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5~2006/07年度世界粗粮供需平衡表(美国农业部月度预测)[1]
- 格式:pdf
- 大小:63.78 KB
- 文档页数:2
1 下面是7个地区2000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和人均消费水平的统计数据:地区人均GDP/元人均消费水平/元北京辽宁上海江西河南贵州陕西 224601122634547485154442662454973264490115462396220816082035求:(1)人均GDP作自变量,人均消费水平作因变量,绘制散点图,并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形态。
(2)计算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系数,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强度。
(3)求出估计的回归方程,并解释回归系数的实际意义。
(4)计算判定系数,并解释其意义。
(5)检验回归方程线性关系的显著性(0.05α=)。
(6)如果某地区的人均GDP为5000元,预测其人均消费水平。
(7)求人均GDP为5000元时,人均消费水平95%的置信区间和预测区间。
解:(1)可能存在线性关系。
(2)相关系数:(3)回归方程:734.6930.309y x=+回归系数的含义:人均GDP没增加1元,人均消费增加0.309元。
%%%%%%%%%%%%%%%%%%%%%%%%%%%%%%%%%%%%%%%%% 注意:图标不要原封不动的完全复制软件中的图标,要按规范排版。
系数(a)模型非标准化系数标准化系数t 显著性B 标准误Beta1 (常量)734.693 139.540 5.265 0.003人均GDP(元)0.309 0.008 0.998 36.492 0.000 a. 因变量: 人均消费水平(元)%%%%%%%%%%%%%%%%%%%%%%%%%%%%%%%%%%%%%%%%(4)模型汇总模型R R 方调整 R 方标准估计的误差1 .998a.996 .996 247.303a. 预测变量: (常量), 人均GDP。
人均GDP对人均消费的影响达到99.6%。
%%%%%%%%%%%%%%%%%%%%%%%%%%%%%%%%%%%%%%%%%注意:图标不要原封不动的完全复制软件中的图标,要按规范排版。
暑假社会实践报告今年的暑假我们有幸参加这个关于我省大豆情况调查的社会实践。
经过半个多月的时间,我们走访了阿城、宾县以及哈尔滨周围的多个村庄、几百家农户,以及村委会、镇政府,还有各类以大豆为原料的加工企业,如九三油脂集团,中农百益饲料加工厂等。
以访谈、填问卷等方式把所走访区域的大豆种植情况基本了解了一些,虽然所得到的数据和信息有很大的片面性和缺陷,但是也能从中发现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大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油料和高蛋白作物,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我国作为大豆原产国,栽培大豆历史悠久。
我省更是大豆的主产区。
大豆不仅在我国食物生产和消费中扮演重要角色,而且也为我国出口创汇做出了重大贡献。
但是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际农业资本对国内大豆市场的争夺越演越烈。
通过以下两表我们可以可以看到,国外与国内对大豆的需求都在逐年增加,国外的产量都有明显增加,而国内的产量却不容乐观。
世界大豆主产国产量情况数据来源:美国农业部(单位:万吨)世界大豆主产国需求情况数据来源:美国农业部(单位:万吨)在大豆市场产业链上,跨国粮商不仅从加工环节加以控制,而且已经深入到种植、贸易、流通等各个领域。
国内大豆加工企业大批倒闭、停产和半停产。
现有的97家大型大豆加工企业中,有64家具有外资背景,控制了我国85%的大豆加工总量,而我国还是不掌握定价权的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2008年国家出台东北地区大豆每吨3700元的保护价收购政策,而进口大豆跌至每吨3000元以下,且大量进入国内,而且进口的大豆基本都是转基因大豆。
我们可以看一下美国近几年对华的大豆周度累计出口量表,我们不难看出国内大豆的进口量是如此的巨大,而且还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可是国内的大豆市场却是那么的不容乐观,不仅价格上不去,就连产量也跟不上需求的增加,很大程度的依赖国外市场。
注:数据来源于美国农业部可以这样说,转基因大豆对我国的非转基因大豆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如此发展,我国的大豆产业很可能陷入贸易危机,大豆的供给完全依赖于国外,国内大豆种植将萎缩。
全球棉花30年平衡表
无
【期刊名称】《中国棉麻流通经济》
【年(卷),期】2005(000)001
【摘要】随着我国棉花市场同国际市场逐步接轨,国际棉花及纺织品市场形势对我国棉花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
