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几个保险公司的比较共18页
- 格式:ppt
- 大小:2.04 MB
- 文档页数:18
1.1 中国人保财险简介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PICC P&C,简称“中国人保财险”,下同)是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保监会批准,于2003年7月由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发起设立的、目前中国内地最大的非寿险公司,注册资本111.418亿元。
其前身是1949年10月20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报政务院财经委员会批准成立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
中国人保财险是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PICC)旗下标志性主业。
2003年11月6日,公司在香港联交所成功挂牌上市,成为中国内地大型国有金融企业海外上市“第一股”。
凭借综合实力,公司相继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保险合作伙伴,为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提供全面的保险保障服务。
2008年6月26日,国际权威评级机构穆迪公司授予公司中国内地企业最高信用评级A1级。
2008年,公司保费突破一千亿元,实现历史性跨越,在全球上市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排名第10位。
在六十多年的卓越历程里,中国人保财险以“人民保险、服务人民(造福于民)”为使命,秉承“以人为本、诚信服务、价值至上、永续经营”的经营理念,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弘扬“求实、诚信、拼搏、创新”的企业精神,积极履行优秀企业公民责任,为促进改革、保障经济、稳定社会、造福人民提供了强大的保险保障。
同时,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广大客户的实践中,创造和积累了市场领先的企业核心竞争优势。
品牌优势:PICC 品牌与共和国同生共长,在国内外享有广泛影响和显著声誉。
中国人保财险先后被《欧洲货币》杂志评为“最受信赖保险公司”,在行业首获“中国客户关怀标杆企业”称号,公司95518客户服务中心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最佳呼叫中心”,公司奥运营销获得中国广告协会最高荣誉“中国艾菲奖——金奖”,在2008年亚洲保险业竞争力排名中,公司被评为“亚洲最具竞争力非寿险公司”。
人才优势:中国人保财险秉持“专家治司、技能制胜”的人才兴司战略,注重专业化团队建设,重视和加强人才培训,培养了一大批具有丰富经验的管理人才和遍及非寿险业务链各个环节的技术人才,精心打造了一支掌握非寿险业核心技能的专业化员工队伍。
全球十大再保险公司排名名次公司名称国家普通保费寿险保费1 慕尼黑再保险集团德国13072.3 3882.52 瑞士再保险公司瑞士10265.7 54283 通用/科隆再保险公司美国5830 20054 GE全球再保险公司美国5551 18415汉诺威再保险公司德国4837.9 1579.66 劳合社英国5743.67 格宁环球再保险集团德国3462.3 1037.48 斯考再保险公司法国2809.2 493.79 安盛再保险集团法国3294.810 安联再保险集团德国2419.5 746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再集团”)由国家财政部和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发起设立,注册资本为人民币364.08亿元,两大股东各持15.09%和84.91%的股权,是目前中国惟一的再保险集团公司。
作为中国再保险业的领军企业,中再集团在国际再保险市场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再集团是中国核保险共同体主席成员与管理公司、中国航天保险联合体副主席成员、亚非保险与再保险联合会执委会成员。
1 基本简介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再集团”)由国家财政部和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发起设立,注册资本为人民币364.08亿元,两大股东各持15.09%和84.91%的股权,是目前中国惟一的再保险集团公司。
中再集团源于1949年10月成立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
1996年,在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再保险部的基础上成立中保再保险有限公司,填补了新中国保险史上没有再保险公司的空白;1999年3月18日,中国再保险公司成立,实现了向现代商业再保险公司的历史性转变;2003年12月22日,重组为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2007年10月,改制为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跨入专业化、集团化、国际化经营的全新时期。
历经数次重大变革的中再集团,在培育中国再保险市场、促进直接保险市场发展、服务社会与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保险行业发展历史、现状与趋势一、新中国保险行业发展历史1949年8月,由陈云同志主持,在上海召开了有华东、华北、华中、东北、西北5个地区的财政、金融、贸易部门领导干部参加的财经会议。
创建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建议就是在这次会议上提出来的。
1949年9月25日至10月6日由中国人民银行组织的第一次全国保险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同年10月20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北京成立,宣告了新中国统一的国家保险机构的诞生,中国保险史从此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自解放后到1950年5月,全国公私保险公司收入保费的比例,国营公司占70%,华商公司占8%,外商公司占22%。
1952年6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从中国人民银行化归财政部领导。
1951年下半年,上海和天津的28家私营保险公司(中外合资与未复业的寿险公司不在内)分别组成太平和新丰保险公司,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投入一半以上的资金,走上了国家资本主义的道路。
1949年在中国的外商保险公司的保险费收入要占全国保险费收入的62%,1950年降低到9.8%,1952年则为0.01%。
因此,到1952年外商保险公司都陆续申请停业,自动退出中国保险市场。
为了认真学习苏联的先进保险经验,提高国家保险工作人员的政策业务水平,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总公司决定从1954年2月起开始学习《苏联国家保险》材料。
1954年12月15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制定的《解放前保险业未清偿的人寿保险契约给付办法》由财政部批准公布施行。
除17家外商保险公司在我国大陆既无财产又无代表对其寿险契约进行清偿外,其余各公司的寿险清偿工作基本上于1957年底如期结束。
只有小部分给付延至1959年。
1956年8月,太平、新丰两家保险公司通过合并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标志着中国保险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1958年12月,由于认为人民公社化后,保险工作的作用已经消失,财政部决定停办国内保险业务。
除上海、哈尔滨、广州、天津的保险业务办理到1966年外,其余国内业务全部停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