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的基本知识讲解学习
- 格式:ppt
- 大小:10.94 MB
- 文档页数:37
第二章投影的基本知识一、投影概念在投影面上作出物体投影的方法,称为投影法。
二、投影的分类投影法分为两类:中心投影法和平行投影法。
.中心投影法所有投影线都相交于投影中心的投影方法。
平行投影法由互相平行的投影线在投影面上作出物体投影的方法。
按投影线与投影面是否垂直,可分为斜投影法和正投影法两种。
(1)斜投影法:投影线倾斜于投影面的平行投影法。
(2)正投影法:投影线垂直于投影面的平行投影法。
特点:其投影反映了物体的真实形状和大小,并且与物体到投影面的距离无关。
所以建筑图样一般均采用这种投影法绘制,所得的投影称为正投影,简称投影。
1、正投影法概念:投影线垂直于投影面的平行投影法。
2 、正投影的基本特性:1)真实性----平行于投影面的物体,投影反映实形;2)积聚性----垂直投影面的平面或直线,其投影积聚成直线或一点;3)类似性----物体上的平面与投影面倾斜时,其投影为缩小的类似形;4)从属性---- 直线或平面上的点,其投影仍在直线或平面的投影上。
真实性、积聚性、类似性和从属性是正投影的四个重要特性,在画图和读图中将经常用到,必须牢固掌握。
三、三面投影图1、三面投影图的形成我们将形体正放在三个互相垂直的投影面之间,并分别向三个投影面进行投影,就能得到该形体在三个投影面上的投影图,将这三个投影图结合起来观察,就能准确地反映出该形体的形状和大小。
这三个互相垂直的投影面分别为水平投影面(或称H面,用字母H表示)、正立投影面(或称V 面,用字母V表示)和侧立投影面(或称W面,用字母W表示)。
这三个投影面组合起来就构成了三面投影体系(三投影面体系)。
三个投影面两两相交构成的三条轴称为OX、OY、OZ轴,且OX⊥OY⊥OZ,三条轴的交点O称为原点。
形体在三个投影面上的投影分别称为水平投影、正面投影和侧面投影。
注:OX轴的正方向为水平向左,OY轴的正方向为正对观察者,OZ轴的正方向为铅直向上。
2、三面投影图的展开因为形体的三个投影分别在三个不共面的平面上,因此无法绘制在同一平面图纸上,为此,需将三个投影面进行展开,使其共面。
7.1投影的基本知识7.1.1投影的概念1.投影的概念当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地面或者墙面上会形成物体的影子,随着光线照射的角度以及光源与物体距离的变化,其影子的位置与形状也会发生变化。
人们从光线、形体与影子之间的关系中,经过科学的归纳总结,形成了形体投影的原理以及投影作图的方法。
光线照射物体产生的影子可以反映出物体的外形轮廓。
如图7.1(a)所示,光线照射物体将物体的各个顶点和棱线在平面上产生影像,物体顶点与棱线的影像连线组成了一个能够反映物体外形形状的图形,这个图形为物体的影子。
如图7.1(b)所示,在投影理论中,人们将物体称为形体,表示光线的线为投射线,光线的照射方向为投射线的透射方向,落影的平面称为投影面,产生的影子称为投影。
用投影表示形体的形状与大小的方法为投影法,用投影法画出的形体图形称为投影图。
形体产生投影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形体、投影面与投射线,三者缺一不可,称为投影的三要素。
(a)影子 (b)投影图7.1 影子与投影2.投影法的分类投影法分为平行投影法与中心投影法两大类,这两种方法主要区别是形体与投射中心距离的不同。
a.中心投影法当投射中心与投影面的距离有限远时,所有的投射线均从投射中心一点S发出,所形成的投影称为中心投影,这种投影的方法为中心投影法,如图7.2所示。
中心投影的大小由投影面、空间形体以及投射中心之间的相对位置来确定,当投影面和投射中心的距离确定后,形体投影的大小随着形体与投影面的距离而发生变化。
中心投影法作出的投影图,不能够准确反映形体尺寸的大小,度量性较差。
b.平行投影法当投射中心距离形体无穷远时,投射线可以看作是一组平行线,这种投影的方法称为平行投影法,所得的形体投影称为平行投影。