为了帮助读者了解国际市场的变化趋势,本刊将不定期转载一些统计资料。
【总页数】1页(P19)
【作者】无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
【相关文献】
1.未来30年全球棉花总产量中30%-40%将被彩棉代替 [J],
2.2008/09年度世界棉花供需平衡表(美国农业部月度预测) [J],
3.2008/09年度世界棉花供需平衡表(美国农业部月预测)[1] [J],
4.世界部分农产品供需平衡表:2004/05~2006/07年度世界棉花供需平衡表(美国农业部月度预测) [J],
5.近30年全球棉花产业格局变迁及对中国棉花产业的影响 [J], 翟雪玲;原瑞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3福建省考行测真题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2022年1月19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同意将江西省抚州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批复》,标志着江西省抚州市正式成为我国第()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批复文件显示,抚州市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地域文化特色鲜明,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文化遗存丰富,文物古迹众多,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A.139B.145C.149D.140【答案】:A2.2022年2月19日,被称为“葱桶组合”的中国选手()获得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比赛金牌。
这是中国代表团在此次冬奥会中获得的第9枚金牌。
A.隋文静/金杨B.隋文静/韩聪C.彭程/柳鑫宇D.彭程隋/韩聪【答案】:B3.中国俗语有“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之说法,其中的“三九”是指进入()之后的第三个“九天”。
A.小雪B.立冬C.冬至D.大寒【答案】:C4.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必须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下列措施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A.赋予自贸区更大改革自主权1/ 22B.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C.尽快取消负面清单管理制度D.有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答案】:C5.计算个人可支配收入时,应当从个人收入中扣除()。
A.个人利息收入B.个人消费支出C.个人储蓄支出D.个人所得税【答案】:D6.下列关于爱岗敬业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即使在市场经济时代,也要提倡爱岗敬业B.市场经济鼓励人才流动,再提倡爱岗敬业已不合时宜C.要做到爱岗敬业就应一辈子在岗位上无私奉献D.在现实中,我们不得不承认,爱岗敬业的观念阻碍了人们的择业自由【答案】:A7.马克思说:“生产实践的巨大发展,不但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而且自身也提供了和以往完全不同的实验手段,并使新的工具的设计成为可能。
可以说,真正有系统的实验科学这时才成为可能。
”这段话说明()。
A.实践决定认识的需要B.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C.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答案】:C8.“任何个别(无论怎样)都是一般”。
1 世界油脂生产和供给现状及各个国家主要食用油的分布1.1 世界油脂的生产现状(油料作物产量及最终用来制取油脂的比例)世界油料作物多以一年生为主,包括大豆(有时也将大豆列为粮食作物)、花生、油菜、向日葵、芝麻等,另外,棉籽、亚麻籽、大麻籽也是榨油原料。
多年生油料植物(如油橄榄、油棕、椰子和油桐等)占次要地位。
油料作物生产的地区分布与粮食作物有些类似。
世界上人口密集的地方都有油料作物的种植,只是品种不同而已。
不过,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个别油料作物的分布比较集中。
世界上产油料最多的国家是美国(大豆、棉籽、花生等)、中国、苏联(向日葵、棉籽)和印度(芝麻、花生、油菜籽和棉籽)等。
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许多油料的生产上都占重要地位:花生、芝麻各占五分之四,亚麻籽占五分之三,大麻籽占70%,油菜占三分之一,大豆占近四分之一以及100%的油棕和椰子。
