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月球和地月系1
- 格式:ppt
- 大小:873.50 KB
- 文档页数:24
重力)的重力观测值减去正常重力值所得的差。
向上游方向移动的现象。
纵剖面逐渐演变成为平滑的曲线,称为河流的平衡剖面。
如果灰岩的层理水平,又发育垂直裂隙,在地面流水和地下水沿裂隙溶蚀作用下,使溶沟加深、石牙增长,就可形成巨型石牙,称石林。
指颜色为灰白、肉红色,具块状构造花岗结构其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和云母的岩石。
岩套。
坏其结晶格架的现象,称为类质同象。
的晶体,构成晶体形态和物理性质不同的矿物,称同质多象。
绪论地球为地球科学研究对象有以下特点:空间的广泛性与微观性、整体性与差异性、时间的漫长性与瞬间性、自然过程的复杂性与有序性研究方法:野外调查、仪器观测、大地测量、航空航天和遥感技术、实验室分析测试与科学实验、历史比较法、综合分析、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将今论古”的含义及其辩证分析。
含义: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辩证分析:历史比较法是一种研究地球发展历史的分析推理方法,它的提出,对现代地质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这一原理的理论基础是“均变论”。
均变论认为,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中,地球的演变总是以渐进的方式持续地进行,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其方式和结果都是一致的。
但是,现代地质学的研究证明,均变论的观点是片面和机械的。
地球演变的过程是不可逆的,现在并不是过去的简单重复,而是既具有相似性,又具有前进性。
在地球演变过程中,发生的地质作用的方式与过程具有一系列与今天不同的特点。
地球演变的过程也并不总是以渐进、均变的形式进行,而是在均变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短暂的、剧烈的激变过程。
讨论地球科学研究的意义理论意义:地球科学承担着揭示整个地球的形成、演变规律的科学使命。
它的研究对人类正确地认识自然界、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起着重要作用,对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具有促进和推动作用。
当代自然科学的一些重大基本理论问题,如天体的起源、生命的起源等问题的最后解决也都离不开地球科学的研究。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宇宙(宇:空间。
宙:时间。
)(一)宇宙中的天体和物质1(氢和氦)由于恒星间距离太遥远,以至在短时间内肉眼观察不出恒星间位置的相对变化,因而叫恒星。
2的极其稀薄的物质。
包括星际气体和星际尘埃。
3.星系: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总星系(二)宇宙中天体的相对位置4、天球:一个假想的圆球:它的球心就是观测者所在的地球的中心,它的半径是无穷大的。
5、星座:人们把天球上的恒星分成若干群落,每个群落的恒星都有自己独特的形状并占据一定的空间。
分为仙后星区,御夫星区,大熊星区,天琴星区。
简称:“后,御,熊,琴”第二节银河系与太阳系(一)银河系:是一个由大约1400亿颗恒星和大量星际物质组成的庞大天体系统。
(二)太阳系:以太阳为中心存在着一个受太阳引力支配的天体系统。
围绕太阳旋转的主要是九大行星(从里到外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天星,冥王星)及众多的小行星,卫星,彗星和陨星等。
行星绕太阳的公转遵循开普勒三定律:1、行星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当行星绕太阳公转时,行星同太阳的连线在单位时间内在轨道平面上扫过的面积相等。
3、行星倒太阳平均距离a的立方同公转周期T的平方成正比。
第三节地球月球和地月系(一)地球(二)月球和地月系月球在地球和太阳之间,看不见月球时是朔月或新月。
(日食)农历初一。
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之间时看见整个月亮称为望月或满月。
(月食)农历十五或十六。
从朔月到望月月球受光面达到一半称上玄月。
从望月到朔月下玄月。
第四节地球的形态(一)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形状:一个扁率非常小的旋转椭圆球体。
——呈梨形(二)地球的表面形态陆地和海洋在地球表面的分布极不均匀,所有大陆的北端宽,南端窄,大致呈倒三角形,并多在北端与其它大陆相连。
三大洋则在南纬50—60间相互沟通。
地表最高点在亚洲喜马拉雅山脉的珠穆朗玛峰,最低点位于太平洋西侧的马里亚纳海沟。
人教版地理选修1《月球和地月系》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月球的数字及物理状况。
2.掌握月球公转的周期,同步自转。
3.掌握月相的变化及朔望月。
教学重点:1.月球的公转。
2.月相及朔望月。
教学难点:1.同步自转。
2.月相变化。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除水、金之外,均有自己的卫星系统。
