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异常自然电位曲线
- 格式:ppt
- 大小:616.50 KB
- 文档页数:35
SDZ3000快速测井平台自然电位曲线干扰的原因及改进方法【摘要】SDZ3000快速测井平台是一种高集成、高可靠、高时效的组合测井系统。
自然电位曲线在SDZ3000快速平台测井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干扰现象,导致曲线失真,无法正确有效对地层进行判断。
本文介绍了SDZ3000快速测井平台中自然电位形成干扰的几种原因,并提出了改进的方法。
【关键词】SDZ3000快速测井平台;干扰;改进0.引言在自然电位测井过程中有许多与地层自然电位无关的影响因素。
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使自然电位曲线不能真实的反映地下地层的情况,如不能正确的判别和消除,就会降低应用自然电位曲线的效果,严重时将无法进行正常测井。
只有快速判断干扰源,去除干扰,才能更快更好的取得优秀的地层资料。
1.SDZ3000快速测井平台自然电位信号异常的分析及排除在SDZ3000快速测井平台中自然电位测井过程中,发现有许多与地层自然电位无关的因素影响自然电位曲线的形状,导致自然电位曲线失真,不能反映地层的真实情况,给处理和解释带来错误结果。
自然电位曲线产生干扰或漂移可从以下几方面查找问题所在:1.1工业迷散电流干扰自然电位曲线应平滑无毛刺,工业迷散电流引起的自然电位干扰在自然电位曲线上表现为有大小不等的不规则锯齿状变化(如图1所示),其原因是井场漏电,如直流发电机、电焊机等电力设备在工作时的漏电使自然电位的地面N电极电位无规则变化,造成测量M电极与N电极间电位干扰,从而出现锯齿状曲线。
消除或减小这种干扰的措施有:1.1.1暂停井场附近电力设备工作或远电极的摆放一定要远离干扰源,比如高压线、发电机等。
1.1.2检查电缆和电极通断绝缘是否良好,检查地面仪器及车辆是否漏电。
图1 工业迷散电流SP锯齿干扰1.2绞车磁化干扰图2绞车磁化SP干扰图3绞车磁化SP干扰绞车磁化引起的自然电位干扰在自然电位曲线上表现为周期性的正弦波变化(如图2,图3所示),而且变化频率随滚筒转速快慢而变化。
主要测井曲线及其含义一、自然电位测井:测量在地层电化学作用下产生的电位。
自然电位极性的“正”、“负”以及幅度的大小与泥浆滤液电阻率Rmf和地层水电阻率Rw的关系一致。
Rmf≈Rw时,SP几乎是平直的; Rmf>Rw时SP为负异常;Rmf<R w时,SP在渗透层表现为正异常。
自然电位测井SP曲线的应用:①划分渗透性地层。
②判断岩性,进行地层对比。
③估计泥质含量。
④确定地层水电阻率。
⑤判断水淹层。
⑥沉积相研究。
自然电位正异常Rmf<Rw时,SP出现正异常。
淡水层Rw很大(浅部地层)咸水泥浆(相对与地层水电阻率而言)自然电位测井自然电位曲线与自然伽马、微电极曲线具有较好的对应性。
自然电位曲线在水淹层出现基线偏移二、普通视电阻率测井(R4、R2.5)普通视电阻率测井是研究各种介质中的电场分布的一种测井方法。
测量时先给介质通入电流造成人工电场,这个场的分布特点决定于周围介质的电阻率,因此,只要测出各种介质中的电场分布特点就可确定介质的电阻率。
视电阻率曲线的应用:①划分岩性剖面。
②求岩层的真电阻率。
③求岩层孔隙度。
④深度校正。
⑤地层对比。
电极系测井2.5米底部梯度电阻率进套管时有一屏蔽尖,它对应套管鞋深度;若套管下的较深,在测井图上可能无屏蔽尖,这时可用曲线回零时的半幅点向上推一个电极距的长度即可。
