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湘版美术知识点上册
- 格式:docx
- 大小:13.01 KB
- 文档页数:6
四年级上册美术知识点大全
美术课是培养学生审美观和创造力的重要学科。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美术课程不仅能够丰富他们的视觉体验,还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和创造力。
以下是四年级上册美术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 色彩知识:学生需要了解基本的色彩理论,包括色彩的三原色(红、黄、蓝),色彩的混合,以及色彩的冷暖感。
2. 线条与形状:学习如何使用线条来表现物体的轮廓和形状,理解线
条的粗细、曲直、节奏等变化对画面的影响。
3. 构图:教授学生如何安排画面中的元素,包括平衡、对比、重复等
构图原则。
4. 透视:简单介绍一点透视和二点透视的基本原理,让学生能够理解
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5. 光影:教授学生如何观察和表现光影效果,理解光的来源和对物体
的影响。
6. 材料与技法:介绍不同的绘画材料,如铅笔、水彩、油画棒等,以
及相应的绘画技法。
7. 艺术欣赏:通过欣赏不同风格和时期的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艺术
鉴赏能力。
8. 创意表达: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艺术作品。
9. 传统文化艺术: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元素,如剪纸、年画、京剧脸谱等。
10. 环境保护与艺术:引导学生思考艺术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创作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艺术作品。
通过以上知识点的学习,四年级的学生们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美术技能,还能够培养出对艺术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希望每位学生都能在美术的海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和灵感。
湘教版四年级美术上册知识点复习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四年级美术上册知识点复习第一课《祖国在我心中》1、国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
旗面为红色,象征革命,星呈黄色,表示中华民族为黄色人种。
五颗五角星象征中国人民大团结。
2、第五页的“学习屋”。
3、国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内容为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
4、国歌: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5、队礼:右手五指并拢,高举头上,代表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6、绘画步骤:构思—打轮廓—涂色.7、黑板报由哪几部组成:报头、标题、正文、插图等部分组成。
它必须要有鲜明的主题,漂亮优美的文字,醒目、美观的版面,能吸引观众的目光,传递正能量。
8、设计和出黑板报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报头是黑板报的核心,报头由标题字、单位名称、日期和一定的装饰纹样组成。
字与画相辅相成,报头标题字应大而醒目、美观、突出板报主题,报头画面应结合板报标题和文章内容来画,色彩鲜艳。
9、黑板报设计步骤:(1)组织相关稿件。
(2)绘制版面设计图。
(3)版块布局画格子(4)分工合作完成10、黑板报要求:(1)正文设计要求:每个板块的标题文字比报头文字要略小,字体、颜色应有变化,但大小要基本一致,版面正文书写要规范工整。
(2)插图图案的设计要求:插图图案较小,一般用来补空,可设计一些与文章内容相关的图案烘托主题。
(3)黑板报四周要留等宽的空白。
1、《开国大典》是1952年董希文的油画作品,画面表现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典的盛况。
画家用带有装饰性的手法和色彩,通过富丽堂皇而又庄严、热烈的场面,烘托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的自豪与激情。
