,小于900分不达标。
二、目前主要存在问题:1、手术室:⑴、护理人员编制与手术台之比不合理。
⑵、手术部的建筑、布局不合理。
⑶、无必备电视教学系统。
⑷、手术室的人员与物品进出存在逆行。
⑸、刷手池没有装备非手动开关龙头。
⑹、职业防护用品〔手术防护眼镜等〕装备不齐。
⑺、拖布、抹布容易掉纤维。
⑻、手术室的管理人员无省/市级感染委员会颁发的培训证书。
2、供给室:⑴、无下收下送制度;消毒供给质量责任追溯方案及灭菌物品召回制度、工作人员自身防护制度。
⑵、主要设备、设施维护保养记录不全。
⑶、科室人员装备缺乏。
⑷、无带教组织、教学方案及落实记录。
⑸、供给室附近的垃圾池污染环境。
⑹、办公区域设置不合理。
各室、区清洗池、消毒池、防火通道、物品架等均无明显标识。
⑺、去污区和无菌物品存放间五缓冲区。
⑻、无菌物品存放间无湿化仪及温湿度表。
⑼、检查包装区与去污间无传递窗。
⑽、供给室建筑、布局不合理,无冷却区。
⑾、无洗手烘干机。
⑿、无密闭式下收车及塑料箱,无车辆清洗装置。
⒀、器械检查台无辅助照明装置和照明放大镜,无打包台、敷料柜及清洁物品装载车。
⒁、无防护面罩、防护鞋、防护围裙等。
3、医院办公室⑴、门诊便民设施不齐,缺饮水处、公用。
⑵、质量控制科无独立的办公室。
⑶、院务公开不全面。
⑷、人力资装备不合理。
⑸、信息管理制度不全,无信息化开展规划及施行方案,无信息管理意外事件处理紧急预案和应急措施。
⑹、发生区域性灾害时,无食品、药品的贮存方案。
⑺、患者投诉机制不健全、完善。
〔应有机构、接待人员、、信箱及处理结果〕4、医务科⑴、医疗救助制度没有落实。
南充市高坪区第三人民医院二级乙等综合医院评审自评报告表第一章医院功能任务一、医院设置、功能和任务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定位和要求评审标准自评要点自评结果达到级别(在适合的地方打“√”)【A】级【B】级【C】级【D】级【E】级1.1.1.1医院的功能、任务和定位明确,保持适度规模,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二级医院设臵标准。
1.1.2主要承担常见病、多发病、部分疑难病的诊疗工作,兼顾预防、保健、康复功能,可提供24小时急危重症诊疗服务。
(见核心条款)1.1.3.1 临床科室诊疗科目设臵、人员梯队与诊疗技术能力符合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标准。
(详见附件1)1.1.4.1 医技科室服务能满足临床科室需要,项目设臵、人员梯队与技术能力符合省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二级医院标准。
(详见附件2)二、科学规范的内部管理机制评审标准自评要点自评结果达到级别(在适合的地方打“√”)【A】级【B】级【C】级【D】级【E】级1.2.1.1 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
1.2.2.1 按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落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
1.2.3.1 将推进规范诊疗、临床路径管理和病种质量控制,作为推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重点项目。
1.2.4.1 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医疗服务流程,缩短患者诊疗等候时间和住院天数。
评审标准自评要点自评结果达到级别(在适合的地方打“√”)【A】级【B】级【C】级【D】级【E】级1.2.5.1按照《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及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管理有关规定,规范医师处方行为,确保基本药物的优先合理使用。
1.2.6.1 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开展特需服务。
三、承担政府指令性任务评审标准自评要点自评结果达到级别(在适合的地方打“√”)【A】级【B】级【C】级【D】级【E】级1.3.1.1将对口支援基层医疗机构(以下简称基层医院)工作纳入院长目标责任制与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实施方案,专人负责。
1.3.2.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承担传染病的发现、救治、报告、预防等任务。
1.3.3.1 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健康咨询、健康保健等多种形式的公益性社会活动。
1.3.4.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与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完成医院基本运行状况医疗技术、诊疗信息和临床用药监测信息等相关数据报送工作,数据真实可靠。
