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光伏9个月生
- 格式:ppt
- 大小:332.00 KB
- 文档页数:19
排名前十的光伏企业和行业介绍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中国排名前十的光伏企业1.无锡尚德(创始人:杨怀进;总裁:施正荣)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由施正荣博士于2001年1月建立,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外商独资高新技术光伏企业,主要从事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光伏系统工程、光伏应用产品的研究、制造、销售和售后服务。
尚德全球分支机构遍及北京、上海、旧金山、东京、慕尼黑、罗马、马德里、沙夫豪森、首尔、悉尼等重要城市,目前拥有 5 个生产基地,分别位于无锡、洛阳、青海、日本长野及上海。
2.晶科能源(创始人:李仙德,陈康平,李仙华)晶科能源有限公司是中国领先的光伏产品制造商,创办于2006年12月,注册资金亿美元,是(香港)栢嘉科技有限公司全资创办的外资企业。
公司营销中心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生产制造基地位于江西上饶经济开发区内,总占地500余亩。
公司自成立以来,大力引进国际先进生产设备,不断扩大生产规模,08年硅片产能达到约185兆瓦,计划09年硅片产能达到400兆瓦,是中国最具潜力的光伏企业之一。
3.昱辉阳光(创始人:李仙寿。
其与李仙德,李仙华为三兄弟)ReneSola 成立于2005年6月,是世界级的光伏制造销售企业之一,拥有浙江昱辉阳光能源有限公司、四川瑞能硅材料有限公司和多家海外销售公司。
经营业务包括原生多晶硅、单晶硅棒、多晶硅锭、硅片制造与销售、电池片、组件的制造与销售、光伏系统解决方案等。
4.英利新能源(创始人:苗连生)英利品牌创建于1987年,总部位于河北保定,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聘请了在光伏领域从事多年研究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教授为指导,并与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5.阿特斯(苏州)太阳能(创始人:翟晓铧)CSI阿特斯 (Canadian Solar Inc.),是由加拿大学成归国的瞿晓铧博士在加拿大注册的一家光伏公司,公司致力于光伏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和售后服务。
中国光伏产业崛起中的外部因素——以欧盟对华光伏“双反”为例作者:王天坤来源:《新材料产业》 2018年第10期2018年,距欧盟对中国光伏产业举起“双反”调查“大棒”已满5年。
近日,一则消息吸引了我国光伏产业人士的眼球,该消息称:在欧盟对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双反调查”5年期满之际,该调查申请人——欧洲光伏制造商联盟(EU ProSun)发起的“日落复审”,即反倾销措施执行满5年之前的合理时间内国内产业或其代表提出有充分证据的请求而由主管机关发起复审,若在该复审中主管机关确定终止反倾销税可能导致倾销和损害的继续或再度发生,则可继续征收反倾销税。
在复审期间,原反倾销税继续有效。
申请已经被欧盟委员会正式拒绝,这意味着欧盟对华光伏“双反”措施到期后将不再继续该项制裁。
事实上,2018年8月31日,欧盟委员会正式宣布将于9月3日取消对华光伏产品“双反”措施。
2012-2013年,美国和欧盟对中国光伏企业采取的“反补贴”和“反倾销”调查成为笼罩在中国光伏产业上空的阴霾,尽管中国商务部和相关企业多措并举、积极应对,李克强总理也在多个场合呼吁通过谈判和磋商的途径解决贸易争端,但很遗憾,最终“双反”大棒还是向我国光伏企业砸了下来。
5年前的这个时候,笔者的本科毕业论文写的正是《中国与欧美光伏产品贸易摩擦问题研究》。
时隔多年,当看到欧盟对华光伏“双反”措施终将取消,而中国光伏产业早已在寒冬中苏醒之际,特撰此文。
以对此次欧美对我国光伏“双反”过程的原因、影响,为以后类似的事件提供一些思考。
一、欧美光伏“双反”回顾“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很迅速,国内市场的状况明显改善,政府的资金扶持和对该产业补贴的力度不断加强,我国的光伏产业整体前景大好。
不过,我国的光伏产业产品90%以上出口到国外,其中大部分出口到欧盟和美国。
以2010年为例,我国光伏产品出口总额约为305亿美元,其中对欧洲市场的出口额在200亿美元以上,约占出口总额的68%,对美国的出口额约为30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0%左右。
中国起诉欧盟光伏坚定维权
近日,中国通过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起诉欧盟部分成员国的光伏补贴措施。
主要涉案国为意大利和希腊,这两个国家的光伏项目或将得到欧盟10%以上的额外上网电价补贴。
业内人士指出,非欧盟及非欧洲经济区国家被排除在额外补贴对象之外,令出口到意大利和希腊的中国光伏产品丧失竞争优势,此举违反了世贸组织关于国民待遇必须对等的规定。
此外,两国此举实质上鼓励了本国企业购买国内产品,替代了进口效果,属于禁止性补贴。
11 月5 日从中国商务部了解到,当天中国就欧盟部分成员国的光伏补贴措施提出与欧盟及相关成员国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进行磋商,正式启动世贸争端解决程序。
这也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第11 起通过争端解决机制起诉别国的案件。
