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压井法
- 格式:pptx
- 大小:513.74 KB
- 文档页数:75
四种常规压井方法四种常规压井方法1、边加重钻井液边循环压井法。
这种处置方法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防喷制住溢流,使井控装置承受的压力最小、承压时间最短,可以减少钻具粘卡等井下事故,因此是最安全的,但这种处置方法计算较复杂,需要进行许多的计算。
2、继续关井,先加重钻井液,再循环压井(等待加重法或工程师法)法。
该处置可以在一个循环周完成,所需时间最短,井口压力较小,也较安全,压井多采用这种方法,但是关井时间长,对循环不利,因此该方法效果的好坏关键取决于是否能迅速加重钻井液。
以不变的泵速循环注入加重钻井液;在加重钻井液到达钻头的过程中,调节节流阀使立压由初始循环值下降到终了循环值(加重钻井液低泵冲泵压),使套压值保持不变;当加重钻井液到达钻头后向环空上返过程中,立压值保持不变,套压值逐渐下降,当加重钻井液到达井口时,套压降为零,重建起地层——井眼压力平衡,压井结束。
3、先循环排出受侵污的钻井液,关井、加重钻井液,再循环压井(两步控制法或司钻法)法。
这种处置相对来说是安全的,技术上也比较容易掌握,但需要最长的时间和最大程度的应用井口装置。
钻井液在第一个循环周内未加重,因此立压不变(或初始与终了循环压力相等),同时第一循环周结束,关闭节流阀时,套压应该等于立压。
4、先循环排出受侵污的4、先循环排出受侵污的钻井液,然后边加重钻井液边循环压井法。
这种处置方法既复杂又需要时间更长。
附件1-13井压井施工单年月日设批人:工程师法压井步骤1、在关井套压小于最大允许关井套压值的情况下,继续关井,先加重泥浆,再循环压井(工程师法)。
组织一切力量迅速加重配浆是关键。
2、以进入目的层后最后一次低泵冲试验的泵冲及排量,循环注入加重泥浆;在加重泥浆到达钻头的过程中,调节节流阀使立压由初始循环值下降到终了循环值(加重泥浆低泵冲泵压),使套压值保持不变。
3、当加重泥浆到达钻头后向环空上返过程中,调节节流阀使立压值保持不变,此时套压值逐渐下降,当加重泥浆到达井口时,套压降为零,重建起地层——井眼压力平衡,压井结束。
四种常规压井方法四种常规压井方法1、边加重钻井液边循环压井法。
这种处置方法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防喷制住溢流,使井控装置承受的压力最小、承压时间最短,可以减少钻具粘卡等井下事故,因此是最安全的,但这种处置方法计算较复杂,需要进行许多的计算。
2、继续关井,先加重钻井液,再循环压井(等待加重法或工程师法)法。
该处置可以在一个循环周完成,所需时间最短,井口压力较小,也较安全,压井多采用这种方法,但是关井时间长,对循环不利,因此该方法效果的好坏关键取决于是否能迅速加重钻井液。
以不变的泵速循环注入加重钻井液;在加重钻井液到达钻头的过程中,调节节流阀使立压由初始循环值下降到终了循环值(加重钻井液低泵冲泵压),使套压值保持不变;当加重钻井液到达钻头后向环空上返过程中,立压值保持不变,套压值逐渐下降,当加重钻井液到达井口时,套压降为零,重建起地层——井眼压力平衡,压井结束。
3、先循环排出受侵污的钻井液,关井、加重钻井液,再循环压井(两步控制法或司钻法)法。
这种处置相对来说是安全的,技术上也比较容易掌握,但需要最长的时间和最大程度的应用井口装置。
钻井液在第一个循环周内未加重,因此立压不变(或初始与终了循环压力相等),同时第一循环周结束,关闭节流阀时,套压应该等于立压。
、先循环排出受侵污的4然后边加重先循环排出受侵污的钻井液,、4钻井液边循环压井法。
这种处置方法既复杂又需要时间更长。
.附件1-13井压井施工单年月日填井井M原浆钻垂深Mg/L/SMQ排漏失低泵压MPaMPa/ML/S 排梯GfC钻柱钻头套管ML/MMh深积系H斜压井环空钻头L/Mg/c密系垂深2B e关关溢流MPaMPaV立套PaP=+0.009=MPa 1地层压压井泥g/cm+/(0.0098)=密初始循=+=MPa CT立终了循*=MPa γcT立/2000= D=井筒容加重材W=)/)= 用=H/(60*)重浆到钻头时)=H/(60*)重浆从钻头) 井口时T=+)分(压井总时备注:加重材料比石灰2.4(″井筒容D井眼直径,重晶4.2″井筒容45L/M,″钻杆外容36L/13L/M,″钻杆内容9.2L/M:所需加量,一般所需加重量按井筒容积倍计算,/100= =2j设计人:审批人:工程师法压井步骤1、在关井套压小于最大允许关井套压值的情况下,继续关井,先加重泥浆,再循环压井(工程师法)。
