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经典诵读诗词
- 格式:docx
- 大小:19.87 KB
- 文档页数:2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送元二使安西》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古诗。
本单元的文章以人与人之间的爱和真情为主题,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引导学生去关心帮助他人。
这首诗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
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赶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
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具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
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感悟诗歌所描绘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3.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1.理解整首诗歌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
3.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了解作者相关资料并收集有关送别诗。
五、教学过程一.师生对诗导入,营造诗意氛围。
同学们,古诗词中经常有“人生自古伤离别”“相见时难别亦难。
”这样的诗句,送别是古诗词中的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学过的送别佳句也有很多,你们还记得吗?来让老师来考考你们我读“海内存知己,”——生:天涯若比邻“又送王孙去,”——生:萋萋满别情。
“桃花潭水深千尺,”——生:不及汪伦送我情。
“孤帆远影碧空尽,”——生:唯见长江天际流。
孩子们的记忆力可真好呀?从这千古流传的送别佳句中,我们读出了古人那份浓浓的友情。
今天就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脍炙人口饱含萋萋满别情的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来,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二、理解题意,介绍时代背景和作者。
师:谁想来读一读?(指3 名读三种不同的读法)诗题是古诗的眼睛,说说你是从哪儿看出他是一首送别诗的。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0古诗三首教案+教学反思第四单元10古诗三首马诗/(唐)李贺课前:同学们准备好了吗?好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一、导入:1.师:今天张老师和同学们共同上一节语文课,高兴吗?看到大家这么精神,老师决定给大家画一幅画,想知道是什么吗?(师画马)认真看黑板,对了是马。
没等老师画完,就看出来了,好眼力。
喜欢马吗?你们对马有哪些了解?谁来说说?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2师:马是六畜之首。
是吉祥、幸福、成功的象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古代战马的唐诗,板书《马诗》让我们有气势地读一遍题目。
二、初读古诗,感悟大意1.师:诗人李贺被称作“诗鬼”,他才华横溢,壮志凌云却遭小人迫害,只当过九品小官。
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课本63页,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并标出节奏。
(生自由读)师板书全诗。
2.师:因为这是一首五言诗,所以节奏应为二三停顿,谁愿意来读一读.3.想听听老师读吗?端好书:范读。
4.谁还愿意读一读?让我们有气势的读一遍吧!三、理解诗句,体会情感(一)前两句诗1.师:我们先来看古诗的第前两句,(幻灯)谁愿意来读一读。
2.出示幻灯,师:知道感悟故事的几种方法吗?(借助注释、插图、查找资料。
反复诵读)3.下面就请同学们选择一种你们喜欢的方法理解一下这两句诗的大意?(生汇报)4.师:同学们在汇报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加强,能基本弄懂古诗的诗面含义,但还需更深的挖掘课本,理解诗意。
5.幻灯师:(幻灯片)是啊,这默默旷野,沙石像雪一样的晶莹洁白,燕山顶托着一弯金钩似的新月。
6.师画7.:“沙如雪”“月似钩”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边画)比喻的修辞手法,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8.出示图师:“大漠”“燕山”是古时候边塞之地,那里曾有过无数的战争,也曾有过无数征人的生命与鲜血在这里挥洒。
所以这行诗给人一种清冷而且悲凉的感觉,你能通过朗读读出这种感觉吗?(找六名学生)指导朗读(二)后两句诗1.师:如果有一匹矫健的骏马能在这样秋高气爽的疆场上,纵横腾跃,那该多么威武豪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共十首)【诗词内容+译文解释】1、采薇(节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译文】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
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饥又渴真劳累。
满腔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2、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3、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暖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译文】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春天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
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落下,无声的滋润着春天万物。
雨夜中田间小路黑茫茫一片,只有江船上的灯火独自闪烁。
天刚亮时看着那雨水润湿的花丛,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译文】长安街上细密的春雨润滑如酥,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
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这早春的景色,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
