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的理论比较与研究述评
- 格式:pdf
- 大小:648.16 KB
- 文档页数:8
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下西部贫困退耕山区农户生计状况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双重压力,可持续生计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特别是在中国西部贫困退耕山区,农户的生计状况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本文旨在通过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对西部贫困退耕山区农户的生计状况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首先对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进行简要介绍,明确其核心理念和方法论。
然后,结合西部贫困退耕山区的实际情况,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农户进行深入的案例调查。
通过对农户的生计资本、生计策略、生计风险以及生计转型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揭示当前西部贫困退耕山区农户生计状况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影响农户生计状况的关键因素,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政策制度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深入剖析,揭示它们对农户生计状况的影响机制和路径。
本文提出促进西部贫困退耕山区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对策建议。
这些对策旨在提高农户的生计资本、优化生计策略、降低生计风险并推动生计转型,从而实现农户生计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也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概述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Sustnable Livelihoods Framework, SLF)是一种综合性的分析工具,旨在帮助理解和发展个体或群体的生计策略,从而确保他们的生计能够在各种压力和冲击下保持可持续。
该框架的核心在于认识到生计是由一系列复杂的活动和决策构成的,这些活动和决策受到个人、家庭、社区以及更广泛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的核心概念包括五个部分:生计资本、生计活动、生计策略、生计输出和转型能力。
生计资本是指个人或家庭拥有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本(如土地、水资源等)、物质资本(如工具、设备等)、人力资本(如知识、技能等)、社会资本(如社交网络、社区参与等)和金融资本(如现金、储蓄等)。
可持续生计分析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可持续生计分析逐渐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和前沿。
本文旨在对当前可持续生计分析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梳理该领域的主要理论、方法和实践案例,以期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文章首先界定了可持续生计的基本概念和内涵,然后从多个维度出发,深入探讨了可持续生计分析的理论框架、研究方法、影响因素和实现路径。
通过综述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本文总结了当前可持续生计分析的主要进展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
希望本文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共同推动全球可持续生计的发展。
二、可持续生计的定义与内涵可持续生计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它涵盖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需的能力、资产(包括物质和非物质资产)以及活动。
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人们谋求生计的基础,并决定了他们能否在面临各种压力和冲击时,依然保持和增强自身的能力,以及维护或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和福祉。
可持续生计的定义强调了人们在生计活动中的自主性和可持续性。
这意味着,一个可持续的生计不仅要满足人们当前的基本需求,还要能够应对未来的挑战和不确定性,保持生计活动的长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因此,可持续生计的内涵包括了生计的可持续性、稳定性和自主性三个方面。
在可持续性方面,可持续生计要求人们在追求经济收益的也要关注环境保护和社会公正,确保生计活动不会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结构造成破坏。
在稳定性方面,可持续生计要求人们具备应对各种风险和冲击的能力,确保在面临困难时能够保持生计的稳定。
在自主性方面,可持续生计强调人们应该具备自主决策和自主行动的能力,能够在生计活动中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提升。
可持续生计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涵盖了人们在生计活动中所需的各种资源和能力,以及应对各种挑战和不确定性的能力。
实现可持续生计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服务、加强能力建设等方式,推动人们实现生计的可持续性、稳定性和自主性。
可持续生计概念框架
经济方面,可持续生计概念框架强调了经济增长与资源利用之
间的平衡。
这意味着要实现经济繁荣,同时需要确保资源的可持续
利用,避免过度开采和浪费。
同时,还需要关注经济增长对环境的
影响,采取措施减少污染和废弃物排放,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社会方面,可持续生计概念框架强调了社会公正和人权保障。
这包括提供良好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减少贫困和不平等现象,确保每个人都能享有基本的权利和福利。
同时,还需要关注社会的
包容性和多样性,尊重不同文化和价值观念,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环境方面,可持续生计概念框架强调了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
这包括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污染和
废弃物排放,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总之,可持续生计概念框架提供了一个综合性的思考方式,帮