据了解,欧盟部分成员国的法律规定,假如光伏发电项目的主要零部件原产于欧盟国家或欧洲经济区国家,该项目生产的电力即可获得一定金额或比例的上网电价补贴。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就此发表谈话表示,中方认为上述补贴措施违反了世贸组织协定关于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的规定,构成了世贸组织协定禁止的进口替代补贴,并严重影响中国光伏产品出口,损害了中国作为世贸组织成员的正当权益。
中国政府有权利也有责任为本国光伏企业争取公平的国际贸易环境。
中方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将坚定行使世贸组织成员权利,维护正当利益。
沈丹阳说。
按照相关规则,假如中欧双方在两个月内磋商无果,中国将有权要求设立专家组审理此案。
目录绪言 (1)一.欧盟对华光伏产业“双反”调查的现状 (1)二.欧盟对华光伏产业“双反”调查的分析 (1)(一)欧盟对华光伏产业“双反”调查的贸易背景 (1)(二)欧盟对华光伏产业“双反”调查的原因 (2)(三)欧盟对华光伏产业“双反”调查的性质 (2)(四)欧盟对华光伏产业“双反”调查的特点 (2)(五)欧盟对华光伏产业“双反”调查的影响 (3)三. 欧盟对华光伏产业“双反”调查的反思 (3)(一)政府方面 (3)(二)企业方面 (4)结论 (5)参考文献 (5)浅析欧盟对华光伏产业“双反”案【摘要】“双反”调查是指对来自一个国家的进口产品同时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联合调查。
欧盟对华光伏产业“双反”调查已经成为当前经济热点话题。
本文简述了欧盟对华“双反”调查的现状,,分析了调查的贸易背景、原因、性质、特点和影响,指出欧盟与中国的贸易依存关系,以及在产能过剩、国内经济低迷的情况下欧盟对华光伏产业“双反”调查,这对双方的工业产值、就业等造成了严重影响;文中并提出了对这次“双反”调查的反思,强调政府要调整内部经济结构和企业要注重增强自身实力等。
【关键字】“双反”; 国际贸易; 出口; 内需ANALYSES “DOUBLE REVERSE” CASE OF THE PHOTOVOLTAIC INDUSTRY OF EUROPEAN UNIONTO CHINAABSTRACT"Double reverse" survey refers to import products from a country anti-dumping and anti-subsidy investig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double reverse" survey of photovoltaic industry has become the current economic hot topic.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ouble reverse" survey of European Union to China, analyzes the survey of the trade background, cause, na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e, points out that the European Union and China's trade dependence, as well as in the case of excess production capacity, domestic economic downturn the European Union does "double reverse" survey of photovoltaic industry to China. The both sides of the industrial production, employment and so on are caused serious influence; In this paper, and puts forward some reflections on the "double reverse" survey, said the government should adjust the structure of internal economic and enterpris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enhance their strength, etc.KEY WORDS:"Double reverse", international trade, export, domestic demand绪言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国际贸易增多,我国频繁受到“双反”调查,目前,欧盟对华光伏产业的“双反”调查愈演愈烈,其有着深刻的政治和经济背景。
目录绪言 (1)一.欧盟对华光伏产业“双反”调查的现状 (1)二.欧盟对华光伏产业“双反”调查的分析 (1)(一)欧盟对华光伏产业“双反”调查的贸易背景 (1)(二)欧盟对华光伏产业“双反”调查的原因 (2)(三)欧盟对华光伏产业“双反”调查的性质 (2)(四)欧盟对华光伏产业“双反”调查的特点 (2)(五)欧盟对华光伏产业“双反”调查的影响 (3)三. 欧盟对华光伏产业“双反”调查的反思 (3)(一)政府方面 (3)(二)企业方面 (4)结论 (5)参考文献 (5)浅析欧盟对华光伏产业“双反”案【摘要】“双反”调查是指对来自一个国家的进口产品同时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联合调查。
欧盟对华光伏产业“双反”调查已经成为当前经济热点话题。
本文简述了欧盟对华“双反”调查的现状,,分析了调查的贸易背景、原因、性质、特点和影响,指出欧盟与中国的贸易依存关系,以及在产能过剩、国内经济低迷的情况下欧盟对华光伏产业“双反”调查,这对双方的工业产值、就业等造成了严重影响;文中并提出了对这次“双反”调查的反思,强调政府要调整内部经济结构和企业要注重增强自身实力等。
