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力和机械知识点总结与测试
- 格式:ppt
- 大小:7.04 MB
- 文档页数:85
力和机械章末总结与测试一、目标与策略明确学习目标及主要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首要条件,要做到心中有数!学习目标●掌握重力、弹力、摩擦力及其相关因素。
●掌握简单机械尤其是杠杆和滑轮的知识。
重点难点:●本知识跟生活和生产有密切联系,在复习时要注意把生活中的感性认识与课本中的知识进行比较,对知识规律更应多寻找些实例,进行分析比较。
●重力、弹力和摩擦力都属于力的一种,所以在复习时注意从力的三要素角度分析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在研究摩擦力实验中,使用了控制变量法,注意对比实验步骤,体会此种方法的用法。
●复习杠杆和其他机械时应对比各种机械的特点和应用,有助于理解和记忆。
学习策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认真听老师的讲课,做到不漏一字,不忽略每一个习题,准备错题本,经常回顾。
二、学习与应用知识网络重力弹力弹力三种力弹簧测力计摩擦力摩擦力增减摩擦力的方法杠杆的概念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省力杠杆三种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定滑轮简单机械滑轮动滑轮滑轮组斜面(一)弹力是因为物体发生了形变而产生的。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在内,弹簧的跟受到的成正比,使用前要弄清弹簧测力计的、,观察指针是否指在,读数时,应让视线刻度面。
(二)重力是由于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其大小与物体的成正比,即G=,重力的方向,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
是重力的作用点。
一般物体在空中静止时往往有另一个力与重力平衡,而二力平衡的特点是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利用这一点可确定薄板物体的重心。
方法一,:用一细绳系于物体边缘某一点a处,将物体用细绳提起,如图所示,当物体静止时,重心将在拉力所在的直线a a'上;再换一系点b,同样方法,可知重心也在直线bb'上,则a a'与bb'的交点O,即为重心。
方法二,:将物块平放,用一支铅笔顶起来,耐心调整支持点,直到能将物块水平顶在空中,则支持点就是物块重心。
(三)摩擦力发生在两个的物体之间,当它们做或有时,在上产生阻碍物体的力,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大小和接触面的程度,方向与物体的方向相反。
力与机械知识点总结力与机械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它研究物体运动的原理、条件和规律。
在力学领域,人们研究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物体内部的受力情况。
力学知识在现代科学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在工程、建筑、航天、航空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力与机械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力的基本概念、力的分类、牛顿运动定律、机械能、动量守恒定律等内容。
通过本文的学习,读者可以对力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帮助。
一、力的基本概念力是使物体产生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也是描述物体相互作用的物理量。
力的基本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力的定义:力是指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的作用,使其产生运动或形变的物理量。
力的单位为牛顿(N),表示1牛顿的力可以使1千克质量的物体在1秒钟内产生1米每秒的速度变化。
2.力的表示:力是一个矢量量,具有大小和方向两个方面。
通常符号表示为F,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箭头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
3.力的测量:力的测量可以使用弹簧测力计或称力计进行。
弹簧测力计利用胡克定律,测量弹簧伸缩的变化来得到力的大小。
二、力的分类力的分类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如按力的性质可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按力的来源可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等;按力的作用对象可以分为内力和外力等。
1.接触力:接触力是指两个物体之间由于直接接触而产生的相互作用力,包括支持力、摩擦力、弹力等。
2.非接触力:非接触力是指两个物体之间不直接接触而产生的相互作用力,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重力。
3.重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也称为万有引力。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地球对物体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4.弹力:弹力是由于物体变形产生的力,它的大小和方向与物体的变形程度相关,符合胡克定律。
5.摩擦力:摩擦力是两个物体之间在相对运动或者准备运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三、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它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物体的运动规律。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六章知识点-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六章力和机械6.1怎样认识力1、力(F):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可以不接触,如磁铁,重力。
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速度或者运动方向)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4、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1N大约是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6.2怎样测量和表示力6、实验室测量力的大小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7、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大小成正比。
8、弹簧测力计的用法:第一步:校零第二步:认清量程和分度值第三步:使弹簧的伸长和力的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第四步:读数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画法:第一:找作用点;第二:画带箭头的线段(力越大线越长);第三:标出字母和大小6.3 重力10、重力(G):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①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11、重力方向:竖直向下;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水平面是否水平。
12、重力作用点叫重心。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13、重力大小叫物重。
重力大小和物体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 (公式中G表示重力,单位是N,m表示质量,单位是kg)g=9.8N/kg,含义: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有时取10N/kg)6.4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14、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叫滑动摩擦。
15、滑动摩擦力(f):滑动摩擦中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滑动摩擦力。
九年级物理第6章《力和机械》复习提纲一、力的概念和测量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对力的理解:(1)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发生力作用时,一定有两个物体存在。
(2)有受力物体,一定有施力物体。
(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且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4)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产生力的作用,没有接触的物体不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3、力的两个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改变或者物体运动方向的改变。
