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检室血液检验室间质量评价回报结果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66.40 KB
- 文档页数:2
全血细胞计数室间质评小结
本次全血细胞计数室间质评已完成,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参评实验室:共有[X]家实验室参加了本次质评。
2. 标本情况:本次质评共发放[X]份标本,包括正常标本和异常标本。
3. 结果分析:对各实验室的检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
- 总体合格率:[X]%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在可接受范围内,表明大多数实验室在全血细胞计数项目上具有较好的检测能力。
- 分项指标分析: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等分项指标的合格率分别为[各项合格率]%。
4. 问题分析:部分实验室在检测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
- 仪器校准:部分实验室未按要求进行仪器校准或校准不及时,可能导致结果偏差。
- 操作规范:一些实验室在操作过程中未能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影响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5. 改进措施:针对上述问题,建议各实验室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 加强仪器校准和维护,确保仪器性能稳定。
- 强化人员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规范意识。
- 定期进行室内质控,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通过本次室间质评,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希望各实验室能够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全血细胞计数项目的检测水平。
卫生部临检中心的室间质评是每个血液中心或中心血站必须参加的一项活动,因为参加的实验室之多和样本浓度的多样性而受到全国用户的好评。
2017年共计437家实验室参与该室间质评活动,卫生部临检中心对所有室间质评样本均给出了详细的结果,便于我们对比分析,找出问题并及时解决。
本实验室多年来一直积极参与卫生部临检中心的室间质评样本的评价活动,酶免参加的项目包括:HBsAg 、抗-HCV 、抗-HIV 、抗-TP 。
通过参加室间质评活动,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实验室的血液检测方法的性能及血筛试剂的客观评价[1]。
本文就2017年参加卫生部临检中心酶免四项的室间质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实验室检测系统的性能。
1资料与方法1.1室间质评项目检测项目包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梅毒抗体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4项传染病免疫学指标。
1.2标本来源2017年我实验室共收到三次卫生部临检中心发放的质控样品,均按要求进行保存,实验室完全融化平衡至室温,若有絮状物离心后混匀取上清液进行加样。
卫生部临检中心2017年全年共计发放三次室间质评样本,每次5个样本,共计15个样本。
标本序号分别为1751~1755、1761~1765、1771~1775。
1.3试剂、仪器与质控品乙肝表面抗体检测试剂盒(WT 、LZ),丙肝抗体检测试剂盒(WT 、KH),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WT),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原/抗体检测试剂盒(BIO-RAD),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WT 、LZ)。
Microlab STAR 全自动样本处理系统(瑞士哈美顿),Microlab FAME 全自动酶免分析仪(瑞士哈美顿),Sunrise 酶标仪(瑞士帝肯),质控品为北京康彻思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酶免四项混合质控品。
实验中涉及到的五种厂家的试剂均由汉语拼音缩写字母标示。
1.4评价方法验证试验(PT):合格项目数/总项目数×100%=PT 得分,PT 得分≥80%为合格,PT 得分<80%为不合格。
临检室血液检验室间质量评价回报结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临检室血液检验室间质量评价回报结果,旨在提高检验水平。
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的的共300个项目间质量血球分析仪、血液分析仪进行分析,并分析WBC、RBC、HB、HCT、PLT等指标检测结果。
结果2015年、2016年、2017年检测合格率分别为83.75%、92.5%、98.75%,室间质量检测合格率逐年升高,血液指标检测总符合率为91.25%。
结论对室间质量进行评估,对临床检验结果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临检室;血液检验;室间质量血液常规检验是临床医学重要的检验方法之一,为临床疾病的诊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随着我国医学水平的提高,血液常规检查在不断的完善和成熟,目前,该检查方法已经成为卫生医疗机构应用频率最高的检查项目之一,其检验结果是临床治疗的重要辅助工具,对提高患者的临床具有重要的意义。