油料作物是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出口商品,西欧和日本油料产量较少,是世界最大的油料进口地区。
大豆流通量占其生产量的30%,是流通量最多油料。
美国、巴西、阿根廷三国的大豆出口量占世界总出口量的92%。
2004/05年度,菜籽主要生产国有中国(1382万t)、加拿大(782万t)、印度及欧盟。
但是除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外,多数仅在本地消费(表2)。
中国是菜籽、棉籽、花生和芝麻生产大国,产量排名均居世界之冠,大豆也居世界第4位。
但是随着经济和人口增长,食用油消费量也快速增加,从1996年起,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油料输入国。
目前,大豆进口量已占世界贸易量的三分之一,且有不断扩大之势,据报导,在近年内将很快会超过40%,而另一个10亿人口大国印度的情况也类似。
目前,世界油料的流通格局正在发生新的变化。
以大豆为例,已经形成了以欧盟、日本及台湾等传统输入地为主的成熟市场;以进口快速增长的中国为代表的成长型市场;以及以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市场这三种格局。
大豆:油世界称04/05年度全球大豆产量达2.122亿吨,05/06年度为2.20571亿吨,美国农业部认为,06/07年度全球大豆产量为2.36亿吨。
第3章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3.4.3 简答题、分析与计算题1.给定二元回归模型:t t t t u x b x b b y +++=22110 (t=1,2,…n)(1) 叙述模型的古典假定;(2)写出总体回归方程、样本回归方程与样本回归模型;(3)写出回归模型的矩阵表示;(4)写出回归系数及随机误差项方差的最小二乘估计量,并叙述参数估计量的性质;(5)试述总离差平方和、回归平方和、残差平方和之间的关系及其自由度之间的关系。
2.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为什么用修正的决定系数衡量估计模型对样本观测值的拟合优度?3.决定系数2R 与总体线性关系显著性F 检验之间的关系;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F 检验与t 检验有何不同?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中二者是否有等价的作用?4.为什么说对模型施加约束条件后,其回归的残差平方和一定不比未施加约束的残差平方和小?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受约束回归与无约束回归的结果相同?5.观察下列方程并判断其变量是否呈线性,系数是否呈线性,或都是或都不是。
(1) t t t u x b b y ++=310(2) t t t u x b b y ++=log 10(3)t t t u x b b y ++=log log 10 (4) t t t u x b b b y +⋅+=)(210(5) t t t u x b b y +=)/(10(6) t bt t u x b y +−+=)1(110(7)t t t t u x b x b b y +++=10/22110 6.常见的非线性回归模型有几种情况?7.指出下列模型中所要求的待估参数的经济意义:(1)食品类需求函数:u P P I Y ++++=231210ln ln ln ln αααα中的321,,ααα(其中Y为人均食品支出额,I 为人均收入,为食品类价格,为其他替代商品类价格)。
1P 2P (2)消费函数:t t t t u Y Y C +++=−1210βββ中的1β和2β(其中C 为人均消费额,Y 为人均收入)。
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⒈社会经济统计学是一门()①方法论的社会科学②方法论的自然科学;③实质性的科学④既是方法论又是实质性的科学。
⒉要了解某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情况,则总体单位是()①该企业的全部职工②该企业每一个职工的文化程度;③该企业的每一个职工④该企业全部职工的平均文化程度。
⒊总体与总体单位不是固定不变的,是指()①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发展,各个总体所包含的总体单位数也是在变动的②随着人们对客观认识的不同,对总体与总体单位的认识也是有着差异的③随着统计研究目的与任务的不同,总体和总体单位可以相互转化④客观上存在的不同总体和总体单位之间,总是存在着差异⒋下列总体中,属于无限总体的是()①全国的人口总数②水塘中所养的鱼;③城市年流动人口数④工业中连续大量生产的产品产量。
