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模拟点评2007江苏高考语文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4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9 分,每小题3 分)1. 下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A 校对/ 校正角逐/ 钩心斗角参加/ 参差不齐B 湖泊/ 淡泊铜臭/ 乳臭未干毒蛇/ 虚与委蛇C 宝藏/ 矿藏呼吁/ 长吁短叹曾祖/ 曾经沧海D 熨帖/ 熨烫着落/ 不着边际慰藉/ 声名狼藉答案:C解说:A 中第一组都读jiào,B 中第二组都读xiù,D 中第二组都读zhuó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 .为了保护自然环境,这项工程的设计人员决定改弦更张,重新设计,选择更为恰当的施工方案。
B .工会准备组织职工去九寨沟旅游,大家兴致勃勃,小张更是推波助澜,积极鼓动年轻人提出要搞生态自助游。
C .在签名售书活动开始前,作者诚恳地说,书中不少看法都是一孔之见,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D .为防止有毒豆制品再次流人市场,有关部门迅速采取釜底抽薪的办法,查封加工窝点,堵住了生产的源头。
答案:B解说:推波助澜: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
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计划、方法。
一孔之见: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这里是作者自谦,用法正确。
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一代代艺术家通过对中华民族优秀艺术传统的继承、提高、升华,才有了艺术新形式、审美新形态的诞生和发展。
B .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认为,国内专利申请的持续快速增长,表明我国公众的专利意识和研究开发水平不断提高。
C .苏通大桥建造的初衷是,拉近苏北、苏南的距离,进一步推动江苏省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D .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无论幅度大小,都为减缓地球温度的不断上升和海平面的持续上涨提供了可能。
答案:D解说:A 中介词“通过”位置错误导致结构混乱,B 搭配不当,C 缺少介词“对”二、(12 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 题。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共30分)一、(9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A 校.对/校.正角.逐/ 钩心斗角.参.加/参.差不齐B 湖泊./淡泊.铜臭./乳臭.未干毒蛇./虚与委蛇.C 宝藏./矿藏.呼吁../长吁.短叹曾.祖/ 曾.经沧海D 熨.帖/熨.烫着.落/不着.边际慰藉./声名狼藉.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为了保护自然环境,这项工程的设计人员决定改弦更张....,重新设计,选择更为恰当的施工方案。
B.工会准备组织职工去九寨沟旅游,大家兴致勃勃,小张更是推波助澜....,积极鼓动年轻人提出要搞生态自助游。
C.在签名售书活动的开始前,作者诚恳地说,书中有不少看法都是一孔之见....,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D.为防止有毒豆制品再次流入市场,有关部门迅速采取釜底抽薪....的办法杳封加工窝点,堵住了生产的源头。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一代代艺术家通过对中华民族优秀艺术传统的继承、提高、升华,才有了艺术的形式、审美形态的诞生和发展。
B.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认为,国内专利申请的持续快速增长,表明我国公众的专利意识和研究开发水平不断提高。
C.苏通大桥建造的初衷是,拉近苏北、苏南的距离,进一步推动江苏省沿江开发的战略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D.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无论幅度大小,都为减缓地球温度的不断上升和海平面的持续上涨提供了可能。
二、阅读下文,完成4-7题。
(12分,每小题3分)汉学是什么纪宝成从筚路蓝缕到蔚为大观,汉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汉学是什么”的问题一直存在。
德国汉学家奥托〃弗兰克最为宽泛的定义,或许也最容易得到比较广泛的认同,即:汉学就是关于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研究。
