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井堂-美国教育家杜威是现代教育派的代表还是进步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是现代教育派的代表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2
教育学易混淆知识点近日,参与教招学习的小伙伴纷纷和教师埋怨:教育学开篇第一章的人物多、思想乱、著作杂。
面对这纷繁杂乱的教育学人物及其著作和思想,毕竟该如何进展的学习呢?那么,今日教师就以我们教育学中的“杠精”人物杜威为例,来给大家传授一些学习教育学人物的法宝。
由于杜威的教育观点和赫尔巴特、斯宾塞、陶行知的教育观点纷纷相左,所以他当之无愧的成为我们教育学中的“杠精”人物。
一、人物的地位杜威是美国有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现代教育的代表人、“儿童中心”代表人。
1.有用主义哲学创始人:杜威强调从做中学,注意直接阅历的获得,而不是一味的追求书上的理论学问,所以被称为是有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
2.现代教育的代表人:杜威解决了传统教育的三大问题,教育与社会相脱离、教育与儿童相脱离、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并因此提出了“新三中心”,被称为是现代教育的代表人。
3.“儿童中心”代表人:源于杜威提出了三中心论:儿童中心、阅历中心、活动中心。
二、著作及其地位杜威的著作主要有:《民主主义与教育》、《我们怎样思维》、《阅历与教育》、《我的教育信条》。
三、教育观点 (一)教育的本质 1.教育即生活杜威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教会儿童进入社会生活的技能和技巧,从而帮忙儿童更好的适应目前的生活的状态。
因此,他反对斯宾塞的教育目的:教育为人们将来的完满生活做预备。
所以从社会学的角度提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
”在他看来,应当让儿童在自我的学习中获得生活的乐趣,而不应当给教育施加一些外在的功利和目的,使之成为束缚儿童成长的工具。
所以杜威既是“教育适应生活说”的代表者同时也是“教育无目的论”的提倡者。
2.教育即生长正是由于杜威批判了“教育预备生活说”,所以他从“儿童中心”的角度动身,提出了教育最原始的目的就在于促进儿童身心安康的进展,从儿童的自我兴趣动身,通过外部的社会环境的积极协作,实现儿童的欢乐成长和自我价值的真实满意。
3.教育即阅历的改组和改造杜威认为教育的实质就在于把儿童头脑中原有的学问阅历重新进展加工和完善,使其更加准确化和标准化。
启蒙教育家杜威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是美国著名的启蒙教育家、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也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教育思想家之一。
他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对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现代教育之父”。
杜威的教育理念强调“学以致用”,主张通过体验和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认为,教育应该是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生应该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实际经验来获取知识和技能。
他提出的“经验主义教育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当代教育实践中,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杜威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主张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他提出的“问题解决式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倡导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进行探究和合作,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这些教学方法在当代教育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杜威的教育理念强调教育的社会性和民主性,主张教育应该为社会发展和民主建设服务。
他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和“民主教育理论”,强调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促进学生的社会参与和社会实践。
他还主张教育应该促进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这些教育理念对当代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总的来说,杜威是一位杰出的启蒙教育家,他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对当代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他提出的“学以致用”、“经验主义教育理论”、“问题解决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社会学习理论”和“民主教育理论”等教育理念和方法,为当代教育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我们应该深入学习和理解杜威的教育理念,积极借鉴和运用他的教育方法,推动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为建设美好的教育和社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美国教育家杜威是现代教育派的代表还是进步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是现代教育派的代表。
近代美国教育思想家,恐怕没有一个能够比得上杜威对美国及世界教育思想与实施,有其深远的影响及无比的贡献。
