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9《左忠毅公逸事》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3
《左忠毅公逸事》练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微.行入古寺()(2)叩.之寺僧()(3)为.除不洁者()(4)必躬造.左公第()2.下列句中加点字与“即面署第一”中的“面”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从.数骑出B.则席.地倚墙而坐C.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D.手.长镵3.下列句子中“于”字的意义与用法与“而君幸于赵王”相同的一项是()。
A.涕泣谋于禁卒B.拜夫人于堂上C.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D.拘于时也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者,惟此生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本文作者_______,是______代著名散文家,________派的创造人。
6.联系全文,概括左光斗的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本文题目是《左忠毅公逸事》,作者为何花费颇多笔墨写史可法治兵?答案:1.(1)暗中、暗地里(2)询问(3)假装、装作(4)到……去、拜访2.C 3.D4.(1)我们的几个孩子都平庸无能,将来继承我的志向和事业的只有这个书生了。
(2)有人劝他稍微休息一下,他说:“我对上怕辜负朝廷,对下怕愧对我的老师呀!”5.方苞;清;桐城6.爱护人才、不畏奸党、知人之明、忠义为国7.史可法治兵,明写史而暗写左,正是左光斗的言传身教,才使史可法有“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对吾师”的思想行为。
这部分是侧面描写,是陪衬,史可法的言行正是左光斗高尚的精神品德的折射。
左忠毅公逸事》习题1、选出词义有误的一项:()A、先君子尝言先君子:已死的父亲B、史噤不敢发声噤:闭口C、左公甥也甥:外甥D、漏鼓移则番代番代:轮换2、选出与“则席地倚墙而坐”中的“席”活用现象相同的—项A、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B、稍稍宾客其父C、先破秦人咸阳者王之D、吾得兄事之3、选出“以”字用法不同的一项A、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B、乃奋臂以指拨眦C、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D、史公以风庐道奉檄守御4、选出对省略句省略成分补充正确的一项A、公瞿然注视,(公)呈卷,(史公)即面署第一。
B、(史公)为除不洁者,(公)引(之)人。
C、叩之(以)寺僧D、召(之)人,使(之)拜夫人5、对下列作品命名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临川先生文集》②《范文正公集》③《方望溪先生全集》④《王右丞集》⑤《稼轩长短句》⑥《白氏长庆集》⑦《嘉佑集》⑧《柳河东集》⑨《杜工部集》⑩《王子安集》A、①⑧/②/③⑤/④⑨/⑥⑦/⑩B、①③⑧/②⑤/⑥/⑦⑩/④⑨C、①③/②④⑨/⑤⑧/⑥⑦/⑩D、①⑧/③⑤⑩/⑥/②⑦/④⑨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左忠毅公逸事方苞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
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
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
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
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
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
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
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
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
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
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
左忠毅公逸事一、文学常识 10′1.本文选自。
作者,字,号,代著名散文家,是文学史上派的创始人。
另两个代表作家是和。
2.“逸事”指:。
二、词类活用 34′1.一日,风雪..严寒()() 2.从.数骑出()3.即面.署第一()4.手.长镵,为除不洁者()5.涕.泣谋于禁卒()6.虽家仆不得近.()7.草屦,背筐() 8.史朝夕狱门外()9.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 10.则席.地倚墙而坐()11.汝复轻.身而昧大义() 12.后尝流涕述其事以语.人()13.令二人蹲距而背.倚之() 14.与先君子善.()15.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三、解释加点或下划线字词35′1.闻左公被.炮烙()2.汝复轻身而昧.大义()3.虽.家仆不得近()4.文方成草()5.无俟.奸人构陷()()6.老夫已.矣()7.必躬造.左公第.()() 8.叩.之寺僧()9.使.史更敝..衣()()()10. 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 11.旦夕且.死()12.史噤.不发声,趋.而出.()()()13.他日继吾志者() 14.为除不洁者()15.微.指左公处() 16.及.试,吏呼名至史公()17.无俟.奸人构陷()() 18.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19.乃奋臂以指拨眦() 20.公瞿然注视()21.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 22.微行入古寺()23.辄.数月不就寝()() 24.或.劝以少休()25.庑下一生伏案.卧()() 26.不速去.()四、翻译句子,若有特殊句式请指出 21′1.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2.史朝夕狱门外。
3.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
4.或劝以少休。
5.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
6.为掩户。
7.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者,惟此生耳。
《左忠毅公逸事》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一、基础过关。
1、文学常识填空《左忠毅公逸事》的作者_____________ 是___________朝人,______________派的创始人,主张__________。
“忠毅”是左光斗的__________________。
逸事,也作“轶事”“佚事”,一般是指不见于__________________,鲜为人知的事迹。
