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应急预案(图片丰富)
- 格式:pptx
- 大小:5.23 MB
- 文档页数:47
一、总则1.1 目的为做好本地区防汛防洪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洪水灾害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1.2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行政区域内发生的洪水灾害,包括江河洪水、山洪、泥石流等。
1.3 工作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首要任务。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
(3)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确保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协调。
(4)快速反应,协同作战,确保防汛防洪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2.1 领导机构成立防汛防洪指挥部,负责本地区防汛防洪工作的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
2.2 指挥部组成及职责(1)指挥长:由政府主要领导担任,负责全面领导防汛防洪工作。
(2)副指挥长:由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协助指挥长工作。
(3)指挥部办公室:设在水利部门,负责指挥部日常工作。
2.3 分级负责各级政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防汛防洪工作。
三、预防措施3.1 工程措施(1)加强防洪工程设施建设,提高防洪标准。
(2)完善水库、堤防、涵闸等防洪工程设施,确保工程安全。
(3)加强河道整治,优化河道泄洪能力。
3.2 非工程措施(1)加强防汛防洪宣传教育,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
(2)建立健全防汛预警系统,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3)完善防汛物资储备,确保应急物资充足。
(4)加强防汛队伍培训,提高应急抢险能力。
四、应急响应4.1 预警响应根据洪水灾害的发展趋势,指挥部办公室根据实际情况,发布相应的预警信息。
4.2 应急响应(1)启动应急响应,指挥部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应急抢险工作。
(2)根据洪水灾害程度,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3)落实各项应急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五、应急处置5.1 撤离转移根据洪水灾害发展情况,组织受威胁区域内的群众撤离转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国家防汛抢险应急预案总则1.1 编制目的为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特别是洪水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国家防汛抢险救灾能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本预案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防洪标准、防汛规范和实际工作需要进行编制。
1.3 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2)预防为主,综合防治;(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4)协调配合,快速反应;(5)科学决策,安全高效。
应急组织体系与职责2.1 国家防汛抗旱指挥部国家防汛抗旱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负责全国防汛抢险救灾工作的统一领导、组织和协调。
指挥部由国务院分管领导担任总指挥,成员包括有关部门、军队和地方政府代表。
2.2 地方防汛抗旱指挥部地方防汛抗旱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防汛抢险救灾工作的统一领导、组织和协调。
指挥部由地方政府分管领导担任总指挥,成员包括有关部门、军队和地方政府代表。
2.3 防汛抢险救援队伍防汛抢险救援队伍由军队、武警、地方专业抢险队伍、志愿者队伍等组成,负责执行防汛抢险救灾任务。
预警与预报3.1 预警分级根据洪水灾害风险程度,预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对应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洪水灾害。
3.2 预警发布指挥部根据气象、水利、地质等部门提供的信息,决定发布预警。
预警信息通过电视、广播、手机短信、互联网等多种渠道及时发布。
应急响应4.1 响应分级根据洪水灾害风险程度,应急响应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对应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洪水灾害。
4.2 响应措施(1)一级响应:启动应急预案,指挥部召开紧急会议,部署防汛抢险救灾工作;各级指挥部加强值班,密切关注洪水动态,做好抢险救援准备;向受影响地区派出工作组、专家组指导防汛抢险救灾工作;启动抢险救援队伍,开展抢险救灾工作;采取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2)二级响应:启动应急预案,指挥部召开紧急会议,部署防汛抢险救灾工作;各级指挥部加强值班,密切关注洪水动态,做好抢险救援准备;向受影响地区派出工作组、专家组指导防汛抢险救灾工作;启动抢险救援队伍,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国家防汛防洪应急预案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确保我国在面临严重洪涝灾害时,能够迅速、有序、有效地组织抗洪抢险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洪涝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本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编制。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发生的严重洪涝灾害的防范和应对工作。
