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箱使用操作规范
- 格式:docx
- 大小:10.79 KB
- 文档页数:2
保温箱操作规程
《保温箱操作规程》
一、保温箱的基本操作
1. 在使用保温箱之前,首先要检查其外部是否有损坏或者漏风的现象,如果有,应立即通知维修人员进行处理。
2. 打开保温箱的门,并检查箱体是否有异味或污垢,若有需要清洁干净后方可使用。
3. 将需要保温的物品放入保温箱中,并注意不要堆放过高或者随意摆放,以免影响保温效果。
二、保温箱的电源使用
1. 在接通电源之前,检查电源插座和电源线是否完好,避免出现安全隐患。
2. 使用合适的电源插头将电源线插入电源插座,并确认电源是否通电。
3. 在使用过程中,保温箱的电源线不得被拉扯或者擦拭,以免造成电源线断裂或者损坏。
4. 关闭保温箱门后,确认电源线已经接通,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不得随意拔掉电源线,以免影响保温效果。
三、保温箱的温度调节
1. 在使用前,首先确认保温箱的温度调节器是否处于关闭状态,然后根据需要将温度调节器旋至适当的温度位置。
2. 当保温箱内的温度达到设定的温度后,温度调节器会自动停止加热,保持箱内的温度稳定。
3. 在使用过程中,不得随意调节温度调节器,并在结束使用后
应将温度调节器旋至关闭状态,以节约能源和延长保温箱的使用寿命。
通过遵守以上操作规程,可以有效地使用保温箱,并确保物品的保温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同时,在使用过程中注意安全,定期清洁和维护保温箱,可以延长保温箱的使用寿命,保证其长期稳定的工作性能。
对早产儿适宜的暖箱相对湿度简介早产儿是指在孕周37周之前出生的婴儿。
由于早产儿的肺部和其他器官尚未完全发育,他们需要特殊的护理和环境来保证其健康和发育。
其中,暖箱作为早产儿护理中不可或缺的设备之一,起到了保持温暖、稳定体温的重要作用。
而相对湿度则是暖箱环境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参数。
本文将详细介绍早产儿适宜的暖箱相对湿度,包括定义、影响因素、理想范围以及调节方法等内容。
什么是相对湿度?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所含水蒸气与该温度下饱和水蒸气压之比。
以百分比表示。
在暖箱中,相对湿度是指暖箱内空气中所含水蒸气与该温度下饱和水蒸气压之比。
相对湿度对早产儿的重要性早产儿由于未能在母体内充分发育,其皮肤较薄且表皮屏障功能尚未完全形成,容易失水。
相对湿度的维持可以减少早产儿的水分蒸发,保持皮肤的湿润状态,避免皮肤干燥和水分流失。
此外,相对湿度还能影响早产儿的呼吸系统。
较低的相对湿度会导致呼吸道黏膜干燥,增加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而适宜的相对湿度可以保持呼吸道黏膜的湿润状态,减少感染风险。
因此,恰当控制暖箱内的相对湿度对早产儿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发育至关重要。
影响暖箱相对湿度的因素1.温度:温度是影响暖箱内相对湿度的主要因素之一。
温度越高,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蒸气量就越大,从而使得相对湿度下降。
因此,在调节暖箱内相对湿度时需要考虑到温度参数。
2.水分蒸发速率:早产儿的水分蒸发速率比足月儿高,因此需要相对湿度更高的环境来保持早产儿的水分平衡。
3.暖箱内的湿度控制系统:暖箱通常配备有湿度控制系统,通过加湿器和除湿器来调节暖箱内的相对湿度。
这些系统可以根据设定值自动调节,保持相对湿度在理想范围内。
早产儿适宜的暖箱相对湿度范围根据研究和临床经验,早产儿适宜的暖箱相对湿度范围一般为40%-60%。
这个范围可以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保持早产儿皮肤和呼吸道黏膜的湿润状态。
如果相对湿度过低(低于40%),可能导致早产儿皮肤干燥、水分流失增加以及呼吸道感染风险增加。
早产儿暖箱应用技术操作规范(一)操作要点与评价标准[注释]评分等级:1级表示评估准确,操作熟练、规范,与患儿家属沟通自然,语言通俗易懂;H级表示评估不够准确,操作欠熟练、规范,有1〜2处缺项,与患儿家属沟通不够自然;皿级表示评估不准确,操作不熟练、不规范,有3处以上缺项,与患儿家属沟通少。
