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山地的形成-文档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1.66 MB
- 文档页数:49
山地的特点及形成
山地,是指海拔在500米以上的高地,起伏很大,坡度陡峻,沟谷幽深,一般多呈脉状分布。
山地是一个众多山所在的地域,有别于单一的山或山脉。
扩展资料
山地的特点
山地,属地质学范畴,地表形态按高程和起伏特征定义为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差200米以上。
山地的表面形态奇特多样,有的'彼此平行,绵延数千公里;有的相互重叠,犬牙交错,山里套山,山外有山,连绵不断。
山地的规模大小也不同,按山的高度分,可分为高山、中山和低山。
海拔在3500米以上的称为高山,海拔在1000-3500米的称为中山,海拔低于1000米的称为低山。
按山的成因又可分为褶皱山、断层山、褶皱一断层山、火山、侵蚀山等。
山地的形成
山地的形成,通常是地壳挤压形成褶皱与拉张形成断层(地垒,两侧下降使其相对上升)前者如喜马拉雅山、安第斯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等多数高山,后者如泰山、华山。
侵蚀通常只使山地变平(有的没全平,而成浑圆状)。
但有时出现因长期侵蚀而形成坚固处成山,但那是少数。
「地理知识」山地的形成与成因#头条创作挑战赛#山地有关地理知识为你找全了!山地的形成山地的成因主要有火山喷发、地壳褶皱、地壳断层、外力侵蚀这四类。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类山地都有什么特点吧!1火山由于火山喷发而形成的山被称为火山。
这类山的特点是山顶上有一个洼地,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火山口。
如果此山位于较高纬度,到了冬天,山上有降雪,远远望去,就像山上长出了白头发;近看,火山口里有积水,积水为湖,即为天池。
中国的长白山就是一座休眠火山,它形成于1200万年前,经过多次喷发后形成了现在的壮观景象。
长白山天池2褶皱山褶皱山的形成原因是由于大陆漂移,造成两块大陆相撞,岩石发生弯曲变形所致。
我们所生活的地球最外层是厚厚的岩石壳,就像蛋壳一样,但它并不是一块完整的“蛋壳”,而是由多个板块拼接而成的。
这些板块并不“老实”,它们互相挤压碰撞,有的板块被另一个板块“翘”起来,山地就形成了,例如喜马拉雅山;有的板块比较软,于是被另一个板块“挤皱了”,例如中国的昆仑山脉和天山山脉、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就是这样形成的,它们都属于褶皱山系。
大名鼎鼎的喜马拉雅山脉3断层山岩石由于受到来自地球内力的顶托作用而断裂,上升的岩块像堡垒一样,因此叫地垒,它常常形成块状山地,如江西的庐山、山东的泰山、陕西的华山等;下陷的地区形成洼地,叫地堑,降水多的地区易形成湖泊,如中国的鄱阳湖、俄罗斯的贝加尔湖,降水少的地方就会形成冲积平原,如陕西的渭河平原等。
这类山地的特点是在平原上会出现一个块状山地,高耸入云。
登山远望,一览众山小。
泰山4外力侵蚀山岩石成因有三种:岩浆岩质地坚硬,如花岗岩,不易被侵蚀;变质岩质地细腻光滑,如大理岩,也不易被侵蚀;沉积岩是泥沙沉积后,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固结成岩而成,质地柔软,易被侵蚀。
当这些岩石露出地表,在风的吹拂和雨水的冲刷下,松软的岩石会被流水和风侵蚀带走,坚硬的岩石便留下来形成山地。
还有一种岩石很特殊,那就是石灰岩,由于石灰岩可溶于水,如果恰巧石灰岩分布在降水多且河流多的地区,那么时间一长,石灰岩就被流水侵蚀成沟壑和溶洞。
地理了解不同地形的形成过程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及其各种现象的科学,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地形研究。
地形是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包括山地、高原、盆地、平原、河流、湖泊等。
不同地形的形成过程是地理学家们长期以来的研究课题。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地形的形成过程。
一、山地的形成过程山地是地球表面上起伏较大、海拔较高的地形,它的形成过程主要与地壳构造活动有关。
山地的形成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解释:1.地壳板块运动:地壳是地球的外壳,由多个板块组成。
当地壳板块之间发生运动时,山地就会形成。
最常见的地壳板块运动类型有:边界碰撞、地壳拉张和地壳横向错动。
这些运动使得地壳板块发生挤压、抬升和折叠等变形,进而形成山地。
2.侵蚀作用:山地形成后,接下来的过程就是侵蚀作用的作用。
大气、水体和冰川等因素对山地进行侵蚀,切割出河流、峡谷、冰川谷等地貌特征。
这个过程需要数百万年甚至数十亿年的时间。
3.地壳隆升:地壳的隆升可以进一步改变山地的形态。
由于地球内部的热对流和板块运动等原因,地壳不断隆升,使山地的高度不断增加。
二、湖泊的形成过程湖泊是由水体积聚而成的淡水水域,它的形成过程主要与地形、降水和地壳构造有关。
湖泊的形成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解释:1.地形起伏:湖泊的形成首先需要有一个低洼的地形。
在地壳运动和侵蚀作用的影响下,地表形成了低洼地区,例如坳陷和裂谷地带。
2.积水过程:当降水或者地下水流进入低洼地区时,会在低洼地表积聚起来,形成湖泊。
降水量越大,积聚的水量就越多,湖泊的面积和深度也会相应增加。
3.湖泊演变:湖泊的形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湖泊的水量受到降水和蒸发的影响,还受到入湖的河流和出湖的排水系统的影响。
随着地壳隆升或下降、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湖泊的形态会发生变化。
三、河流的形成过程河流是地表水在地势较低的方向流动而形成的水道,它的形成过程主要与地形和水文循环有关。
河流的形成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解释:1.降雨和径流:降雨是河流形成的基础条件之一。
山地的形成高中地理优秀教案总汇第一章:山地概述1.1 山地定义理解山地的概念,山地是指地表高程较大,坡度较陡,沟谷较深的地形。
分析山地与丘陵、高原、平原等其它地形的区别。
1.2 山地分布掌握世界山地的分布情况,了解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
探究山地分布与板块构造的关系。
1.3 山地特点描述山地的地形特点,如坡度、沟谷、峰岭等。
分析山地对气候、水文、生态等方面的影响。
第二章:山地形成的原因2.1 地壳运动理解地壳运动对山地形成的影响,如板块碰撞、断裂等。
学习地质构造与山地形成的关系,如褶皱、断层等。