尽管由于人造卫星的发射,地球已拥有上千颗卫星,但天然卫星只有一个——月球。
月球和地球共同构成一个小型的天体系统——地月系。
第三节月球和地月系一.月球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对地球有很大的影响。
月球也是人类了解最多的天体,人类的脚步已踏上月球,对月球进行了大量的科考。
(一)有关月球的数字1.距离:384400KM月地距离的测定可由月球的地平视差(ρ=57′)得出。
但随技术的发展,目前可通过激光测定月球的距离。
激光测月的误差仅为几厘米。
2.大小:线半径R=1738KM=视半径ρ=15′33″3.质量:7.196*1025g=1/81水,没有天气变化。
月球的面貌总是保持不变,月球上是一个无声的世界。
由于月球质量小,产生了一系列后果:——重力小。
月球表面重力只相当于地球的1/6。
——无大气。
重力小,便不可能保有大气。
由于没有大气存在:●月球上昼夜温差很大,白天可达120度以上,夜晚则可下降到-180度以下。
●月球的天空不分昼夜,即使在太阳照射的“白天”,月球上的天空仍然是黑暗的。
太阳与星星共存。
●阳光照射处很亮,背影处则是伸手不见五指。
——无水分。
由于没有大气,也不会存在液态水。
因此也不会有天气变化。
没有风霜雨雪等天气,在内力作用十分微弱的情况下,月球面貌总是保持不变。
月球表面不存在液态水并不等于月球不含有其他形式的水分,科学家认为在月球土壤以及岩层中应该有固态形式存在的冰层。
如果确实的话,我们可以利用其分解出氢气和氧气,并进一步为建立月球基地提供条件。
据网上天文台2006.10.8航天动态报道,美国宇航局(NASA)将于2008年发射探测器撞击月球南极,其任务之一就是确认月球上是否存在冰层。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选修1《2.2 月球和地月系》高频题集考试总分:52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4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42分)1.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预选着陆区,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在历经了近23天的月球采样之路后,成功返回我国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实现月球无人自主采样并返回的国家。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在月球背面可以观测到的自然现象有()A.日出前的黎明B.壮观的流星雨C.夜晚满天的星空D.绚丽多彩的极光(2)可能对“嫦娥五号”航天活动产生直接危害的太阳活动现象有()①高空极光闪烁②强烈射电爆发③强可见光照射④高能粒子喷发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2. 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我国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标志着我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
“嫦娥五号”携带1731克月壤标本成功返回了地球。
月壤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月球表面()A.平均温度过低B.有机物质丰富C.风力作用强劲D.风化作用剧烈3. 2019年1月3日,“鹊桥”支持嫦娥四号着巡组合体顺利完成落月和两器分离任务,随后支持着陆器和巡视器完成了5个月昼的月面工作,提供了稳定可靠的中继通信链路。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登陆月球背面的探测器需要中继星转发信号才能将数据传输到地球,其原因主要是()A.距离地球过于遥远B.受太阳活动的干扰C.月球引力过于强大D.受月球本体的阻挡(2)“鹊桥号”中继星获取探测器信息并传回地球,所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RSB.ARC.GISD.GNSS4. “到底谁在看谁?穿过岩壁上空洞的月亮,恰似一只正在回望你的眼睛”,这是美景“月眸”(如图)的诗意写照。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地理(必修一)人民教育目录第一章地球在宇宙中第一节天体和天体系统 3 第二节太阳和太阳系 8 第三节月球和地月系 15 第四节地球的运动 18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25 第二节大气的热状况 28 第三节大气的运动 35 第四节大气的降水 44 第五节天气和气候 47 第三章地球的的水第一节水循环和水平衡木 59 第二节海洋水 61 第三节陆地水 66 第四节水资源的利用 71 第四章地壳和地壳的变动第一节地球的部圈层 73第二节地壳的结构和物质组成 75第三节地壳运动 82第四节全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 85第五节地球能的释放 88第六节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93第七节地壳的演化 97 第五章地球上的生物、土壤和自然带第一节生物和地理环境 100 第二节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 105 第三节土壤 110 第四节自然带 115第一章地球在宇宙中第一节天体和天体系统天体在地球上,我们仰望苍穹,可以看到太阳、月球以及各式各样的星星,包括闪烁的恒星、明亮的行星和轮廓模糊的星云。