底部梯度电极系分层:顶:低点;底:高值。
三、微电极测井(ML)微电极测井是一种微电阻率测井方法。
其纵向分辨能力强,可直观地判断渗透层。
主要应用:①划分岩性剖面。
②确定岩层界面。
③确定含油砂岩的有效厚度。
④确定大井径井段。
⑤确定冲洗带电阻率Rxo及泥饼厚度hmc。
微电极确定油层有效厚度微电极测井微电极曲线应能反映出岩性变化,在淡水泥浆、井径规则的条件下,对于砂岩、泥质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微电极曲线的幅度及幅度差,应逐渐减小。
四、双感应测井感应测井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测量介质电导率的一种测井方法,感应测井得到一条介质电导率随井深变化的曲线就是感应测井曲线。
浅谈三条测井曲线作者:汝西来源:《活力》2014年第12期1 引言油气是储存于地下深处的储层中,在油田勘探和开发阶段,测井资料解释已成为正确认识和掌握油田地质情况的有效手段。
而自然伽玛曲线、自然电位曲线、微电极曲线是测井资料解释图中最常用的曲线,下面我们来介绍这三种曲线。
2 测井曲线:自然电位、微电极、自然伽玛曲线2.1 自然电位曲线特点2.1.1 当地层、泥浆是均匀的,上下围岩岩性相同,自然电位曲线对地层中心对称。
2.1.2 在地层顶底界面处,自然电位变化最大,当地层厚度(大于4倍井径)时,可用曲线半幅点确定地层界面。
2.1.3 测量的自然电位幅度,为自然电流在井内产生的电位降,它永远小于自然电流回路总的电动势。
2.1.4 渗透性砂岩的自然电位,对泥岩基线而言,可向左或向右偏转,它主要取决于地层水和泥浆滤液的相对矿化度。
2.2微电极曲线的特点2.2.1 泥岩层:非渗透地层曲线无幅差,或很小的正负不规则的幅度差,曲线呈直线状;2.2.2 砂岩层:渗透性地层微电位幅度大于微梯度的幅度,正幅度差;2.2. 3钙质层:微电极幅度很高,呈锯齿状。
2.3 自然伽玛曲线的特点2.3.1 曲线对称于地层中点,在地层的中点处有极大值或极小值反映放射性的大小;2.3.2 当地层厚度小于三倍的钻头直径d。
时,极大值随地层厚度增大而增大(极小值随地层厚度增大而增大而减小)。
当地层厚度大于等于3倍钻头直径(h≥3d。
)时,极大值(极小值)为一个常数;与地层厚度无关,与岩石的自然放射性强度成正比;2.3.3当h≥3d。
时,由曲线半幅点确定地层厚度等于地层真厚度。
当h3三条测井曲线的应用3.1确定岩性由于不同岩层在自然电位、微电极曲线上有不同的特征,根据这些特征我们能够定性地判断岩性。
3.2划分砂、泥岩剖面的渗透性地层3.2.1自然电位曲线,当泥浆滤液电阻率Rmf大于地层水电阻率Rwf时,渗透性地层在自然电位曲线上显示负异常,反之,当Rmf3.2.2微电极曲线,在钻井过程中,由于钻井工程上的需要,总是井内泥浆柱的压力大于地层压力,因此在渗透性地层的井壁上形成泥饼,并有侵入带存在。
主要测井曲线及其含义主要测井曲线及其含义一、自然电位测井:测量在地层电化学作用下产生的电位。
自然电位极性的“正”、“负”以及幅度的大小与泥浆滤液电阻率Rmf和地层水电阻率Rw的关系一致。
Rmf ≈Rw时,SP几乎是平直的; Rmf>Rw时SP为负异常;Rmf<Rw时,SP在渗透层表现为正异常。
自然电位测井SP曲线的应用:①划分渗透性地层。
②判断岩性,进行地层对比。
③估计泥质含量。
④确定地层水电阻率。
⑤判断水淹层。
⑥沉积相研究。
自然电位正异常Rmf<Rw时,SP出现正异常。
淡水层Rw很大(浅部地层)咸水泥浆(相对与地层水电阻率而言)自然电位测井自然电位曲线与自然伽马、微电极曲线具有较好的对应性。