第6节常规压井技术常规压井技术是指管柱在井底的常规压井法,简称井底常压法压井。
主要包括一次循环法、二次循环法和边循环边加重法等。
6.1 溢流控制原理若井内压力受到控制便不会形成溢流、井涌。
发生溢流迅速关井是井控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即便把井安全关住了,控制也是暂时的。
没有排除油气侵,井液密度不能平衡地层压力,不可能实现开井恢复生产。
6.1.1 井底常压法压井原理井底常压法压井是一种保持井底压力保持恒定并始终等于或略大于地层压力,而排出井内受油气侵修(压)井液的压井方法。
6.1.1.1 压井的概念压井是井下作业施工过程中最常见最基本的作业环节,往往是实施其他作业的前提。
压井是将一定量的符合性能要求的修(压)液泵入井内利用其液柱压力平衡地层压力的过程,或者说是利用专门的井控设备和技术向井内注入一定密度和性能的修(压)井液建立井内压力平衡的过程。
压井的成败会直接影响到后续施工作业。
正确地确定地层压力,正确地选用符合性能要求的修(压)井液,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动用有效的井控装备是压井作业的关键。
6.1.1.2 井底常压法原理井底常压法的基本原理是在实施压井过程中始终保持井底压力与地层压力的平衡,不使新的地层流体流入井内,同时又不使控制压力过高,危及地层与设备。
6.1.1.3 井底常压法的优点井底常压法计算简单,操作方便,容易在现场实现。
井底常压法的优点可以概括为:1.它是一个通用的方法,包括大多数作为特殊情况的现有方法。
2.能处理井涌时遇到的各种情况。
3.简单而易为油田井下作业人员使用。
4.包括了现用方法所忽略的一些情况。
5.适用于油田井下作业且为实践所证明。
井底常压法是排除油气侵的一种合乎逻辑的概念。
通过一步一步的程序,在压井过程中即使遇到偶然的复杂情况,也能使你正确地操作泵和控制节流压力。
6.1.2 “U”形管原理要正确实施井底常压法压井,就必须充分了解井底压力、油(立)管压力和套管压力之间的关系。
四种常规压井方法四种常规压井方法1、边加重钻井液边循环压井法。
这种处置方法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防喷制住溢流,使井控装置承受的压力最小、承压时间最短,可以减少钻具粘卡等井下事故,因此是最安全的,但这种处置方法计算较复杂,需要进行许多的计算。
2、继续关井,先加重钻井液,再循环压井(等待加重法或工程师法)法。
该处置可以在一个循环周完成,所需时间最短,井口压力较小,也较安全,压井多采用这种方法,但是关井时间长,对循环不利,因此该方法效果的好坏关键取决于是否能迅速加重钻井液。
以不变的泵速循环注入加重钻井液;在加重钻井液到达钻头的过程中,调节节流阀使立压由初始循环值下降到终了循环值(加重钻井液低泵冲泵压),使套压值保持不变;当加重钻井液到达钻头后向环空上返过程中,立压值保持不变,套压值逐渐下降,当加重钻井液到达井口时,套压降为零,重建起地层——井眼压力平衡,压井结束。
3、先循环排出受侵污的钻井液,关井、加重钻井液,再循环压井(两步控制法或司钻法)法。
这种处置相对来说是安全的,技术上也比较容易掌握,但需要最长的时间和最大程度的应用井口装置。
钻井液在第一个循环周内未加重,因此立压不变(或初始与终了循环压力相等),同时第一循环周结束,关闭节流阀时,套压应该等于立压。
4、先循环排出受侵污的4、先循环排出受侵污的钻井液,然后边加重钻井液边循环压井法。
这种处置方法既复杂又需要时间更长。
附件1-13井压井施工单年月日井填表井号井队深M人H0垂深原浆密钻进H1M度γMg/m3排量Q L/S低泵冲漏失压压井泵力压P Ci MPa梯度GfMPa/M排量Q k L/S 钻柱内钻头位套管鞋容置深度h M积系数L/M M斜深HV A压井附环空容钻头位加密度γg/cm3积置L/M系数V B垂深H2 e关井关井溢流量M3立压P d MPa套压Pa MPa△VP=P d+0.0098γH1e=MPa 地层压力压井泥浆γ1=γ+P d/(0.0098H1)+γe=g/cm3密度初始循环P Ti=P d+P Ci=MPa 立压终了循环P TF=γ1/γ*P ci=MPa 立压V j=H0D2/2000=井筒容积M3加重材料W=V1*γ0(γ1-γ)/(γ0-γ1)=吨用量T1=V A H/(60*Q K)重浆到钻头时间T2=V B H/(60*Q K)重浆从钻头到(分)井口时间T=T1+T2压井总时间(分)备注:γ0:加重材料比重(石灰石2.42,重晶石 4.2),D:井眼直径,″(81/2″井筒容积36L/M,91/2″井筒容积45L/M,5″钻杆外容积13L/M,5″钻杆内容积9.2L/M),V1:所需加重量,一般所需加重量按井筒容积的2倍计算,即V1=2V j=H0D2/1000。