⒌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①学生性别②学生年龄③学生专业④学生住址⒍下列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是()①工人性别②工人年龄③工人体重④工人工资⒎下列属于数量指标的有()①劳动生产率②废品量③单位产品成本④资金利润率⒏下列属于质量指标的有()①平均工资②工资总额③销售总量④上交利润额⒐某工人月工资150元,则“工资”是()①数量标志②品质标志③质量指标④数量指标⒑标志与指标的区别之一是()①标志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指标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②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③指标是说明有限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无限总体特征的④指标是说明无限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有限总体特征的⒒某单位有500名职工,把他们的工资额加起来除以500,则这是()①对500个标志求平均数②对500个变量求平均数③对500个变量值求平均数④对500个指标求平均数⒓变异是指()①标志的具体表现不同②标志和指标各不相同③总体的指标各不相同④总体单位的标志各不相同⒔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变量的是()①大中型企业个数②大中型企业的职工人数③大中型企业的利润额④大中型企业拥有的设备台数⒕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关系是()①统计设计是基础②统计分析是基础③统计调查是基础④统计整理是基础⒖一个统计总体()①只能有一个标志②只能有一个指标③可以有多个标志④可以有多个指标第三章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一、单项选择题1.将统计总体按照一定标志划分为若干个组成部分的统计方法是()①统计整理②统计分析③统计调查④统计分组。
尊敬的受访者:您好!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谷物市场的现状,我们特开展此次调查。
您的宝贵意见将对我们分析市场趋势、优化产品结构以及制定营销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本问卷采取匿名方式,所有信息仅用于统计分析,请您放心填写。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一、基本信息1. 您的性别:()男()女2. 您的年龄:()18岁以下()18-25岁()26-35岁()36-45岁()46-55岁()56岁以上3. 您所在的城市:()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四线城市()五线城市()乡镇及农村4. 您的职业:()学生()企业员工()公务员()自由职业者()其他二、谷物购买情况5. 您平均每月购买谷物的频率是多少?()每天()每周()每月()偶尔()从不6. 您购买谷物的渠道主要有哪些?()超市()便利店()农贸市场()电商平台()其他7. 您在购买谷物时最关注哪些因素?()价格()品质()品牌()口感()包装()其他8. 您在购买谷物时,是否愿意尝试新产品?()非常愿意()比较愿意()一般()不太愿意()完全不愿意三、谷物消费情况9. 您家每月平均消费的谷物种类有多少种?()1-2种()3-4种()5-6种()7种及以上10. 您家消费量最大的谷物种类是?()大米()小麦()玉米()其他11. 您家购买谷物时,是否注重营养搭配?()非常注重()比较注重()一般()不太注重()完全不注重12. 您家是否购买有机谷物?()是()否四、市场满意度与期望13. 您对当前谷物市场的整体满意度如何?()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太满意()非常不满意14. 您认为当前谷物市场存在哪些问题?()价格偏高()品质参差不齐()品牌知名度低()产品种类单一()其他15. 您对谷物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有何期望?()希望价格更加合理()希望产品品质得到提升()希望品牌知名度更高()希望产品种类更加丰富()其他感谢您抽出宝贵时间参与本次调查!请您在填写问卷时,尽量确保回答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完整性。
五、美豆/美玉米比价变动过程,以及每个阶段背后的天气驱动因素2012年,美豆/美玉米比价大幅波动,基本呈现了“持续上升—暂时盘整—回落—反弹—回落”的走势,其中存在四段趋势,背后均有明显的天气驱动因素,可以根据两种作物不同的生长属性,执行对冲策略。
(1)1月初-5月上旬,美豆/美玉米比价(以下简称比价)从1.9一路走高至2.6。
此阶段,南美天气干旱问题逐渐明朗化,南美大豆大幅减产,美豆价格持续上涨,而南美玉米的产量受干旱影响不大,美玉米价格震荡走低。
推升比价走高的第二个驱动因素是,在4、5月份美国中西部干旱初见端倪,由于玉米可以在干旱条件下播种,而大豆播种需要充足的土壤湿度,所以美国中西部的干旱在4、5月份,对大豆产量前景的损伤要比玉米严重,这也助推了美豆/美玉米比价继续走高。
此阶段,首先可以针对南美干旱问题,导致全球大豆产量锐减而对全球玉米产量影响不大的特点,执行多豆空玉米的对冲策略。
而在4、5月份,美国中西部的干旱初期,对玉米播种影响小而对大豆播种影响大,可以继续执行多豆空玉米的对冲策略。