【关键字】“双反”; 国际贸易; 出口; 内需ANALYSES “DOUBLE REVERSE” CASE OF THE PHOTOVOLTAIC INDUSTRY OF EUROPEAN UNIONTO CHINAABSTRACT"Double reverse" survey refers to import products from a country anti-dumping and anti-subsidy investig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double reverse" survey of photovoltaic industry has become the current economic hot topic.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ouble reverse" survey of European Union to China, analyzes the survey of the trade background, cause, na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e, points out that the European Union and China's trade dependence, as well as in the case of excess production capacity, domestic economic downturn the European Union does "double reverse" survey of photovoltaic industry to China. The both sides of the industrial production, employment and so on are caused serious influence; In this paper, and puts forward some reflections on the "double reverse" survey, said the government should adjust the structure of internal economic and enterpris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enhance their strength, etc.KEY WORDS:"Double reverse", international trade, export, domestic demand绪言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国际贸易增多,我国频繁受到“双反”调查,目前,欧盟对华光伏产业的“双反”调查愈演愈烈,其有着深刻的政治和经济背景。
商展经济“一带一路”背景下中欧新能源合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北京语言大学 杨璐璐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对能源需求也在不断加大,因传统能源具有不可再生性,新能源成为了未来我国能源发展方向。
本文以“一带一路”背景下中欧新能源合作为分析对象,介绍了目前中欧新能源合作的现状、面临的机遇、面对的挑战和合作对策,以推动提升中欧新能源合作质量,促进中欧双边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一带一路;新能源合作;中国;欧洲中图分类号:F423 文献标识码:ADOI:10.12245/j.issn.2096-6776.2020.14.11中国和欧洲是当今世界上非常重要的经济体,中国和欧洲之间的合作必将对整个国际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我国在2013年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能源合作是我国“一带一路”合作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欧洲在能源方面达成广泛共识,双方在能源领域之间的合作也已经进入了战略发展期,中欧双方可以凭借“一带一路”加深新能源合作,进一步推动双边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实现中国和欧洲双赢[1]。
当前,中国对欧洲有专门的“容克投资计划”,欧洲对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也有较浓厚的兴趣,两大经济体合作的空间巨大。
1 新能源产业在中欧的发展1.1 新能源产业在欧洲的发展早在2003年,欧洲就开始推进有关解决气候问题变化进程的决议,新能源在此时已经得到了欧洲各国的广泛关注,欧洲各国陆续加大了新能源的投入力度,新能源产业化的各项技术标准位于世界前列[2]。
在2007年,欧洲提出了“2020年新能源发展目标”,预计2020年20%的能源都属于新能源。
为此,欧洲在2008年通过了旨在推动更加公平的成员国减排计划,并为实施干预计划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方案[3]。
例如,德国通过了有关新能源法案,法国通过了有关刺激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府方案,大幅度提高了新能源在社会消费领域中的占比。
时至今日,欧洲是当前新能源产业发展最为迅猛的一个地区,欧洲各成员国在新能源节能减排和发展新能源方面都投入了大量资金和能力,将新能源培育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4]。
中欧双方就光伏产品达成的“价格承诺”协议正式生效。
全国共有94家光伏企业参与“价格承诺”协议。
这份协议有两个核心内容:一是参与企业出口到欧盟的光伏产品“最低价格”为0.56欧元/瓦;二是免征临时反倾销税的产品总量每年不超过7GW.