四种常规压井方法四种常规压井方法1、边加重钻井液边循环压井法。
这种处置方法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防喷制住溢流,使井控装置承受的压力最小、承压时间最短,可以减少钻具粘卡等井下事故,因此是最安全的,但这种处置方法计算较复杂,需要进行许多的计算。
2、继续关井,先加重钻井液,再循环压井(等待加重法或工程师法)法。
该处置可以在一个循环周完成,所需时间最短,井口压力较小,也较安全,压井多采用这种方法,但是关井时间长,对循环不利,因此该方法效果的好坏关键取决于是否能迅速加重钻井液。
以不变的泵速循环注入加重钻井液;在加重钻井液到达钻头的过程中,调节节流阀使立压由初始循环值下降到终了循环值(加重钻井液低泵冲泵压),使套压值保持不变;当加重钻井液到达钻头后向环空上返过程中,立压值保持不变,套压值逐渐下降,当加重钻井液到达井口时,套压降为零,重建起地层——井眼压力平衡,压井结束。
3、先循环排出受侵污的钻井液,关井、加重钻井液,再循环压井(两步控制法或司钻法)法。
这种处置相对来说是安全的,技术上也比较容易掌握,但需要最长的时间和最大程度的应用井口装置。
钻井液在第一个循环周内未加重,因此立压不变(或初始与终了循环压力相等),同时第一循环周结束,关闭节流阀时,套压应该等于立压。
4、先循环排出受侵污的4、先循环排出受侵污的钻井液,然后边加重钻井液边循环压井法。
这种处置方法既复杂又需要时间更长附件1-13井压井施工单年月日设计人:审批人:工程师法压井步骤1、在关井套压小于最大允许关井套压值的情况下,继续关井,先加重泥浆,再循环压井(工程师法)。
组织一切力量迅速加重配浆是关键。
2、以进入目的层后最后一次低泵冲试验的泵冲及排量,循环注入加重泥浆;在加重泥浆到达钻头的过程中,调节节流阀使立压由初始循环值下降到终了循环值(加重泥浆低泵冲泵压),使套压值保持不变。
3、当加重泥浆到达钻头后向环空上返过程中,调节节流阀使立压值保持不变,此时套压值逐渐下降,当加重泥浆到达井口时,套压降为零,重建起地层——井眼压力平衡,压井结束。
四种常规压井方法
1. 泥浆替代法(Mud displacement method):
泥浆替代法基于泥浆的密度高于井底气体或油的密度这一原理。
在井底钻进时,通过控制好套管的启下位置、泵注浆液的速度和流量以及压力等参数,使得井底的气体或油被足够多的泥浆替代,达到安全控制井口压力的目的。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有效性比较高,广泛应用于常规情况下的井控作业。
2. 切换法(Shut-in method):
切换法是指在井工作过程中临时封闭井口,停止泵浆以及钻井液的进出,通过井口的阀门、碟簧等装置,封堵住各种流动路径,以达到控制井底压力的目的。
切换法的优点是响应迅速,控制精确,适用于突发性井底控制。
3. 水柱法(Water column method):
水柱法是指通过废液或清水在井中形成一定长度的水柱,利用水柱的静压力来控制井底的压力。
根据井底端与井底的液体高度差,可以通过控制水柱的高度来调整井底的压力。
水柱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成本较低,适用于井底控制的初期操作。
4. 气体替代法(Gas kick method):
气体替代法是指在井中注入一定量的气体,通过气体的体积和压力来控制井底的压力。
通过在井中注入气体,可以迅速增加井中气体的体积和压力,从而稀释井底的气体浓度或回压。
气体替代法的优点是操作灵活,响应迅速,适用于井中气体浓度较高的情况。
总之,以上四种常规压井方法在不同的情况下都有其独特的应用价值。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的井况和井底情况选择合适的压井方法,并
合理调整相关参数,以达到安全、高效的压井控制。