助人们认识到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实现可持续
发展的重要性。
只有在这三个方面都得到平衡和协调的情况下,人类社会才能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摆脱农村贫困: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的解释与政策选择◎罗 丞 王 粤内容提要 如何实现稳定且可持续脱贫,是实现脱贫攻坚战役全面胜利的关键。
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解决“贫困难题”,需要全面分析贫困成因,为贫困人口可持续脱贫与发展创造基本条件。
英国国际发展署提出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为分析贫困成因和贫困治理提供了重要的思路。
根据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受外部脆弱性环境、贫困个体主观能动性和生计结果负反馈的制约,农村贫困人口脆弱性较大,生计资本相对匮乏,生计策略趋于简单和保守。
因此,为帮助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需要从个体及外部环境着手,推动政策和制度变革,创造脱贫内生动力激发机制与外源动力机制,帮助贫困人口提升生计资本,提高其抵抗脆弱性风险的能力,改善生计结果,实现可持续脱贫。
All Rights Reserved.关键词 农村贫困 脱贫 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中图分类号〕F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20)04-0113-08一、问题的提出贫困是一项困扰世界发展的重大难题。
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贫困问题突出,尤其是在我国农村地区,贫困问题的解决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
2018年末,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约有1660万人,较上年末减少1386万人。
①相较2012年,我国贫困人口累计减少了8239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到1.7%,②脱贫攻坚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不仅促进了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也为推动全球减贫事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但随着减贫进程的不断推进,减贫的可持续性受到巨大挑战,贫困减缓的速度有所下降,局部地区还出现贫困人口绝对数和相对比例增加的情况。
③扶贫开发的难度和艰巨性在不断加大,如何实现稳定且可持续的脱贫,使贫困人口彻底摆脱贫困陷阱,是实现脱贫攻坚战役全面胜利的关键。
对于反贫困问题的研究离不开对于贫困内涵及致贫原因、致贫机理的探讨。
可持续发展研究分析报告范文近年来,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
这一理念提出了人类与地球和谐共生的重要目标,并促使我们反思现有发展模式的合理性。
本文将从经济、环境、社会三个维度对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分析,并探讨其对人类未来的意义。
一、经济维度在经济领域,可持续发展意味着追求经济增长与资源利用之间的平衡。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高增长率,但这种发展方式将长期阻碍经济可持续性。
可持续发展要求通过转变经济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创新和技术进步,实现经济的绿色和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维度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全球气候变化、水污染、土地退化等环境问题威胁着全球的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存。
可持续发展需要我们追求绿色生产和消费方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例如,发展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技术,在能源消耗和排放上实现削减,以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
三、社会维度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人人享有平等的发展机会和权利,而不仅是一部分人。
这要求我们缩小贫富差距,提高人民的教育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保障人的基本权益,推动社会的和谐稳定。
四、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尽管可持续发展有着众多的好处,但实现它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使得改革变得困难。
很多国家和地区还将经济发展放在第一位,环境受到忽视。
其次,可持续发展需要全球合作和资源共享,但很多国家对此态度冷淡。
此外,社会转型也需要时间和金钱投入,这也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五、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可持续发展对未来的影响将是深远而重要的。
首先,它将带来更加繁荣和稳定的经济。
通过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将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其次,可持续发展将改善全球环境状况。
通过减少污染和保护生态系统,我们能够确保地球的可持续生存。
最重要的是,可持续发展将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通过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每个人都能够参与到社会发展中,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的理论比较与研究述评赵锋【摘要】The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analysis framework is an integrated analysis framework and con-structive tool to search for the reasons of the livelihoods vulnerability of poor families and then propose a variety of solutions to these problems .Currently , the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analysis frameworks that have been