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实验教学日历
- 格式:doc
- 大小:53.00 KB
- 文档页数:2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大纲、教学计划
(3学分,课内学时48)
教学目标:
以机构的运动设计,机械的动力设计和机械系统计划设计的基本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机械系统计划创新设计的思维方式和主意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目的。
主要教学内容:
机构的运动设计:机构的组成与结构;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轮系;间歇运动机构;其他常用机构;组合机构;开式链机构。
机械的动力设计:机械系统动力学;机械的平衡设计;(机械的效率)。
机械系统计划设计:机械总体计划的拟订;机械执行系统的计划设计;(机械传动系统的计划设计与原动机的挑选);机械系统计划设计案例。
使用教材:《机械原理教程(第2版)》,申永胜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机械原理辅导与习题(第2版)》,申永胜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课程参考学时及教学日历
(单周4学时,双周2学时)
说明:该表安顿仅供参考。
第1篇一、教学目的通过集中实践课,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时间安排集中实践课为期两周,共计10天。
三、教学内容及活动安排第一周:1. 第一天(周一)- 上午:开班仪式,介绍集中实践课的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
- 下午:团队建设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2. 第二天(周二)- 上午:专业理论讲解,复习与集中实践相关的理论知识。
- 下午:分组讨论,针对实际案例进行头脑风暴。
3. 第三天(周三)- 上午:实际操作培训,讲解设备使用及注意事项。
- 下午:分组进行实际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第四天(周四)- 上午:小组汇报,分享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 下午:教师点评,总结实际操作中的优点与不足。
5. 第五天(周五)- 上午:项目策划,分组进行项目策划与设计。
- 下午:项目汇报,各小组展示项目策划与设计成果。
6. 第六天(周六)- 上午:项目实施,各小组根据项目策划与设计进行实施。
- 下午: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讨论与解决。
7. 第七天(周日)- 上午:项目总结,各小组总结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
- 下午:教师点评,总结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
第二周:8. 第八天(周一)- 上午:项目展示,各小组展示项目实施成果。
- 下午:教师点评,总结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
9. 第九天(周二)- 上午:实践技能考核,考核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 下午:考核结果公布,教师点评。
10. 第十天(周三)- 上午:集中实践课总结,回顾集中实践课的学习成果。
- 下午:颁发证书,表彰优秀学员。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集中实践课的学习成果,对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2. 小组互评:各小组之间相互评价,分享学习心得与体会。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项目策划与设计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制定人:吴淑晶教学团队审核人:门勇开课学院审核人:饶品华课程名称:化工设备机械基础/ Fundamental Chemical Process Equipment课程代码:040320适用层次(本/专科):本科学时:32 学分:2 讲课学时:30 上机/实验等学时:2 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机械制图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教材:喻健良,王立业,刁玉玮.化工设备机械基础(第七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主要参考书:1.董大勤.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2.喻健良.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3.潘永亮.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4.全国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北京:学苑出版社,1998.5.全国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一、本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定位培养学生化工设备设计的初步能力。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化工设备设计的初步能力。
三、教学效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具备:1.掌握化工设备常用材料及选材原则。
2.了解化工容器规范设计的基本知识。
3.了解压力容器使用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4.了解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5.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化工设备设计的初步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效果对照表五、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1篇化工设备材料第1章化工设备材料及其选择教学内容:概述;材料的性能;金属材料的分类及牌号;碳钢与铸铁;低合金钢及化工设备用特种钢;化工设备的腐蚀及防腐措施;化工设备材料的选择。