第6节常规压井技术常规压井技术是指管柱在井底的常规压井法,简称井底常压法压井。
主要包括一次循环法、二次循环法和边循环边加重法等。
6.1 溢流控制原理若井内压力受到控制便不会形成溢流、井涌。
发生溢流迅速关井是井控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即便把井安全关住了,控制也是暂时的。
没有排除油气侵,井液密度不能平衡地层压力,不可能实现开井恢复生产。
6.1.1 井底常压法压井原理井底常压法压井是一种保持井底压力保持恒定并始终等于或略大于地层压力,而排出井内受油气侵修(压)井液的压井方法。
6.1.1.1 压井的概念压井是井下作业施工过程中最常见最基本的作业环节,往往是实施其他作业的前提。
压井是将一定量的符合性能要求的修(压)液泵入井内利用其液柱压力平衡地层压力的过程,或者说是利用专门的井控设备和技术向井内注入一定密度和性能的修(压)井液建立井内压力平衡的过程。
压井的成败会直接影响到后续施工作业。
正确地确定地层压力,正确地选用符合性能要求的修(压)井液,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动用有效的井控装备是压井作业的关键。
6.1.1.2 井底常压法原理井底常压法的基本原理是在实施压井过程中始终保持井底压力与地层压力的平衡,不使新的地层流体流入井内,同时又不使控制压力过高,危及地层与设备。
6.1.1.3 井底常压法的优点井底常压法计算简单,操作方便,容易在现场实现。
井底常压法的优点可以概括为:1.它是一个通用的方法,包括大多数作为特殊情况的现有方法。
2.能处理井涌时遇到的各种情况。
3.简单而易为油田井下作业人员使用。
4.包括了现用方法所忽略的一些情况。
5.适用于油田井下作业且为实践所证明。
井底常压法是排除油气侵的一种合乎逻辑的概念。
通过一步一步的程序,在压井过程中即使遇到偶然的复杂情况,也能使你正确地操作泵和控制节流压力。
6.1.2 “U”形管原理要正确实施井底常压法压井,就必须充分了解井底压力、油(立)管压力和套管压力之间的关系。
常规压井方法1.1压井原理压井是以“U”型管原理为依据的,利用地面节流阀产生的阻力和井内钻井液柱压力合成的井底压力来平衡地层压力。
在压井过程中,始终保持井底压力略大于地层压力,并保持井底压力不变。
以不变的压井排量向井内打入加重钻井液,随着加重钻井液的增加,节流压力逐渐减小,待加重钻井液返出井口时,节流压力降为零,井眼和地层之间又重新建立了平衡。
1.1.1压井循环时的压力平衡关系P d+P c-P ld+P md=P p+P la=P a+P la+P ma5-1 P d—关井立管压力,MPa。
P c—正常(即开井状态)循环总立管压力,MPa;P ld—钻柱内和钻头水眼循环压耗,P md—钻柱内钻井液静液柱压力,MPa;P p—地层压力,MPa;P la—环空循环压耗,MPa;P a—关井套压,MPa;P ma—环空静液柱压力,MPa;与关井状态压力平衡关系相比,压井节流循环时作用于井底的压力只比环空流动阻力多P la。
通常P la不大,就是在大排量循环时也不会超过1.5MPa。
实际上,P la是使井底压力逐步增加的,压井时有利于平衡地层压力,可忽略不计。
则上式可简化为:P d+P c-P ld+P md=P p=P a+ P ma5-2 那么,压井循环时始终要保持井底压力不变,且略大于地层压力,就可以通过控制相应的循环立管总压力P T来实现。
而循环立管总压力又是通过调节节流阀的开启程度来控制。
可见压井循环时的立管总压力仍可用于判断井底压力。
P T=P d+P c 5-3 式中:P T—关井节流状态循环立管总压力,MPa。
1.1.2压井时应达到的要求(1)压井时要保持压井排量不变,P ld才不变,才能实现作用于井底的压力不变。
(2)压井时井底压力必须略大于地层压力,并保持井底压力不变,使地层流体在重建平衡的过程中,不能重新进入井内。
(3)压井过程中,严格按井控要求和措施施工,不能造成井喷事故。
(4)压井时,不能使井眼受压力过大,要保证不压漏地层,避免出现井下复杂情况和地下井喷。
常规压井方式油井修井施工中,需要使用高于地层压力系数对应密度的压井液来进行压井作业。
常规的压井方式有3种。
(1)循环压井(正循环、反循环):把配好的压井液泵入井内进行循环,有循环通道的优先采用循环压井。
(2)挤注压井:井口高压挤入压井液,把井内油、气、水压回地层,多用于砂堵、蜡堵或其它情况造成无法正常循环的井。
