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在_统计学原理_教学中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1.32 MB
- 文档页数:3
办公自动化杂志0概述所谓时间序列(Time Series)是指把反映某一现象的同一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取值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以此形成的一个动态数列。
时间序列分析也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数量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分析是为了发现随时间变化的数据中具有的某种规律性,并能使用此规律性规则来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也就是对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经济现象从动态的角度进行分析。
Excel 作为一个入门级的工具,同时又足以满足统计学教学的需要,对于还未接触过数据分析软件的学生来说是非常理想的工具。
本文将以我国2010年至2019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数据作为分析数据。
通过查询国家统计局官网所公布的次级资料,得到我国2010年至2019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数据,分别为:412119.3亿元、487940.2亿元、538580.0亿元、592963.2亿元、643563.1亿元、688858.2亿元、746395.1亿元、832035.9亿元、919281.1亿元,在进行分析之前先把数据输入Excel 工作表A1:B11单元格中。
1时间序列指标分析指标分析法是指通过计算一系列的时间序列分析指标,再进行对比分析,以此来描述现象的发展变化状况和发展变化程度的一种适用于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其中根据反映现象的是绝对水平还是相对水平可以再分为水平分析指标和速度分析指标,这两种方法各有不同的特点和作用,各揭示不同的经济问题和状况,可根据研究目的分别采用或综合运用。
以下将利用我国2010年至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数据,采用指标分析法计算分析我国2010年至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发展变化状况和程度。
1.1水平分析指标发展水平是指时间数列中各具体数值,一般用表示。
2010年至2019年的发展水平可直接得出,即是这十年的国内生产总值。
平均发展水平是不同时间上发展水平的平均数,平均发展水平指标可以消除不同时间上数量的差异,说明现象在一段时期的一般水平。
第十一章 Excel在统计中的应用学习目标►了解Excel是统计工作的基本工具。
►理解用Excel处理统计数据及统计分析的基本程序与基本原理。
►掌握用Excel进行时间序列分析、指数分析和相关与回归分析。
►熟练掌握及运用Excel搜集与整理数据、计算描述统计量。
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
而统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几乎都离不开统计计算机软件的应用。
典型的统计软件有SAS、SPSS、MINITAB、STA TISTICA、Excel等。
其中由美国微软公司开发的Excel电子表格软件,是办公自动化中非常重要的一款软件,它不仅能够进行表格处理、图形分析、数据的自动处理和计算,而且简单易用,具有一定统计基础知识的人都可以利用它进行统计工作。
本章介绍Excel2003在统计中的应用及正确使用的方法。
第一节用Excel搜集与整理数据一、用Excel搜集数据搜集数据的方法有多种,可以采用统计报表、典型调查、重点调查或抽样调查,以后我国的统计调查将以抽样为主。
针对抽样调查,Excel的数据分析工具中提供了一个专门的“抽样”工具,可以帮助使用者快速完成抽样工作。
使用Excel进行抽样,首先要对各个总体单位进行编号,编号可以按随机原则,也可以按有关标志或无关标志,本节以例11-1为操作范例进行阐述。
例11-1假定有100名消费者,从中选取15人进行工资收入调查。
首先,将100名消费者编号为1~100号,输入编号,形成总体单位编号表如图11-12 统计学原理所示。
图11-1 总体各单位编号表完成总体单位编号清单后,利用“抽样”工具进行抽样的具体操作如下:第一步:单击“工具”菜单,选择“数据分析”选项(若无数据分析选项,可在工具菜单下选择加载宏,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分析工具库,便可出现数据分析选项)。
第二步:打开“数据分析”对话框,从其对话框的“分析工具”列表中选择“抽样”选项,如图11-2所示。
图11-2 “数据分析”对话框第三步:单击“确定”按钮,打开“抽样”对话框,确定输入区域、抽样方法和输出第11章Excel在统计中的应用 3 区域,如图11-3所示。
Excel在《生物统计学》教学中的使用Excel在《生物统计学》教学中的使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电子表格软件Excel 在教学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在《生物统计学》这门课程中,Excel作为一个强大的数据处理工具,为学生学习和实践生物统计学提供了很多便利。
本文将探讨Excel在《生物统计学》教学中的使用。
一、数据收集和整理生物统计学的研究基础是数据,而Excel作为一个电子表格工具,具备强大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能力。
在课程中,学生可以通过Excel的数据输入功能快速录入实验数据,并利用各种内置函数和工具对数据进行整理和清洗。
例如,可以使用Excel的排序和筛选功能将数据按照特定的条件进行排序和筛选,以便于数据的观察和分析。
此外,Excel还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分析工具,如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可以帮助学生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为后续实验和研究提供了基础支持。
二、统计分析在生物统计学中,统计分析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Excel提供了丰富的统计函数和工具,可以方便地进行各种统计分析。
例如,可以使用Excel的均值、方差和标准差等函数计算样本的描述统计量;可以使用Excel的t检验和方差分析等函数进行假设检验;可以使用Excel的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等函数进行相关性分析。