教学要求:了解化工设备选材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掌握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掌握金属材料分类及牌号;掌握碳钢、低合金钢、特殊性能钢的种类;了解化工设备选材的原则;熟练运用化工设备选材原则解决选择材料问题。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英文名称Fundamental Chemical Process Equipment 课程类别选修适用专业非机专业(生物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等各专业)开课学期第 5学期总学时30(4)总学分 2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化工原理并修课程/课程简介化工设备机械基础是高校非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主要讲授化工设备的材料选用、应力分析、强度设计、稳定性设计、零部件设计和典型设备的机械设计。
通过课程教学,使非机类学生熟悉和掌握中低压容器的常规设计方法,具备全面考虑、分析和解决工程中化工设备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
刁玉玮,王立业主编.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 大连 :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建议教材社 ,2013[1] 卓震 . 《化工容器及设备》.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2] 化工设备设计全书编委员会. 《化工容器设计》.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7参考书[3]郑津洋 . 《过程设备设计》 .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4]GB150-2011 《压力容器》 . 北京:学苑出版社, 2011[5]GB151-2014 《热交换器》 . 北京:学苑出版社, 2014二、课程目标1、掌握化工设备材料选择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具有合理选择设备材料的能力;2、掌握压力容器应力分析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压力容器应力安全与否的判断能力;3、掌握中低压容器的常规设计方法,具有根据容器的承压状况选择设计方法并开展设计的初步能力;4、了解和掌握典型化工设备的结构特点,具有一般化工设备机械设计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毕业要求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毕业要求指标点1-3 掌握工程制图、力学、工程热力学、电工电子、机械工程材料和机械设计等工程基础知识,具备应用基本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
2-3 具备综合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基本原理分析复杂工程问题,并获取有效结论对应课程目标教学目标课程目标1,2,目标1:掌握化工设备材料的3,4选用。
《化工原理及实验》课程教学日历
注:1)《化工流体流动与传热》(含《化工原理》上册)在第5学期开设,总计64学时,其中课堂授课56学时,辅助教学8学时(包括案例教学2学时,读书报告2学时,期中考试2学时和期末复习2学时)。
每学期的授课周数为16周,每周授课4学时。
2)《化工传质与分离过程》(含《化工原理》下册)在第6学期开设,总计56学时,其中课堂授课48学时,辅助教学8学时(包括案例教学2学时,读书报告2学时,期中考试2学时和期末复习2学时)。
每学期的授课周数为16周,每周授课4学时。
3)《化工基础实验》在第6学期开设,总计48学时,其中课堂授课12学时,实验32学时,测试4学时。
课堂授课在1~4周完成,每周授课3学时。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第三版教学大纲课程简介该课程是化工工程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介绍化工设备机械的基本知识和设计方法。
课程内容包括机械零件的基本知识、机械连接、机械传动、轴承、液压与气动传动、离心机等方面,其中以机械连接、传动和轴承为重点,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
该课程是化工工程专业后续课程的基础,涉及到化工生产中的许多机械设备的原理和设计,所以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未来的工作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课程目标1.掌握化工设备机械的基本知识和设计方法。
2.熟练掌握机械零件的名称、结构和作用。
3.熟悉机械连接的方式,能够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
4.熟悉机械传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能够根据传动功率大小选择合适的传动方式。
5.熟悉轴承的分类和结构,了解轴承的选型和润滑。
6.掌握液压和气动传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7.了解离心机的原理和分类,掌握离心机的应用。
第一章机械零件1.1 机械零件简介 1.2 标准零件及其元素 1.3 常用非标准零件第二章机械连接2.1 机械连接的基本原理 2.2 螺纹连接 2.3 销连接 2.4 键连接 2.5 焊接连接 2.6 粘接连接第三章机械传动3.1 机械传动的基本原理 3.2 常见的传动方式 3.2.1 齿轮传动 3.2.2 带传动 3.2.3 链传动第四章轴承4.1 轴承的分类 4.2 经典轴承的结构 4.3 非经典轴承的结构 4.4 轴承的选型和润滑第五章液压与气动传动5.1 液压传动的基本原理和元件 5.2 气动传动的基本原理和元件 5.3 液压与气动传动系统的应用实例第六章离心机6.1 离心机的原理和分类 6.2 离心机的设计和选型 6.3 常见离心机的应用实例本课程采用授课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将通过 PPT、板书和多媒体等形式进行知识讲解,学生可以结合教材深入学习。
授课结束后将进行实践环节,学生将可以在实验室中使用实验设备进行实验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