自然电位曲线在水淹层出现基线偏移二、普通视电阻率测井(R4、R2.5)普通视电阻率测井是研究各种介质中的电场分布的一种测井方法。
测量时先给介质通入电流造成人工电场,这个场的分布特点决定于周围介质的电阻率,因此,只要测出各种介质中的电场分布特点就可确定介质的电阻率。
视电阻率曲线的应用:①划分岩性剖面。
②求岩层的真电阻率。
③求岩层孔隙度。
④深度校正。
⑤地层对比。
电极系测井2.5米底部梯度电阻率进套管时有一屏蔽尖,它对应套管鞋深度;若套管下的较深,在测井图上可能无屏蔽尖,这时可用曲线回零时的半幅点向上推一个电极距的长度即可。
底部梯度电极系分层:顶:低点;底:高值。
三、微电极测井(ML)微电极测井是一种微电阻率测井方法。
其纵向分辨能力强,可直观地判断渗透层。
主要应用:①划分岩性剖面。
②确定岩层界面。
③确定含油砂岩的有效厚度。
④确定大井径井段。
⑤确定冲洗带电阻率Rxo及泥饼厚度hmc。
微电极确定油层有效厚度微电极测井微电极曲线应能反映出岩性变化,在淡水泥浆、井径规则的条件下,对于砂岩、泥质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微电极曲线的幅度及幅度差,应逐渐减小。
四、双感应测井感应测井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测量介质电导率的一种测井方法,感应测井得到一条介质电导率随井深变化的曲线就是感应测井曲线。
主要测井曲线及其含义主要测井曲线及其含义一、自然电位测井:测量在地层电化学作用下产生的电位。
自然电位极性的“正” 、“负”以及幅度的大小与泥浆滤液电阻率Rmf和地层水电阻率Rw的关系一致。
Rmf〜Rw时,SP几乎是平直的;Rmf > Rw时SP为负异常;Rmf v Rw时,SP 在渗透层表现为正异常。
自然电位测井SP 曲线的应用:①划分渗透性地层。
②判断岩性,进行地层对比。
③估计泥质含量。
④确定地层水电阻率。
⑤判断水淹层。
⑥沉积相研究。
自然电位正异常Rmf v Rw 时,SP 出现正异常。
淡水层Rw 很大(浅部地层)咸水泥浆(相对与地层水电阻率而言)自然电位测井自然电位曲线与自然伽马、微电极曲线具有较好的对应性。
自然电位曲线在水淹层出现基线偏移二、普通视电阻率测井(R4、R2.5 )普通视电阻率测井是研究各种介质中的电场分布的一种测井方法。
测量时先给介质通入电流造成人工电场,这个场的分布特点决定于周围介质的电阻率,因此,只要测出各种介质中的电场分布特点就可确定介质的电阻率。
视电阻率曲线的应用:①划分岩性剖面。
②求岩层的真电阻率。
③求岩层孔隙度。
④深度校正。
⑤地层对比。
电极系测井2.5 米底部梯度电阻率进套管时有一屏蔽尖,它对应套管鞋深度;若套管下的较深,在测井图上可能无屏蔽尖,这时可用曲线回零时的半幅点向上推一个电极距的长度即可。
底部梯度电极系分层:顶:低点;底:高值。
三、微电极测井(ML )微电极测井是一种微电阻率测井方法。
其纵向分辨能力强,可直观地判断渗透层。
主要应用:①划分岩性剖面。
②确定岩层界面。
③确定含油砂岩的有效厚度。
④确定大井径井段。
⑤确定冲洗带电阻率Rxo 及泥饼厚度hmc。
微电极确定油层有效厚度微电极测井微电极曲线应能反映出岩性变化,在淡水泥浆、井径规则的条件下,对于砂岩、泥质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微电极曲线的幅度及幅度差,应逐渐减小。