杜威不仅是廿世纪中的一位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而且在美国国内,也是一位积极推动社会改革,倡言民主政治理想的所谓自由主义派人士,同时也是一位致力于民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实践者。
他的思想,不仅形成了美国继实用主义之后而起的实验主义(Experimentalism)哲学体系,而且也是间接影响到新教育——所谓进步主义教育——实施与理论的一位教育哲学家。
由于他毕生从事著作、教学,受业学生分居世界各地,故其影响是他人所不能匹敌的。
杜威最重要的两个教育思想:连续性以及实践中学。
教育的连续性是指,一个人如果念完一个教育阶段,或是他念完了数学第一册,却不想在继续念下去,这代表教育是失败的。
没有连续性,成功的教育是一直延续下去的,就是现在所谓的终身教育。
做中学是经验主义,行为主义,进步论的产物。
杜威在著名的教育著作《民主与教育》中明确表示“教育的目的是要使个人能够继续他的教育……不是要在教育历程以外,去寻觅别的目的,把教育做这个别的目的的附属物。
”这种“无目的论”的确使人不敢轻易接受。
必须记紧的是他在这儿说的教育是跟他心目中追求的民主社会不能分割的,对他而言,特别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他反映的可说是一种美国精神----个体的发展本身已是最终的目的。
他说:“教育的自身并没有什么目的。
只有人,父母,教师才有目的。
”如果我们把他的话理解为教育是漫无目的的,显然是一种误解,他“只是要人不因养成社会效率而抹杀儿童青年的天性和当前生活”他不甘心教育沦为“别的目的的附属物”,所以他把教育中的目的这样诠释: “一个人放枪,他的目的就是他的枪对着放的鹄的。
但这个对象不过是一个记号,(使我们对)所欲进行的活动有所专注。
”放枪的最终目的并非鹄的本身,而是这记号使瞄准这动作变得具体和有意义,同样,教育历程本身已具发展个体禀赋的圆满的意义,教育的目标只是作为导向和指引。
著名教育家杜威是谁杜威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与哲学家,他提出的教育思想体系为教学作出了巨大贡献。
你知道杜威这个人物哪些资料介绍?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到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著名教育家杜威约翰·杜威(John Dewey),美国早期机能主义心理学的重要代表,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
他生于佛蒙特州,在佛蒙特大学读书。
后来他在霍普金斯大学的赫尔门下学习。
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是美国最有声望的实用主义哲学家。
他于1879年毕业于佛蒙特大学,后进霍普金斯大学研究院研究师从皮尔士,1884年获博士学位,此后相继在密执安大学、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任教。
五四运动前后他曾来中国讲学,促进了实用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他的主要哲学著作有《哲学的改造》(1920)、《经验与自然》(1925)、《确定性的寻求》(1929)等。
1884年杜威获取博士学位后在密执安和明尼苏达大学任教。
1886年他出版了第一本美日心理学教科书,在当时很受欢迎。
1894年到芝加哥大学任教工作十年。
这十年是他对心理学有重大影响的时期。
1904年他到哥伦比亚大学教书直到1930年退休。
在那里他不再研究心理学,而只是把心理学应用到教育和哲学方面,宣扬他的实用主义哲学和教育学思想。
近代美国教育思想家、实用主义哲学家,恐怕没有一个能够比得上杜威对美国及世界教育思想与实施,有其深远的影响及无与伦比的贡献。
杜威不仅是二十世纪中的一位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而且在美国国内,也是一位积极推动社会改革,倡言民主政治理想的所谓自由主义派人士,同时也是一位致力于民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实践者。
他的思想,不仅形成了美国继实用主义之后而起的实验主义(Experimentalism)哲学体系,而且也是间接影响到新教育──所谓进步主义教育──实施与理论的一位教育哲学家。
由于他毕生从事著作、教学,受业学生分居世界各地,故其影响是他人所不能匹敌的。
2017宁夏教师招聘备考:教育学重点人物之杜威2017年教师资格考试已经开始,宁夏教师资格考试参加全国统一考试,考试科目比以前增加了许多,相对应的考试难度也有所增加,在这里中公教育专家整理了一些教师资格证相关的备考技巧分享给各位考生,希望对各位的考试能有所帮助。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杜威被称为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进步教育的代表人物、现代教育学之父。
他的代表著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从实用主义和机能心理学出发,他批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尤其是以教师为权威的的观点进行批判。
他提出了自己的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杜威认为,学校生活组织应该以儿童为中心,使得一切主要是为儿童的而不是为教师的。
因为以儿童为中心是与儿童的本能和需要协调一致的,所以在学校生活中,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
杜威强调说我们必须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并且以儿童为自己的出发点。
这个三中心正好对应赫尔巴特的传统的三中心“教师、教材、课堂”。
从实用主义经验论出发,杜威批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并就教育本质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和“从做中学”。
所谓“教育即生活”就是生活不断地发展,不断成长,所以他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
杜威所理解的学校实质上是一种既适应儿童的兴趣和爱好以及需要的学校;又是适应社会需要的学校;是把教育的内在的培养人的目的和教育改造社会的功能结合在一起的学校生活。
但是他同时也认为在教育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促进儿童去进行学习,而非强迫他们进行学习。
“学校即社会”也就是学校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在学校里,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到一个雏形的状态,应该呈现儿重的社会生活。