1.4 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把确保人员安全作为首要任务。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以下简称国家防总)负责全国防汛防洪工作的统一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的防汛防洪工作。
(3)以防为主,综合防范。
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全面提高防洪减灾能力。
(4)快速反应,协同配合。
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要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协同配合,共同做好防汛防洪工作。
二、组织指挥体系2.1 国家防汛抗旱指挥部国家防总负责全国防汛防洪工作的统一领导。
国家防总办公室设在中国气象局,负责日常工作。
2.2 地方防汛抗旱指挥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防汛防洪工作。
三、预警预防机制3.1 预警分级根据洪涝灾害的严重程度和紧急程度,预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3.2 预警信息发布各级气象、水利、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要密切监视天气、水文、地质等情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3.3 预防措施(1)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要组织有关部门开展隐患排查,及时整改。
(2)加强水利工程设施建设维护,提高防洪能力。
(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
四、应急响应4.1 响应分级根据洪涝灾害的严重程度,应急响应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4.2 响应措施(1)一级响应:启动本预案,国家防总指挥长主持会商,部署抢险救灾工作。
防汛应急预案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了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的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本预案依据国家、省、市、县有关防洪、防汛、抗旱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以及相关应急预案,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进行编制。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范围内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应急响应和抢险救援工作,主要包括洪水、暴雨、台风、干旱等自然灾害。
1.4 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尽量减少财产损失。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建立健全防洪、防汛、抗旱工作责任制,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
(3)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加强自然灾害的预警预测和预防工作,提高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的能力。
(4)快速反应,科学应对。
一旦发生自然灾害,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迅速组织抢险救援。
二、组织指挥体系2.1 成立防洪、防汛、抗旱指挥部成立本地区防洪、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本地区的防洪、防汛、抗旱工作。
2.2 指挥部组成指挥部由指挥、副指挥、成员和专家顾问组成。
指挥由本地区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副指挥由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成员由各级各部门有关负责人组成,专家顾问由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
2.3 指挥部职责(1)负责组织、协调、指挥本地区的防洪、防汛、抗旱工作。
(2)制定和组织实施防洪、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3)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组织疏散、转移、安置受灾群众。
(4)组织抢险救援,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提供物资、人员、技术等支持。
(5)组织灾后重建,恢复受灾地区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三、预防预警和信息报告3.1 预防预警(1)加强自然灾害的预警预测工作,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2)开展防洪、防汛、抗旱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
(3)建立健全防洪、防汛、抗旱责任制,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
防汛一二三四级应急预案防汛一二三四级应急预案是为了应对自然灾害中的洪涝灾害而设计的一套具体行动方案。
该预案针对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行动计划,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轻灾害损失。
下面将详细介绍防汛一二三四级应急预案的内容和要点。
一、防汛一级应急预案防汛一级应急预案适用于洪涝灾害较轻微的情况,处理容易、影响范围相对较小。
此时,应急措施主要包括:1. 防汛工作指挥体系:明确各级领导责任、指挥体系,建立信息传递和决策机制。
2. 人员疏散和转移:组织人员有序疏散和转移,确保人员安全。
3. 应急救援:协调相关部门和救援力量,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4. 河道疏浚和堤坝加固:加强对河道和堤坝的巡查和检修工作,防止洪水决堤。
二、防汛二级应急预案防汛二级应急预案适用于洪涝灾害较为严重的情况,需要采取进一步的紧急措施来减轻灾害影响。
