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全国中青年颈椎病专题论坛及优秀论文评选会议圆满结束
- 格式:pdf
- 大小:87.62 KB
- 文档页数:1
中国康复医学会编辑中国康复医学会于1983 年经卫生部批准成立并在民政部依法登记的全国性学术组织,1987 年中国康复医学会加入中国科协,2001 年加入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学会。
目录1 本会宗旨2 主要任务3 机构设置4 历任会长5 学会章程1 本会宗旨编辑团结和动员全国康复医学工作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和繁荣,促进康复医疗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促进专业人材的成长和提高,为卫生工作的改革与发展服务,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服务。
2 主要任务编辑(一)传播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普及康复医学知识,举办科技展览,推广先进康复技术和方法; (二) 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思想,促进学科发展; (三) 举办康复医学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 (四) 编辑出版康复医学书刊及相关音像制品;(五)接受政府职能委托,开展决策咨询,提出政策建议; (六) 组织和承担科技项目评估,科技成果鉴定,康复设备标准及产品质量认证,康复医学专业人员的职称考核和资格认定; (七) 开展民间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发展与国际学术组织和专业人士的友好往来; (八) 表彰,奖励优秀科技人材和科研成果; (九) 兴办符合学会宗旨的社会公益事业; (十)反映康复医学工作者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
3 机构设置编辑(一)常设机构:1、办公室。
2、编辑部。
(二)分支机构:1、专家委员会。
2、康复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
3、康复医学工程专业委员会。
4、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
5、疗养康复专业委员会6、风湿病专业委员会。
7、颈椎病专业委员会。
8、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
9、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
10、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
11、运动疗法专业委员会。
12 、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
13 、精神卫生康复专业委员会。
14 、创伤康复专业委员会。
15、康复心理学专业委员会。
16、康复体育保健专业委员会。
西安市红会医院急诊科简介急诊科成立于1954年,1952年成立西安市急救中心创伤急救站,是当时唯一一家院前医疗急救专 业机构,承担西安地区各类医疗抢救任务。
2013年中国西部创伤中心大楼启用,急诊科迁至大楼的一 楼东侧,拥有独立的急诊收费、检验、药房、拍片、CT 等辅助科室。
科室设有呼吸机、简易呼吸器各 2台,除颤仪3台,中央监护系统一套、转运监护仪2台、吸痰器、移动式心电图机、电动洗胃机各 1台,院外救护物品3套,抢救床6张,EICU 7张,门急诊输液留观12张,各诊室布局合理,环境优 雅,舒适宽敞,极大地方便了患者就医。
我科技术力量雄厚,医护梯队合理,有医师17人,护理人员 15人。
医师中30岁以下2人,30-50岁 4人,50-6-岁9人;护理人员30岁以下11人,30-50岁13人;医师中本科学历6人,大专以下9人;护理人员本科学历7人,大专以下17人。
医师有副主任医师6名,主治 5人,住院医师4人;护理 人员有副主任护师2名,护师2人,护士 20人。
近十年来,西安急救中心救治各类急危重症患者443122人次,各类重大突发事件紧急救援1833起,各类大型社会活动医疗急救保障850次,特别是对重大医疗事件和突发群体事件的处置,经验丰富,成果显著。
还承担了西安医学院医学部的教学工作,有丰富的抢救危重病人及教学经验。
科内定期组织教学查房和专题讲 座,病例讨论,每年开展重大突发事件及医疗纠纷演练,不断提高科室人员的应急能力和急救技能,为 广大患者提供更满意的服务。
我科救治各种急、危重症如急性心肌梗塞,心衰、呼吸衰竭、脑卒中、急性创伤、休克、等有丰富 的临床经验,对危重症病人开放绿色通道,减少就医流程,特别是对重大医疗事件和突发群体事件的 处置,经验丰富,成果显著。
还承担了西安医学院医学部的教学工作,有丰富的抢救危重病人及教学 经验。
科内定期组织教学查房和专题讲座,病例讨论,每年开展重大突发事件及医疗纠纷演练,不断 提高科室人员的应急能力和急救技能,为广大患者提供更满意的服务。