3、设计黑板报时应考虑黑板的长宽比例以及板块之间的协调性。
报头时黑板报版面设计中的重点。
4、黑板报的基本要求是:A、每一个板块标题的字体大小基本一致。
四年级上册美术知识点
1.暖色有:红色、橙色、黄色等。
冷色有:蓝色、绿色、紫色等。
色彩的冷暖是(相对)的。
2.(复色)是间色与间色或三原色不等量相混而成的颜色。
3.(平直)的线条,会使人联想到地平线等,有(静止)的感觉;而(弯曲)的线条,会使人联想到蜿蜒的河流等,有(运动)的感觉。
4. 世界上最早的邮票是(英国“黑便士”)邮票。
5. 中国最早的邮票是(大龙邮票)。
6.邮票包括(面值)、(图案)、(齿孔)、(发行者)。
7.邮票设计应具有:主题突出、色彩明快、富于装饰性等特点。
8.漫画的主要特点:运用(夸张)、(变形)、(比喻)等多种手法和巧妙构思来达到讽刺、歌颂、传播或娱乐的目的。
9.(拉伸)、(扭曲)、(翻转)是电脑画图板中的“变形”工具。
10.《垂柳》莫奈(法国)
《父亲》罗中立(现代)
《红荷图》黄永玉(现代)
《三毛爱科学》张乐平(现代)。
四年级上册美术知识点美术课程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对于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美术课程更是一个重要的学习阶段。
以下是四年级上册美术的一些知识点,供教师和学生参考:色彩的认识与运用- 学习基本的色彩理论,包括三原色(红、黄、蓝)、三间色(橙、绿、紫)以及色彩的混合。
- 理解色彩的属性,如色相、明度和饱和度。
- 练习使用色彩来表达情感和氛围。
线条与形状- 认识直线、曲线、折线等基本线条,并学习如何通过线条来表现物体的轮廓。
- 学习基本的几何形状,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并理解它们在构图中的作用。
- 练习将线条和形状组合,创造出有趣的图案和设计。
构图与空间感- 学习构图的基本原则,如平衡、对比、节奏和统一。
- 理解空间感的营造,包括前景、中景和背景的安排。
- 通过绘画练习,掌握如何在二维平面上表现三维空间。
观察与表现- 培养细致的观察力,学习如何观察物体的形态、纹理和光影。
- 学习如何将观察到的细节通过绘画表现出来,提高表现力。
艺术欣赏- 了解不同艺术流派和艺术家的作品,如印象派、立体主义等。
- 学习如何欣赏和分析艺术作品,培养艺术鉴赏能力。
创作实践- 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创作,发挥个人想象力和创造力。
- 通过绘画、剪贴、拼贴等多种艺术形式,让学生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
美术工具的使用- 学习使用各种美术工具,如铅笔、水彩笔、油画棒等。
- 了解不同工具的特性和适用场合,提高使用工具的技能。
美术作品的保存与展示- 学习如何正确保存自己的美术作品,避免作品受损。
- 了解如何展示自己的作品,包括墙面展示、作品集制作等。
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四年级的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美术技能,还能够培养审美意识和创造力,为未来的艺术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也能帮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取得进步。
小学四年级湘版美术知识点上册美术理论知识四年级姓名:湘美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上册)第1课:祖国在我心中1.陈正青的《开国大典》摄影作品;表现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典的盛况。
2.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
它旗面为红色;象征革命;长宽比例为3:2;左上方配以五颗黄色的五角星;大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小星星代表广大人民。
3.升国旗时不同身份人物的姿态:少先队员行队礼、军人举起右手敬礼、行人行注目礼。
4.黑板报的组成要素:报头、标题、正文、插图等组成部分。
5、黑板报应主题鲜明、版面变化而统一;生动活泼。
第2课:时间告诉我1.描绘主题绘画要做到画面色彩和人物形象基本统一。
2、制作钟表时要做到钟/表面突出;指针指向正确。
3、在没有发明钟表以前;人们是依靠日晷(gui)来测定时间的;它利用太阳投射出的光产生的影子来测定或划分时刻的一种装置。