在学校中儿童通过学习达到社会人,从而更好地去适应社会。
杜威从实用的角度去看待教育,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这个基本原则。
杜威认为我们的教育不仅是学到知识的过程更是运用知识的过程,如果儿童知识一味地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没有机会运用到知识,那学生就会容易与社会相脱节。
教育学知识点:关于杜威你了解多少?杜威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
他于1859年生于福蒙特州一个商人家庭,1875年进福蒙特大学读书。
后到霍普金斯大学学习,于1884年获博士学位,从此开始了他的大学教授生涯,并逐渐成为世界著名的教育家。
1919-1921年曾到中国讲学。
杜威从美国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出发,谋求学校的改造和进步,成为美国进步主义教育的代表。
从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杜威的理论体系一直被当作美国资产阶级思想方式的象征,实质上成了美国资产阶级的国家哲学。
我国正当五四运动时期,激进民主主义者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对封建主义旧思想、旧道德展开了猛烈的抨击,对民主、平等、自由及个性等资产阶级思想做了深层的呼唤。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大致从1915年开始,中国教育舍弃日本模式,转而向美国学习。
以反传统面目出现的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颇能迎合中国教育界的需要,为批判封建传统教育提供了理论武器。
在杜威弟子胡适、陶行知、郭秉文等人的提倡下,中国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教育思潮。
杜威从多方面论述过教育目的的问题,而最重要的是他关于“教育无目的论”的论述。
杜威从生物进化的观点出发,认为教育的根本意义就在于促使个人经验的不断生长,生长就是“向着一个后来的结果,逐渐向前发展的运动”。
从“生长”含义引申出另一个概念“发展”——给儿童以适当的生长方式即提供适当的环境,引起适当的刺激与经验并得到发展。
因此,“教育即生长”“教育即发展”,教育就是一个经验不断改组、不断改造和不断转化的过程。
除这一过程自身外,教育是没有目的的,或者说只有“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而无“教育过程以内”的目的。
“教育过程以内”的目的,即指由儿童本能、冲动、兴趣所决定的具体教育过程,杜威把社会政治需要所决定的教育总目的看作“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并指出这是一种外在的、虚构的目的。
“教育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无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
杜威的教育思想中外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是教师招聘考试必考内容之一,主要以客观题的形式来考察,考察人物地位、代表著作、人物思想的对应关系。
本文主要为大家总结国外著名教育家杜威先生的教育思想,希望对各位考生的备考有所帮助!杜威,美国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进步教育代表人物、现代教育代表人物,其代表作包括《民主主义与教育》、《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儿童与课程》等。
他认为教育即生活,主张从做中学,并且他反对传统教育以教师中心,主张教育应该以儿童为中心。
(一)教育即生活在杜威看来,传统教育过于注重让学生为未来生活做好各种准备,让儿童整天被动地接受各种知识训练,这让儿童整天处于压抑的状态,不利于他们的天性发展,学校应当把这些活动呈现给儿童,并且以各种方式把它们再现出来,使儿童逐渐了解它们的意义,并能在其中起着自己的作用。
他认为教育即生活:儿童的生长是在生活中进行的,而生活就是在不断发展和生长的。
因此他明确提出要以儿童生活为依据设置课程。
并且教育的过程就是眼前的生活,而不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因此教育要与儿童当下的生活融合,教会儿童适应眼前的环境过好当前的生活。
(二)教育即生长他极力强调教育者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引导他们积极地参与各种有意义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与交往中学习,使他们的本能和天性得到自由的发展。
杜威提出“教育即生长”就是要求教育者要尊重儿童的个性,要使教育教学适应儿童的兴趣和需要。
但他认为这种尊重不是放纵,不是为所欲为,“如果只是放任儿童的兴趣,让他无休止地继续下去,那就没有生长’,而生长’并不是一个消极的结果。
(三)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杜威从实用主义哲学出发,高度重视经验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在杜威看经验是个体与周围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包含着个体主动地尝试的过程和被地承受结果的过程,它应该既要让学习者获得一些认识的结果,又要增强他们的经验,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现代教育学流派知识点总结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以及教育实践的学科。
现代教育学流派是指在现代教育学领域中出现的一系列不同观点和理论体系。
这些流派在教育学的研究方法、目标和理论框架等方面有所不同。
本文将对现代教育学流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介绍。
一、行为主义流派行为主义流派强调对学习过程中的可观察行为的研究和分析。
该流派认为学习是一种条件反射的建立和改变过程。
行为主义流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
其理论认为,通过强化和惩罚的方式,可以改变和塑造个体的行为。
行为主义流派的教学方法注重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系,强调通过反馈和奖励来增强学习效果。