(二)应掌握的知识点1.早产儿暖箱应用的目的(1) 为患儿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保持体温稳定。
(2) 提高早产儿的成活率。
2 .注意事项(1) 严格交接班。
(2) 暖箱应避免阳光直射,冬季避开热源及冷空气对流处。
(3) 使用暖箱时室温不宜过低,以免暖箱大量散热。
(4) 使用中注意观察暖箱各仪表显示是否正常,出现报警要及时查找原因并予处理,必要时切断电源,请专业人员进行维修。
(5) 在使用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以保证安全。
(6) 长期使用暖箱的患儿,每周更换一次暖箱并进行彻底消毒。
每月进行细菌学监测一次。
(7) 严禁骤然提高暖箱温度,以免患儿体温突然上升造成不良后果。
(8) 患儿出箱前应逐渐调节箱温,以使患儿逐步适应周围环境。
3. 患儿入箱后的护理(1) 密切观察患儿面色、呼吸、心率、体温变化,随患儿体温变化调节暖箱温度。
(2) 各种操作集中进行;需暂时出暖箱接受治疗检查时要注意保暖。
(3) 放入暖箱的新生儿最初2h内应每隔30—60min测体温1次,同时注意四肢温热情况;体温升至正常后可每4h测体温1次。
⑷每日应在固定时间测量患儿体重1次。
(5) 对出生体重v 1000g的早产儿,箱内一切用物(布类)均需要高压灭菌消毒。
(6) 水箱内蒸馏水应每日更换1次,暖箱应每周消毒1次。
(7) 注意查看暖箱使用情况,做好交接班。
4. 患儿出箱前的准备(1) 逐渐降低暖箱温度,最后切断电源。
(2) 在室温24—26C情况下,患儿于不加热的暖箱中能维持正常体温且吃奶正常即可出箱。
(3) 准备出箱时,应为患儿穿好衣服、盖好被子。
儿科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一、约束法【目的】防止病儿过于活动,以利于诊疗操作顺利进行或防止碰伤身体。
【用物准备】1.全身约束法用物凡能包裹病儿全身的物品皆可使用,如大毛巾、毛毯、大单等。
2.手足约束法用物手足约束带或纱布棉垫与绷带。
【操作方法及程序】1.全身约束法(1)将大单折成自病儿肩部至踝部的长度,将病儿放于中间。
(2)以靠近护士一侧大单紧紧包裹同侧病儿的上肢、躯干和双脚,至对侧自病儿腋窝处整齐地掖于身下。
(3)再将大单的另一侧包裹手臂及身体后,紧掖于靠护士一侧身下。
如病儿过分活动,可另加绷带系于大单外。
2.手足约束法用约束带一端系于手腕或足踝部,另一端系于床栏上。
(1)绷带卷及棉垫法:用约束带打成双套结,以棉垫包裹手腕或足踝,将双套节套在棉垫外稍拉紧,使手足不易脱出,又不影响血液循环为限,将约束带末端系在床栏上。
(2)特制手足固定带法:使病儿平卧姿势舒服,将固定带横铺在床上相当于病儿手腕、足踝处,将约束带两端紧系于庥档的栏杆上。
【注意事项】1.约束带捆扎松紧要适宜,定时松解。
2.定时观察局部皮肤血液循环状况。
3.避免皮肤损伤,必要时局部按摩或加厚棉垫。
二、早产儿暖箱的应用【目的】以科学的方法,创造一个温度和湿度都适宜的环境,使病儿体温保持稳定,用以提高未成熟儿的成活率。
【用物准备】暖箱。
【操作方法及程序】1.入暖箱条件(1)凡出生体重在2000g以下者。
(2)异常新生儿,如新生儿硬肿症、体温不升者。
2.入暖箱前准备(1)暖箱需先用消毒液擦拭消毒。
(2)接通电源,检查暖箱各项显示是否正常。
(3)将水槽内加入适量的蒸馏水。
(4)将暖箱调温至所需的温度预热。
根据早产儿出生体重与出生天数决定暖箱温度(表2),相对湿度为55%~65%。
表2不同出生体重早产儿暖箱温度参考数出生体重(g)暖箱温度35℃34℃33℃32℃<1000 出生10d内10d 3周5周1500 / 出生10d内10d 4周2000 / 出生2d内2d 3周<2500 / 出生2天内2天3.入暖箱后护理(1)密切观察病儿面色、呼吸、心率、体温变化,随体温变化调节暖箱温度。