5、江上渔者【宋】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译文】江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只喜爱味道鲜美的鲈鱼。
你看那一叶小小渔船,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
6、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译文】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钟山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
和煦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
7、游园不值【宋】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译文】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我轻轻地敲打柴门久久不开。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专项复习1.给句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序号)(1)晓.看红湿处()A.晓得,知道,懂得。
B.早晨。
C.使人知道。
(2)渭城朝雨浥.轻尘()A.城市。
B.液体。
C.湿润,沾湿。
(3)但.爱鲈鱼美()A.但是。
B.单单,只是。
C.不但。
(4)应.怜屐齿印苍苔()A.回答或随声相和。
B.大概,表示猜测。
C.应付,对待。
(5)休.将白发唱黄鸡()A.歇息。
B.停止。
C.不要。
(6)因.风飞过蔷薇()A.因为。
B.原因,缘故。
C.凭借。
2.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夸张)B.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设问)C.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比喻)D.谁道人生无再少?(反问)3.对古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春夜喜雨》一诗的前四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细而轻柔的特点;第五、六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展现出一幅美妙的春江夜雨图。
B.《送元二使安西》一诗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怀和依依惜别之情。
C.《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诗的后两句写了诗人对早春时节的喜爱和赞美。
D.《清平乐》中,黄庭坚通过一连串清丽美好的想象,曲折委婉地表达了惜春之情。
4.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诗句的意思。
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意思写诗句。
①劝你再干了这一杯酒吧,等一路向西出了阳关,那里就再也没有老朋友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场雨像是知道时节到了似的,正在这春天前来滋长草木。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经典诵读第一篇美文驿站1、第一百个客人 (2)2、爱痕 (3)3、不肯死去的心 (4)4、平分生命 (5)5、一杯牛奶的温暖 (6)第二篇宋词赏析1、青玉案元夕 (8)2、蝶恋花 (8)3、鹊桥仙 (9)4、相见欢 (9)5、虞美人 (10)6、诉衷情 (10)7、满江红 (11)8、江城子 (12)第三篇古文名篇1、醉翁亭记 (14)2、岳阳楼记 (16)第一篇美文驿站不用华丽的语言,不用巧妙的表达,不用花俏的形武,只需真情,便可以直击心灵深处,碰撞出情感的火花。
最伟大的亲情,最善良的爱心,最无私的师魂……人间广袤,真情无限,人间自有真情在!当我们置身于这书的海洋中,徜徉于那文学艺术宝库中,你是否会感受到一种思想的灵动,一丝人生的惬意和精神的升华?而这一切都源于书——人类文明、智慧的结晶。
让我们一起静静的感受,品味读书带给我们的快乐,带给我们的感动……1、第一百个客人中午营业高峰过去了,原本拥挤的小吃店,客人都已散去,老板正要喘口气翻阅报纸的时候,有人走了进来。
那是一位老奶奶和一个小男孩。
“牛肉汤饭一碗要多少钱呢?”奶奶坐下来拿出钱袋数了数钱,叫了一碗热气腾腾的汤饭。
奶奶将碗推到孙子面前,小男孩吞了吞口水望着奶奶说:“奶奶,您真的吃过午饭了吗?”“当然了。
”奶奶含着一块萝卜泡菜慢慢咀嚼。
一会儿功夫,小男孩就把一碗饭吃个精光。
老板看到这幅景象,走到两个人面前说:“老太太,恭喜您,您今天运气真好,您是我们的第一百个客人,所以免费。
”之后过了一个多月的某一天,小男孩蹲在小吃店对面像在数着什么东西,使得无意间望向窗外的老板吓了一大跳。
原来小男孩每看到一个客人走进店里,就把小石子放进他画的圈圈里,但是午餐时间都快过去了,小石子却连五十个都不到。
心急如焚的老板打电话给所有的老顾客:“很忙吗?没什么事,我要你来吃碗汤饭,今天我请客。
”像这样打电话给很多人之后,客人开始一个接一个到来。
“八十一,八十二,八十三……”小男孩数得越来越快了。
六年下经典诵读诗词
1《梅花》2《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宋·王安石唐·杜甫
白玉堂前一树梅,为谁零落为谁开。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唯有春风最相惜,一年一度一归来。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3《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子张》
4《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5《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岑参唐李益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6《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7《潼关》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清· 谭嗣同唐李白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9《观沧海》 10《次北固山下》
曹操唐王湾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1天净沙·秋思12弄冰
元马致远宋杨万里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古道西风瘦马。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3雪梅 14赠刘景文
宋卢梅坡宋苏轼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15晚春16贾生
宋韩愈唐李商隐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7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