4、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5、力的测量:(1)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测力计,如弹簧测力计、握力计等。
(2)弹簧测力计: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①看清量程;②观察分度值;③调零,指将指针调到正对零刻线。
④被测力一定要作用在挂钩上,且力的方向要沿着弹簧测力计的轴线。
⑤等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后读数。
C、注意事项:①所测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量程;②使用时,要防止指针或弹簧跟测力计的外壳发生摩擦。
D、有些物理量不宜直接观察,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
如弹簧测力计是用弹簧的伸长显示力的大小,这种科学方法叫“转换法”。
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还有:温度计、电流表、压强计等。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7、力的示意图:从力的作用点开始,沿力的方向画一根带箭头的线段,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
二、弹力1、弹性形变:指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时还可以恢复到原来形状的现象。
2、弹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三、重力:1.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力与机器知识点总结力与机器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涉及到物体的运动与静止、力的作用、机械的原理等内容。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机器,了解力与机器的知识对于理解自然界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力与机器的知识点。
一、力的概念1. 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
2. 作用点:力的作用点是物体上的一个具体点,是力作用的具体位置。
3. 方向:力是矢量,具有方向。
力的方向通常用箭头表示,箭头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
4.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1N的力可使1千克的物体在1秒钟内速度由0加速到1米/秒。
常用的单位还有千克力、克力、克重等。
1N=0.102千克力=101.97克力。
5. 合力:当若干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时,在力的作用点可以代表全部力的作用效果的一个力叫做合力。
在平面上或同一直线上若干力的合力也是一个力。
二、力的分类1. 接触力:是物体之间直接接触时发生的力,如摩擦力、弹力等。
2. 地面反力:物体受到地面支持时,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
3. 引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是一种万有引力。
4. 摩擦力:两物体之间由于接触而产生的相互阻止滑动或相对滑动的力。
5. 弹力:当物体收缩或伸长后,恢复原状时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6. 拉力:绳子或绳索的端点对物体作用的力。
7. 重力: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向下的力。
三、力的效果1. 使物体运动:当施加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时,物体的速度会增加;当施加力的方向和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时,物体的速度会减小。
2. 使物体停止:当施加的力和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时,物体会受到阻力,最终停止运动。
3. 使物体改变形状:比如弹簧、气球等会因为受到外力而发生形状的变化。
4. 使物体变形、变形方向和外力方向相同的情况下,变形方向与外力方向相反。
5. 使物体受到旋转:在物体的作用霊线或作用点偏斜时,物体会受到扭矩力,产生旋转运动。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力和机械知识点总结力和机械是物理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本文将对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力和机械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力和机械是物理学的基础,对于理解和应用自然界的现象和技术原理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力的概念及分类力是物体相互作用时,可以产生、改变或终止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力的单位为牛顿(N),符号为F。
按照作用对象的不同,力可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接触力是指物体之间有直接接触,如摩擦力、弹力等;非接触力是指物体之间无直接接触,通过场的作用产生,如万有引力、电磁力等。
二、力的效果及力的合成力能够产生多种效果,包括改变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形状。
力的合成是指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时,通过合力的作用而产生的效果。
合力的方向和大小由合力图示得出。
三、机械的基本概念机械是利用力和运动实现功能的装置。
常见的机械有杠杆、轮轴、滑轮、齿轮等。
机械的运动方式可以分为转动和往复运动。
机械的效率是指输入和输出功率之比,通常以百分数表示。
四、杠杆的原理和应用杠杆是一种常见的机械装置,包括一根杠杆和杠杆上的支点。
根据支点的位置和力的作用方向,杠杆可以分为一类杠杆、二类杠杆和三类杠杆。
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剪刀、钳子等。
五、轮轴和齿轮的原理和应用轮轴是由轴和相对于轴旋转的轮组成的,常用于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齿轮是由多个齿轮组成的传动装置,用于改变转速和扭矩。
轮轴和齿轮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如自行车、汽车等。
六、滑轮的原理和应用滑轮是由滑轮和绳索组成的机械装置,用于改变力的方向。
滑轮可以改变力的作用方向,并且可以减小力的大小。
滑轮在吊车、登山设备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七、机械的效率和能量转化机械的效率是指输入和输出功率之比,通常以百分数表示。
机械的能量转化是指在机械过程中,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机械的输入功等于输出功。
总结: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力和机械是物理学中的重要章节,涵盖了力的概念及分类、力的效果及合成、机械的基本概念、杠杆的原理和应用、轮轴和齿轮的原理和应用、滑轮的原理和应用,以及机械的效率和能量转化等知识点。
第六章力和机械知识点一、力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符号:F 力的单位:牛顿;N3.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4.力的测量工具:测力计。
(实验室中用弹簧测力计)5.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6、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
二、弹簧测力计1、原理: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
弹簧测力计只有在弹性形变范围内,它的伸长量才跟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如果超出弹性形变范围,它就要损坏。
2、使用方法(1)使用前观察:指针是否指零刻线、量程、分度值。
(2)使用时注意①不要超过它的量程。
②拉动时保证弹簧测力计内弹簧伸长的方向与所测得力在同一条直线上。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表面垂直。
一、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重力符号为G,单位为N。
1、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无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
重力通常叫做重量。
2、重力的施力者是地球,受力者是物体。
二、重力的三要素1、重力的大小(1)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mgG=。
其中g=9.8N/kg。