2、给下列加线字注音京畿.()史噤()不敢发声出没蕲()、黄、潜、桐间炮()烙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坐幄()幕外长镵()乃奋臂以指拨眦()无俟()奸人构陷糜()烂使史更敝衣草履()瞿然()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叩:)⑵公瞿然注视(瞿然:)⑶汝复轻身而昧大义(昧:)⑷天下事谁可支拄者(支拄:)⑸必躬造左公第(造:)4、对下列加点字解释不全正确的一项是()A. 先君子尝言(曾经)旦夕且(将)死先辈左忠毅公视学(视察学政)京畿B. 公瞿然注视(惊视的样子)乃奋臂以指拨眦(眼眶)无俟(等待)奸人构陷C. 后常流涕(鼻涕)以语人史噤(闭口)不敢发声天下事谁可支拄(支撑)者D. 闻左公被(遭受)炮烙漏鼓移则番代(轮换)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晓谕或声讨的文告,此特指军事公文)守御5、对下列加点字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②每寒夜起立,振衣裳③微行入古寺④微指左公处A.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B.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C.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D.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6、与例句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与先君子善A. 素善留侯张良B. 王曰:“善。
”C. 不如因善遇之D.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选出“以”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A. 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 B.乃奋臂以指拨眦C.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 D 史公以风庐道奉檄守御7、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另外三项的是()A、呈卷,即面.署第一。
高辅练习——《左忠毅公逸事》一、实词虚词1.先君子尝言2.视学京畿3.从数骑出4.微行入古寺5.文方成草6.即解貂覆生7.为掩户8.叩之寺僧9.及试10.公瞿然注视11.使拜夫人12.吾诸儿碌碌13.惟此生耳14.及左公下厂狱15.逆阉防伺甚严16.虽家仆不得近17.闻左公被炮烙18.持五十金19.旦夕且死20.涕泣谋于禁卒21.卒感焉22.使史更敝衣23.为除不洁者24.微指左公处25.则席地倚墙而坐26.乃奋臂拨眦27.国家之事糜烂至此28.老夫已矣29.汝复轻身而昧大义30.天下事谁可支拄者31.不速去32.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33.史噤不敢发声34.趋而出35.无俟奸人构陷36.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37.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38.辄数月不就寝39.使将士更休40.而自坐幄幕外41.漏鼓移则番代42.振衣裳43.或劝以少休44.吾上恐负朝廷45.史公治兵46.必躬造左公第47.候太公、太母起居48.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49.与先君子善50.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二、词类活用1.从数骑出2.即面署第一3.史朝夕狱门外4.草屦,手长镵5.汝复轻身而昧大义6.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7.席地倚墙而坐8.吾上恐负朝廷三、特殊句式1.为掩户2.叩之寺僧3.使拜夫人4.择健卒十人5.拜夫人于堂上6.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四、翻译1.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
2.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
3.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4.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5.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6.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
7.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
8.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
五、文学常识1.《左忠毅公逸事》作者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清代“__________派”的创始人,著名散文家。
论语十则左忠毅公逸事练习班级:姓名:成绩: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填空:1、孔子名,字,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家,家,是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
2、《论语》是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
5、“四书”分别指:二、原文填空1.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2.《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3.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4.唐太宗有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5.在大连夏令营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我们由衷地欢迎大家来大连!”6.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7.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8.《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9.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10.曾子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11. 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并阐述为12.论述新旧知识关系的句子是:13.比喻君子始终能坚守志节的句子是:三、解释词:时习:不亦说乎:不愠:吾日三省吾身:不信:传不习乎:温故:罔:殆:诲女:是知也:弘毅:四、回答下列问题1、阐述学习方法的句子:2、阐述学习态度的句子:3、阐述品德修养的句子:4、从本文找出八个成语,并解释其中三个。
左忠毅公逸事的语文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收集的左忠毅公逸事的语文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共含11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
篇1:左忠毅公逸事的语文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左忠毅公逸事的语文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阅读下列一段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阎典史者,名应元,字丽亨。
其先浙江绍兴人也。
四世祖某为锦衣校尉,始家北直录①之通州,为通州人。
应元起掾史,官京仓大使,崇祯十四年迁江阴县典史。
始至,有江盗百艘,张帜乘潮,阑入②内地,将薄城。
而会县令摄篆旁邑③,丞,簿选懦怖急④,男女奔窜。
应元带刀鞑出,跃马大呼于市曰:“好男子,从我杀贼护家室!”一时从者千人。
然苦无械,应元又驰竹行⑤呼曰:“事急矣,人假一竿,直取诸我!”千人者,布列江岸,矛若林立,士若堵墙。
应元往来驰射,发一矢辄殪一贼。
贼连毙者三,气慑,扬帆去。
注释:①北直隶:今河北省地区。
②阑人:擅自闯入。
③摄篆旁邑:代管邻县政务。
④选(xǔn)懦怖急:怯懦恐惧。