作为一门学科,汉学的内核是比较清晰的,边界则相对模糊。
2007年江苏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江苏卷)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30分)一、(9分,每小题3分)1.下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A校对/校正角逐/钩心斗角参加/参差不齐B湖泊/淡泊铜臭/乳臭未干毒蛇/虚与委蛇C宝藏/矿藏呼吁/长吁短叹曾祖/曾经沧海D熨帖/熨烫着落/不着边际慰藉/声名狼藉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为了保护自然环境,这项工程的设计人员决定改弦更张,重新设计,选择更为恰当的施工方案。
B.工会准备组织职工去九寨沟旅游,大家兴致勃勃,小张更是推波助澜,积极鼓动年轻人提出要搞生态自助游。
C.在签名售书活动开始前,作者诚恳地说,书中不少看法都是一孔之见,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D.为防止有毒豆制品再次流人市场,有关部门迅速采取釜底抽薪的办法,查封加工窝点,堵住了生产的源头。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一代代艺术家通过对中华民族优秀艺术传统的继承、提高、升华,才有了艺术新形式、审美新形态的诞生和发展。
B.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认为,国内专利申请的持续快速增长,表明我国公众的专利意识和研究开发水平不断提高。
C.苏通大桥建造的初衷是,拉近苏北、苏南的距离,进一步推动江苏省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D.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无论幅度大小,都为减缓地球温度的不断上升和海平面的持续上涨提供了可能。
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从筚路蓝缕到蔚为大观,汉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汉学是什么”的问题一直存在。
德国汉学家奥托•弗兰克最为宽泛的定义,或许最容易得到认同,即汉学是关于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研究。
作为一门学科,汉学的内核比较清晰,边界则相对模糊。
这与汉学发展情况有密切关系。
日本在14—15世纪萌生了传统汉学,作为一种区域性汉学,它的历史有700来年;从1582年利玛窦来华算起,传教士汉学的历史约为400余年;以1814年法兰西学院设立第一个汉学教席为标志,学院式、专业化的汉学已走过了将近200年的历程;“二战”之后,美国汉学转向对现代中国的关注与研究,至今也有了60多年的学术积累。
江苏省扬州市2007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六第1卷(选择题共30分)一、(9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
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纰.漏/毗.连笼.络/烟笼.雾锁泥.沙俱下/泥.古不化B.挣扎../挣.钱未遂./称心遂.愿:恃.才傲物/舐.犊情深C.阑珊./删.改提挈./锲.而不舍字斟句酌./真知灼见....D.堤.岸/提防..妃嫔./落英缤.纷故态复萌./海誓山盟.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去广西红水河两岸的瑶族人家做客,首先要喝“进门酒”,如果客人无酒量,可以浅尝辄止....,表示谢意。
B.第79届奥斯卡颁奖日前揭晓,《满城尽带黄金甲》无功而返,《颍州的孩子》则拿下最佳纪录短片奖铩羽而归....。
C.珠宝店里的各种黄金、玉饰品琳琅满目,走进店一看,真是俯拾即是....。
D.美国近日决定在东欧的捷克和波兰部署反导系统,同时提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理由,即防范伊朗的威胁。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朝韩双方能够重新回到谈判桌前,靠的是两国政府的共同努力,中、俄、美三国政府从中积极不懈的斡旋取得的。
B.持续了将近四年的中国KTV版权纠纷终于有了—个实质性的结果,云南昆明于年前签下卡拉OK版权费“中国第一单”。
C.周谷诚先生早年积极投身“五四”运动,所以最终成为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学者和历史学家。
D.除能够发出海啸预警外,这套新研制的天灾预警系统还可以对火山爆发和地震等极端天气状况发此警报,通知民众迅速撤离。
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7题。
石头是怎样烂掉的2200多年以前,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他为了夸耀自己,在他游过的名山胜地,总要叫人在石头上刻一篇颂扬自己的文字。
他以为石头是永远不会烂的,他的丰功伟绩可以永远让后人知道。