根据投射线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不同,又可以分为斜投影法与正投影法,如图7.3(a)(b)所示(a)斜投影法 (b)正投影法图7.3 平行投影法投射线倾斜于投影面时所作出的平行投影称为斜投影,如图7.3(a)所示。
投影的基本知识一、投影的概念1. 投影与影的区别影为不透明物体在光线照射下的结果,只反映物体的外轮廓线;投影则认为物体除棱线(轮廓线)外,均能透明,故投影是各表面轮廓线在光线照射的结果,是由线组成的。
2. 原则诉四要素:光源、投影线、投影面和投影物体。
中心投影(交)投影线相交否分正投影(⊥)平行投影(不交)——投影线与投影面⊥否分斜投影3.投影分类二、正投影的基本特性基本特性描述线、平面与一个投影面相对位置不同的投影结果。
1. 与投影面平行的投影结果是反映实形2. 与投影面垂直(即与投影线平行)的投影结果是积聚。
3. 与投影面斜交的投影结果是缩小的类似形。
多边形边数不变,边长变短;圆变椭圆。
三、物体的三视图1.投影体系物体在一个投影面上的投影只反映物体的两维尺度,故一个投影无法完整确定物体形状。
物体在两个互相垂直的平面上的投影已反映物体空间的三维尺度,一般情况下已可完整确定物体形状。
但若物体有表面与这两投影面均垂直而导致两个投影才匀积聚,通常需要补充第三个投影面投影才能完整反映物体,故常用三个互相垂直的平面组成物体的投影体系。
其中:水平投影面用字母“H”标记其上投影称为俯视图,只反映长、宽两向的量度正立投影面用字母“V”标记其上投影称为正视图,只反映长、高两向的量度侧立投影面用字母“W”标记其上投影称为左视图,只反映高、宽两向的量度2. 三视图的特性①三视图之间的量度关系: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②几何元素在物体中的相对位置的分析从可见性的分析:正视图在前、俯视图在上、左视图在左从位置分析:x大(正、俯视图的左侧)在左y大(俯视图的前方、左视图的右侧)在前z大(正、左视图的上方)在上3. 三视图应掌握的内容:①各视图不能随意放置,应按投影面展开的对应关系布置。
②各视图间应保证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③应熟练确定各几何元素在三视图中的对应投影。
(几何元素为点、线、面)④从所确定的几何元素三投影,能迅速判断元素在物体的位置。
第三章投影的基本知识§3-1投影及其特性§3-2正投影图及其特性§3-3基本形体的投影§3-4组合形体的投影投影法的基本概念一、投影的基本概念二、投影法分类把空间形体表示在平面上,是以投影法为基础的。
投影法源出于日常生活中光的投射成影这个物理现象。
例如,当电灯光照射室内的一张桌子时,必有影子落在地板上;如果把桌于搬到太阳光下,那么,必有影子落在地面上。
§3-1投影及其特性假设要画出一个房屋形体的图形(图a),可在形体前面设置一个光源S (例如电灯),在光线的照射下,形体将在它背后的平面P 上投落一个灰黑的多边形的影。
这个影能反映出形体的轮廓,但表达不出形体各部分的形状。
假设光源发出的光线,能够透过形体而将各个顶点和各根侧棱都在平面P上投落它们的影,这些点和线的影将组成一个能够反映形体各部分形状的图形(图b),这个图形称为形体的投影。
光源S称为投射中心。
投影所在的平面P称为投影面。
连接投射中心与形体上各点的直线称为投射线。
通过一点的投射线与投影面P相交,所得交点就是该点在平面P上的投影。
作出形体投影的方法,称为投影法。
S投影中心投射线A空间点投影ba投影面P B空间点投影的基本概念投影三条件:①投影中心及投射线②投影面(不通过投影中心)③表达对象(空间几何元素或几何形体)投影——通过表达对象的一系列投射线与投影面的交点的总和。
投影法——获得投影的方法。
投影法的分类:投影中心投影平行投影斜投影正投影斜投影正投影投影面P中心投影中心投影法S 投射中心cba投射线A CB表达对象投影中心S 距投影面P 有限远中心投影法当投影中心S距投影面P为有限远时,所有的投射线都从投影中心一点出发(如同人眼观看物体或电灯照射物体),这种投影方法称为中心投影法。
用中心投影法获得的投影通常能反应表达对象的三维空间形态,立体感强,但度量性差。
这种图习惯上称之为透视图。
分析上图,我们可以得到中心投影的两条基本特性:1)直线的投影,在一般情况下仍为直线;2)点在直线上,则该点的投影必位在该直线的投影上。