四、双感应测井感应测井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测量介质电导率的一种测井方法,感应测井得到一条介质电导率随井深变化的曲线就是感应测井曲线。
主要测井曲线及其含义主要测井曲线及其含义一、自然电位测井:测量在地层电化学作用下产生的电位。
自然电位极性的“正”、“负”以及幅度的大小与泥浆滤液电阻率Rmf和地层水电阻率Rw的关系一致。
Rmf≈Rw时,SP几乎是平直的; Rmf>Rw时SP为负异常;Rmf<Rw时,SP在渗透层表现为正异常。
自然电位测井SP曲线的应用:①划分渗透性地层。
②判断岩性,进行地层对比。
③估计泥质含量。
④确定地层水电阻率。
⑤判断水淹层。
⑥沉积相研究。
自然电位正异常Rmf<Rw时,SP出现正异常。
淡水层Rw很大(浅部地层)咸水泥浆(相对与地层水电阻率而言)自然电位测井自然电位曲线与自然伽马、微电极曲线具有较好的对应性。
自然电位曲线在水淹层出现基线偏移二、普通视电阻率测井(R4、R2.5)普通视电阻率测井是研究各种介质中的电场分布的一种测井方法。
测量时先给介质通入电流造成人工电场,这个场的分布特点决定于周围介质的电阻率,因此,只要测出各种介质中的电场分布特点就可确定介质的电阻率。
视电阻率曲线的应用:①划分岩性剖面。
②求岩层的真电阻率。
③求岩层孔隙度。
④深度校正。
⑤地层对比。
电极系测井2.5米底部梯度电阻率进套管时有一屏蔽尖,它对应套管鞋深度;若套管下的较深,在测井图上可能无屏蔽尖,这时可用曲线回零时的半幅点向上推一个电极距的长度即可。
底部梯度电极系分层:顶:低点;底:高值。
三、微电极测井(ML)微电极测井是一种微电阻率测井方法。
其纵向分辨能力强,可直观地判断渗透层。
主要应用:①划分岩性剖面。
②确定岩层界面。
③确定含油砂岩的有效厚度。
④确定大井径井段。
⑤确定冲洗带电阻率Rxo及泥饼厚度hmc。
微电极确定油层有效厚度微电极测井微电极曲线应能反映出岩性变化,在淡水泥浆、井径规则的条件下,对于砂岩、泥质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微电极曲线的幅度及幅度差,应逐渐减小。
四、双感应测井感应测井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测量介质电导率的一种测井方法,感应测井得到一条介质电导率随井深变化的曲线就是感应测井曲线。
第二节 自然电位测井曲线的形状在井钻穿地层的过程中,地层与钻井液相接触,产生扩散吸附作用,在钻井液与地层接 触面上产生自然电位。
下面分析夹在厚层泥岩中的砂岩自然电位曲线的形状。
一、井内自然电场的分布若砂岩的地层水矿化度为C 2,泥岩的地层水矿化度为C 1,钻井液的矿化度为C mf,,设C 1> C 2>C mf ,井内自然电位的分布如图1-4所示。
在砂岩和钻井液的接触面上,由于扩散作用产生扩散电动势E d 为:C C K E mf d d 2lg= (1-6) 在泥岩和钻井液的接触面上,由于扩散吸附作用产生的扩散吸附电动势E da : C C K E mfda da 1lg = (1-7)在泥岩和砂岩的接触面上,由于扩散吸附作用,产生的扩散吸附电动势E da :C C K E da da 21lg = (1-8) 在井与砂岩、泥岩的接触面上,自然电流回路的总自然电动势Es ,是每个接触面上自然电动势的代数和。
E s =C C K mf d 2lg +C C K mf da 1lg -C C K da 21lg =C C K mf d 2lg +K da (CC mf 1lg -C C 21lg ) 图1-4砂泥岩交界面处自然电场的分布 =C C K mf d 2lg+ K da C C mf 2lg =(K d + K da) C C mf 2lg =K C C mf2lg(1-9) 式中 K=(K d +K da )——自然电位系数。