有时候,我们还可以看到划破夜空的流星和拖着长尾的彗星。
通过天文望远镜和其他空间探测手段,还可以观测到更多的恒星和星云,环绕行星公转的卫星,以及存在于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星际物质。
所有这些,通称天体。
它们都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地球也是一个天体。
在太空中运行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天空实验室等属于人造天体。
天球地球以外的天体,距离我们的远近,极其悬殊。
但是,人们都有这样的直觉印象:日月星辰看上去似乎是一样遥远的。
这就是说,一切天体似乎都位于一个以观测者为球心的球面上。
根据这样的印象,人们为了研究天体在天空中的位置和运动,引进了一个假想的圆球:它的球心就是观测者;它的半径是无穷大。
这个圆球,叫做天球。
地球以外的天体在天球上都有各自的投影。
人们在说明天体位置和运动的时候,可以把天体的投影看成是它们本身。
简述地月系
地月系是指地球和月球之间的动力学系统。
地月系是由地球和月球,以及它们之间暗
合力的影响所组成的复杂系统。
它是由三个力组成的:地球重力引力,月球重力引力和第
三体作用,也就是地月系的暗合力。
地月系的暗合力有助于维持太阳系系统的稳定,它是在早期太阳系形成时就产生的力。
地月系的暗合力会影响太阳系的轨道,同时也会偏移地球和月球的轨道。
地月系就是由地球心向量和月球心向量两个向量组成,分别表示地球和月球自转轴线。
这两个向量是绝对值不变的,当两个向量方向有所不同时,就会产生一种引力加入地月系,也就是暗合力。
由于地月系的暗合力是一种微弱的力,使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角
速度和角加速度。
从牛顿第二定律可知,任何存在着引力的两个物体必然会产生一种动能,而这种动能在没有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下会不断地持续下去。
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他们的质量有关,也可以使他们转向良好的运动轨道。
这里,
地球和月球之间的引力就可以使它们锁定到演化出来的良好的同步运动轨道上。
地月系的暗合力在地球自转运动上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使地球和月球同步运动,而且也会影响地球的自转节奏,从而影响地球的季节变化。
可以说,太阳系形成以来,地
月系的暗合力一直在维持地球的恒温、适宜的季节变化,从而使生物学家和动物学家有条
件地观察并比较它们。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地理(必修一)人民教育出版社目录第一章地球在宇宙中第一节天体和天体系统3第二节太阳和太阳系8第三节月球和地月系15第四节地球的运动18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25第二节大气的热状况28第三节大气的运动35第四节大气的降水44第五节天气和气候47第三章地球的的水第一节水循环和水平衡木59第二节海洋水61第三节陆地水66第四节水资源的利用71第四章地壳和地壳的变动第一节地球的内部圈层73第二节地壳的结构和物质组成75第三节地壳运动82第四节全球构造理论 ---- 板块构造学说85第五节地球内能的释放88第六节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93第七节地壳的演化97第五章地球上的生物、土壤和自然带第一节生物和地理环境100第二节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105第三节土壤110第四节自然带115第一章地球在宇宙中第一节天体和天体系统天体在地球上,我们仰望苍穹,可以看到太阳、月球以及各式各样的星星,包括闪烁的恒星、明亮的行星和轮廓模糊的星云。
有时候,我们还可以看到划破夜空的流星和拖着长尾的彗星。
通过天文望远镜和其他空间探测手段,还可以观测到更多的恒星和星云,环绕行星公转的卫星,以及存在于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星际物质。
所有这些,通称天体。
它们都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地球也是一个天体。
在太空中运行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天空实验室等属于人造天体。
天球地球以外的天体,距离我们的远近,极其悬殊。
但是,人们都有这样的直觉印象:日月星辰看上去似乎是一样遥远的。
这就是说,一切天体似乎都位于一个以观测者为球心的球面上。
根据这样的印象,人们为了研究天体在天空中的位置和运动,引进了一个假想的圆球:它的球心就是观测者;它的半径是无穷大。
这个圆球,叫做天球。
地球以外的天体在天球上都有各自的投影。
人们在说明天体位置和运动的时候,可以把天体的投影看成是它们本身。
地球的自转轴无限延长,同天球球面相交于两点,这叫做天极,即南天极和北天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