二、认知主义流派认知主义流派关注学习者的思维过程和知识结构。
该流派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有意识的过程,个体通过思考、感知和记忆来构建新的知识。
认知主义流派的代表人物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其理论认为,学习者在适应新信息时,会通过吸收、组织和转化知识来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
认知主义流派的教学方法注重激发学习者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强调问题解决和概念形成的过程。
三、社会构建主义流派社会构建主义流派强调学习是在社会互动中进行的,认为个体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来建构知识。
该流派的代表人物是俄国心理学家瓦列里安·列欣。
社会构建主义流派的理论认为,个体的学习是在社会环境中的对话和协作中进行的,通过与他人共同构建知识,个体的认知能力得以提升。
社会构建主义流派的教学方法注重学习者之间的合作和互助,强调学习环境的社会性和情境性。
四、人本主义流派人本主义流派强调个体的主体性和自我实现。
该流派认为学习应该关注个体的整体发展和个性特点。
人本主义流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
其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层次依次由低到高,只有满足了较低级的需求,个体才能追求更高级的自我实现。
人本主义流派的教学方法注重个体的兴趣和需求,强调学习者的情感和创造力。
五、建构主义流派建构主义流派强调建构意义和理解的过程。
约翰杜威美国教育家和进步主义教育理论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是美国一位重要的教育家和进步主义教育理论家。
他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对于现代教育体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约翰杜威的生平、主要教育理论以及他对现代教育所做出的贡献进行介绍。
一、约翰杜威的生平约翰杜威于1859年生于美国佛蒙特州的伯灵顿市。
他在家庭中接受了初级教育,并在当地一所高中完成了学业。
后来,他进入了维姆斯学院学习哲学,并于1879年获得了学士学位。
之后,他继续深造并获得了芝加哥大学的硕士和博士学位。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他在多所大学任教,并为教育改革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和实践。
二、约翰杜威的主要教育理论1. 经验主义教育理论约翰杜威的教育理论基于经验主义,他认为学生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和体验来获得知识和理解。
他主张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通过观察、实验和实践来建构知识体系。
他反对传统的死记硬背和机械式的学习方法,主张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到实践中去,从而培养他们的实际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社会性教育理论约翰杜威重视学生的社会性,他认为学生的教育应该与社会联系紧密。
他主张学生应该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学习,通过协作与合作来获取知识,培养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他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和沟通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与他人合作。
3. 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约翰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需求。
他主张教育应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他认为学生应该被培养成能够解决现实问题和面对挑战的人,而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
三、约翰杜威对现代教育的贡献约翰杜威的教育理论对于现代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他的经验主义教育理论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方式,强调学生的实际参与和实践活动。
他的社会性教育理论提出了合作学习的观念,强调了学生与他人的互动和协作。
他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使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社会价值。
教师职业道德学科知识代表人物柏拉图(古希腊):灵魂、理性智慧、《理想国》,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出者,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治理国家的哲学家。
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大教学论》(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人文主义遵循人的自然发展原则,“泛智教育”,班级授课制,“教育学之父”“教育史上的哥白尼”康德(德国):第一位在(柯尼斯堡)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教授,使教育学首次进入大学课堂,《康德论教育》(学生林克整理并发表),尊重自然、道德规范,用“儿童”代替“学生”。
裴斯泰诺齐(瑞士):代表作《林哈德和葛笃德》《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子女的》。
其根据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和要素教育理论,研究了小学各科教学法,被称为“教育史上小学各科教学法的奠基人”洛克(英国):“白板说”,绅士教育,天赋论,‘轻视国民教育'。
卢梭(法国):《爱弥儿》,遵循自然。