widely used is as the followings:DFID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analysis framework based on the vul-nerable population , UNDP which regards the policy , technology and investment as the driving factors , CARE that combines the basic needs and rights to make researches , Oxfam GB which starts the resear-ches of the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the poor condition and environment of liveli -hoods.These analysis frameworks emphasize the connection on the micro -level livelihood systems and macro-policy.On the other hand, the analysis frameworks stress people -oriented and the use of exist-ing resources rationally to expand the livelihoods channels and enhance the livelihood capabilities by the combination of the endogenous development with external assistance .%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是一种寻找贫困家庭生计脆弱性原因并给予多种解决方案的集成式分析框架和建设性工具。
可持续发展理论文献综述
1997年,英国学者埃尔肯斯(Elkington)提出了“三重底线”理论,即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指标。
他认为企业不仅需要考
虑经济效益,还需要考虑对环境和社会的责任。
这一理论促使企业从单一
的经济目标转向了追求经济、环境和社会共同发展的目标。
2005年,德国学者斯托克尔特(Steffen et al.)提出了“行星边界”理论。
他们指出,可持续发展需要确保人类的活动不超出地球系统可
以承受的范围。
他们将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氮和磷的循环、土壤侵蚀
等九个全球环境问题划定为行星边界。
这一理论强调了环境保护在可持续
发展中的重要性。
2024年,美国学者埃帕提出了“有限的行星”理论,他认为地球资
源有限,而人类的需求却是无穷的。
他提出了两个基本问题:何时和如何
让人类的需求与地球资源相适应?他认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重塑经
济发展模式,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未来,可持续发展理论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例如,如何解决发
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如何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公
正和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等问题。
同时,还需要多学科、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将经济学、生态学、社会学等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融合在一起,为
可持续发展提供更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因为字数限制,这里只能提供一个大致的综述。
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文
献非常多,如果你需要更详细的文献综述,可以参考学术数据库,如谷歌
学术或者相关领域的期刊。
整体可持续发展论的理论框架
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指人类可以不断受益于自然资源而不会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整体可持续发展论倡导以自然资源为基础,以人类因素为重点,以完善全球管理体系为基础,建立完整的可持续发展理论框架。
1. 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
自然资源是整体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必须重视保护自然资源,开发资源的同时进行环境保护,以确保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 社会发展。
实现整体可持续发展,必须将人们的社会发展放在要求的最高位,对于当前全球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也要加强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改善社会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社会生产力。
3. 政府管理。
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实行有效的政府管理,落实各项政策,完善各项制度,建立一套完整的全球管理体系。
政府应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实际要求,采取具体措施,完善相关法律。
4. 国际合作。
可持续发展是国际合作的重要内容,国家应该在负责任的重要原则下,运用国际政治、经济、技术、社会等多种手段,加强国际间的协作与交流,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上就是整体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框架。
融合资源的可持
续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结合以及国际合作等,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
经济学中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全球性的关键议题,旨在寻求满足当前世代需求的同时,不会妨碍未来世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在经济学领域,可持续发展理论提供了一种框架,以确保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社会公正相协调。
本文将探讨经济学中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并就其原则、应用和挑战进行探讨。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原则1. 环境可持续性: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核心是环境可持续性,即确保经济活动不会对环境产生不可逆转的损害。