通过利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学生可以更加方便地理解和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数据分析的能力。
三、图表制作与分析图表是生物统计学中常用的数据展示方式,可以更加直观地表达数据的规律和趋势。
Excel提供了丰富的图表制作工具,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制作出直方图、折线图、散点图等各种图表。
通过调整图表的样式和格式,可以使图表更加美观和易于理解。
同时,通过Excel提供的图表分析工具,如趋势线和误差线等,可以更加深入地分析和解读数据。
学生可以通过制作和分析图表,更加直观地理解数据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提高数据分析的能力。
四、实际案例应用除了理论教学和实验操作外,Excel还可以在实际案例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统计学原理实验指导书经济学院编二○○八年二月统计学原理实验一数据的整理与显示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掌握用EXCEL对数据进行整理、加工、作图,以发现数据中的一些基本特征,为进一步分析提供思路。
二、实验性质必修,基础层次三、主要仪器及试材计算机及EXCEL软件四、实验内容1.数据的预处理2.品质数据的整理与显示3.数值型数据的整理与显示五、实验学时2学时六、实验方法与步骤1.开机;2.找到“统计学原理实验一数据”,打开EXCEL文件;3.按要求完成上机作业,并把文件用自己学号命名保存供老师检查;4.完成实验报告,注意要对每个习题的结论与统计学解释写在实验报告上。
七、上机作业演示题:A、B两个班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数据见“统计学原理实验一”文件的“book3.演示”。
①将两个班的考试成绩用一个公共的分组体系编制分布表;并计算出累积频数和累积频率;②绘制复式条形图、环形图、雷达图;③分析比较两个班考试成绩的分布特点及差异;比较两个班考试成绩分布的特点3.01.某行业管理局所属40个企业2002年的产品销售收入数据(单位:万元):105 117 97 124 119 108 88 129 114 105 123 116 115 110 115 100 87 107 119 103 103 137 138 92 118 120 112 95 142 136 146 127 135 117 113 104 125 108 126 152 105 117 9711910888129114105123116115110115100871071191031031371389211812011295142136146127135117113104125108126见“统计学原理实验一”文件的“book3.01”。
要求:①根据上面的数据进行适当的分组,编制频数分布表,并计算出累积频数和累积频率;②如果按规定:销售收入在125万元以上为先进企业,115~125万元为良好企业,105~115万元为一般企业,105万元以下为落后企业,按先进企业、良好企业、一般企业、落后企业进行分组。
《统计学—原理与Excel应用》教材课后参考答案第1章【实训思考题】一、单项选择题1.B2.B3.A4.C5.D6.C二、多项选择题1.ABCDE2.ACDE3.ABCE4.ABCD5.ABC三、判断题1. √2. √3. ×4. ×5. √四、简答题1.统计有哪几种涵义?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答:统计有三种涵义,分别是: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科学。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间是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统计科学与统计工作之间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2.统计工作的阶段有哪几个?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答:工作的阶段分为: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
统计设计是根据研究目的对统计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进行统筹安排,属于定性认识过程。
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设计,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搜集统计数据的过程,属于定量认识过程。
统计整理是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类和汇总,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属于定量认识过程。
统计分析根据资料整理的结果,对客观事物进行深入研究和科学分析,又上升到定性认识过程。
由上可知,整个统计工作是由定性认识上升到定量认识再上升到定性认识的过程。
其中,统计设计是整个统计工作的首要工作,它的质量决定整个后续统计工作的质量。
统计调查是真正接触社会实际的第一步,所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全面性将影响最终的统计结果。
统计整理是以调查为基础,为统计分析服务的一个重要阶段。
统计分析则是以整理的结果为依据,为未来的预测和决策服务。
3.举例说明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变异、变量和变量值。
答:当研究的是某市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时:总体为该市所有的工业企业;总体单位为该市的每一家工业企业;标志是指每一家工业企业的所有制形式、所属行业、工业产值、职工人数和利润等等;指标则是该市工业总产值、工人总人数、工资总额等;变异是每一家工业企业除了具有工业这一同质性之外的,在其它特征方面所具有的差异;变量即数量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前面提到的职工人数、利润、工人总人数、工资总额这些都为变量;而变量值是变量的具体体现,如某工业企业职工人数为307人,利润为1200亿元,全市工人总人数为10.25万人等。
Exoel和SPSS在生物统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摘要:介绍Excel和SPSS两种常用统计软件的特点,比较两者在生物统计教学中的应用,探讨软件在辅助生物统计教学新模式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生物统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生物统计;Excel;SPSS;高职院校生物统计是高等职业院校畜牧、兽医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在专业培养方案中属于能力素质平台课程。