教育目的:自然天性获得了自然发展的人,著名的一句话:“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个人本位论”或“儿童本位论”。
斯宾塞(英国):课程概念,《教育论》,实证主义:科学是对经验事实的描写和记录,主张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反对形式主义教学。
赫尔巴特(德国):《普通教育学》:提出哲学基础和心理学基础,四个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教育性教学”,“课程体系”,“管理制度”。
现代教育学之父,传统教学理论代表人物,普通教育学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教育学著作。
杜威(美国):《民主主义与教育》,现代教育,教育即生活,在“做中学”,强调儿童中心。
教育无目的论。
现代教育派,主张把学生变成教学的中心。
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他提倡从儿童的天性出发,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提倡从“做中学”。
现代教育学理论代表。
教育学重点人物之杜威1.人物简介:杜威,现代教育的代言人,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思想和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针锋相对。
2.代表作及思想:《民主主义与教育》批判性地讨论了西方以前的教育思想,同时又汲取现代哲学、社会科学、生物学、心理学的理论,形成一个完整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
全书分为26章,前7章首先讨论了教育与生活的社会机能,批判了当时社会学校教育的弊病,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观点。
书中最重要的思想是教育为民主社会创造条件的思想。
在第8~23章对教育的目的、兴趣与训练、经验与思维、教学法与教材和课程、教育价值、教育与职业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最后3章将其论述归为到实用主义的理论基础上,他认为教育应该是使学生将知识的获得和在共同的生活环境中所进行的活动与作业联系起来,这构成了实用主义理论和方法论的核心。
3.“三中心”观点:杜威的教育思想是倾向于反传统教育的,特别是对于传统教育中形式主义空泛、严格的特性加以攻击。
杜威主张的教育为当下的生活服务,主张教育即生活。
为此,他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强调目的与活动的统一,主张“在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
他认为,教学的任务不仅在于教给学生科学的结论,更重要的是促进并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掌握发现真理、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引导学生了解并发现真理的方法有两个因素,第一,智慧,第二,探究。
杜威对传统教育的批判,不仅是对方法的批判,而且是对整个教育目的的批判,是对教育目的的外铄性的批判。
他认为,这种外铄的教育使受教育者没有思考的余地,限制人的思维。
受教育者不需要也不可能有自由的思考、主动的创造空间,只能使用机械的注入法,学生消极地对教师所教的东西作出反应,成为教师和教科书的奴隶。
网址:/杜威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围绕学生的需要和活动组织教学,并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
杜威还提出以经验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手段的教育理念。
杜威试图把“民主”和“科学实验方法”、“进化论”、“工业的改组”等因素联系起来,探讨它们在教育上的意义。
杜威教育思想杜威简介:约翰·杜威,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功能心理学的先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是当时传统教育的改造者,是新教育的拓荒者,他提倡从儿童的天性出发,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
主要教育著作有:《我的教育信条》(1897)、《学校和社会》(1899)、《儿童与课程》(1902)、《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明日之学校》(1915)、《经验与教育》(1938)和《人的问题》(1946)等。
思想内容:(一)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教育能传递人类积累的经验,丰富人类经验的内容,增强经验指导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把社会生活维系起来和发展起来。
广义地讲,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人接触、相互影响、逐步扩大和改进经验,养成道德品质和习得知识技能,就是教育。
由于改造经验必须紧密地和生活结为一体,而且改造经验能够促使个人成长,杜威便总结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为“经验改造”。
(二)教育无目的论:在杜威的心中,在不民主、不平等的社会中,教育只是外力强加于受教育者的目的的。
在民主的社会中就不同了,应当奉行无目的论。
实则,在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日益激化的年代,杜威很强调教育在改进社会方面的效用,杜威教育目的论的资产阶级性是显而易见的。
(三)“学校即社会”:杜威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
所以教师要把教授知识的课堂变成儿童活动的乐园,引导儿童积极自愿地投入活动,从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养成品德和获得知识,实现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
(四)教学论:杜威以教育是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的理论为基础,对教材和教法等课题。
作出和传统观念不同的论述。
1、在教材的选择上,杜威建议“学校科目的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