第3课:周末日记1.描绘故事要注意人物神情状貌的表达;因此;我们可以抓住人物的五官、发型、着装、动态来表现。
2、连环画是用多幅画面连续叙述一个故事或事件的发展过程。
第4课:纸品乐陶陶1.制作纸绳和纸团通常用撕、揉、扭、卷、搓等方法。
运用剪、切、压、折、卷、贴等多种手法;使纸筒变成一个有趣的立体形态。
2.不同类型的纸;性能与特征各不相同;白纸与有色纸有着颜色差异;宣纸与牛皮纸有着韧性的差异;报纸与卡纸有着强度的差异。
了解纸张的性能与特征;制作纸艺时才会更得心应手。
第5课:草丛中1.《雁荡山花》是画家潘天寿的代表作;他是中国现代美术家、美术教育家。
擅长篆刻、书法、中国画、诗文、美术史论;尤其以中国画闻名于世。
他创立了陈雄奇掘、苍古高华的艺术风格。
2.画多片草叶时;要注意草叶转折和草叶之间的相互穿插、遮挡;要先画前面的;再画后面的;后面被挡住的部分不用画线条。
第6课:花儿朵朵1.花卉是由花瓣、花蕊、花萼、花托、花柄构成的。
2.根据花儿的特点;我们可以利用夸张、简化、添画等方法;大胆地进行变化。
四年级上册美术期末知识点美术课程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四年级上册的美术教学旨在通过多样化的美术活动,让学生了解基本的美术知识,掌握简单的美术技能,并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以下是四年级上册美术期末知识点的总结:1. 色彩知识:学生应了解基本的色彩理论,包括三原色、三间色以及色彩的冷暖对比。
学会如何通过色彩搭配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氛围。
2. 线条与形状:学习线条的流畅性、粗细变化以及线条的表达力。
同时,掌握基本形状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并能够通过组合这些形状创作简单的图案。
3. 构图基础:了解构图的基本原则,如平衡、对称、焦点等,学会如何通过构图来安排画面元素,使作品更加和谐。
4. 绘画技巧: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包括铅笔画、水彩画和油画棒的使用。
学习如何运用不同的笔触来表现物体的质感和光影效果。
5. 手工制作:学习使用不同的材料进行手工制作,如纸张、布料、粘土等。
通过手工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6. 艺术欣赏:通过欣赏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了解艺术的多样性和历史背景。
学会欣赏和分析艺术作品,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7. 创意思维: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独特的艺术作品。
通过创意绘画、故事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8. 美术工具使用:熟悉并正确使用各种美术工具,如画笔、颜料、剪刀、胶水等,了解它们的用途和保养方法。
9. 安全意识:在使用美术工具和材料时,注意安全,避免使用不当造成的伤害。
10. 环保意识:在美术创作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鼓励使用可回收材料,减少浪费。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们不仅能够掌握美术的基本技能,还能够培养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
希望每位学生都能在美术的世界里找到乐趣,发挥自己的特长。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美术知识点一、色彩的世界。
1. 三原色。
- 红、黄、蓝是三原色。
这三种颜色不能由其他颜色混合而成,但它们可以混合出许多其他颜色。
例如,红色和黄色混合可以得到橙色;黄色和蓝色混合得到绿色;蓝色和红色混合得到紫色。
2. 三间色。
- 由三原色中的两种原色混合而成的颜色叫三间色,即橙色(红 + 黄)、绿色(黄+蓝)、紫色(蓝 + 红)。
3. 色彩的冷暖。
- 色彩有冷暖之分。
红色、橙色、黄色等给人以温暖的感觉,称为暖色;蓝色、绿色、紫色等给人以寒冷的感觉,称为冷色。
在绘画中,合理运用冷暖色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氛围,比如用暖色表现热闹、欢快的场景,用冷色表现宁静、寒冷的场景。
二、线条的魅力。
1. 线条的种类。
- 直线:包括水平线、垂直线和斜线。
水平线给人平稳、安静的感觉;垂直线有挺拔、庄重之感;斜线则富有动感和活力。
- 曲线:曲线有优美、柔和、流畅的特点。
例如,波浪线、螺旋线等不同的曲线形态能传达出不同的情感。