它是将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和解释生物界的现象和数据资料规律的科学。
由于生物统计学涉及到大量的统计学原理、符号和公式,对于高职生而言,由于自身数学基础不够牢固,且本专业学生以文科生居多,大多缺乏主动学习能力,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大多有畏难情绪。
目前国内高校统计相关课程教学中辅助统计软件的种类较多,有Excel、SPSS、SAS、S-Plus、Stata、Matlab、Minitab、Origin等,但适合高职院校非统计专业可使用的软件较少。
本文主要结合教学实践,阐述Excel和SPSS在生物统计中的应用。
一、Excel在生物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下面以Windows7系统中广泛使用的Excel 2007为例进行其统计方面的功能介绍。
(一)数据信息的存储Excel具备数据的存储功能,因而在试验过程中得出的大量试验数据需要输入到Excel表格进行保存和整理。
(二)数据资料的整理计算通常数据资料需要先在Excel中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也可根据需要自行编制复杂的公式,借助多种函数快速得到计算结果,然后再将数据导入到其他统计软件进行进一步统计分析。
因此,可以说Excel软件是其他统计软件应用的基础。
在Excel的“公式”菜单项,选择“插入函数”命令,将看到各种函数。
在生物统计教学中一般优先选择统计函数,常用的函数有A VERAGE、STDEV、V AR、CORREL函数等。
例如,在试验资料整理章节,利用Excel软件开展数据资料整理,可用COUNTIF函数分组统计每组出现的次数,最后制作次数分布表。
Excel在统计学中的应用《统计学》实验指导书前言1.实验目的《统计学》是关于数据的科学,它是论述在社会经济范围内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与解释数据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的科学,这就决定了本课程的地位——经济与管理类各专业的必修核心课,是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能够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方法,为加强定量分析,更好地解决经济管理各专业实际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上机实验的设计上,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较系统的掌握EXCEL在统计的应用,但避免枯燥的操作介绍,而是有针对性的要求学生结合问卷调查的数据与有关案例数据,运用EXCEL完成数据整理、数据分析及其结果的指标解释。
上机按照分班分期集中的形式完成相应内容的教学任务,由实验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数据整理与数据分析。
⒉适用专业统计学实验适用的专业是经济与管理类各专业。
⒊先修课程概率与数理统计、统计学⒋⒌数量要求)本实验按自然班分组,每次实验指导教师指导一个实验小组,为此统计上机实验需设35个座位,实验台上配备Excel统计数据的实际案例,如教科书,教师搜集到的最新的经济管理类有关的统计数据、统计图、统计表并复印给每位学生,教授学生Excel统计功能的幻灯片及实际操作的随堂作业;××统计调查报告的范本等等。
要紧统计调查报告的制作流程图要悬挂在实验室墙壁上,便于学生参阅及按步骤有的放矢的完成调查报告,同时营造良好的实验环境。
⒍实验总体要求(1)通过统计学上机实验,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
在实验中,要将理论课所讲的内容与实际操作进行参照,弄清模拟实验资料中全部经济数据的统计处理。
(2)进行操作,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在实验中,为学生配备了有关的经济管理类数据分析内容,比如:近几年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分析预测内容,学生要按要求进行图表绘制并根据结果进行适当的定性分析,提高实际分析能力。
(3)通过实验,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常识,为进一步处理复杂经济现象形成的数据分析打下良好的基础。
《Excel在《生物统计学》教学中的使用》篇一一、引言《生物统计学》是生物学、医学、农学等众多学科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基础课程。
它主要研究如何利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生物科学中的数据。
在这样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如何有效地运用计算机软件辅助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Excel 作为一款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工具,在《生物统计学》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Excel在《生物统计学》教学中的使用。
二、Excel在《生物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1. 数据整理与录入在《生物统计学》课程中,学生经常需要处理大量的实验数据。
利用Excel的表格功能,可以方便地将这些数据录入并整理成表格形式。
同时,Excel的自动计算功能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计算数据的平均值、标准差等统计量,提高了数据处理效率。
2. 统计图表制作Excel具有强大的图表制作功能,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制作各种统计图表,如柱状图、折线图、散点图等。
这些图表可以直观地展示数据的分布和变化趋势,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3. 统计分析方法实现Excel内置了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如t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
学生可以利用这些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比较,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