全国卫生系统护士岗位技能训练和竞赛活动护理技术操作项目考核要点目录一、手卫生二、无菌技术三、生命体征监测技术四、口腔护理技术五、鼻饲技术六、导尿技术及护理七、胃肠减压技术八、灌肠技术九、氧气吸入技术十、换药技术十一、雾化吸入疗法十二、血糖监测十三、口服给药法十四、密闭式输液技术十五、密闭式静脉输血技术十六、静脉留置针技术十七、静脉采血技术十八、静脉注射法十九、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护理技术二十、动脉血标本的采集技术二十一、肌内注射技术二十二、皮内注射技术二十三、皮下注射技术二十四、物理降温法二十五、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术二十六、经鼻/口腔吸痰法二十七、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法二十八、心电监测技术二十九、血氧饱和度监测技术三十、输液泵/微量输注泵的使用技术三十一、除颤技术三十二、轴线翻身法三十三、患者搬运法三十四、患者约束法四十三、产时会阴消毒技术三十五、痰标本采集法四十四、早产儿暖箱的应用三十六、咽拭子标本采集法四十五、光照疗法三十七、洗胃技术四十六、新生儿脐部护理技术三十八、"T"管引流护理四十七、听诊胎心音技术三十九、造口护理技术四十八、患者入/出院护理四十、膀胱冲洗的护理四十九、患者跌倒的预防四十一、脑室引流的护理五十、压疮的预防及护理四十二、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一、手卫生一般洗手(一)目的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
(二)实施要点1.洗手指征:(1)直接接触患者前后。
(2)无菌操作前后。
(3)处理清洁或者无菌物品之前。
(4)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5)接触不同患者之间或者从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6)处理污染物品后。
(7)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粘膜皮肤或伤口敷料后。
2.洗手要点:(1)正确应用六步洗手法,清洗双手,也可以将洗手分为七步,即增加清洗手腕。
(2)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然后用一次性纸巾/毛巾彻底擦干,或者用干手机干燥双手。
暖箱使用操作规范
整理记录
评估
患儿:测量体温,了解胎龄、日龄、出生体重
------- 环境:调节适宜的房间温度(24-26C )、湿度55%-60%
光
直射暖箱,避开热源及冷空气对流处
实施准备
整理
用物
操作者: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用物:预先清洁消毒的暖箱、蒸馏水或灭菌注射用水
铺床单,关好暖箱操作窗及暖箱门,锁好暖箱滑轮,将蒸馏
水或灭菌注射用水加入暖箱水槽中至水位指示线,避免
干
烧接通电源,打开电源开关。
检查暖箱各项数值显示是否正
常连接连接电源,打开开关,检查是否处于备用状态根据体
重与出生日龄设定暖箱预热温度,如患儿体温不升
箱温应设置为比患儿体温高1C .预热时间30-60分钟左右
调节暖箱湿度应维持在60%-80%,监测湿度,避免患儿皮
肤
干暖箱达到预定温度,核对患儿床头卡与腕带后,为患儿穿
单衣裹好尿裤后,妥善放置暖箱内,锁好暖箱门。
如果使用
温箱的肤控模式调节箱温时,应将温度探头置患儿腹部较平
坦处,用胶布固定探头于腹部,一般设置控制探头肤温在36-
36.5 C之间
加强巡视,定时测量患儿体温,记录箱温和患儿体温出暖
箱:患儿体重达2000g,或体重虽不到2000g,但一般情好,
并且在32 C箱温内,体温保持正常,可出暖箱。
患儿:置患儿舒适体位,安静,安全
用物:整理用物,按废物分类正确处置,暖箱消毒规范护士:
洗手、记录、签名,报告操作完毕患儿:患儿舒适、安全
患儿感觉无不适,无操作并发症
操作效果:操作熟练,动作轻柔,注意保暖,有爱伤观
念。
早产儿暖箱应用技术操作规范(一)操作要点与评价标准[注释]评分等级:Ⅰ级表示评估准确,操作熟练、规范,与患儿家属沟通自然,语言通俗易懂;Ⅱ级表示评估不够准确,操作欠熟练、规范,有1~2处缺项,与患儿家属沟通不够自然;Ⅲ级表示评估不准确,操作不熟练、不规范,有3处以上缺项,与患儿家属沟通少。
(二)应掌握的知识点1.早产儿暖箱应用的目的(1)为患儿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保持体温稳定。
(2)提高早产儿的成活率。
2.注意事项(1)严格交接班。
(2)暖箱应避免阳光直射,冬季避开热源及冷空气对流处。
(3)使用暖箱时室温不宜过低,以免暖箱大量散热。