- 折线:折线有转折、生硬的感觉,可以表现出物体的棱角或者不稳定的感觉。
2. 线条的组合。
- 不同的线条组合在一起可以表现出丰富的效果。
例如,将直线和曲线组合,可以表现出刚柔并济的感觉;多条线条的疏密排列也能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疏的线条给人轻松、开阔的感觉,密的线条则给人紧凑、厚重的感觉。
三、美丽的校园。
1. 取景构图。
- 当描绘校园景色时,要选择合适的角度进行取景。
可以采用平视、仰视或俯视的角度。
平视构图给人亲切、自然的感觉;仰视构图能突出主体的高大;俯视构图可以展现出较大的场景范围。
- 在画面布局上,要注意主体与背景的关系,主体要突出,可以通过大小、颜色等对比来实现。
2. 表现校园建筑。
- 校园建筑有不同的形状和结构。
在绘画时,要注意建筑的比例关系,例如教学楼的长、宽、高的比例。
可以用线条来表现建筑的轮廓,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分建筑的不同部分,如墙面、屋顶等。
- 对于建筑上的细节,像窗户、门等,可以用简单的形状来概括表现。
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或名人而发行的邮票。
B、普通邮票:最常见的邮票,印刷数量大,图案不经常变换。
c、特种邮票:为宣传某些事物而特别发行的邮票。
4、世界上最早的邮票——英国“黑便士”邮票(1840年5月1日发行),中国最早的邮票——“大龙”邮票(1878年1月发行)。
第十三课规划每一天1、挂历、年历、台历,形式有好多种。
它们使我们的生活更有计划性,又可以美化生活环境。
2、制作方法:①在卡纸上划分区域。
②并剪出动物造型。
③将形象粘贴在卡纸上。
仔细描画时间区。
④填写日期并打孔,完成。
第十四课给您提个醒儿1、提示卡:版面、基座、图案、警示区。
2、制作方法:①制作基座。
②剪刻字体。
③制作装饰物。
④组合完成。
第十五课有创意的书1、我们可以从造型、色彩、装饰点缀等方面对书进行创意设计。
2、常见种类:立体书、镂空书、异型书、布书等第十六课纸带穿编1、穿编造型要夸张、简洁,突出形象特征。
2、玉米皮、麻绳、纸条、彩带、树叶……看似平凡的材料也可以变成令人惊叹的精美工艺品。
3、《多种材料穿编》现代周东平4、热带鱼的制作方法:将对折后的两根纸条穿编在一起,穿编第三根,依次类推,粘上鱼的眼睛。
第十七课会“走”的玩具1、玩具“走”的方式有多种,可以跳着走,可以拉动它走,还可以安装动力让它走。
2、鬃[zōng]人(民间玩具)北京;提线木偶(民间玩具)福建泉州。
第十八课电脑美术——“变形”画画1、用电脑进行绘画制作时,可先画主体物,再粘背景,也可先画背景,再粘贴主体物。
2、拉伸、扭曲和翻转都是电脑画图板中的“变形”工具。
3、绘制方法:①用多边形工具画一棵树。
②复制、翻转、压缩。
③复制、缩小、扭曲。
④复制、拉伸、扭曲。
⑤注意布局合理。
⑥画背景。
⑦把树粘贴在背景上。
第十九课我快乐我成长1、成长纪念册的设计要点:①选择照片时要突出成长中的亮点。
②设计纪念册时版面要美观。
③说明文字要简练。
2、生日聚会流程图:收集自己的照片→向父母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制作成长纪念册→举行生日聚会→展示成长纪念册。
湘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8课《色彩对“印”》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色彩对“印”》是湘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8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了解和掌握色彩的搭配和印刷的基本技巧。
教材以生活中的实物为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色彩和印刷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色彩认知和绘画基础,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色彩搭配和印刷技巧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
此外,学生的观察力和创新能力也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掌握色彩搭配的原则。
2.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掌握印刷的基本技巧。
4.培养学生合作、创新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色彩搭配的原则和技巧。