具体地讲是学校安排种种作业,把基本的人类事物引进学校里来,作为学校的教材。
2、在教学方法上,杜威主张“从做中学”,他认为儿童不从活动而由听课和读书所获得的知识是虚渺的。
“新教学”源头之一:约翰·杜威新教育思想导读美国教育家杜威是现代教育理论的重要代表。
他提出“儿童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教育,也是推动“新教学”发展的重要源头之一。
本文整理了杜威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供大家学习参考。
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杜威(John Dewey 1859—1952) 美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家。
1814年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
先后任明尼苏达大学、芝加哥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1896年创设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简称“杜威学校”),是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杜威的幼儿教育思想可以归于三句话:“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1、教育即生长杜威认为儿童的心理内容基本上是以本能活动为核心的先天生理机能的不断发展、生长,如习惯、冲动、智慧等。
教育的本质和作用是促进这种本能的生长。
他说:“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在它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
”在杜威看来,教育决不是强迫儿童去吸收外面的东西,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
出于强调教育在儿童本能生长发展的本质作用的认识,杜威提出了“儿童中心主义”的教育原则,反对把教育变成一种外在的压力和忽视儿童内部机能的倾向。
主张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要围绕儿童组织起来。
2、教育即生活从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的角度,从教育即生长出发,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
他认为生活是生长的社会表现,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人不可脱离环境,学校也不能脱离眼前的生活,所以教育就该是生活本身,必须把教育与儿童眼前的生活融为一体。
在杜威看来,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
教育就是给儿童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而不问他们的年龄大小;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的生活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应把学校改造成简化、净化的雏形社会,学校中的课程不应该着眼于文字科目,而应着眼于儿童现在的生活经验,教学应该从学习者现有的直接经验开始,注重培养儿童对现实社会的适应能力。
2022黑龙江教师招聘:教育学常考人物-杜威_小伙伴们,大家好。
我们今天将继续和大家分享一个教育学的人物,学者杜威。
考查频率在人物当中比较高。
考查方法主要集中在客观题,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单多判。
那接下来我们就来一起看看吧。
一、地位1.实用主义创始人2.现代教育学派代表人物(相对于赫尔巴特的传统教育学派代表人物)二、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与卢梭的《爱弥儿》、柏拉图《理想国》并成为西方教育史上的里程碑著作。
三、新三中心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相对于赫尔巴特的旧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四、四即1.教育即生活(对比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杜威提出教育适应生活说、对比斯宾塞教育预备说、陶行知教育改造说)2.教育即生长3.教育即经验的改组与改造(核心)4.学校即社会(对比陶行知社会即学校)五、一做做中学(对于陶行知教学做合一)六、考题再现1.(单选题)杜威主张的课程理论是( )。
A.学科课程论B.形式教育论C.活动课程论D.实质教育论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杜威的课程理论。
杜威主张活动课程论,该理论认为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课程是不足取的,应代之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的课程,同时课程的组织应心理学化。
C项正确。
A项:不是杜威主张的课程理论,没有明确的首创者。
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形式教育形成于17 世纪,代表人物有英国教育家洛克和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
形式教育论者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通过开设希腊文、拉丁文、逻辑、文法和数学等学科发展学生的智力,至于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则是无关紧要的,形式教育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
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实质教育是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出现的,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和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是其主要代表。
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智力则无须进行特别的培养和训练,实质教育以联想主义心理学为基础。
