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2)光合作用
- 格式:ppt
- 大小:2.63 MB
- 文档页数:40
光合作用的5个实验步骤
光合作用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同时释放出氧气。
下面是五个关于光合作用的实验步骤:
1. 实验目的:探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
2. 实验原理:光合作用需要光、水、二氧化碳等条件。
3. 实验材料:盆栽植物、水、二氧化碳气体、透明塑料袋、不透明塑料袋、黑纸片等。
4. 实验步骤:
- 将盆栽植物放入透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
- 在袋子里放一些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 将袋子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
- 观察一段时间后,用不透明塑料袋将盆栽植物罩住,并在袋子上放一张黑纸片。
5. 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会发现植物在没有光照的情况下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叶片会发黄。
而在有光照的情况下,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并且叶片会变得翠绿。
这些实验步骤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并加深我们对这一过程的理解。
初中科学光合作用教案5篇最新学校科学光合作用教案5篇光合作用可用来解释奥克利定律,即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成正比。
光合作用对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影响较大,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会降低光合速率。
这里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于学校科学光合作用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学校科学光合作用教案精选篇1学习目标:1、归纳光合作用的概念,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作用。
2、熟悉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
3、运用试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章的探究活动。
4、培育不断探究新学问的精神及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1、进一步探究光合作用的实质。
2、绿色植物在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
学习难点:设计二氧化碳是否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的试验。
学习方法:观看争论法,试验探究法。
学习过程:一、情景质疑:1、提问:光合作用的概念、产物、条件?2、引入:生物呼吸,燃料燃烧都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
为什么我们没感到缺氧呢?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不是只有有机物?二、问题探究与合作沟通学习任务一: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阅读教材,普利斯特利的闻名试验。
画面(1)中蜡烛为什么会熄灭?小白鼠为什么会死去?画面(2)中蜡烛为什么不熄灭?其燃烧时所需的氧气从哪里来?植物为什么也能很好地生长?画面(3)中为什么二者放在一起时,却都能正常地活着,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普利斯特利的试验是否总能胜利?此试验胜利的条件是什么?师生共同归纳,通过分析普利斯特利的试验能得出什么结论?探究试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吗?同学先争论试验材料,试验步骤,然后参考教材,小组试做并进行沟通对比。
学习任务二:探究光合作用产生氧气(1)试验装置里的金鱼藻在阳光下是否放出了气泡?(2)将快要熄灭的卫生香伸进管口,看到有何现象发生?为什么会消失这种现象?(小组争论,得出结论)尝试应用: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对自然界有什么好处?尝试应用:为爱护环境,我们应怎么做?学习任务三: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自主学习教材,回答下列问题:1、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
光合作用的5个实验步骤光合作用是把无机物变成有机物的重要途径。
光合作用的5个实验步骤器材:天竺葵一盆、烧杯、锥形瓶、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棉絮、镊子、白瓷盘、酒精、碘酒、厚一些的黑纸、曲别针。
光合作用的实验步骤:1、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二天,使叶内的淀粉尽可能多地消耗掉。