2.印刷的基本技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例分析法:以生活中的实物为例,让学生观察、分析,理解色彩和印刷之间的关系。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4.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教材相关内容的图片和视频。
2.实物模型:生活中常见的印刷品,如报纸、杂志等。
3.印刷器材:印刷模板、颜料、画纸等。
4.参考资料:与课题相关的书籍、文章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印刷品,如报纸、杂志等,引导学生关注印刷品中的色彩搭配。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这些印刷品色彩搭配得好吗?为什么?”激发学生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分析,发现色彩和印刷之间的关系。
教师提问:“你们认为这些实例中的色彩搭配有什么特点?是如何印刷出来的?”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印刷器材进行实地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纠正操作中的错误。
湘美版四年级美术上册每课知识要点汇总第1课:祖国在我心中1、1949年8月由曾联松设计的五星红旗图案定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图案,它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和标志,五星红旗的旗面为红色,长宽比例为3:2,左上方配以五颗黄色的五角星,大五角星代表伟大的中国共产人民,象征人民紧紧环绕在党的周围,团结战斗,走向胜利。
2、开国大典是一幅油画,是由董希文1952年画的,画面表现了1949年陈正青所作摄影作品《开国大典》,画面表现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典的盛况,画家用带有装饰性的手法和色彩,通过富丽堂皇而又庄严、热烈的场面,烘托出“中华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自豪与激情。
3、报头的颜色要鲜艳,内容要突出主题,大而醒目。
板报四周要留有空白,版面文字书写要规范工整,插图烘托板报主题。
每一个板块标题的字体大小基本一致,每一个板块边框各不相同,板块之间要相互适合。
4、《万众一心》(漆画)2004年尚可、张承志等作。
5、板报设计流程:1、组织稿件;2、画版式草图;3、板块布局;4、分工合作完成。
第2课:工夫告诉我1、制作钟表时要做到钟外表突出,指针指向正确。
2、《记忆的永恒》是一幅油画,1931年由西班牙达利所作。
3、绘画一幅图画时,要做到主题要突出,场景要有细节,组合要有主次。
4、在没有发明钟表以前,人们是依靠日晷来测定时间的,日晷是利用太阳投射出的光产生的影子来测定或划分时刻的一种装置。
第3课:周末日记1、芭蕾舞彩排是一幅布面油彩,是1875年德加画的。
2、周末的生活厚实多彩,很多有趣或动人的瞬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将它们写成日志。
描画故事要注意人物神情状貌的表达。
3、艺术家经常把一些有趣的物体描绘到日记或速写本中,用这种方式既能(提升)自己的绘画水平,也能积累创作素材,加深对世间万物的理解。
第4课:纸品乐陶陶1、用(撕)(揉)(扭)(卷)(搓)的方法制作纸绳和纸团。
将厚纸裁成等宽纸条,运用(卷)(折)(压)(扭)等方法制作种纸条作品。
湘美版四年级美术上册每课知识要点汇总第1课:祖国在我心中1、1949年8月由曾联松设计的五星红旗图案定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图案,它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和标志,五星红旗的旗面为红色,长宽比例为3:2,左上方配以五颗黄色的五角星,大五角星代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小星星代表广大人民,象征人民紧紧环绕在党的周围,团结战斗,走向胜利。
2、开国大典是一幅油画,是由董希文1952年画的,画面表现了1949年陈正青所作摄影作品《开国大典》,画面表现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典的盛况,画家用带有装饰性的手法和色彩,通过富丽堂皇而又庄严、热烈的场面,烘托出“中华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自豪与激情。
3、报头的颜色要鲜艳,内容要突出主题,大而醒目。