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16年的历程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6年第15卷增刊ChinJCardiovascRehabMed,0ct2O6ouppl ?历史回顾?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16年的历程关键词:中国;心血管疾病;康复文章编号:1008—0074(2006)增一0001—04中图分类号:R5409文献标识码:A Developmentof16yearsofcardiovascularcommitteeofChineseassociationofrehabilitatio nmedicine/cardiovascularcorn—mitteeofChineseassociationofrehabilitationmedicine//ChineseJournalofCardiovascular RehabilitationMedicine,2006,15(Supp1):11990年在征得中国康复医学会副秘书长王惠民同意后,中国康复医学会理事,福建省康复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福建省老年医院院长刘江生牵头成立了筹建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小组.中国康复医学会一届五次常务理事会决议批准成立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挂靠在福建省老年医院.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于1991年3月22日在福州市福建省老年医院成立.福建省政协副主席许集美,省科委主任吴成,省科协副主席侯昭雄,省卫生厅副厅长张玉龙,省委老干部局局长黄永盛等负责同志出席会议祝贺.中国康复医学会副秘书长王惠民专程从北京到福州主持了成立仪式.经过充分酝酿协商,首届委员会会议选举刘江生(福建省老年医院院长,主任医师)为主任委员, 曲镭(河北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王传馥(上海华东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任副主任委员,聘请汪公亮主任医师等12名专家为委员.第一届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的组成:顾问:吴英恺,陈在嘉,李温任,胡锡衷,何秉贤;主任委员:刘江生;副主任委员:曲镭,王传馥;委员:刘江生,曲镭,王传馥,方修德,郑干才,刘瑶,张宏元,汪公亮,程小床,郑亚洲,肖铭澳,亓滨雪,吕国良,王炳麟.王惠民副秘书长代表中国康复医学会向全体委员颁发了聘书. 在该会的学术讨论会上刘江生报告2例合并心衰的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康复医疗获得成功.该论文发表于《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2,7(1):283.会议就"心肌梗塞康复程序","心功能评价"等专题进行了认真探讨.会议决定,(1)1992年3月在福建省康复中心召开全国心血管病康复医疗学术交流会.(2)筹办《中国心血管病康复医学》,暂定每年二期.翌年3月6日~10日在福州市福建省康复中心召开首届全国心血管病康复学术交流会暨进展学习班,收到论文322篇,到会代表217人,来自26个省, 市,其中高级职称88人,占4O.5;副省长刘金美,中国康复医学会副秘书长王惠民,省卫生厅长计克良,省康复医学会会长张玉龙,省老干部局副局长卫守战,省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主任委员,着名的心血管病专家胡锡衷教授都到会讲话,祝贺;有8位专家作了冠心病等病的康复,运动心功能评定,运动疗法以及行为医学在心血管病康复中的应用等报告; 日本厚生省心脏病康复开发研究班班长户岛裕德教授应邀前来讲学,作了"心脏康复的意义","心肌梗塞恢复期(门诊)二阶梯康复程序"的学术报告.会议认为,我国心血管康复事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就技术水平而言,已开展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二,三,四周康复程序及有合并症的心肌梗塞康复,已接近该学科当代国际先进水平.1993年7月30日在乌鲁木齐市自治区人民医院召开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康复专业委员会扩大理事会暨专题研讨会.会议邀请了美国田纳西州纳什维尔市圣托马斯医院心脏康复科主任ShawDK博士前来讲学.曲镭,刘江生,胡锡衷,杨菊贤,何秉贤,郑干才等专家做了学术报告.基本同意由刘江生,杨菊贤,张涤执笔的,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中国心肌梗塞康复程序参考方案[刊登于《中国心血管康复医学》,1993,2(1):43J.此后,全国心血管病康复学术交流会暨进展研讨班每年举办一次.1993年1O月,刘江生等的论文"老年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衰的康复"在中国康复医学会成立十周年暨第二次全国康复医学学术大会上获优秀论作者单位: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福建福州市333邮政信箱350003,血管康复医学袭志2006年第15卷增刊ChinJCardiovascRehabMed.Oct2006,V ol15Suppl文奖.1994年6月25~28日在安徽省黄山疗养院召开第二届全国心血管病康复学术交流会暨进展学习班(以下简称会议和研讨班).到会代表115人.菲律宾SantoTomas大学副教授,Dlos医院体疗康复和运动医学科主任陈美玉应邀出席会议,并讲学.经过3年的讨论,会议公布了中国心肌梗塞康复程序参考方案[发表于《中国心血管康复医学》,1994,3(2 ~3):60-78],刘江生就该方案作了讲解和说明.张宝慧教授报告在国内首次采用冠状动脉造影评价康复效果,受到欢迎.1994年11月,刘江生参加中国康复医学代表团出席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第七届国际康复医学大会,并就"老年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衰的康复"进行学术交流.1995年1O月在海南省海口市省人民医院召开第三届全国心血管病康复学术交流会暨进展研讨班, 会议期间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实行换届,其成员的组成为:顾问:吴英恺,陈在嘉,李温任,胡锡衷,何秉贤,戴闺柱;主任委员:刘江生;副主任委员:曲镭,王传馥,张宝慧;委员:刘江生,曲镭,王传馥,张宝慧,汪公亮,郑干才,张宏元,郑亚洲,聂采现,陈晓春,杨志寅,张明,李莉,王恩玉,孙家珍,金宏义,涂源淑,孙新甫,李娥卿,杨菊贤,张瑞云,朱今之,周景春,苏海.1996年8月27~30日在呼和浩特市召开第四届全国心血管病康复学术交流会暨进展研讨班. 