(3)灌注压井:对于地层能量低的井,液面不在井口,通过补液的方式灌注压井液,保持井内液柱压力略高于井底,保障作业过程中油井的稳定性。
定容性构造压井过程经常遇到注入的压井液越多,油井井涌越来越强的情况出现。
在将压井液的密度调高以后再压井,表现出的不是油井得到控制,反而是井涌越压越强。
这正是由于油田碳酸盐岩油藏定容性构造的特点所致。
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储渗空间主要是大型洞穴、溶蚀孔洞和各种裂隙。
定容性构造是在奥陶系碳酸盐岩地层中,溶洞及裂缝发育具有一定的定容性,具体表现为溶洞或裂缝与周边连通性差,但内部的连通性好,地层压力下降快,地层能量供给不足,井漏、井涌频繁,使用常规压井方式压井无法奏效。
1)在对定容体油藏井进行施工时要保证施工衔接,配合液面监测小液量补液,尽量控制工期在微漏阶段。
2)对于施工中激发定容特征的情况,结合油藏认识安排相应的对策,针对泄压难以短期泄完的情况,加大压井液密度及黏度,降低气体滑脱速度,储备足量的压井液一次性压井,能达到较好的压井效果。
压井液密度的确定应以钻井资料显示最高地层压力系数或实测地层压力为基准,再加一个附加值。
附加值可选用下列两种方法之一确定:1.油水井为0.05-0.1g/cm3;气井为0.07-0.15 g/cm32.油水井为1.5-3.5MPa;气井为3.0-5.0 MPa具体选择附加值时应考虑:地层孔隙压力大小、油气水层的埋藏深度、钻井时的压井液密度、井控装置等。
注:压井液密度公式使用中应考虑的问题1)静压或原始地层压力值来源的可靠性及其偏差2)油气井能量的大小,产能大则多取,产能小则少取3)生产状况,油气比高的井多取,低的井少取;注水开发见效的井多取,反之少取;4)修井施工内容、难易程度与时间长短,作业难度大、时间长的井多取,反之少取;5)大套管多取,小套管少取;6)井深,井深多取,井浅少取;7)密度在1.5g/cm3以下时,附加压力不超过0.5 MPa;密度在1.5g/cm3以上时,附加压力不超过1.5 MPa。
常规压井方法常规压井是钻井作业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是指在钻井过程中,当遇到油、气层高压油气井或者遇到地层突然喷出大量油、气时,为了控制井内压力,保障井口安全,需要采取的一种措施。
常规压井方法主要包括气体压井、液体压井和泥浆压井等几种方式。
首先,气体压井是指在钻井井筒中注入气体,通过气体的重量和密度来平衡地层压力,从而控制井内压力。
这种方法适用于井深较浅、地层良好、无严重漏失的情况下。
气体压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但也存在着气体易泄漏、难以控制井底情况等缺点。
其次,液体压井是指在钻井井筒中注入液体,通过液柱的高度和密度来平衡地层压力,从而控制井内压力。
这种方法适用于井深较深、地层较差、有严重漏失的情况下。
液体压井的优点是能够有效控制井底情况、适用范围广泛,但也存在着液体密度难以控制、液柱泄漏等问题。
最后,泥浆压井是指在钻井井筒中注入泥浆,通过泥浆的黏度和密度来平衡地层压力,从而控制井内压力。
这种方法适用于井深较深、地层较差、有严重漏失的情况下。
泥浆压井的优点是能够有效控制井底情况、能够清洗井孔、密度易于调整,但也存在着泥浆泄漏、泥浆性能不稳定等问题。
在实际操作中,选择合适的压井方法需要根据井口情况、地层特征、井深等因素综合考虑,不能一概而论。
同时,在进行压井作业时,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作业安全。
另外,压井作业中需要密切关注井底情况,及时调整压井参数,以确保作业顺利进行。
总的来说,常规压井是钻井作业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它能够有效控制井口压力,保障作业安全。
不同的压井方法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操作。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能够对压井作业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常规压井方法常规方法包括关井立管压力为零的压井和关井立管压力不为零的压井。