(4)使用中注意观察暖箱各仪表显示是否正常,出现报警要及时查找原因并予处理,必要时切断电源,请专业人员进行维修。
(5)在使用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以保证安全。
(6)长期使用暖箱的患儿,每周更换一次暖箱并进行彻底消毒。
每月进行细菌学监测一次。
(7)严禁骤然提高暖箱温度,以免患儿体温突然上升造成不良后果。
(8)患儿出箱前应逐渐调节箱温,以使患儿逐步适应周围环境。
3.患儿入箱后的护理(1)密切观察患儿面色、呼吸、心率、体温变化,随患儿体温变化调节暖箱温度。
(2)各种操作集中进行;需暂时出暖箱接受治疗检查时要注意保暖。
(3)放入暖箱的新生儿最初2h内应每隔30—60min测体温1次,同时注意四肢温热情况;体温升至正常后可每4h测体温1次。
(4)每日应在固定时间测量患儿体重1次。
(5)对出生体重<1000g的早产儿,箱内一切用物(布类)均需要高压灭菌消毒。
(6)水箱内蒸馏水应每日更换1次,暖箱应每周消毒1次。
(7)注意查看暖箱使用情况,做好交接班。
4.患儿出箱前的准备(1)逐渐降低暖箱温度,最后切断电源。
(2)在室温24—26℃情况下,患儿于不加热的暖箱中能维持正常体温且吃奶正常即可出箱。
(3)准备出箱时,应为患儿穿好衣服、盖好被子。
家用恒温暖箱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家用恒温暖箱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其核心部件的功能及相互关系。
2. 学生能描述家用恒温暖箱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其在不同环境下的适用性。
3. 学生掌握家用恒温暖箱的安全使用规范,了解相关的节能环保知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家用恒温暖箱的电路原理,并进行简单的电路连接。
2.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制作一个简易的恒温暖箱模型,展示其工作过程。
3. 学生能运用数学知识计算家用恒温暖箱的能耗,并提出节能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物理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索家用恒温暖箱及相关科学现象的欲望。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增强沟通与表达能力。
3. 学生关注家用恒温暖箱在节能环保方面的优势,树立绿色生活观念,提高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科学探究课,结合物理和数学知识,以实用性和趣味性为特点,引导学生探索家用恒温暖箱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实践,善于合作。
教学要求:课程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引入家用恒温暖箱的基本概念,介绍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引发学生对恒温暖箱工作原理的兴趣。
教材章节:《物理》六年级下册,第二章“电路”,第一节“简单电路”。
2. 讲解家用恒温暖箱的核心部件及其功能,引导学生分析电路原理。
教材章节:《物理》六年级下册,第二章“电路”,第二节“电路的组成与功能”。
3. 通过实验和小组合作,让学生动手连接简易恒温暖箱电路,加深对电路原理的理解。
教材章节:《物理》六年级下册,第二章“电路”,第三节“电路实验”。
4.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计算家用恒温暖箱的能耗,并提出节能措施。
教材章节:《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章“计量单位与测量”,第二节“电能的计算”。
早产儿暖箱的应用操作规范一、操作目的1、为患儿提供舒适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保持体温稳定。