1997年5月6~10日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第五届全国心血管病康复学术交流会暨进展研讨班.刘江生与天津天和医院,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福建泉州市第一医院关于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衰康复医疗的协作报告发表于《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1997,6(1 ~2):8.经过2年的我会专家的讨论,修改,征求北京,上海,武汉,广州,新疆等地有影响的临床心血管病专家意见后制定了《心脏分级运动试验结果判定标准》,发表于《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7,12(6):260.同年11月刘江生出席在美国达达斯召开的世界心肺康复年会,作了主题演讲:"中国康复心脏病学的发展及现状",并被选为世界心肺康复委员会委员,实现了我国心脏康复与国际的对接.第六届全国心血管病康复学术交流会暨进展研讨班由黑龙江省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筹委会承办,于1998年8月12~15日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召开.同时成立了黑龙江省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随着心脏康复的发展,经过讨论我会制定了中国心肌梗塞康复程序参考方案(第二版),并发表于《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1998,7(2):1.第七届全国心血管病康复学术交流会暨进展研讨班由湖南省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筹委会承办,于1999年5月27~6月1日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同时成立了湖南省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当年开展康复心脏病学工作的单位,人员,稿件大量增加.这此会议的稿件多达361篇.自这一年起其主办的《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开展了两年一度的《优秀论着》,《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并评选了1999年度《心血管病康复杂志》的《优秀论着》,《优秀论文》奖各7篇,《优秀论着》特别奖一项.第八届全国心血管病康复学术交流会暨进展研讨班于2000年5月3~7日在青岛召开.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于这次会议进行了换届.在第二届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期间根据国内,外心血管病康复的进展,修改"中国心肌梗塞康复程序参考方案",出版了它的第二版:推行了"心脏分级运动试验结果判定标准";经批准1998年正式出版了《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这些都促进了我国心脏康复的迅速发展.这期间内蒙古自治区(自治区医院),安徽省(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省(佳木斯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海南省(省人民医院)相继开展了急性心肌梗塞的康复医疗并发表了学术论文,从而我国开展急性心肌梗塞康复医疗的达到18个省市.第三届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的组成:顾问:吴英恺,陈在嘉,曲镭,胡锡衷,何秉贤,邓开伯;主任委员:刘江生;副主任委员:王传馥,张宝慧,陈晓春;委员:刘江生,王传馥,张宝慧,陈晓春,金宏义,周景春,杨志寅,郑干才,李娥卿,孙新甫,朱今之,张明,李莉,杨菊贤,郑亚洲,张金枝,何作云,盛勇,涂良珍,蔡尚郎,吴昌元,郭兰,郑晓红,赵建国,田文华,尹瑞兴,张刚,王瑛,戴若竹,刘铭,余同珍,阮满珍.第九届全国心血管病康复学术交流会暨进展研讨班于2001年1O月22日~26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三次中国康复医学会学术大会上以心脏康复分会场形式举行.这一年《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被评为执行《中国学术期刊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优秀期刊.第十届全国心血管病康复学术交流会暨进展研讨班于2002年5月18~22日在福建省南平市召开.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6年第15卷增刊ChinJCardiovascRebabMed,Oct2006,V ol15Su同时成立了福建省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 这一年云南省报道开展了急性心肌梗塞的康复医疗[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2,1l(5):39Z],从而开展急性心肌梗塞的康复医疗的医院由1991年以前的个别医院发展到19省,市的许多医院.