2.2 外力作用掌握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山地形成的影响。
学习侵蚀、搬运、沉积等过程对山地形态的塑造。
2.3 人类活动了解人类活动对山地形成的影响,如开矿、建设等。
探讨人类活动与山地环境的关系。
第三章:山地资源与利用3.1 土地资源分析山地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如农业、林业等。
探讨山地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3.2 水资源理解山地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如河流、湖泊等。
学习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措施。
3.3 生物资源掌握山地生物资源的种类与分布,如植物、动物等。
探讨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第四章:山地灾害与防治4.1 山地灾害类型了解山地灾害的种类,如滑坡、泥石流、崩塌等。
分析山地灾害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
4.2 山地灾害预防学习山地灾害的预防措施,如土地利用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
探讨山地灾害预警与救援的方法。
4.3 山地灾害治理掌握山地灾害治理的技术与方法,如植被恢复、沟谷整治等。
分析山地灾害治理的成效与问题。
第五章:山地环境保护5.1 山地生态环境问题理解山地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如土壤侵蚀、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分析山地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影响。
5.2 山地环境保护措施学习山地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技术方法等。
探讨山地环境保护的实践与成效。
5.3 山地可持续发展掌握山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与策略,如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等。
山地的特征地理知识点总结1. 山地的形成山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地壳板块的运动和挤压,地壳板块之间的相互碰撞和挤压形成了山脉、山系和山脊。
在地质学上,山脉通常是由于地壳板块的水平挤压、垂直运动和地壳岩浆的升腾所形成的。
地球上的山脉通常是由于地壳板块的运动和岩石变形造成的,这种变形可能是由于地壳板块的相互碰撞、挤压或拉伸而产生的。
2. 山地的地形特征山地的地形特征非常复杂,山地地形的主要特点是地势崎岖、群峰突兀,山体起伏变化大。
山地地形由山脉、山谷、河流、湖泊、溪流等组成,地势起伏较大,坡度大。
3. 山地的气候特征山地的气候特征主要表现在气温、降水和气压等方面。
由于山地海拔较高,气温会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因此山地气候通常比平原地区更凉爽。
另外,山地降水量也较大,山地地势复杂,气流容易受到地形的阻挡而形成降水。
此外,山地气压也会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对人体健康也会有一定影响。
4. 山地的生物资源山地的生物资源丰富多样,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
山地通常是各种植物、动物的栖息地,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
在山地地形复杂多样的情况下,山地生物资源的种类也非常丰富多样。
5. 山地的灾害由于山地地势崎岖、地形陡峭,山地区域容易发生地质灾害,如山体滑坡、泥石流、塌方等;此外,山地气候条件较复杂,也容易发生气象灾害,如暴雨、雪灾等。
山地灾害对于当地居民和农业生产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总之,山地作为地球上重要的地形地貌之一,对于地球的地形地貌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山地地形复杂多样,充满了雄奇壮丽的景观;山地气候特征明显,气温较低、降水较多,气压较低;山地生物资源丰富多样,是各种植物、动物的栖息地;同时,山地也是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的高发区域。
因此,对于山地的地理知识的了解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山地资源、避免山地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山地的形成-高一地理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3.地质构造与找矿、找水
①背斜:良好的储油构造;②向斜:储水构造,常形成自流盆地。
★4.地质构造与工程建设(课本P74活动)
①工程建设选址,应避开断层,以免诱发地震、滑坡、渗漏、坍塌等地质灾害。
②开凿隧道通常选背斜,原因:背斜成拱形,安全稳定,不易积水。
5.火山(课本P75)
岩浆活动与地貌地下深处的岩浆沿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形成火山,如我国长白山主峰、日本富士山。
火山由火山口和火山锥组成地下深处的岩浆沿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会形成溶岩高原,如东非高原★6.山的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课本P76活动)
影响交通建设原则对交通方式的影响首选公路运输,其次是铁路运输对线路走向的影响①选择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②线路一般呈之字或8字状;③避开陡坡和断层,及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区,避开沼泽;④在适宜的过河点架桥;⑤避免占用耕地,避开农田水利设施;⑥尽量选择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尽量多的经过居民点对线网密度的影响平原、缓丘、山间盆地、河谷等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线网密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