与题干不符,排除。
2.(多选题)杜威是著名的教育学家,关于杜威的实用主义教学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简述杜威的教育思想[5篇范例]第一篇:简述杜威的教育思想简要论述杜威的教育思想杜威是美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代表作品为《民主主义与教育》1.论教育的本质。
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学校即社会2.论教育目的。
主张教育无目的论,认为教育的过程就是教育目的,教育之外再没有什么教育目的。
3.论课程与教学。
杜威主张以活动经验、经验性的主动作业来取代传统的书本式教材,即活动课程。
提出了从做中学的教学原则,强调从儿童的现实出发,利用儿童游戏的本能,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知识。
活动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应该是活动教学。
4.提出五步教学法。
即:创设疑难情境、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问题、验证这个假设5.提出了儿童中心论。
杜威认为教师是学生的辅助者,教学活动要根据儿童的兴趣进行。
形成与传统教育相对应的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第二篇:浅谈杜威教育思想教育即理解在瑞吉欧·艾米莉亚地区的尔内思多·巴度奇学校内,一群4到5岁的幼儿进行了一项“超级市场”的主题。
幼儿多次去参观超市,可以能够看见超市的多种面貌,并且可以简单的描绘出令他们印象深刻的众多商品与周遭环境。
孩子们在走道上跑上跑下,注意并且记下有趣的设施和发现,包括在这样一个大的封闭空间内,幼儿自己所造成的效果。
幼儿们可以详细的描绘出超级市场内的构造,和自己的所见和所闻,自己看到的人和物。
幼儿也在超级市场内购物,事先列出购物清单,付账、找零并且把买回来的物品带回家烹煮。
有些小孩还访问了超市经理,并且问了一堆当“老板”必须做的事情。
幼儿们也向经理提出了他们的“愿望清单”,列出了他们认为超市应该增加的设施。
在进行项目的时,幼儿自己就可以胜任领导,负责观察、收集资料与搬动或安排物品,能全心全意地投入真实现象的探索过程,有机会让他们发挥一些自己与生俱来的才能,体验角色,像是好奇的自然科学家或人类学家。
进步主义教育之父——杜威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是20世纪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
他在漫长的一生中发表了大量著作,形成一个极复杂的涉及形而上学、认识论、逻辑、伦理学、美学、科学哲学和教育哲学等方面的实用主义思想体系。
他的主要影响是在教育理论方面杜威是一个彻底的联接主义者,他的教育理论的主要特点是,从最广泛的意义上,把教育问题同它的整个历史背景以及实用主义思想体系的各个方面联系起来进行考察。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是批判传统教育的领袖,堪称“进步主义教育之父”。
一、杜威的生平和著作约翰.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创立者。
1859年10月20 日他出生于美国佛蒙特州柏林顿的一个杂货商家庭。
1875年杜威进入佛蒙特大学学习,在大学期间,他开始对进化论和哲学感兴趣。
大学毕业后,他先后担任过宾夕法尼亚州石油城的中学教师和柏林顿的乡村学校教师。
1882年杜威进入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读研究生,在此期间,黑格尔哲学深深地影响了他。
1884年获哲学博士。
博士毕业后,杜威一直在密执安大学任教到1894年(除1888-1889年在明尼苏达大学工作外)。
从这一时期起,他开始对教育感兴趣,积极参与了中等学校师资的培训工作,萌发了进行教育实验活动并把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合起来研究的想法。
1894年,杜威受聘担任芝加哥大学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系的教授兼系主任,正是在这一时期,他开始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教育哲学思想,并于1896年开办了一所实验学校,通称“杜威学校”,在课程、教材和教法上进行实验。
在此期间,他发表了不少教育著作,例如,《我的教育信条》(1897)、《学校与社会》(1899)、《儿童与课程》(1902)等。
1904年到1930年退休,杜威一直在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和师范学院任教(任教期间,除在国内作一系列演讲旅行外,还到过中国、日本、土耳其、墨西哥、苏联等国讲演和考察)。
期间,他于1916年出版了副题为“教育哲学导论”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该书是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最系统的综合阐述,试图发现和阐述民主主义社会所包含的种种观念,以及把这些观念应用于教育事业的问题。
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功能心理学的先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
1859年10月20日杜威生于美国佛蒙特州的农业小镇柏林顿。
父亲是一个零售商,母亲是地方法官之女,哥哥后来成为著名的经济学家。
1879年,他从佛蒙特大学毕业后,在乡间任教两年。
1882年,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哲学。
1884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884~1894年在密歇根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任教。
1894~1904年任芝加哥大学哲学教授,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系主任。
他在芝加哥的成就使他获得全国名望。
1904年,改任哥伦比亚大学哲学教授。
他和哥伦比亚的联系达47年之久,先是任哲学教授,后任哲学荣誉(退休)教授。
在任教的25年中,吸引了国内外成千上万的学生,成为美国最闻名和最有影响的教师。
杜威一生获得过多个博士学位。