戴若竹等报道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完成二周康复程序后平均(1.89±1.02)年的生活质量显着好于对照组.同年《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被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00年2832种中国科技期刊影响因子总排序中,我刊被排列在第472位,进入了前500位.张宝慧,郭兰,吴红敏等自1999年起陆续报道了冠心病介入治疗后的康复[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1999,8,(4):3;2000,9(4):17;2002,11(5):405].第十一届全国心血管病康复学术交流会暨进展研讨班于2003年10月13~19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由四川省康复医学会承办.同时成立了四川省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按照冠心病人发生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的危险程度进行分层对于判定预后,指导康复运动有重大意义.我专业委员会和《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在《美国心脏康复和二级预防程序指南》(1999年)冠心病事件危险性分级基础上,结合我国的资料,提出了我国主要用于心脏康复的冠心病人危险分层法[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3,12(3):195].同年于《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12(增刊)发表了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制定的(刘江生,杨菊贤,陈晓春执笔)心肌梗塞康复程序参考方案(第三版试行稿).第十二届全国心血管病康复学术交流会暨进展研讨班于2004年9月9~15日在杭州召开,由浙江省康复医学会承办.同时成立了浙江省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除本学会专家外,邀请全国着名专家何秉贤,杨菊贤教授讲课,深受代表欢迎. 第十三届全国心血管病康复学术交流会暨进展研讨班由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承办,于2004 年10月29日~11月4日在重庆市召开.会议和研讨班有刘江生(我国康复心脏病学的发展及现状, 高血压病的康复医疗),何作云(血栓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刘晓方(关注静息心率),程远植(二十一世纪强化调脂新进展),洪华山(运动与心衰),戴若竹(心脏疾病与生活质量评定),阮满真,余同珍(心脏康复护理)等8位专家讲课.自1994年起有大量关于冠心病,高血压运动康复效果显着的报告[见刘江生.我国康复心脏病学的发展.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3,12(增刊): 483].第十四届全国心血管病康复学术交流会于2006年9月24~28日在郑州市召开.会议主要是刘江生报告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康复程序草案的制定与说明,而且会议就此进行了充分,热烈, 富有成效的讨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迅速解除冠状动脉的狭窄,恢复冠状动脉血流,消除症状, 疗效立竿见影,备受欢迎,是当今冠心病治疗的热点;可是冠心病人在经过PCI后,可以出现冠状动脉再狭窄,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发表的多篇研究报告已经证明,在PCI后进行康复治疗,可以延缓冠心病的进程,减少合并症, 再狭窄率,提高心功能.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SCAI)制定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无相关的康复程序,美国心肺康复学会制定的心脏康复和二级预防指南,也无相关程序,只有片言只语提及.为了规范我国PCI的康复程序,以便借鉴,比较,提高疗效,促进其发展,我会于2004年在重庆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心血管病康复学术交流会上布置了这一工作.今年陆续收到各执笔作者的有关草案,然后,经过反复,充分的讨论后制定了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D康复程序.该程序受到大家欢迎,并受到2006年第17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ACC论坛会务组的关注,被推荐于l1月3日在该会议上作了报告.会议中李莉主任医师作了"运动康复改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研究"报告,赵智琛主任医师讲了"冠脉介入和血栓",李筱雯报告了"减体重对肥胖和超重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郭兰主任介绍了"冠心病俱乐部在心脏康复中的作用".会议还为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4年第5期~2006年第4期的优秀论着发了奖.2006年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金培印报道了关于早期康复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变化的研究,从而我国开展急性心肌梗塞康复医疗的省市达到20个(京,津,沪,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安徽,海南,湖南,湖北,云南,新疆,内蒙古,河南).