(2)重力的大小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
注意:1、g为重力与质量的比例常数,数值为9.8 N/kg,2、意思:是在地面附近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在粗略计算时g可取10 N/kg。
利用mgG=计算时,要注意式中各量的单位,m的单位是kg,g的单位是N/kg,G的单位是N。
2、重力的方向由于重力作用的效果是将物体拉向地面,因此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利用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这一特性,可以制成重垂线来检查墙壁是否竖直,也可以在水平仪上悬挂一个重垂线,检查物体表面是否水平。
3、重力的作用点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重心的位置物体的重心位置与物体的形状、材料是否均匀有关。
对于材料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例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棒的中点,均匀球的重心在它的球心。
第六章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概念理解:A.“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说明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仅仅有一个物体也没有力的作用,力只能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物体中存在。
B.如果两个物体间有力的作用,我们就把施加力的作用的物体叫做施力物体,把受到力的作用的物体叫做受力物体。
C.“相互”说明物体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也就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另一个物体也一定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所以有力的作用的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又是受力物体。
D.施力物体还是受力物体的判断:要根据题目意思从语文的角度理解,题目中的关于力的句子中的主语和宾语,其中主语就是施力物体,宾语就是受力物体,宾语是我们的研究对象,所以我们一般研究的对象都是受力物体。
E.“作用”:表示了力会在物体与物体间对物体产生效果,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使物体发生形变和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F.“形变”物体形状或者体积的改变。
“运动状态”:包含了运动的快慢和运动的方向。
运动状态不变表示:运动的快慢和运动的方向都不变;满足条件的只有两种运动形式,即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
运动状态改变表示:运动的快慢或方向发生改变;即除了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的其他运动都是运动状态改变的运动。
G.力与运动和形变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状态不变 不形变不受力}}静止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状态不变 形变受平衡力}除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的其他运动运动状态改变 不形变受单个的非平衡力}除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的其他运动运动状态改变 形变受多个力的非平衡力H .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特点:(非常重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唯一的不同就是受力物体,平衡力的每一个力都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即作用点在同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的每一个力都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即作用点都不在同一个物体上。
第六章力和机械6.1怎样认识力【知识点归纳】一、力1、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研究表明,力是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的,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
而受到力的物体叫做受力物体,施加力的物体叫做施力物体。
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例题、小萍通过学习得到以下结论,你能帮他填写完整吗?1、力作用在物体上可以产生两种效果,在下列各题后的横线上填上属于哪种效果(a)手用力捏纸盒,纸盒瘪了:;(b)小球沿圆环轨道运动:;(c)两只手用力拉弹簧拉力器:;(d)骑车沿平直的公路加速行驶:;2、在使用扳手拧螺母时,在远离螺母处用力更容易拧开,这是因为力的影响着力的作用效果。
3、足球比赛中运动员经常踢出“香蕉球”和“直线球”,这两种球的运动轨迹和旋转情况各不相同,根据你的判断,这主要是由于踢球时所用的力的和不同,从而产生了不同效果。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想想议议伸出手去,让一个同学打,你感到疼吗?打你的同学也感觉到疼吗?当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同时也对甲物体施力,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例题、关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力的相互作用可以发生在任何相互作用的物体之间B.物体间只有直接接触,才有力的作用C.一个物体受到另一个物体力的作用时,同时也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D.彼此不接触物体之间,力的作用也是相互的3、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力的大小有关,还跟力的方向和作用点有关。
物理学中,把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1)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①力的大小②力的方向③力的作用点这三个因素也叫力的三要素也就是说:只有力的三个要素都不变,力的作用效果才不变。
练习1、人坐在沙发上,沙发会向下凹陷,这是力作用在沙发上产生的效果,但大人和小孩坐同样沙发时,沙发凹陷程度不同,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 有关。
2、用扳手旋动螺帽时,手握在扳手的末端比握在扳手的中间更容易旋动。
《力和机械》知识点归纳整理一、弹力弹簧测力计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弹性。
塑性:物体受力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塑性。
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收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认清分度值和量程;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测量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秤的量程。
二、重力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
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1、重力的大小叫重量,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G=mg.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3、重力的作用点: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个部分,但是,对于整个物体,重力的作用好像作用在一个点,这个点叫重心。
三、摩擦力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原理:二力平衡】1、压力;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摩擦的分类:1、静摩擦: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没有发生相对的运动。
2、动摩擦: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滚动摩擦:轮状或球状物体滚动时产生的摩擦,通常情况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
增大摩擦力方法:使接触面粗糙些和增大压力。
减小有害摩擦方法:使接触面光滑;减小压力;用滚动代替滑动;使接触面分开。
四、杠杆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杠杆。