但是到现在,这些石碑只剩下了山东琅玡山保存的断片,断片上的字迹也已经变得模糊不清了。
原来石头也会慢慢“烂”掉的。
石头为什么会烂呢?几十年前,在列宁格勒博物馆里,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1843年帝俄时代从埃及搬来的两座人面狮身石像,身体变得愈来愈“瘦弱”了,它们原来在埃及住了好几千年,身体却一直是很结实的。
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
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
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名师点评07江苏高考语文试卷今年江苏卷的题型、题量和赋分如下。
语言文字运用,共6题,24分。
其中语音、成语和病句3道选择题,9分;语言运用3道简答题,15分。
名句名篇默写,1题6空,6分。
古代诗文阅读,5题,26分。
其中选择题3道,9分;古文翻译1题3句,9分;古诗鉴赏1题2问,8分。
现代文阅读,8题,34分。
其中小阅读选择题4道,12分;大阅读简答题4道,22分。
写作,1题,60分。
因此,命题者严格遵循了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的《2007年语文科考试大纲》和本省考试院制定的"补充说明"。
从语言文字运用试题选材到小阅读选用今年4月"世界汉学大会2007"主题演讲《汉学是什么》再到大阅读采用著名诗人、作家雷抒雁先生的具有浓郁关中风味的散文《麦天》,从要求用一个生动形象的句子(要求运用比喻或比拟的修辞手法)表达让"0"字尽快收录到汉语辞书中这样的意思到围绕"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一主题口号补写主持人的开场白再到以"怀想天空"这一抒情色彩浓郁的作文题目……充分表明江苏卷"语文科补充说明""注重能力考查,贴近现实生活,富有时代气息,着力引导考生提高人文素养,同时注意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的命题指导思想得到命题者的高度尊重。
关于三道语言知识题第1题语音,采用了前几年全国卷形式,但考查点还是同江苏去年一样,全部落在了常见多音字上,难度与去年相同,可能致误的是"着落/不着边际"(都音zhuó)的辨读。
第2题恢复全部考查成语(没有像去年一样出现近义词辨析),除"一孔之见"离学生距离稍远之外,"改弦更张""釜底抽薪"和"推波助澜"都是常见成语。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江苏卷)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30分)尹继东(硕士、高级教师)对江苏卷逐题详细解析一、(9分,每小题3分)1.下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A校对/校正角逐/钩心斗角参加/参差不齐B湖泊/淡泊铜臭/乳臭未干毒蛇/虚与委蛇C宝藏/矿藏呼吁/长吁短叹曾祖/曾经沧海D熨帖/熨烫着落/不着边际慰藉/声名狼藉1.C (A校对j iào duì /校正jiào zhânɡ角逐juã zhú/钩心斗角gōu x īn dîu jiǎo 参加cān jiā/参差不齐cēn cī bù qíB湖泊hú (pō) /淡泊dàn bï 铜臭tïnɡ xìu /乳臭未干rǔxìu wâi ɡàn 毒蛇dú shã/虚与委蛇xū yǔ wěi yíC宝藏bǎo zàng)高/矿藏kuànɡ cánɡ呼吁hū yù/长吁短叹chánɡ xū duǎn tàn 曾祖zēnɡ zǔ/曾经沧海cãnɡ jīnɡ cānɡ hǎi D熨帖yù tiē /熨烫着落zhuïluî/不着边际bù zhuïbiān jì慰藉wâi jiâ/声名狼藉shēng míng láng jí)解说:A 中第一组都读jiào,B 中第二组都读xiù,D 中第二组都读zhuï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为了保护自然环境,这项工程的设计人员决定改弦更张....,重新设计,选择更为恰当的施工方案。
江苏省扬州市2007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八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与所给注音相同的一组是()A.泊bó泊.位漂泊.水泊.梁山淡泊.名利B.澄chéng 澄.沙澄.澈秋水澄.碧澄.清事实C.辟pì辟.谣精辟.辟.地垦荒另辟.蹊径D.埋mái 埋.没埋.怨隐姓埋.名埋.头工作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日本把中国的和平发展视作“心腹之患”,这也是日本国内“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的原因。
B.“改革”就是改变经济的体制,“开放”就是和世界接轨。
这两个方面,可以说都可圈可点,都取得了令人喝采的成果。
C.三个人用美声、民族、原声态三种唱法共同演绎一曲观众耳濡目染的老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会是什么效果?震撼!D.央视在少投入多产出上做得简直登峰造极。