⑤行:商店。
1.与“始家北直隶之通州”中“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手长铲B.吾上恐负朝廷C.县官日有廪稍之供D.未尝稍降辞色2.对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将薄(单薄)城B.官(作官)京仓大使C.然苦无械(机械)D.直(仅仅)取诸我3.下列句中“从”的意义、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A.从我杀贼护家室B.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C.子路从而后D.公子从车骑4.下列各句中“诸”与“直取诸我”中“诸”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今诸生学于太学B.假诸人而后见也C.予观雁荡诸峰D.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5.有关阎典史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阎典史的祖籍本不是通州,他四世祖因为为官,才将家搬到通州。
B.由他出面组织抗贼,是因为县令不在当地,且丞、簿又怯懦恐俱。
C.当江盗逼近县城的时候,阎典史挺身而出,使用巧计,将敌击退。
D.大敌当前,阎典史不仅拿出自己的钱为大家购买军械,而且亲临前线,亲手杀敌。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左忠毅公逸事方苞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
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
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
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
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
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
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
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
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
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
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
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
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
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
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
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
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史公治兵,往来桐城。
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
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微指左公处微:悄悄B.及左公下厂狱及:等到C.或劝以少休少:稍微D.必躬造左公第造:建造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①久之,闻左公被炮烙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B.①则席地倚墙而坐②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C.①乃奋臂以指拨眦②皆以美于徐公D.①皆铁石所铸造也②某所而母立于兹3.下面各组内容,都能直接表现左光斗“刚毅爱才”的是(3分)①即解貂覆生,为掩户②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③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④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⑤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⑥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A.①④⑤B.②③⑤C.②④⑥D.①③⑤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记叙以左光斗与史可法的关系为线索,循序渐进,脉络分明,标题为“左忠毅公逸事”,表明了作者对左光斗是怀有敬意的。
第一部分: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叩:)⑵公瞿然注视(瞿然:)⑶汝复轻身而昧大义(昧:)⑷天下事谁可支拄者(支拄:)⑸必躬造左公第(造:)2、翻译下列句子。
⑴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
⑵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3、作者为了刻画人物性格,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请从文中任举一例,作简要的分析。
4、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另外三项的是()A、呈卷,即面.署第一。
B、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
C、每寒夜..起上,披衣裳。
D、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从“先君子尝言”一句中,可知本文的故事实际上是作者转叙已故父亲所讲的。
B、第一段讲的是左忠毅公因史可法的刻苦精神和出众才华而赏识提携他的故事。
C、第二段讲的是史可法想方设法去探访被阉党陷害下狱的左忠毅公的故事。
D、左忠毅公对前来探监的史可法破口大骂的原因主要是史可法用钱贿赂了禁卒。
6、史可法在古寺中的文章草稿写得怎样,文中虽没有直接说出,但从文中间接表现的一句话中可以看出他的文章写得很好。
请摘出这一句话。
7、第二段中的“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上文中的哪一句话已为它作了铺垫,请摘出。
8、(2006年乐山试题)对下面这个文段修改不当的一项是()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像一条瀑布,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从空中垂下。
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运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进溅的水花。
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紫花中的每一条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A、“像一条瀑布,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从空中垂下”改为“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B.“仿佛在运动,在欢笑”改为“仿佛在流动,在欢笑”。
C.“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进溅的水花”改为“泛着点点银光,就像一幅灰白的长布”。
《左忠毅公逸事》巩固练习一、填空1.本文作者方苞,字灵皋,号望溪,清代著名散文家,是文学史上桐城派的创始人。
另两个代表作家是刘大櫆和姚鼐。