关井立管压力为零的压井,是钻井液的静液压力可以平衡地层压力,发生溢流是因为抽汲、井壁扩散气、钻屑气等进人井内的气体膨胀所致,其处理方法如下:关井立管压力为零①当关井套压也为零时,保持钻进时的排量和泵压,敞开井口循环就可恢复井的压力控制。
②当关井套压不为零时,通过节流阀节流循环,在循环过程中,控制循环立压不变,当观察到套压为零时,停止循环。
上述两种情况经循环排除溢流后,应再用短程起下钻检验,判断是否需要调整钻井液密度,然后恢复正常作业。
关井立管压力和套管压力都不为零时常规压井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司钻法压井(二次循环法)司钻法是发生溢流关井求压后,第一循环周用原密度钻井液循环,排除环空中已被地层流体污染的钻井液,第二循环周再将压井液泵人井内,用两个循环周完成压井,压井过程中保持井底压力不变。
1 )司钻法压井步骤①录取关井资料,计算压井所需数据,填写压井施工单,绘出压力控制进度表,作为压井施工的依据。
②第一步用原钻井液循环排除溢流。
a .缓慢开泵,逐渐打开节流阀,调节节流阀使套压等于关井套压并维持不变,直到排量达到选定的压井排量。
b .保持压井排量不变,调节节流阀使立管压力等于初始循环压力几,,在整个循环周保持不变。
调节节流阀时,注意压力传递的迟滞现象。
液柱压力传递速度大约为 300 m/s , 3000m 深的井,需 20s 左右才能把节流变化的压力传递到立管压力表上。
c .排除溢流,停泵关井,则关井立压等于关井套压。
在排除溢流的过程中,应配制加重钻井液,准备压井。
③第二步泵人压井液压井,重建井内压力平衡。
a .缓慢开泵,迅速开节流阀平板阀,调节节流阀、保持关井套压不变。
b .排量逐渐达到压井排量并保持不变。
在压井液从井口到钻头这段时间内,调节节流阀,控制套压等于关井套压并保持不变(也可以控制立管压力由初始循环压力逐渐下降到终了循环压力)。
关于气井常规压井工艺概述气井常规压井工艺是一种常用的油气井施工工艺,旨在通过施加一定的压力,控制油井或气井中的压力,以确保井口压力不会超过井口抗喷能力,防止井喷事故的发生。
以下是关于气井常规压井工艺的概述:1.钻井准备阶段:在开始压井之前,必须对井口进行检查和准备工作,确保井口设备完好无损。
同时,需要对井筒进行清洗,排除井下的杂质和泥浆。
2.压井前期准备:在实施常规压井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进行地层信息的收集和分析,确定井斜、孔径等参数。
然后,根据地层压力和井底压力的差异,确定所需的施压量和施压速度。
3.压井液设计:压井液是常规压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主要用于在井下施加一定的压力。
压井液的设计需要根据地层条件、压力要求以及现场具体情况来确定。
常用的压井液有水泥浆、胶体聚合物、重质泡沫等。
4.施工过程:在压井过程中,需要根据设计要求,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进行操作。
首先,将压井液通过管道注入到井筒中,逐渐增加井中的压力。
待达到目标压力之后,需要进行持压一段时间,以稳定井底和井口压力。
最后,将压井液排出,恢复到正常的施工状态。
5.压井效果评估:在压井完成后,需要对压井效果进行评估。
通过测量和监测井底和井口的压力变化,判断压井过程中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同时,对井壁、井底、井口进行检查,确保井口完整性和生产能力。
6.压井记录和数据分析:对于每口压井井的记录和数据分析十分重要。
通过记录每次压井的施工参数、压力变化和井筒情况等信息,可以为后续的压井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同时,对压井数据进行分析和比对,可以进一步改进工艺和提高施工效率。
总之,气井常规压井工艺是一项复杂的施工过程,需要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操作。
只有在合理的施工条件下,才能达到预期的施工效果。
同时,对施工过程和施工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可以为后续的工作提供参考和经验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