四、应急管理评审标准自评要点自评结果达到级别(在适合的地方打“√”)【A】级【B】级【C】级【D】级【E】级1.4.1.1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各级政府制定的应急预案,主要承担本县域内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救援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
1.4.2.1 建立健全医院应急管理组织和应急指挥系统,负责医院应急管理工作1.4.3.1 开展灾害易损性分析,明确医院需要应对的主要突发事件及应对策略评审标准自评要点自评结果达到级别(在适合的地方打“√”)【A】级【B】级【C】级【D】级【E】级1.4.3.2编制各类应急预案。
(★)(见核心条款)1.4.4.1 开展全员应急培训和演练,提高各级、各类人员的应急素质和医院的整体应急能力。
1.4.4.2 医院有停电事件的应急对策。
1.4.5.1 制订应急物资和设备储备计划,且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及审批程序,有适量应急物资储备,有应对应急物资设备短缺的紧急供应渠道。
五、临床医学教育及科研评审标准自评要点自评结果达到级别(在适合的地方打“√”)【A】级【B】级【C】级【D】级【E】级1.5.1.1师资、设施符合承担基层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人才培养要求。
1.5.2.1 承担医学院校医学生的临床教学和实习任务或承担本地区全科医师培养。
1.5.3.1 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1.5.4.1 有制度支持鼓励医务人员参与,根据本区域常见病、多发病开展的相关调查研究的,提供适当的经费、条件与设施,取得成果。
六、具有承担公立医疗卫生中心功能任务的能力和资源(可选,县医院为必选)评审标准自评要点自评结果达到级别(在适合的地方打“√”)【A】级【B】级【C】级【D】级【E】级1.6.1.1承担本县域内公立医疗卫生中心的功能和任务。
1.6.2.1 承担建立与完善以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1.6.3.1 学科专业设臵与诊疗技术能力在本县域内同级医院中具有优势明显。
1.6.4.1 政府指令的受援的二级医院,应将“达标工作”任务作为院长目标责任制与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实施方案,专人负责。
(★)(见核心制度)第二章医院服务一、预约诊疗服务(可选,县医院为必选)评审标准自评要点自评结果达到级别(在适合的地方打“√”)【A】级【B】级【C】级【D】级【E】级2.1.1.1实施多种形式的预约诊疗与分时段服务,对门诊和出院复诊患者实行中长期预约。
2.1.2.1 预约诊疗工作制度和规范,有可操作流程,提高患者预约就诊比例2.1.3.1 有改善门诊服务、方便患者就医的绩效考评和分配政策,支持医务人员从事晚间门诊和节假日门诊。
2.1.4.1 建立与挂钩合作的基层医疗机构的预约转诊服务。
二、门诊流程管理评审标准自评要点自评结果达到级别(在适合的地方打“√”)【A】级【B】级【C】级【D】级【E】级2.2.1.1优化门诊布局结构,完善门诊管理制度,落实便民措施,减少就医等待,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有急危重症患者优先处臵的制度与程序。
2.2.2.1 公开出诊信息,保障医务人员按时出诊。
提供咨询服务,帮助患者有效就诊。
2.2.3.1 根据门诊就诊患者流量调配医疗资源,做好门诊和辅助科室之间的协调配合。
2.2.3.2 有门诊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和处理预案,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2.2.4.1 根据门诊就诊患者流量配套医疗资源。
有改善门诊服务、方便患者就医的绩效考评和分配政策。
三、急诊绿色通道管理评审标准自评要点自评结果达到级别(在适合的地方打“√”)【A】级【B】级【C】级【D】级【E】级2.3.1.1急诊科布局、设备设施符合《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要求。
2.3.1.2 急诊科应当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急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医护人员。
2.3.1.3 急诊医务人员经过专业培训,能够胜任急诊工作,考核达到“急诊医师、护士技术和技能要求”。
2.3.1.4 急诊抢救工作由主治医师以上(含主治医师)主持与负责,急诊服务及时、安全、便捷、有效,提高急诊分诊能力。