根据欧委会发布的公告,从8月6日起,94家承诺企业按照价格承诺协议要求对欧盟出口硅片、电池、组件可免征反倾销税。
未承诺企业对欧盟出口上述产品将被征收47.6%(非承诺的应诉企业)或67.9%(非应诉企业)的反倾销税。
该“价格承诺”的有效期至2015年年底。
最低价格为0.56欧元/瓦。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在8月6日之前,中国光伏产品出口欧盟的价格大概在每瓦0.45欧元到0.52欧元之间,这个协议执行后,等于提价了15~20%。
中欧之所以产生光伏贸易争端,根源就是欧盟不满中国光伏产品以低价占据了欧盟光伏市场的大部分江山。
因此,在中欧谈判时,欧盟早先提出的价格方案是0.65欧元/瓦。
0.56欧元/瓦的价格,可以说是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数字了。
OPINIONS德国2〇50光伏发展情景对我国能源转型的启示□何继江马钰在年就提出“2000个光伏屋顶计划”的 德国,是最早让光伏发电走入千家万户的国家 随着德国提出2(150年实现確中和及100%的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的目标,德国联邦环境署 (U B A )、弗劳恩霍夫太阳能系统研究所(Fraun hofer IS E ) 、 Agora Energiewende 、 德国可再生能 源协会(Bundesverband Neue Energiewirtschaft ) 等德国政府和智库都对2050年德国光伏发展情景进行了研究。
其中,在四个有代表性的光伏发 展情景预测中,到2050年,德国最低光伏装机规模为275G W ,相当于人均3.8k W ;最高装机规模 为1000G W ,相当于人均12.5k W 。
为助力中国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转型势在必行。
德国在推广光伏 发电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对于中国光伏行业发 展与能源转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德国碳中和目标与欧洲气候行动欧盟承诺到2050年作仝球范|li |内韦先实现 碳中和为了发展气候友好型经济,欧盟将其应对气 候变化的总体目标及具有约束力的国家气候目58 I2021.07Environmental ’ EZconomy标作为制定发展路线及各项措施的基本参照。
为落实《巴黎协定》,欧盟在其向联合国提 交的国家自主贡献(N D C)方案中承诺,到2030 年,欧盟温室气体排放量较1990年减少至少 40%。
2019年12月,新一届欧盟委员会发布了 “欧洲绿色协议"(European Green Deal),提出 到2050年欧洲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碳中和。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2020年上半年,欧盟 委员会提议修改其国家自主贡献方案并公开征 询意见,方案提出到2030年,欧盟温室气体排 放量较1990年减少50%〜55%。
从8月6日起;欧盟开始执行中欧就光伏产品达成的“价格承诺”;这让国人长吁一口气..但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展开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以下简称双反;却像那只开启潘多拉盒子的手;将一个失衡、不可思议的光伏产业展露于世人面前..青岛太阳能展乱象溯源:非市场化和其他产业的发展路径不同;光伏产业走的是一条政策扶持型的路线..如果对光伏产业近十年来的种种乱象进行梳理;不难发现;也许正是因为这个源头;让一切由此滋生..进入21世纪以来;在人类对新能源的渴求下;风电、生物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不仅成为投资界的宠儿;同时也提升为各国争相支持发展的战略目标..为了解决新能源成本高于传统能源的问题;各国普遍采取了补贴的方法..本世纪初;德国、西班牙一马当先;推出了补贴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的项目..不久;德国推出了上网电价法;将光伏产业的支持提升到更高的层面..“用一个法规实现了原本不具备经济性的可再生能源能够以市场化的方式发展”;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及光伏专业委员会主任赵玉文如此评价..青岛太阳能展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可再生能源等种种光环之下;特别是在各国政府的政策扶持背景下;光伏产业以出人意料的速度;在世界以及中国;一路狂奔..数据表明;2002年~2011年这十年间;全球光伏产业的年平均增长率是53%..