对于纯砂岩和泥岩地层,其地层水和钻井液滤液的盐类为氯化钠,在25℃时,K d = -11.6mV,K da =59.1 mV ,K d -K da = -70.7 mV,令K= -( K d -K da )=70.7 mV 代人式(1-9), E S =C C mf2lg 7.70 (1-10)在溶液的浓度不很大时,可以认为电阻率与浓度成反比。
则式(1-10)可写成:R R E mfS 2lg 7.70 (1-11)式中 R mf ——钻井液滤液电阻率;R 2——砂岩地层水电阻率,以下用R w 表示。
一、自然电位测井:(SP)测量在地层电化学作用下产生的电位。
自然电位极性的“正”、“负”以及幅度的大小与泥浆滤液电阻率Rmf和地层水电阻率Rw的关系一致。
Rmf≈Rw时,SP几乎是平直的; Rmf>Rw时SP为负异常;Rmf<Rw时,SP在渗透层表现为正异常。
自然电位测井SP曲线的应用:①划分渗透性地层。
②判断岩性,进行地层对比。
③估计泥质含量。
④确定地层水电阻率。
⑤判断水淹层。
⑥沉积相研究。
自然电位正异常Rmf<Rw时,SP出现正异常。
淡水层Rw很大(浅部地层)咸水泥浆(相对与地层水电阻率而言)自然电位测井自然电位曲线与自然伽马、微电极曲线具有较好的对应性。
自然电位曲线在水淹层出现基线偏移二、普通视电阻率测井(R4、R2.5)普通视电阻率测井是研究各种介质中的电场分布的一种测井方法。
测量时先给介质通入电流造成人工电场,这个场的分布特点决定于周围介质的电阻率,因此,只要测出各种介质中的电场分布特点就可确定介质的电阻率。
视电阻率曲线的应用:①划分岩性剖面。
②求岩层的真电阻率。
③求岩层孔隙度。
④深度校正。
⑤地层对比。
电极系测井2.5米底部梯度电阻率进套管时有一屏蔽尖,它对应套管鞋深度;若套管下的较深,在测井图上可能无屏蔽尖,这时可用曲线回零时的半幅点向上推一个电极距的长度即可。
底部梯度电极系分层:顶:低点;底:高值。
三、微电极测井(ML)微电极测井是一种微电阻率测井方法。
其纵向分辨能力强,可直观地判断渗透层。
主要应用:①划分岩性剖面。
②确定岩层界面。
③确定含油砂岩的有效厚度。
④确定大井径井段。
⑤确定冲洗带电阻率Rxo及泥饼厚度hmc。
微电极确定油层有效厚度微电极测井微电极曲线应能反映出岩性变化,在淡水泥浆、井径规则的条件下,对于砂岩、泥质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微电极曲线的幅度及幅度差,应逐渐减小。
四、双感应测井感应测井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测量介质电导率的一种测井方法,感应测井得到一条介质电导率随井深变化的曲线就是感应测井曲线。
自然电位异常通常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渗透层自然电位没有幅度差,或有正自然电位幅度;另一方面自然电位基线有偏移现象出现。
对自然电位曲线发生异常的原因进行查明,这对油田开发有重要作用。
1 扩散电位产生机理在油田开发中,储层出现的扩散电位通常是因为泥浆滤液矿化度与地层水矿化度之间有一定差异而导致的。
在钻穿地层之后,泥浆滤液直接与地层孔隙水发生接触,因两者之间的矿化度存在差异,因此出现了粒子扩散效果。
在淡水泥浆条件下,地层水矿化度一般要大于泥浆滤液矿化度,因此扩散之后则呈现出地层水内正电荷增加的现象,而泥浆中负电荷增加。