(2)5月中旬-6月中旬,比价震荡盘整。
此阶段,美豆和美玉米均处于幼苗期,两种作物在幼苗期对土壤湿度要求都不高,所以美国干旱问题在此阶段对两种作物的影响基本一致,美豆/美玉米比价震荡盘整,不存在对冲机会。
(3)6月下旬-8月中旬,比价从2.5一路下跌至1.9。
此阶段,美国中西部的干旱问题持续发酵,美豆、美玉米的优良率都大幅下滑,两者的期货价格也不断创出新高。
但不同之处在于,美玉米在开花授粉期因干旱造成的损伤是不可逆的,而美豆在此阶段的损伤是可逆的,即如果后期有改善性的降雨,美豆的产量还能获得一定程度的恢复。
所以市场根据这一差异,美玉米价格上涨更快,而对若后期出现有效降雨将明显改善美豆产量的担忧压制了美豆的涨幅,所以这一阶段,美豆/美玉米比价一路走低,可以执行多玉米空豆的对冲策略。
(4)8月下旬-9月中旬,比价从1.9反弹至2.2。
第一章总论一、单项选择题BBBCA DDAAA二、多项选择题BCD BCD ABD BDE ACDACD ADE ABE ACE ACD三、判断题×√×××√×√×√第二章统计资料的收集一、单项选择题BDBDD CAADC二、多项选择题ADE BCDE BDE ADE ABD三、判断题×××××××√××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一、单项选择题CABBD ACACD二、多项选择题AD ACE ABC DC ABCD三、判断题√×√√×√×××√第四章思考与练习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就业人数增减量指标属于( C )A、相对指标;B、平均指标;C、总量指标;D、变异指标2.下面指标中,属于时期指标的是( C )A、某地区人口数;B、商品库存量;C、产品产量;D、中小企业数3. 男女性别比是一个( B )A、结构相对指标;B、比例相对指标;C、比较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4.指标值随研究范围的大小而增减的综合指标是( C )A、相对指标;B、平均指标;C、总量指标;D、质量指标5.人均粮食产量是( C )A、总量指标;B、平均指标;C、相对指标;D、数量指标6.下面属于时点指标的是( B )。
A.商品销售额 B.营业员人数 C.商品价格 D.商品销售量7.将不同地区、部门、单位之间同类指标进行对比所得的综合指标称为( D )A.动态相对指标 B.结构相对指标 C.比例相对指标 D.比较相对指标8.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每10万人口中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为6311人。
该数字是( D )A.绝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 C.强度相对指标 D.结构相对指标9.下列属于比例相对指标的是( B )A.工人出勤率 B.一、二、三产业的产值比C.每百元产值利税额 D.净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10.计算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时,分子和分母的数值( D )。
第三章数据资料的统计描述:统计表和统计图第一节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知识点:1、统计分组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将统计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志区分为若干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
2、定性数据的频数、频率、百分数、累计频数、累积频率的概念及计算。
3、定性数据频数分布表示方法主要有条形图、扇形图。
第二节定量数据的统计描述知识点:1、定量数据频数分布表的编制:(1)整理原始资料;(2)确定变量数列的形式;(3)编制组距式变量数列。
应注意的问题:确定组距,确定组限。
考查的区间式分组数据按“上组限不在组内”的原则确定。
2、定量数据的频数、频率、百分数、累积频数、累计频率的概念及计算。
3、定量数据频数分布表示方法主要有直方图、折线图和曲线图三种。
第三节探索性数据分析——茎叶图知识点:1、基本茎叶图的理解及编制第四节相关表与相关图知识点:1、相关表,反映定性变量与定量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2、散点图,反映两个定量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根据散点图判断两个变量的相关关系。