此时,应急措施主要包括:1. 预警和信息发布:及时发布洪水预警信息,引导民众采取相应措施。
2. 临时避难场所:组织民众有序撤离到安全的临时避难场所。
3. 救援和抢险行动:迅速组织抢险队伍,进行救援和抢险工作。
4. 暂时性工程措施:采取一些简单而有效的工程措施,如修筑沙袋墙等。
三、防汛三级应急预案防汛三级应急预案适用于洪涝灾害严重,且波及范围较广的情况。
此时,应急措施主要包括:1. 全面疏散和转移:组织全面疏散和转移人员,确保人员安全。
2. 抢险和救援行动:调动各方面力量进行紧急抢险和救援,确保人员生命安全。
3. 临时桥梁和通信恢复:建立临时桥梁和通信系统,方便救援行动和信息传递。
4. 紧急物资保障:组织调配紧急物资,为受灾人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四、防汛四级应急预案防汛四级应急预案适用于洪涝灾害极为严重,危害程度极高的情况。
此时,应急措施主要包括:1. 紧急疏散和转移:全面疏散和转移人员,确保人员生命安全。
2. 大规模救援和抢险行动:调动全国各地的抢险和救援力量,全力抢险救灾。
山区防汛工作应急预案一、预案目的确保在遭遇洪水灾害时,能够迅速有效地组织人员进行应对,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减轻洪水灾害对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组织机构设立山区防汛指挥部,由区级领导担任指挥长,下设办公室、监测预警组、应急抢险组、物资保障组、转移安置组等职能部门。
三、职责分工- 办公室负责协调各组工作,传达指令,收集信息。
- 监测预警组负责实时监测天气情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 应急抢险组负责组织抢险救灾,保护重要设施。
- 物资保障组负责防汛物资的储备和调配。
- 转移安置组负责受灾群众的紧急转移和安置工作。
四、预警机制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包括气象预警、水文预警和地质灾害预警。
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渠道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
五、应急措施- 加强河道管理,清除河道障碍物,保证行洪畅通。
- 加固堤坝,检查水库、塘坝的安全状况,必要时采取放水减压措施。
- 对于危险区域,提前制定疏散计划,明确疏散路线和安置点。
- 确保通信畅通,建立应急通讯网络,保障信息的及时传递。
- 准备好足够的防汛物资,如沙袋、救生衣、抢险工具等。
六、应急演练定期组织防汛应急演练,提高各级防汛指挥部和群众的应急反应能力,检验预案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七、宣传教育加强对居民的防汛知识宣传和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有序撤离。
八、后续工作洪水过后,立即组织力量进行灾情评估,开展灾后重建工作,帮助受灾群众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九、预案更新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和应急演练的结果,定期对预案进行评估和修订,确保预案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十、结语山区防汛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和居民共同参与,通过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可以有效提升山区抵御洪水灾害的能力,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指导思想为有效应对汛期可能发生的洪水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社会稳定,根据我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专项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汛期防洪度汛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城市防洪、农村防洪、水利工程防洪等。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防洪度汛指挥部(1)指挥长:由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
(2)副指挥长:由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
(3)成员: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工作人员。
2. 防洪度汛指挥部办公室(1)主任:由政府分管负责人担任。
(2)副主任:由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
(3)成员:相关部门工作人员。
3. 防洪度汛指挥部职责(1)组织协调各部门开展防洪度汛工作。
(2)制定防洪度汛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3)及时掌握汛情动态,发布预警信息。
(4)协调解决防洪度汛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四、预警与响应1. 预警(1)根据气象、水文部门提供的汛情预报,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2)预警信息包括:预警级别、预警时间、预警区域、应对措施等。
2. 响应(1)Ⅰ级预警: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各级指挥部进入紧急状态,全面开展防汛抢险工作。
(2)Ⅱ级预警:启动应急响应,相关部门进入待命状态,做好防汛抢险准备。
(3)Ⅲ级预警:启动应急响应,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防汛抢险工作。
五、应急处置措施1. 人员转移(1)对低洼地带、危险区域内的居民进行转移,确保人员安全。
(2)对孤寡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进行重点关注,优先转移。
2. 工程措施(1)加强河道、水库、堤坝等水利工程的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对险工险段进行加固,确保工程安全。
(3)加强排水设施建设,提高排水能力。
3. 物资保障(1)储备足够的防汛物资,包括救生器材、食品、药品等。
(2)确保物资供应渠道畅通,确保防汛抢险工作顺利进行。
4. 应急通信(1)加强应急通信设施建设,确保通信畅通。