同时,Excel还提供了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功能,可以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数据,提高分析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4. 实验设计与优化在《生物统计学》课程中,实验设计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学生可以利用Excel进行实验设计,包括确定实验样本量、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等。
此外,学生还可以利用Excel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和优化,从而提高实验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Excel在《生物统计学》教学中的优势1. 提高教学效率:Excel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功能,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完成数据整理、分析和图表制作等任务,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 增强学生实践能力:通过使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Excel在《生物统计学》教学中的使用Excel在《生物统计学》教学中的使用概述:《生物统计学》是生物学领域中一门重要的统计学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基本的统计理论和方法,以及如何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生物学领域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Excel作为一种强大的电子表格软件,可以为学生提供可视化的数据分析和统计计算平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思维。
本文将探讨Excel在《生物统计学》教学中的使用。
Excel的优势:作为一种常用的电子表格软件,Excel有许多优势使其在生物统计学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首先,Excel简单易用,学生可以迅速上手。
其次,Excel提供了丰富的统计计算函数,如平均值、标准差、相关系数等,可以方便地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计算。
此外,Excel的图表功能非常强大,可以绘制各种类型的图表,如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有助于学生直观地展示数据和结果。
最后,Excel的数据表格可以随时修改和更新,方便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整理和记录。
Excel在教学中的应用:1. 数据输入与整理:在教学中,学生通常需要进行实验或调查,并得到一系列数据。
Excel的数据表格功能可以帮助学生方便地输入数据并整理好格式。
学生可以使用Excel的筛选功能,快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数据并进行分类整理。
2. 描述统计分析:在生物统计学中,学生需要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并计算出各种统计量。
例如,计算平均值、标准差、中位数等。
通过Excel提供的函数,学生可以轻松地进行这些计算,并将结果输出到表格中。
此外,学生还可以使用Excel的格式化功能,将统计结果以更直观的方式显示出来。
3. 绘制图表:Excel的图表功能是学生在生物统计学中经常使用的工具。
学生可以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将数据转化为直观的图形展示出来。
例如,学生可以使用柱状图比较不同实验组之间的平均值,使用折线图展示变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等。
通过图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据的规律,从而更好地分析和解释结果。
实验二应用Excel计算描述统计指标利用Excel可以计算描述数据分布特征的各种综合指标。
一、相对指标的计算现以下表的数据资料为例,利用Excel对分配数列进行相对指标的计算(要求:计算全部可能计算的相对指标,并指出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种相对指标)利用Excel计算各种相对指标,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编制计算工作表。
根据资料可以计算的相对指标有各产业比重指标、比例指标、人均产值强度指标、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指标等。
计算工作表样式如图表所示。
第二步,计算第一产业产值占全部产值的比重。
在B7单元格中输入计算结构相对指标的公式“=B4/B3”,确认后,向右填充到C7单元格。
第三步,计算第二产业产值占全部产值的比重。
在B8单元格中输入计算结构相对指标的公式“=B5/B3”,确认后,向右填充到C8单元格。
第四步,计算第三产业产值占全部产值的比重。
在B9单元格中输入计算结构相对指标的公式“=B6/B3”,确认后,向右填充到C9单元格。
第五步,计算第一产业产值与第二产业产值之比。
在B10单元格中输入计算比例相对指标的公式“=B4/B5”,确认后,向右填充到C10单元格。
第六步,计算第一产业产值与第三产业产值之比。
在B11单元格中输入计算比例相对指标的公式“=B4/B6”,确认后,向右填充到C11单元格。
第七步,计算人均生产总值。
在B12单元格中输入计算强度相对指标的公式“=B3/B2”确认后,向右填充到C12单元格。
第八步,计算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
在C13单元格中输入计算动态相对指标的公式“=(C3-B3)/B3”.第九步,调整表格数据小数位数及边框线。
计算结果如下二、平均指标的计算现以下表的数据资料为例,说明如何利用Excel进行绝对娄分配数列算术平均数的计算(要求:分别用职工人数和职工人数比重作权数,计算职工的月平均工资)。
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编制计算工作表。
在初如数据表格的右面,增加四更,分别为“组中值”、“工资总额”、“职工比重”和“变量与比重之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