本文选自《方望溪先生全集》。
2.“逸事”指:散失没有经正史流传的事迹。
3.补上括号中省略了的成分。
先君子尝言,(吾)乡(之)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于)京畿,一日,风雪严寒,(公)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公)(于)庑下(见)一生伏案(而)卧,(生)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之)掩户。
(公)叩之(于)寺僧,(僧)(曰)则史公可法也。
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之),(生)呈卷,(公)即面署第一。
(公)召(生)入,使(之)拜夫人。
二、选择1.下列句中加点字与“即面署第一”中的“面”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A.从.数骑出 B.则席.地倚墙而坐 C.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 D.手.长镵2.下列句子中“于”字的意义与用法与“而君幸于赵王”相同的一项是( D )A.涕泣谋于禁卒 B.拜夫人于堂上 C.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D.拘于时也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A.①微.行入古寺②微.指左公处B.①或劝以少.休②山多石,少.土C.①吾上恐负.朝廷②苍山负.雪,明烛天南D.①闻左公被.炮烙②项王身亦被.十余创E.①必躬造.左公第②皆铁石所铸造.也4.与“与先君子善.”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A.素善.留侯张良B.王曰:“善.”C.不如因善.遇之D.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5. 对本文的写作特点表达不对的一项是( C )A. 文辞淡雅,语出自然。
B. 前后照应,互为映衬。
C. 情真语真,直抒胸臆。
D. 细节描写,形神兼备。
三、翻译句子,如有句式请指出。
1.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者,惟此生耳。
2.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3.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
4.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四、课文理解1.本文意在写左光斗,为什么作者却用了两段文字专写史可法?写史可法,实际还是写左光斗。
(一)马说一、熟记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策之不以其道(策:驾驭道:方法)2、执策而临之(策:鞭子临:面对、对着)3、其真无马邪(其:难道邪:通"耶":吗)4、其真不知马也(其:恐怕)5、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餐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6、食之不能尽其材(食:喂材通"才":才能)7、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是:这样)8、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且:尚且等:一样、同样) 9、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出来)10、故虽有名马(虽:即使)11、安求其能千里也(安:怎么千里:日行千里)二、熟练翻译下列文言句子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所以即使有好马,也只好屈辱在做贱役的(养马)人的手里。
2、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棚里,不能用"千里马"(的称号)去称呼它。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它能日行千里而(根据它的食量)喂养它。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驾驭千里马而不采用驾驭千里马的方法,饲养它(又)不让它吃饱以充分发挥它(日行千里的)才能,(马)嘶叫又不懂得它的意图。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识(千里)马吧!(二).《曹刿论战》左丘明一、牢记加点的词的含义1、十年春,齐师伐我。
(师:军队伐:攻打)2、肉食者鄙。
(鄙:鄙陋,在文中指目光短浅。
)3、又何间焉?(间:参与)4、小惠未,(:通"遍",遍及,普遍。
)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牺牲:指猪、牛、羊等祭祀用品,加:虚报。
信:实情。
6、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福:赐福,保佑。
)7、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狱:案件。
虽:即使。
以:按照)8、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属:类可以:可以凭借)9、既克,公问其故。
(既:已经克:战胜故:原因)10、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左忠毅公逸事》练习题一、关于字词(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京畿.()炮.烙()拔眦.()奉檄.()瞿.然()草屦.()呜咽.()蹲踞.()(二)解释加点字的含义。
1.从数骑.出 2.文方成草.3.面署.第一 4.卒感焉.5.席.地倚墙而坐 6.以.指拨眦7.汝复轻身昧.大义 8.辄.数月不就寝(三)填空。
1.本文选自《_______》,作者__________,清朝散文家______。
2.“逸事”指_________________ 的事迹,本文所记是________ 的点滴事迹,主要突出他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的高贵品质。
3.作者用史可法的事迹来衬托左光斗的精神,这种手法是_______。
二、关于课文(一)全文分为四个部分,请概括出每部分的大致意思。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二)本文写了哪两个人物?有无主次之分?为什么?(三)左光斗“解貂覆生、为掩户”、“瞿然注视”、“面署第一”的行动和“召入,使拜夫人”时说的一段话,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四)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省略成分,并把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即解()貂覆生,为()掩户。
2.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
3.史公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
4.()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
三、扩展与活动(一)本文的取材有哪些特点?谈谈这样取材的好处。
(二)文章开头就交代有“先君子尝言”,文章最后再一次交代说“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这在内容和形式上各有什么作用?(三)翻译下面一段古文,指出文中主人公具有什么高尚品质。
陶侃出游①唐房玄龄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②取之耳。
”侃大怒曰:“汝③既不田④,而戏贼⑤人稻!”执⑥而鞭⑦之。
是以百姓勤于农殖,家给⑧人足。
[注] ①本篇选自《晋书•陶侃传》,题目为编者加。
陶侃,东晋人,曾任荆州刺史、广州刺史、征西大将军等职。
《左忠毅公逸事》检测答案一、填空题(8分)1、《左忠毅公逸事》的作者__方苞_是清代散文家。