(2)建立应急通信网络,确保各级指挥部、相关部门之间信息共享。
防汛方案及应急预案一、防汛方案1. 预防措施(1)加强天气预报和气象监测,及时掌握天气变化情况,提前发布预警信息。
(2)对河道、水库、湖泊、堤防等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和排除险情。
(3)加强城市建设,提高城市排水能力,防止城市内涝。
(4)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排灌能力,防止农田渍涝。
(5)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的防汛意识。
2. 应急响应措施(1)一旦发生洪水、涝灾等险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力量进行抢险救灾。
(2)对险情部位进行紧急加固,防止险情扩大。
(3)转移危险地区的群众,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4)调度洪水资源,合理利用水库、湖泊等水域进行蓄洪。
(5)组织力量进行排涝,降低受灾地区的水位。
(6)对受灾地区进行救援,提供生活必需品和医疗救助。
二、应急预案1. 组织机构(1)成立防汛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和指挥防汛工作。
(2)设立监测预警组、抢险救援组、疏散转移组、物资保障组、宣传报道组等,各负其责,协同配合。
2. 预警机制(1)建立气象、水利、地质等多个部门的预警信息共享机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2)一旦发生险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向上级报告。
(3)通过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等多种途径,向群众发布预警信息。
3. 抢险救援(1)组织抢险队伍,备足抢险物资,随时准备投入抢险救援。
(2)对重点部位、重点工程进行重点防守,确保重要设施安全。
(3)一旦发生洪水、涝灾等险情,立即组织力量进行抢险救灾。
4. 疏散转移(1)制定疏散转移计划,明确转移路线、转移地点和交通工具。
(2)在险情发生时,立即组织群众进行疏散转移。
(3)确保转移过程中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5. 物资保障(1)备足抢险救援物资,如救生衣、砂石、土工布等。
(2)确保供电、供水、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
(3)组织供应生活必需品,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6. 宣传报道(1)及时报道防汛工作情况,宣传防汛知识。
防汛防灾减灾应急预案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确保我国在防汛防灾减灾工作中能够迅速、有序、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本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制定。
1.3 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作为防汛防灾减灾工作的首要任务。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建立健全防汛防灾减灾工作责任制,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
(3)预防为主,综合防范。
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加强预警预报,提高防范能力。
(4)快速反应,协同应对。
建立健全应急响应机制,提高部门之间协同作战能力。
二、组织结构与职责2.1 组织结构建立防汛防灾减灾指挥部,统一领导、协调和指挥防汛防灾减灾工作。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预警预报组、应急抢险组、转移安置组、救援物资保障组、宣传报道组等六个工作组。
2.2 职责分工(1)防汛防灾减灾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和指挥防汛防灾减灾工作,制定和修订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演练,监督各级各部门履行职责。
(2)预警预报组:负责监测天气、水文、地质等信息,及时发布预警预报,为决策提供依据。
(3)应急抢险组:负责组织抢险救援工作,指导和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开展险情抢护、排涝、清淤等工作。
(4)转移安置组:负责组织群众转移和安置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5)救援物资保障组:负责筹集、储备和管理防汛防灾减灾救援物资,确保救援工作需要。
(6)宣传报道组:负责宣传防汛防灾减灾知识,及时报道防汛防灾减灾工作动态,提高公众防范意识。
三、预防预警与应急响应3.1 预防预警(1)加强监测预报。
气象、水利、地质等部门要建立健全监测预报体系,提高预报准确性。
(2)完善预警制度。
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预警发布机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3)加强风险评估。
一、方案背景为确保在汛期到来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各类洪水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防汛度汛工作要求,特制定本应急方案及应急预案。
二、组织机构1. 成立防汛度汛应急指挥部,负责统筹协调防汛度汛工作。
2.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协调、信息报送、物资储备等工作。
3. 各级防汛部门、企事业单位、社区等成立相应的防汛度汛工作小组,负责具体实施。
三、应急响应1. 预警阶段(1)密切关注气象、水文等信息,提前发布预警信息。
(2)组织各部门、各单位开展防汛度汛自查自纠,消除安全隐患。
2. 应急响应阶段(1)启动应急响应,根据灾害等级采取相应措施。
(2)组织人员疏散,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启动物资储备,保障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4)加强与上下游地区、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共同应对灾害。
3. 灾害处置阶段(1)迅速开展救援工作,抢救被困人员,减少人员伤亡。