而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则更超出人们的想像..2003~2007年这五年间;中国光伏产业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91.3%..用不到10年的时间;中国打造了一个世界级的产业..2003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是12兆瓦;2004年为50兆瓦..而到了2005 年;产量一下猛增到139兆瓦;2006年达到400兆瓦..2007年;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首次达到1088兆瓦;超过日本920兆瓦和欧洲1062.8兆瓦;一跃成为世界太阳能电池的第一大生产国..同在2007年;我国光伏组件产量也达到世界第一..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7年底;国内光伏组件产量达到1717兆瓦;比上年增长138%..青岛太阳能展光伏企业也由此猛增..据赛迪智库光伏研究所统计;2007年国内从事太阳能电池的生产企业达50余家;硅锭/硅片生产厂家超过70家;光伏组件生产企业共计200多家..目前全球前十大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和组件企业中;中国分别占据4、6、6和6席..即使是经历了世界金融危机的寒冬;2011年中国的光伏产业仍然势头不减..多晶硅产量达到8.4万吨;太阳能组件产量达到21GW;同比增长100%;占全球总产量的60%;行业总产值超过3000亿元..中国当之无愧地成为世界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最快、产量最大的国家..乱象之一:跟风效应有人说;中国加入这场光伏豪赌;是无锡尚德的财富神话催生出来的..2000年;施正荣还只是一个怀揣着几年打工钱回国创业的海归;在一次游说失败之后;他找到了无锡市市政府..后者慧眼识珠;让无锡小天鹅集团、山禾制药、无锡高新技术风险投资有限公司等8家国企凑了650万美元入股;与施正荣共同融资成立无锡尚德;并做好了打水漂的准备..此时;施正荣本人以技术股和40万美元的现金入股;占公司25%的股份..何曾想;2005年12月14日;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开盘价即冲到20.35美元..以此计算;持有6800万股股权的施正荣身价暴涨到13.84亿美元;当日即跻身中国百富榜前五名..之后公司股价又涨至40美元;2006年;施正荣身家更是暴增至23亿美元;成为当年的中国首富..青岛太阳能展从40万美元到20亿美元;施正荣的身价在6年的时间内增长了5000多倍..这种令人眩晕的财富效应;瞬间引爆了国内对光伏产业的极大热情..短短数年内;全国先后建立了几十个光伏产业园;不少老牌企业和上市公司亦纷纷转型;包括浪莎集团、波司登、三星等都先后宣布进军光伏行业..青岛太阳能展从2005年起;不到两年时间;相继有10家中国光伏企业在海外上市..除了无锡尚德之外;还有浙江昱辉、苏州CTS、江苏林洋、常州天合光能、保定英利、江苏浚鑫等..2008年2月;深圳拓日和锦州阳光分别在国内及中国香港上市..截至2012年8月;十大国外上市的中国光伏企业中;前8位的市值都在1亿美元以上..立项、投资、买设备、建厂房、出产品;在这场对无锡尚德的追随中;究竟有多少钱砸向光伏产业从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委会2009年对多晶硅项目建设的统计中;也许可以窥见一斑..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上半年;国内多晶硅项目已建、在建或拟建的已有50家之多;已建成产能接近6万吨;总建设规模逾17万吨;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在这场疯狂的追逐中;不仅有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还有乡镇企业;不仅有地方政府;风险投资;还有游资..青岛太阳能展对于这种恣意的增长;有人笑言;任何对于光伏产业的预测;都将是一件危险而可笑的事情..有人痛心疾首;中国现在搞什么产业;都是四个“一窝”:一旦出现新兴产业;都是“一窝热”;而当热到一定程度;则成“一窝疯”;重复建设之后;就是“一窝斗”;竞争白热化;就面临“一窝死”..这无疑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乱象之二:两头在外如果说;追逐财富是光伏产业狂飙的原动力;那么;欧洲光伏市场的巨大需求;则为这场疯狂的追逐安装了加速器..中国的光伏行业是一个奇怪的产业;号称“两头在外”;即九成以上的原材料依赖进口;且九成以上的产品需要出口国外..这在中国制造业的历史上;几乎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由于制作太阳能电池板需要高达99.9999%以上的高纯度多晶硅;国内的提纯技术在早期尚未达到;因此多晶硅的供应一度被国外垄断..2008年10月;多晶硅价格在电池组件供不应求及多晶硅国内产能严重不足的共同作用下一路飙升;从每公斤50美元上涨至500美元..