总之,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成心蟹复医盍2006笙笫5卷增chinJCardiovascRehabMed,Oct2006,V ol15Suppl立16周年以来,开展急性心肌梗塞(AMI)康复医疗的医院由它成立前的2所发展到2O个省,市的许多所,关于康复程序对于年青,无合并症的患者一般是实施二周程序,也开展了有合并症(心衰等)AMI患者的康复医疗.对高血压,肺心病,心律失常,糖尿病,高脂血症等都开展了康复医疗.随着PCI的发展,与时俱进的开展了PCI后的康复医疗,并创造性地制定了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康复程序.因而为我国康复心脏病学的开拓,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成绩显着.福建省康复医学会成立17年来的工作关键词:中国;福建;康复文章编号:1008—0074(2006)增一0004—04中图分类号:R49文献标识码:A Developmentof17yearsofFujiandivisionofChineseassociationofrehabilitationmedicine/ FujiandivisionofChineseas.soeiationofrehabilitationmedicine//ChineseJournalofCardiovascularRehabilitationMed icine,2006,15(Supp1):4在党和政府的方针指引下,福建省科协,省民政厅及中国康复医学会的正确领导下,福建省康复医学会自1990年3月成立17年来,历尽艰辛,克服各种困难,取得了丰硕成果:康复的观念逐渐为人们(包括部分医保机构)接受,开展康复医疗的医院,由省康复医学会成立前的个别医院发展到现在大部分二级以上医院;相继成立了泉州,三明,龙岩,福州,宁德,漳州,南平等7个市级康复医学会;老年,心血管病,精神病,神经病,中西医结合,护理,矿泉疗养等7个专业委员会;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学院分别相继设立了康复治疗学, 临床医学康复专业;每年举行学术活动,多次进行义诊,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协助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创办了《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使其成为被8种以上数据库的收录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5年影响因子已达到0.649,在全国本学科13种期刊中列第4位, 今年还被美国化学文摘收录,推向全球;因为成绩突出,在学会系统受到了一系列表彰和具有一定的影响:2003年,2005年相继二次被福建省科协评为先进学会,2006年荣获福建省"学术年会组织奖",在中国康复医学会有一名常务理事,4名理事.现就福建省康复医学会17年来的发展概述如下:一,组织机构(一)福建省康复医学会及其所属专业委员会1.福建省康复医学会为发展福建省康复医学1988年1O月在福建省干部疗养院成立由刘江生主任医师(时任该院医务副院长)牵头的成立福建省康复医学会筹备组.经福建省科委批复1990年3月22日在福建省干部疗养院成立中国康复医学会福建分会,其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由福建省卫生厅副厅长张玉龙担任,学科带头人刘江生为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副理事长还有卫守战,张安祯,滕学武,副秘书长为蒙伟文,陈础.理事会由常务理事16人,理事38人组成.1994年3月9日在福州召开省康复医学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省卫生厅厅长魏忠义作了《以改革为动力,开拓我省康复医学事业报告》,大会选举省卫生厅副厅长何明(女)为第二届福建省康复医学会理事长,刘江生,林子利,张安祯,滕学武为副理事长,刘江生兼秘书长,蒙伟文,陈础为副秘书长,常务理事16人,理事41人,个人会员发展到574人.1999年12月12日省康复医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在福州召开,选举刘江生为理事长,吴启和,陈晓春为副理事长,陈晓春兼秘书长,刘楠,沈敏海,林敏为副秘书长.新的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有22人,理事62人.个人会员发展到718人.2000年9月22~24日在泰宁县召开本会2000年学术会议期间举行三届二次理事会,通过了省康复医学会第二届优秀论文评选结果.2003年9月2O 日省康复医学会三届四次理事会(会员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贯彻民政部,财政部有关社团会费调作者单位;福建省康复医学会,福建福州市350003。
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第一部分前言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患病率约为3.8%-17.6%,男女之比约为6:1。
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1992年,青岛)明确了颈椎病定义:即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仅有颈椎的退行性改变而无临床表现者则称为颈椎退行性改变。
随着现代从事低头工作方式人群增多,如电脑、空调的广泛使用,人们屈颈和遭受风寒湿的机会不断增加,造成颈椎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