该原则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废弃物处理和生态系统的保护,以确保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2. 社会公正: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增长能够公平分配社会资源和利益。
该原则关注贫困、教育、卫生保健和社会参与等问题,力求减少贫富差距,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3. 经济效益: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应该追求长期的、持续的经济效益,而不是简单地依赖于短期的利润。
该原则强调投资于可持续技术和创新,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排放和废物。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应用1. 农业与食品安全: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农业领域有重要的应用。
例如,可持续农业实践包括有机农业、农业生态系统管理和精细农业技术的使用,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土壤质量,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这有助于保障食品安全和农民的生计。
2. 能源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理论对能源和环境保护的研究也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提倡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改进和碳排放减少,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减缓气候变化和降低环境污染提供了策略和目标。
3. 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城市发展:城市化是当今世界的重要趋势,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可持续城市发展理论强调城市规划、绿色建筑、可持续交通系统和资源回收利用等,以减少城市能耗、改善居住环境,并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面临的挑战1. 利益冲突: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实践中往往会面临各种利益冲突。
例如,环境保护投资可能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从而减少经济增长;贫困地区的开发可能会导致生态系统破坏。
旅游视域下国外可持续生计定量评估研究述评近年来,随着人们旅游观念的转变以及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关于国外可持续生计的研究也逐渐成为了热门话题。
在旅游视域下,国外可持续生计的定量评估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述评,旨在探讨国外可持续生计在旅游视域下的重要性和研究现状。
一、国外可持续生计的概念和重要性可持续生计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在国外旅游中,可持续生计包括了对当地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平衡发展,涉及到了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保护、当地社区的发展和游客的文化尊重等方面。
国外可持续生计的实现不仅关乎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直接关系到游客的体验和对当地文化的尊重。
国外可持续生计的评估研究对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当地环境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外可持续生计的定量评估方法国外可持续生计的定量评估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涉及到了环境、社会和经济等多个维度。
目前,学术界对于国外可持续生计的定量评估方法主要包括了生计资产方法、生计满意度方法和生计韧性指数方法等。
生计资产方法主要从资源、土地、资金、技术等方面对当地居民的可持续生计进行评估,通过对这些资产的合理利用程度来判断可持续生计的状况。
生计满意度方法则是从当地居民对生活质量、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平等方面的满意度来评估可持续生计的状况。
生计韧性指数方法则是通过对当地社区在面对外部冲击时的适应能力和恢复能力来评估可持续生计的状况。
这些方法各有侧重,可以从不同角度全面评估国外可持续生计的状况,为实施相关的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三、国外可持续生计的研究现状目前,关于国外可持续生计的定量评估研究在学术界和实践中都得到了广泛关注。
许多学者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案例研究,探讨了国外可持续生计的状况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在亚洲地区,尤其是东南亚地区,国外可持续生计受到了广泛关注。
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综述首先,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与应用在过去几十年中得到了快速发展。
早期的研究主要关注于环境指标,例如污染控制、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重心逐渐转向了社会经济指标,如经济增长、就业、教育、健康和社会公正等。
现代研究则更加强调综合指标体系的构建,以综合考虑环境、社会和经济因素,形成具有综合性和全面性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其次,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方法也在不断创新。
早期的研究主要采用定量方法,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得出评估结果。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开始采用混合方法,将定量和定性方法相结合,以获得更全面、准确的评价结果。
同时,一些研究也开始关注主观评价的角度,通过问卷调查和专家意见收集等方式获取有关可持续发展的主观评价指标。
这些创新方法的使用使得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更加全面、多样化和可操作。
此外,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广泛涉及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等多个领域。