(2)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灾害发展,降低灾害损失。
(3)对受损设施进行修复,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四、应急处置措施1. 预警发布: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短信等多种渠道发布预警信息。
2. 人员疏散:根据灾害等级,有序组织受威胁地区群众撤离。
3. 物资储备:提前储备防汛物资,如沙袋、编织袋、抽水泵、救生器材等。
4. 防洪工程:加强河道、水库、堤坝等防洪工程的巡查和维护。
5. 治水排水:组织力量疏通河道、沟渠,确保排水畅通。
6. 防灾避险:加强对易受淹区域的监测,提前做好避险措施。
7. 救援队伍:组建专业救援队伍,提高救援能力。
五、应急保障1. 人员保障:确保各级防汛度汛工作人员在岗在位,全力以赴应对灾害。
2. 物资保障:确保防汛物资储备充足,满足应急需求。
3. 装备保障:加强防汛装备的维护和保养,确保关键时刻发挥作用。
4. 信息保障:加强信息收集、分析和报送,确保应急指挥调度高效有序。
六、总结与评估1. 灾害发生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完善防汛度汛应急方案及应急预案。
防汛抗洪专项应急预案一、总则1、编制目的为了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洪涝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特制定本防汛抗洪专项应急预案。
2、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当地政府关于防汛抗洪工作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范围内洪涝灾害的预防和应急处置。
4、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最大程度地减少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
(2)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加强洪涝灾害的监测预警,做好各项防范准备工作。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实行分级管理、分级响应、分级负责。
(4)快速反应,协同应对。
建立健全应急处置机制,各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应对洪涝灾害。
二、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1、防汛抗洪指挥机构成立防汛抗洪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和协调本地区的防汛抗洪工作。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2、职责分工(1)指挥部职责:研究制定防汛抗洪工作方针、政策和措施;指挥和协调防汛抗洪工作;组织调配防汛抗洪物资和队伍;发布防汛抗洪命令和通告。
(2)办公室职责:负责收集、分析和报告雨情、水情、灾情等信息;制定防汛抗洪工作计划和方案;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组织开展防汛抗洪宣传和培训。
(3)成员单位职责: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本部门、本系统的防汛抗洪工作,承担指挥部交办的任务。
三、预防和预警机制1、预防措施(1)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和维护,提高防洪能力。
(2)加强河道管理,清理河道障碍物,保持河道畅通。
(3)加强气象、水文监测,及时掌握雨情、水情信息。
(4)制定和完善防汛抗洪预案,组织演练。
(5)储备防汛抗洪物资,落实抢险队伍。
2、预警信息发布根据雨情、水情、灾情等信息,按照预警级别,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预警信息通过广播、电视、短信、网络等渠道向社会公布。
四、应急响应1、响应级别根据洪涝灾害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应急响应分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四个级别。
防汛救灾减灾应急预案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确保我国在汛期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洪水、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减轻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本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编制。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范围内发生的洪水、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的应急救援工作。
1.4 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确保人民生命安全;(2)预防为主,减轻灾害损失;(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4)协同配合,快速反应;(5)科学决策,有序救援。
二、组织指挥体系2.1 国家级应急指挥机构设立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以下简称“总指挥部”),负责全国防汛救灾工作的统一指挥和协调。
总指挥部由国务院分管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军队代表等组成。
2.2 地方级应急指挥机构各级地方政府设立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防汛救灾工作的统一指挥和协调。
指挥部成员由同级政府分管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军队代表等组成。
2.3 基层应急指挥机构乡镇、街道设立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本区域内防汛救灾工作的具体实施。
指挥部成员由乡镇、街道领导干部、相关部门负责人、村(社区)干部等组成。
三、预警预报和信息报告3.1 预警预报各级气象、水利、地质等部门要加强对自然灾害的监测预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预警级别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对应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灾害。