板报四周要留有空白,版面文字书写要规范工整,插图烘托板报主题。
每一个板块标题的字体大小基本一致,每一个板块边框各不相同,板块之间要相互适合。
4、《万众一心》(漆画)2004年尚可、张承志等作。
5、板报设计流程:1、组织稿件;2、画版式草图;3、板块布局;4、分工合作完成。
第2课:时间告诉我1、制作钟表时要做到钟表面突出,指针指向正确。
2、《记忆的永恒》是一幅油画,1931年由西班牙达利所作。
3、绘画一幅图画时,要做到主题要突出,场景要有细节,组合要有主次。
4、在没有发明钟表以前,人们是依靠日晷来测定时间的,日晷是利用太阳投射出的光产生的影子来测定或划分时刻的一种装置。
第3课:周末日记1、芭蕾舞彩排是一幅布面油彩,是1875年德加画的。
2、周末的生活丰富多彩,许多有趣或感人的瞬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将它们写成日记。
描绘故事要注意人物神情状貌的表达。
3、艺术家经常把一些有趣的物体描绘到日记或速写本中,用这种方式既能(提升)自己的绘画水平,也能积累创作素材,加深对世间万物的理解。
第4课:纸品乐陶陶1、用(撕)(揉)(扭)(卷)(搓)的方法制作纸绳和纸团。
小学美术知识点总结四年级一、色彩1. 基本色彩:红、黄、蓝是三原色,它们不能由其他颜色混合而成,可以混合出各种颜色。
2. 次要色彩:由两种原色混合而成,例如红+黄=橙色、红+蓝=紫色、黄+蓝=绿色。
3. 冷暖色调:红、橙、黄属于暖色调;绿、蓝、紫属于冷色调。
4. 对比色:指处于色相环相反位置的颜色,如红和绿、黄和紫等。
5. 色彩搭配:色彩搭配要考虑到对比、统一、饱和度、明暗对比等原则。
6. 色彩心理学:不同颜色对人们的情绪产生不同的影响,如蓝色冷静、红色热烈、黄色活泼等。
二、造型1. 线条:用线条描绘出物体的轮廓和形态,可以用直线、曲线、粗细等不同的线条表现出不同的效果。
2. 点面:通过点、线、面的组合来描绘出物体的形态和结构。
3. 比例:在绘画中要按照实物的比例来描绘,注意物体的大小和位置关系。
4. 透视:通过透视法来表现三维空间的深度和远近关系。
5. 形状:不同的形状有不同的感觉和效果,可以用不同的形状来表现出不同的主题。
三、绘画材料1. 颜料:有水彩、油画、粉笔等不同的颜料,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颜料来绘画。
2. 画布:可以用不同材质和大小的画布来绘画,如纸、布、木板等。
3. 画笔:有不同种类和形状的画笔,选择合适的画笔可以更好地完成绘画作品。
4. 调色板:用来混合颜料和调整颜色,可以帮助画家更准确地控制颜色的变化。
四、绘画技巧1. 描绘:可以用不同材料和手法进行描绘,如素描、水彩、油画等。
2. 塑造:通过明暗和色彩的对比来塑造物体的立体感和质感。
3. 写生:通过观察实物来描绘,可以更真实地表现出物体的形态和特征。
4. 创作:可以发挥想象力进行创作,表现个人的思想和情感。
五、美术史知识1. 古代绘画:了解中国和世界各地的古代绘画艺术,如中国的山水画、人物画,希腊罗马的雕塑等。
2. 著名画家:了解一些著名的画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品,如列奥纳多 ·达 ·芬奇、梵高、毕加索等。
3. 绘画技法:了解一些著名的绘画技法和风格,如印象派、立体主义、表现主义等。
小学四年级湘版美术知识点上册
四年级
姓名:________________
湘美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上册)
第1课:祖国在我心中
1.陈正青的《开国大典》摄影作品;表现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典的盛况。
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
它旗面为红色;象征革命;长宽比例为
3:2 ;左上方配以五颗黄色的五角星;大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小星星代表广大人民<3.升国旗时不同身份人物的姿态:少先队员行队礼、军人举起右手敬礼、行人行注目礼。
4.黑板报的组成要素:报头、标题、正文、插图等组成部分。
5.黑板报应主题鲜明、版面变化而统一:牛动活泼。
第2课:时间告诉我
1、描绘主题绘画要做到画面色彩和人物形象基本统一。
2、制作钟表时要做到钟/表面突出;指针指向正确。
3、在没有发明钟表以前;人们是依靠日晷(gui)来测定时间的;它利用太阳投射出的光产生的影子来测定或划分时刻的一种装置。
第3课:周末日记
1.描绘故事要注意人物神情状貌的表达;因此;我们可以抓住人物的五官、发型、着装、动态来表现。
2、连环画是用多幅画面连续叙述二个故事或事件的发展过程。
第4课:纸品乐陶陶
1.制作纸绳和纸团通常用撕、揉、扭、卷、搓等方法。
运用剪、切、压、折、卷、贴等多种手法;使纸筒变成一个有趣的立体形态。