1884年霍普金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04年威斯康星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10年佛蒙特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13年密歇根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15年霍普金斯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17年伊利诺伊学院法学博士学位,1920年北京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29年哥伦比亚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30年巴黎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46年奥斯陆(挪威)大学荣誉哲学博士学位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理学博士学位。
杜威于1899~1900年任美国心理学会会长,1905~1906年任美国哲学学会会长,1915年参加创立美国大学教授联合会并任首届主席,1928年任美国进步教育学会名誉会长。
杜威从小喜爱阅读,对当时学校里死记硬背的传统教学方法颇为不满,感到这种学校是一个惹人讨厌的地方。
在密歇根大学期间,他发现多数学校仍沿着早先的传统路线进行,没有适应儿童心理学的最新发现和变革中民主社会的需要。
寻找一种能补救这些缺陷的教育哲学,成为杜威最关切的事情。
1896~1906年在芝加哥创办“芝加哥实验学校”,成为他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的实验室,这段实践是杜威教育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构成其教育理论的实验基础。
美国教育家杜威是现代教育派的代表还是进步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是现代教育派的代表。
近代美国教育思想家,恐怕没有一个能够比得上杜威对美国及世界教育思想与实施,有其深远的影响及无比的贡献。
杜威不仅是廿世纪中的一位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而且在美国国内,也是一位积极推动社会改革,倡言民主政治理想的所谓自由主义派人士,同时也是一位致力于民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实践者。
他的思想,不仅形成了美国继实用主义之后而起的实验主义(Experimentalism)哲学体系,而且也是间接影响到新教育——所谓进步主义教育——实施与理论的一位教育哲学家。
由于他毕生从事著作、教学,受业学生分居世界各地,故其影响是他人所不能匹敌的。
杜威最重要的两个教育思想:连续性以及实践中学。
教育的连续性是指,一个人如果念完一个教育阶段,或是他念完了数学第一册,却不想在继续念下去,这代表教育是失败的。
没有连续性,成功的教育是一直延续下去的,就是现在所谓的终身教育。
做中学是经验主义,行为主义,进步论的产物。
杜威在著名的教育著作《民主与教育》中明确表示“教育的目的是要使个人能够继续他的教育……不是要在教育历程以外,去寻觅别的目的,把教育做这个别的目的的附属物。
”这种“无目的论”的确使人不敢轻易接受。
必须记紧的是他在这儿说的教育是跟他心目中追求的民主社会不能分割的,对他而言,特别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他反映的可说是一种美国精神----个体的发展本身已是最终的目的。
他说:“教育的自身并没有什么目的。
只有人,父母,教师才有目的。
”如果我们把他的话理解为教育是漫无目的的,显然是一种误解,他“只是要人不因养成社会效率而抹杀儿童青年的天性和当前生活”他不甘心教育沦为“别的目的的附属物”,所以他把教育中的目的这样诠释: “一个人放枪,他的目的就是他的枪对着放的鹄的。
但这个对象不过是一个记号,(使我们对)所欲进行的活动有所专注。
”放枪的最终目的并非鹄的本身,而是这记号使瞄准这动作变得具体和有意义,同样,教育历程本身已具发展个体禀赋的圆满的意义,教育的目标只是作为导向和指引。
事实上,他并不否定教育须有“良好的教育目的”,这些目的的特性如下:
1. 须建基于个人的固有活动与需要;
2. 须能翻成实行的方法,与受教育的人的活动,共同合作;
3. 教育家须防备所谓普通的与终极的目的。
事实上,当代教育的定位的确摇摆在两类教育目的之间 :一是“使受教者成为定型的产品”,另一是“最终要提高受教者的(创进)能力”。
基于对受教育者本身的重视,杜威反对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法,他指出“有人把感官视为一种神秘的筒子,以为我们能使知识经过这筒子,由外界把知识输入心里去……以为只要使眼睛常常望着书本,使儿童常常听着教师的话,就是求得完善知识的秘诀。
”他认为灌输式教育方法不是真正的教育,因为“教育即成长”:“成长的第一条件,是未成长的状态……‘未’字却有一种积极的意思,并不是仅仅虚无或缺乏的意思。
”他肯定这种未长成的状态是充满能动性和潜能的,不是一味灌输能使之充分发展的。
对杜威来说,创造充分的条件让学习者去“经验”是教育的关键: “所谓经验,本来是一件‘主动而又被动的’(active-passive)事情,本来不是‘认识的’(co gnitive)事情”,杜威“把经验当作主体和对象、有机体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他主张以这种进步的(progressive)教育方法使学习者从活动中学习,经验本身就是指学习主体与被认识的客体间互动的过程。
但他又说: “经验的价值怎样,全视我们能否知觉经验所引出的关系,或前因后果的关联。
”并不是每一种经验都是有教育的价值的,对经验过程逐渐形成的主体的诠释是关键所在。
正因如此,杜威亦指出培养出学习者自习能力是教育的功用,他说: “教育功用的经验的另一方面,即是能增加指挥后来经验的能力。
”他把这种能力的培养称为“改造”,所以他说“教育即改造”。
从以上可知,杜威主张教学方法的实施应紧扣学习者为中心的前提,特别是在儿童的早期阶段的教育“更多地是社会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工作”,后期再慢慢再转向“系统的、技术的知识”。
正如伯内特(Joe R. Burnett)在1979年论及美国教育实践时说: “杜威的教育学在当时或现在,不可能在学校中得到广泛地应用。
因为从来就没有培训过进行这种教育的教师,学校也没有这方面的人力物力,家长和政客们也不支持杜威的教育学。
”
我们也不能否认,马利坦对杜威式的教育的批评是值得注意的: 他认为“当人们忘记了传授客体(the object to be taught)以及客体的首要性(the primacy of the object)时,当手段崇拜(不是有目的、而是无目的的手段崇拜)仅以对主体的心理膜拜而告终时,错误便产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