由此;还派生出另一个奇特的现象:“拥硅为王;达产成金”;大有得“硅”者得天下的气势..虽然原材料问题在后期已经得到很大程度的解决;到2009年;多晶硅的进口依存度已经下降到60%;但“市场需求在外”这个行业的痼疾;一直挥之不去;并最终引发了一场汹涌澎湃的贸易争端..在国内光伏用户市场尚处于萌芽状态时;欧洲作为全球光伏发电的第一大主要市场;安装量占世界总量的60%以上;表现出巨大的市场需求..过去五年间;中国光伏产业的产量连续世界第一;占据欧洲超过一半的市场..青岛太阳能展2011年;中国出口约358亿美元光伏产品;其中向欧盟出口了总价值210亿欧元约合265亿美元;1665亿元人民币的太阳能面板和相关部件;出口量占中国光伏出口总量的七成..2012年我国太阳能光伏产品对欧洲的出口额虽然同比下降45%;至111.9亿美元;但这仍占我国光伏产品总出口额233亿美元一半以上的份额..欧洲无疑是中国光伏产品最大的出口所在地;如果再加上美国;整个欧美市场就占到中国光伏产品出口的80%以上..而在全球范围内;中国的光伏产品已经垄断其中的六成..面对如此巨量的中国光伏产品;一些欧洲人士表现出强烈的异议..在欧盟“双反”案中表现激进的欧盟贸易委员以下简称欧委会德古赫特表示;欧委会认为中国光伏企业向欧盟市场的倾销幅度高达112.6%;对欧盟光伏产品的损害程度约为67.9%..欧委会同时认为中国的产品导致欧盟相当数量的光伏企业破产;并影响到欧盟约2.5万个就业机会..持相同的看法;负责“双反”调查的欧委会贸易总司提出建议;欧盟应该从6月6日起对华加征平均税率为47%的临时性反倾销关税..虽然这一建议在7月中欧达成的价格协调中没有得以实施;但不难看出;这种“市场需求在外”的模式已经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欧洲对中国的不满..青岛太阳能展施正荣在2007年曾表示;“目前欧洲市场的旺盛需求;事实上只是德国近两年市场爆发性增长造成的短期现象..欧洲本土企业凭借强劲的技术实力;势必会迅速达到产能与需求之间的平衡..到那时;欧洲的大门也许就不会对我们敞开了..”赵玉文也在2007年对我国光伏产业“两头在外”现象表示过忧虑..但是;在巨大的市场和需求面前;对于那些嗜血的资本来说;谁又能阻挡住他们攫取财富的步伐呢青岛太阳能展乱象之三:关乎高科技十年前;“光伏”对于绝大多数的人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字眼..但2003年以后;特别是在各国都把光伏作为一个战略新兴产业时;“光伏”的陌生意味中又增添了神秘的科技含量..光伏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产业呢光伏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简称;它利用太阳电池半导体材料的光伏效应;将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有独立运行和并网运行两种方式..而以硅材料应用开发形成的产业链条称之为光伏产业;包括高纯多晶硅原材料生产、太阳能电池生产、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相关生产设备的制造等..在这条产业链中;以上游多晶硅的提纯制造技术含量最高;从上往下;生产的技术门槛呈现递减趋势..这些年来;我国多晶硅产业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缩小;进口依存度从90%降低到50%;但每年的进口基数仍然比较大;为8万吨..同时;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中科院电工所研究员、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孔力认为;我国在晶体太阳能电池的后续研发;以及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发等方面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至少落后10年..青岛太阳能展然而在一些下游的电池及组件环节;技术含量却低得多..据了解;我国电池生产的工艺和国际相当;具有从事企业多、从业门槛低、利润低的特点;且扩产最快、产量最大..数据显示;我国电池组件生产获取的利润在最终电池组件产品利润总额中的比例约为18%;电池片和硅片生产的利润占比分别约为17%和13%;远远低于多晶硅的占比52%..而在光伏逆变器生产环节;通过购买图纸、外聘技术指导等方式;就能非常容易地生产出一款产品..根据国家质量认证中心统计;通过其认证的生产企业约53家..而另有统计数据称;目前国内生产光伏逆变器的厂商已达135家;其中绝大多数是刚刚进入这一领域的;有的还处在预研和样机生产阶段..另外还有封装环节;由于技术和资金门槛低;致使我国短时间内涌现出170多家封装企业;总封装能力不少于200万千瓦..对此;河北省英利集团首席技术官宋登元直言;我国光伏行业的相关标准基本处于缺失状态;只要有钱就可以做光伏..