第四章数据资料的统计描述:数值计算第一节集中趋势知识点:关于单值式分组和区间式分组数据的1、平均数的计算,包括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2、众数的计算3、中位数、四分位数的计算4、(补充知识点)平均数、众数、中位数三者之间的关系5、百分位数的计算6、截尾均值的计算第二节离散测度知识点:1、极差的计算2、关于单值式分组和区间式分组数据的四分位数差的计算3、关于单值式分组和区间式分组数据的方差、标准差的计算4、变异系数的计算5、(补充知识点)偏度、峰度的含义及计算第三节协方差与相关系数知识点:1、样本协方差的含义及计算2、相关系数的含义及计算第四节相对位置测度与奇异点知识点:1、数据的标准化处理2、奇异点的诊断:利用契比雪夫定理和经验规则第五节探索性分析——5点描述与箱线图知识点:1、5点描述法的理解2、箱线图的理解与运用第三章习题:一、填空题1、在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描述时,______反映了各个组中每一项目出现的次数,______反映了各个组中项目发生的比例。
菜籽粕基础知识发布时间:2014-02-12 来源:首创期货点击量:454第1章菜籽粕概述1.1菜籽粕定义和分类1.1.1菜籽粕定义油菜籽经过机械压榨提取油脂后的残渣称为菜籽饼,菜籽饼中仍含有大量油脂,通常需经过溶剂浸出进一步提取剩余油脂,菜籽饼浸出提油后的残渣称为菜籽粕。
菜籽粕一般呈黄色或浅褐色,形状为碎片或粗粉末并夹杂小颗粒。
1.1.2菜籽粕分类根据菜籽粕中芥酸和硫代葡萄糖甙含量不同,通常将菜籽粕分为:普通菜籽粕和''双低菜籽粕”。
1.2菜籽粕成分1.2.1菜籽粕主要成分普通菜籽粕主要成分含量为:粗蛋白质含量35-40%,碳水化合物含量20-25%,粗灰分含量5-8%,粗脂肪含量1-3%,水分含量低于12%。
1.2.2菜籽粕中营养成分1、蛋白质菜籽粕的主要营养成分为蛋白质,是一种重要的饲料蛋白原料。
一般菜籽粕粗蛋白含量在35-40%。
菜籽蛋白氨基酸组成较平衡,几乎不存在限制性氨基酸。
菜籽蛋白效价为3-5,比大豆蛋白还高。
与其它油料粕相比,菜籽粕中的含硫氨基酸含量最高,其次蛋氨酸、赖氨酸含量也较高。
表1-1为菜籽粕、豆粕、花生粕和棉籽粕中蛋白质和主要氨基酸含量。
表1-1:四种油料粕中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2、碳水化合物菜籽粕含有超过20%的碳水化合物,可作为动物饲料的部分能量来源,但由于粗纤维含量较高,一般在10-14%,加上8%左右的不易消化的戊聚糖,导致其有效能值相对较低。
可利用能量水平低于豆粕和花生粕,但高于棉粕。
3、矿物质菜籽粕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尤其是中钙、磷、硒、锰含量较高,铁和锌含量也较高,但磷含量的60-70%属植酸磷,利用率相对较低。
4、维生素菜籽粕中维生素含量较高,尤其是烟酸、胆碱、叶酸、核黄素、硫胺素含量高均比豆粕高。
1.2.3菜籽粕抗营养因子及其危害菜籽粕中最主要抗营养因子为硫代葡萄糖昔,此外,还含有植酸、单宁、芥子碱、皂素等抗营养因子。
硫代葡萄糖昔是一种含硫化合物,其本身无毒,但在加工过程中和共存的酶作用下会使其水解成腈、硫氰酸酯、异硫氰酸酯、恶唑烷硫酮等有毒物质。
1、美国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发展情况。
美国是世界上玉米产量和深加工大国,玉米是美国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在淀粉深加工上,主要以玉米为原料,其产品伴随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地丰富,由过去单纯的淀粉产品发展到淀粉糖、各种发酵产品、变性淀粉、玉米油和蛋白饲料等多门类的产品体系。
2003年深加工消耗玉米总量为5143万吨。
美国玉米深加工的产品,由19世纪的淀粉、葡萄糖、饲料、玉米油,到20世纪的变性淀粉、淀粉糖和燃料酒精,尤其是目前作为玉米深加工的两大主导产品淀粉糖和燃料酒精,成为推动美国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在美国,较大的玉米深加工企业有6家,从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发展趋势看,其规模将继续扩大,技术更加先进,产品更加多样化,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生物技术的发展将促成新的玉米深加工领域。
呈现出稳步增长,竞争激烈,生产趋于集中,逐步形成大企业集团化经营的趋势。
2、我国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发展情况。
我国是世界玉米第二生产大国,近年来,玉米产量已在1.2亿吨以上,占世界玉米产量的20%左右。
这1亿多吨的玉米大体消费领域是:饲料约9000万吨;口粮约1500万吨;种子约120万吨;工业消耗约1100万吨;储运消耗约500万吨。
目前,淀粉的产量已经超过600万吨。
以淀粉为原料进一步深加工的产品主要有味精和酶制剂等。
燃料乙醇都是国家投资兴建的项目,目前,全国有黑龙江华润、吉林燃料乙醇、安徽丰原、河南天冠四个工厂,年转化玉米332万吨。
目前全国已经有黑龙江、吉林、辽宁、安徽和河南五个省在推广乙醇汽油,未来几年,北京、河北、山东等省有可能使用乙醇汽油,乙醇汽油对玉米的需求量将继续扩大。
一、玉米深加工的发展1、淀粉应用多样,导致国内玉米深加工业发展近年,国内玉米淀粉业发展较快,主要归功于淀粉应用的多样性。
利用淀粉可以生产淀粉糖甜味剂、柠檬酸、味精、肌苷酸、葡萄糖、VC、VE及其他药物使用的青霉素和抗菌素等。
2005年我国玉米淀粉产量为900万吨,消耗玉米1400万吨,居世界第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