2、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
二、评估要点1、了解患儿身体状况(体温、体重、胎龄、面色、精神反应及皮肤完整性)。
2、告知家长应用暖箱治疗的必要性。
三、物品准备温箱、婴儿床单、体温表、润滑油、湿纸巾、酌情备尿裤、手足保护套等。
四、操作要点1、核对医嘱,准备用物。
2、选择合适温箱,在水槽中加入蒸馏水至标记处。
3、接电源,检查暖箱性能是否良好。
4、铺床单,根据患儿情况设置温湿度,预热温箱。
暖箱湿度保持在55-65%之间;体重在1501-2000克者,暖箱温度在30-32℃;体重在1001-1500克者,温箱温度在32-34℃;体重小于1000克者,温箱温度宜在34-36℃。
5、洗手,戴口罩。
6、核对患儿床号、姓名、住院号,评估患儿。
7、温箱温湿度达到设定值时,脱下患儿衣被,将患儿置入温箱中。
8、监测患儿体温,维持体温在36-37℃。
9、测量患儿体温、呼吸,观察患儿面色、精神反应及皮肤情况,戴手足保护套,酌情清洁皮肤,换尿裤。
10、再次核对。
11、按要求清理用物,洗手,取口罩。
12、记录患儿入箱时的一般情况及暖箱温湿度。
13、操作速度:完成时间限10分钟以内。
五、注意事项1、暖箱应避免阳光直射,冬季避开热源及冷空气对流处。
2、使用暖箱时室温不宜过低,以免暖箱大量散热。
3、使用中注意观察暖箱各仪表显示是否正常,出现报警要及时查找原因并予以处理,必要时切断电源,请专业人员进行维修。
4、在使用暖箱过程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以保证安全。
5、长期使用暖箱的患儿,每周更换一次暖箱并进行彻底消毒。
使用过程中定期进行细菌学监测。
6、严格交接班。
.新生儿病房暖箱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1.应有1~2个备用婴儿保温箱用以周转清洁消毒。
2.使用中暖箱每日湿式清洁暖箱罩内外表面;如被血液、分泌物污染应立即清洁消毒(使用3%过氧化氢消毒),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每日应使用3%过氧化氢消毒。
3.每日更换暖箱内湿化液(灭菌注射用水750ML-1000ML),保持进
出水口密闭状态,避免污染。
春季(相对湿度55%~65%)时湿化槽内可不加水。
4. 连续使用一周及患儿出院的暖箱,必须按照暖箱消毒操作流程行彻底清洁消毒一次。
5.清洁消毒后备用的暖箱注明清洁消毒日期、失效日期、清洁消毒人员姓名。
消毒好的暖箱放于清洁区备用,一般有效期为2周,两周内使用,可仅擦拭暖箱罩内外表面。
6.使用中暖箱注明启用日期。
7.暖箱内的空气过滤网每1-2个月更换一次;破损时随时更换,并记录。
8.定期(每季度)对暖箱的内表面进行卫生学监测。
9.具体的清洁消毒流程如下:
暖箱终末消毒操作流程。
暖箱使用操作规范
患儿:测量体温,了解胎龄、日龄、出生体重 环境:调节适宜的房间温度(24-26℃)、湿度55%-60%光直射暖箱,避开热源及冷空气对流处 操作者: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用物:预先清洁消毒的暖箱、蒸馏水或灭菌注射用水 铺床单,关好暖箱操作窗及暖箱门,锁好暖箱滑轮,将蒸馏水或灭菌注射用水加入暖箱水槽中至水位指示线,避免干烧接通电源,打开电源开关。
检查暖箱各项数值显示是否正常连接连接电源,打开开关,检查是否处于备用状态 根据体重与出生日龄设定暖箱预热温度,如患儿体温不升箱温应设置为比患儿体温高1℃.预热时间30-60分钟左右调节暖箱湿度应维持在60%-80%,监测湿度,避免患儿皮肤干暖箱达到预定温度,核对患儿床头卡与腕带后,为患儿穿单衣裹好尿裤后,妥善放置暖箱内,锁好暖箱门。
如果使用温箱的肤控模式调节箱温时,应将温度探头置患儿腹部较平坦处,用胶布固定探头于腹部,一般设置控制探头肤温在36-36.5℃之间 加强巡视,定时测量患儿体温,记录箱温和患儿体温 出暖箱:患儿体重达2000g,或体重虽不到2000g,但一般情好,并且在32℃箱温内,体温保持正常,可出暖箱。
患儿:置患儿舒适体位,安静,安全
用物:整理用物,按废物分类正确处置,暖箱消毒规范
护士:洗手、记录、签名,报告操作完毕患儿:患儿
舒适、安全
患儿感觉无不适,无操作并发症
操作效果:操作熟练,动作轻柔,注意保暖,有
爱伤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