杠杆的五要素: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2、动力:作用在杠杆上,使杠杆转动的力;3、阻力:作用在杠杆上,阻碍杠杆转动的力;4、动力臂: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5、阻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三种杠杠杆: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五、其他简单机械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第六章《力和机械》知识点总结班别:姓名:6.1怎样认识力1、力(F):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速度或者运动方向)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4、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1N大约是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6.2怎样测量和表示力6、实验室测量力的大小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7、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8、弹簧测力计的用法:第一步:校零第二步:认清量程和分度值第三步:使弹簧的伸长和力的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第四步:读数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画法:第一:找作用点,第二:画箭头(力越大线越长),第三:标出字母和大小6.3重力10、重力(G):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11、重力方向:竖直向下;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2、重力作用点叫重心。
13、重力大小叫物重。
重力大小和物体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公式中G表示重力,单位是N,m表示质量,单位是Kg)g=9.8N/Kg,含义: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有时取10N/kg)6.4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14、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叫滑动摩擦。
15、滑动摩擦力(f):滑动摩擦中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滑动摩擦力。
16、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粗糙表面、物体要接触,物体间要有相对运动(滑动),或者物体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17、滑动摩擦力方向:阻碍物体相对运动。
18、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实验(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2)实验要求:用弹簧测力计测摩擦力的大小拉弹簧测力计要水平、匀速直线用增加砝码来增大压力,在木板上铺毛巾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19、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①压力大小有关: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一定,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第六章力和机械知识点总结1、研究表明,力是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的。
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
受到力的物体叫做受力物体,施加力的物体叫做施力物体。
2、力是有大小的。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为 N。
力的单位是人们为了纪念英国科学家牛顿,而命名的。
3、手托两个鸡蛋的力约为 1N。
4、当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同时也对甲物体施力,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5、物理学中,把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6、在跳板跳水运动中,运动员对跳板向下施力的同时,也受到跳板向上的作用力。
但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并不相同:前者主要改变了跳板的形状,而后者则主要改变了运动员的运动状态。
7、踢足球时,脚对足球施力的同时,脚会感到痛,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使脚感到痛的里的施力物体是足球。
6、测量力大小的仪器叫做:弹簧测力计;它主要由7成正比8、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步骤(说明):(1)测量前要校零;(2)测量时,要明确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被测物体的大小应在量程以内。
(3)测量时,弹簧伸长方向要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
9、如图9所示,这个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测量范围)是5N或0~5N,分度值是 0.2N。
10、物理学中,把地面附近物体因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
11、物体的重力大小跟它的质量成正比;若用字母G表示重力,m表示质量,g 表示重力跟质量的比值,他们的关系可表达为G=mg。
在地球表面通过实验测得g≈9.8N/kg,其物理意义是:质量为1kg的物体,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为9.8N。
12、加强物体稳定性的方法:增大接触面积和降低重心。
13、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叫做滑动摩擦;其中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1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以及压力大小有关。
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且与接触面大小无关,与速度无关。
初中物理第6章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节:力和压力物理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及其相互作用的科学,而了解力和压力是研究物体相互作用的基础。
力是引起物体变形、形状或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它是一种量值同时具备大小和方向。
1. 力的定义和计量力的定义:力是导致物体发生变形、形状或状态改变的作用。
国际单位制力单位为牛顿(N)。
2. 合力合力是多个力的作用效果的总和,可以通过矢量的几何方法或代数方法求得。
3. 平衡力和力的分解平衡力是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力,可以分解成平行力和垂直力。
第二节:简单机械简单机械是用来改变力的作用效果的装置,包括杠杆、轮轴、滑轮、斜面和螺旋。
1. 杠杆杠杆是由支点和杆两部分组成,有一类叫做粗杠杆和另一类叫做细杠杆。
杠杆原理是力矩相等,力与距离成反比。
2. 轮轴轮轴由轴和轮组成,用于传递力或承受力。
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了机械能的传递。
3. 滑轮滑轮也叫做滑轮组,由一个或多个滑轮组成。
主要包括定滑轮和动滑轮,滑轮组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4. 斜面斜面是一种倾斜的平面,可以用于改变重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减小所需力的大小。
5. 螺旋螺旋是由斜坡和杆组成,可以通过旋转杆得到力的传递。
螺旋原理是力与距离成正比。
第三节:浮力和压强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压强是单位面积上的压力。
1. 浮力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它的大小等于所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2. 阿基米德原理阿基米德原理是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3. 压强压强是单位面积上的压力,计算公式为压强=力/面积。
第四节:简单电路简单电路是由导体、电源和电器元件组成的路径,用于电流的传输。
1. 电流的概念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线的数量,用电流强度表示,单位为安培(A)。
2. 电阻电阻是指导线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用欧姆(Ω)来表示。
电阻与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可以由欧姆定律表示。
第六章知识点复习6.1 怎样认识力1.力(1)对物体的推、拉、提、压等的作用。