政府机构通常通过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来制定政策和规划,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企业则使用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来监测和改善其经营行为,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水平。
研究机构则研究和开发新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
总结起来,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是一项复杂而多样的任务。
它不仅需要整合环境、社会和经济因素,还需要采用多种研究方法,以获得全面、准确的评估结果。
未来的研究应继续加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综合性和操作性,并注重主观评价的方法创新,以更好地支持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CHINA COLLECTIVE ECONOMY摘要:目前国内对于可持续生计之研 究已达一定深度与广度。
概括起来,研究 内容主要有可持续生计枢架之研究、可持 续生计影响因素之研究、不同生计之比较 研究、特殊群体之可持续性生计研究四类。
综观这些研究,除有学者已提出的不 足之处外,仍有以下问题$囿于可持续生 计枢架分析,因而缺乏与可持续生计密切相关问题之探讨;只探讨合法生计,忽略 违法生计之研究;在可持续生计研究中,强调政府之积极义务,忽视政府之消极义务之研究。
关键词:可持续生计;研究综述;问题搜索C N K I发现,截至2017年9月17曰20时,有关可持续性生计之研究的 期刊文章已达1204篇,硕士论文已有 477篇,博士论文已有135篇。
纵观以上 研究成果,研究者专业背景广泛,研究内 容较广,视角较多,要对其进行全面概括 难免挂一漏万。
概括起来,学者们的主要 研究从以下四方面展开。
一、可持续生计框架之研究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自产生后,就 被运用到世界各地农业开发可 持续 性 。
,就可 持 续 生 计 之 框架 方 面 的主 要 论果有:何伟仁等以可持续生计框架为蓝本,基于可持续生计之 分析框架,并从 生计的内 i外发,论 的多(M P I I)的基本 。
以四为 ,有 本 的M P I I指标体系。
该指标用专家打分法方(P R A):的方 来 各 。
关有 的专 对 进 行 分,用 ,之 后 各 对进行 。
研究 果 ,运用的各的,果 < ‘伟仁等 的对其,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运用的有 。
,有 可 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分依赖部环境,可测度性较弱而模糊性较强,M a rth a G.R o b e rts$杨安比较脆弱性分析方可持续生计方两分析框架在概念与实施方方面异同及各自之优劣性的基础上,提出两种方法的结合可以在实践与研究中相互促进的观点;张峻豪、何军转向可持续生计对应之能力再造之研究,并以此来分析、测度相应主之可持续生计,两学者图对能力再造进行了概念界、内涵分析、类 分、子描述及概念测量,籍 其理论分析框架。
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分析研究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全球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逐渐深入人心,各国纷纷制定并实施了相关的和措施,旨在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可持续发展需要确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以便评估各国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状况。
本研究旨在构建一个全面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实证分析探讨其应用。
二、文献综述2.1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与演变2.2 国际上已有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2.3 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2.4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局限性与挑战三、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3.1 确立评价维度和指标体系3.2 指标体系的权重分配3.3 数据采集与处理四、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实证分析4.1 基于实证数据的评价指标计算4.2 地区间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比较分析4.3 横向与纵向数据分析五、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案例分析5.1 A国可持续发展评价5.2 B国可持续发展评价5.3 C地区可持续发展评价六、结论与展望6.1 主要研究结果总结6.2 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前景6.3 面临的挑战和改进方向七、在本课题报告中,我们将首先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及其演变进行综述,通过分析国际上已有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探讨相关研究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构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明确其评价维度和指标体系的权重分配方法。
针对实证分析,我们将采集相应的数据,并运用统计方法计算评价指标,以验证评价体系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通过比较分析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我们将进一步探讨评价指标体系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案例分析中,我们将选取A国、B国和C地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进一步验证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适用性和实用性。
最后,在结论与展望部分,我们将总结研究的主要结果,并探讨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未来发展方向和面临的挑战。
旅游视域下国外可持续生计定量评估研究述评随着全球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国外的旅游景点和文化的关注度也在不断增加。
随之而来的是对国外可持续生计的关注。
可持续生计是指在不损害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情况下,实现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从旅游视域下国外可持续生计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定量评估研究,并进行述评。
