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相的地震相特征
- 格式:ppt
- 大小:10.83 MB
- 文档页数:15
通过层序的划分,可以大致确定不同类型的砂岩储集体在纵向上发育的有利层位。
通过对有利层序内地震相的研究,可以确定砂岩储集体的沉积相及横向的分布范围,从而为砂岩储层的综合预测奠定基础。
一、地震相分析(一)地震相概念地震相是沉积相在地震剖面上表现的总和,是由沉积环境(如海相或陆相)所形成的地震特征,是指一定面积内的地震反射单元,该单元内的地震属性参数与相邻的单元不同.它代表产生其反射的沉积物的岩性组合、层理和沉积特征。
(二)地震相分析地震相分析就是在划分地震层序的基础上,利用地震参数特征上的差别,将地震层序划分为不同的地震相区,然后作出岩相和沉积环境的推断。
用来限定地震相单位的基本参数是那些涉及层系内部的反射形态和层系本身的几何外形的有关参数,目前在地震相分析中使用的地震反射参数及其地质解释如下:(1)反射结构:反射结构反映层理类型、沉积作用、剥蚀和古地貌以及流体类型。
(2)地震相单元外形和平面组合:不同沉积环境下形成的岩相组合有特定的层理模式和形态模式,导致反射结构和外形的特定组合,从而反映沉积环境、沉积物源和地质背景。
(3)反射振幅:反射振幅与波阻抗差有关,反映界面速度一密度差、地层间隔及流体成分和岩性变化。
大面积的振幅稳定揭示上覆、下伏地层的良好连续性,反映低能级沉积;振幅快速变化,表示上覆和(或)下伏地层岩性快速变化,是高能环境的反映。
(4)反射频率:反射频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层厚度、流体成分、埋深、岩性组合、资料处理参数等。
视频率的快速变化往往说明岩性的快速变化,因而是高能环境的产物。
(5)同相轴连续性:它直接反映地层本身的连续性,与沉积作用有关。
连续性越好,表明地层越是与相对较低的能量级有关;连续性越差,反映地层横向变化越快,沉积能量越高。
(6)层速度:层速度反映岩性、孔隙度、流体成分和地层压力。
由于同一地震相参数的变化可以由多种地质作用产生,因此地震相分析具有明显的多解性。
但是既然地震相是沉积相的反映,地震相必然能够反映储集体或油气储集相带(刘震,1997)。
地震相通过层序的划分,可以大致确定不同类型的砂岩储集体在纵向上发育的有利层位。
通过对有利层序内地震相的研究,可以确定砂岩储集体的沉积相及横向的分布范围,从而为砂岩储层的综合预测奠定基础。
一、地震相分析(一)地震相概念地震相是沉积相在地震剖面上表现的总和,是由沉积环境(如海相或陆相)所形成的地震特征,是指一定面积内的地震反射单元,该单元内的地震属性参数与相邻的单元不同.它代表产生其反射的沉积物的岩性组合、层理和沉积特征。
(二)地震相分析地震相分析就是在划分地震层序的基础上,利用地震参数特征上的差别,将地震层序划分为不同的地震相区,然后作出岩相和沉积环境的推断。
用来限定地震相单位的基本参数是那些涉及层系内部的反射形态和层系本身的几何外形的有关参数,目前在地震相分析中使用的地震反射参数及其地质解释如下:(1)反射结构:反射结构反映层理类型、沉积作用、剥蚀和古地貌以及流体类型。
(2)地震相单元外形和平面组合:不同沉积环境下形成的岩相组合有特定的层理模式和形态模式,导致反射结构和外形的特定组合,从而反映沉积环境、沉积物源和地质背景。
(3)反射振幅:反射振幅与波阻抗差有关,反映界面速度一密度差、地层间隔及流体成分和岩性变化。
大面积的振幅稳定揭示上覆、下伏地层的良好连续性,反映低能级沉积;振幅快速变化,表示上覆和(或)下伏地层岩性快速变化,是高能环境的反映。
(4)反射频率:反射频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层厚度、流体成分、埋深、岩性组合、资料处理参数等。
视频率的快速变化往往说明岩性的快速变化,因而是高能环境的产物。
(5)同相轴连续性:它直接反映地层本身的连续性,与沉积作用有关。
连续性越好,表明地层越是与相对较低的能量级有关;连续性越差,反映地层横向变化越快,沉积能量越高。
(6)层速度:层速度反映岩性、孔隙度、流体成分和地层压力。
由于同一地震相参数的变化可以由多种地质作用产生,因此地震相分析具有明显的多解性。
但是既然地震相是沉积相的反映,地震相必然能够反映储集体或油气储集相带(刘震,1997)。
沉积相的主要鉴别标志我们都知道,相标志主要有:岩石学标志、古生物标志、地球化学标志、测井相标志、地震相标志等。
其中,岩石学标志包括:岩石的颜色、成分、结构、沉积构造等等。
岩石学标志1 岩石的颜色特征颜色是沉积岩最直观、最醒目的标志,是沉积环境的良好指示剂。
沉积岩的颜色变化,除取决于成分外,还与其沉积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在判别沉积环境时,沉积岩的颜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若某研究区岩石以灰色、灰绿色和深灰色为主,泥岩为深灰色、灰黑色或黑色,无水上氧化条件下的红色沉积和湖岸线过渡带内的杂色泥岩,表现为还原条件下的暗色特征,表明碎屑物沉积时处于水下环境。
2 岩石的成分特征利用岩石薄片进行粒度成分分析,得出成分成熟度。
若矿物成熟度低,则表明为物源稳定的低能沉积环境。
3. 岩石的结构特征沉积物的粒度分布受沉积时水动力条件的控制,是反映原始沉积状况的直接标志,可直接提供沉积时的水动力条件,为沉积环境分析提供重要依据。
概率累积曲线可以较好地区分砂体的搬运性质和水流强弱,有无回流等特点。
砂体的搬运方式可以分为滚动、跳跃和悬浮搬运三类,在曲线上可分别连成各自的线段,组成三个次总体。
线段的斜率反映了该次总体的分选性,斜率陡,分选性好;斜率缓,分选性差。
4 岩石的构造特征1)层理构造(l) 水平层理:主要发育于页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中。
其纹理细清晰且彼此平行,表明是在低能环境的低流态中,由悬浮物质沉积而形成,流间湾沉积中常见。
(2) 平行层理:由砂质沉积物组成,是层面具剥离线理的水平层理。
代表一种较强的水动力条件,分流河道等沉积环境中常见(3) 交错层理:是指细层与层系界面呈角度相交的层理。
常见的交错层理主要有沙纹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等,在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等沉积中非常常见,在分流间湾沉积中也可见到沙纹交错层理。
(4) 透镜状层理:透镜状层理的特点是砂质透镜体被包围在泥岩之中。
一般出现在砂泥呈互层段,它们是在泥、砂都有供应和较活跃的水动力条件与缓慢或停滞水动力条件相互交替的情况下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