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六单元 第2讲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城市空间结构配套试题(含解析)鲁教版(1)
- 格式:doc
- 大小:1.10 MB
- 文档页数:7
第2讲人口的空间变化考纲考点考题考情命题规律2018·全国Ⅰ卷,4~52018·某某卷,102017·某某卷,1~2多以图文材料为背景,考查一个或多个地区人口迁移的特点或差异。
2018·某某卷,10~112017·某某卷,142017·某某卷,12(1)2016·全国Ⅲ卷,4以文字或统计图表资料为背景,以我国历史上的重大移民事件及当前我国的民工潮、春运潮和中东、北非地区的难民潮等典型事件为切入点,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影响。
一、人口的迁移(1)居住地变更——前提条件。
(2)空间移动——一般以跨越行政区界线为标准。
(3)时间限定——长期或永久性(至少为一年以上)。
(1)19世纪以前欧洲美洲、大洋洲(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1)古代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的脆弱、频繁的战争以及自然灾害等。
(2)中华人民某某国成立后的人口迁移①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受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制约,人口迁移主要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人口迁移规模小,频率低。
②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受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人口迁移的流量增大,流向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及人口迁移的影响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自然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因素的综合反映。
如下图所示:(1)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地区迁出地迁入地影响缓解当地人地矛盾;合理利用剩余劳动力;提高经济收入;保护生态环境对自然和生态环境产生深刻影响(2)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的影响①建立起一批以移民为主体的国家。
②促进了经济发展。
③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考点一人口的迁移与流动(2018·全国Ⅰ卷,4~5)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
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下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
【第二节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之小船创作1.城市区位:城市所占据的场所,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密切相关。
2.城市区位因素(1)自然地理因素①地形a.平原城市多,地势平坦广阔,便于建筑和交通联系。
b.山区和高原地区因山区地形崎岖,城市基本建设困难,交通不便,城市发展受到制约,因此城市一般沿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但热带地区低处由于湿热或炎热干燥,城市多分布于高原地区。
②河流河流对城市主要起到供水和运输功能。
就运输看,河流对城市区位表现为河运的起点或终点(甲)、过河点(乙)、干支流交汇处(丙)和入海口(丁)。
③气候:城市大多分布在气候适宜、降水适度的地区。
④自然资源:丰富的矿产资源促使矿业城市的兴起。
(2)社会经济因素①交通:交通便利城市多。
②政治中心形成城市:首都(雅典、罗马、北京);省会(安徽合肥)。
③军事中心形成城市:嘉峪关。
④宗教中心形成城市:沙特阿拉伯麦加、麦地那、梵蒂冈城、拉萨。
⑤科技教育——日本筑波、英国牛津。
⑥旅游——承德、峨眉山市、黄山市、桂林、张家界、井冈山。
3.城市区位因素的变化(1)军事、宗教等因素的影响减弱。
(2)科技、旅游等已成为重要因素。
(3)经济、政治、交通等因素始终产生着巨大影响。
考法1 以清明上河图为切入点考查城市区位因素(2015·江苏高考)下图为《清明上河图》(局部),反映了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繁华的城市风貌。
读图,回答1~2题。
1.东京城形成的最有利条件是( )A.文化底蕴深厚B.商业繁荣发达C.人口高度集聚D.水陆交通便利2.东京的城市功能主要以( )A.行政功能为主B.军事功能为主C.文化功能为主D.经济功能为主1.D 2.A [第1题,本题考查城市区位因素。
据图分析,当时东京城位于水陆交通枢纽,人口高度集聚,商业繁荣发达,最有利条件选择D项。
第2题,考查城市功能。
东京当时为北宋都城,以行政功能为主,A项正确。
]考法2 以区域图为切入点考查城市区位因素分析下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