2.3.2.1 落实首诊负责制,与基层医疗机构建立急诊、急救转接服务制度。
2.3.2.2 医院管理部门对急诊实施管理与协调。
2.3.3.1 加强急诊检诊、分诊,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有效分流非急危重症患者2.3.3.2 有急诊留观患者管理制度与流程,控制留观时间原则上不超过72小时。
2.3.4.1 实施急诊分区救治、有与医院功能任务相适应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各科室职责明确。
2.3.4.2 对急性创伤、农药中毒、急诊分娩、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高危妊娠孕产妇等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服务时限有明文规定,能落实到位。
(★)(见核心制度)2.3.4.3 有保证相关人员及时参加急诊抢救和会诊的相关制度。
其他科室接到急诊科会诊申请后,应当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急诊会诊。
2.3.5.1 仪器设备及药品配臵符合《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基本标准2.3.5.2 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正确使用各种抢救设备,掌握各种抢救技能,包括心肺复苏技能。
2.3.6.1 由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工作小组,并有开展工作的记录有能够显示,医院与科室能定期评价,持续改进效果的记录。
四、住院、转诊、转科服务流程管理评审标准自评要点自评结果达到级别(在适合的地方打“√”)【A】级【B】级【C】级【D】级【E】级2.4.1.1完善患者入院、出院、转科服务管理工作制度和标准,改进服务流程,方便患者。
2.4.2.1 有为急诊患者提供合理、便捷的入院相关制度与流程,危重患者应先抢救并及时办理入院手续2.4.2.2 为患者提供办理入院、出院手续个性化服务和帮助。
2.4.3.1 在国家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框架内,在职能部门组织下,医院应建立与实施双向转诊制度。
2.4.4.1 加强转诊、转科患者的交接,及时传递患者病历与相关信息,为患者提供连续医疗服务。
2.4.5.1 加强出院患者健康教育和随访预约管理,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水平和出院后医疗、护理及康复措施的知晓度。
五、基本医疗保障服务管理评审标准自评要点自评结果达到级别(在适合的地方打“√”)【A】级【B】级【C】级【D】级【E】级2.5.1.1有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制度和相应保障措施,严格收费服务管理,方便患者就医。
2.5.2.1 公开医疗价格收费标准和公示基本医疗保障支付项目。
2.5.3.1 保障各类参加基本医疗保障人员的权益,强化参保患者知情同意六、保障患者合法权益评审标准自评要点自评结果达到级别(在适合的地方打“√”)【A】级【B】级【C】级【D】级【E】级2.6.1.1患者及其近亲属、授权委托人对病情、诊断、医疗措施和医疗风险等具有知情选择的权利。
医院有相关制度保证医务人员履行告知义务。
(★)见核心制度2.6.2.1 向患者、家属或授权委托人说明病情及治疗方式、特殊治疗及处臵,并获得其同意,说明内容应有记录。
2.6.3.1 开展实验性临床医疗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有审核管理程序,并征得患者书面同意。
2.6.4.1 保护患者的隐私权,尊重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2.6.5.1 医院针对医务人员开展维护患者合法权益、医患沟通等培训,相关医务人员能够知晓并遵循。
七、投诉管理评审标准自评要点自评结果达到级别(在适合的地方打“√”)【A】级【B】级【C】级【D】级【E】级2.7.1.1贯彻落实《医院投诉管理办法(试行)》,实行“首诉负责制”,设立或指定专门部门统一接受、处理患者和医务人员投诉,及时处理并答复投诉人。
(★)见核心制度2.7.1.2 妥善处理医疗纠纷。
2.7.2.1 公布投诉管理部门、地点、接待时间、联系方式以及投诉电话,建立健全投诉档案。
2.7.3.1 根据患者和员工的投诉,持续改进医疗服务2.7.4.1 对员工进行纠纷防范及处理的专门培训,有记录。
八、就诊环境管理评审标准自评要点自评结果达到级别(在适合的地方打“√”)【A】级【B】级【C】级【D】级【E】级2.8.1.1为患者提供就诊接待、引导、咨询服务。
2.8.2.1 急诊与门诊候诊区、医技部门、住院病区等均有明显、易懂的标识。
2.8.3.1 就诊、住院的环境清洁、舒适、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