3.2 信息报告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要建立健全信息报告制度,确保信息畅通、及时、准确。
发现自然灾害险情,要及时向上级指挥部报告,并根据实际情况报告总指挥部。
四、应急响应4.1 一级响应当发生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时,总指挥部启动一级响应。
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要立即进入应急状态,全力以赴组织救援。
4.2 二级响应当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上级指挥部启动二级响应。
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要立即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组织力量进行救援。
防汛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汛期频繁的降雨和洪水一直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
为了能够有效地应对汛期的突发事件,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都制定了相应的防汛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防汛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内容和执行步骤。
一、预案目标防汛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主要目标是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减少灾害的损失。
通过科学、迅速、有序的应急响应,力争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做到准确及时地做出决策和救援行动。
二、预案范围防汛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适用于各级政府和相应部门,包括各级政府的领导机关、气象部门、水利部门、救援机构、交通运输部门、医疗卫生机构等。
各级政府和相应部门应根据自身职责范围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三、预案内容1. 预警和监测建立完善的气象监测系统,及时准确地获取降雨量、水位、洪水演变等信息,提前做好预警工作。
同时,加强河道、水库、堤坝等水利设施的巡查和监测,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2. 应急响应和指挥建立科学合理的应急指挥体系,指定应急响应部门和责任人员。
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指挥各项救援行动。
3. 人员疏散和救援建立完善的人员疏散和救援预案,确保人员的安全撤离和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合理的救援措施,包括人员转移、紧急疏散、抢险救援等。
4. 经济救助和灾后重建对受灾地区和受灾人员给予及时的经济救助,确保受灾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
同时,组织灾后重建工作,修复受损的基础设施和住房,恢复受灾地区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四、预案执行步骤1. 突发事件发生后,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立即启动防汛应急预案。
2. 各级政府应建立应急指挥部,组织相关部门和救援力量,及时做出决策和安排。
3. 根据灾情的严重程度,采取不同级别的应急响应措施。
4. 组织人员疏散和救援行动,确保人员的安全和生命财产的安全。
5. 积极与社会各方面力量合作,共同开展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
6. 监测灾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救援措施和预案的执行方案。
深圳市光彩置业有限公司深圳泛海城市广场主体工程三防应急预案编号:SBC-YCHY-2013-005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深圳泛海城市广场项目部(盖章)2013年5月10日发布受控状态:受控版本:02版发放编号:05目录1.目的 (3)2.定义 (3)2.1台风警报 (3)2.2暴雨警报 (4)3.适用范围 (4)4.风险识别 (4)5.行动指引 (5)5.1雷暴防御指引 (5)5.2暴雨防御指引 (5)5.3台风防御指引 (5)5.3.1台风预报与信息发布的行动 (5)5.3.2应急组织 (6)5.3.3应急响应流程图 (8)5.3.4应急响应启动条件 (9)5.3.5应急报警与通讯 (9)5.3.6应急防御措施 (9)5.3.7应急设备和器材 (11)6.存放与修订 (11)7.附件 (11)1.目的每年的7~10月是深圳市台风多发季节。
项目届时成立专门的“三防”组织机构,进入台风季节,根据实际需要储备必需的“三防”物资,特别是防洪抗台物资,以备急用。
严格落实项目经理负责制,要迅速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切实到岗到位,切实提高警惕,做好防范台风工作。
加强与国土资源、气象等有关部门的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天气、地质灾害等预报,要保证信息渠道的通畅和提高信息传递的时效。
要确保一旦遭受台风天气影响,项目经理必须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挥抢险。
台风来临前施工现场的防汛、防台、防雷工作要立即进入临战状态,做好随时防御台风及雷击的准备。
2.定义三防:是指防(抗)台风、防雷击、防暴雨。
2.1台风警报(1)广东省台风预警信号及含义:(一)白色台风信号。
其含义为: 热带气旋48小时内可能影响本地。
(二)绿色台风信号。
其含义为: 本地未来24小时内可能受热带气旋影响,平均风力可达6~7级(39~61千米/小时);或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 平均风力为6~7级。
(三)黄色台风信号。
其含义为: 本地未来12小时内可能受热带气旋影响,平均风力可达8级(62~74千米/小时)以上;或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 平均风力为8~9级(62~88千米/小时)。