2.不同类型的纸;性能与特征各不相同;白纸与有色纸有着颜色差异;宣纸与牛皮纸有着韧性的差异;报纸与卡纸有着强度的差异。
了解纸张的性能与特征;制作纸艺时才会更得心应手。
第5课:草丛中
1•《雁荡山花》是画家潘天寿的代表作:他是中国现代美术家、美术教育家。
擅长篆刻、书法、中国画、诗文、美术史论;尤其以中国画闻名于世。
他创立了陈雄奇掘、苍古高华的艺术风格。
2.画多片草叶时;要注意草叶转折和草叶之间的相互穿插、遮挡:要先画前面的:再画后面的;后面被挡住的部分不用画线条。
第6课:花儿朵朵
1.花卉是由花瓣、花蕊、花萼、花托、花柄构成的。
2.根据花儿的特点;我们可以利用夸张、简化、添画等方法:大胆地进行变化。
3.二方连续纹样:以一个单位纹样向上下或左右方向做有规律的连续重复排列而成的纹样。
其骨式有直立式、倾斜式、折线式、波浪式。
第7课:窗口
1.《开着的窗户》是法国马蒂斯的作品;喜上眉梢表现的是园林装饰小品;花窗外观
为不封闭的空窗;窗洞中装饰着各种镂空花纹;所以又称镂花窗、漏窗。
2、窗户分为窗框和窗棂两大部分;它是建筑的眼睛。
第8课色彩对“印”
1.在硬质板上对印后的水与色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肌理效果。
2.转印时;揭纸的方向不同、速度的变化均会产生不同的画面效果。
3.洒水、撒盐粒、放小纸屑、吸附、调糨糊、刮—等方法还会使画面出现更有趣的效
果。
4、对印画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1 )将纸对折后用饱和的颜色在纸的一侧描绘;
(2)将另一侧纸盖上擦压;注意轻重缓急;
(3)打开作业;发现颜色不足时可补足色再压。
5、北京故宫建筑群的布局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它是沿着纵轴和横轴线进行设计的。
6、对称及其恰当变化;让人感到稳定、整齐:调和而有趣。
第9课可爱的班集体
1.表现我们可爱的班集体;拓印是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段。
2.拓印时要在底版背面反复摩压:使印出的头像更加清晰。
版画是用刀子或化学药品等在木板、石板、麻胶版、铜板、锌板等板面上雕刻或蚀刻后印刷出来的图画。
按使用材料可分为:木版画、石版画、铜版画、瓷版画、纸版画、丝网版画等。
拓印是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段。
第10课乘风破浪
1.艾民有、张庆涛的油画《检阅》是描绘我国军用船舶的作品。
2.在船底适当的位置吊个小重物;可使船漂浮时更平稳。
第11课城市美容师
1.扫帚、小推车和橘红色的工装是环卫工人标志性的物件。
2.画擦洗时的人物姿态;要注意人物身体的倾、弯、蹲立等动态特征以及手的伸屈
动作。
人物动态都体现出头、躯干和四肢之间相互配合所发生的位置关系
3.衣服的褶皱和细节的刻画;也有助于姿态的表现。
4.周思聪、卢沉的国画作品《温暖》是描绘周总理慰问环卫工人时的场景的作品
第12课一模不一样
1.改变重复形中个别形的方向、色彩或动作;会使画面更富有趣味和活力。
2.基本形可以是你喜欢的图形;也可以是从生活中的物体、动物、植物或人物变化而来
的图形。
3.在重复的形式中;运用特异的手法;可以增加画面的趣味性。
4.重复构成是指两个以上的相同基本形根据一定规律的骨式反复排列所形成的构图形式;
体现一种秩序、统一、和谐的美感。
5.特意构成是指在规律性基本形或骨式的构成内;变异其中个别基本形或骨式的特征;以
突破规律的单调感;形成画面的亮点;从而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
第13课跟奶奶学手艺
1.库淑兰在剪纸领域被称作剪花娘子:《狮子娃》是她的代表作品之一。
2.剪纸是中国民间工艺品。
用色纸剪成各种花鸟、动物或故事人物;贴在窗户上叫“窗
花”、门楣上叫“门签”作为装饰:也有作为礼品装饰或刺绣花样之用的。
3.剪纸的工具;一般只用一把小剪刀:但也有的用刻刀:故剪纸又称为“刻纸”。
第14课蝴蝶落我家
1.同类色配色;指色相相同的颜色在一起的搭配。
2.近似色配色:指色环中类似或相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色彩搭配。
3.对比色配色;指在色环中;位于色环圆心直径两端的色彩或较远位置的色彩搭配。
4.立体纸棱柱的制作步骤为:折、设计、镂空剪、上色、粘贴成立体形5步。
类似或相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色彩搭配。
对比色配色;指色环中;位于色环圆心直径两端的色彩或较远位置的色彩搭配。
第15课这个地方有点怪
1.改变事物的惯常状态;就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有趣现象
2.想象画;是利用视觉形象等来展开想象的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