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二轮复习---第7讲-近代中国的变革与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2
- 格式:ppt
- 大小:3.84 MB
- 文档页数:94
专题能力训练7 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的变革和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一、选择题1.(2018天津文综,5)清政府官员曾要求外商具结承诺:“懔遵钦定新例,不敢夹带鸦片。
倘查出本船有一两鸦片,愿将夹带之犯,听凭天朝官宪即行正法,船货全行没官,若查无夹带鸦片,应求恩准照常进埔贸易。
良歹分明,情甘帖服。
”这表明当时(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清政府的禁烟措施。
从题干中对外商如若走私鸦片清政府必将按照清朝法律进行严惩的相关规定,可以看出清政府对于禁烟的坚决态度,故A项正确。
题干强调的是清政府要求外商具结的承诺,与各国政府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中清政府禁止外商带鸦片来华,反映了鸦片贸易在当时是不合法的,故C项错误;题干中没有涉及外商在中国享有治外法权,故D项错误。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美收中国入口米税,每包二角二分,每年五十万包,计税银已百余万两。
而美之麦粉入中国口者,竟不纳税。
……丝绸(输美)美收百之五十,美之绸布入中国,仍纳百之五。
两相比较,已少收十之九”。
美国获得如此权益是通过( )A.领事裁判权答案:D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美国对中国货物征收高额关税,而向中国出口商品时却缴纳极少关税甚至免税。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是通过《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条款获得这一侵略权益的,故D项正确;领事裁判权是指外国人在中国犯罪按照其本国法律判决,故A项错误;允许外国在华设厂是《马关条约》的内容,故B项错误;开放通商口岸显然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
3.林则徐在鸦片战争后给朋友的一封信中说:“……徐尝谓剿匪八字要言:器良、技熟、胆壮、心齐是也。
第一要大炮得用,今此一物置之不讲,真令岳、韩束手!奈何奈何!”这表明他( )答案:C解析:题干材料中林则徐强调剿匪成功要“器良、技熟、胆壮、心齐”“大炮得用”。
材料中没有涉及军事剿匪的目的,故A项错误;林则徐强调打败外敌除了提高军备外,还要“胆壮、心齐”,故B项错误;材料中林则徐认为清政府主要是军事落后,没有看到更重要的政治制度的差距,故C项正确;林则徐“师夷长技”的主张,改变了“鄙夷”的传统夷狄观念,故D项错误。
板块7 近代中国的变革与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江西南昌联考)美国从1805年开始对华输入鸦片,据不完全统计,1805~1837年的30多年间,共向中国输入鸦片14 169箱。
为此美国人丹涅特就曾说过,“鸦片贸易,就像奴隶和酿酒厂一样,成为许多美国大资产的基础”。
这说明美国对华输入鸦片( )A.主要是寻找发动对华战争的借口B.主要目的是扩大在中国的市场C.主要是为美国经济发展积累资本D.为美国黑奴贸易提供资金支持解析:C 鸦片贸易能够给美国带来丰厚的利润,为美国的经济发展积累资本,C项正确。
美国并未参加第一次鸦片战争,A项错误;对中国进行鸦片贸易,无法打开中国市场,B项错误;早期欧洲殖民者从事黑奴贸易的并非美国人,D项错误。
2.(2017·福建宁德二模)鸦片战争前,买办之盛,以广东香山为最;五口通商后,早期活跃于上海的买办“半皆粤人为之”。
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粤商很善于把握商机B.中国沦为列强的市场C.传统经济形态的瓦解D.外贸重心转移的趋势解析:D 材料反映了鸦片战争前后广东买办从业地域的变化,鸦片战争前活跃于广州,鸦片战争后活跃于上海,说明上海已经超越广东成为外贸的重心,D项正确。
买办是指协助外国人在华经商的中国人,广东的买办与粤商不是一个概念,A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中国买办从业地域的变迁,无法反映中国全局,B项以偏概全。
材料没有传统经济形态的描述,C项错误。
3.(2017·湖北武汉三模)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专设删书衙,根据拜上帝教的教义和原则删改儒家的典籍,特别是对专讲“吉礼”和“鬼神丧祭”之类的言辞统统删掉。
这些措施表明太平天国( )A.试图构建一种新文化B.对传统文化删改选用C.全力破除传统文化D.严格上下尊卑等级制解析:B 太平天国对儒家思想进行删改,反映出太平天国并未完全抛弃传统文化,而是对其进行改造,B项正确,C项错误。
2016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教学教研工作计划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
小编准备了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一、指导思想:
以考纲、课本和三维设计二轮复习用书(通史)为主要依据,从学生实际出发,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为中心,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巩固第一轮复习成果(专题史),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历史基础、基本技能的掌握水平和多角度、多层次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为桂阳三中夺取20XX 年高考的新胜利做出更大贡献。
二、教学进度、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课件制作及命题人安排:
第二轮历史通史复习至少要10 周(估计从3 月15 至5 月24 日,约10 周) (一)吴绪金、彭卉文老师:20XX、2、X---20XX、3、XX 约4.5 周
复习《历史选修一、三、四》
从去年高考历史试题来看,选修之中有必修,选修课本是对必修课本的拓展、加深和补充,千万不能为了节省时间只讲一个模块或强行学生只能选做。
专题7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的变革和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一、选择题1.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城陷后,两江总督何桂清恐战火北延,主动派下属去与英、法等国领事联络,宣布:“粤事应归粤办。
上海华夷并无嫌隙,应当照常贸易。
”咸丰帝在给何桂清的上谕中也认为“上海华夷既无嫌隙,自应照旧通商”。
这说明当时( ) A.中央集权削弱B.地方官员主动适应国际外交C.地方自主性增强D.满清政府缺乏现代国家观念2.李鸿章在《论试办轮船招商》中说:“目下既无官造商船在内,自无庸官商合办,应仍官督商办,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自立条议,悦服众商。
”对该段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由此萌发B.纯封建官办工业发展日盛C.洋务企业创办方式有所变化D.民用工业将取代军事工业3.美国内战导致棉花价格高昂,受此影响,浙江棉花价格突然大涨,从每包九元涨至二十八元,这使种植者受到极大的震撼,纷纷放弃了其他作物的种植。