中铁十四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武夷新区绕城高速公路A2合同段项目经理部二〇一七年二月二十五日防洪防汛应急预案随着雨季的到来,防洪防汛工作迫在眉睫。
我项目部为了安全度汛,制定了防洪防汛应急情况预案,成立了防洪防汛领导小组,并配备了充足的物资、设备和其它防洪防汛用品,确保工程安全顺利渡过汛期。
其应急预案如下:1、应急原则:项目部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抢结合,统一指挥,统一调度,服从大局的原则,发扬团结抗洪的精神,在建总指挥部防洪领导小组统一指导下,积极配合,团结一致,确保在建工程特别是萩芦大桥安全度洪,同时保证工程施工顺利进行。
2、工作计划:制定防洪防汛安全管理制度,并做到各成员都有防洪意识,并将制度落实到各参建单位、人员。
及时进行安全度汛教育和防洪防汛安全责任教育。
经常进行洪水预警并每10天检查一次防洪防汛准备情况,并将结果通报给防洪防汛领导小组,做到万无一失。
经常检查防洪物资准备情况、防洪设备运行情况,确保洪水来临时的应急。
加强后勤保障和服务工作,确保人员、物资、设备及现场工作一切安全。
3、成立防洪防汛前线指挥部,明确职责:指挥:韩仲慧(项目经理)对全线范围内防洪防汛负总责,统一指挥物资部、设备部、工程技术部、计划部、安全部、财务部及各管辖施工队等部门。
副指挥:乔建军(项目书记)、何强(项目总工程师)、胡天员(项目总经济师)、孙建坤(项目安全副经理)、包全坡(项目副经理)、杜廷柄(项目副经理)、郭宗勇(项目副经理)。
负责对外联系各级防洪指挥部、水文、水利、气象等相关部门,协调统一、积极配合;同时对后勤工作负总责;对全线防洪方案负总责;组员:于永东、李子亮、李付梅、刘龙龙、张立、赵云波、刘彬彬、宋宪纲。
于永东(安全部):负责人员、机械、电路的安全以及现场防汛防汛的协调;李子亮(物资部):负责防洪物资的供应与储备和设备的调派和指挥;李付梅(财务部):负责提供防洪抢险资金;刘龙龙(计划部):负责提供物资、设备计划;张立、赵云波、刘彬彬、宋宪纲:负责组织和领导施工人员进行防洪抢险,具体安排抗洪抢险工作。
防洪防汛应急预案手册总则1.1 编制目的为做好防洪防汛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提高应对防洪防汛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防洪防汛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应对。
1.4 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3)以防为主,防抢结合;(4)快速反应,科学应对;(5)团结协作,全民参与。
组织体系与职责2.1 组织体系国家防洪防汛指挥部:负责全国防洪防汛工作的统一领导、组织和协调。
地方防洪防汛指挥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防洪防汛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
部门防洪防汛指挥部:负责本部门职责范围内防洪防汛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
基层防洪防汛组织:负责本基层单位防洪防汛工作的实施。
2.2 职责(1)国家防洪防汛指挥部:制定全国防洪防汛政策、法规和预案,指导、协调和监督全国防洪防汛工作。
(2)地方防洪防汛指挥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防洪防汛政策、法规和预案,组织、协调和监督本区域防洪防汛工作。
(3)部门防洪防汛指挥部:制定本部门职责范围内防洪防汛政策、法规和预案,组织、协调和监督本部门职责范围内防洪防汛工作。
(4)基层防洪防汛组织:落实防洪防汛措施,组织开展防洪防汛应急演练,及时报告防洪防汛情况。
预防与预警3.1 预防措施(1)加强防洪防汛宣传教育,提高全民防洪防汛意识;(2)建立健全防洪防汛责任制,明确各级防洪防汛职责;(3)定期开展防洪防汛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4)加强防洪防汛设施建设,提高防洪防汛能力;(5)制定防洪防汛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
3.2 预警信号根据防洪防汛风险等级,发布不同级别的预警信号,包括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预警。
应急响应4.1 响应分级根据防洪防汛风险等级,分为四个等级:一级响应、二级响应、三级响应和四级响应。
汛期施工防洪防汛应急预案根据项目办下发防汛应急预案与要求,为做好蒲河流域道路工程雨季施工防洪防汛抢险救灾应急救援处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水灾、水毁造成的财产损失,确保路基、桥涵等基础设施和施工工地、驻地等工作的安全度汛,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法》、《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我项目部特制定本方案。
一、适应范围:本预案适用于蒲河流域道路工程在发生以下水毁险情时应急救援处理工作:1、路基、桥梁及涵洞等施工部位发生水灾造成重大险情事故时应急救援处理工作。
2、施工工地、驻地等发生水害造成重大险情。
二、实施原则1、防汛高于一切;2、抢险施救与报告同时进行,逐级报告,首先接报,就近施救;3、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防止和减轻次生损失;4、局部服从全局,下级服从上级;5、各标段管理,分级负责,密切配合。
三、现场应急小组及主要职责现场应急小组主要职责1、制定应急处理预案。
2、成立现场通讯联络组、物质保障组、应急抢险组、善后处理组、原因调查组等险情水毁应急处理工作办事机构,明确责任人、联络人。
3、接报险情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指挥协调水毁现场的抢险救援工作。
4、险情事故发生后,核实现场人员伤亡和损失情况,及时向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向应急指挥部汇报抢险救援工作及险情水毁应急处理的进展情况。
5、及时落实应急处理指挥部及上级有关领导的指示精神。
6、对于已经报告的险情水毁抢修进展情况,要随时续报。
险情水毁抢修完成24小时内,形成完整的书面材料报应急指挥部。
7、水文气象组每天密切关注气象局预报的天气及沿线河流的水文情况,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及时汇报。
8、通讯联络组工作人员应当坚持昼夜值班制度,作好值班记录,负责内外的通讯联络,要配备通讯联络工具,随时保持联系畅通。
一旦发生人员伤亡及重大安全隐患,立即联系有关部门实施抢救,同时向上级部门报告。
9、应急抢险组工作人员要配备抢险装备,在汛期要确保保持随时待命状态,各类抢险车辆保持油料充足、运行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