不但保证了节目质量,明星阵容,而且带给演员“一夜出名”的真实回报。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海口市首次举行“万绿园新春年会”,英才苑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推出第一届炮仗花节和“狗”文化系列活动都给节日添上了喜庆的色彩。
B.据中央气象台今天发布的天气预报消息:受来自中西伯利亚较强冷空气的影响,未来三天,中国中东部大部地区先后将有大风降温和雨雪天气。
C.伊朗外交部长表示,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如果在2月2日召开的紧急会议上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伊朗将于同月4日停止允许核查人员对其核设施进行突击检查。
D.《沙场点兵》中,猛虎旅旅长康凯、野狼团团长庞承功,年轻有为,学识渊博,富有献身国防,敢于除陈革弊。
二、(12分,每小题3分)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中日古代的“书籍之路”何谓“书籍之路”?这要从“丝绸之路”谈起。
“丝绸之路”的说法由德国人李希霍芬提出,用以指称两汉之际中国与中亚地区以及印度之间的贸易通道。
2006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江苏卷)四川省资中县第三中学李由富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沉疴坎坷呵护苛捐杂税百舸争流B、犊子渎职黩武买椟还珠连篇累牍C、轮胎怠工苔藓百战不殆贻笑大方D、缉私编辑舟楫开门揖盗嫉恶如仇答案:B。
第1题重点考查考生对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正确识记,即辨识词语中字音的正确读法。
能力层次为A。
本题的难度不高,试题选择的异形汉字都是比较常见易混字。
(A、疴kē坷kē呵hē苛kē舸gě;B、犊dú渎dú黩dú椟dú牍dú;C、胎tāi 怠dài 苔tái 殆dài 贻yí;D、缉jī辑jí楫jí揖yī嫉jí)。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报负鸠集凤池鹬蚌相争粟陈贯朽B.斐然夕寐霄兴坐筹帷幄怙恩恃宠C.蛰居虎踞龙蟠风流倜傥举前曳踵D.惬意管窥蠡测孤衾独枕流恋忘返答案:C。
(抱负,夕寐宵兴,流连忘返。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春光明媚,春风拂面,今天的春游真有如坐春风的感觉。
B.写文章应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如果文不加点,就很难让读者看明白。
C.国民党秘书长詹春柏表示,面对陈水扁“政府”“废统”,国民党一定会有所因应,“一定会有作为,不能让陈水扁倒行逆施!”D.雨过天晴,我们站在山崖上欣赏着高山流水,心理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
答案:C。
(A.“如坐春风”: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与“感觉”无关;B.“文不加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C.倒行逆施:原指做事违反常理,不择手段。
现多指所作所为违背时代潮流或人民意愿;D.“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4.下列各句中,有没语病的一句是()A.2006年的新年第1天,地球上的居民们将凭空多拥有1秒钟的时间。
高级中学2007届高考语文模拟)二(试卷.江苏省上冈高级中学2007届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二)第工卷(选择题共30分)一、(9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不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强劲痉挛靓妆大相径庭....不胫而走. B.逶迤怡情疮痍甘之如饴....颐养天年. C.沮丧矩形龃龉含英咀华....越俎代庖. D.婢女裨益庇荫刚愎自用....筚路蓝缕.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党中央反腐倡廉的坚强决心如滚滚洪流不可遏制,近年来,党政机关干部队伍中腐败现象..蔓延的势头正逐步得到遏止,反腐败斗争已经呈..现出平稳健康、不断向纵深发展的态势。
B.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范,他们是时代的先锋、群众的..楷模,是弘扬社会主义伟大民族精神的典型。
.. C.由于连云港市公安机关领导周密部署,公安干警仪在通缉令发布56小时后就将震惊全国的邯郸农业银行金库特大现金被盗案主犯任晓峰抓获,神勇的公安干警和良好的治安环境成为港城市民评头论足的热点话题。
.... D.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行而上学》开卷第一句话说“求知是人类的本性”,为此目标,《特别文摘》必将以凤凰涅槃的勇气淬火新....生,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今年的4月22日是第38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的宣传主题是“善待地球——从节约资源做起”。
