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基础讲课
- 格式:pptx
- 大小:77.68 KB
- 文档页数:10
中医护理学操作讲课稿范文中医护理学操作讲课稿第一部分:中医护理学概述一、中医护理学的定义及发展历程1. 中医护理学是指运用中医理论与技术,对病人进行护理的学科。
2. 中医护理学的发展历程:由中医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和传承发展而来。
二、中医护理学的基本原理1. 阴阳学说:阴阳是中医理论中的基本范畴,指事物相对而言的两个方面。
2. 五行学说:中医理论将万物分类为五行,即木、火、土、金、水。
3. 脏腑学说:中医将人体视为一个有机整体,由五脏六腑组成。
第二部分:中医护理学的操作技术一、中医常用护理技术1. 推拿按摩:利用手法在人体穴位、经络和组织上施加力量,调节气血运行,达到舒筋通络的效果。
2. 刮痧疗法:用硬物在患者皮肤上进行刮擦,促进气血运行,改善病情。
3. 灸疗法:运用艾绒或其他熏灼物燃烧产生的热量,刺激经络及相关穴位,疏通经络,调理脏腑功能。
4. 中药熏蒸:将中药煮熟后放入袋内,让患者吸入药气,起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作用。
二、中医穴位与按压技术1. 经络与穴位:解释了经络的概念,介绍了主要经络的走行和常用穴位。
2. 穴位按压:通过对穴位的按压刺激,调整气血运行,达到治疗作用。
第三部分:中医护理学的应用领域一、中医护理在常见病护理中的应用1. 感冒、发热的护理:推拿按摩、灸疗法、中药熏蒸等。
2. 头痛、头晕、失眠的护理:穴位按压、刮痧疗法等。
3. 高血压、糖尿病的护理:按摩穴位、中药熏蒸等。
二、中医护理在慢性病护理中的应用1. 风湿性关节炎的护理:推拿按摩、灸疗法、中药熏蒸等。
2. 糖尿病的护理:按摩穴位、刮痧疗法等。
3. 心脏病的护理:穴位按压、中药熏蒸等。
第四部分:中医护理学的注意事项一、中医护理的禁忌症1. 怀孕期间和月经期禁用灸疗法。
2. 高血压患者禁止使用刮痧疗法。
3. 肝功能不全患者禁用中药熏蒸等。
二、操作中的安全注意事项1. 操作前要做好消毒措施。
2. 操作时要注意力度和时间的掌握。
3. 控制好操作的温度,避免烫伤。
中医护理学基础教程第一章:绪论1.1 中医护理学的定义与发展中医护理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中医护理理论、原则、技术及护理过程的规律,以促进和维护人体健康,预防疾病,康复护理的一门科学。
中医护理学起源于远古时期,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
在现代社会,中医护理学与西医护理学相互融合,共同推动护理事业的发展。
1.2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1.整体观:中医护理学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在护理过程中,要注重整体观察,调整阴阳平衡,促进人体康复。
2.辨证施护:中医护理学认为,不同疾病具有不同的病因、病机、证候。
护理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环境等因素,进行辨证施护,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3.预防为主:中医护理学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在护理过程中,要注重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
4.注重调养:中医护理学认为,调养精神、饮食、运动、睡眠等方面,对于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护理过程中要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惯,加强调养。
1.3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原则1.以人为本:中医护理学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需求,提供全面、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2.尊重生命:中医护理学强调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尊重患者的意愿和选择,维护患者的生命尊严。
3.平等关爱:中医护理学要求护理人员对待患者要平等、关爱、尊重,关注患者的人格和权益。
4.敬业奉献:中医护理学提倡护理人员具备敬业精神,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发挥护理专业价值。
第二章:中医基础理论2.1 中医学的基本概念1.阴阳:中医学认为,阴阳是宇宙万物运动变化的基本规律,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基础。
2.五行:中医学将五行(金、木、水、火、土)作为万物生成和发展的基本元素,五行相生相克,维持自然界和人体的平衡。
3.脏腑:中医学将人体内的脏腑分为五脏(心、肝、脾、肺、肾)和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