由于检验人员的操作规范性、专业能力等因素对血液检验结果具有直接影响,导致其检查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存在极大的差异。
为掌握临床检验结果的水平,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本次研究对临检室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的的共300个项目间质量评价回报结果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选取省临床实验中心向各家医院发放的血液检验室间质量评价标本共2批次,每批次8支质控全血,3年共发放6批次,共48份样本,在每份样本中共检测5个项目,包括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以及血小板计数(PLT),共检测的项目功能240个,在要求时间内完成检测结果,并将检测结果予以上报。
1.2仪器与方法1.2仪器与方法应用由System XT-20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对检测项目进行一一检测,首先,先利用仪器将质控全血样本进行稀释,然后采取细胞计数小孔测量悬浮稀释液上的红细胞、血小板等;然后,将血液检测样本注入溶血试剂,当血液中的红细胞溶解后,使释放的血红蛋白。
血液临检室室间质量评价研究血液临检室是放置待检验血液样本的地方,血液临检室通常担任医院内的血常规等血液检验项目工作,在血液临检室中引进时间质量评价体系,有助于检验待检血液样本的各项数值是否合格,有效地体现血液临检室中的血液样本室间检验能力,从而帮助患者分析病情趋势,对于改善医院的医疗诊断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室间质量评估又称室间能力验证,是提高室间工作质量的重要工具,是评价实验室检验质量的重要方法。
在临床检验室的检验质量中,室间质量评估不仅可以用于实验室的定量分析,也可以用于实验室的定性分析。
使用室间质量评估不仅是对结果进行调查,而且是对实验室检验过程中存在的误差进行监测,将误差控制在最低限度,保证实验室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室间质量评估的主要功能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一是评价实验室是否有能力执行其所从事的检测工作。
由组织室间质量评估的权威机构进行评估;其次,作为实验室的外部措施,补充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程序;三是对权威机构实验室现场检查的补充;最后,增加患者和临床医生对实验室能力的信任,对于实验室的生存和发展非常重要。
血液临检室室间质量评价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首先,是仪器质量评价。
血液临检室室内的仪器质量是决定血液研究质量的主要因素,仪器如果本身存在使用过多或者零件老化等问题,会影响验血结果,导致验血结果的不确定性,从而导致误诊、错诊等现象的出现,不仅无法改善患者的病情,还有可能导致患者对于血液临检室的工作持怀疑态度;其次,是血液临检室的试剂质量评价。
用于血液临检的试剂在存放、运输以及保存等方面,一旦出现问题,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于血液检验的结果及质量产生影响,进而对于患者的血压检查结果造成影响;最后,是血液临检室工作人员工作能力的评价。
血液临检室工作人员如果出现操作能力低、责任心不强等问题会导致血液临床实验室的血液检测结果不准确。
针对存在的问题,实验室医务人员要继续加强实验室间质控工作,持之以恒的对于室间质量评价进行研究,积累积累工作经验,不断提高血液临检室的血液检验质量水平。
实验室血液分析中的室间质评项目的质评结果-医学技术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质量是检验科的生命,没有高质量的检验结果,就不能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临床实验室的质量控制目标就是检测结果的及时、准确、可靠,为临床医师正确诊断和治疗疾病提供检验数据。
血液分析是临床检验中最常用的实验室检测项目,包括血细胞计数和形态学分析,影响因素众多。
目前,大部分临床实验室都有质量持续改进措施,但是在质量持续改进实施过程中缺乏一个有效的评价工具,特别是血常规检验在目前无法溯源的情况下更是缺乏可靠的评价标准,只有严格控制每一步才会尽可能地让检测结果与疾病病程高度相关[1-2].现将该实验室血液分析中的室间质评项目(全血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计数、细胞形态学)的质评结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全血细胞计数和网织红细胞计数室间质评,外周血及骨髓涂片的彩图,并附以细胞的染色方法及相关结果选项的代码。
1.2仪器与试剂日本Sysmex XT2000i/XE-2100全自动五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使用配套校准品。
每年对该科室所有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校准2次,性能评价1次,每日至少完成1次室内质控,保证仪器的精密度。
所有试剂均为原装配套。
1.3质评物由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和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提供。