确定这样一个主题,目的是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和行为。
B.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全面运用人脸识别系统。
人们在进入奥运场馆时会对其面部特征进行快速核对,安全人员就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发现各类“危险人物”。
C.称歌迷为“粉丝”本无恶意,却让人们有,“物件”意无意地把歌迷当作某种舞台装置似的.漠视他们也有自己的情感和对生命的期盼。
.省统计局最近发布的分析报告显示,去年 D万全省城镇单位从业人数与前年相比增加了50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因而比前年增长人, 14%。
名师点评07江苏高考语文试卷今年江苏卷的题型、题量和赋分如下。
语言文字运用,共6题,24分。
其中语音、成语和病句3道选择题,9分;语言运用3道简答题,15分。
名句名篇默写,1题6空,6分。
古代诗文阅读,5题,26分。
其中选择题3道,9分;古文翻译1题3句,9分;古诗鉴赏1题2问,8分。
现代文阅读,8题,34分。
其中小阅读选择题4道,12分;大阅读简答题4道,22分。
写作,1题,60分。
因此,命题者严格遵循了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的《2007年语文科考试大纲》和本省考试院制定的"补充说明"。
从语言文字运用试题选材到小阅读选用今年4月"世界汉学大会2007"主题演讲《汉学是什么》再到大阅读采用著名诗人、作家雷抒雁先生的具有浓郁关中风味的散文《麦天》,从要求用一个生动形象的句子(要求运用比喻或比拟的修辞手法)表达让"0"字尽快收录到汉语辞书中这样的意思到围绕"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一主题口号补写主持人的开场白再到以"怀想天空"这一抒情色彩浓郁的作文题目……充分表明江苏卷"语文科补充说明""注重能力考查,贴近现实生活,富有时代气息,着力引导考生提高人文素养,同时注意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的命题指导思想得到命题者的高度尊重。
关于三道语言知识题第1题语音,采用了前几年全国卷形式,但考查点还是同江苏去年一样,全部落在了常见多音字上,难度与去年相同,可能致误的是"着落/不着边际"(都音zhuó)的辨读。
第2题恢复全部考查成语(没有像去年一样出现近义词辨析),除"一孔之见"离学生距离稍远之外,"改弦更张""釜底抽薪"和"推波助澜"都是常见成语。
选项应为"推波助澜",属褒贬色彩颠倒。
难度与去年相当。
第3题病句辨析应当比去年容易。
A项是"传统"与"继承、提高、升华"不能同时搭配,B项也是"专利意识"和"开发水平"不能同"提高"一起搭配,C项是句式杂糅或成分残缺。
值得一提的是正确项D,该句结构同1997年全国卷得分率极低"银行储蓄额的高低"那道题: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无论幅度大小,都为减缓地球温度的不断上升和海平面的持续上涨提供了可能。
考生的跟斗可能跌在这里。
关于小阅读这是一篇很新鲜的材料,刊载于2007年4月的《光明日报》,作者是人大校长纪宝成先生。
原是演讲稿,命题者作了较大改写,现近千字。
这篇文章围绕"汉学发展历程"和"汉学研究应当持守的对话精神"设置了四道选择题:分别要求选出关于汉学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对中西文化观念"差异"的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一项,对于"海外汉学"和"中国文化"关系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和依据文中信息推断不正确的一项。
文章视野比较开阔,人文底蕴不够深厚的考生可能会感觉有些困难。
总体难度与去年冯骥才先生的《木版年画》持平。
关于文言文材料节选自武敏之的笔记小说《三十国春秋》,传主是南朝刘宋时的高进之。
选文700多字。
江苏命题者在文言文取材上有一个"潜规则":避熟就生,而不像全国卷常选《史记》等经典,而人物也常常与典故、成语有关。
材料情节较为曲折,出现人物也多,要求判断的字词和翻译的句子,感觉上不太容易。
第8题的中"爽"的"差错"和"趋"的"快走"义高中课文中都出现过;"刑"的"宰杀"义属名词活用为动词;"伺"为多音多义字,据文意因为"等待"而非"等候",属于极细微的差错,考生极易误判。
第9题选出主人公"善于计谋"的一组是送分题。
第10题正确选项为D,考点设在"桓道济为朝廷所收"上,事实上也是被诬陷而英勇就义了。
翻译中的"设备"属古今异义,"死友""死君"属为动用法,这些也都有些障碍。
关于古诗鉴赏江苏卷今年继续选用词作。
作品为辛弃疾《鹧鸪天·送人》,全词如下: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试题设计了如下两问:(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送别词,多叙男女离别。