字灵皋,号望溪,桐城派创始人,著有《方望溪先生全集》。
2、“忠毅”是左光斗的谥号。
逸事多指未经史书记载而不甚为世人所知的事迹。
二、解释下列加点字(13分)1、先.君子尝言(对死去的人的尊称)2、文方.成草.(刚刚)(草稿)3、叩.之寺僧(询问)4、乃奋.臂以指拨眦(举起)5、汝复轻身而昧.大义(不明)6、无俟.奸人构陷(等待)7、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闭口)(小步紧走)8、辄.数月不就寝(总是)9、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女婿)10、或.劝以少.休(有人)(稍稍)三、一词多义解释(18分)1、微:微行入古寺(穿平民服装,隐蔽身份)2、更:使史更敝衣(更换)微指左公处(偷偷,暗暗)使将士更休(轮流)3、第:即面署第一(用于数字前表示次序)4、语:述其事以语人(告诉,动词)必躬造左公第(府第,宅第)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话,名词)5、为:为掩户(替,介词)6、涕:涕泣谋于禁卒(流泪,动词)为除不洁者(装作,动词)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眼泪,名词)7、以:乃奋臂以指拨眦(用,介词)8、之:扣之寺僧(代词,指代史可法)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来,连词)久之(助词,凑足音节)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凭,介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结构助词,的)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现象并作解释(20分)1、从.数骑出使……跟从动词的使动用法2、呈卷,即面.署第一当面名词作状语3、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鑱穿草鞋,手里拿着名词作动词4、则席.地倚墙而坐以……为席名词的意动用法5、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上前名词作动词6、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用背名词作状语7、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对上,对下名词作状语8、与先君子善.交好形容词作动词9、虽家仆不得近.亲近形容词作动词五、指出特殊句式,如果是省略句请在原句适当位置补出省略成分。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左忠毅公逸事①方苞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
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
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
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
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者,惟此生耳。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
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
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
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
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
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
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
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
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
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
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
每寒夜起立振衣裳里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
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
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注:左忠毅公,名光斗,字遗直,明朝桐城人,明朝官员,是史可法的老师。
因弹劾宦官魏忠贤,受酷刑死在狱中。
弘光时平反,谥号为忠毅。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叩之寺僧叩:敲B.闻左公被炮烙被:受C.吾上恐负朝廷负:辜负D.与先君子善善:交好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①虽家仆不得近②虽一毫而莫取B.①旦夕且死②若属皆且为所虏C.①则席地倚墙而坐②顺流而东也D.①乃奋臂以指拨眦②犹不能不以之兴怀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B.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C.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D.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京畿”在古代一般是指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
左忠毅公逸事•同步练习
一、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1、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
2、公瞿然
..注视()
3、汝复轻身而昧.大义()
4、天下事谁可支拄
..者()
5、必躬造.左公第.()()
二、翻译下列句子。
⑴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
⑵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
三、选择题。
1、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另外三项的是()
A、呈卷,即面.署第一。
B、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
C、每寒夜.起上,披衣裳。
D、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2、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先君子尝言”一句中,可知本文的故事实际上是作者转叙已故父亲所讲的。
B、第一段讲的是左忠毅公因史可法的刻苦精神和出众才华而赏识提携他的故事。
C、第二段讲的是史可法想方设法去探访被阉党陷害下狱的左忠毅公的故事。
D、左忠毅公对前来探监的史可法破口大骂的原因主要是史可法用钱贿赂了禁卒。
3、“旦夕且死”的“且”跟下面哪一句的“且”意义相同()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B、且焉置土石
C、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D、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4、与“则席地倚墙而坐”中“席”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
B、背筐,手.长镵
C、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D、竭其庐之入.
