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小桃树课件说课材料
- 格式:ppt
- 大小:323.00 KB
- 文档页数:22
《一棵小桃树》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内容、地位与作用《一棵小桃树》是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是当代出名作家贾平凹先生写的一篇状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散文。
描写了黄昏时分,坐在窗前看风雨中摇曳的小桃树的情景,采用插叙手法回忆了小桃树的生长过程和自己的人生体验,借此书写自己的梦想和情志。
该文饱含深情含蓄隽永,透过小桃树不平凡的生长体验,写出了一段人生故事,赞颂了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
(二)教学目标:根据以上教材分析以及教材背景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学识与技能】通过品读,理解一棵小桃树生长过程的艰辛与执着;【过程与方法】朗读感知课文内容,把握阅读散文的方法,品析描写小桃树的语句,培养学生自读才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固执不屈,和困难作斗争的士气,并学会将文本精神运用到生活当中去。
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朗读感知课文内容,把握阅读散文的方法,品析描写小桃树的语句,培养学生自读才能。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固执不屈,和困难作斗争的士气,并学会将文本精神运用到生活当中去。
二、说学情七年级下半学期的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初中阅读教学训练,已初步掌管了粗读、细读、研读等阅读方法;在语言分析方面,已能根本能运用细节描写、修辞手法、重点字词分析等方式,剖析重点语句,明确人物形象,感知文章主题。
但是,据教学过程中的查看、分析察觉,大片面七年级学生阅读散文仍存在“一望而知”粗浅阅读的问题,疏于体悟,也尚未提升到深入鉴赏,感知人性,关注自我的高度上来。
另外,七年级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虽然已经具备了确定的生活体验和感知才能,但认知还对比感性、粗浅,尚缺乏对精神的理性叩问,是否能够激发学生对于该文的切身感受,体悟抗争精神,便成为了本课教学的难点。
因此需引导学生在把握情节、人物之中探寻人物内心世界,以达成熟悉人性,反观自我,熟悉自我的教学目的。
三、说教法学法依据学生的根本处境分析,我计划采用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的教为辅的教学方法。
第19课《一棵小桃树》课件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19课《一棵小桃树》。
本课主要内容是一篇描写小桃树成长过程的文章。
文章通过讲述一棵小桃树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成长历程,展示了小桃树顽强生命力和作者对小桃树的深厚感情。
文章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寓意深刻。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深厚感情。
2. 学习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朗读水平。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难点: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感情。
教具与学具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课文文本3. 生字词卡片4. 朗读录音带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窗外的植物,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植物是怎样生长的吗?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2. 学生合作学习,互相解释生字词的含义。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2. 教师解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小桃树的生长过程和作者的感情。
四、例题讲解(10分钟)1. 教师出示与课文相关的例题,如:“小桃树的生长过程中,哪个阶段最困难?”2.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点评并讲解。
五、随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完成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如:“请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
”2. 学生互相检查,教师点评并讲解。
六、朗读训练(5分钟)1. 学生分组朗读课文,互相评价。
2. 教师选取优秀朗读进行展示,给予表扬。
板书设计:小桃树的生长过程:发芽、生长、开花、结果作者的感情:喜爱、赞美、感激作业设计:1. 请用生字词造句。
2. 请写一段话,描述你喜欢的一棵植物的生长过程。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生长过程,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课堂讲解、例题讲解、随堂练习、朗读训练等多种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19课《一棵小桃树》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材第19课《一棵小桃树》的内容。
该课主要讲述了一棵小桃树在成长过程中,经历风雨,最终茁壮成长的故事。
具体内容包括:课文阅读,词汇解析,修辞手法分析以及文章主旨的探讨。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并掌握生词、短语和句型。
2. 学生能够分析并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3. 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培养积极向上,面对困难勇敢坚持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文章主旨的把握,生词、短语和句型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棵小桃树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树的成长过程的思考,进而引入课文。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并找出生词、短语。
3. 词汇解析:讲解生词、短语,让学生做好笔记,加强记忆。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举例讲解,让学生学会运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小练笔。
六、板书设计1. 课文《一棵小桃树》2. 生词、短语:茁壮:强壮、健康地成长咬紧牙关:形容非常努力,克服困难3. 修辞手法:拟人:赋予非人事物以人的特征或感情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抄写并解释生词、短语。
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文章主旨。
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写一篇关于自己成长的故事。
2. 答案:生词、短语解释正确。
文章主旨:面对困难,我们要勇敢坚持,茁壮成长。
成长故事:内容真实,运用了至少两种修辞手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教师应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生词和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的成长过程,并尝试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讲稿《一棵小桃树》说课稿第一篇: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讲稿《一棵小桃树》说课稿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讲稿《一棵小桃树》说课稿一说教学目的1、知识:了解本文通过对一棵小桃树生长过程的描写来表现它的特点以及凭借小桃树的形象寄托感情理想的写法。
2、能力:阅读分析能力;表达能力;辨析能力。
3、德育:培养学生坚强不屈,用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4、重点目标: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作者抒发的情感。
5、目标难点:课文赞美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寄寓着什么深刻含义。
二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老舍先生的《小麻雀》,小麻雀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它是个弱小者的形象,逆来顺受。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贾平凹的一篇《一棵小桃树》,小桃树同样是一个弱者,它的命运和结局是否和小麻雀相同呢?(二)简介作者和背景贾平凹,生于陕西的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
当代青年作家。
父亲是乡村教师,母亲是农民。
“文革”中,家庭遭到毁灭性摧残,他沦为“可教育子女”。
1972年以偶然机会进入西北大学学习汉语言文字。
主要作品有小说《满月儿》《高老庄》等。
另写散文。
它是一位勤奋多产的作家,新千年第一部长篇小说《怀念狼》已问世。
他曾获全国文学奖三次。
(三)检查预习1、识记下列的字伫孱嵬懊丧执著矜持2、理解下列词语伫立孱头踏青垂垂暮老(四)自读课文,画出课文中描写小桃树在不同生长阶段中的形态、颜色、动作、神态的重点语句,并说说这些描写表现了小桃树的什么特点(五)阅读思考:1、小桃树在生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磨难?“我”为什么那么关心爱护它?2、和老舍笔下的小麻雀比,小桃树和小麻雀在哪些方面有共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的个性?(六)总结全文:本文描写了一棵在逆境中诞生,在逆境中成长的小桃树,历经风雨仍顽强生存。
赞颂了小桃树顽强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揭示一个生活的哲理:不屈不挠的奋斗,定会战胜磨难,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七)课堂练习:课后一(八)课后作业: 2017年5月19日第二篇: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讲稿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讲稿《伟大的悲剧》说课稿一分析教材《伟大的悲剧》是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探险为主题,通过不同题材的学习,培养学生敢于探险的勇气,集体主义观念和为所热爱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
第19课《一棵小桃树》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第19课《一棵小桃树》,主要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生字词学习、语文知识拓展等。
详细内容涉及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重点分析小桃树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特点及作者观察到的细节,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对小桃树生长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对小桃树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正确朗读课文,了解小桃树的生长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黑板、粉笔、课文朗读音频等。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颗小桃树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中的植物生长,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尝试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讲解:a.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讲解生字词,分析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的内容。
b. 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小桃树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c.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理解作者对小桃树的喜爱之情。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谈谈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描述其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5.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绘制小桃树的生长过程图,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第19课《一棵小桃树》2. 主要内容:a. 生字词b. 小桃树生长过程c. 修辞手法3. 重点、难点提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b. 根据课文内容,绘制小桃树的生长过程图。
c. 仿写一段话,描述你喜欢的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中的植物生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