(2)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
2.力的符号:F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牛顿的符号:N3.力的作用效果(1)力的作用效果:(2)改变物体的形状;(3)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静止运动快慢运动方向的改变4.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
(1)提到力必须有两个物体同时存在;(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会存在力的作用。
5.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施力物体:给出力的物体;受力物体:接受力的物体。
(4)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同时存在;(5)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6.作用力和反作用力:(1)大小相等(2)方向相反(3)作用在同一直线上(4)作用在两个物体上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三要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了,一定有力的作用;但有力的作用,物体的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
6.2怎样测量和表示力一、怎样测量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称为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形变有关.对一个物体来说,在弹性限度内,形变越大,其产生的弹力也越大.1、弹力产生的条件:(1)两个物体相互接触;(2)接触的两物体之间存在着挤压.压力、张力、托力、拉力、推力等在本质上都属于弹力.2、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弹簧测力计是一种常用的测力计.(1)弹簧测力计原理:弹簧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2)由弹簧、指针、拉杆、刻度面板组成的.(3)刻度是均匀的,分度值是0.2N;(4)量程是0~10N.(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规则.①调零,即测量前要使指针对准零刻度线,若有偏差,必须校正;②要明确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测量时,不能超过量程;③测量力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内的弹簧伸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④测量时拉杆、弹簧不能与面板相摩擦;⑤读数时,应让视线与面板相垂直.5.怎样用图表示力(1)力的示意图只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粗略地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对线段的起点和长度不作精确表示,这样的图就叫力的示意图.注: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该越长,有时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6.3重力一、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
《力和机械》知识点总结一、 弹力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 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 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二、 重力:⑴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计算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 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 9.8N 。
⑶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
⑷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 重心。
质地均匀 外形规则 物体的重心, 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
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 ① 大气不会产生压强;三、摩擦力: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就叫翩擦力。
2、分类:力作用。
4、 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5、 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 小得多。
6、 滑动摩擦力:⑴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⑵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 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 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⑶ 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洛; ② 水不会由咼处向低处流③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 接触面上产生 静摩擦 一 动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 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滑动摩擦力越大。
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
7、⑴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
《力和机械》知识点汇总一、弹力弹簧测力计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弹性。
塑性:物体受力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塑性。
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影响弹力大小的因素: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程度有关;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
种类:平板测力计;圆筒测力计,条形盒测力计;平板测力计的结构:挂勾,吊环,指针,刻度,弹簧;: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使用前认清分度值和量程;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看指针与刻度盘摩擦是否过大;使用时;测量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使拉力与测力计外壳平行;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秤的量程;读数时视线与刻度盘垂直;二、重力: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
: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重力的大小叫重量,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G=g.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的作用点: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个部分,但是,对于整个物体,重力的作用好像作用在一个点,这个点叫重心。
:应用重垂线:检验墙是否直;检验台面是否水平;三、摩擦力: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摩擦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原理:二力平衡】、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摩擦的分类:1、静摩擦: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没有发生相对的运动。
2、动摩擦: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滚动摩擦:轮状或球状物体滚动时产生的摩擦,通常情况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
: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加大物体所受的压力,加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同时加大物体所受的压力和加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使物体表面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