测井对油田储层扩散电位的测定则为负异常幅度。
异常幅度大小可以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E d=(C w/C mf)*K d lg(E d代表扩散电位系数;K d取值为-11.6mV;C w代表地层水矿化度;C mf代表泥浆滤液矿化度)。
由于油田开发过程中注水,而且注水矿化度明显比原状地层水矿化度低,当注入水淹没油层之后,则会降低地层水矿化度,原状地层水矿化度介于7000~8000mg/L,而当前这一值降低至2300~4500mg/L。
近些年,泥浆矿化度发生改变,从以往的1000mg/L逐渐提升至现在的2500mg/ L;针对厚层纯砂岩来说,如果假设泥浆滤液与地层水为NaCl溶液,则其地层水矿化度可以达到3000mg/L,而通过上述公式可以对油田储层开发初期的扩散电位进行计算,结果应为10.2mV,而现阶段这部分扩散电位的计算结果显示为0.9mV,说明扩散电位显著降低。
2 薄膜电位产生机理薄膜电位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晶格中低价离子取代了铝离子或硅离子,使得泥质颗粒表面产生负电。
为使此种情况恢复至平衡状态,则需要对正离子进行吸附,被吸附离子因此被称之为平衡离子。
如果在有水条件下,因外电场影响平衡离子会发生移动,但在泥质孔隙中,由于孔隙壁带有一定的负电,加上存在平衡离子,使得溶液带有一定正电。
如果溶液中正离子数比负离子数多,则会出现浓度低和浓度高者分别带有正电、负电的扩散结果,对于这一过程中出现电位差则被称为薄膜电位。
第一讲测井曲线的识别及应用钻井取芯、岩屑录井、地球物理测井是目前比较普及的三种认识了解地层的方法。
钻井获取的岩芯资料直观、准确,但成本高、效率低。
岩屑录井简便、及时,但干扰因素多,深度有误差,岩屑易失真。
测井是一种间接的录井手段,它是应用地球物理方法,连续地测定岩石的物理参数,以不同的岩石存在着一定物性差别,在测井曲线上有不同的变化特征为基础,利用各种测井曲线显示的特征、变化规律来划分钻井地质剖面、认识研究储层的一种录井方法;具有经济实用、收获率高、易保存的优势,是目前我们认识地层的主要途径。
鄂尔多斯盆地常规测井系列分为综合测井和标准测井两种。
综合测井系列:重点反映目的层段钻井剖面的地层特征。
测量井段由井底到直罗组底部,比例尺1:200。
由感应、八侧向、四米电阻、微电极、声速、井径、自然电位、自然咖玛八种测井方法组成。
探井、评价井为了提高储层物性解释精度,加测密度和补偿中子两条曲线。
标准测井系列:全面反映钻井剖面地层特征,测量井段由井底到井口(黄土层底部),比例尺1:500,多用于盆地宏观地质研究。
过去标准测井系列较单一,仅有视电阻率、自然咖玛测井等两三条曲线。
近几年完钻井的标准测井系列曲线较完善,只比综合测井系列少了微电极测井一项。
一、测井曲线的识别微电极系测井、四米电阻测井、感应—八侧向测井、都是以测定岩石的电阻率为物理前提,但曲线的指向意义各异。
微电极常用于判断砂岩渗透性和薄层划分。
感应—八侧向测井用于判定砂岩的含油水层性能。
四米电阻、声速、井径、自然电位、自然咖玛用于砂泥岩性划分。
它们各有特定含义,又互相印证,互为补充,所以,我们使用时必须综合考虑。
1、微电极测井大家知道,油井完钻后由井眼向外围依次是:泥饼、冲洗带、侵入带、地层。
泥饼是泥浆中的水分进入地层后,吸附、残留在砂岩壁上的泥浆颗粒物。
冲洗带是紧靠井壁附近,地层中的流体几乎被钻井液全部赶走了的部分;其深入地层的范围一般约7—8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