第六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第一讲⎪⎪⎪城市的空间结构1.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2.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感性认知——试一试] [理性归纳——记一记] (一)城市的空间结构读城市功能区类型及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一般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2)城市空间结构。
①概念:也称地域结构,指构成城市的各要素在空间上的位置及其组合状况。
②特点:各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的界线,各种功能区以某种功能为主,可能兼有其他功能。
(3)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类型 分布A 商业区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 B 住宅区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C 工业区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1.城市功能分区≠城市用地 城市功能分区和城市用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比如商业用地不等同于商业区,商业用地是指商业活动占用的土地,而商业区中除了商业活动外,还有其他活动,即用地类型除了商业用地外,还有住宅用地、交通用地等。
2.并非所有城市的中心地区都是商业区或中心商务区商业区往往分布在城市中心地区,但并非所有城市的中心地区都是商业区,如北京的市中心是行政区。
3.高级住宅区不是布局在地租最高的城市中心区域高级住宅区房价较高,但是高级住宅区并不是布局在地租最高的城市中心区域,而是布局在环境优美、交通便捷的城市外围,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二)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读城市各类用地付租能力与市中心距离的关系图。
回答问题。
(1)图中各功能区:OA为商业区、AB为住宅区、BC为工业区。
(2)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①历史原因:城市形成初期,一些早期的功能分区延续下来,往往自然地发展成现代城市的某种功能区。
②经济原因:土地作为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影响因素,主要是通过所处的经济区位来决定的。
主要包括与市中心的距离和交通通达度。
③社会原因:由于各种社会集团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居住区和活动区。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城市空间结构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1·福建文综,5~6)某城市岛国大力建设公共住房(即由政府控制的低成本住房),解决了80%以上国民的居住问题。
下图示意2008年该国公共住房的空间分布。
读图完成1~2题。
1.该国公共住房()。
A.呈现出明显的等级分布
B.相对集中分布在城市中部
C.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向外呈环状分布
D.沿快捷、高效的公共交通线分布
2.该国公共住房布局主要考虑城市的()。
A.功能分区、基础设施B.人口分布、产业结构
C.土地价格、休闲娱乐D.环境质量、历史文化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中心城区位于中南部,公共住房并不是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呈环状分布,也未体现出明显的等级分布。
公共住房都由巴士线、快速交通线连接,故选D项。
第2题,该国公共住房主要沿快捷、高效的公共交通线分布,更加便捷地联系各个工业区,更加方便了居民工作,所以该国公共住房的布局主要考虑城市的功能分区与基础设施。
答案 1.D 2.A
(2011·江苏地理,17~18)下图为“某城市地价等级分布图”。
读图完成3~4题。
3.与图中M—N一线地价等级变化相符的是()。
4.图中P区域地价低于周边地区是因为()。
A.土地形状不规整B.交通不便
C.远离市中心D.受铁路影响
解析第3题,分析该城市地价等级分布图可看出,从M到N,地价先是上升,然后下降,再升到最高,然后再下降,因此C图符合。
第4题,读图可知,P处有铁路线经过,噪声较大,环境差,所以地价较低。
答案 3.C 4.D
(2014·青岛模拟)安徽省将在统筹协调好省会经济圈、皖江城市带、沿淮城市群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构筑以合肥为中心的“1+10”江淮城市群。
读江淮城市群城市分布示意图,回答5~7题。
5.下列因素中,与“1+10”江淮城市群发展关系密切的有()。
①地处南北交通要冲,交通便利②地势平坦开阔③气候温和湿润,海洋性特征显著
④工业基础雄厚,发展历史悠久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①④
6.下列关于该城市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服务范围由大到小排序:合肥、安庆、无为
B.服务职能由多到少排序:合肥、滁州、长丰
C.小学数量由多到少排序:六安、安庆、庐江
D.小汽车专卖店布局先后排序:合肥、马鞍山、庐江
7.合肥发展成为国家科技创新型城市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环境优美B.市场广阔
C.劳动力丰富价廉D.科技力量雄厚