1.4方法1.4.1收到质控全血后按要求恢复室温、混匀,与临床样品同样的检测方式对每个批号质评物进行测定,检测结果按要求及时上报,由卫生部或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统计、计算成绩。
全血细胞计数项目,临床检验中心每次测评物分为5个批号,每年2次,其中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每个批号分别做8个项目,即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每个批号分别做4个项目(WBC、RBC、Hgb、PLT)。
临床生化检验室间质评结果分析李平权(西安市第一医院,陕西西安710002)[摘 要]目的:通过对2001年至2005年参加卫生部临床生化检验室间质评结果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生化检验质量。
方法:将2001年至2005年10次临床生化室间质评结果进行统计,采用单项平均变异指数(V IS )表示。
结果:按我国卫生部临检中心统一评价标准,结果为优秀。
结论:我们应坚持室内质控,积极参加各级临检中心组办的室间质评工作,努力学习理解检验科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概念,促进体系建立,提高检验质量。
[关键词]临床生化;室间质评;分析[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5098(2007)1522035201 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质控),作为提高检验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随着质量保证体系理论和实践的成熟,已发展成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我国医院分级管理工作中,二级以上医院实验室的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成绩,已成为等级评审的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
目前,国内大中型医院实验室,在质量控制方面已经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质评活动开展得愈来愈深入,跨出国界,形成了国际性交流。
检验质量的提高有力地推动了临床医学的发展。
为了完善和加强全面质量管理,不断提高我科临床生化检验质量,对本实验室2001年至2005年参加卫生部组织的临床化学室间质量评价回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质控物 由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统一发给的冻干质控血清。
1.2 仪器 日本OLY M PUS —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上海迅达电解质分仪。
1.3 评价方式和标准 原则上采用郎道定值血清定值作为靶值,采用卫生部临检中心统一的选定变异系数CCV 和生化质评V I 计算公式。
一律直接以V IS 为表达方式。
V IS ≤80为优秀,80<V IS ≤150为合格,V I S >150为不合[1]。
2020年检验科室间质评分析报告2020年检验科参加室间质量评价活动,现将评价工作总结如下:一基本信息二、成绩汇总1、临床化学:参评设备是日立7600。
共报告钾、钠、氯、钙、葡萄糖、尿素、肌酐、总蛋白、白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尿酸、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α羟丁酸脱氢酶、γ谷氨酰基转移酶、淀粉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铁、镁、锌、胆碱酯酶27个项目,活动次数2次,均合格。
2、临床血液学:参评设备是深圳迈瑞BC-6800。
报告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血小板、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共8个项目,活动次数2次,均合格。
3、尿液化学:参评设备是UA-5800尿液干化学分析仪。
报告亚硝酸盐、白细胞、尿蛋白、尿胆素原、尿酮体、尿糖、尿胆红素、比重、PH共9个项目,活动次数2次,其余均合格。
4、输血相容性检测:报告血液正定型、反定型、抗体筛查、交叉配血5个检测项目,活动次数1次,均合格。
5、糖化蛋白检测:参评设备是血红蛋白测试系统D-10,活动次数1次,合格。
6、凝血试验:参评设备是全自动血凝分析仪CS-2000i。
报告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3个项目,活动次数2次,均合格。
8、临床免疫学:参评设备是Cobas8000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
共报告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原、乙肝e抗体、乙肝核心抗体、丙型肝炎抗体、HIV抗体、梅毒抗体8个项目,活动次数2次,均合格。
三总结分析2020年度室间质评活动中无不合格项目。
在检验科王海荣主任的督促下,在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中,2020年我科室间质评全部通过,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共同努力,争取越做越好。
2020年12月26日2019年检验科室间质评分析报告2019年检验科参加室间质量评价活动,现将评价工作总结如下:一基本信息二、成绩汇总4、临床化学:参评设备是日立7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