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人格研究和测评
- 格式:ppt
- 大小:1.22 MB
- 文档页数:42
第一章绪论一,人格:人格是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行为模式的统一体。
人格的基本特性:人格的整体性:指人格的任何一个方面都不是孤立的,都与其他方面密切联系。
①人格的稳定性:指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具有跨时间的连续性和跨情境的一致性。
②人格的复杂性:指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物种,任何一个人都是一个说不完道不尽的故事。
(这种一点都不专业的感觉是什么鬼……orz)③人格的独特性:指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
第二章人格研究与评测一,人格研究方法:个案研究(寻求研究深度) 相关研究(寻求研究广度) 实验研究(寻求因果关系)二,人格测评:测评资料的类型:自我报告资料(S-data),观察者报告资料(O—data),测验资料(T-data),生活史资料(L—data)获取S-data的途径:(1)访谈,(2)由个体定期记录和汇报所发生的事件,(3)人格问卷,(4)投射测验人格问卷是最常用的方法。
问卷可以是非结构化的开放式问卷,也可以是结构化的问卷。
结构式问卷比开放式问卷使用的更多,它的反应选项是给定的,常见的形式还有多点评定。
投射测验是向被试提供一些没有组织的刺激,让被试在不受限制的情境中自由的表现他的反应。
投射测验的特点:(1)刺激材料没有明确的结构和固定的意义,被试有广泛自由的反应方式。
(2)测量目标具有隐蔽性,被试不知道他的反应如何解释,减少了伪装的可能.第三章特质理论一,奥尔波特的个体心理学1,人格结构:共同特质特质个人特质(首要特质,核心特质,次要特质)特质:是一种神经-心理结构,它可以使一个人对多项外在和内在刺激在机能上等值.共同特质:指的是同一文化形态下的群体具有的特质,它是在共同的生活方式下形成的,并普遍的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个人特质:为个人所独有,代表个人的行为倾向,只有个人特质才是真实的特质,共同特质只是为了测定复杂的人格特质而抽取出来的概念。
首要特质:是个体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人格特质,最能代表人格的特点,在个人人格结构中处于主导地位。
解读心理学中的人格测试与评估人格是指个体在交往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
了解一个人的人格特征对于了解其行为和思维方式具有重要作用,而人格测试与评估就是用来揭示和评估个体人格的一种方法。
本文将解读心理学中的人格测试与评估的相关内容。
一、什么是人格测试与评估人格测试与评估是通过科学的手段,对个体的人格特征进行测量和评估的方法。
它可以通过个人的自述、行为观察以及心理实验等方式,了解个体的人格特征。
人格测试与评估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促进个人的发展和成长。
二、常见的人格测试工具1. 自陈式问卷自陈式问卷是一种常见的人格测试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学研究和咨询实践中。
通过让个体自己填写问题,来了解其对于自身人格特征的认知和评价。
著名的自陈式问卷有Eysenck人格问卷、16PF人格问卷等。
2. 项目性测验项目性测验是一种将特定行为项目以任务方式呈现给被试者,通过观察和评估其选择和反应情况来了解其人格特征。
著名的项目性测验有罗夏人格测验和MBTI人格问卷等。
3. 临床面谈临床面谈是一种与受测个体面对面进行的人格评估方法,通常由专业心理咨询师或临床心理师进行。
在面谈中,通过与被测者的互动交流和观察行为等方式,来全面了解其人格特征和心理状况。
三、人格测试与评估的意义与作用1. 促进自我认知人格测试与评估可以帮助个体更加客观地认识和了解自己的人格特征,从而有助于个体形成准确的自我认知。
通过了解自己的人格特点和倾向,个体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克服自身的弱点。
2. 促进职业发展通过人格测试与评估,可以了解个体适合从事的职业类型和职业角色。
不同的职业对于人格特征有不同的要求,因此了解个体的人格特点,可以更准确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提高工作的满意度和成功率。
3. 促进人际关系人格测试与评估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他人的人格特征和行为倾向,从而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通过了解他人的人格特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方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增进双方的沟通和理解,提高人际关系的质量。
人格定义知识点总结人格是一个人独特的个性特征和行为模式的总和。
它包括个人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念,态度和习惯。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多维的概念,涉及心理学、哲学和社会科学的多个领域。
在人类历史上,人格一直是研究的焦点,不同的学科对人格的定义和解释各有不同。
以下是关于人格的一些要点总结。
一、人格的定义1. 人格的定义人格是指个体的整体心理特征,包括情感、意识、动机、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等方面的特征。
人格是个体在社会交往和自我表达中所展现的特性,是人类心理活动的综合体现。
2. 人格的重要性人格对于个体的行为、认知和情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是一个人个性的核心,影响着他的行为方式、认知能力、自我认识和社会交往方式。
3. 人格的形成人格是在个体成长和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它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共同影响,包括遗传基因、家庭环境、文化传统和社会经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个体在生活中的经历和学习过程中,会不断地塑造和发展自己的人格。
4. 人格的特征人格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它包括情感稳定性、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等多个维度。
每个人的人格都是独特的,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和倾向,这使得人格成为一个个体鲜明的特征。
二、人格心理学1. 人格心理学的定义人格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个体差异、特质、态度和行为模式的心理学分支。
它关注个体的行为和情感表现,探讨个性特质和心理机制。
人格心理学为我们理解和研究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和方法。
2. 人格心理学的理论人格心理学包括了不同的理论和模型,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亨利·穆雷的需求体系理论、卡尔·罗杰斯的自我实现理论、C·G·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等。
这些理论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方法,促进了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
3. 人格心理学的特质在人格心理学中,研究者通常使用特质来描述和解释个体的人格特征。
特质是相对稳定的个性特征,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个体的行为方式和心理状态。
人格测验维度和人格研究方法人格是一个人在行为、思维和情感方面的特质和倾向的总和。
人格测验是一种科学的方法,用于评估和测量个体的人格特征。
通过了解人格维度和人格研究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行为和心理机制。
一、人格测验维度1. 外向性与内向性:外向性指个体对外界刺激的敏感程度和追求刺激的倾向,内向性则相反,指个体对内在体验的关注和内省的倾向。
2. 神经质与稳定性:神经质是指个体情绪稳定性的程度,稳定性则相反,指个体情绪波动较小的倾向。
3. 开放性与封闭性:开放性指个体对新事物和体验的接受程度和追求新奇的倾向,封闭性则相反,指个体对新事物持保守态度的倾向。
4. 宜人性与不宜人性:宜人性指个体对他人友好和合作的程度,不宜人性则相反,指个体对他人冷漠和敌对的倾向。
5. 责任心与外倾性:责任心指个体对任务的认真程度和对自己承担的责任的关注,外倾性则相反,指个体对任务认真度较低的倾向。
二、人格研究方法1. 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最常见的人格研究方法之一。
研究者设计一系列问题,被试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感受进行回答。
通过分析回答的内容和得分,研究者可以得出被试者在各个人格维度上的得分情况。
2. 项目性测验:项目性测验是通过被试者对一系列项目的反应来评估其人格特征。
常见的项目性测验有Rorschach墨迹测验和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TAT)主题理解测验。
3. 自我报告:自我报告是被试者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和观察报告自己的人格特征。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被试者的内在体验和自我认知,但也存在主观性和记忆偏差的问题。
4. 观察法: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观察被试者的行为和表现来评估其人格特征。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客观的行为数据,但也存在观察者主观性和行为一致性的问题。
5. 生理测量:生理测量是通过测量被试者的生理指标来评估其人格特征。
例如,通过测量皮肤电阻、心率变异性等指标,可以了解被试者的情绪稳定性和应激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