解析江淮城市群地处江淮地区,地势平坦开阔,拥有长江、京沪铁路等便利的水陆交通线;远离海洋,气候的大陆性强;地处我国中部,工业发展的基础较差。
六安与安庆城市等级相同,小学数量也大致相同。
科技创新型城市依托的是雄厚的科技实力。
答案 5.A 6.C7.D
读我国某城市等地租线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完成8~10题。
8.沿图中四条线,交通通达度最好的是()。
A.OA B.OB
C.OC D.OD
9.O处最可能是()。
A.工业区B.商业区
C.住宅区D.文化区
10.图中甲、乙、丙、丁四处地理事物,分布比较合理的是()。
A.甲B.乙
C.丙D.丁
解析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沿OA线等地租线向外凸出最明显,表明OA线附近地租比两侧高,由此可以判断沿OA线的交通最便利。
第9题,O处位于市中心,地租最高,商业对交通和人流量的要求最高,在该区域其付租能力也最高,因而可以判断O处最可能是商业区。
第10题,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弯曲方向可以判断河流的流向是自东北向西南,甲为印刷厂,污染水源,不应在河流上游;乙为自来水厂,应位于河流上游;
丙为铁路,一般不经过市中心,以免加重市中心的交通拥堵问题。
答案8.A9.B10.D
11.下图是长江三角洲地区部分城市分布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两个相邻城镇的服务范围是不可能有重叠的②城镇的级别越高,城镇之间的距离就
越大,城镇的数量就越少③城镇级别高低取决于其人口的多少和专项职能的性质④城镇的级别越高,城镇的服务范围就越大,服务的项目就越多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解析城镇的级别越高,城镇之间的距离就越大,城镇的数量就越少,城镇的服务范围就越大,服务的项目就越多。
答案 D
二、综合题(共46分)
12.某城市内部的地域结构为多核心结构。
下图是该城市的建筑与道路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2分)
(1)A、B中属于中心商务区的是____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
A与B服务范围
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
(2)C、D、E中属于低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_,其在城市中的一般分布规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
(3)汽车销售店布局在G处的理由是________,高新技术产业园布局在F处的主要依据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
(4)说明影响该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主要原因。
(4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各种功能分区的分布规律和原因及读图能力。
第(1)题,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位于市中心交通最便利的地方。
中心商务区的服务范围大,包括整个城市及其周边地区。
第(2)题,低级住宅区往往分布在内城,常与工业区相联系;高级住宅区多位于城市的外缘,常与文化区、服务区相联系。
第(3)题,汽车销售店因占地面积广,常位于城市外缘,且交通便利的地方,高新技术产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关系密切,而且环境优美。
第(4)题,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有历史、经济、社会(收入、知名度、种族)、行政等因素。
答案(1)A A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A服务范围覆盖(包含)B服务范围
(2)C分布在内城(靠近商业区);靠近工业区
(3)占地广,需位于城市外缘靠近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环境条件好
(4)经济原因(或地租水平);收入水平差异;历史原因。
13.山东半岛城市群已初具规模,最近,济南都市圈的建设也提上了日程。
这两大城市圈的建设,必将大大提升山东省的地位。
读“济南都市圈和山东半岛城市群图”,回答下列问题。
(24分)
(1)济南都市圈规划中的城市级别包括______个层次。
山东半岛城市群中服务范围最大的
城市可能是______。
(6分)
(2)济南是山东省的中心城市,这与它的地理区位是分不开的,经过济南的铁路有南北向
的________和东西向的________。
(6分)
(3)“大城市在区域内的作用大,应加快滨州、德州等中小城市的建设步伐,使之成为
像济南一样的大城市或特大城市。
”这一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12分)
解析由图可知,济南都市圈所涉及的城市分两个层次;青岛是山东半岛城市群中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城市,其服务范围应是最大的。
各城市都有一定的服务范围,一定区域内的服务人口是有限的,各城市都盲目扩大城市规模,会导致各自的服务人口减少,反而不利于城市的发展。
答案(1)2青岛(2)京沪铁路胶济铁路
(3)不正确。
每个城市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服务范围,一定的地域内也有与之相适应的规模,
盲目扩大城市规模,会导致各自的服务人口减少,反而不利于城市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