5、文中“趋而出”和“因摸地上刑械”中的“趋”、“因”的正确意思是()
A、大步快走就
B、大步快走趁机
C、小步快走就
D、小步快走趁机
6、对“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这句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史可法对老师的称颂溢美之辞。
B、赞扬左忠毅公不为逆阉软硬兼施所动。
C、史可法歌颂老师克制师生感情、以大局为重的精神。
D、赞扬左忠毅公坚贞不屈、以国事为重的精神。
7、选出词义解释有误的一项:( )
A、先君子尝言先君子:已死的父亲
B、史噤不敢发声噤:闭口
C、左公甥也甥:外甥
D、漏鼓移则番代番代:轮换
8、选出与“则席地倚墙而坐”中的“席”活用现象相同的—项( )
A、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
B、稍稍宾客
..其父C、先破秦人咸阳者王.之D、邑人奇.之
9、选出“以”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A、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
B、乃奋臂以指拨眦
C、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
D、史公以风庐道奉檄守御
10、选出对省略句省略成分补充正确的一项( )
A、公瞿然注视,(公)呈卷,(史公)即面署第一
B、(史公)为除不洁者,(公)引(之)人
C、叩之(以)寺僧
D、召(之)入,使(之)拜夫人
四、简答题
1、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请从文中任举一例,作简要的分析。
左忠毅公逸事•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一、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1、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询问)
2、公瞿然
..注视(吃惊的样子)
3、汝复轻身而昧.大义(不明,糊涂)
4、天下事谁可支拄
..者(主持、支撑依靠)
5、必躬造.左公第.(拜访)(府第,府邸)
二、翻译下列句子。
⑴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
(史公就)拿了五十两银两,哭着和管牢的狱卒商量,狱卒被感动了。
⑵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
我老头子已经完了,你再轻生不明大义,国家的事谁能支撑?
三、选择题。
1、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另外三项的是(B)
A、呈卷,即面.署第一。
B、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
C、每寒夜
..起上,披衣裳。
D、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2、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D)
A、从“先君子尝言”一句中,可知本文的故事实际上是作者转叙已故父亲所讲的。
B、第一段讲的是左忠毅公因史可法的刻苦精神和出众才华而赏识提携他的故事。
C、第二段讲的是史可法想方设法去探访被阉党陷害下狱的左忠毅公的故事。
D、左忠毅公对前来探监的史可法破口大骂的原因主要是史可法用钱贿赂了禁卒。
3、“旦夕且死”的“且”跟下面哪一句的“且”意义相同(A)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B、且焉置土石
C、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D、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4、与“则席地倚墙而坐”中“席”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A、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
B、背筐,手.长镵
C、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D、此何地也,而汝来前.
5、文中“趋而出”和“因摸地上刑械”中的“趋”、“因”的正确意思是(D)
A、大步快走就
B、大步快走趁机
C、小步快走就
D、小步快走趁机
6、对“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这句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D)
A、史可法对老师的称颂溢美之辞。
B、赞扬左忠毅公不为逆阉软硬兼施所动。
C、史可法歌颂老师克制师生感情、以大局为重的精神。
D、赞扬左忠毅公坚贞不屈、以国事为重的精神。
7、选出词义有误的一项:( C )
A、先君子尝言先君子:已死的父亲
B、史噤不敢发声噤:闭口
C、左公甥也甥:外甥
D、漏鼓移则番代番代:轮换
8、选出与“则席地倚墙而坐”中的“席”活用现象相同的—项( D )
A、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
B、稍稍宾客
..其父
C、先破秦人咸阳者王.之
D、邑人奇.之
9、选出“以”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A )
A、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
B、乃奋臂以指拨眦
C、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
D、史公以风庐道奉檄守御
10、选出对省略句省略成分补充正确的一项( D )
A、公瞿然注视,(公)呈卷,(史公)即面署第一。
B、(史公)为除不洁者,(公)引(之)人。
C、叩之(以)寺僧
D、召(之)入,使(之)拜夫人
四、简答题
1、作者为了刻画人物性格,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请从文中任举一例,作简要的分析。
如第一段中写了四个细节:“解貂覆生”,“为掩户”,“叩之寺僧”,“瞿然注视”。
这将左光斗思贤若渴,求才心切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