而有舆论则将之称为;“一个毫无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披着高科技外衣的制造业”..在光伏整条产业链技术含量参差不齐;一些环节是空白;另一些环节连农民企业家也能分羹的情况下;行业不断掀起跟风狂潮;整体规模大肆扩张、高歌猛进的现象也就不难理解了..乱象之四:关乎GDP赵玉文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在中国;一说到新兴产业;还有很好的利润;那么从GDP的角度来讲就不仅仅是企业家的事了;而成为了衡量地方政府政绩的一个标准..如此;光伏产业在中国;除了世界性的政府补贴这个特点之外;还和GDP捆绑在一起..曾几何时;光伏产业成为各地政府招商的宠儿;地方政府纷纷给予无偿土地、资金配额、电价补贴等很多优惠条件..为了吸引更多的光伏企业来安家;各地政府不惜动用各种手段;进行优惠条件的大比拼..光伏产业争夺战白热化;光伏产业遍地称王;各种豪言壮语不绝于耳..“我们计划以某某企业为龙头;加快发展硅材料及光伏产业;通过几年努力;形成以太阳能电池用单晶、多晶硅片、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电池应用等三大系列产品为主;集科研、生产于一体;建设国内最大、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国家级太阳能光伏产业园..”这样的发言;完全可以复制给另一位地方政府领导..公开资料显示;江苏省13个地级市均建有光伏产业园;大型光伏企业20多家;数以百计的为中小企业..放眼全国;有600多个城市把光伏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而在中国西部地区某些城市;出现了动辄几十平方公里的光伏电站规划用地..据统计;目前国内除了西藏;其他省份都提出过多晶硅的发展规划;且都是千亿工程..“有的城市根本就不具备基础;没有条件;没有产业配套;完全不顾实际情况..”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如此评价..青岛太阳能展然而;谁也没有料到;光伏产业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潮水般崛起;又潮水般衰落了..作为投资性行业;光伏产品动辄投资达到百亿元..这样巨大的资金来源于何处仅靠企业自有资金;肯定是远远不够的;银行贷款因此成为一个重要的来源..国内光伏行业巨头;赛维LDK公司2007年上马的多晶硅项目投资额达到了惊人的120亿元;堪称当时世界同行业投资额最大、产能设计规模最大的单个项目;其中绝大部分资金即来自于银行贷款..2013年3月;在对无锡尚德破产后进行资产清理时发现;该公司在银行系统获得的本外币贷款总额折合人民币共计约36.36亿元;其中涉及8家中资银行..究竟有多少银行贷款投入到光伏产业虽然没有准确的数字统计;但在评估双反损失时;有关部门出具了一个数据:将面临“超过2000亿人民币的不良贷款风险”;银行贷款的规模;由此可略知一二..赵玉文说;光伏的发展;本身就是一种以全民的资源来换取的;等到企业破产的时候;就会绑架政府;而政府与银行、信贷、税收有关;同时还与百姓就业有关..于是;一旦企业破产;损失的就不只是这个企业;还有政府拥有的人民的资产..推而广之去观察;被政府有形之手催熟、又迅速衰落的产业何止光伏行业类似故事曾在生物质能、风电和LED等众多新兴产业反复上演..“接下来;风电和LED行业都可能出现双反”;这究竟会是危言耸听还是警世良言乱象之五:供需失衡如果说中国仅仅只是垄断了欧洲的光伏市场;供需失衡的情势或许还有缓和的余地;但实际情况却是;现在中国一国的产能就覆盖甚至远超全球市场的需求..据欧洲光伏工业协会预测数据;2012 和 2013 年光伏市场需求在 20~40GW 之间..而据赛迪智库光伏所最近的不完全统计;2012 年我国 156 家电池组件企业的太阳能电池产能已超过 40GW.. 供需失衡的必然结果就是产品降价、利润降低、企业倒闭.. 首先撑不住的是欧美企业..据赛迪智库光伏所统计:2010~2012 年;欧洲组件电池和硅片破产约 35 家.. 2011 年 8 月;美国就有三家太阳能公司宣告破产;其中包括在业内颇有声望的加州太阳能电力公司;还有长青太阳能公司和光谱太阳能公司..青岛太阳能展曾是全球顶尖太阳能面板制造商的德国太阳能企业 Solon;2011 年 12 月正式申请破产..该公司在 1998 年是德国上市的第一家光伏企业;股价最高曾达 89 欧元.. 2012 年4 月;德国最大光伏企业之一 q-cells 申请破产..该公司 2011 年亏损额达8.46 亿欧元约合 11 亿美元.. 紧跟其后的是中国企业.. 2013 年 3 月 20 日;无锡尚德宣布破产重整..这个曾经股价高达 90 美元、销售收入 300 亿元、市值突破百亿美元的巨人;一夜之间轰然倒下.. 光伏全行业陷入亏损泥潭..