从古以来,"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缠绵悱恻之情,哀怨凄惋之音,往往笼罩全篇。
辛弃疾的这首送别词,却立意不俗,超出常境。
词开篇即述离情,词人把送别场面凝缩成"唱彻"而"泪未干",展示出形象的凄苦情状。
一接却正话反说:"功名馀事且加餐"。
"功名",指官爵。
视功名为"馀事",或者说"志不在功名",在封建社会真如凤毛麟角。
辛弃疾"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的《鹧鸪天》词云:"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簇拥千军万马,突破重围渡江投奔大宋朝廷,固是爱国壮举,又何尝不是为了功名!"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在封建社会里,是互相联系的。
换言之,只有"达",才能"兼善天下"。
所以视功名为余事而劝加餐,处于"国仇未报壮士老"的具体历史情况下,这里旷达的成分不多,更多的是激愤,是反语。
"浮天"二句,以景映情,烘托点染。
先写江中之水: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后写空中之云: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
天边的流水远送无穷的树色,和设想行人别后的行程有关;雨中阴云埋掉一半青山,和联想正人君子被奸邪小人遮蔽、压制有关。
景句关联词中的两种不同的思想感情,不但联系紧密,而且含蓄不露,富有余韵,把行色的凄凉况味,推上一个高层次。
下片宕开,从久远的历史长河来作论述:"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哀?聚会才使人欢乐吗?无论"离",无论"合"毕竟都是个人间的事,它们只是"今古恨"的一种,言外之意是国家的分裂、人民的苦难,较之个人的悲欢离合,是更值得关注的事!用"只应"诘问更力重千钧。
后结仍扣紧送人题意:"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江头风高浪急,十分险恶,但哪有人间行路难呢?这两句托意深刻,正应辛弃疾的身世遭遇并包容如今带湖闲居种种生活的体验在内。
一首56字的《送人》小词,写得这样内蕴丰富,寄情高远,绝少"黯然销魂"情绪,"英雄感怆,有在长情之外",由此词正可悟出。
关于名句名篇默写与去年一样,4分出自"补充说明"今年首次规定的篇目,分别是杜牧《阿房宫赋》中的"长桥卧波,未云何龙?覆道行空,不霁何虹"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另1分考查初中背诵的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
课外1分选自《管子·牧民》中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该句上句知名度极高,而下句却相对冷僻,想必不少考生会有困难的。
关于现代文大阅读选文《麦天》刊于2006年7月的上海《文汇报》,作者雷抒雁,陕西人。
当代诗人、作家。
先后出版诗集《小草在歌唱》等十多部和散文集《悬肠草》等六部。
曾多次获得文学创作奖,作品被译为多种文字在国外发表。
节选后的《麦天》约1200字,散发着浓浓的乡土气息,洋溢着一种丰收劳作的喜悦和亲人家庭的和乐,语言鲜活生动。
题目涉及信息概括和分析,如第14题;景物描写的表达特色分析,如第15题;文中一段叙述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如第16题;第17题是对文中重要词语"鲜亮"与"滋味"的理解。
这些题目,较去年切入角度小巧,设问清晰。
试题更突出了对文学作品语言、结构的分析和欣赏。
比较清楚地体现了新课程对文学作品学习的要求,这对2008年的复习和应考应当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关于语言表达运用试题第18题继2004、2005年后继续选用有条件压缩语段形式,概括文字较为宽容,难度尚可。
第19题,4分,笔者认为相当困难。
原题如下:一位学者指出,"0"是一个早已普遍使用的汉字,它形简而意赅,直观而独特,但许多重要的汉语辞书却没有收录。
请用一个生动形象的句子表达让"0"字尽快收录到汉语辞书中这样的意思。
要求:(1)切合原意;(2)运用比喻或比拟的修辞方法。
试题不是要考生讲道理,作议论,写出一个将"0"收进辞书的理由,而是要"用一个生动形象的句子表达让"0"字尽快收录到汉语辞书中这样的意思"。
笔者的感觉是该题的题干文字较为别扭,表意不甚明朗。
第20题,还是仿写题。
奥运主题口号,考生耳熟能详,奥林匹克精神考生也了然于胸。
细细读来并不困难,要求考生填写的内容也较常见。
但一道5分题,文字占据了16K纸的大半版面,想必会给考生带来压力。
关于作文江苏作文,四年的题目似乎形成了一个系列。
2004年是太过灵动的"山的沉稳和水的灵动",让不少考生手足无措。
2005年则是太过沉稳的"风头猪肚和豹尾",又让不少考生无法施展手脚。
2006年恢复到了命题作文,而题目又是太实在的"人与路",这倒要让考生踏踏实实地写文章了,特别是写像像样样的议论文了。
在今年的某次会议上,江苏命题负责人曾说:作文今后命题的总倾向是降低审题难度,侧重让学生语言表达,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