第二部分颈椎病的分型根据受累组织和结构的不同,颈椎病分为:颈型(又称软组织型)、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型、椎动脉型、其他型(目前主要指食道压迫型)。
如果两种以上类型同时存在,称为“混合型”。
一.颈型颈椎病:颈型颈椎病是在颈部肌肉、韧带、关节囊急、慢性损伤,椎间盘退化变性,椎体不稳,小关节错位等的基础上,机体受风寒侵袭、感冒、疲劳、睡眠姿势不当或枕高不适宜,使颈椎过伸或过屈,颈项部某些肌肉、韧带、神经受到牵张或压迫所致。
多在夜间或晨起时发病,有自然缓解和反复发作的倾向。
30-40岁女性多见。
二.神经根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椎间盘退变、突出、节段性不稳定、骨质增生或骨赘形成等原因在椎管内或椎间孔处刺激和压迫颈神经根所致。
在各型中发病率最高,约占60-70%,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
多为单侧、单根发病,但是也有双侧、多根发病者。
多见于30-50岁者,一般起病缓慢,但是也有急性发病者。
男性多于女性1倍。
三. 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率占颈椎病的12-20%,由于可造成肢体瘫痪,因而致残率高。
通常起病缓慢,以40-60岁的中年人为多。
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时,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比无椎管狭窄者小。
多数患者无颈部外伤史。
四. 交感型颈椎病由于椎间盘退变和节段性不稳定等因素,从而对颈椎周围的交感神经末梢造成刺激,产生交感神经功能紊乱。
・1796・第三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编者按】本刊编辑部分别于1984年5月和1992年lo月先后在桂林市和青岛市召开了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
两次专题座谈会的学术纪要分别刊登于《中华外科杂志》1984年第12期、1985年第1期和1993年第8期。
2008年4月,本刊编辑部会同SICOT中国分会、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在上海召开了第三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
会议结合近20年来颈椎外科及相关学科的进展,对颈椎病的定义、临床分型、诊断标准、手术方式、疗效评价以及其他若干临床问题进行了进一步讨论。
本纪要归纳总结了本次会议的研讨情况,并以1992年第二次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的学术纪要为基础,根据近年来颈椎外科的临床进展,提出了若干修订意见。
本纪要中提出的修订意见只是初步意见,我们希望脊柱外科同道们就有关问题开展深入讨论,以使有关内容更加成熟和完善,更具临床指导价值。
由中华外科杂志编辑部、SICOT中国分会、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共同举办的“第三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于2008年4月4“日在上海举行。
来自全国各地和港台地区的包括骨科、神经外科、放射科、康复医学及中医科等学科的40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围绕颈椎外科实验研究、影像学进展、颈椎病诊治现状、颈椎病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等议题进行了广泛学术交流。
会议根据近十几年来颈椎病诊断水平及治疗技术的发展,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对1992年10月在青岛举办的“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会议纪要中关于颈椎病的定义、颈椎病的分型及诊断标准、颈椎病的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颈椎病病情及疗效评价标准等问题…进行了重点讨论,并就相关内容提出的修订意见书面征求了部分专家的意见。
现概述如下。
颈椎病的定义一、共识与争议多数专家认为,《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中关于颈椎病定义的基本内容是明确的。
但有专家认为,考虑到近十几年来除x线平片、动力侧位片外,CT、CTM、MR、MRA等均有明显进展,且为阳性发现,因此有必要在定义中加以补充,进一步明确。
电针配合中药活血通络1号方薰洗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208例体会对我科2012-2013年两年收治的20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运用针刺配合中药活血通络一号方熏洗治疗,多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耐受性良好,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效果显著。
认为采取正确有效治疗方式,可增强临床疗效,增加病人的依丛性,减少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最大程度地达到治疗效果。
标签:针刺配合中药熏洗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收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208例,男95例,女113例;年龄16~70岁,病程1月~5年。