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秘书长王勃华表示;2012 年;我国多晶硅产业全线亏损;80%以上的多晶硅企业停产;其中两家破产..2012 年 8 月;美国投资机构MaximGroup 发布研究报告称;中国前十大太阳能公司的债务累计已经达到 175 亿美元;整个行业接近破产边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光伏产业出现今天这种局面;并非没有预警.. 2009 年 9 月 26 日;国务院转发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 10 部委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 38 号文;正式将多晶硅列入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行业;并将多晶硅定位为高耗能和高污染产品.. 但其实就在当时相关部委的专家层中;也存在着不同数据支持下的不同态度..而行业;其时更是以英勇无畏的姿态恣意前行..青岛太阳能展很快;暴跌来临.. 据赛迪智库光伏所统计;2010年我国多晶硅价格和 3 年前的 2007 年相比;价格跌到只有当时峰值的三分之一..到 2012 年;多晶硅价格继续下跌;只有 2010 年的一半;为 20 美元/千克.. 2013 年 6 月; 我国多晶硅价格为 18 美元/千克.. 年的时间; 6 多晶硅的价格跌去了 90% 以上..而这个价格;已经低于国内多晶硅制造的成本线..据了解;目前国内众多多晶硅公司的成本普遍在 30 美元/公斤以上..而光伏组件的价格同样低于成本..2012 年和 2013 年 6 月;国内太阳能光伏组件的报价都是 0.7 美元/瓦..而当时光伏组件的生产成本一般在 0.84 美元/瓦;垂直一体化企业光伏产品的价格在 0.75~0.9 美元/瓦之间..和 2007年相比;2013 年光伏组件的价格同样下跌深重;不到当时 3.8 美元/瓦价格的20%.. 乱象之六:不一样的补贴世界范围内;各国纷纷将光伏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台了各种补贴政策.. 以光伏装机量最大的德国来说;他们对光伏产业的补贴主要是对用户的补贴..2000 年德国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 ;其主要特点之一是“固定上网电价”政策;电网公司必须全额收购光伏发电的上网电量..日本的政策倾斜;也体现为给用户补贴.. 在中国;针对光伏产业的补贴侧重在生产制造环节..以 2009 年开始实行的金太阳示范工程为例;财政部、科技部、能源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规定;光伏电站项目按工程投资约 29 元/瓦的 50%给予国家补助; 偏远无电地区的独立光伏发电系统; 则按投资的 70%给予补助.. 在国家看来是扶持的政策; 到了一些地方和企业那里就成了补贴的代名词.. 金太阳示范工程一期申报在各省就掀起了不小的热潮..按照政策;每个省最多申报不能超过 20 兆瓦;但仅以山东一个省为例;就有超过 100 兆瓦上报至省里;而有实力的光伏企业;例如英利集团一家;上报的规模就达 50 兆瓦.. 政策颁布的 2009 年;就有 100 多兆瓦的金太阳示范项目开工建设;实际当年批复装机容量约 300 兆瓦;财政部就为此提供了近 50 亿元的补助.. 但随着工程转包、路条随意买卖、组件以次充好、重建设轻管理现象的出现..仅在政策颁布的第二年———2010 年;财政部宣布取消 39 个“围而不建、以次充好”的项目;总计装机 54 兆瓦;这其中包括无锡尚德、阿特斯、BP 等国内外知名光伏企业担任业主的工程..2012 年; 这个榜单上增加了山西国际电力光伏发电、中兴能源、宝利光伏等 15 家企业.. 在监管层与申报者之间的较量中;这项政策一直维持到 2013 年..最后的核算结果是;2009 年开始至今; 共有 900 多个项目被列入补贴名单; 中央财政对这些项目的补贴达 200 余亿元.. 如此巨量的补贴换来了什么呢相关数据显示;自 2009 年批复的金太阳示范工程仅有装机总量 40%的发电量实现并网;其他工程均因各种情况未完成并网或延期.. “这注定是一个短期的过渡政策”;有关人士对此评价.. 施正荣曾表示;希望看到的政策是像德国一样;对光伏上网电价进行补贴..电网公司要有积极性去购买;终端用户乐意去用;才是行业发展的关键.. 工业和信息化部计算机与微电子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副主任高宏玲表示;在光伏产业初期; 国家并未对光伏产品的应用端进行如同上游的大规模补贴; 这也是导致目前制造强、应用弱困局的一个重要原因.. 伴随着光伏产业的飞速发展; 我国的光伏企业是否有足够的自主创新能力; 将光伏发电的成本在 5~10 年内降到常规发电的水平是否能够在 5~10 年内将太阳能电池的效率提高到降低成本所必需的水平是否有信心在 5~10 年内使中国不仅是太阳能电池的制造大国; 还成为光伏发电的应用大国这是 2008 年第十届中国太阳能光伏会议上常州宣言的一段节选;今日读来;仍然铮铮在耳.. 敬请关注青岛国际太阳能展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