上述现象最能说明( ) A.中国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中国对外贸易不断扩大C.农耕经济的主导地位发生动摇D.家庭棉纺织业发展迅速4.“民族”一词属于古汉语词汇,用于表达宗族和夷夏之辩,然而作为与英文单词nation的对应概念,大规模、高频率出现是在1895年之后,从日文汉字借用而来。
这一变化( C )A.源于日本发动甲午侵华战争 B.表明宗法血缘观念的淡化C.反映出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 D.顺应了当时革命潮流的兴起5.1906年,孙中山提出了“将来中华民国的宪法是要创一种新主义,叫‘五权分立’”。
孙中山称之为“破天荒的政体”。
这里的五权除了西方的三权以外,新增了考试权和监察权。
孙中山的“新主义”( )A.受制于中国现状而未能付诸实践B.推动了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体现了中西政治文明成果的融合D.旨在弥补西方政党制度的弊端6.1906年当时政府规定的教育宗旨为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1912年政府公布的教育宗旨为“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板块7 近代中国的变革与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时间:45分钟总分值:100分)编者选题表知识点题号两次鸦片战争1、2、3、4太平天国运动5、6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工业的兴起7、8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9、10、11社会生活的变迁12综合13、1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1.以下图是某同学所记录的一节历史课笔记(局部),据此判断这节课内容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历史( )经济世界:工业革命扩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形成中国:近代化实践开始政治世界: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中国:清政府出现一些“中兴〞迹象中外政治势力之间出现“和好〞局面A.19世纪四五十年代B.19世纪六七十年代C.19世纪末D.20世纪初解析:B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阶段特征的掌握。
据材料信息,从世界来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形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出现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化实践开始〞指的是洋务运动,清政府“中兴〞和中外“和好〞也都出现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的19世纪六七十年代。
故正确选项为B,其余选项与材料不符。
2.(2021年安徽文综,15)传教士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
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保护,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
〞据此判断,该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解析:B ?南京条约?签订后,外国人并不能“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故A项错误。
拿破仑三世于1870年普法战争中被俘并下台,据此可排除C、D两项。
?北京条约?成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而?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可进驻北京,外国人可自由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故B项正确。
3.(2021太原模拟)清末,国史馆对大臣出任军机处、内阁、部院、疆吏者皆立年表,而对任事总理衙门之人,那么独无年表。
角度一1840~1894年西方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1.(2018·山东宁阳四中高三第二次模拟)时间总理衙门的设立过程五口通商大臣,由两广总督兼领改由两江总督兼领,负责办1859年理与各国通商事宜和外交事务。
总理衙门设立后,外交使节直接与内阁和军机处交往,不再1861年通过礼部及沿海督抚进行间接交往。
A.政治制度的分化趋向出现B.对外交往仍处主导地位C.涉外事务的官僚机构膨胀D.开始放弃闭关自守政策[解析]晚清最初负责外交的是“由两广总督兼领改由两江总督兼领”,后来“外交使节直接与内阁和军机处交往”,说明外交事务办理由地方收归中央,故A项正确;近代中国对外交往依然是被动地位,故B项错误;表格说明涉外事务的官僚机构变化,不是膨胀,故C项错误;开始放弃闭关自守政策是鸦片战争,故D项错误。
[答案] A2.(2018·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适应性考试)外国使节采用何种礼节觐见中国皇帝,始终是中外关系的一个死结,围绕着“跪与不跪”,引发了多次外交冲突(见下表)。
其反映的实质是()乾隆时代(1793年) 礼部坚持英国特使马嘎尔尼行跪拜礼,并擅改英国外交文书咸丰时代(1860年) 指示决不见不行跪拜礼之夷人,否则“唯有与之决战”同治时代(1873年) 英、法、俄、美等六国使节首次以平等礼仪觐见皇帝B.近代外交确立的艰难历程C.清政府天朝上国的意识D.维护国家主权利益的斗争[解析]从1793年到1873年,历时八十年,外国使节才得以以平等礼仪觐见皇帝,这充分说明了近代外交确立的艰难性,故B项正确;A项不是材料的主旨信息,故错误;材料体现出清政府天朝上国意识的改变,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国家主权,故D项错误。
[答案] B角度二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及社会生活的变迁3.(2018·泉州第一次模考)下表商务印书馆25年来资金增长一览表,通过表格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外资注入使商务印书馆发展迅速B.体现了近代民族印刷业迅速崛起C.近代商务印书馆不断的发展壮大D.商务印书馆已成为当时业界龙头[解析]根据材料中资金量的逐年增加以及倍数的增加,可以反映出中国近代商务印书馆不断的发展壮大,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出资金的来源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商务印书馆的发展状况,不能体现整个行业的状况,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商务印书馆与其他企业的比较信息,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