其中20岁~30岁18例,31~50岁82例,51岁~60岁108例。
(一)疾病诊断[1]1.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
2.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为阳性和弱阳性。
3.X线或CT检查所见与体检及相关临床症状基本相符合。
二、治疗方案材料及仪器准备:针灸针,电针仪,中药煎药机,中药熏蒸治疗机。
针刺疗法1.针刺法:局部取穴为主,远部取穴为辅,选用普通针刺,取颈部夾脊穴为主,加养老、绝骨、列缺、落枕、后溪、大杼、天柱、天井、曲池、肩井、合谷、风池等,可根据临床症状适当选用并加减,针刺得气后加接电针仪(华谊牌电针仪),疏密波,15分钟,1次/日,七日为一疗程。
2针刺后行中药活血通络1号方中药熏蒸。
由我科自拟协定方活活通络1号(桂枝9g,白芍15g,当归12g,葛根30g,三百棒50g,白芷15g,川芎30g,秦艽30g,羌活12g,乳没12g),煎药机煎汁约5000ml,去渣倒入熏蒸治疗机,熏蒸温度45度,时间30分钟。
三、评价标准[1]临床控制: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颈椎活动正常,治疗后症状积分0~1分,疗效指数>90%。
显效:治疗后症状体征基本消失,颈椎活动基本正常,能参加正常活动和工作,疗效指数>70%,≤90%。
有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有所改善,颈椎活动基本正常,参加正常活动和工作能力改善,疗效指数>30%,≤70%。
颈椎病长期正骨好吗?
有人在知乎里问:“一周三次正骨及按摩脖子每次按完会缓解,但长期效果好吗?”
颈椎病的情况真是很复杂,又关联头部神经血管重要部位,医生治疗起来都会小心翼翼,如果把这么重要的部位交给非专业人士处理,那么只能表示你胆子真的很大,愿做“小白鼠”。
颈医卫专家指出,首先说正骨这个是很好的治疗颈腰椎问题方法,但是长期正骨就不对了。
颈椎如果有错位的情况,正一次之后,再配合梳理椎体附近的肌肉、韧带,平时多锻炼就可以。
正骨对颈椎椎体以及附近的组织也是有损伤的,一次两次可以是治疗、纠正,但是长期正骨,对颈椎来说就是一种伤害。
治疗5分,康复5分
如果是正骨之后没多久,颈椎病的症状复发,则可能是三方面原因,一是颈椎附近肌肉韧带无力维持颈椎稳定,二是平时姿势不对,纠正之后又会继续导致颈椎病,三是锻炼的少,做了正骨却忽视后续自我修复。
总结:对颈椎病来说,正骨是有用的,只要依据具体病情,定位准确即可。
更重要的是改掉不正确的姿势,平时勤加锻炼,才能保证颈椎病的愈后良好。
本文作者是颈医卫创始人兼CEO宁友,复旦大学医学博士后,院士团队,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委员,曾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开设针推伤专科门诊,共诊治颈椎患者上万人次。
康复护理对颈椎病患者的作用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颈椎病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
方法:80例颈椎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干预。
对两组患者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观察组颈椎活动度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颈椎病患者的颈椎活动度,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颈椎病;康复护理;颈椎活动度;满意度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它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是由于颈椎长期受到劳损而出现的颈椎骨性关节炎、骨质增生或者颈椎间盘退化、脱出、黄韧带肥厚,导致脊髓、神经根、椎动脉还有交感神经受压而出现的一系列功能障碍和临床症状。
常常表现为椎节的松动、失稳、髓核的突出而导致的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1]。
颈椎病经常可以分为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以及食道型颈椎病等等[2]。
根据每个型的不同,治疗方法跟诊断方法都是不一样的。
颈椎病严重时会影响患者学习、工作,对日常生活产生巨大影响。
介于此,本研究对颈椎病患者实施康复护理,观察其干预效果。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80例颈椎病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2022年6月至2023年2月收治。
按照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26~70岁,平均(52.16±4.25)岁。
观察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27~71岁,平均(52.43±5.13)岁。
该研究项目符合医学伦理要求,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康复护理干预,对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性康复护理干预,具体方式如下:①建立专业的康复护理小组。
我科成立了一个具有针对性的专业康复护理小组,组内每一位成员都经过了认真考核挑选,并且全部成员都需要接受专业化的颈椎康复培训和学习,从而提高护理服务水平并且扩充自身知识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