2、第三天,取出放在黑暗处的天竺葵,选择几片比较大、颜色很绿的叶子,用黑纸将叶的正反面遮盖。
黑纸面积约等于叶片面积的二分之一,正反面的黑纸形状要一样,并且要对正,用曲别针夹紧。
把天竺葵放在阳光下晒4到6小时。
3、采下一片经遮光处理的叶和另一片未经遮光处理的叶,放在沸水中煮3分钟,破坏它们的叶肉细胞。
4、把用水煮过的叶子放在装有酒精的锥形瓶中,瓶口用棉絮堵严。
将锥形瓶放在盛着沸水的烧杯中,给酒精隔水加热,使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
待锥形瓶中的绿叶已褪色,变成黄白色时,撤去酒精灯,取出叶片。
把叶片用水冲洗后放在白瓷盘中。
5、将叶片展开铺平,用1∶10的碘酒稀释液,均匀地滴在二张叶片上,观察现象。
光合作用的实验目的学习光强、光质、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外界条件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光合作用的实验原理因为影响光合作用的内部及外部因素不断变化而相起,因此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经常改变着。
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有光强、光质、温度、二氧化碳浓度。
影响光合作用的内部因素主要有叶片叶绿素的含量、叶片含水量、叶片的发育阶段等等。
一般而言,光强增加,光合作用强度增强。
但由于植物的生活习性不同,在光强增加相同的情况下,光合作用强度的增强程度并不相同,并且当光强增加到一定限度时,光合作用不再增加了。
因光合色素对不同性质的光的吸收值是不同的,因此不同颜色的光也会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度,红光、蓝紫光光合作用强度大,其它颜色的光会使光合强度下降,绿光的光合强度几乎为零。
因温度直接影响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与暗反应酶的催化活性,因此也会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度。
一般而言,温度在0℃-35℃之间时,每增加10℃光合强度增加一倍;但超过40℃-50℃后,光合强度下降。
光合作用各阶段反应式光合作用是植物和一些原核生物的重要生命过程,它通过吸收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并释放出氧气。
光合作用可以分为光能吸收、光合电子传递、光化学反应和碳同化四个阶段。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四个阶段的反应式及其过程。
一、光能吸收阶段:光能吸收是光合作用的第一步,它发生在植物的叶绿素分子中。
叶绿素是植物中负责吸收光能的主要色素,它能够吸收太阳光中的光子。
在光能吸收阶段,光子被吸收后,叶绿素分子中的电子被激发,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
光能吸收反应式:光子 + 叶绿素→ 激发态叶绿素二、光合电子传递阶段:光合电子传递是光合作用的第二步,它发生在叶绿体的光合膜中。
在这一阶段,激发态叶绿素分子中的电子经过一系列传递过程,最终被传递到反应中心复合物。
在光合电子传递过程中,光能被转化为电能,并产生了一系列的还原剂和氧化剂。
光合电子传递反应式:激发态叶绿素→ 反应中心复合物三、光化学反应阶段:光化学反应是光合作用的第三步,它发生在反应中心复合物中。
在这一阶段,光能被用来驱动化学反应,将氧化剂还原为还原剂。
其中最重要的反应是光解水反应,它将水分子分解为氧气和电子。
光化学反应反应式:光+ H2O → O2 + 2H+ + 2e-四、碳同化阶段:碳同化是光合作用的最后一步,它发生在植物的叶绿体中。
在这一阶段,植物利用光合产生的还原剂和二氧化碳进行化学反应,产生有机物质,如葡萄糖。
这个过程被称为光合碳同化。
碳同化反应式:CO2 + 2H+ + 2e- → (CH2O) + H2O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基础,也是地球上维持生命的重要过程之一。
通过光合作用,植物能够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质,为其他生物提供能量和有机物质。
同时,光合作用还能够释放出氧气,维持大气中的氧气含量,保持地球生态平衡。
总结:光合作用包括光能吸收、光合电子传递、光化学反应和碳同化四个阶段。
在光能吸收阶段,光子被叶绿素吸收,激发叶绿素分子中的电子。
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1.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6CO2+12H2O+光能→C6H12O6+6O2+6H2O。
这个方程式描述了光合作用中的两个主要过程,光反应和暗反应。
2.光反应: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内的“光合体”中。
在光反应中,光能被吸收,并转化为高能化学物质ATP和NADPH。
光能被叶绿素吸收后,电子从叶绿素分子被激发并传递给电子传递链,最终产生ATP和NADPH。
在此过程中,水分子也被分解,产生氧气作为副产品释放到空气中。
3.暗反应: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中的基质内。
在暗反应中,ATP和NADPH提供能量和电子,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质,最常见的是葡萄糖。
暗反应中最重要的过程是碳同化,通过鲍斯-卡尔文循环进行。
暗反应的终产物为三碳糖(三磷酸甘油),它可以进一步合成葡萄糖。