一、国外可持续生计的概念可持续生计是一个涵盖多个领域的复杂概念,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
在旅游视域下,国外可持续生计更加关注的是旅游对当地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旅游业的发展是否会造成当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的破坏?当地居民是否能够从旅游业中获益并参与其中?这些问题都是国外可持续生计评估的重要内容。
二、定量评估方法在对国外可持续生计进行定量评估时,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来进行研究。
常见的方法包括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模型建立等。
通过问卷调查可以了解到当地居民对于旅游业发展的看法和期望,通过统计分析可以对当地环境和资源进行量化评估,通过模型建立可以预测旅游业对当地可持续生计的影响。
三、国外可持续生计的评估指标在进行定量评估时,需要确定一些评估指标来衡量国外可持续生计的情况。
常见的评估指标包括经济指标、社会指标和环境指标。
经济指标可以包括旅游收入、就业机会等;社会指标可以包括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教育情况等;环境指标可以包括空气质量、水质情况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评估,可以全面地了解到国外可持续生计的状况。
四、研究成果和展望通过定量评估研究,我们可以得到关于国外可持续生计的具体数据和结论。
这些数据和结论不仅可以为政府部门和旅游企业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也可以为游客提供选择旅游目的地和行为的指导。
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国外可持续生计的影响机制和调控方法,以期为全球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旅游视域下国外可持续生计定量评估研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它不仅可以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以为当地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
可持续生计研究综述作者:杨衍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8年第05期摘要:目前国内对于可持续生计之研究已达一定深度与广度。
概括起来,研究内容主要有可持续生计框架之研究、可持续生计影响因素之研究、不同生计之比较研究、特殊群体之可持续性生计研究四类。
综观这些研究,除有学者已提出的不足之处外,仍有以下问题:囿于可持续生计框架分析,因而缺乏与可持续生计密切相关问题之探讨;只探讨合法生计,忽略违法生计之研究;在可持续生计研究中,强调政府之积极义务,忽视政府之消极义务之研究。
关键词:可持续生计;研究综述;问题搜索CNKI发现,截至2017年9月17日20时,有关可持续性生计之研究的期刊文章已达1204篇,硕士论文已有477篇,博士论文已有135篇。
纵观以上研究成果,研究者专业背景广泛,研究内容较广,视角较多,要对其进行全面概括难免挂一漏万。
概括起来,学者们的主要研究从以下四方面展开。
一、可持续生计框架之研究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自产生后,就被运用到世界各地农业人口扶贫开发与可持续性建设项目中。
目前,我国就可持续生计之框架方面的主要理论成果有:何伟仁等以可持续生计框架为蓝本,构建基于可持续生计之精准扶贫分析框架,并从影响农户生计的内因与外因出发,讨论精准扶贫的多维贫困识别指数(MPII)的基本构成。
以四川省凉山州作为案例区域,建立具有本土特色的MPII指标体系。
该指标用专家打分法与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PRA)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各指标权重。
邀请相关领域有经验的专家对指标权重进行打分,并用模型检验,之后再通过各种访谈对指标进行微调。
研究结果表明,运用该指标识别出的贫困农户在各单个维度和综合维度几乎均处于更劣势的水平,识别效果更加精准;何伟仁等人建立的贫困识别指标体系对于其他地区建立贫困识别体系不乏借鉴意义,是将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运用于特殊地区贫困识别的有益尝试。
此外,有感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过分依赖于外部环境,可测度性较弱而模糊性较强,Martha G.Roberts、杨国安通过比较脆弱性分析方法与可持续生计方法两种分析框架在概念与实施方案方面异同及各自之优劣性的基础上,提出两种方法的结合可以在实践与研究中相互促进的观点;张峻豪、何家军转向与可持续生计相对应之能力再造之研究,并以此来分析、测度相应主体之可持续生计,两学者试图通过对能力再造进行了概念界定、内涵分析、类型区分、影响因子描述及概念测量,籍此构建其理论分析框架。
2020年3月下半月刊旅游视域下国外可持续生计定量评估研究述评王洪辰旅游地的居民是否能够依托旅游业实现更理想的就业状态,改善生活水平,并提高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是旅游视域下可持续生计的主要关注问题。
国外可持续生计的研究兴起以来,从旅游角度探讨可持续生计的研究逐渐增多,其中一部分通过数据采集实现了定量分析。
本研究利用对Web of Science索引及Google学术对国外学者近年来在该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并重点整理近年来定量评估的研究文献。
述评认为,在旅游视域下可持续生计的定量研究将是未来研究的重要趋势之一,且生计资本将继续成为数据分析的核心。
同时,提高调查数据质量,增强数据的可比性,是定量研究面临的瓶颈和亟待突破的关键。
引言作为全球最大的产业,旅游业被赋予了拉动旅游目的地就业和收入增长的功能和意义。
在欠发达地区,旅游地的居民是否能够依托旅游业实现更理想的就业,改善生活水平,并提高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是旅游视域下可持续生计的主要关注问题。
从研究方法上看,采用半结构化访谈的定性研究和采集生计数据并进行统计和计量的定量研究是常见的两种研究范式。
本文重点对国外学者近年来在该领域的相关定量研究文献进行筛选和梳理,以期能把握旅游视域下国外可持续生计定量评估研究的前沿趋势。
一、生计与可持续生计生计是研究乡村扶贫和分析农户脆弱性的一个重要视角。
Chambers(1992)认为生计由能力、资产(包括储备物、资源、索求权和使用权)以及一种谋生方式所需要的行动组成。
Ellis (2000)指出生计包括资产(自然、物质、人力、金融和社会资本)、行动和获得这些资产的途径(受到制度和社会关系的调节),这一切决定了个人或农户生存所需资源的获取。
学者们对生计定义的表述虽有差异,但其在生计资本和行动上是一致的。
可持续生计的概念起源于乡村地区的研究,最早的可持续生计思想是由布伦特兰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于1992年继承和扩大了这一概念,其目的是针对贫困乡村的研究,并为后续理解与解决复杂的乡村贫困和发展问题提供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