4.光合色素:光合色素包括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蓝藻素等。
其中叶绿素是最重要的光合色素,它的主要作用是吸收光能。
叶绿素分子的结构使其能够吸收可见光中的蓝色和红色光,而反射绿色光,因此植物的叶子呈现出绿色。
5.光合作用的条件:光合作用需要适宜的光照、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条件。
光照是光合作用发生的关键因素,光照强度过强或过弱都会抑制光合作用。
适宜的温度范围也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但过高的温度会破坏蛋白质结构,导致光合作用受阻。
6.光合作用的调节:植物对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有自我调节机制。
当光照强度较强时,植物会关闭气孔,减少水分蒸发和二氧化碳流失,以避免过度脱水。
当二氧化碳浓度较低时,植物会加大二氧化碳的吸收和浓缩,以增加光合作用的效率。
7.生物光合作用的意义:生物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维持生命的重要过程之一、通过光合作用,植物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维持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
光合作用还产生氧气,维持了大气中的氧气含量,为动物呼吸提供了必要的氧气。
总结起来,生物光合作用是一种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质的过程。
下午2点到5点光合作用减弱的原因1.引言1.1 概述概述:下午2点到5点是光合作用减弱的一个重要时间段。
光合作用是由植物进行的一种生物化学过程,它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
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和生存的重要过程,一般在白天的阳光充足的时候最为活跃。
然而,研究表明,下午2点到5点是光合作用减弱的时刻。
光合作用减弱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几个方面。
首先,下午2点到5点是一天中温度较高的时段,尤其是在夏季。
高温会导致植物体内酶的活性降低,从而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此外,高温还加速了水分的蒸发,导致植物体内水分不足,限制了光合作用的进行。
其次,下午2点到5点是阳光强度逐渐减弱的时段。
当阳光直射到植物的叶片上时,光合作用的效率最高。
然而,下午2点到5点的太阳角度相对较低,阳光斜射到植物叶片上的角度较小,光合作用的效率因此降低。
此外,研究还发现,下午2点到5点是二氧化碳浓度下降的时段。
在白天的早晨和上午,二氧化碳浓度较高,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
然而,下午2点到5点,由于植物光合作用的消耗,周围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逐渐降低,限制了光合作用的进行。
综上所述,下午2点到5点光合作用减弱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高温导致酶活性降低、水分不足,阳光强度减弱以及二氧化碳浓度下降。
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导致了下午2点到5点光合作用的减弱,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主要介绍文章的背景和研究的目的。
我们将探讨下午2点到5点光合作用减弱的原因,并提供解释和分析,以增加对光合作用的理解。
在引言中,我们将简要概述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以及为什么它对对植物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同时,我们还会提出研究的目标,即探索下午2点到5点光合作用减弱的原因。
正文部分将重点讨论两个要点。
在第一个要点中,我们将分析与光合作用减弱相关的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和光照强度等。
光合作用的五个方程式如下:
1.总反应式:CO2+H2O(光照、酶、叶绿体)→(CH2O)+O2。
此反应表示植物通过光合作用,
吸收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有机物(糖类)和氧气。
2.光反应物质变化:H2O→2H+ + 1/2O2(水的光解)。
同时,NADP+ + 2e- + H+ → NADPH,
表示在光照条件下,水被分解为氢离子和氧气,而NADP+接受电子和氢离子生成NADPH。
3.光反应能量变化:ADP+Pi+光能→ATP。
表示在光反应中,光能被转换为活跃的化学能,存储在
ATP中。
4.暗反应(碳反应)物质变化:CO2+C5→2C3。
5.暗反应(碳反应)能量变化: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表示在暗反应中,
活跃的化学能(来自ATP)被转换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这五个方程式共同描述了光合作用的全过程,从光能的吸收,到水的光解和二氧化碳的固定,再到有机物的生成和氧气的释放,以及能量的转换和存储。
请注意,这些方程式是高度概括的,实际的光合作用过程涉及许多更复杂的中间步骤和反应。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在可见光的照射下,经过光反应和暗反应,利用光
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并释放出氧气的生化过程。
以下是关于光合作用方
程式的详细解释:
1. 反应条件:光合作用需要光能作为反应条件,通常为可见光,由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
2. 物质变化:在光合作用中,水和二氧化碳经过一系列生化反应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
3. 能量转化:光能被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葡萄糖分子中,同时产生氧气并释放能量。
4. 化学反应式:
光反应:H2O + 光→ O2 + H+ + e- (叶绿体基粒)
暗反应:CO2 + C5 → 2C3 (叶绿体基质)
5. 反应场所: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叶绿体中。
叶绿体是一种含有绿色色素(叶绿素)
的细胞器,主要存在于植物的叶肉细胞中。
6. 物质循环: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之一,它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参与碳循环和氧循环,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7. 影响因素: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水分等环境因素都会影响光合作用的
速率和效率。
8. 生态意义:光合作用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了食物、氧气和能量来源,是生态系统的
基础。
它对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2.5《植物的光合作用》分层练习【基础训练】1、叶的光合作用不仅为植物自身制造_______,还为人和动物提供营养物质和________。
2、煤炭、柴草燃烧时释放的能量就是植物进行________作用所贮存的太阳能。
3、植物的叶片中有许多_________,它们就像一个个绿色的加工厂。
4、在阳光的照射下,叶绿体能将根吸收的_______和由叶片进入的_______制造成植物生存所需要的养分并释放氧气,这个过程叫作光合作用。
【能力培养】1、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庄稼种植越密产量越高。
()(2)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的养分来自土壤。
()(3)植物的生长离不开阳光。
()(4)海尔蒙特认为柳树的养分来自水。
()(5)在暗室里,植物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2、选择题,将正确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植物的叶子能进行光合作用,是因为叶子含有()A. 叶绿素B. 细胞核C. 液泡(2)我们经常看到养鱼爱好者,在鱼缸中中放些水草,目的是()A. 增加二氧化碳含量B. 增加氧气含量C. 增强美化效果(3)将一片绿叶滴上一滴碘酒之后会()A. 变得更绿B. 变蓝C. 变白(4)用黑纸片将一片叶从两面贴上并夹紧,使叶的局部被黑纸片遮挡,几天后撤掉黑纸会发现()A. 叶片变黄白色B. 叶片夜色没变C. 叶片变黑(5)将叶片放在酒精里隔水加热一段时间,发现酒精水的颜色()A. 变绿B. 变蓝C. 无变化【拓展提高】阅读下面关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的材料,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材料一:17世纪海尔蒙特实验。
光合作用的场所说课稿(通用5篇)光合作用的场所说课稿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别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说出各部分结构的主要功能。
(重点)2、解释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难点)3、说明叶绿体是光合作有物场所。
4、举例说出光合作用需要光。
(二)能力目标:1、练习徒手切片。
2、观察叶片的结构,观察绿叶细胞中的叶绿体。
(重点)3.情感目标:让学生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2、难点:解释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初步了解光合作用离不开光和叶绿体。
你知道光合作用是在植物体的哪个器官中进行的呢?回答:叶提出问题:参天大树拔地而起,枝繁叶茂;纤纤小草茁壮成长,生生不息。
无论是参在大树,还是纤纤小草,一般都具有叶,叶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片是叶的主要部分。
叶片作为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它具有哪些结构及其结构相适应的功能?二、引导学生进行试验探究[讲述]:让我们通过实验观察并认识叶片的结构。
[实验]:叶片的结构。
[步骤]:(1)练习徒手切片,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玻片标本。
(2)使用显微镜先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玻片,再观察叶片的永久横切片,根据《叶片结构》认识叶片各部分的名称,了解其功能。
4人一小组进行实验,先制作并观察徒手切片,然后再观察叶片结构的永久切片,对照书P36的“叶片立体结构模式图”认识叶片各部分名称。
[想一想]:(1)叶片的背面与正面的绿色一样深吗?为什么?(2)怎样区分上表皮与下表皮?(3)气孔的开关受什么控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
(1)叶片正面颜色深,栅栏层细胞内含有较多的叶绿体。
(2)上表皮的气孔少,下表皮较多;上表皮靠近栅栏层,下表皮靠近海绵层。
(3)气孔的开关受保卫细胞控制。
[小结]:叶片的结构表皮——保护作用气孔——叶片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栅栏层——细胞排列紧密且整齐,细胞里含有较多的叶绿体海绵层——细胞排列较疏松,细胞内含有较少的叶绿体。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精选5篇)学习有如母亲一般慈爱,它用纯洁和温柔的欢乐来哺育孩子,如果向它要求额外的报酬,也许就是罪过。
以下这5篇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是来自于作者的光合作用的范文范本,欢迎参考阅读。
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篇一光合作用是一系列复杂的代谢反应的总和,是生物界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地球碳氧循环的重要媒介。
(一)光合作用的产物1. 有机物: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主要产生淀粉,并可进一步合成其他有机物。
2. 氧气:动植物和人的呼吸及燃料燃烧消耗的氧气,都是光合作用产生的'。
(二)光合作用的原料1. 二氧化碳:在缺少二氧化碳的情况下,植物不能制造出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 水: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来自参与光合作用的水,这说明水也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
总结:光合作用,即光能合成作用,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在可见光的照射下,经过光反应和暗反应,利用光合色素。
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篇二1、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
2、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3、光合作用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
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
4、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用来构建之物体;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5、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
6、呼吸作用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散发出去。
总结:光合作用给植物提供能量,让绿色植物生存下来。
第一章植物的水分生理5.细胞间水分的流动取决于它的ψπ差。
7.蒸腾拉力引起被动吸水,这种吸水与水势梯度无关。
8.植物根内是因为存在着水势梯度才产生根压。
9.保卫细胞进行光合作用时,渗透势增高,水分进入,气孔张开。
12.保卫细胞的k+含量较高时,对气孔张开有促进作用。
17.植物在白天和晚上都有蒸腾作用。
18.有叶片的植株比无叶片的植株吸水能力要弱。
19.当保卫细胞的可溶性糖、苹果酸、k+和Cl-浓度增高时,保卫细胞水势增高,水分往外排出,气孔关闭。
20.当细胞产生质壁分离时,原生质体和细胞壁之间的空隙充满着水分。
22.高浓度的CO2引起气孔张开;而低浓度的CO2则引起气孔关闭。
25.导管和管胞中水分运输的动力是蒸腾拉力和根压,其中蒸腾拉力占主要地位。
1.对于一个不具液泡的植物细胞,其水势( )A、ψw=ψp+ψπ+ψgB、ψw=ψp+ψgC、ψw=ψp+ψπ4.把一个细胞液浓度低的细胞放入比其浓度高的溶液中,其体积A、变大B、变小C、不变5.在正常情况下,测得洋葱鳞茎表皮细胞的ψw大约为A、0.9MPaB、9MPa C 、90MPa8.影响气孔蒸腾速率的主要因素是A、气孔密度B、气孔周长C、叶片形状18.木质部中水分运输速度比薄壁细胞中水分运输速度( )A、快B、慢C、一样21.下列哪一个是目前作为灌溉的生理指标最受重视( )A、叶片的含水量B、叶片气孔开度C、叶片水势2.植物细胞有3种吸水方式,分别为扩散作用、集流和渗透作用4.水分子内聚力对高大植物中的水分运输具有重要意义。
5.影响蒸腾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除了光照强度、温度、水分供应外,还有CO2浓度和湿度。
9.形成大液泡的植物成熟细胞,其吸水主要靠渗透作用。
11.一个典型细胞水势由渗透势、压力势、重力势三部分组成。
12.叶片的蒸腾作用有两种方式,分别是气孔蒸腾、角质蒸腾。
13.双子叶植物叶片的保卫细胞中的微纤丝呈扇形辐射状排列。
单子叶植物叶片保卫细胞中微纤丝呈径向辐射状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